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越南河內紡織印染基地或者工業區集中在哪裡
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經濟中心之一,工業主要有紡織、機械、製糖、碾米、煙草等,它的工業總產值約占越南全國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胡志明市為了吸引外資,加快建設步伐,開辟了靈中出口加工區和新順出口加工區。
『貳』 越南紡織品出口到哪些國家免稅 出口到加拿大免稅嗎
產品出口到越南一般做FROME,可以免稅。
產品出口加拿大一般是做貿促會CO,應該也可以抵扣。
『叄』 近幾年紡織品國際市場佔有率是多少
中國紡織品服裝國際市場佔有率
2003 17.0%
2004 21.0%
2005 23.9%
2006 27.2%
2007 30.0%
近幾年的數據查不到,但08年開始就經濟危機了,佔有率一直穩定在30-35%
『肆』 越南的經濟狀況怎麼樣
越南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年國民生產總值284億美元,人均約350美元,農業占國民生產總值30%,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80%,屬於世界上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越南過去大量接受中國、蘇聯等國的援助,較重視重工業發展,整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高於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國。1986年,越共六大以來,實行全面的經濟改革,確立農、輕、重的經濟發展次序,經濟機制逐步轉向國家控制的市場機制,獲得了不少令人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
越南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鈦、錳、鉻、鋁、錫、磷等。其中煤儲量較大,為35.9億噸。
由於長期戰亂,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工業產值占國民總產值的40%,以輕工、原油、電力、煤炭、水泥所佔比重較大。目前相對較發達的有采礦、冶金、機器製造、建材、化工、燃料、紡織和食品等工業部門。越南工業集中分布在河內、胡志明市、海防、下龍等城市。重工業主要集中在北方,北方擁有較豐富的有色金屬礦藏、煤礦和水力資源。越南的冶煉工業以鋼鐵為主,太原鋼鐵聯合企業是越南的鋼鐵基地。能源212~.主要是煤炭和電力,煤炭生產主要集中在下龍地區,產量佔全國的90%以上。在出口工業品中,又以原油比重較大,原油出口量達1222萬噸。
十多年來,越南政府改革工業管理體制,鼓勵發展私營、個體工業和手工業。調整工業產業結構,著重發展輕紡工業,以滿足人民的日常需求。越南的服裝和紡織業發展迅速,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越南正在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紡織品出口大國。
越南是一個重要的農業國,農業是經濟的主導部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稻米產區,連同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和沿海狹長平原都是重要農業區。稻米是主要糧食作物,1998年出口大米380萬噸,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國地位。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膠、腰果、茶葉、花生、蠶絲等。
畜牧業分為家畜飼養和家禽飼養兩類,其中豬、牛為主要家畜,雞、鴨為主要家禽。政府還鼓勵各地方因地制宜,發展飼養毒蛇、蟒、鹿和蜜蜂等。
水產業發展較快,全國約有30多個漁場,特別是利用沿海海灘發展水產養殖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越南的大小河川有一千多條,全長4.1萬多公里,其中紅河和湄公河流域為主要水產區。
越南林業資源豐富,木材蓄積量近24億立方米。區還有約178萬公頃天然竹林。
『伍』 誰能給我一些中東地區紡織品市場的資料
近年來,在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交會)上,中東客商受歡迎的程度與日俱增。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說,在美國、歐盟、日本、香港地區等傳統市場持續增長的同時,中東已成為中國紡織品出口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
經濟主要依賴石油出口的中東地區,各種輕工類商品基本依靠進口,每年的貿易總額達2000億美元之多。曹新宇說,當地對紡織面料及紡織製品每年的需求總額在114億美元以上,人均需求量已成為世界之最。對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常與此同時,中東的進口商也願意與日益成熟的中國紡織企業進行貿易往來。據黎巴嫩客商介紹,中國出口到中東市場的紡織品主要以「半紡織品」,即面料、服裝輔料、家用紡織品和初級抽紗製品等為主,面向其中低檔市常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紡織業生產環節配套,適應當今紡織品市場小批量、短周期、快交貨的發展趨勢,優勢明顯。
雙方互相青睞的結果就是紡織品貿易額的高速增長。2002年和2003年,中國紡織品對中東市場的出口增長率均高於40%。今年前兩個月,盡管受春節和出口退稅政策等因素影響,中國對中東地區紡織品進出口額仍高達57838萬美元,其中出口額57487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2%。
然而,曹新宇說,對於中國服裝企業來說,中東市場的巨大潛力還遠未得到充分開拓。現在,中東地區的轉口作用正在逐漸增強,當地進口的相當一部分紡織品被轉往中亞、東歐、西非等地;此外,歐盟將部分環地中海國家作為服裝加工地,以滿足歐盟國家低級消費市場的要求的政策也進一步刺激了當地對紡織品的需求。
曹新宇認為,伊拉克戰後百廢待興,紡織品、服裝等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將大增,這也是中國企業的好機會。目前,已有中國紡織企業在約旦設立辦事處,為打入伊拉克市場做前期准備。
大連金羽抽紗工藝品公司經理畢美娜說,金羽抽紗工藝品公司正准備在阿聯酋的迪拜設立辦事處,加快對當地市場信息的反應能力,以此作基地打入整個中東市常但曹新宇說,受工藝水平的局限,中國的企業暫時還不能滿足中東高檔市場的需求。他建議准備進入中東市場的中國紡織品企業,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做好市場長期投入的准備。
『陸』 誰幫我寫一下<淺談蕭山紡織品的出口現狀及對策>的論文啊!
