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水產養殖市場定位

水產養殖市場定位

發布時間:2021-08-06 01:20:10

❶ 水產養殖的市場調查

中國產業洞察網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近海海水養殖1551萬噸,是世界主要漁業生產內國中,海容水養殖產量超過海洋捕撈的唯一國家。其中,海水養殖佔全國海水產品總產量的53.35%,佔世界海水養殖總量的80%。
數據顯示,當前國家耕地資源日益緊缺,糧食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大力開發海洋生物資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海洋水產品,有利於改善食品結構,保證國家食品安全。海水產品在居民膳食結構中的比重也顯著增加。
近海捕撈漁業高速增長下的隱患。各類污染物通過食物鏈富集到海洋生物體內,難降解,高毒性物質在海產品體內的積累會對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同時,部分養殖者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大量投餌,濫用抗生素,也造成了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

❷ 水產養殖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水產養殖專業就業前景:
隨著全省沿海經濟開發的推進,我國海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加之全國海洋漁業資源的限制捕撈,水產養殖業會成為朝陽產業,對技術和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多,海洋特色明顯的水產養殖專業畢業生的前景會越來越好。近些年,全國水產養殖生產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漁業重點省的優勢養殖區域和主導養殖品種正在逐步形成;水產養殖經濟運行基本平穩,水產養殖產品價格上升,比較效益進一步提高,有利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水產品市場需求的增加帶動了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從而為此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條件。

就業方向:
水產養殖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有關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漁業行政機關、水產技術推廣站、漁政監督管理站、動物檢驗檢疫部門、名優特水產品良種場、養殖場、飼料加工廠、水產品加工廠、水產公司、休閑漁業基地等行政、事業和企業單位從事技術推廣、應用以及生產經營、銷售、管理等工作。

❸ 水產養殖(漁業)未來幾年前景如何

水產養殖行業形勢近幾年一直不太好,誰有行情好的時段,但和飼料成本的漲價因素及水產行業的高風險相比,也不能太樂觀;加上前幾年國內上水產養殖項目太多,其實低端市場已趨於飽和。
我是河南省鄭州市的,我們這邊到處都是前幾年開發我魚塘,大多數村子就是一水產養殖為主業,基本上脫離了農業生產,但是真正能掙到錢的不是太多,基本上和中的持平,還有因魚病和泛池配的一塌糊塗的。
所以建議你慎重投資,真是想上水產養殖項目,就好搞特色水產養殖,另外就是要上規模,散戶養殖基本上沒什麼前途。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❹ 水產在中國的地位

中國漁業產區競爭力分析與未來發展戰略
2005年,中國水產品產量5100萬噸,比2004年增長4%,比2001年增長16.75%,5年年均遞增3.31%。水產品出口總額78.8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出口數量315.3萬噸,同比增長12.4%;水產品出口連續6年居農產品出口首位。2005年1-9月全國71個億元以上水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466.14億元,比同期肉食禽蛋市場128.54億元高出2.6倍。

2005年,全國漁業產品生產價格指數105.14%,比畜牧業產品高4.62個百分點,比種植業高3.59點,比農產品生產價格總指數高3.75點。高出幅度達270%。漁業產品的比較效益已經非常突出與明顯。中國水產品在大農業中、特別是在副食品市場中的地位繼續提升。中國漁業在整個經濟領域中的優秀表現,開始引起國際與國內戰略投資者極大關注。

我國水產品產量區域集中度高

從產量看,排名前10位省份合計產量4289.67萬噸,佔全國總產量84.11%,全國4/5強的產量集中在10省份中,堪稱中國水產大省;前5名產量合計2942.75萬噸,佔全國總產量58%,全國2/3的產量集中在5省份中。堪稱中國水產強省。他們依次為山東、廣東、福建、浙江、遼寧,且全部是沿海省份。由此看出,中國水產品產量集中度非常之高,多數集中在海洋大省。前5名中,海水產品所佔各省總產量比重均在50%以上,山東、福建、浙江、遼寧海水產品比重高達80%以上,浙江高達93.16%,廣東較低,也接近60%。前10名中,產量增長幅度較高的為遼寧、湖南、江蘇、廣西,增長幅度均在6%以上,遼寧高達8.7%。

淡水魚看點出現在並不處於優勢產業帶的省區

淡水產品產量排名第一的是湖北,前5名依次為:湖北、廣東、江蘇、湖南、安徽。我國淡水產品集中在中南、東南與東部地區。湖北、江蘇、湖南、安徽、江西5省淡水產品產量1118.2萬噸,佔全國淡水產品總產量的51.2%。前10名淡水產品產量1808.25萬噸,佔全國淡水產品總量82.8%,在全國市場上形成絕對優勢。廣東、江蘇兩個海洋省份淡水產品產量排名2、3位,讓人刮目相看。

四川地處大西南,與很多省份比優勢並不明顯,但是四川跑步進入全國淡水產品產量前10名,增長幅度14.05%遠遠高出其它省份。14.05%的概念是,四川2005年一年增加淡水魚產量12萬噸,比西北地區最高省份一年總產量還多。比同處西南的雲南高出3倍,比貴州高出9.4倍。四川水產與漁用飼料界出了以通威集團、鳳凰集團為龍頭年產100多萬噸漁飼料的生產企業,以芳草、華強、三友、科邦為龍頭的漁葯生產企業。這些民營企業在全國赫赫有名,在各自的產品領域中占據全國市場半壁江山。水產民營企業的崛起是四川水產業大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時勢造英雄,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涌現出來眾多的民營企業在創造輝煌。四川地處世界水能源之首的長江上游地區,天府之國水資源佔得天獨厚之勢。境內有長江幹流及其支流嘉陵江、岷江、金沙江、沱江、大渡河、青衣江等大小江河1200多條,水庫6000多座,湖泊1000多個,石河堰1000餘條,山平塘40餘萬口。水資源蘊藏量大,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900立方米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四川把水資源利用好,水產業再上新台階仍有很大潛力。

四川經驗是:只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扶持與發展漁業龍頭企業,才能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龍頭企業不僅僅局限於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隨著實力的增強,它將參與全國行業性整合,也當然包括近海漁業、公海大洋漁業、遠洋漁業的整合。它必然會參與國際高端海水魚養殖,包括金槍魚養殖。把一個地處偏遠遠離海洋的西南省份,變成可以生產海水魚的海洋大省。

