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按照人口、心理、行為等細分標准去衡量中國聯通CDMA的目標市場,它有哪些特點
CDMA現在是中國電信
② 聯通CDMA手機的定位功能是如何實現的有沒有額外增加手機的成本
我不知道你的是什麼手機,我用的 多譜達 828 手機,我的手機實現定位是裝了個軟體,又買了一個gps天線 才能用的。估計你的機器里邊也 加裝了一個gps天線吧。
③ 中國聯通CDMA項目的市場定位是什麼結合中國聯通的GSM用戶情況,說明公司在整體上採取哪種市場戰略。
聯通CDMA定位於中高端用戶,其主要原因是從現有的GSM網路考慮。GSM、CDMA雙網經營是國際性難題,聯通需要平衡二者關系,避免兩網搶奪客戶。而聯通GSM網路現有客戶主要是低端客戶,那麼CDMA網路建成以中高端客戶為主自然成為理想目標。從技術和市場角度來講,CDMA的現存市場定位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CDMA開通後,經歷了比如號碼短缺、換機傳聞、手機缺貨價高等一系列問題,逐漸走上了正軌。但是,從運行結果來看,聯通CDMA的市場表現與預期還有不小差距。到2002年6月,聯通CDMA用戶總數約100萬戶,每月增長速度仍處於10萬至15萬戶的偏低水平,這與聯通2002年的目標700萬用戶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而且,聯通的市場定位似乎很難實現,並沒有出現大批的高端用戶從中國移動跳網的情況。ARPU(每用戶月平均收益)是衡量移動運營商的一個關鍵指標,而聯通的ARPU偏低且不斷下跌,與其競爭對手中國移動的差距非常大。有關數據表明,CDMA並沒有成功地吸引中國移動的高端用戶。當初聯通設想CDMA的用戶至少70%~80%是來自中國移動的中高端用戶,現在看來可能大部分是來自新用戶。
在「中高端用戶」的市場定位下,聯通CDMA採取了相應的營銷組合策略,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和變化。比如,在定價方面,CDMA在成本上比GSM有優勢,而且有國家給予的10%的資費優惠政策,因此有實力實行低價策略去快速開拓市場,但是這與CDMA「中高端用戶」的市場定位是矛盾的。如果選擇高定價策略,那麼一般來說最佳的方法是「撇脂定價」,但中國的移動通信市場早已經過了「撇脂」時代。
④ 中國聯通CDMA的4PS策略、STP(市場細分)的詳細資料
編者按:中國聯通與中國移動兩大移動寡頭對壘以來,無線通信市場競爭狼煙四起。本文旨在對其現有營銷策略作一個粗淺的比較分析,並對其未來走向作出初步預測,為業界相關人士下一步營銷政策的擬定提供參考,也希望對電信營銷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踴躍參與討論。
一、營銷環境比較
市場營銷環境是指影響企業市場營銷活動及其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和動因。企業作為一個開放的社會系統,與環境的變動息息相關。分析營銷環境,主要要認清環境威脅和市場營銷機會。環境威脅是指環境中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形成的挑戰,如果不採取果斷的市場營銷行動,這種不利趨勢終將傷害到企業的市場地位。市場營銷機會則指對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富有吸引力的領域。在該領域內,企業將擁有競爭優勢。當然,作為同一產業中的兩大主要競爭對手,中國聯通與中國移動也互相構成對方最重要的環境因素之一。每一方的行為變化都會對對方帶來新的威脅或機會。
