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扎染包括哪幾步只染然有哪些方法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主要染料來自蒼山上生長的寥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尤其是板藍根。以前用來染布的板藍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屬多年生草本,開粉色小花,後來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種植,好的可長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間收割下來,先將之泡出水,注到木製的大染缸里,摻一些石灰或工業鹼,就可以用來染布。 扎染的製作方法別具一格,舊籍生動地描述了古人製作扎染的工藝過程:「『擷『撮采線結之,而後染色。即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原色,余則入染矣,其色斑斕。「扎染的主要步驟有畫刷圖案、絞扎、浸泡、染布、蒸煮、曬干、拆線、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兩道工序,技術關鍵是絞扎手法和染色技藝。染缸、染棒、曬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1、扎花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選好後,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折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後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扎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 扎染用的布料過去完全採用白族自家手工織的較粗的白棉土布,現在土布已較少,主要用工業機織生白布、包裝布等布料,吸水性強,質地柔軟。先由民間美術設計人員根據民間傳統和市場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創作,畫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蠟紙在生白布上印下設計好的圖案,再由婦女將布領去,用細致的手工按圖案縫上,再送到扎染廠或各家染坊。 扎花是以縫為主、縫扎結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現范圍廣泛、刻畫細膩、變幻無窮的特點。 2、浸染 浸染,即將紮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溫煮熱染,經一定時間後撈出晾乾,然後再將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復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層,即「青出於藍「。縫了線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紋圖案,又因為人們在縫扎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樣,其藝術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後,最後撈出放入清水將多餘的染料漂除,晾乾後拆去纈結,將「疙瘩「挑開,熨平整,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現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其餘部分成深藍色,即是「地「,便出現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來,至此,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間往往還呈現出一定的過渡性漸變的效果,多冰裂紋,自然天成,生動活潑,克服了畫面、圖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顯豐富自然。 浸染採用手工反復浸染工藝,形成以花形為中心,變幻玄妙的多層次暈紋,凝重素雅,古樸雅緻。 扎染取材廣泛,常以當地的山川風物作為創作素材,其圖案或蒼山彩雲,或洱海浪花,或塔蔭蝶影,或神話傳說,或民族風情,或花鳥魚蟲,妙趣天成,千姿百態。在浸染過程中,由於花紋的邊界受到藍靛溶液的浸潤,圖案產生自然暈紋,青里帶翠,凝重素雅,薄如煙霧,輕若蟬翅,似夢似幻,若隱若現,韻味別致。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拙趣。 近年來,大理喜洲白族婦女在圖案藝術、古代結扎技法和現代印染工藝相結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展了彩色扎染這種新的手工印染技術。彩色扎染突破了傳統單色扎染色調的局限,強調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統一。利用扎縫時寬、窄、松、緊、疏、密的差異,造成染色的深淺不一,形成不同紋樣的藝術效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白族地區,一種稱為「反樸法仿扎染「的工藝製品正應運而生。反樸法仿扎染是在古代扎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像扎染而非扎染,像潑畫而非潑畫,圖案花紋兼有扎染與潑畫之風格的新工藝。其特點是在扎染工藝上省去了扎結這一工序,圖案花紋色暈層次更為豐富,呈現出錯雜融渾、斑斕厚重的色彩效果。彩色扎染和反樸法仿扎染具有同曲異工之妙,能產生朦朧流動的風格和回歸自然的美,更好地表現物像,增添藝術魅力。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扎染的圖案也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化,起碼有數百種之多,而且各種尺寸大小都有,而扎染帽就是其中的一種衍生物。
❷ 多年前在雲南昆明買了這幅扎染布畫,哪位大神給指點一下這幅畫的寓意
我感覺還是比較好的話,那牙牙照樣扎人。
❸ 大理扎染和自貢扎染區別在哪
價格,材料,手藝
❹ 雲南有什麼有關蠟染,扎染的地方嗎我也不太了解,誰有空時幫我介紹介紹,謝謝
貴州黔西、黔中地區的蠟染非常有名,是不可多得的名族工藝品!而安順是著名的蠟染之鄉。雲南的麗江並沒有這方面的東西,麗江女性的服飾非常簡單,麗江人民為了表示女性的勤勞所以在衣服上用布片縫制上了一些代表月亮和星星的圖案,稱其為披星戴月!衣服的顏色上年輕的女性以鮮艷、艷麗的暖色為主,年長的女性則以深沉的冷色為主!大理地區由於獨特的地里位置形成了一種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氛圍,從而出現了獨特的扎染工藝!其中又以大理周城的扎染為最好! 行程上個人建議如果坐火車可以先到貴州看看蠟染,然後到大理、麗江!如果坐飛機則可以直接先到大理、麗江最後折返貴州!
