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聯想的市場調查

聯想的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0-12-12 01:26:19

Ⅰ 用SWOT分析法分析巴士國旅。

SWOT案例分析!
全球范圍來看,惠普、戴爾與聯想是PC市場的三大巨頭。惠普是全球PC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廠商,戴爾在美國PC市場上更勝一籌,而聯想則在本土中國市場的優勢更為明顯。隨著PC市場競爭格局日趨復雜,三強之間的爭霸戰愈演愈烈。以下ZDC統計出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PC廠商市場佔有率的狀況。

根據IDC最新數據,2007年第三季度,惠普佔全球PC市場19.6%的份額,依然是全球第一名的PC廠商。得益於零售商和其他分銷渠道的強勁銷售以及筆記本電腦的市場需求,惠普連續兩個季度PC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30%。

戴爾全球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5.2%,第三季度其PC出貨量為1020萬台,同比增長3.8%,扭轉了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聯想繼續保持排名第三的位置,市場份額為8.2%,PC出貨量同比增長22.9%。

惠普、戴爾、聯想猶如三國鼎立,這三大PC巨頭的一舉一動,都時刻被對手關注。如今,三大國際品牌之間的廝殺已經幾近白熱化。那麼在PC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三大巨頭又有何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呢?為此,消費調研中心ZDC首次採用SWOT分析法,對三大廠商的競爭策略進行一一剖析,包括市場優勢(Strengths)、競爭劣勢(Weakness)、市場機會(Opportunity)與市場威脅(Threats)四方面

SWOT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市場優勢(Strengths)、競爭劣勢(Weakness)、市場機會(Opportunity)與市場威脅(Threats)來檢測公司的市場運營與市場環境的方法。

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礎。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SWOT分析法表現為構造SWOT結構矩陣,並對矩陣的不同區域賦予了不同分析意義。通過羅列S、W、O、T的各種表現,形成一種對企業競爭地位的描述。

一、惠普SWOT分析

(一) 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銷量

惠普在PC市場一直保持著持續性的強勁增長態勢。在2006年第三季度,其從戴爾手中奪回了全球PC銷量第一的寶座。隨後,惠普的銷量還保持著上升的態勢,根據IDC最新數據,全球PC銷量的增長速度在2007年第三季度達到近兩年新高,惠普仍然是全球第一大PC廠商,而且進一步拉大了與戴爾的距離。

2、產品優勢

其一,惠普在消費類市場占據優勢。早在2002年合並康柏之後,主攻個人消費電腦早已成為惠普的方向。去年,惠普打出移動娛樂的旗號,加緊了在家用筆記本市場的攻勢,V3000系列筆記本主打家用娛樂,產品覆蓋5000元到10000元,成為惠普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其二,惠普注重區域市場的拓展,在「掌控個性世界」的品牌主張以及「商用個性化」的產品策略之下,惠普已經發布了一系列適合區域市場的產品,如全球首款採用64位移動技術的HP Compaq nx6325,在市場上銷售火熱的V3000等等。

繼2006年底HP 500引爆國內筆記本區域市場銷售風暴之後,惠普再次發力,推出了HP 500的升級產品HP 520。這兩款產品不僅在區域市場上大受歡迎,也是惠普低端市場上的殺手鐧。

3、渠道優勢

從渠道上看,惠普建立了龐大的經銷商體系,惠普通過渠道所做的生意在全球大概超過80%。並且,惠普從2005年11月從全國總代制變為RD(區域分銷),把全國劃分為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東北、西北、西南、華中八大區域,設立八大區域總經理。

此目的是為了貼近當地用戶,進軍中小企業和3到6級城市。2006年在成功實施布局區域的RD渠道策略後,惠普目前在3、4級城市的覆蓋已有一定的規模。

(二) 競爭劣勢(Weakness)

1、中國市場品牌影響力不敵聯想

聯想在中國PC市場可謂是家喻戶曉,加上收購了IBM PC,聯想的品牌影響力無疑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而在中國電腦市場,雖然惠普的強勢增長盡人皆知,但和排名第一的聯想相比,惠普的品牌影響力還是有所欠缺,尤其在3到6級城市。

2、中國3、4級城市的渠道建設難敵國內PC廠商

在中國PC市場,目前利潤追求點主要在3、4級市場,聯想、方正等國內廠商在這些地區基本上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銷售網點,而惠普的渠道銷售網點主要集中在1、2級城市,在3、4級城市的渠道建設還是很難與國內PC廠商競爭。

3、產品布局存在缺陷

根據ZDC的關注度數據顯示,惠普競爭力主要停留在14.1英寸產品上。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目前15.4英寸是整體市場上第二大最受關注尺寸,而惠普該產品線顯得較為單薄,關注度也較低。另外,惠普在13.3英寸市場上的產品出現空白。

(三) 市場機會(Opportunity)

1、消費類市場的發展機會

相對於戴爾在消費類PC市場的失利,惠普則早已開始重視消費類市場的發展,並且在消費類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據有關資料預計,伴隨筆記本市場的興起以及PC的普及,個人消費市場每年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在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個人電腦市場預計將保持25%的年增長率。這顯然給惠普帶來了再次發展的機會。

2、來自網吧市場的增量

2007年10月21日,惠普在京開出首家網吧,惠普商用台式機業務部業務拓展經理盧思羽說:「惠普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關注網吧市場,2007年推出整體解決方案並成立了網吧銷售渠道,2008年將貫徹網吧戰略,並在全國繼續招聘網吧銷售精英。」

據有關資料稱,世界上最大的網吧市場在中國,市場上最極速更新換代的網吧市場也在中國,每年400萬台*2次=800萬台的采購量,沒有一個行業可以比擬。中國網吧市場巨大,目前全國大約有13萬家網吧。盡管網吧市場單機售價並不高,但需求卻很大,對於提高市場份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見,來自網吧市場的增量將有效拉動惠普PC的銷售。

(四) 市場威脅(Threats)

其一,從渠道上看,惠普雖然從原來的全國總代制,變為八大區域分銷制。但目前惠普的渠道還有難點,八大區域直接加重了惠普渠道管理的難度,勢必帶來營銷成本上升、沖減利潤,並增加了渠道管理風險,這是惠普面臨的一大威脅。

其二,從市場利潤率來看,由於惠普在中低端市場的急速放量,在價格方面的妥協導致其PC產品的平均價格下降,使產品利潤相比以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三,從競爭對手來看,惠普雖然超越戴爾成為全球PC銷量第一的廠商,但是戴爾決不會看著惠普的崛起而無動於衷,目前戴爾已經展開反攻,包括渠道模式的改革、進軍13.3英寸市場、發力消費市場推出彩色筆記本等等,因此戴爾將成為惠普的最大威脅,惠普絕不能掉以輕心。