紡織業一直是我國出口的「拳頭產品」,作為紡織行業全球第一生產、出口、消費大國,我國的紡織品出口總量占據全球的25%。近年來,我國紡織行業,屢遭國外反傾銷、特保政策,同時國內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又使出口企業面臨出口退稅降低、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利潤空間減少等困境。因此,我國紡織品出口備受壓力,出口增速放緩,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目前紡織品出口值得關注的情況
(一)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即將到期,我國紡織品貿易面臨新挑戰。近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不斷遭到歐美反傾銷以及特殊保護條款等貿易保護主義的限制,大量貨物輸往其周邊國家。而一旦2007/08年協議終止後,可能再次造成我國紡織品出口量增價減的混亂局面,從而為歐美利用特保、反傾銷措施等手段對我國實施限制提供口實。由於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單純的數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實施,我國紡織品在歐美市場份額將遭到嚴重削弱。
(二)歐盟「擴容」出口設限范圍擴大應引起企業重視。隨著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於2007年1月1日加入歐盟,根據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近日聯合發出《關於輸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部分紡織品管理規定的公告》,從2007年1月1日起,從我國出運到保、羅兩國的相關類別紡織品也將被納入《中歐紡織品諒解備忘錄》管理,出口數量增幅將被限制。2005年在我國與歐盟簽訂的《中歐紡織品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之時,歐盟共有25個成員國。然而,隨著歐盟第6次「擴容」的步伐加快,設限國范圍擴大。據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這兩個國家已成為我國紡織品進出口金額大幅增長的貿易夥伴。因此,對我國出口上述國家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來說,無疑於雪上加霜。
(三)其他國家加強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限制。越來越多的國家出於保護其國內紡織行業的利益而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加以限制。如土耳其外貿署12月24日發布第26386-2006/6號官方公報稱,依據2004年制定的《關於特定紡織品進口監控和保障措施條例》的規定,土耳其政府認為自中國進口紡織品對土耳其市場造成市場擾亂或市場擾亂的威脅,因而決定2007年繼續對我國出口44類紡織品實施配額限制。實施時間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此外,部分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對我國的紡織品實施反傾銷調查,使我國紡織品遭受的貿易摩擦一直處於不斷上升狀態,應引起企業重視。
(四)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紡織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目前,雖然我國是紡織品第一出口大國,但是印度、墨西哥、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國、斯里蘭卡、越南、南非、奈及利亞等眾多發展中國家也是紡織品出口國,其部分出口市場與我國重疊。因此,隨著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周邊國家的紡織業競爭力不斷提高,我國的成本優勢不斷下滑,未來紡織品出口境況更加復雜。
(五)出口退稅作用不甚明顯。由於企業普遍認為,2006年國家對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有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因此,紡織品生產企業為搶在出口退稅下調政策實施前獲取更多的利潤,採取調整生產計劃,加快生產、提前出口的措施,使紡織品出口顯著增長。如2006年4季度天津口岸紡織品出口仍呈增長趨勢,易引起貿易摩擦。
(六)紡織企業海外拓展面臨困境。由於國內部分企業誠信度較低,普遍存在三角債現象,而國外客戶能夠及時支付貨款,使企業快速回收資金進行周轉目前我國企業真正走出去的都是國內有實力、資金雄厚的合資或獨資企業,他們到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和資源,進行跨國經營。這些企業海外投資建廠的過程比較長,一般需要幾年的時間,包括前期的考察、選址、規劃設計以及後期的建廠、員工培訓、投產等。這些不僅需要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還需了解當地政策法規、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承擔諸多風險。