從環境威脅和市場機會這兩個維度來比較,中國聯通面臨的威脅主要在於新的進入者如電信"小靈通"的加盟、現有競爭對手中國移動的品牌形象的深化和整體規模優勢的加大;其市場機會則在於巨量的中低端市場的廣闊潛力、CDMA業務和技術優勢逐漸為社會所認知以及其爭取高端市場的營銷知識的豐富。而對於中國移動而言,其外在威脅主要有新的進入者如電信"小靈通"的加盟、現有競爭對手中國聯通在中低端市場份額的不斷上升和其整體實力規模的加大、CDMA業務差異化優勢的確立及其對中高端市場的沖擊;其市場機會則在於海量的廣告投入所塑造出來的知名品牌、在長期對中高端客戶管理工作中積累起來的客戶體驗優勢以及反攻中低端市場存在的廣闊潛力。這表明,中國聯通與中國移動雖然共享產業生態環境,但短期來看其博弈的現實卻異常殘酷和無情,屬於典型的此消彼長、不進則退的零和式競技格局。
二、營銷目標比較
一般的營銷目標僅定位於市場用戶的爭奪。但筆者認為,企業營銷目標實際上應該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即企業目標、企業財務目標和企業市場目標。企業目標是指在企業整體目標和戰略的指導下,對營銷工作所提出的具體目標,如通過營銷工作傳達企業的價值觀、理念和社會形象。財務目標是指支撐企業經濟運行所提出的市場營銷要求,它包括收入和利潤兩個部分。企業市場目標則是指營銷工作在爭奪用戶份額方面的具體目標。前兩方面目標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後者則體現得較為明顯。這三者之間既有統一的一面,也有互相沖突的一面,如追求短期的市場擴張可能會大幅侵蝕企業的即期利潤,低層次的營銷手段可能對企業的定位造成損害。因此,優秀的營銷目標必須兼顧這三個方面的有機統一。
從企業目標上看,聯通公司旨在突出"有了選擇真好"的自由新生者形象和對消費者的救助及親和形象;移動公司則通過"溝通從心開始"體現其創新真誠的老樹發新芽形象。
在財務目標上看,中國移動公司作為移動通信的先行者和市場領導者,既追求既有的收入優勢,也力圖保持高利潤水平。努力保持高利潤以收獲產品成熟期的果實是其優先的目標。中國聯通公司作為追趕者,加上移動通信產業的規模經濟性特徵,海外上市和增加投資的需要,因此,它既具備增收以做大的壓力,也需要努力提高利潤。對聯通而言,收入優先、兼顧效益是最重要的財務目標。
在市場目標上,中國移動公司在存量市場上擁有較大份額,中國聯通公司在增量市場上漸與其旗鼓相當,但是由於雙方的用戶結構特徵存在差異,移動用戶又具有流動性和個性化的特點,所以中國移動一方面要確保在存量中高端市場上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力爭低端市場,以防市場份額不斷向對手傾斜。而中國聯通則在猛攻中低端市場的同時,積極探索對對手高端用戶的反攻,因為這才是打破中國移動優勢地位的關鍵,也是實現規模與效益並重的企業戰略的關鍵。
在現階段,中國移動的主要營銷目標特點是:以守為主,兼吸納中低端市場。即努力守住因歷史條件而形成的較為龐大的高話費支出消費者--全球通用戶,避免其出現大的流失,同時積極在中低端市場上與中國聯通爭奪,進一步提高市場地位和用戶滲透力,壓制對手的高速成長。而中國聯通的主要營銷目標特點是:以攻為主,通過各種營銷策略不斷擴大用戶市場份額和收入市場份額,尤其是保持在中低端用戶市場的優勢,同時力爭挖掘對手的中高端用戶。
三、營銷策略比較