❺ 大家都喜歡雲南民族特色得扎染布嗎
我喜歡。你有嗎?我覺得有市場。可以聯系我
QQ:8180781
❻ 開辦扎染廠有哪些風險
開辦扎染廠主要的存在問題除了辦企業常規的營銷、資金、運行等方面的風險外,尤其應該注重下列風險:1)環境保護。染廠是高污染企業,高濃度有色廢水,通常環保控制極為嚴格;2)取水。染廠過程需要大量用水,使用自來水成本高,打深井在有的地方是受到限制的;3)技術工人難求。扎染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也是國粹之一,「扎花」階段,手工占據相當比重,幾乎無法用機器設備取代,這就要求有一批技術熟練的工人,才能保證手法、松緊等的一致,否則染出來的產品風格不一致,正品率無法保證。
❼ 雲南的民間工藝有些什麼
建水紫陶、劍川木雕、牙雕製品、蠟染、挑花剌綉等。
1、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雲南省建水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內五彩山,含鐵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無釉磨光,精工細磨拋光,質地細膩,光亮如鏡。
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之譽。建水陶講究精工細作,尤其注重裝飾,它以書畫鏤刻、彩泥鑲填為主要手段,集書畫、金石、鐫刻、鑲嵌、等裝飾藝術於一身。
建水陶集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身,有壺、杯、盆、碗、碟、缸、汽鍋、煙斗、文房四寶等產品。
2016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建水紫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2、劍川木雕
劍川木雕是一種木雕工藝品手法,產於大理州劍川縣,始於公元十世紀。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後,逐步形成了獨特精湛的技藝。
木雕主要用於建築物裝飾,以浮雕為多,現已發展為藝術價值很高的木雕工藝品。
3、牙雕製品
雲南名特產品。昆明象牙雕刻歷史悠久,解放前經營象牙製品的店鋪林立,主要生產圖章、筷箸、簪花、手鐲等一般日用品。
解放後象牙雕刻有了較大發展,高檔欣賞用牙雕工藝品已成為主要產品。多取材於神話傳說、古典文學名著等,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
也有花鳥、山水為題材的作品,如孔雀娉婷、鴿子牡丹等。平面雕刻「字組像」在國內象牙微刻中獨具特色,老藝人在很小的象牙片上雕刻出肉眼不易辨認的文字,組成各種形象逼真的人物畫像,為國內外人士所贊許。
4、蠟染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
貴州、雲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長蠟染。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
由於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用於製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顯得朴實大方、清新悅目,富有民族特色。
5、挑花剌綉
挑花刺綉是一種傳統的民族民間工藝品,雲南許多少數民族婦女都擅長這種工藝,在昆明、路南石林、大理等風景區都有出售。
挑花的手法多種多樣,有單面挑、雙面挑;有素色挑花、彩色絲線挑花;也有在同一產品上有挑有綉有補。挑花的圖案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
經過巧婦們千針萬線的描繪,使窗簾、手帕桌布、挎包、衣服、虎頭鞋、貓頭鞋、背囊等用品上增添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裝飾,令人愛不釋手,深受中外遊客的青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挑花剌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蠟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牙雕製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劍川木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建水紫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