二、戴爾SWOT分析

(一) 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份額

由於美國城市分布的特點及稅收政策,戴爾的網路/電話直銷,在美國市場的作用遠遠大於其在中國市場。據戴爾透露,在華中小企業及個人消費者通過網路訂購電腦的僅佔20%,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則超過了50%。因此,戴爾一直是美國PC市場的老大,據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第三季度戴爾依然是美國第一名的PC廠商,市場份額為28%。

2、價格優勢

戴爾在中國市場的殺傷力除了其品牌效應以外,就是由其採用的直銷模式所支持的全線產品低價策略。直銷模式摒棄了中間渠道,按照客戶需求製造電腦,大大加速了資金周轉速度,降低了成本,實現了價格優勢。據統計,直銷產品要比同類產品價格低15%-20%。

3、零庫存

零庫存的關鍵是按定單生產,這樣就要求對用戶的需求把握要很准,這其實是和直銷——直接從用戶那裡獲得需求的方式是匹配的。零庫存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無預估風險,無跌價損失。

4、了解客戶需求

戴爾的直銷模式使用戶更直接的了解產品,同時還可獲得更好的價格,購買更便捷;另一方面也使廠商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更順暢,讓用戶的需求及時反饋給廠商,從而改進產品。這種方式徹底改變了「廠商生產、顧客選擇」的傳統銷售形式,將主動權交到顧客的手中,從而全面滿足了顧客的需求,拉近廠商與顧客之間的距離。

(二) 競爭劣勢(Weakness)

1、直銷模式在中國市場遇到了阻力

一方面,店面銷售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選購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消費習慣與消費趨勢。另一方面,戴爾的直銷模式在中國經營了多年,但其也僅僅在中國1-3級城市有所斬獲,相比惠普、聯想等競爭對手深挖區域市場,戴爾在4、5級市場的競爭優勢較薄弱。

2、新興市場無力突圍

對於採用直銷模式的戴爾來說,大部分增長來自於美國市場,而個人消費市場和新興市場成為其兩大軟肋。目前,全球電腦市場增長潛力最大的是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然而,戴爾的直銷優勢在這些新興市場上似乎難以發揮出來。由於市場信任度相對較低,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在購買電腦之前先要親身體驗,可能更願意從零售商店購買電腦,這無疑將使直銷模式處於劣勢。

3、消費類PC市場處於劣勢

不久前,惠普從戴爾手中奪回全球PC老大的位置,靠的就是在消費市場的飛速發展,而聯想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也是基於消費市場。但消費類市場是戴爾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戴爾將客戶分為兩類:一類是大企業、政府和行業客戶,約占公司整體業務銷售90%;另一部分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僅佔10%的比例,可以看出,戴爾過分注重企業高端客戶,而未能把握住消費類PC大勢。

(三) 市場機會(Opportunity)

1、進軍零售市場帶來發展機會

面對競爭對手的挑戰,戴爾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全球大力推廣體驗中心、在美國市場把戴爾的電腦擺在沃爾瑪的超市銷售,改變以往單一的直銷模式。在2007年9月24日,戴爾選擇與國美合作進軍零售市場,這將有效拉動戴爾的銷售業績,成為其進一步提升業績的有效措施。

2、13.3英寸市場棋高一著

在筆記本市場中,13.3英寸兼容了12.1英寸機型的輕便,以及14.1英寸機型的性能。另外,對於面板廠商來說,13.3英寸的經濟效益正在逐步顯現。盡管和幾乎佔半壁江山的14.1英寸機型比起來還比較稚嫩,但這種迅猛的發展勢頭卻不容小覷,可以說13.3英寸筆記本將逐漸成為未來輕薄筆記本的新寵。

戴爾筆記本棋高一著,在6月份就推出XPS M1330具有競爭力的機型。隨著現在國內眾多廠商都推出了這種黃金尺寸筆記本,顯然大家都相繼看見了13.3英寸筆記本市場的發展潛力,更凸現戴爾筆記本在市場細分和滿足消費需求上的快人一步。

(四) 市場威脅(Threats)

其一,在全球市場上看,戴爾從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痛失了全球PC市場的龍頭寶座。雖然其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能否從惠普手中奪回冠軍寶座呢?戴爾前方面臨著惠普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其二,從在中國市場上看,戴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聯想擁有強大的代理銷售渠道,然而其也在積極開展對大客戶的直銷業務,靈活運用兩種模式的長處;而且比起聯想,戴爾在中國市場上沒有價格和市場佔有率的優勢。

其三,從消費類市場上看,調查顯示,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個人電腦市場預計將保持25%的年增長率,下一輪的電腦銷售高潮會出現在二三級城市,這對戴爾的影響較大,因為消費類電腦是戴爾的軟肋,而競爭對手惠普的消費戰略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其四,從渠道上看,2007年9月27日,戴爾與國美合作進軍零售市場,但零售模式與直銷模式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在業務流程和運作方式上存在一定區別,兩種模式同時運營,對於戴爾來說是一個挑戰。此外,如果戴爾打破直接模式而引入分銷渠道是否會有排斥效應,分銷如何融入戴爾,這也是戴爾面臨的一大難題。

其五,從競爭對手上看,惠普、聯想等擁有更好的分銷渠道,另外,競爭對手通過對戴爾直銷模式的模仿,採用直銷、渠道銷售並重的方式,已經將供應鏈縮短,從而使得戴爾在庫存方面的優勢遭到削弱。

三、聯想SWOT分析

(一) 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份額

據IDC數據,聯想在亞太PC市場(不包括日本)的優勢突出,第三季度占據了21.3%的市場份額,比上一季度增長0.5個百分點。另外,聯想在本土中國市場的優勢更加突出,不論是筆記本市場還是台式機市場,聯想均是PC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廠商。

2、品牌優勢

在PC市場,聯想品牌的領導力在中國市場已經超過眾多競爭對手,處於行業領導者的地位。自從收購IBM PC以來,聯想形成的雙品牌戰略優勢日益顯現,Lenovo和ThinkPad分別在消費和商務市場占據了領導地位,可以說Lenovo和ThinkPad使聯想筆記本在中國市場擁有強大的組合品牌,形成對消費市場與商務市場的全面覆蓋。

3、區域市場優勢

在中國4、5級市場,聯想的品牌知名度遠遠超過戴爾和惠普,這與消費者的認知水平、消費理念有關,他們更依賴於本土化的品牌,尤其是近年來聯想通過一系列的奧運營銷大大提高了品牌影響力。