河南雖然不在榜單,水產品產量在全國排名第15位。但是河南水產業發展同樣引人注目。河南2005年水產品產量增長幅度全國排名第一。2005年河南全省水產品產量51.68萬噸,比2004年增長21%,比2000年增長60.6%。5年年均遞增12.12%,比全國年均增長速度高出2倍,屬超常規發展。2005年河南水產養殖面積23.0萬公頃,比「九五」末增長21.7%;水產行業總產值62億元,比「九五」末增長146.0%。河南地處「水少沙多,水沙異源」的黃河下游地區,屬於水資源短預設份。全省水資源總量405億m3,位居全國第19位。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420 m3,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5。但是河南境內有黃河、衛河、淮河、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條,河川年徑流量106.73億立方米,正是依靠這些河流,河南已建水庫2347座,總庫容270億立方米,形成水庫漁業資源的優勢。「黃河鯉魚」、 「南灣魚」、「薄山湖魚」等知名品牌魚都來自水庫。河南水庫放養的大規格鱅魚早已成為北京市場上的新寵。好產品進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並不新鮮。好產品應該把目光放在香港市場、日本市場、東亞市場、東南亞市場、東歐市場,要積極引導漁民用不高檔,但是很安全的魚去參與國內與國際市場競爭。用好產品而不是用「名特優新」產品去開拓高端市場,實現無形的品牌價值是穩步發展水產業的根本指導思想。

正因為放養、網養、庫養而不可能更多地追求池養,河南速度所帶來的產量—水庫漁業迎合了市場渴望健康的需求。按照15%年均增長速度,可能用不了5年,河南這個水資源小省,水產品產量有望突破百萬噸關口。黨中央最近有關大力發展中部經濟的決策,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方針,將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中原崛起帶來的啟示是:只要你適應市場需求,小資源同樣創造大產量、大市場。不處於漁業優勢產業帶的地區,同樣可以創造比優勢產業帶更大的優勢。僅僅因為你雖然並不優勢但是你優秀。你不能夠以量取勝,那麼就必須以質取勝。速度是市場決定的,而不是人決定的。市場需要才能加速你的規模。產業發展需要資源、需要實力,但更需要經營。拼實力不如拼智慧、拼籌劃。產業運籌也需四兩撥千斤。

海水魚亮點在環渤海灣地區

山東漁業領跑全國當之無愧。山東在水產品總量、海水產品總量、水產品加工量、水產品出口量上均居全國第一。 2005年山東水產品產量736.1萬噸,同比增長2.5%;水產品養殖產量442萬噸,比「九五」末287.3萬噸增長53.8%,占漁業總產量比重61.4%;遠洋漁業產量25.8萬噸,同比增長14.2%,比「九五」末增長113.7%;水產品加工量443.2萬噸,同比增長32.2%,占總產量比重60.2%;水產品出口創匯28億美元,同比增長27.3%,佔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30% ;漁業總產值1250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12.0%。這些輝煌的數字,足以體現一個水產強省的風貌。

山東在水資源或者漁業地理位置上並無絕對優勢。山東三面環海,大陸海岸線2531公里,佔全國14.06%,位居第3位,比廣東少25%;管轄島嶼326個,佔全國6%,比占第一位的浙江3061個少89.4%;島岸線737公里,佔全國5.2%;比占第一位的浙江4286公里少83%,排名第5位;管轄海域1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3.17%;比佔全國第一的海南少92.5%,排名第7位。山東地處嚴重缺水的黃河流域末端,全省平均天然水資源總量379.5億立方米。人均52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佔有量2770立方米的18.8%,畝耕地佔349立方米,為全國畝均佔有量1827立方米的19.1%。在水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的各類指標上,山東沒有一個全國第一,甚至成為缺水大省。那麼人們要問,山東是如何在漁業生產上創造出那麼多的全國第一?

其一,山東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非常明確,就是向海洋要效益,向大洋要效益,向遠洋要效益,在山東沿海建設起海底森林、海上牧場。2005年,山東海水產品產量626.1萬噸,是淡水產品產量的5.7倍;

其二,山東海水與淡水養殖業的發展思路非常正確,就是以內需為主,以出口為輔。2005年,山東主要養殖品種對蝦、海參和大菱鮃養殖產量為6.9萬噸、4.6萬噸和3.5萬噸,分別增長11.3%、15.0%和94.4%。這些品種多數為內銷。半滑舌鰨、皺紋盤鮑、蝦夷扇貝、海膽、文蛤、牡蠣、海帶等山東主打產品更以內銷見長。山東雖然是水產品出口大省,但是主要出口產品並不是上述幾類。山東2004年出口乾海參1.23噸,佔全國出口量36.5噸的3.4%,與山東全年養殖量5萬噸比相去甚遠。出口對蝦及其製品7507.6噸,佔全國出口量74563噸的10%,也佔全省養殖產量的10%。養殖以內銷為主,是山東漁業能夠穩定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有些省份養殖品種主要圍著出口轉,非常容易大起大落。山東水產養殖由於瞄準與注重國內需求,所以市場穩定,生產穩定,漁農穩定,企業穩定,從而保證了水產經濟的穩定,這是山東水產品產量能夠成為全國第一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地區競爭力的核心體現。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你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投資優勢再好,也難成氣候。地區實力、資源實力、企業實力並不等於競爭力。近幾年全國水產品市場多次出現鰻魚風波、黃魚風波、甲魚風波、對蝦風波,都沒有對山東水產養殖業造成大的沖擊與影響。即便出現羅非魚風波,也同樣如此。

其三,水產加工業的發展立足於海洋捕撈產品,有力地促進了深海漁業、遠海漁業、公海漁業、大洋漁業、遠洋漁業的發展。這是山東水產品出口連續保持全國第一名的主要原因。2005年山東水產品加工量443.2萬噸,同比增長32.2%,占總產量比重60.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倍。山東出口產品中90%是海洋捕撈產品,而不是海水養殖產品,排在前10名的出口產品佔到山東出口總量的81%。這是山東水產品出口始終穩步增長的根本原因。在保護資源、限制近海捕撈的同時,大力發展遠海、遠洋捕撈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漁業發展的戰略方針。保護國內的土地資源、水源資源、淡水資源、近海資源、環境資源,爭奪與開發公海海洋資源,仍然是當前國際漁業競爭的主流趨勢。我國應該積極參與到國際海洋資源的開發與競爭中。山東所實踐的漁業戰略方針,代表了中國漁業今後發展的主導方向。

