A. 藏茵陳的副作用
你好;
藏茵陳
藏茵陳,藏語稱"賈斗",蒙語稱"孟根地格圖",為龍膽科一年生矮小草本葯用植物。是藏族歷史悠久的貴重八珍藏葯之一。
藏茵陳原生於海拔2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的樹下、灌叢、草甸、山溝等地。株高10-20厘米,莖纖細,自莖部分枝,根生莖葉,莖葉狹卵形,銳尖,對生,艷藍色的花項生。藏茵陳對土壤、溫度、氣候、光照等要求不高,適宜我國南、北方人工種植。生長期90-100天,花期8-9月份。吉林省大安市麝鼠場雪蓮花基地與青藏高原中藏葯高科技研究所,經過聯合開發,已將該品種育成名貴花卉盆景。目前,這種花卉國內各大花卉市場罕見,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故種植藏茵陳花卉的前景誘人。( 藏茵陳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嫩的茵陳含芳香油,桉葉醇、樟腦、龍腦等成分。味苦辛,性微寒,有清熱祛濕、護肝利膽之功效。
主治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除治肝病外,對治膽囊炎、膽道綜合症、膽管反流性胃炎、尿路感染,婦科外陰疾患等症也有一定療效。並可發汗、解熱、驅蟲。</P><P> 藏茵陳還富含維生素C和B,並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每天取干茵陳少許和幾枚大棗泡茶,經常飲用,可增加人體免疫力,輕身益氣,保肝利膽,抗衰防癌
清肝利膽,退諸熱。用於黃膽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血病、胃病、退燒、緩瀉,並具有滋補作用。 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於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飢食少
B. 茵陳的栽培技術
2
對環境的要求
茵陳耐寒性較強,土層化凍達10a厘米,生長點即開始萌動。地表下10厘米日平均溫度達4℃,氣溫日平均達10℃,就能迅速生長。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它的生活力極強,既抗旱,又耐澇,去掉生長點後,留在地下部分的根又重新形成新的多個生長點。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土質疏鬆,向陽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宜。人工栽植能獲得較高產量,整個生長周期不發生病蟲害,不需要噴葯,是一種無污染的保健蔬菜。
3
栽培技術
3.1
露地栽培
選地整地
選擇陽光充足,土壤肥力較高的沙質壤土及排水良好的地塊,將土壤耕翻、耙平、去雜草、開溝作畦,畦高20cm、寬1m,畦面東西向,種植行南北向,以利於充分吸收陽光,並施腐熟的有機肥4000千克作基肥。
播種
一般4月初進行,每畝用種量50—100克,將種子與細沙拌勻,然後撒播,薄薄覆土,保持濕潤,幼苗出齊,除草澆水。
田間管理
①間苗在苗高4—5cm時進行,保持株距5厘米,使其均勻生長。②播後1個月需進行首次鬆土除草和施肥,以後視情況而定,施肥主要以人糞尿和速效肥為主。③一般當年春季不採收,使其根系粗壯,以免形成草荒,便於冬季移植栽培。
3.2
保護地栽培
整地與施肥
茵陳是多年生深根性植物,母根定植前,在溫室或塑料棚進行土壤深翻和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通過深翻混於土中,然後整細耙平,使土壤疏鬆。
挖取母根
10月地上部分植株開始凋零,選擇根粗壯的野生茵陳,挖出並去掉泥土,定植前埋入濕土或濕沙中,以防脫水影響生活力。
定植
採挖的母根應立即定植,每隔15厘米開10厘米寬溝,溝內澆足定植水,株距為15厘米。
保護地管理