4、本土品牌的經驗

聯想在中國本土有十年的經驗,對本土消費者需求能准確把握,這是其他品牌所不具有的優勢力量。另外,由於國內品牌企業在渠道架構、成本控制力等方面具有優勢,能夠根據市場發展迅速調整方向和策略,第一時間將自己產品的消費價值傳遞給消費者,從而贏得時間差優勢。

(二) 競爭劣勢(Weakness)

1、全球PC市場所佔份額較少

眾所周知,聯想國際化要想徹底的成功,應該在中國以外的PC市場,例如美洲市場、歐洲市場取得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和營運率的增長。但從聯想最近的三個季度財報來看,聯想在重要的美洲、歐洲的表現很不穩定。

市場份額是產品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從全球PC市場份額來看,聯想排在第三位,與惠普相差較遠。而在美國市場上,聯想與戴爾更是差距較大。聯想要想趕超惠普、戴爾,絕非輕而易舉的事。

2、15.4英寸產品線較為單薄

聯想將14.1英寸產品作為主力機型,這完全與市場的發展方向相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但聯想在其他產品的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別是15.4英寸產品,聯想該產品線顯得較為單薄。

(三) 市場機會(Opportunity)

1、奧運戰略是聯想國際化最好的機會

聯想近年來藉由體育進行營銷的案例很多:包括簽約2005年世界足球先生羅納爾迪尼奧、攜手NBA,成為NBA官方市場合作夥伴和唯一的PC合作夥伴、贊助F1威廉姆斯車隊等等。

但是最有前瞻性和影響力的是聯想的奧運營銷。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這是一次提高中國本土企業形象和知名度,幫助中國企業進軍世界市場的難得機遇。ZDC認為,奧運戰略是聯想國際化的最重要一步和最好的機會。

2、「新農村戰略」將成為未來聯想的王牌

隨著農村信息化的深入,聯想日前發布了「新農村戰略」,稱將在三年內把聯想的低價位電腦銷售到中國10萬個行政村,並在30萬個行政村擴大聯想的影響力。可見,「新農村戰略」將成為未來聯想的重頭王牌。

(四) 市場威脅(Threats)

其一,價格戰的威脅。目前,國際品牌的定位轉移,開始挖掘中低端市場。隨著價格優勢的逐步降低,給聯想帶來了市場威脅。

其二,面對擁有品牌、規模以及資本明顯優勢的國際品牌的圍攻,如何挖掘在服務、成本、渠道及人才方面的固有優勢,同時將技術突破轉換為穩定的產品品質,這也是聯想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其三,在中國,惠普有一個雄心勃勃的區域擴展計劃:2003年,惠普在20個城市建立了330家店面。到2007財年中期,惠普已在420個城市建立2000多家店面,預計其未來的覆蓋面積將擴大到600個城市。這顯然會對聯想的區域優勢構成巨大的威脅。

其四,在2007年8月27日,宏碁並購了Gateway公司,並購後,能強化宏碁在美國市場的地位,再加上宏碁目前在歐洲及亞洲市場的有利地位,宏碁在第二季度立即就穩坐全球PC市場第三的位子,可見,宏碁與Gateway的合並,極大的限制了聯想在歐洲和美國市場的擴展計劃。

總結:

在全球PC市場上,惠普、戴爾、聯想被稱之為三強。目前,惠普經過多重調整,已經穩居PC行業的霸主地位;而戴爾如今卻身陷重重困境,但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親自出山,其力挽狂瀾的變革行動讓業界側目;聯想則堅定地執行其全球化擴張戰略。三位強者為搶奪市場份額演繹著激烈的爭奪大戰,鹿死誰手還難以預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惠普、戴爾、聯想三巨頭的排位爭霸戰在相當的長時間內還將繼續下去。
S代表 strength(優勢),W代表weakness(弱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hreat(威脅),其中,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市場營銷管理哲學的案例分析

聯想集團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創業和生存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在解決生存問題之後,聯想嘗試多元化發展戰略,產品規模迅速擴大,聯想由一個小公司迅速發展為一個大的公司;第三個是斥巨資並購IBM旗下PC事業部,開始國際化戰略發展.
一 宏觀營銷環境:宏觀的外部環境對於聯想集團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融入和適應宏觀政策與社會經濟環境,能夠確保聯想集團在長期戰略發展的道路上走的更好.
(1) 政治環境
聯想的政治背景雄厚,國家支持.聯想是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投資創辦的,有各類計算機專業人才,技術實力雄厚,被稱為中國計算機技術的發源地
(2) 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良好,經濟危機導致整個經濟環境緊縮,但電腦連鎖業的發展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3) 社會環境:
社會有產品需求,中國乃至全球仍有很大的購買力.一旦企業進入軌道,企業的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了.
(4) 技術環境:
聯想集團是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投資創辦的,技術實力雄厚,在計算機技術研究領域代表國家最高水平.
二 微觀營銷環境:
市場營銷的微觀環境實質上是指進行時常營銷的企業的自身環境及與企業經營有直接聯系的單位或個人所形成的環境.
(1) 行業潛在新加入者的威脅:
新的競爭者進入某個細分市場,會增加新的生產能力和大量資源,並爭奪市場佔有率.關鍵在於新的競爭者能否輕易的進入這個細市場.這方面主要受到規模經濟,渠道建設,預期的報復等因素的影響.
a可能的進入者:首先是國外尚未進入中國市場的數碼巨頭,然後是現在坐上下游產品的供應商和零售商
b 進入者的進入方式:新產品的出現,建立一個新的品牌.
c 潛在進入者的進入障礙: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壁壘,資金需求壁壘,顧客轉換成本,專利和專有技術
(2)行業內競爭
各產品有著明確的定位,,用戶轉變通常基於對現有品牌的失望,行業內生產能力提高,電腦行業是高利潤高風險.
(3)替代品
中國進入WTO後,國外綜合市場提高者的參與將提高替代品對現有專業商業企業的威脅.
(4)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
多數PC中的軟體都是由供應商提供,而不是由生產商生產.PC生產商議價能力強,但供應商多在國外,本地品牌有著明顯優勢.
(5) 購買商的討價還價能力
a 顧客的討價還價能力
b 顧客的購買行為和特性分析
通過分析,中國的PC電腦行業是一個進入障礙較高,不存在替代商品,購買者還價能力低,供應商討價能力低以及現有競爭者競爭能力強的行業.對於新進入者的競爭威脅種類多,影響廣,程度高,但由於多種原因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還是依然會有相當數量的進入者.