遼寧與山東有太多相似之處。兩省同處黃渤海灣成犄角之勢,大陸海岸線2178公里,是山東86%;島岸線622公里,是山東84%;海域15萬平方公里,與山東相同;區域面積14.67萬平方公里,是山東的98%。遼寧地處松花江與遼河流域,河流眾多,水資源強過山東,但也屬缺水省份。從養殖角度講,遼寧氣候劣於山東。這樣總體資源兩省平手。2005年遼寧水產品生產總量與海產品生產量均處全國第5名,總產量比山東少42.3%,海產品少51.9%,淡水產品少54.4%,大概差距50%不到。養殖產量276萬噸,比上年增長9%;捕撈產量149萬噸,與上年持平;養殖產量占總產量比重64.88%,高於山東;水產品加工量110萬噸,占總量比重25.79%,低於山東50%;水產品出口創匯12億美元,同比增長14%,比山東低50%,出口增長速度同樣低50%。雖然遼寧水產品總產量排名老五,但是總產量增長速度是排名前4位的1倍,達到5.5%,顯見遼寧漁業戰略雄心。從養殖品種看,遼寧集中在海參、鮑魚、對蝦、海蟄、海帶、鮃鰈類、河豚、河蟹、觀賞魚、貝類等品種上,在海水產品養殖上與山東相似。遼寧與山東不同之處也是最大亮點在:海蟄與觀賞魚養殖,可惜沒有海水珍珠。遼寧在水產養殖產品發展戰略上也是立足國內市場,立足國內中間層次消費群。遼寧最突出點在品牌意識強於山東。盤錦河蟹、大連盤鮑均為國際知名地域品牌。遼寧勵志海洋經濟2010年跨入全國三甲並非虛言。遼寧海水產品增長速度5.2%,如果保持此速度,那麼在2010年產量將提高到接近500萬噸水平,超過浙江與廣東。浙江2005年海水產品408.8萬噸,增長速度—2.2%,廣東2005年海水產品397.95萬噸,增長速度2.4%。如果此速度不變,那麼2010年應該是445.7萬噸,很可能低於遼寧。現在需要問的是:10年之後,遼寧是否超過山東?遼寧要趕超山東,應該有哪些更大膽、對路、實際的舉措?

市場開發與培育是水產業發展第一要素

綜觀全國各省市漁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在水產品生產、養殖、科研、加工、出口等方面都給與了足夠重視與政策傾斜,而對於如何加強與培育水產品市場考慮少、安排少、措施少、政策與資金傾斜度明顯不夠。對於水產品市場的開發、研究、投入少之又少成為全國帶有普遍性問題。在市場經濟中,漁業產業發展不僅離不開市場而且主要依靠市場支撐。市場發展與建設已經成為漁業產業發展第一要素。只有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的專業大市場,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水產海鮮專業零售市場,才能夠盡快托起水產大產業。發展、投資與培育水產專業市場——互聯網專業市場、連鎖門店零售市場、產區專業批發市場、銷區海鮮市場,甚至海鮮餐飲市場等等,成為加快地區、省區、全國漁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環節。要支持與鼓勵產區大型水產批發市場到全國主要銷售區域開辦連鎖性大型海鮮市場,產銷直接見面,形成全國性渠道布局。舟山國際水產城不應該就局限在舟山。廣州黃沙水產品市場也不應該把二期、三期擴大工程就盯在廣州;要鼓勵、支持大型品牌水產企業到全國主要銷售區域開辦專業品牌門店、品牌飯店,繞開大城市大型超市高額費用門欄,保護、扶持、發展地域性水產品牌;要創建、投資、扶持具有生存能力、行業影響力的水產專業互聯網站,把大型水產網站建設擺在與有形市場建設同等重要位置考慮,擺在與高新技術企業同等高新地位考慮,盡快形成互聯網專業市場,造就中國漁業電子商務平台。最近,香港中旅集團投資10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市場打造在線旅遊網站芒果網。芒果網提供的在線服務不僅包括預訂酒店客房、機票、旅遊產品,還包括導游、旅遊商城、電子地圖和論壇等,在國內部分城市的大型酒店裡,還設有芒果專櫃、芒果樓層。這種大規模介入全國市場的企業行為、政府行為、產區行為在水產領域還未出現,不僅僅在電子平台上還未出現,在有形市場中也未見到。政策到位、資金到位、貼息到位、貸款到位。市場渠道通暢了,生產之水自然就活起來。那麼,馬路修好,還愁沒車跑嗎?