營銷策略是指採用多種營銷手段所表現出來的具體模式和特徵。經典的"5P"理論認為營銷策略一般是指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廣告策略和產品策略等幾個方面或其有機組合。產品整體理論認為,一個完整的產品應該包含核心產品、有形產品和附加產品三個層次。其中,核心產品是指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時所追求的利益,即顧客的核心需求。有形產品是指核心產品藉以實現的形式,即向市場提供的實體和服務的形象。附加產品則指顧客購買有形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附加服務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貸、免費送貨、保證、安裝以及售後服務等。在通信業中,核心產品可指通話的實現,有形產品體現為各種業務卡和終端設備,附加產品則包括咨詢服務、便利性以及老用戶話費優惠等。以下將根據上述理論展開詳細分析。
在品牌方面,中國移動做了較好的規劃,目前已形成了"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三大全國統一的主導產品品牌,分別涵蓋高端用戶、流動性較強的用戶和收益潛力大的潛在中高端用戶;此外還有大量針對區域市場而推出的臨時性品牌。而中國聯通僅有"如意通"這一全國統一性品牌,其主導產品則以網號130稱之;各省市另有不一樣的品牌標識,具有"一地一策"的特點。其新推出的CDMA業務雖然在品牌戰略上吸取了GSM業務的教訓,但是作為一種新產品和新技術,其"新時空"的界定還未得到市場的充分認知,更值得關注的是,消費者普遍知曉的是"CDMA"這一宣傳,倘若未來其它運營商採用CDMA技術,中國聯通將白白為後來者起到"無償宣傳"的作用。
在渠道策略方面,中國移動廣泛依靠營業廳自辦、社會渠道代辦合辦、客戶經理一對一辦三種模式發展新用戶和維系老用戶。一方面依託原有郵電遺留下來的自有渠道,努力發揮其銷售功能和示範功能,同時加大對自有渠道的投資,體現自身服務領先的戰略追求;另一方面也積極發展社會代經銷渠道,延伸產品的覆蓋范圍和市場控制力。在社會渠道的管理上,中國移動注重抓住零售商注重流通的特點,以差異化的地區性產品來刺激最終市場,進而啟動渠道的積極性。中國聯通則與其進攻戰略相適應,實行以社會分銷渠道為主的戰略,廣泛依靠社會網路來推銷產品。在對社會渠道的管理中,聯通注重製定有力的代理費政策來激勵渠道的積極性,力圖通過控制渠道來控制消費者行為。換言之,中國移動注重以"高廣告費、低代理費"來拉動消費者進而使渠道倒向中國移動,而中國聯通則注重以"低廣告費、高代理費"來激勵渠道進而誘導消費者。此外,中國移動還逐步提高自有渠道的數量和質量,與總體處於"守勢"的現狀相適應;中國聯通雖然也在發展自有通道體繫上逐漸加大投入,但受投資限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會主要依靠社會渠道的作用。而CDMA開通運營以來,直銷也成為中國聯通渠道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對這種方式的有效管理還需要探索和完善。
在價格策略上,中國移動採取鮮明的"價格歧視"戰略,即針對不同話費支出的客戶制定差異性的資費調整政策。如針對"全球通"用戶,主要運用"套餐"的方式進行優惠,並且在"全球通"用戶內還要根據貢獻度大小而制定不同的費率;針對"神州行"用戶,主要運用"親情號碼"的方式局部降價;針對"動感地帶"用戶,實行新業務捆綁策略來提高客戶的使用價值;針對區域用戶,實行限制業務功能來限制中高端用戶的轉網。中國聯通在資費上主要採取"普降"的策略,資費降價更實在,力度也更大,但是代價較高。