Ⅲ 關於電腦市場的調查問卷

Q1、你最滿意的售後服務品牌? 。
1、Acer 2、八億時空 3、長城 4、戴爾 5、方正 6、方佳 7、海爾 8、海信 9、惠普 10、金翔雲 11、藍星 12、浪潮 13、聯想Lenovo 14、聯想ThinkCentre 15、明基 16、蘋果 17、七喜 18、清華同方 19、清華紫光 20、TCL 21、神舟 22、新藍 23、其它 24、沒有

Q2、台式PC廠商變換同等質量的售後服務,願意繼續信賴該品牌服務么? 。
1、非常願意 2、比較願意 3、無所謂 4、不願意

Q3、台式PC廠商增加售後服務的收費項目,願意繼續信賴該品牌服務么? 。
1、非常願意 2、比較願意 3、無所謂 4、不願意

Q4、台式PC廠商減少售後服務內容,願意繼續信賴該品牌服務么? 。
1、非常願意 2、比較願意 3、無所謂 4、不願意

Q5、台式PC廠商增加售後服務內容,願意繼續信賴該品牌服務么? 。
1、非常願意 2、比較願意 3、無所謂 4、不願意

Q6、購買台式PC電腦時,你最看中的因素是? 。
1、產品本身 2、廠商品牌 3、綜合應用 4、售後服務 5、其他 6、不知道

Q7、購買台式PC電腦時,在綜合質保服務中,你最看中的因素是? 。
1、售前服務 2、售中服務 3、售後服務 4、其他 5、不知道

Q8、你從哪裡能了解到品牌台式PC的服務質量? 。
1、媒體 2、廣告 3、單位同事 4、朋友介紹 5、其他

Q9、對於廠商的售後服務政策,你最看中的因素是? 。
1、保修時間 2、售後人員素質 3、服務質量 4、收費標准 5、其他 6、無所謂

Q10、對於廠商的保修時間,你認為合理的時間是多長? 。
1、1年 2、2年 3、3年 4、5年 5、其他 6、無所謂

Q11、你從哪裡能了解到台式PC的售後服務條款? 。
1、媒體 2、廣告 3、產品說明書 4、銷售人員介紹 5、朋友介紹 6、其他 7、不清楚

Q12、你所在的城市,你購買的台式PC品牌的指定維修點夠多嗎? 。
1、足夠多 2、一般 3、很少 4、沒有 5、不清楚

Q13、銷售商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是否會告知產品的售後服務情況? 。
1、會詳細介紹 2、簡單介紹 3、不介紹 4、其他 5、不清楚

Q14、你能否接受購買超額售後服務的服務? 。
1、能 2、不能 3、看價格 4、其他 5、不清楚

Q15、購買的台式PC電腦出現故障以後,你會如何解決? 。
1、自行解決 2、找品牌維修點 3、找經銷商 4、等待廠商上門維修 5、其他 6、不清楚

Q16、當台式PC電腦送去維修時,你認為合理的維修時間為多長? 。
1、1天 2、3天 3、1周 4、1月 5、1月以上 6、其他 7、無所謂

Q17、你認為目前台式PC電腦維修中的收費方式和價格? 。
1、非常貴 2、適合 3、很便宜 4、無所謂 5、不清楚

Q18、你認為下列哪個廠商的售後服務體系最值得信賴? 。
1、Acer 2、八億時空 3、長城 4、戴爾 5、方正 6、方佳 7、海爾 8、海信 9、惠普 10、金翔雲 11、藍星 12、浪潮 13、聯想lenovo 14、聯想ThinkCentre 15、明基 16、蘋果 17、七喜 18、清華同方 19、清華紫光 20、TCL 21、神舟 22、新藍 23、其它 24、沒有

Q19、你認為下列哪個廠商的產品能為你提供充分的應用幫助? 。
1、Acer 2、八億時空 3、長城 4、戴爾 5、方正 6、方佳 7、海爾 8、海信 9、惠普 10、金翔雲 11、藍星 12、浪潮 13、聯想lenovo 14、聯想ThinkCentre 15、明基 16、蘋果 17、七喜 18、清華同方 19、清華紫光 20、TCL 21、神舟 22、新藍 23、其它 24、沒有

Q20、你認為下列哪個廠商可以為你提供最及時的升級定製? 。
1、Acer 2、八億時空 3、長城 4、戴爾 5、方正 6、方佳 7、海爾 8、海信 9、惠普 10、金翔雲 11、藍星 12、浪潮 13、聯想lenovo 14、聯想ThinkCentre 15、明基 16、蘋果 17、七喜 18、清華同方 19、清華紫光 20、TCL 21、神舟 22、新藍 23、其它 24、沒有

Q21、你認為下列哪個廠商可以為你提供最豐富的收費增值? 。
1、Acer 2、八億時空 3、長城 4、戴爾 5、方正 6、方佳 7、海爾 8、海信 9、惠普 10、金翔雲 11、藍星 12、浪潮 13、聯想lenovo 14、聯想ThinkCentre 15、明基 16、蘋果 17、七喜 18、清華同方 19、清華紫光 20、TCL 21、神舟 22、新藍 23、其它 24、沒有

Q22、你認為目前台式PC售後服務應該改進的地方是? 。
1、保修時間 2、售後人員素質 3、服務內容 4、收費標准 5、其他

Ⅳ 【跪求】計算機行業調查報告

看了下面的文字,你就大概知道了:

1 行業發展回顧與展望
1.1 2001年及2002年上半年行業發展回顧
1.1.1 2001年國內計算機市場延續了平穩增長態勢,但總體增長幅度開始回落
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計算機市場在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信息化建設的啟動和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在1991年至1997年間的平均增長速度高達56.9%。1998年,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和我國經濟出現通貨緊縮等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增長速度有所下降。
2001年,隨著全球網路經濟泡沫的破滅,美國的新經濟神話走下神壇,美國經濟增速減緩並陷入衰退,歐洲經濟增長放緩,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全球經濟蒙上了厚重的陰影。全球經濟環境惡化導致IT產業與市場遭遇寒流ˉ全球PC銷售量首次出現負增長;股票下跌、緊縮開支以及裁員風潮席捲世界各大IT企業。
雖然全球經濟不景氣,但是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已開始進入實施階段,金融、電信、教育、政府、社保等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繼續深入。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工程繼續實施,這對計算機市場的持續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與西部大開發相關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設施建設也對IT市場的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01年,良好的國內經濟環境使中國計算機市場繼續保持平穩的增長。中國計算機工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約34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4%;計算機市場實現銷售額2502億元,比上年增長16.4%。2001年中國計算機市場延續了幾年來的平穩增長態勢,但總體增長幅度開始回落。整個硬體產品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軟體和信息服務的增長幅度:台式PC增長緩慢,伺服器增長相對穩定,筆記本電腦市場銷量呈現了快速增長勢頭,網路及部分外設產品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2001年,在中國計算機市場總銷售額中,硬體市場取得了13.5%的增長,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分別比上年增長23.9%和25.5%;同時,軟體與信息服務在計算機市場中的份額繼續增加,由2000年的25.6%提高至2001年的27.4%。這進一步說明,在中國政府有關政策的鼓勵和大力扶持下,軟體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已成為拉動中國計算機市場持續增長的巨大動力。
1.1.2 2002年上半年中國計算機市場處於相對平緩的增長期
進入2002年,美國經濟第一季在美國政府為了反恐戰爭的巨額財政和軍事開支的刺激下,同時利率降至歷史低位,出現了5.6%的高成長,正當人們認為美國經濟已見底並將帶動世界經濟走向復甦時,接連出現的美國公司財務丑聞導致美國股市大幅下挫和美元的下跌,投資人信心大受傷害,而美國經濟的第二季數據之差表明美國經濟的全面復甦遠未來臨,並很有可能陷入二次衰退之中。
美林公司對全球計算機市場的前景預測認為,2002年企業在技術方面的投資將僅增長4.6%,比2001年的增長率略高一點點。美林的研究小組認為,技術投資在近期不會有大幅度的增加。他們還指出,盡管大多數用戶認為技術投資不會進一步地減少,但40%的接受調查的人士表示可能減少在技術方面的投資。 而中國整個國民經濟在出口高速增長和國債項目帶動的強勁內需增長下,GDP的增長在上半年達到了7.8%,另外,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的第一年,大量的外資開始湧向中國,特別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向中國大量地轉移,導致利用外資和電子信息產品出口方面增長相當迅速。
2002年上半年,中國計算機市場實現銷售額1312.5億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15.8%,低於2001年17.9%的增長率。其中,硬體市場實現銷售額955.6億元,同比增長12.8%;而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分別實現23.5%和25.6%的增長,使得軟體與信息服務市場的份額持續擴大,已分別由2001年的10.2%和15.0%上升到10.9%和16.3%,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的快速成長,成為IT產業關注的焦點,推動國內計算機市場結構的日趨軟化以及IT企業的業務轉型,也推動著國內IT產業結構的優化。由於上半年電信、金融等主要行業信息化建設采購力度增幅減緩,其它傳統行業如教育、建築、醫療等采購力度雖有較大增長,但其市場規模不大,對整體市場影響較小,因此,中國計算機市場處於相對平緩的增長期。
2001-2002年上半年中國計算機市場規模與增長 (單位∶億元人民幣)
產品 2001年上半年 2002年上半年 增長率
硬體 847.4 955.6 12.8%
軟體 116 143.3 23.5%
信息服務 170 213.6 25.6%
總計 1133.4 1312.5 15.8%
1.1.3 2002年上半年中國計算機市場運行的特點
1)上半年在計算機硬體市場方面,PC產品總計銷售410.8萬台,實現銷售額334.5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7.2%和11.3%。其中,筆記本電腦增長最快,銷量增長達44.3%,在PC市場中的份額也由2001年上半年的7.2%迅速上升到8.9%,成為PC市場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主要外設產品銷量均比2001年同期有一定增長,其中磁碟存儲系統增長率達33.3%;但各產品銷售額的增長遠遠低於銷量的增長,其中顯示器的銷售額甚至出現了下降。這表明,在目前國內計算機市場供大於求的狀況下,硬體產品銷量的增長一方面是市場需求增長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價格的持續下滑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推動硬體產品銷售的必要條件。
2)2002年上半年,各種軟體產品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其中中間軟體和應用軟體的增長速度均高於平台軟體的增 長,這使得中間軟體和應用軟體在軟體市場中的份額持續增加。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在計算機產品應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市場應用需求的重心正在逐步由新系統的建設為主轉向現有系統應用水平提高為主的變化過程。
3)在計算機服務領域,服務已經成為用戶新的需求熱點,也成為廠商業務拓展的重要方向。聯想以5500萬現金以及聯想原有的IT咨詢業務注入漢普國際咨詢有限公司,「科技聯想」邁開了向「服務聯想」轉變的步伐。用友、金蝶等軟體公司,紛紛提出服務標准化和產業化策略等等;金融、保險、電信、製造、服務等領域的各類企業紛紛簽約IT服務,許多IT企業紛紛轉向IT服務行業,中關村數據、世紀互聯等熟悉或陌生的IT公司,也紛紛逐鹿IT服務市場,表明信息服務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PC製造業,成為新世紀中國計算機廠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4)價格競爭仍然是廠商之間競爭的重要手段。盡管渠道和服務競爭日益引起廠商的重視,但隨著計算機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同時由於國內計算機製造處於整個行業產業鏈的低端,各廠商在產品的特性上的缺失,國內計算機市場基本上陷入了價格競爭的泥潭。這與上游廠商處理器晶元和內存的大幅降價有關,同時也反映出廠商和渠道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得不採用微薄利潤的無奈。
5)行業與企業用戶成為計算機市場的主要消費者。國家「十五」規劃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實施以及金融、電信等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化,不但帶動了伺服器、存儲設備以及網路設備等產品市場需求的增長,同時也加大了管理軟體、行業應用軟體和解決方案應用的市場需求,在保持國內計算機市場持續穩定增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家庭數字消費概念備受關注,隨著台式PC、筆記本電腦、列印機、掃描儀等計算機產品不斷進入家庭用戶,家庭消費市場也日益成為計算機企業關注的焦點,寬頻技術的普及和網路服務內容的豐富更加快了家庭信息化的進程。包括數碼相機、PDA在內的家庭數碼產品逐步成為家庭信息消費的又一個熱點。
1.2 2002年下半年展望
1.2.1 全球IT市場在今年四季度會有較大的反彈
從國際市場看,盡管全球經濟復甦的形勢依然不是很明朗,但是普遍認為全球IT市場在今年四季度會有較大的反彈,今年企業對計算機軟體、硬體、服務的投資將略高於去年。
Forrester分析公司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今年北美的企業在信息技術上的投資將比去年高出2.3%。這也將是該地區的信息技術投資在經歷一年多的負增長後首次出現增長。 預計投資增長的領域包括基礎性的硬體產品,例如存儲系統和伺服器,以及與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相關的項目,與能夠將信息由數據倉庫中傳遞給決策者的系統相關的領域都會出現增長。
IDC發布的一份全球市場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由於今年第四季度用於IT領域的消費將出現激增,預計全球2002年信息技術領域的消費支出將超出2001年的水平。今年IT領域的消費增長將集中的體現在第四季度--傳統的消費購物季節,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它們都將一年的購物計劃定在了此間。去年第四季度的黃金購物季節遭受了「911恐怖襲擊」事件影響,眾多公司的購買熱情一落千丈。IDC稱,與2001年IT領域的消費低迷相比,2002年的IT消費將顯得格外強勁。盡管2002年的IT領域消費將得到全面反彈,但並非計算機全部領域都將受益,IDC稱,電腦硬體消費預計將比去年下降4%。
1.2.2國內市場計算機及相關設備製造業保持20%增長,軟體及信息服務約增長25.3%
在國內市場上,由於出口形勢依然是謹慎樂觀,全年GDP增長將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水平,完成年初制定的7%的增長目標應該沒有問題。下半年我國經濟繼續穩定的增長,擴大內需的工作方針以及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高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重大裝備國產化,以及西部大開發過程中通信、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廣播電視、教育等行業的現代化發展步伐的加快,這些都將為我國信息產業穩定增長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微型機生產為主體,在主機、外設、應用產品、網路產品、零配件與耗材等5大類硬體產品方面,具有大規模生產配套能力的工業體系,在某些計算機產品領域如顯示器等已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生產基地,同時由於中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比較優勢,加入WTO後由於政府市場准入承諾的履行而導致外國直接投資的急劇增加,全球IT業持續不景氣和大規模裁員導致大量技術和管理人才成為「海歸派」,為國內電子信息業走向國際化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但由於缺乏像『千年蟲』或是網路泡沫那樣的強大的市場推動力,而短時期內國內廠商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不足,依然以內需為主,所以計算機和相關設備製造行業在下半年不會出現2000年那樣的高速成長,有可能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高於去年的成長率。
下半年軟體產業將繼續高速增長,應用軟體仍將扮演主力軍角色。企業信息化、社會生產信息化加快、政府政策支持、互聯網下的以多媒體為載體的教育、影像、游戲等軟體市場需求擴大,以上多種因素都為中國軟體業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據估計,2002年中國軟體市場銷售額預計達到357億元,增速為25.3%。
我國的IT服務市場將面對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一是大量湧入的外企急需組建在中國的信息化管理中心,而更大的市場則來自國內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這表明中國的服務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同時,我國的IT服務市場日益成熟。激烈的行業競爭和專業化分工的趨勢使傳統企業無暇、無力也不願意再為IT建設耗費更多的精力,將企業的IT需求整體外包成為了一種趨勢。他們不再關心具體的產品和技術,而更注重IT應用的具體效果。他們希望專業的IT服務商能滿足他們從前瞻性業務咨詢、IT戰略規劃、IT架構實施到系統管理維護與技術支持的立體化需求,再加上用戶服務消費觀念的進步,增值服務意識的從無到有,中國IT服務市場的前景非常誘人,預計今年增長幅度會高於2001年,約為26.8%,且在行業中的比重將繼續提高。
總的來看,2002年,我國計算機總體市場規模預計可達3300億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22.2%。
2002年我國IT產品市場預測