❺ 水產養殖

請參考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始農產品已從豐年有餘轉向常年有餘,從大宗農產品過剩轉為大多數農產品的普遍過剩,全球農產品結構性供過於求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占農業產值十分之一的漁業產品也不例外。新時期的漁業結構調整即是以市場為導向,分析水產品市場特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遵循其變化規律,預測今後水產業發展趨勢,制訂相應的對策,才能增產增收,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一、淡水水產品市場分析
綜合分析省內外水產批發市場2002年行情,普遍呈現以下特徵:一是低檔的四大家魚在為人民菜籃子作出了重大貢獻後,近年來量增價跌,價格上升已是「回天乏術」。
二是名優魚如加洲鱸、鱖魚等價格都存著市場調整的周期性,近幾年雖是穩中有跌,但還能保持一定的價格優勢。
三是甲魚消費市場日趨成熟:鱉價穩定,銷售量增加,企業(農戶)效益有所提高。如桐廬縣甲魚養殖場(戶)虧損面從去年的70—80%,今年只有10%虧損。溫室甲魚與外塘甲魚始終保持4—5元/公斤價格差,消費者已進入質量消費,品牌鱉銷售量增價穩。
四是河蟹市場價格二級分化日益明顯:一方面大規格優質河蟹價格依然高高在上,另一方面小規格蟹價始終在低價位徘徊,甚至出現高峰期的小規格河蟹價格(12元/公斤)低於大規格克氏螯蝦(16元/公斤)的現象。
五是出口型品種,如鰻魚、蝦類、羅非魚等受國際市場影響,價格有大起大落的市場反映,其中又以蝦類最為明顯。
六是以四大家魚等為主的低檔品種、河蟹和本地區不能自然越冬的品種,每年10—11月由於產品供大於求,價格往往跳水。
七是隨著水產科技的提高,北方大力發展淡水養殖,現在是南苗北運多、而每年低檔魚北運逐漸減少。
八是休魚期對淡水市場價格影響不大。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對策
一)掌握市場信息,做好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和企業定位,及時調整養殖結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優、人優我廉」,在經營理念上實現四個轉變:
1、轉變傳統漁業經營理念,從「漁——貿」的習慣向「貿——工——漁」轉變。增加產品文化含量,實施品牌戰略。樹立與提升企業、產品形象的價值,在知名度提升的同時,提升美譽度,獲取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雙豐收。
2、轉變傳統養殖的品種,從養殖低檔、低值、低效益的品種向名、優、新品種、出口型養殖品種轉變。拓展產品市場,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的銷售方式。
3、轉變傳統的養殖模式,即從年頭放養、年尾收獲的傳統方式向適時放養、適時上市轉變,以避開每年水產品價低時期集中出售產品。
4、轉變落後的養殖方法,從以豬、鴨等糞便喂養的低投入低產出的方式,向投喂優質全價飼料的健康養殖方式轉變,積極發展個性化養殖。
(二)依靠科技進步,發展水產養殖
水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養殖環境受「三廢」影響而越來越差。新問題、新品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只有善於學習、善於研究新問題、接受新事物、善於利用、使用人才和善於掌握信息的人才能在競爭中產於不敗。
1、實施水產種苗工程,建立引種育種、良種繁育基地,引進、繁育、推廣優質種苗,以提高成活率、降低生產成本。
2、推廣無公害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利用免疫和生物技術成果,進行病害控制與養殖環境修復。如使用微生物制劑以改善養殖環境,改善生物機體代謝,調控體內環境,激活免疫系統,提高生物免疫力等方法,進行生態防病,減少發病,提高成活率。科學用葯,選用符合水產品生長的營養均衡的優質飼料,加強品質管理,生產出規格、質量符合市場需要的無公害、綠色產品。
三)規模化、集約化和貿工漁一體化是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市現有含水產或水產類市級龍頭企業16家,各種水產行業協會也日益增多,漁業正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漁工技貿一體化方向發展。但目前還存在著許多家庭養殖形式,難辭傳統養殖的習慣,導致技術不高而成本高、養殖品種分散,產品靠中介推銷,生產力低、效益低的經營方式。在當今水產養殖的新潮中,已漸漸不適應水產業發展的形勢。為適應我們加入「WTO」後水產業發展的要求,能經得起農業結構調整後的水產再發展的競爭,由養殖效益低的個體養殖戶向適度規模的養殖戶過渡,由效益低、技術低、資金缺的小規模養殖戶向有技術、有資金、有養殖水平的、具有適度規模的養殖大戶過渡,使經營大戶或公司利用自有的優勢(如資金、品種、技術項目、銷售等),與廣大養殖戶和適度規模的養殖者在種苗、飼料配給、防治病、養殖技術、生產標准等方面相結合,開拓集約化經營,形成產、供、銷服務一條龍多種養殖形式的現代化養殖體系,進而把我市水產養殖漁工、技、貿一體化推向新的高度,這是今後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三、養殖品種推介
回顧和總結去年(2002年)水產養殖品種的情況,除了鱉、青蝦、河蟹等品種外,我們認為以下的品種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現逐一介紹並提出一些參考意見,供同行交流。
一)本地區土著品種
市場價格較高(批發價在20—40元/公斤),既符合人們的消費習俗,又為消費者所普遍接受,無需市場推廣,近年來人工繁殖成功,養殖技術逐漸成熟的一些品種,適合各類養殖戶進行養殖.
1、翹嘴紅鮊
又稱白條,個體大、生長快、肉質潔白、肉味細嫩又鮮美為魚中上品,鮮食或腌食都十分可口,湖泊和水庫的翹嘴紅鮊資源日益減少,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適合池塘專養、混養和網箱養殖等,網箱養殖產量可以達到1—5萬斤/畝。餘杭區良渚特種水產苗種繁育基地業主何國平112畝池塘主養和混養翹嘴紅鮊,市場銷售與垂釣相結合,2002年平均畝凈利潤9622.67元,經濟效益較高。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水花5月底-6月初,≤100元/萬;夏花6-7月,價格≤0.10元/尾;冬片11-2月,0.05元/公分。商品魚市場批發價36元/kg,上海和江蘇市場價高。
2、花魚骨
俗稱楊花魚、麻花魚、夾竹、季朗魚等。是我國淡水水域中較為名貴的中小型魚類。其肉質細嫩,口味鮮美,出肉率高,成魚規格大的可達0.5kg左右,市場價格高達22元/公斤。生長在水體中下層,是一種以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的溫和性魚類。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也攝食人工配合飼料,即使在冬季也保持較高的攝食水平,有較長的生長期,成活率高。可單養,也可作為套養品種。投放夏花專養,成活率可達80%。夏花套養在青蝦養殖池中生長迅速,當年有60%可達到上市規格,養殖效益顯著,是目前蝦蟹理想混養品種。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水花4-5月,200元/萬;夏花5-6月,0.25元/尾;冬片11-2月0.1元/公分。商品魚市場批發價20元/kg
3、黃顙魚
又名黃骨魚、黃臘丁,肉食性、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的中小型經濟魚類,抗病力較強,在我省的市場銷售情況極佳。目前,人工養殖黃顙魚的主要模式有:混養、套養、主養和網箱養殖等。但就其最終的綜合經濟效益來看,主養是相對較好的模式。該模式的優點有:群體產量高,養殖過程易控制,疾病預防容易,生長周期短,捕魚方便。該魚唯一的缺點是養殖的成活率較低,養殖技術有待進一步完善。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水花6-7月,300元/萬;夏花7-8月,0.15元/尾。商品魚價24-32元/kg。
4、鱖魚
名貴魚類之一,其肉質細嫩、厚實、少刺,營養豐富,每100克魚肉中含蛋白質18.5 克,脂肪3.5克,還含有較豐富的鈣、磷、鐵等,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商品魚市場批發價56元/公斤以上。餌料是養殖鱖魚的關鍵,可專養、混養。養得好,經濟效益可觀。
5、圓桶鱖
又稱斑鱖,是最近開發的品種,市場價格是翹嘴鱖2陪以上。可以吃鮮「死魚」,目前沒有發現病毒性病害,易規模化養殖。可池塘專養、混養或網箱養殖。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夏花5-6月,2.5元/尾。商品魚90元/kg。
6、鯝科魚類
包括黃尾密鯝和細鱗斜頜鯝,俗稱黃尾巴。鯝科魚類是錢塘江的著名土著魚類,也是比較理想的養殖品種。該魚的肉質較細嫩、營養豐富、生長較快、食性較雜,均為底層刮食性魚類,市場銷量大。可以主養,也可以混養。其對水環境的要求不是很高,養殖技術易於掌握。當年可作為魚種培育,翌年養殖商品魚,或當年夏花直接放入成魚池套養,部分可達食用規格。在養殖中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混養時也可適當施肥以增加天然餌料,提高養殖產量。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夏花5月中旬,400—600元/萬尾。商品魚市場批發價20元/kg。