在廣告策略上,中國移動利用資金優勢,對中國聯通採取"打壓"、"干擾"和"淹沒"戰術,通過巨量廣告投入轉移用戶對競爭對手的活動注意力,同時力圖主導市場話語權。在促銷策略上,中國移動注重求新求變,不時推出並無實質性內容的"新活動",以保持用戶的關注度;中國聯通則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往往有大動作",活動聲勢一般較大,且有實質性的優惠和推廣內容。在廣告內容上,中國移動涉及的面更寬,不僅包括基礎語音產品,也包括增值業務,還附帶有售後服務內容,而中國聯通的廣告內容主要放在基礎產品上。從廣告和促銷的頻次來看,中國移動更為密集,主動性較強,體現出"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的思想,中國聯通雖然反擊的力度較高,卻無法擺脫相對被動的局面。
在產品策略上,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沒有太多的創新。中國移動在移動增值業務的推出上較占優勢,如GPRS、移動IP、無線上網等,而中國聯通在移動與其它業務的捆綁推出上較占優勢,如"一號通"、"如意郵箱"等業務的推出等。中國聯通的CDMA技術在產品種類上具有理論上的優勢,但要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還有待進一步推廣。此外,中國移動還著眼未來數據化的趨勢,搶占增值業務增長的制高點,如與主要的SP簽訂排他性合作協議,試圖從源頭上扼住中國聯通未來信息業務發展的咽喉。
在營銷模式上,中國聯通的創新性更強。由於中國移動不斷利用財力和市場優勢加大對社會渠道的控制力度,所以迫使中國聯通制定新的合作模式來利誘代理商加盟,如已經取得良好效果的"話費分成代理制"和"終端廠家+終端代理商+運營商+運營商"四家聯合的營銷模式,為產業鏈營銷模式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四、營銷特點總結及原因分析
綜上所述,中國移動營銷策略的主要特點可歸納如下。
營銷策略的系統性較強,表現在營銷政策有著較強的主動性、連續性和對不同用戶的營銷政策平衡較好等;
較為注重社會公共關系管理,不惜大量運用贈機方式增強對重要黨政機構的影響力,力圖形成"示範效應"和"口碑效應";
新業務漸成氣候,如簡訊、動感地帶、無線上網等既有很高的認知度,其收入份額也占據相對優勢;
大量藉助"外腦",依託社會咨詢機構、廣告商來提高營銷策劃和管理水平;
較為注重市場情報的收集和對對手狀況的准確掌握,在內部運營支撐系統上加大投資力度,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努力構建對中高端客戶的戰略性防禦體系,力圖通過服務差異化來提高中高端客戶的忠誠度。
中國移動營銷策略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新業務推廣受網路技術條件限制;挽留中高端用戶的措施更多地偏離通信本業,不利於核心競爭力的鞏固和發揮;保持高利潤率的願望和良好的市場優越感可能會導致對中國聯通的戰略性防禦措施准備不足。
中國聯通的營銷策略具備以下特點。
資費優勢和CDMA獨有的技術優勢為其繼續成長提供有力支撐;
品牌戰略上的不足日益明顯,現有的CDMA品牌過於模糊,不利於對中高端存量市場的挖掘;
營銷新模式獨具優勢,尤其是話費分成制和終端利潤制,如高傭金導致成都著名的太升南路電信市場打出"今日只賣CDMA"的橫幅,但這種模式也限制了效益的提升;
進攻有餘,防守不足,用戶"大進大出"更趨嚴重,服務體系和支撐系統建設有落後於競爭對手的可能;
套餐應用不夠成功,針對中高端用戶的策略有效性不強,增值業務發展滯後;
計費結算和客戶服務系統對營銷的支撐能力不強,營銷廣告尤其是CDMA廣告仍是以"我"為主,沒有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價值敏感點,如語音清晰對一般用戶的吸引力並不強,通話保密對大多數用戶而言也非必需。