2002年我國IT產品市場預測

市場構成
銷售額(億元)
增長率(%)

硬體
2380
19.6

軟體
400
33.3

信息服務
520
26.8

合計
3300
22.2

1.3 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
1.3.1強大的社會內需將拉動著中國IT市場的快速穩定增長
預計在未來幾年中,國際經濟將逐步走向回升,國際電子信息產業呈現緩慢復甦的勢態,在加入世貿的推動下,中國IT市場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國家發展戰略的貫徹執行,電子政府、企業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實施,有力地推動著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加速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快西部大開發的步伐。在未來5年內,中國將以發展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帶動經濟增長,以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的預期目標,強大的社會內需將拉動著中國IT市場的快速穩定增長。
1.3.2中國IT市場的巨大的發展潛力
我國的各行業信息化水平較低,中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個人電腦普及率不到30%,全國則不足10%,Internet的普及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加速都對計算機產品產生持續的市場需求,中國計算機市場仍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市場。今後若干年內,面對世界跨國企業進入中國的挑戰,國內金融、保險、電信以及一些傳統行業將會加快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大在IT設備上的投入,以盡快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增強競爭力;西部大開發計劃已逐步進入實施階段,國家也繼續在政策上向其傾斜,西部地區通信、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廣播電視、教育等行業的現代化發展都將為IT產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同時2001年中國北京申奧成功,今後5-6年內,北京市將會投入巨資改善基礎設施,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動IT業的增長。
1.3.3我國IT製造方面的優勢明顯
經過20年的發展,PC正從一個技術主導型產業走向一個消費主導型產業,其中一個基本的特點是生產和技術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重很小,而產品銷售成本佔到總成本的60%~70%,這種成本結構與店鋪經營、脆弱的家電業成本結構非常相似,這也意味著用家電模式做PC具有可行性。從我國家電產業的發展來看,我國在世界格局中有不可動搖的優勢,這也是國外一些IT巨頭紛紛將生產製造中心轉移到中國的主要原因了,目前在我國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形成了IT產業的聚集效應,IT製造產業的規模不斷發展,並將帶動上游和下游產業以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年增長率將保持在18%以上。
1.3.4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將將繼續保持30%左右的增長率
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將繼續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長率,未來幾年仍將成為中國IT市場的強勁拉動力。中國政府在去年6月向全國各地區政府布了「18號文件」,即《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主要內容是著眼於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將人才培養與國產軟體的開發作為重點,爭取到2005年達到2500億元的產業規模,實現軟體出口20億美元,培養出100個以上的軟體品牌,有80萬名人員從事開發工作。從發展來看軟體技術,目前正處在逐漸地走向大眾化時期,應該說較硬體發展的較慢,信息服務的成熟將會滯後於硬體和軟體的發展,目前軟體產品的技術大眾化趨勢還不明顯,而軟體產品市場會由導入期走向成長期,由於內需的不斷拉動,整個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未來幾年仍將快速增長。
根據賽迪顧問依據數學模型對今後幾年中國計算機市場的規模的定量預測,表明在2002-2005年,中國計算機市場銷售額將以22.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快速的增長態勢。從各種產品來看,計算機硬體市場復合增長率為19.6%,而軟體和信息服務增長率分別為27.3%和27.7%。2002-2005年中國計算機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產品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年均復合增長率
硬體 2080 2497 3074 3719 19.6%
軟體 360.2 460 583 748 27.3%
信息服務 501 639 822 1070 27.7%
計算機市場 2941 3596 4479 5537 22.0%
2 行業投資建議
從前面的分析和預測來看,我國的計算機製造和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前景相當看好,按照賽迪顧問的預測,計算機硬體市場復合增長率為19.6%,而軟體和信息服務增長率分別為27.3%和27.7%,而按照業內某些專家的預測軟體和信息服務增長率將高達30%,前景更是誘人,但具體到在滬深上市的相關公司上,其發展態勢卻要具體分析。
2.1計算機類上市公司的行業代表性不太夠
按2001年末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信息技術類上市公司占整個信息技術行業的比重同其他行業相比處於中等水平,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所佔比重為13.89%, 凈資產總額所佔比重為26.73%, 利潤總額所佔比重為11.14%, 資產總額所佔比重為22.33%, 固定資產凈值總額 所佔比重為15.9%,而從公司的收益能力等指標來看,上司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 銷售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均比全行業要低,這些數據表明上市公司的行業代表性不太夠,而且行業中還有更好的公司沒有在上市公司之列,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行業中百強企業是新技術產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市場認可及股份制改造還需進一步成熟,規模企業發行上市還需逐步進行。
2.2 計算機類上市公司二級市場的表現落後於大盤
計算機類上市公司近兩年的二級市場的表現落後於大盤,從2000年開始基本上是以下跌為主,大部分公司的跌幅在50%以上,主要原因是在1999年的科技股革命和2000年的網路熱潮中計算機類公司的漲幅過大,而且許多的計算機公司通過借殼上市,使許多的績差的公司『烏雞變鳳凰』,但重組和借殼上市後公司的資產質量並不好,資產凈值不高,原來的歷史包袱很重,因此在高位產生了較多的套牢盤後,走上了漫長價值回歸之路。從根本上也反映了這些公司的成長性被市場透支炒作,而且反映出計算機行業從高速成長轉入了相對穩定的成長期。
