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樂山大佛那裡最有特點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的凌雲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發髻有1021個,耳長6.72米,鼻長5.33米,眼長3.3米,肩寬24米,手的中指長8.3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可圍坐百人以上,比起曾號稱世界最大的阿富漢帕米昂大佛(高53米)還要高出18米,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青衣江、大渡河於凌雲山下匯集為岷江,相傳當年水災頻繁,為害甚烈。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凌雲寺僧釋海通為減殺水勢,造福民眾而發起募集人力物力修鑿大佛,至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竣工,前後歷時90年,耗資數以億貫,距今已有1200多年。大佛背靠凌雲山,腳踏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氣勢雄偉。大佛取彌勒造像,體態端莊,比例勻稱,設計巧妙,排水設施隱而不見,它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靜觀人間的滄海桑田。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世界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
門票:樂山大佛游山票(含棧道):70元
樂山大佛水上游江票:40元
位置:地處四川省樂山市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的凌雲山上
佛像鑿塑於岷江南岸凌雲山棲鸞峰臨江一面的崖壁上,和樂山城隔江相望。它面對著滾滾東流的江水,體態雍容,神情自若。初到樂山的人,看到這尊佛像,都會不約而同地喊出:啊,好大的佛像呀!這尊雄偉的佛像高71米,數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的頭長14.7米,寬10米。頭頂上每一個螺髻都可以放入一張大圓桌。他的耳朵長7米,耳朵眼裡可以鑽進兩個人。它的腳背寬8.5米,可以圍坐100多人。它比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過去認為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高53米,而樂山大佛比它要高出18米,樂山大佛真是大的驚人。細心的遊人會發現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後面,鑿有縱橫的排水溝,一場大雨後,積水很快就通過這些排水溝排走了,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這座大佛,經過一千多年仍能保持完好,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這套科學的排水系統。
從樂山市乘計程車到大佛,車費約6元;從樂山港擺渡到大佛,船費1元。
㈡ 介紹一下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景區位於樂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岩墓、烏尤山、巨形卧佛等組成,游覽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集聚了樂山山水人文景觀的精華,屬峨眉山國家級風景區范圍,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
凌雲山緊傍岷江,上有凌雲寺,建於唐代。依山開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腳背寬8.5米,為當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為唐代開元名僧海通和尚創建,歷時90載完成。大佛為一尊彌勒座像,雍容大度,氣魄雄偉,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麻浩岩墓系漢代墓葬,麻浩一帶較為集中,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開放的是一個「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門上均有精工雕刻,飛檐、瓦當、斗拱,花紋圖案,無一雷同,墓壁上還有許多歷史故事和動物浮雕。是研究古代建築雕刻、民俗、宗教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烏尤山與凌雲山並肩立於岷江之濱,四面環水,如一堆碧玉浮於江水之中。山上有創建於盛唐的烏尤寺,寺內現存七座殿堂,寺周林木蔥籠,尤顯幽雅謐靜。寺內爾雅台是漢代文字家郭舍人注釋《爾雅》的地方。
近年,發現了以烏尤山、凌雲山、龜城山構成的樂山巨形睡佛景觀,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卧於三江之上,卧佛直線長1300多米。巨型卧佛的發現,為大佛景區更添魅力。
樂山地區以樂山大佛-峨眉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主體,省級風景名勝區彭山仙女山及峨邊杜鵑池等風景名勝旅遊地,形成一個旅遊點較為集中的旅遊區。地貌、地質、生物、氣象、水文等自然景觀十分豐富。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樂山麻浩崖墓、樂山大佛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4處。還有省級自然保護區馬邊大風頂大熊貓自然保護區1個。樂山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㈢ 樂山大佛的實際用途是什麼
山大佛是唐朝佛教文化高度繁榮的見證,向後人展示了唐代璀璨的佛教文化和建築藝術,非常利於人們研究唐代文化歷史。唐代是歷史上佛教文化發展非常迅猛的一個時代,佛教幾乎跟儒教平起平坐,許多皇帝信仰佛教,在全國各地大建寺廟和佛像。有名的佛教建築,幾乎都是在唐代建成的。如法門寺,大雁塔,青龍寺,樂山大佛等佛教建築都如此。這些建築是唐代文化的活化石,對現代人研究唐代人文歷史具有極好作用。