此外,兩大運營商在營銷策略及其制約條件上都存在一些共同的不足。如營銷組織的整合有待強化,尤其是對社會代理渠道中的形象店面的規范和管理有待增強;營銷理念有待深化,現有的營銷理念仍帶有很強的"推銷"色彩,交易營銷而非關系營銷的特點仍很突出;營銷對象有待細化,兩家運營商還缺少清晰的用戶定位或區域定位,都想在所有市場上全盤斬獲的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營銷管理尤其是戰略性市場規劃、消費者行為研究、渠道整合以及情報信息系統的完善等都還比較薄弱,對促銷活動的事後分析和評估也重視不足。
五、未來策略的預測與展望
正如波士頓咨詢公司在一份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今天的電信業存在著前所未有的創造價值的機會,但是許多嘗試利用這些機會的公司正在遇到很大的挑戰。一些公司在追尋新機會時,試圖從它們已有的市場地位和業務組合中獲取最大價值。另一些公司在集中優勢創造強勁增長方面取得初步成功,並轉化為長期競爭優勢。這兩類公司都發現,為了在激烈動盪的環境中取得成功,它們必須做到攻守俱佳。事實上,今日移動通信市場的營銷策略,正與此判斷相契合。未來營銷策略的設計與實施,也將朝此方向全面展開。
對中國聯通而言,未來面臨的主要挑戰不是"進攻",而是如何有效地守住已有的份額。這需要企業營銷管理乃至企業整體管理風格的轉型和調整。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筆者並非認為"進攻"對中國聯通已不重要,而是指中國聯通已經具備足夠的攻擊能力,但是回應進攻卻需要別的技能、知識、經驗和變革。為此,中國聯通應當提升網路覆蓋和運行質量,完善內部支撐系統,完善客戶服務系統,巧妙地將新業務引入到老用戶中去,這些對於鞏固已有市場十分重要;要整合現有的品牌和業務,形成多層次、差異性、個性化的營銷產品體系;加快增值業務方面的開發和推廣,控制好打電話送手機模式的風險,強化市場情報及信息系統建設。中國聯通能否由增長型企業轉變為管理型企業,增強與進攻能力相適應的防禦管理能力,才是其未來成功的關鍵所在。
中國移動將繼續發揮在客戶、品牌和經濟規模方面的優勢,加大創新水平,採納新的技術和營銷模式,回應市場沖擊。在留住現有用戶方面,可以預計大量廣告的投放、有策略的價格調整、基礎業務與增值業務的捆綁促銷、品牌的進一步細分、自有渠道的擴張和客戶服務體系的更加完善將是其營銷策略中不變的主旋律。在創新方面,它將從營銷模式入手,引入行業合作制、產業鏈合作制等模式以消解聯通在這方面的領先優勢,同時以強大的資金實力作後盾,加快引入包括資料庫營銷和資料庫開發、電話推銷和呼叫中心管理、公共關系營銷(包括事件和贊助人營銷)、客戶關系營銷、合夥人營銷、體驗營銷等新的營銷技能,以適應作為業務和服務領先者的戰略定位的要求。換言之,在競爭雙方差距不斷縮小之際,誰的創新更快,誰就將贏得未來之戰,而中國移動一直致力於做移動通信領域內創新的領先者。
http://202.116.48.11:8081/show.aspx?page=2&id=37&cid=0
⑤ 你認為中國聯通CDMA需要改變其市場定位嗎如果改變應該選擇什麼定位為什麼
從目前的市復場情況來看制CDNA的銷路不是很好 .
1.他的信號不是很好.
2.CDMA套餐的 收費從各個方面的情況總的來說還是偏高了一點.
3.手機的質量來看 比較耐用 不過在造型和功能方面來看有些缺陷.
4.聯通賺的並不是手機的錢 他賺的是售後的服務費.手機只不過是消費者心理上的 一種感覺很便宜的 心理而已.
我想CDMA應該定位為 群眾和企業 適合大眾消費的個人 和 企業各個方面聯系工具發展.
