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中國市場啤酒的產品定點陣圖

中國市場啤酒的產品定點陣圖

發布時間:2021-06-03 12:52:44

㈠ 2011年山城啤酒在哈爾濱市場的產品定位

山城啤酒是重慶及其周邊地區的地方品牌,是不會去東北銷售的
因此該問題沒有實際意義

㈡ 中國啤酒市場的現狀

從2003年開始,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加入WTO之後,進一步開放的中國市場逐漸融入到了世界經濟的均衡游戲中,外資對於中國市場化的走向進一步確定。

進入2005年,外資進入中國啤酒業的步伐更為快速:

合資公司華潤雪花啤酒4月11日以1.25億人民幣收購阜陽市雪地啤酒;

青島啤酒當天也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批准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在青島啤酒的股權比例將由原來的9.9%增加至27%,成為青島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東;

4月18日,全球啤酒著名品牌「喜力」在上海簽約收購了「蘇啤老大」——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

同期,燕京啤酒也拋出全國發展新策略:公司正瞄準華東及華南啤酒市場,今年起擬斥資3億至5億元人民幣用作收購,預期今年落實一至兩個項目。

比利時英特布魯、英國紐卡索、荷蘭喜力、丹麥嘉士伯、日本朝日等跨國啤酒巨子也通過各種形式介入了中國啤酒產業。

「隨著外資收購速度的加快,中國啤酒市場的競爭正在發生變化:最初啤酒行業有1000多家企業,經過收購兼並,目前還剩下400多家,今後啤酒企業的數量還將減少。而這種競爭最終將帶來更高層面的較量。」對於外資的強勢進入,燕京啤酒集團副總經理畢貴索認為,「中國啤酒市場現在全球最大,而歐美多數市場已經飽和甚至萎縮,中國顯然是國際資本的一個理想目標,國內啤酒企業不但要抗衡外來資本,還要應對國內市場的競爭和整合,我們任重而道遠!」

資本整合:規模≠效益

整合大潮一浪勝似一浪,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兼並整合後的兩家人如何實現「1+1≥2」,處在第一、第二啤酒集團之外的300多家啤酒廠如何在國際化的市場大潮中定位自己,無疑成為眾多企業面臨的新課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外資就已看好中國的啤酒市場,50多家洋啤酒潮湧而至,當時國內的多數大中啤酒集團被外資控股或收購,經過幾年時間的磨合最終還是因為不適應中國特殊的國情和市場環境而紛紛兵敗。

經過十幾年的拼殺,以青啤、燕京、雪花為代表的中國啤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但目前我國整體上仍有1/3的啤酒廠不具備盈利能力,靠低成本收購完成其擴張的青島啤酒總經理金志國感觸頗深:「與國際啤酒大公司相比,青啤在資產、贏利能力、創新能力、國際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差距!」

啤酒行業是一個靠規模實現效益的行業,但「規模≠效益」。稍微回顧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青島啤酒在早期的收購過程中,過於強調擴張的低成本概念,結果背負了一大堆「小舢板式」啤酒企業,當期成本低而運營成本高,較重的歷史包袱使青啤到現在為止仍沒有形成真正的戰斗能力。青啤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積極探索國際化合作,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彌補前期的不足。

反觀燕京,則採用了「強強聯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當期成本高,但後面的工作相對比較好開展。「強強聯合」模式的難處在於雙方都比較強大,個性十足,都是稱雄一方的諸侯,誰都不服誰,這是問題的一面。但也正是由於都有這樣的個性,他們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像燕京收購的漓泉啤酒,其總資產貢獻率現在達46.7%,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單產產量、利稅晉升到行業5強,雙方的市場、人才、機制優勢和資本、技術、品牌優勢均得到了較好發揮,規模效應得到充分展現。

「規模對啤酒行業來講是有意義的,但現在很多大廠的規模效應沒有發揮出來,這跟他的整合能力或者思路有關系。好多大公司表面上是一個公司,是一個大老闆,實際上還是自己管自己那一塊、各自為政,規模效應沒有發揮出來。啤酒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規模、布局確實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它是幫助我們實現市場佔領和品牌提升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或過程,但它僅僅是一個過程,而非最終目的。」對於如何解決「1+1≥2」的問題,快速成長為行業三巨頭之一的華潤雪花啤酒的老總王群也深有感觸。

狂歡序幕拉開

經過產業整合後的啤酒企業,已經認識到了產業整合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建立全國性品牌的價值和意義。其中南北市場資源整合成為各家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戰略的工作重點。去年和今年,青島、燕京、華潤三巨頭都已到或將到廣東投資建廠,繼華潤啤酒6.8億元在東莞建立年產30萬噸啤酒的生產基地後,燕京啤酒又在佛山設下10萬噸生產線,而青島啤酒已在粵形成深圳、佛山、珠海三個生產基地。

2005年,各家企業在積極落實區域布局的同時,更是積極實施自己的差異化產品戰略,紛紛爭搶高端產品市場。雖然其市場較小,但利潤很高。2004年燕京啤酒用占總產量20%的高端啤酒實現了50%的利潤,高端啤酒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目前已有多家在2004年有重大舉動的外資啤酒企業宣稱,今明兩年將向市場全面推出自己的高檔品牌,除去塑造其品牌形象的意圖而外,更是期望在高檔啤酒市場中能夠分得一杯羹。

另外,今年南(廣州)北(北京)兩個市場的動態也非常值得關注。去年和今年,青島、燕京、華潤三巨頭紛紛到北京、廣東投資建廠,構築戰略要塞;而青島啤酒今年更是大舉進軍北京市場,高、中、低端全面進入,南北對決之勢業已形成。