(七)四大因素致使我紡織品國內壓力「暗流洶涌」。受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減、勞動力短缺、自主創新能力差和生產鏈不完善等四大不利因素影響,國內紡織企業出口成本增加,國際訂單減少或向其他國家轉移。據了解,人民幣升值2%,企業出口成本將增加0.6%-2%。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2%以來,人民幣升值增勢不減。2006年人民幣升值3%,預期2007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在4%?5%,人民幣升值增勢強勁加劇企業出口成本增加,利潤縮水;我國紡織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而目前主要出口部門的勞動力缺口至少為100萬人;缺乏核心競爭力,全行業真正自主創新的比例不足10%,中高檔產品少而「大路貨」多,鮮有國際知名品牌,國內高端市場大多被國外品牌佔領;南北差異較大,如天津、北京等北方地區的紡織品大型生產企業沒有如南方江浙一帶面料、輔料成套供應的原料基地,采購困難,不具備穩定的良性發展環境,致使歐美訂單大量流失。近期已有部分訂單流向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國內企業面臨生存壓力,未來出口前景不容樂觀。
此外,棉花進口配額政策也將影響國內紡織業發展。近年來,我國紡紗產量連續四年以20%的速度增長,導致我國棉花消費量已佔全球總消費量的40%左右,棉花進口激增。近期,棉花進口是否繼續增發配額成了紡織行業於棉花市場的焦點問題。進口棉花成本相對低廉,紡織行業主張再增發170萬噸配額,而棉花企業認為目前國內棉花資源已經能夠滿足供應,無須再增發配額。如不再增發配額,勢必導致棉花價格上漲,從而提高紡織業生產成本,影響企業出口。
相關建議
(一)加快從「以量取勝」到「以質取勝」的轉變,提升產品檔次和產業水平,保持紡織業的可持續發展。面對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紡織企業應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和擴大國際營銷渠道,通過出口結構調整,提高深加工、高質量產品,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
(二)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大力推行「品牌戰略」。目前我國紡織品出口主要靠以量取勝,沒有自己的品牌,才導致競相壓價。建議出口企業建立並完善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機制,加大紡織品服裝自主品牌建設的力度,強化品牌意識培養自己的紡織品品牌,提高附加價值。逐步推行統一分銷價、統一零售價,採取價格差異化定位,增加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量,開發特色產品市場,加強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能力。
(三)進一步強化行業商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自治能力。借鑒美歐的行業協會組織的經驗,在貿易爭端頻仍、開辟海外市場矛盾激化的背景下,改革商會、行業協會組織的屬性定位和內部機制,強化其職能,讓商會、行業協會組織在應對貿易摩擦中發揮更大作用,協調和指導紡織企業的生產和出口問題,竭力避免導致同國外發生貿易摩擦問題。紡織企業應正確認識貿易摩擦,積極應對,減少貿易摩擦的出現。
(四 )各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建立出口紡織品監測預警機制。在貿易磨擦應對中,形成政府、行業協會、產業部門、企業的研究機構以及媒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出口紡織品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設,有利於我國紡織行業長期出口發展,對規避各種貿易壁壘等風險,起到預警監測作用。
(五)加強引導,推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企業應盡快地調整經營觀念,實現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規模導向型」向「效益導向型」轉變。同時,政府在推動紡織品出口市場多元化、完善相關的法制建設等方面能發揮積極作用,幫助積極尋找新的競爭優勢,努力擴大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提高附加值。
(六)採取有效手段,規避收匯風險。企業及時關注各幣種匯率的變化,更好地選擇結算外幣品種,利用金融工具盡可能降低收匯風險。目前國內企業可以使用的匯率避險工具主要有人民幣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貨交易、遠期外匯買賣、外匯期權、掉期交易、出口押匯、福費廷及結構性存款等。如出口收匯企業可通過遠期結匯產品防範人民幣匯率升值風險。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降低對出口企業只是短期的「陣痛」, 政府、行業組織、紡織品出口企業應從長遠考慮,採取措施維護國內產業發展和企業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