①定植後,新葉生長前一般不需經常澆水,如果土壤乾旱,可用噴壺澆水。待長出新葉時,進行鬆土打壠。②定植後出現缺苗時應及時補栽。③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整個生長過程一般不施用化肥,以保證茵陳的食用品質。④溫室栽培應抓住冬季市場,入冬後維持在10℃以上,茵陳就能正常生長。⑤越冬後應盡早扣棚,促進茵陳早萌發,以增加經濟效益。⑥茵陳收割後根部經過4—7天傷流期,愈傷組織形成期20天左右,便開始新芽分化,形成多枝的株叢。傷流期至新芽分化不宜澆水,以防爛根
C. 茵陳有哪些你不曾知道的療效
茵陳是治療皮膚病的常用葯,平時人們出現疥瘡以後可以直接用茵陳煎湯,然後清洗患處。另外人們出現風疹以後也可以用茵陳治療,治療時可以把茵陳三十克加入荷葉十五克一起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到四克就可以。
茵陳相信大家都比較陌生,生活中茵陳是極少用到的中葯的其中一種,茵陳是一種兼食用與葯用的一種植物,但在生活市場中還是比較少見的,或是極少注意到的,除非是有到葯店了解過功效與作用後才只曉的,茵陳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可以泡水喝,但涼拌菜配飯吃。
看了上面的介紹與解析後,我們也能對茵陳的功效與作用有一個很好的了解了吧,不過也不要自己經常食用,大量食用茵陳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最好還是要問過醫生後才對症下葯。生活中只要保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對身體最好的回報。
D. 藏茵陳能天天喝嗎
喝藏茵陳不是治不治的問題。我覺得在沒有特效葯又不能抗病毒的情況下。保肝還是有必要的。而且這個可以不算葯哦。。。就當每天喝菊花茶一樣護肝利肝 查看原帖>>
E. 我買的藏茵陳泡水不苦怎麼回事
藏茵陳,藏語稱"賈斗",蒙語稱"孟根地格圖",為龍膽科一年生矮小草本葯用植物。是藏族歷史悠久的貴重八珍藏葯之一。
藏茵陳原生於海拔2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的樹下、灌叢、草甸、山溝等地。株高10-20厘米,莖纖細,自莖部分枝,根生莖葉,莖葉狹卵形,銳尖,對生,艷藍色的花項生。藏茵陳對土壤、溫度、氣候、光照等要求不高,適宜我國南、北方人工種植。生長期90-100天,花期8-9月份。吉林省大安市麝鼠場雪蓮花基地與青藏高原中藏葯高科技研究所,經過聯合開發,已將該品種育成名貴花卉盆景。目前,這種花卉國內各大花卉市場罕見,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故種植藏茵陳花卉的前景誘人。( 藏茵陳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嫩的茵陳含芳香油,桉葉醇、樟腦、龍腦等成分。味苦辛,性微寒,有清熱祛濕、護肝利膽之功效。
主治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除治肝病外,對治膽囊炎、膽道綜合症、膽管反流性胃炎、尿路感染,婦科外陰疾患等症也有一定療效。並可發汗、解熱、驅蟲。</P><P> 藏茵陳還富含維生素C和B,並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每天取干茵陳少許和幾枚大棗泡茶,經常飲用,可增加人體免疫力,輕身益氣,保肝利膽,抗衰防癌
清肝利膽,退諸熱。用於黃膽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血病、胃病、退燒、緩瀉,並具有滋補作用。 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於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飢食少。
F. 白蒿與茵陳外觀非常相似,這兩種蔬菜應該怎麼分辨
艾蒿是什麼有句話叫艾葉四月採摘,艾葉三月採摘。我們知道艾蒿是常見的中葯,那麼艾蒿也是這樣嗎?邊肖了解到,事實上,它們的功能和效果完全不同。在葯用價值方面,艾蒿的葯用價值很低,臨床上很少使用。第二,什麼是茵陳茵陳的主要作用是有助於利尿退黃。臨床上可用於治療黃疸。所以對膽汁的排泄和分泌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如果你屬於肝不好的人或者想養肝保膽,可以選擇喝茵陳茶自助。點擊購買正宗原生野生茵陳。