從計算機類公司2001年的業績和2002年中期業績預告來看,軟體公司的每股收益、凈利潤率、主營收入增長率等三項主要指標均是硬體類公司的一倍以上。從產業發展狀況來看,2001年我國計算機PC硬體銷售增長16%,低於前年34%增速,而軟體產業銷售增速仍接近28%,高速增長態勢依舊。考慮到我國軟體與服務市場份額僅佔全球軟體銷售市場的1.5%左右,以及軟體市場佔到計算機總體銷售的20%,與全球軟體占計算機總體50%比例相比,國內軟體產業仍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從今年一季度季報情況看,計算機板塊主營收入繼續增長,但板塊盈利能力繼2001年滑坡之後仍處在較快的下降通道之中。平均主營收入為2.32億元,與去年同季度相比增長12.48%。平均凈利潤450萬元,同比下降34%,下降速度在加快,平均凈利潤僅佔2001年度凈利潤的8.5%。
2.3 硬體類的上市公司利潤率還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但還有發展空間
對於硬體類的上市公司來說,由於受到來自國內的強敵如聯想公司等和來自國外的IT巨頭如戴爾和IBM等公司的激烈競爭,經營壓力相當大,利潤率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對於銷量在30萬台以下的公司來說,虧損將不可避免。有業內人士指稱目前的計算機製造業的狀況正如前兩年的家電行業,而有關PC市場衰退的傳聞不斷。但是宏基 、浪潮、四通、長城等一批企業重新殺回PC市場;不僅如此,新的投資者也不斷湧入,新的細分市場催生了筆記本、移動PC、平板PC等形態各異的產品,表明市場前景並非一片黑暗。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和行業的利潤的下降,由於在PC產業鏈條上,中國在製造環節仍然具有相當的優勢,計算機製造業將如同我國的家電行業一樣走向復甦,這已經可從IBM公司放棄在機器製造方面同國內企業的競爭,而專著於品牌的開拓和信息服務領域看出端倪,而且隨著國內公司注重品牌的經營和國際市場的拓展,相信在幾年後會看到計算機硬體出口的大增,並在穩定增長的國內需求支持下走向新的快速成長。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市場排名居前的龍頭公司如方正科技、清華同方、長城電腦、實達電腦和清華紫光等。
2.4 軟體和信息服務類公司前景較好
2.4.1競爭加劇導致行業利潤下降
在軟體和信息服務類方面,國內軟體企業相對規模較小,與國際知名企業存有較大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產品,主要以內需為主,軟體和服務的出口所佔比重很小。目前大部分軟體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是系統集成,核心競爭力並不突出。各公司為了保持業務增長,營業費用增長迅速,隨競爭加劇,行業平均利潤逐步下降。
2.4.2面對跨國公司加快在中國軟體市場的本地化進程的壓力和機遇
從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IBM 、微軟、Oracle、摩托羅拉等跨國公司紛紛加快在中國軟體市場的本地化進程。這些本地化工作表現在其產品本地化、服務本地化,以及人員管理的本地化。上演「本地化」大戰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加入了WTO、中國經濟持續不斷地快速增長、國發[2000]18號文件對軟體發展的支持等等,使軟體在中國具有越來越好地發展環境;未來2008年北京數字奧運、現在中國政府采購的實施將給軟體帶來無限商機。特別是政府采購,它在很大程度上催化了「本地化」大戰的發生。
中國加入WTO後,國內軟體企業與跨國軟體企業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時,由於資金不足、人才匱乏、沒有核心技術讓許多企業處於下風。但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軟體市場,將使中國軟體產業真正融入國際軟體產業,從而擁有了發展成為現代軟體產業的機會,中國軟體企業由此也有機會加入到全球軟體產業鏈條中。跨國公司本地化開發、采購更會帶動中國軟體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跨國軟體企業在華投資、建立合資企業、本地化采購,還會引起經濟上的連鎖反應,拉動軟體出口,給中國軟體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軟體企業在面對新一輪的「本地化」浪潮時,可以採取三種策略:一是在合作中共生,如聯想、中軟、用友等企業就是採用這種做法;二是尋求成為跨國公司分工體系中的一員,中小企業多採取此策略;三是在競爭中成長,如中科紅旗、金山等軟體企業。
2.4.3 國內軟體企業在行業應用軟體和ERP類軟體市場發展看好
在中國軟體市場,國外品牌的產品仍然占據高端系統軟體、資料庫軟體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並占據中間件、行業應用軟體、ERP軟體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國內品牌產品則在ERP和財務管理軟體、防殺毒軟體、中文信息處理軟體及部分行業應用領域占據優勢。
在今後幾年,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不但深入,行業應用軟體和ERP類軟體的需求發展勢頭很猛,主要表現在政府的電子政務,電信業的計費、容災、安全需求,銀行業推進網路化和銀行卡通用,證券業的集中化和網上交易的發展,能源業加快電子商務進程,社保業的應用和解決方案,交通業從硬體轉向軟體和應用采購,教育業的校園網和教育信息服務,從目前來看金融和電信行業是主要的市場,這從上半年兩大行業由於種種原因減少和推遲某些項目的投資,使得一些相應的行業軟體公司業績下滑,但從下半年來看相關項目的推出會使情況有所好轉。目前國內軟體企業紛紛向行業應用軟體和ERP類軟體方向轉型,這也是各公司的財務費用上漲較快的原因。而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國內企業在這個方面發展較好,據有關統計,用友軟體在國內ERP市場的份額已排在了第一位。此外,進軍金融類行業的億陽信通,進軍社保行業的東軟股份、創智科技、浙大網新等公司值得關注。
2.4.4 面向出口,開拓國際市場
而北京軟體出口聯盟下設的方正軟體產品出口聯盟的成立,表明我國軟體企業充分認識到軟體「單打時代」已成過去,只有聯合起來參與國際軟體市場競爭,才能具備承接大型國際軟體開發項目的能力,企業才有更大的發展機會。象東軟股份、浙大網新等建立大型面向出口的軟體園,未來發展前景較好。
2.5計算機類公司存在下列一些投資機會
1) 隨著國際IT製造業中心向中國轉移,和中國加入世貿後國際市場的開拓,目前在行業中排名靠前的,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公司,在將來有穩定成長的潛力,如清華同方、方正科技、實達電腦、長城電腦、清華紫光等公司。
2) 在上市的軟體類公司中,僅有中軟股份、東軟股份、用友軟體、億陽信通、宏智科技等少數公司以IPO形式上市,其餘公司通過借殼上市,而借殼上市的炎黃在線、新宇軟體、浪潮軟體等每股資本公積金、每股凈資產較低,而以高價首發上市的用友軟體、億陽信通和曾高價增發的托普軟體等每股資本公積金高,有能力採用轉增股本方式迅速擴張,而從這些公司的定位來看,目前市盈率也相對高於市場的平均市盈率,但是考慮到未來軟體市場的高速成長性,建議關註上市後未進行過大比例送配的公司,如中軟股份、用友軟體、億陽信通和宏智科技。同時,從公司經營的穩健性和發展方向上,建議關注東軟股份和浙大網新。
3) 從計算機類公司的二級市場表現來看,目前基本上處於較低的位置,考慮到同其他行業相比,行業的成長速度還是較快的,而且加入WTO後,國際IT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目前的上市公司面臨著很多的重組和整合的可能,而且既有來自國內行業內外的公司,也包括國外的大型IT公司,可關注新太科技等。