7、錢塘江塔鯿(錢塘江三角魴)
是錢塘江水系特有的名貴魚類,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生長較快。其食性與習性基本與團頭魴相同,但對水質的要求較高,溶氧要求在3—4毫克/升以上。當年為苗種培育,第二年為商品魚養殖,商品規格以一斤以上為佳。養殖飼料一般為配合飼料為主。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目前規格30尾/500克的魚種0.50元/尾。商品魚20元/kg。
二)、引進品種(國內外)
均為出產地較著名的品種,本地市場對其接受程度不一,養殖戶可根據各自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養殖。
1、南美白對蝦
這是一個已廣為人們接受的養殖品種,大有取代羅氏沼蝦之勢。特別是因其養殖周期短、利潤空間大,是近兩年來養殖業的一個新亮點。但該品種的一個最致命的缺點是其潛伏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是桃拉病毒病和白斑綜合症),在一定的條件下極易爆發。所以養殖戶對此不能持盲目樂觀的態度,應積極採用健康養殖方式,開拓加工產品市場。
2、丁魚歲
該魚在我國只見於新疆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流域,是歐洲各國的主要淡水養殖經濟魚之一,在歐洲有皇家寵魚之稱。丁魚歲肉質異常鮮美,其不飽和脂肪酸比其它淡水魚類高出3斗倍。該魚為底棲魚類,食性雜,以植物殘渣及水生昆蟲為食,耐寒、抗病力強、長途運輸容易,市場接受程度也不錯。可攝食配合飼料,對水中溶解氧變化的適應力大。廣東省引進僅短短兩年時間,市場售價不菲(約80元/公斤),已有異軍突起之勢,養殖推廣速度很快,已成為淡水養殖業中的一個主要產業。在浙江省該魚的養殖剛剛興起,當年可養成200克左右(其上市規格要求在250克以上),前景看好,若能打開外省甚至國外的銷路,其發展前景則非常可觀。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夏花5月中旬,0.5—0.8元/尾。商品魚60元/kg。
3、瓦氏黃顙魚
又名江黃顙魚,俗稱江顙,黃顙負屬。是該屬中個體最大、生長速度最快的種類。通常個體在250克左右,最大個體達1公斤以上。在自然條件下,一齡魚可長至20—50g,二齡魚可長至50—150g。該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外形與黃顙魚相似,體表光滑無鱗,以食蟲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食性容易轉化,配合飼料易於研製。人工試養表明,一齡魚可長到150—300g,完全達到商品規格。池塘套養瓦氏黃顙魚,在不影響主養魚產量的前提下,每畝可增產瓦氏黃顙魚商品10—12.5kg左右。主養時,每畝可產商品魚250—350kg。原產地湖北商品魚價40元/公斤,廣州商品魚價高達60元/公斤。
4、淡水鯊魚
俗稱虎鯊,養殖技術簡單,飼料要求不高,肉質(無肌間刺)細嫩味美,生長速度快,經濟效益顯著(商品魚市場價值達40—50元/kg),其中又以白鯊價高於藍鯊。淡水鯊魚除可作為食用魚之外,還有較高觀賞價值,且其軟骨組織含有較高營養價值與葯用價值的硫酸軟骨素,是較好的淡水養殖品種。缺點是本地區不能自然越冬,目前淡水鯊魚在我國南方已掀起一股養殖熱潮,在今後兒年仍將顯示出良好的市場前景。
5、虱目魚
70年代由台灣省從印尼引入並人工繁殖成功,1998年引入廣東試養成功。鹹淡水均能良好生長,長速快,一般5厘米的苗種養殖三個半月至四個月即可達到上市規格(500克以上)。屬草食性魚,飼養料來源廣。適合網箱養殖、專池單養、池塘混養,尤其在南美白對蝦塘里混養更為合適,即可提高畝產量又可大大減少蝦病,是目前非常值得推廣的一種養殖模式。缺點是亞熱帶水域魚類,不能自然越冬。2002年餘杭某養殖場引進夏花進行養殖,越冬前長至尾均重450克左右,批發價40元/kg。該魚的頭、腹、背、腸均有不同的吃法,若能規模生產加工出口,不失為一種有開發潛力的魚。
6、金絲鯰
該魚體色金黃,是鬍子鯰科的一個優良魚類養殖品種。具有肉質好,生長快,食性廣,適應性強等優點,人工養殖經濟效益高。耐低氧,抗病力強,對環境的適應性廣,雜食、偏動物性,適合專池高度密集精養,畝產可達5噸以上。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攝食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底棲動物以及腐敗的畜禽屍體。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攝食各種商品飼料。
7、倒刺䰾
分布於長江以南各水系,是我國江河中體形較大的優質經濟魚類。其體態美觀,體色鮮艷,肉質佳、味鮮美,是中上等食用魚,同時又可作為一種很好的觀賞性魚類。適溫范圍廣,病害少,食性雜而且廣泛,以草食性為主兼食其它。主要食物為水生植物、有機碎屑等,也喜吃蔬菜、麩皮、米糠、花生麩、人工配合飼料等。其養殖近幾年剛起步,由於苗種緊缺價高,因此養殖利潤遠遠高於常規養殖魚類。
(三)觀賞品種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觀賞休閑漁業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常溫和熱帶觀賞魚的引進、開發、選育和生產已成為水產養殖業的主要行業之一,在廣州、天津、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觀賞魚的生產和銷量均是十分巨大的,其前景和效益是十分可觀的。近年來我國觀賞魚出口逐年上升,已成為亞洲主要出口國之一。
朱紋錦
中型常溫觀賞魚類之一。系金魚與鯽魚雜交選育的一種觀賞魚,具有多種體色,有紅白、紅黑、藍底紅白等多種,尾似金魚,體形似鯽魚。形態優美,色彩絢麗,性情溫柔,易於飼養,且生長速度較快,雜食性,耐低氧,適合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在觀賞魚市場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在本地市場銷售量較大,是發展都市農業,開發休閑漁業,增加農民收入的理想養殖品種之一。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夏花4月底5月初,350--400元/萬尾。商品魚按質論價,一般12—14元/kg。
2、錦鯉
大型的常溫觀賞魚,是日本的國魚。該魚系從中國引進,經日本幾十年的雜交選育而形成十三大系列的錦鯉觀賞魚,較為著名的有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上百個品種。我國現有的錦鯉則是從日本引進的,目前錦鯉已成為國內最主要和常見的觀賞魚類。具有多個品系,體色各異,易養。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夏花4月底5月初,350—400元/萬尾。商品魚按質論價,一般12—14元/kg。2002年第三屆長春農博會上,一對錦鯉極品以65萬元的天價成交。
3、花老虎
高檔熱帶觀賞魚,肉食性,但也食配合飼料,易養,水溫20℃以上時,對環境的抗逆性極強。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4月中旬後,規格:5--8厘米,價格:2—5元/尾。商品魚10元/尾(規格10cm/尾)。
4、金鯽
常溫觀賞魚,體色鮮紅,體形優美,易養。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夏花4月底5月初,200--250元/萬尾。商品魚10—12元/kg。
四)珍稀水生動物品種
這些品種均受國家保護,養殖戶務必要辦理合法的養殖和銷售等手續。
1、鱘魚
近年來水產品中價格波動最大的莫過於鱘魚了,目前的池邊交貨價按不同品種,每公斤售價20—120元不等。鱘魚的生長速度極快,周期短,餌料系數小,成本低,是世界公認的名魚。管理部門若能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疏通好國內外銷售渠道,則其銷量必然會迅猛增長,價格也有望穩定或上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鱘魚養殖中苗種的投資佔有很大的比例,養戶最好能自己配套培苗,則成本能大大下降。
2、中華胭脂魚
國家二類水生保護動物,體態優美,既可作觀賞魚又可作食用魚。胭脂魚肉質鮮美、性情溫順、生命力強、生長迅速、雜食、耐寒,最適合於混養。該魚的主要病害威脅是爛鰓病,特別是在苗種3--4厘米時要十分注意嗜氣單胞菌的感染。由於受苗種的數量限制,該魚數年來價格一直非常穩定,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特別是在鰻魚塘里混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大型池塘中飼養,只要餌料充足,養1年可達1公斤左右。
此外還有太湖白蝦、太陽魚、香魚、河鱸、美國條紋鱸、澳洲佳帝魚、澳洲銀鱸、彩虹鯛、長吻魷、淡水石斑魚、斑點叉尾鮰、紅鮰、八須鯰、龜類等品種,養殖戶可根據其市場的認可程度,對本地環境的適應和各自的經濟能力進行決策。