⑥ 電信CDMA與移動GSM 在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
與聯通針鋒相對的中國移動兩個月前所推出的GPRS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適中的市場定位以及初期良好的市場鋪墊使得GPRS甫一推出就頗受歡迎,相較於聯通CDMA,中國移動的GPRS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測試准備,並且在市場上也較早出現了支持GPRS的手機,使得中國移動在由GSM過渡到GPRS的時候顯得比聯通CDMA要平穩得多,至少沒有出現CDMA手機先是供貨不足,後來又因為價位過高而不被市場所接受的問題。已經推出兩個月的中國移動GPRS目前市場反應良好,尤其是在中國無線用戶目前對無線業務要求並非很高的情況下,GPRS完全滿足了這部分用戶的需求,有調查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大概有500萬人在使用移動商務,其交易額在2億美元以上。而中國使用移動電子商務的人數僅在5萬左右,交易額不足200萬人民幣,這說明中國的無線用戶在非語音業務的使用上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中國移動曾仿效歐美在中國狂推WAP功能,各手機廠商也跟著大做WAP手機的推廣,但結果是消費者沒有多少願意用手機上網,極其昂貴的手機上網收費使得這一計劃雷聲大雨點小,中國移動損失不小。那麼這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分別推出的GPRS和CDMA又能否順利拉動中國非語音業務的發展呢?無論成功與否,基於GSM無線通訊網發展起來的中國移動GPRS的成本明顯要低於另起爐灶的聯通CDMA,據聯通內部人士透露,聯通CDMA要收回成本,按照樂觀估計至少也需要6年,但是照目前的發展來看,形勢不容樂觀,另有觀點認為,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的迅速增長勢頭將只能持續到2005或2006年,在剩下的4年或5年的時間里,聯通該如何收回CDMA的成本?因此,相較於中國移動GPRS,聯通CDMA的前途實在是渺茫,盡管目前大規模的降價活動確實達到了一定的推廣效果,但是中國移動GPRS也在暗渡陳倉,有消息稱,中國移動僅僅從摩托羅拉,就一次性采購了10萬部388GPRS手機,用於移動的各種市場推廣活動。中國聯通CDMA前景黯淡,近來更有觀點把聯通一直倡導的CDMA屬於3G給硬拉到了與中國移動GPRS的2.5G這個檔次上,不知道聯通是否甘心。
⑦ 聯通cdma營銷渠道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CDMA是中國電信的網路,不是中國聯通的
CDMA移動通信網是由擴頻、多址接入、蜂窩組網和頻率復內用等幾種容技術結合而成,含有頻域、時域和碼域三維信號處理的一種協作,因此它具有抗干擾性好,抗多徑衰落,保密安全性高,同頻率可在多個小區內重復使用,容量和質量之間可做權衡取捨等屬性。這些屬性使CDMA比其它系統有很大的優勢。
⑧ 中國聯通CDMA經營失敗的原因
路過,我也想知道!
⑨ 請問 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 和中國電信,他們的市場定位分別是什麼請詳細的談一下,謝謝!
中國移動:簡單點說,移動已經是世界A級400強的大型企業。
他們的目標: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和卓越品牌創造者。
他的品牌分類也很好:
「全球通」通俗點說,有錢有格的基本用他,商務型,有世界漫遊,全國各地可享受機場貴賓待遇,酒店貴賓待遇。
「動感地帶」年輕人的品牌,適合簡訊多,多功能要求多的,著名的廣告語莫過於全中國都知道的:我的地盤聽我的!
「神州行」大眾品牌,也是用的人最多的,方便實惠。
2G是移動的天下,3G他們也在努力,他們用的3G是國內歷盡幾年研發成功的TD-SCDMA,據說比WCDMA,和CDMA2000弱,但鑒於是國內研發相信普及率有國家保障,目前正修正弊端,前景也可觀。
市場主力:目前移動是2G和3G用戶量最多的通信企業。移動主手機通信,附網路,手提上網,而手提上網算是移動比較新鮮的產品,宣傳勢力很大。3G及其手提上網將是目前最大宣傳產品,2G則還是最大的市場產品。