㈣ 《樂山旅遊市場發展潛力》
創新樂山旅遊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摘要:我市旅遊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旅遊產業已成為我市重要的支柱產業。本文旨在通過剖析旅遊資源和產品開發、接待設施發展、旅遊經濟發展現狀,分析旅遊產業創新發展的四大問題及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提出旅遊產業創新發展的對策措施。重點從八個方面研究如何解決長期困擾我市旅遊發展的問題和症結,使旅遊業的發展真正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從而獲得經濟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樂山旅遊歷經20多年的發展歷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無論是旅遊產品的開發,還是旅遊業的管理、營銷以及旅遊經濟社會效益,從縱深角度看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發展水平。但從橫向發展看,從自身資源的品位角度觀察,樂山旅遊的發展還未達到理想境界,與國內外相當情形的地區和城市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目前全球經濟已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旅遊已成為全球居民選擇的主要休閑生活方式之一,旅遊業發展進入了一個較快的增長時期。作為中國對外開放最早的旅遊城市之一,樂山又獲得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這一階段已不像上世紀八十年代,不管是誰,只要有膽量就都能賺到錢。這一階段是競爭性發展階段,僧多粥少,需要我們比別人強,才能佔領發展的一席之地。因此,在未來新一輪發展時期,我市應該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旅遊業的發展,加快旅遊科技創新,創新旅遊發展的理念和手段,使旅遊業的發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一、樂山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樂山旅遊資源和產品開發現狀 樂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無論是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在全省、乃至全國都首屈一指,在方圓10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國家自然保護區馬邊大風頂、國家森林公園峨邊黑竹溝和國家地質公園金口大渡河大峽谷等世界級、國家級和省級旅遊資源20多處。同時,在我市11個區市縣的范圍內蘊藏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旅遊資源和鄉村旅遊資源。通過二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和發展,目前全市已對外開放的國家、省級旅遊景區(點)達13處,如:以樂山大佛和峨眉山為代表的國家級旅遊景區9處,以夾江天福茶園為代表的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3處,以烏木苑為代表的省級文化產業示範點1處;全市已對外接待遊客的市級鄉村旅遊點共28個。 (二)樂山旅遊接待設施發展現狀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全市旅遊接待設施規模已達到相當規模,截止目前全市有旅遊飯店300多家,其中星級飯店34家(五星級1家,四星級4家,三星級10家,二星級19家);溫泉度假地3處;旅行社38家(其中國際社2家,國內社36家),導游近1400名;旅遊購物、餐飲及娛樂等旅遊企業130多家(其中,峨眉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公司);旅遊汽車運輸公司2個;旅遊船舶公司1個。 (三)樂山旅遊經濟發展現狀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樂山旅遊產業有了長足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增長。2005年,全市接待遊客12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42 %,其中接待入境遊客13.05萬人次,創匯228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7.89%和26.4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1.0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30.88%,相當於全市GDP的19.9%;實現旅遊增加值31.16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為10.16%;旅遊業帶動相關行業實現增加值93.48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為30.48%。全市旅遊經濟總量僅次於成都市,排全省第二位,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通過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城市的現代旅遊功能不斷完善,旅遊環境不斷改善,旅遊市場不斷規范,旅遊從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較高。自2000年「十一」黃金周以來,已連續十九個黃金周實現無重大旅遊服務質量投訴,樂山旅遊業實現了由接待事業型向經濟產業型的歷史性轉型跨越,旅遊經濟的發展不僅為全市經濟增長、財政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就業和相關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在無形之中,還對樂山人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招商引資環境的改善和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起到了極大的影響和作用。 (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旅遊產品開發進展緩慢,重量級產品少 我市雖然旅遊資源豐富,但旅遊產品在國內外旅遊市場上的佔有份額一直較低,尤其是在海外客源市場的份額低。截止2005年底,全市接待入境遊客13.05萬人次,佔全市遊客接待總量的1.08%,佔全省入境遊客量的11.30%,低於省內的阿壩州(32.65萬人次)、安徽省的黃山市(43.29萬人次)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100萬人次)等地。主要問題體現在產品類型單一、產品市場吸引力不強。樂山作為旅遊城市,有峨眉山和樂山大佛這兩個世界遺產型景區共同構成國際旅遊區,但旅遊產品主要以游覽觀光為主,內容單一,缺乏多樣性產品,特別是缺乏能留住遊客的產品。據統計,樂山的外地遊客在旅遊區的人均滯留時間為1.5天,而桂林是2.5天,西雙版納是3天,來樂遊客通常是直入景區,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盡管近年來我市根據《樂山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開始調整產品開發戰略,將單一觀光型產品的開發建設逐漸轉向觀光加度假休閑型產品的開發建設,但開發建設速度仍然緩慢,始終未開發出新一批的重量級旅遊產品,市場佔有份額增幅不明顯。 2、旅遊客源市場開發定位仍然比較粗放,客源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依然比較突出 近年來各級政府、景區及旅遊企業加大了旅遊宣傳促銷的投入,並進一步強化了宣傳促銷的手段,旅遊客源總量有較大增長,但是由於真正統一的整體宣傳營銷機制尚未完全形成、宣傳營銷人才缺乏和客源市場定位工作比較粗放,我市旅遊客源結構與前幾年相比仍然沒有很明顯的改變,海外客人接待量占總接待量的1.08%,與「九五」期間相比基本持平,入境過夜遊客在樂山旅遊的平均逗留天數為1.15天,同比減少0.06天;國內客源市場仍然以四川省內及周邊省市為主,消費能力較強的遠距離遊客如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遊客量增幅不大。 3、旅遊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 近年來通過「中國第一山」國際旅遊區的建設,全市旅遊基礎設施有很大改善,特別是到樂山大佛和峨眉山兩大景區的旅遊交通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還仍然很不平衡,與省內外主要旅遊城市和地區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離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的目標還相差甚遠。一是樂山連接省內外其他主要旅遊目的地的大交通條件還未獲得徹底改善,如:我市至今還沒有旅遊機場,因而導致不能與國內主要旅遊城市和景區共享國內外旅遊客源。成都到樂山的水上旅遊航線、樂山到宜賓的水陸旅遊交通還未得到解決;二是市內其他主要旅遊區縣的旅遊交通條件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三是樂山中心城區、峨眉山市兩個主要城市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信息和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公共廁所等標志標牌、休閑旅遊設施等建設還有很大差距。 4、旅遊六要素(行、游、住、食、購、娛)配套建設還有較大差距,難以留客的問題仍然未得到根本解決 「十五」期間,全市旅遊「六要素」建設較「九五」期間有了長足發展,但橫向比較和與建設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及國際旅遊城市的目標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如:旅遊「六要素」的「食、住、娛」三個主要要素建設還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食」沒有向特色化、「住」沒有向溫馨化、人性化發展,精細化發展,「娛」沒有向參與化、地方化發展,離建設休閑旅遊度假目的地差距還很大。
㈤ 樂山大佛有何價值
樂山大佛是現存世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坐落在岷江邊的凌雲山,倚山鑿成,臨江危坐,高與山齊。山與佛渾然一體,宛如天成。古人有詩如此形容大佛的宏偉氣勢:「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在此合流。激流洶涌澎湃,江水一瀉千里,浩浩盪盪有如萬馬奔騰;驚濤拍岸,地動山搖,江河之威氣吞萬里,令風雲變色。
在一片驚濤駭浪前,在一片震耳欲聾聲中,凌雲山憑空突出,大佛有如橫空出世,從天而降,有石破天驚、凌駕天地的磅礴氣勢:面對滔滔流水,穩如泰山,靜若處子,又像是慈航普渡,指引世人!此情此景,全然不覺江河之威,已不聞激流雷鳴之聲,天地一片肅靜,彌漫著一股無形的神秘的氛圍,洶涌澎湃的波濤和遼闊壯觀的三江,更加襯托出大佛無比安詳與庄嚴!
的確,樂山大佛距今已足千年;更誠然是民間藝術的難得精品,千年風霜並沒有對它造成太大的損害,神態依舊栩栩如生,眉目仍然清晰可辨,令人驚嘆古工程的壯美!而歲月的煙熏更令大佛彌漫著一種神秘的美感和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力,令觀者無不心折,無不為之傾倒!
據史書記載,在唐初有高僧海通法師,有感三江水患不斷,百姓苦不堪言,便四處化緣集資,在三江匯流處開鑿一尊巨佛,欲以佛法化江河暴氣,保萬民世代平安!不料有一貪官聞信欲霸佔佛資,海通法師為拒貪官甘願自挖雙目。雖然斯人已逝,但其高風亮節千載之下仍是氣沖牛斗!幸喜雖有貪官在前,卻有清官在後,其中有兩名官員對大佛修建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於是大佛的修建從民間自發性開始得到官方的扶持與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