❻ 什麼是水產養殖

包括一切水產品,進行人工養殖

❼ 淡水魚養殖的發展方向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始農產品已從豐年有餘轉向常年有餘,從大宗農產品過剩轉為大多數農產品的普遍過剩,全球農產品結構性供過於求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占農業產值十分之一的漁業產品也不例外。新時期的漁業結構調整即是以市場為導向,分析水產品市場特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遵循其變化規律,預測今後水產業發展趨勢,制訂相應的對策,才能增產增收,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一、淡水水產品市場分析
綜合分析省內外水產批發市場2002年行情,普遍呈現以下特徵:一是低檔的四大家魚在為人民菜籃子作出了重大貢獻後,近年來量增價跌,價格上升已是「回天乏術」。
二是名優魚如加洲鱸、鱖魚等價格都存著市場調整的周期性,近幾年雖是穩中有跌,但還能保持一定的價格優勢。
三是甲魚消費市場日趨成熟:鱉價穩定,銷售量增加,企業(農戶)效益有所提高。如桐廬縣甲魚養殖場(戶)虧損面從去年的70—80%,今年只有10%虧損。溫室甲魚與外塘甲魚始終保持4—5元/公斤價格差,消費者已進入質量消費,品牌鱉銷售量增價穩。
四是河蟹市場價格二級分化日益明顯:一方面大規格優質河蟹價格依然高高在上,另一方面小規格蟹價始終在低價位徘徊,甚至出現高峰期的小規格河蟹價格(12元/公斤)低於大規格克氏螯蝦(16元/公斤)的現象。
五是出口型品種,如鰻魚、蝦類、羅非魚等受國際市場影響,價格有大起大落的市場反映,其中又以蝦類最為明顯。
六是以四大家魚等為主的低檔品種、河蟹和本地區不能自然越冬的品種,每年10—11月由於產品供大於求,價格往往跳水。
七是隨著水產科技的提高,北方大力發展淡水養殖,現在是南苗北運多、而每年低檔魚北運逐漸減少。
八是休魚期對淡水市場價格影響不大。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對策
一)掌握市場信息,做好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和企業定位,及時調整養殖結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優、人優我廉」,在經營理念上實現四個轉變:
1、轉變傳統漁業經營理念,從「漁——貿」的習慣向「貿——工——漁」轉變。增加產品文化含量,實施品牌戰略。樹立與提升企業、產品形象的價值,在知名度提升的同時,提升美譽度,獲取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雙豐收。
2、轉變傳統養殖的品種,從養殖低檔、低值、低效益的品種向名、優、新品種、出口型養殖品種轉變。拓展產品市場,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的銷售方式。
3、轉變傳統的養殖模式,即從年頭放養、年尾收獲的傳統方式向適時放養、適時上市轉變,以避開每年水產品價低時期集中出售產品。
4、轉變落後的養殖方法,從以豬、鴨等糞便喂養的低投入低產出的方式,向投喂優質全價飼料的健康養殖方式轉變,積極發展個性化養殖。
(二)依靠科技進步,發展水產養殖
水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養殖環境受「三廢」影響而越來越差。新問題、新品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只有善於學習、善於研究新問題、接受新事物、善於利用、使用人才和善於掌握信息的人才能在競爭中產於不敗。
1、實施水產種苗工程,建立引種育種、良種繁育基地,引進、繁育、推廣優質種苗,以提高成活率、降低生產成本。
2、推廣無公害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利用免疫和生物技術成果,進行病害控制與養殖環境修復。如使用微生物制劑以改善養殖環境,改善生物機體代謝,調控體內環境,激活免疫系統,提高生物免疫力等方法,進行生態防病,減少發病,提高成活率。科學用葯,選用符合水產品生長的營養均衡的優質飼料,加強品質管理,生產出規格、質量符合市場需要的無公害、綠色產品。
三)規模化、集約化和貿工漁一體化是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市現有含水產或水產類市級龍頭企業16家,各種水產行業協會也日益增多,漁業正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漁工技貿一體化方向發展。但目前還存在著許多家庭養殖形式,難辭傳統養殖的習慣,導致技術不高而成本高、養殖品種分散,產品靠中介推銷,生產力低、效益低的經營方式。在當今水產養殖的新潮中,已漸漸不適應水產業發展的形勢。為適應我們加入「WTO」後水產業發展的要求,能經得起農業結構調整後的水產再發展的競爭,由養殖效益低的個體養殖戶向適度規模的養殖戶過渡,由效益低、技術低、資金缺的小規模養殖戶向有技術、有資金、有養殖水平的、具有適度規模的養殖大戶過渡,使經營大戶或公司利用自有的優勢(如資金、品種、技術項目、銷售等),與廣大養殖戶和適度規模的養殖者在種苗、飼料配給、防治病、養殖技術、生產標准等方面相結合,開拓集約化經營,形成產、供、銷服務一條龍多種養殖形式的現代化養殖體系,進而把我市水產養殖漁工、技、貿一體化推向新的高度,這是今後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三、養殖品種推介
回顧和總結去年(2002年)水產養殖品種的情況,除了鱉、青蝦、河蟹等品種外,我們認為以下的品種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現逐一介紹並提出一些參考意見,供同行交流。
一)本地區土著品種
市場價格較高(批發價在20—40元/公斤),既符合人們的消費習俗,又為消費者所普遍接受,無需市場推廣,近年來人工繁殖成功,養殖技術逐漸成熟的一些品種,適合各類養殖戶進行養殖.
1、翹嘴紅鮊
又稱白條,個體大、生長快、肉質潔白、肉味細嫩又鮮美為魚中上品,鮮食或腌食都十分可口,湖泊和水庫的翹嘴紅鮊資源日益減少,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適合池塘專養、混養和網箱養殖等,網箱養殖產量可以達到1—5萬斤/畝。餘杭區良渚特種水產苗種繁育基地業主何國平112畝池塘主養和混養翹嘴紅鮊,市場銷售與垂釣相結合,2002年平均畝凈利潤9622.67元,經濟效益較高。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水花5月底-6月初,≤100元/萬;夏花6-7月,價格≤0.10元/尾;冬片11-2月,0.05元/公分。商品魚市場批發價36元/kg,上海和江蘇市場價高。
2、花魚骨
俗稱楊花魚、麻花魚、夾竹、季朗魚等。是我國淡水水域中較為名貴的中小型魚類。其肉質細嫩,口味鮮美,出肉率高,成魚規格大的可達0.5kg左右,市場價格高達22元/公斤。生長在水體中下層,是一種以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的溫和性魚類。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也攝食人工配合飼料,即使在冬季也保持較高的攝食水平,有較長的生長期,成活率高。可單養,也可作為套養品種。投放夏花專養,成活率可達80%。夏花套養在青蝦養殖池中生長迅速,當年有60%可達到上市規格,養殖效益顯著,是目前蝦蟹理想混養品種。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水花4-5月,200元/萬;夏花5-6月,0.25元/尾;冬片11-2月0.1元/公分。商品魚市場批發價20元/kg