知道艾蒿和茵陳蒿的區別,朋友不要買錯了。2月份艾草可以吃,但是如果要摘幼苗吃,應該怎麼做?艾草應該怎麼煮吃陳印紅棗五香粥的製作方法首先,我們需要准備10個紅棗、10克茵陳、5克五味子和100克大米,然後把它們洗干凈。准備好材料後,我們就開始製作!小夥伴們先把紅棗去核,然後把洗好的艾葉用紗布包好放在煎鍋里25分鍾,再把它變成艾草液,放在一邊備用。然後,把我們准備的大棗、艾草液、五味子、大米放入開水鍋中。最後文火燉40分鍾左右就可以吃了。
G. 木棉花,綿茵陳,夏菇草,豬骨,胡蘿卜煲湯有什麼功效
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
木棉花渾身是寶,木棉的樹皮廣東作海桐皮入葯,稱廣東海桐皮。味苦,性平,功能祛風濕,通經絡,殺蟲。治風濕痹痛,痢疾,牙痛,疥癬。
綿茵陳作為一味燥濕葯專長利水退黃,夏枯草清熱類中葯中擅長清肝火,消郁結,降血壓.它們有一個相同的歸經,相伍後對肝膽濕熱有明顯的功效,對黃疸也有效果。
夏菇草又稱白毛夏枯草、散血草、破血丹,全株都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的療效。
H. 茵陳蒿保護地栽培如何管理
(1)定植後,新葉生長前一般不需經常澆水,如果土壤乾旱時可用噴壺澆水。待茵陳蒿長出新葉時,進行鬆土。
(2)定植後出現缺苗時應及時補栽。
(3)避免施化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整個生長過程一般不施化肥,以保證茵陳蒿的食用品質。
(4)溫室栽培應抓住冬季市場,入冬後維持10℃以上,茵陳蒿就能正常生長。
(5)塑料棚栽培,在越冬後應盡早扣棚,促進茵陳蒿早萌發,以增加收益。
(6)在保護地中茵陳蒿生長期約70天,可連續採收兩茬。當嫩苗高10厘米以上時,可貼近莖基部採收,每株鮮品產量1~1.3克。收獲後莖部經過4~7天,待愈傷組織形成後,便開始新芽分化,20天左右又形成多枝的株叢。但應注意採收後至新芽分化期不宜澆水,以防發生爛根。
I. 藏茵陳有什麼作用是不是也有副作用
藏茵陳
藏茵陳,藏語稱"賈斗",蒙語稱"孟根地格圖",為龍膽科一年生矮小草本葯用植物。是藏族歷史悠久的貴重八珍藏葯之一。
藏茵陳原生於海拔2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的樹下、灌叢、草甸、山溝等地。株高10-20厘米,莖纖細,自莖部分枝,根生莖葉,莖葉狹卵形,銳尖,對生,艷藍色的花項生。藏茵陳對土壤、溫度、氣候、光照等要求不高,適宜我國南、北方人工種植。生長期90-100天,花期8-9月份。吉林省大安市麝鼠場雪蓮花基地與青藏高原中藏葯高科技研究所,經過聯合開發,已將該品種育成名貴花卉盆景。目前,這種花卉國內各大花卉市場罕見,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故種植藏茵陳花卉的前景誘人。( 藏茵陳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嫩的茵陳含芳香油,桉葉醇、樟腦、龍腦等成分。味苦辛,性微寒,有清熱祛濕、護肝利膽之功效。
主治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除治肝病外,對治膽囊炎、膽道綜合症、膽管反流性胃炎、尿路感染,婦科外陰疾患等症也有一定療效。並可發汗、解熱、驅蟲。</P><P> 藏茵陳還富含維生素C和B,並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每天取干茵陳少許和幾枚大棗泡茶,經常飲用,可增加人體免疫力,輕身益氣,保肝利膽,抗衰防癌
清肝利膽,退諸熱。用於黃膽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血病、胃病、退燒、緩瀉,並具有滋補作用。 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於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飢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