Ⅳ 為獲得聯想電腦市場銷售過程中的相關信息,設計調查表到商場調查。表中可以列出哪些調查項目(至少3項)

1.顧客詢問所佔百分比
2.顧客購買百分比.
3.顧客維修百分比
4.顧客退貨百分比
(在調查表最下面,還可以附加對產品的滿意程度,對公司的建議等)

Ⅵ IBM在被聯想並購之前,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及故障率

大型機市場佔有率超九成

IBM面臨歐盟反壟斷調查

獨霸大型主機市場多年的IBM,今年可能會有一些新的麻煩。

昨天,IBM大型機的美國競爭對手T3 Technologies(下稱「T3」)向歐盟委員會提交正式申訴,指控IBM在歐洲大型機市場上濫用其市場地位,IBM由此將面臨反壟斷調查。

「公司內部還沒有任何消息。」IBM中國有關人士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IBM全球內部網站還沒有關於此事的通知。

T3方面指出,IBM濫用其市場地位,通過將操作系統和大型機硬體捆綁銷售的方式,阻止競爭對手硬體產品的銷售。此外,IBM還限制專利以及其他知識產權的授權,損害了歐洲大型機購買者的利益。

2007年,美國加州軟體廠商Platform Solutions Inc(下稱「PSI」)也曾以IBM封閉市場、拒絕向第三方授權核心軟體為由,在美國和歐洲展開對IBM的反壟斷訴訟;2008年7月IBM收購了PSI公司,化解這場風波。

但IBM收購PSI之後,T3便開始頻頻與歐盟委員會負責反不正當競爭的官員接觸。T3表示,將在未來幾周內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一份報告。如果歐盟委員會覺得有必要,將展開正式調查。此外,T3在美國的業務也受到了IBM的壓制,因此還有可能在美國起訴IBM。

據悉,T3在歐洲有大約200名大型機客戶。

事實上,上世紀50年代IBM在美國曾面對反壟斷調查,此後,IBM開始同意向其他電腦製造商提供其系統軟體和知識產權的授權,Amdahl和日立等公司的大型機由此可以使用與IBM相兼容的操作系統,但這些競爭者相繼退出了大型機市場。

美國計算機與通迅產業協會(CCIA)數據顯示,目前超過80%的全球政府和企業數據存儲在大型主機上。而在《財富》1000強企業中,95%的企業使用IBM的硬體。

「目前大型主機市場由IBM一家公司霸佔,市場份額超過90%。因此,反壟斷機構應對這筆交易給予重視。」CCIA總裁Ed Black對媒體表示,IBM一直在大型機市場排除異己,確保營收。

Ⅶ 辛巴被立案調查了,糖水燕窩事件責任到底在誰

最近有消息表示辛巴燕窩造假已經被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開始進行調查,同時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這次調查的重點就是針對辛巴直播中售賣的燕窩產品,同時也會對其售賣的其它產品一並列入調查名單中,目前已經對這些產品進行檢測工作,待檢測結果出來後再向社會各界公布調查結果。

近年來直播帶貨火遍全國,辛巴在雙十一期間通過直播就達到了數十億的銷售額,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人氣之高,而他利用粉絲對自已的認可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說明他的人品是十分有問題的,為了利益而完全不顧自已的聲譽,這種人必須要嚴懲以警示他人,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Ⅷ 某電腦生產企業根據市場調查分析,決定調整產品生產方案,准備每周(按40個工作時計算)生產聯想、方正、

解答:

與聯想的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視頻交流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386
模聯活動的策劃方案 瀏覽:882
皮包市場營銷 瀏覽:4
市場營銷案例精品課程 瀏覽:238
04553體育市場營銷學 瀏覽:321
政府部門元旦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663
銀川市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38
電子商務的稅種 瀏覽:151
七月兒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3
給班級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99
2016團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22
2013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瀏覽:984
市場營銷商品定價案例 瀏覽:300
市場營銷圖片大全會徽 瀏覽:450
應急培訓方案計劃表 瀏覽:118
遼寧眾贏電子商務是真的嗎 瀏覽:195
產品培訓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78
重視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32
國際電子商務示範法最新版 瀏覽:543
淺談電子商務對東莞企業的影響 瀏覽:727
© Arrange www.tui18edu.com 2011-2021
湘ICP備2021004405號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