❽ 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及趨向如何,面臨那些問題,如何解決

產養殖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水養殖作為水產養殖的支柱產業,為國民經專濟建設屬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海水養殖業的迅猛發展,海區污染、蝦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積、大規模災難性病毒病的爆發和流行等問題迅速暴露出來,使人們對傳統掠奪式養殖模式提出質疑。生物修復技術(Bioremediation)是國內外近10年發展起來的最新環境工程技術,已被成功地應用於土壤、城市河湖、地下水,近海洋面的污染治理和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等多個領域,並成為二十世紀環境科技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領域之一。和傳統掠奪式養殖模式不同,生物修復技術應用於水產養殖,並不通過大量使用高營養的餌料和抗生素提高養殖產量,而主要通過生物-生態措施,修復受損的池塘生態系統,加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增加水體溶氧,改善水質和池塘自凈能力,提高水產養殖產量和品質,實現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❾ 水產養殖的現狀的前景

核心提示:「四好」養殖模式,簡言之就是——好的品種搭配、好的苗種、好的管理、好的飼料。也就是說:選擇優質苗種,配套科學水質和投喂管理,提供優質的飼料,合理的放養、輪養和起捕等模式。

廣東地區的許多養殖區域,水源條件不是很好,採用換水來改善養殖水體已經越來越困難了,特別是山塘養殖,主要依靠降水補給,水源污染加重,而高密度、高投喂量的形式下,水質惡化比較嚴重,導致存在一系列突出的問題:

1、水體惡化嚴重

隨著污染越來越多,水體富營養化非常嚴重,水質惡化問題突出,黑水、紅水、藍藻水等水體並不少見,浮頭現象普遍,尤其在冬春季節更加嚴重,為了緩解浮頭現象,不少養殖戶晚上增氧機從來不敢停開,但治標不治本,泛塘死魚情況仍經常出現。

2、魚病多治療困難

在水質較差的池塘中,發病也較嚴重,如草魚出血病、車輪蟲病、細菌性爛鰓病、腸炎病。在局部區域的疾病「重災區」,不少養殖戶為了控制疾病,也是拼了命的往水裡倒葯,結果是越治越難治,甚至葯物無效。

3、產量高、而效益差

養殖戶整體計算產量和效益時發現,往往發現飼料系數偏高,養殖成本高,產量倒是上去了,而效益卻沒有增加多少,甚至下降,收效甚微。近幾年來,魚價低迷,而塘租、飼料、人工、水電等成本逐年增加,許多的養殖戶面臨著上述養殖戶同樣的困惑和窘境,養殖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已經成為較多養殖戶關注的熱點。

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味依靠養殖新品種來增加效益的辦法已經不再奏效了,而常規魚類養殖,如草魚、羅非魚、大頭魚、扁魚、鯽魚等,也不一定無利可圖,主要是看日常管理技術能否跟上,那麼對於常規魚類養殖的養殖戶,怎麼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益呢?「四好」養殖模式是根本的出路。

苗種

苗種繁育工作是一項系統的養殖工程,由於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目前種苗生產有利可圖,且利潤相對較高,特別是名特優品種的苗種,效益更加可觀。因此,大大小小的苗種場都擠了進來,也都打著優質種苗的旗號。

苗種質量差異大,導致養殖效果不佳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黃顙魚、羅非魚等單性化程度低,養殖過程個體差異大,產量不高,嚴重影響了養殖效益的表達。例如,在蘇北主養鯽魚的地區,近年來孢子蟲病爆發嚴重,從09年初調查情況看,當地苗種中80%的客戶池塘感染了孢子蟲,死亡率在60-80%,損失嚴重。廣東順德、南海也有不少養殖戶的黃顙魚年底干塘時,出現規格達到半斤和不到一兩個體差別懸殊的情況,此外,在中山、順德等地,草魚爆發白鰓病、出血病等問題已近似常態。

好的苗種一般要求要有:攝食能力強,消化生理機能好,生長速度快;苗種不攜帶任何病原體,抗病力強;種質純正,抗逆性好;規格整齊,成活率高等優點,且要求成魚在外觀形態上,還具有體色近野生,體長背寬個體大等商品性狀。

管理

隨著養殖密度的增加,單位面積內的飼料投喂量也不斷增加,飼料殘餌和魚類糞便大量積累。研究表明,投喂的飼料中約有80%的含氮有機物沒有被利用,以有機碎屑和糞便的形式殘留在底泥或水體中,而這些有機物在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成小分子肽類、氨基酸,以及無機鹽如氨氮、亞硝酸鹽等,分解過程需要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

為了提高單位產量,飼料投喂量不斷增加,殘餌、糞便的量也增加明顯,如果沒有採取合理的措施及時分解有機物,必然導致塘底長期處於缺氧的環境,對於魚類生長極為不利,但這將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誘發疾病的發生。因此,高密度高投喂量的情況下,需要人為的改變池塘的環境——科學的水質底質管理,如在養殖水體中人為投入增氧劑輔助增氧,或添加分解有機物的細菌,加速水體和塘底中有機物質分解,及時分解產生的小分子有機物,通過藻類的光合作用及時吸收利用,保持池塘營養物質的良性循環。

養殖過程中,飼料的過量投喂或投喂不合理,導致飼料沒有充分利用直接排泄出體外,造成浪費;而投喂量過少,魚攝食不飽,沒有足夠的營養來滿足生長,生長速度將減慢,飼料系數升高。因此,科學的水質調控和合理的投喂方式非常重要。

1、好的水質管理

好水的理化指標:生物量指標: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浮游動物生物量超過5毫克/升;營養指標:有效氮為1-2mg/L,有效磷為0.1-0.5mg/L,氮磷比5-12∶1;透明度指標:池塘為20-40cm;水色:色澤鮮亮,有光澤,以茶色、茶褐色、草綠色、亮綠色為宜。浮游植物以硅藻門、隱藻門、甲藻門、金藻門、團藻目種類為優勢種;浮游動物以輪蟲為主、存在一定量枝角類。