總之,中國移動在服務和品質上是三個企業中最過關的,而且就用戶量也是第一,可謂中國通信龍頭。
中國電信:中國通信的奠基老品牌,以前定位在固定電話,現面對時代及其市場變革,已經轉向手機和網路。移動就是從電信中分支出來的。
目標是:做世界級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但還未達成,有望達成)
電信的網路十分成熟了,就介紹他手機,因為是去年才從小靈通轉向手機市場,還未有固定的品牌,只有一個籠統稱呼:「天翼」。但多數了解,因為手機網路是以前聯通的分支網路:CDMA,資費要高出移動和聯通。而且多以套餐形式,相當於移動的「全球通」,普通用戶消費的話會比較吃力。 另外手提上網,也是未來主力。
電信網路無可厚非,是中國巨頭,手機上他們主推3G,手提上網。選用的是CDMA2000,美國研發,世界主流3G通信之一。這點是很有優勢的。
市場主力主推是:電信網路,3G手機「天翼」
總結,電信有良好的基礎實力,發展可觀,因為選用的是CDMA2000的3G網路服務,可以說這是一大有利條件,將是未來移動的最強競爭對手。
中國聯通:今年一月同中國網通合並。它的品牌很多,反而先得比較雜亂,不容易讓人記住,有以下幾個:
世界風:連接世界網路,有國際漫遊,但覆蓋點不如移動。
如意通:方便實惠,大眾品牌
新勢力:年輕人品牌,多用於簡訊多,需要多媒體多的學生族。
還有親情1+等適合家庭用的。
最新的就是:「沃」。今年5月13日推出的聯通的3G網路專門品牌。
聯通的幾個品牌跟移動大同小異。如今有了網通合並,在網路上也會進行發展。網通的網路也比較的成熟,這會跟電信形成一個競爭。而聯通以前的2G則跟移動形成競爭。在3G上三家形成競爭。聯通的3G網路是WCDMA,日本產,也是世界主流3G通信之一。 另+手提上網。
聯通主推:網通網路,手提上網,聯通2G.3G品牌。
總結:聯通2G網路質量略弱,3G同電信一樣比較強勢,加之有網通網路一塊,據言,手提上網聯通優勢很大,前景可畏。
大總結:三家的定位應該從3G開始,相信未來會有三國鼎立的氣勢。
對於移動選擇國產TD-SCDMA為主的3G,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但對於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我們自己開發除了除美國日本外的3G通信產品。相比國際兩大3G產品,也就是電信和移動分別引用的CDMA2000和WCDMA,優缺點都有,但不失為好產品。 電腦網路競爭移動必敗,必定技術不夠電信和網通成熟。手機網路上,現在看來依舊是老大,且他們的2G市場幾乎處壟斷,在3G上的劣勢在於是國產新品牌,有許多不足,但秉著先入為主,加之經濟實力的雄厚,目前正宣傳的手提上網,在宣傳上氣勢很強。 可見龍頭地位還是很穩固的。
電信的前景是最好的,他的3G網路不但是成熟的,且網路也處於優勢,目前的手提上網上,因為電腦網路的成熟,必定會產生同樣的效應,覺得手提上網應該也很好,這樣也會有更大的優勢,而且電信在宣傳上絲毫不輸移動。再則,電信所收購的聯通的CDMA網路,屬於比移動信號還要好的網路,但劣勢在於,三家(移動電信聯通)協議上CDMA網路比其他兩家貴。電腦網路不用說了,絕對的老大。移動目前最棘手的競爭對手非電信莫屬。
相比電信移動,聯通動作總珊珊來遲。在3G上聯通晚電信半年,更是比移動晚了一年。而且一些技術和品質上,不如移動和電信的完善,規模也比不如他們,應該會吃些虧的。網路方面,也不敢斷言,必定現在電信已經出了2G的流量。價格上,他們始終是最便宜的,但質量上稍弱。只期待手提上網,他們能打出更好的天空。
以上,不是復制來的,希望能讓你滿意。因為是三家的綜合代理商,一些小建議。
⑩ 中國聯通CDMA的分銷策略
【eNet矽谷動力消息】根據中國聯通和信產部近日發布的今年前4個月GSM和CDMA手機銷量及用戶增長數據,CDMA手機已經超過GSM手機市場規模的增長率。業內認為,這顯示聯通拆分G、C兩網營銷部門已初步取得成果。
C網手機增長率超過G網
根據中國聯通香港上市公司近日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底,聯通用戶總數達1.48505億,當中GSM佔1.10298億,CDMA佔3,820.7萬。其中,今年4月份聯通新增用戶數為162.3萬戶,GSM新增用戶114萬,CDMA新增用戶數為48.3萬,增長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比半年前的去年11月CDMA新增用戶數也多了11萬名。