水質管理要點:以預防式管理為主,防止水質惡化,及時處理異常水質發生;堅持長期調水,以海聯科101+102搭配使用的方式,每月調水2次,高溫或高密度下,可適當減少每次的用量,而增加使用頻率;堅持底質改良,避免有機質在塘底積累耗氧,保證水體溶解氧充足;堅持晴天中午增氧機的使用,減少肥料使用;選擇高檔優質飼料,減少飼料殘餌浪費破壞水體,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控制放苗的密度,避免密度過大,投料過多;及時起捕,減少魚類的壓塘情況(頂塘),降低池塘溶解氧負荷;減少殺蟲殺菌次數,每月使用不超過一次,避免葯物對水體的破壞;嚴禁抗生素類葯物的使用;

2、好的投喂管理

飼料檔次選擇:選擇優質飼料,保證魚類的營養需求;

投喂原則:看魚投喂,有魚多投,沒魚少投,保證七八成魚吃飽吃好,避免飼料浪費;根據季節天氣投喂,冬春季節天氣多變,晚上投喂宜早不宜晚,宜少不宜多;夏秋季節溫度高,魚類對飼料消化吸收速度加快,生長速度快,可通過增加投喂次數來增加投喂量,不宜一次投喂過飽;

投喂節奏:開始慢投,搶料兇猛時適當加快,魚群開始離去時,投喂放緩;

投喂頻率:視天氣情況而定,一般天氣好時,投喂次數保持在2次以上;

品種搭配

在養殖生產中,有些人採用單養精養的形式,有些人採用粗放養殖,也有部分採用魚蝦混養、鴨魚混養、豬魚混養等的形式;投放的規格、密度也不完全一致,如草魚成魚養殖而言,在單養精養的情況下,草魚種的放養密度從800-1500尾/畝不等,起捕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一次投放一次起捕,一次投放分批起捕,輪捕輪放等多種形式。在盈利水平上,更是千差萬別,因此,需要一個較為合理的放養、投喂、過程管理和起捕相結合的養殖模式。

一般而言,放養模式是根據當地養殖水平和市場來決定的。如草魚養殖,水面積在10-20畝,可在上一年12月至年初3月,投放足量的小規格草魚種(8-10尾/斤),一般達到了1200-1500尾/畝,在當年7月份左右起捕達到上市規格的草魚(一次起捕量約占總投放數量的20%),同時回補相等數量的小規格草魚種;對於投放規格較大(2-3尾/斤),可適當降低密度(800-1000尾/畝),每次起捕總數量的30%,同時回補相同數量;均採用輪捕輪放的模式,充分發揮頭魚的生長速度優勢,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飼料系數,提高產量的同時,利用賣魚後的間歇期,加強對塘底的處理,減少長期存塘帶來的風險。

不同品種的魚類生活的水層不同,如鱅魚和白鰱主要生活在中上層水體中,以攝食水體中的浮游動植物為主,此外,鱅魚還能攝食部分有機碎屑,如投料台周邊的粉料,對改善水體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鯽魚生活在底層中,以攝食底層中的有機碎屑為主,可以較好的利用塘底的有機物;在草魚養殖中,搭配混養這些品種一方面能夠調節水體,保持水體處於穩定,減少塘底淤泥沉積。搭配混養不僅不會增加草魚的飼料系數,在堅持調水的基礎上,輪捕輪放,大頭的產量可達到250-400斤/畝,白鰱產量300-400斤/畝,鯽魚產量也可以達到250-300斤/畝,對增加單產效益效果明顯。

此外,根據市場不同,可適當投放適量的黃顙魚,而鯉魚由於其攝食量大,飼料系數高,單價低,經濟效益差,且在養殖中喜歡攪動塘底,引起水體渾濁,不利藻類生長,且其在池塘中能夠自繁,一般不搭配投放。

飼料

每種魚類在不同的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會出現差異,如畜禽動物對蛋白質的需求相對水產動物需求較低,而對糖類的利用相對較高,飼料配比多採用高能量而低蛋白,而魚類作為變溫動物,優先利用蛋白質作為能源物質,對蛋白質需求較好,對糖類利用較差,尤其是肉食性魚類對糖類的利用率更低,因此,魚類飼料的蛋白含量較高,糖類的比例相對較少。

如果在生產中採用畜禽飼料如鴨料、豬料喂魚,而魚類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攝入低蛋白質的飼料用於滿足生長需求,必然需要攝食消耗更多的飼料才能夠保證生長的需要,而在飼料的消化吸收整個代謝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畜禽動物以消耗糖原的形式來滿足能量供給,而魚類則以消耗蛋白質作為代價,相比之下,攝食低蛋白質飼料雖然一次性讓魚類飽食的成本減少了,但生長速度減慢了,為了達到與投喂高檔料一般生長速度,需要增加飼料投喂量,而造成的飼料浪費量較多,且蛋白質的利用率並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勢必增加飼料成本,長期使用對水質的影響也較大,增加發生疾病的風險。

飼料在水體當中,必然發生一定的溶失,導致部分易容的營養成分的流失,故而飼料在水體當中存在的時間越長,溶解的成分就可能越多,因此,選擇的飼料在粒徑的大小和適口性等方面很重要。飼料粒徑過大,魚攝食不了,需要泡軟了才能攝食,就會流失部分的營養物質;而飼料過小,相對表面積越大,在水體中溶解就越快,同樣不利於魚類的攝食,而飼料的檔次低,適口性差,魚類不喜歡攝食,那造成的損失就更嚴重了。因此需要根據不同養殖階段來選擇飼料,不能一包料到底。此外,在投喂速度上,需要盡可能放慢投喂速度,減少浪費。

總而言之,常規魚類養殖也好,名貴魚類養殖也罷,在養殖技術上需要綜合的管理——即「四好」養殖模式:從苗種和飼料選擇、水質和投喂管理、合理搭配、及時放苗並起捕輪捕輪放的養殖模式。

閱讀全文

與水產養殖市場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淘寶兒童模特大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34
2015小米電子商務 瀏覽:622
旅遊網路營銷的策略研究 瀏覽:982
如何策劃單位迎新春活動方案 瀏覽:944
中職市場營銷基礎授課計劃 瀏覽:741
貴州富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
西瓜現場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565
市場營銷好還是運營支持好 瀏覽:229
人民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427
雅戈爾gy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862
市場營銷咖啡 瀏覽:73
銀行跨年度電話營銷方案 瀏覽:79
市場營銷理論的中心 瀏覽:224
中秋節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09
洞悉消費者的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778
茶具店做促銷活動語言 瀏覽:728
試課稿市場營銷 瀏覽:291
銀行團委搞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48
教育培訓方案實施步驟 瀏覽:307
病毒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