另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累計銷售手機3513萬部,比去年同期增長26%。其中,全國GSM手機市場規模為3304萬,同比增長25.7%;第一季度全國CDMA手機市場規模為209萬,同比增長30%。該報告表示,「CDMA手機市場規模的增長率超過GSM手機市場規模的增長率」。
由於這是CDMA手機的市場增長率首次超過GSM手機的增長率,而且,恰值今年年初中國聯通開始進行G、C兩網前端營銷部門分拆,因此,這一數據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CDMA迎頭趕上
今年1月,聯通對外宣布開始實施CDMA、GSM兩網前端分開經營,並表示是為了適應發展模式轉型和市場競爭的需要,目的是強化兩網經營。當時,普遍認為,這將對聯通C網的發展有利,將結束聯通兩網互搏的局面。
不過,兩網分拆的決策到底效果如何還需要實踐的檢驗。但上述數據顯示,聯通CDMA已經開始迎頭趕上,CDMA手機的銷量也開始達到歷史最高峰。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相關報告稱,預計2007年全年手機市場規模近1.49億,比2006年增長25%。2007年全年GSM手機市場容量為1.38億,比2006年增23%;CDMA手機市場容量為925萬,比2006年增長27%。
而聯通自身的預計則數量更高,聯通負責終端運營的聯通華盛稱,CDMA手機去年銷量為800萬部,預計今年為1000萬部。
聯通4月集采數量創新高
對於CDMA手機增長速度超過預期的原因,賽諾的相關報告分析稱,主要緣於聯通加大了集采手機的速度,聯通運營終端的聯通華盛運作手段也日益成熟。
根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分析,CDMA手機銷量的增長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聯通加強對集采手機的捆綁銷售力度。聯通華盛集采CDMA手機銷量呈持續增長趨勢。2007年一季度聯通集采手機在CDMA手機總銷量中的比重已從去年同期的62%增長至81%。第一季度有80%的CDMA新產品為聯通集采機型。
二是聯通聯合相關晶元製造商推出了差異化的CDMA機型。如聯通推動高通研發了超低成本的6020晶元,使得手機廠商得以推出了CDMA超低端機型。
三、加強渠道管理。聯通華盛對CDMA零售網點進行了大規模普查,提升集采手機的終端上櫃率和活動覆蓋率,監控價格執行,增加3000名自有促銷員,加強零售終端管理嚴,厲打擊竄貨、套機活動。
賽諾預計,4月份CDMA集采手機銷量比重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目前,運營商采購手機銷量已佔整個手機市場規模的四分之一,其中CDMA手機的市場份額已達到8.3%。4月份CDMA集采手機銷量所佔比重比3月份大幅增長兩個百分點,達到7.3%,這是CDMA集采手機銷量占整個手機市場規模比重的歷史最高水平。
CDMA還有潛力
業內人士認為,聯通CDMA手機的發展勢頭將會增強聯通做大C網的決心。此前,中國電信一再發出信號,希望收購聯通的C網,其主要理由是認為中國聯通的C網不如G網贏利。
客觀來說,聯通C網的網路覆蓋已經非常好,只是一直受制於終端,聯通顯然看出了此點,不斷加大對CDMA產業鏈的引導,其中包括通過C網營銷部加強市場推廣,通過聯通華盛引導CDMA手機廠商擴大手機的供應。
這其中,聯通華盛起了巨大的橋梁作用,不斷與手機廠商合作共推明星產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聯通華盛看出了手機發展的趨勢呈兩極分化:智能手機和簡易手機,如一些高端人士看重雙網雙待機手機的方便和功能強大,而低端手機更加低齡化,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小學生,對手機的功能要求不高,只要能打電話、發簡訊即可,所以,聯通華盛引導廠商大推了高端領域主打的雙網雙待機等機型;同時集采了200萬部超低端手機入市,使得CDMA手機廠商越來越多,供應的機型也越來越豐富。
業內預計,隨著CDMA終端的發展,聯通在重組中握有的砝碼將越來越重,中國電信與其的博弈將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