品牌打造上各方亦是不遺餘力,華潤2004年請來世界級營銷大師科特勒,為其「雪花」品牌出謀劃策,顯示出本土啤酒品牌意識的不斷深入。

燕京在2005年新年剛過,便傾力參與「世界十佳運動員」的評選活動,借勢掀起了新一輪的體育營銷高潮……

理性看待國際化

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經過一番並購和發展後,現在的青啤、燕京、華潤三大啤酒集團暫居第一梯隊,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緊隨其後。

但AB、SAB、英特布魯、喜力這些世界啤酒行業的巨頭,在經過了原始積累階段後,還會久居人下、藏身其後嗎?中國的啤酒企業如何與這些世界級選手同場競技?結果會怎樣?一二軍團中僅有的兩個未被外資操縱的本土啤酒企業——燕京和金星未來的命運又會如何?

「我們必須明確:國際化只是一個過程,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在關於國際化的問題上,燕京啤酒集團的副總經理畢貴索明確表示:「燕京啤酒國際化的最終目的必然是為了發展中國的民族啤酒工業、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啤酒品牌。」

如今世界幾大啤酒巨頭均已在中國安家落戶,面對新一輪來勢洶洶的國際資本浪潮,擺在中國啤酒業面前的是鮮花還是荊棘?是坦途還是陷阱?是國際化還是被國際化?在未來的幾年時間里,中國啤酒業將走向何處?國際啤酒巨頭與中國啤酒的角力誰能勝出?中國的啤酒品牌能否成功突圍?

我們拭目以待……(來源:經濟參考報)

㈢ 目前中國市場上一共有哪幾種啤酒品牌

中國啤酒行業是第一個全球競爭中心在中國的行業,市場很大,人口眾多,地域性特點明顯,消費者有不同的品牌需求。 截至2009年7月底,我國啤酒品牌有1500多個,但除青島、燕京、雪花、珠江、金星、哈爾濱、惠泉等名牌外,大多數的品牌都是低檔區域品牌。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統計表明,我國啤酒業中45%的企業處於虧損或微虧的邊緣,32%左右的企業保本,只有不到20%的企業發展良好,盈利空間較大。根據年報顯示,2008年青島啤酒的毛利率為31.8%,燕京啤酒為37.46%。 目前中國有300多家啤酒廠,國內的主要啤酒廠商可以分為由青島啤酒、華潤雪花、燕京啤酒組成的第一集團軍,由哈啤、珠啤、重啤、金威、河南金星等組成的第二集團軍和諸如百威英博啤酒集團(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SAB(世界第二大國際啤酒商)、嘉士伯(全球第五大啤酒製造商)等。

㈣ 啤酒的市場細分

國內品牌 燕京和青島名列前茅
國外品牌 嘉士伯 喜力非常推崇
女士最愛和男士認為最浪漫的啤酒就是科羅娜
這就是現在中國市場細分
個人意見 希望對您有幫助

㈤ 中國啤酒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

2019年全年共完成啤酒產量3765萬千升

2011-2019年我國啤酒產量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啤酒行業全年共完成啤酒產量3765萬千升,同比下降1.2%。



啤酒產業已進入成熟期,產品升級成為業內主題

我國啤酒產業發展至現在已經達到成熟期,產量持續走低,消費量見頂,行業外部拉動力量較小。因此,行業想要持續發展,必須積極進行產品結構升級,走中高端化路線,同時持續推進行業整合。未來,渠道改造,品牌升級,產能整合,內生增長將成為啤酒行業內主題。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㈥ 青島啤酒的產品定位是怎麼轉換的是什麼角度的定位 市場營銷

青島純生、奧古特是面向最高端市場,青島優質、青島經典面向的是中高檔市場,嶗山箱裝酒及聽裝酒是中低端客戶,塑包酒是低端客戶

㈦ 河南啤酒市場發展格局

河南,中國啤酒市場最後一塊乳酪

目前,中國啤酒行業已進入以華潤雪花、百威英博及青島和燕京四大巨頭為主導的壟斷競爭階段。四大啤酒巨頭從2002年左右開始在國內啤酒市場大量跑馬圈地,通過收購、兼並、參股及自建生產廠等各種方式,形成了布局全國且互相交錯的市場覆蓋網路,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四大啤酒巨頭的國內銷量已佔到了中國啤酒市場總容量的50%強。
四大巨頭之後,則是以珠江、金星、重啤為代表的第二集團軍,另外還要加入在西部占據優勢地位的外資嘉士伯系(嘉士伯在重啤只是參股)。四位第二集團軍代表近些年也是不停的伺機擴展市場,努力向國內第一啤酒軍團邁進。
中國啤酒市場整體格局初定,只要你隨時翻開中國地圖,在國內幾乎所有的省份,哪怕在偏僻遙遠的西部,也隨時能看到國內啤酒巨頭甚至世界啤酒巨頭布點進入的身影。然而,唯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歷來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的中原地區——河南。
河南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2009年人口數約9970萬,2010年將超過1億),且啤酒消費容量巨大(行業媒體公布數字,河南啤酒2008年產銷量約330萬噸,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二)。然而,啤酒消費量如此大的一個省份,為什麼啤酒巨頭們卻遲遲沒有布點進入呢?
按業內的說法,雪花、青島等啤酒巨頭之所以遲遲不進入河南市場,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河南啤酒品牌眾多,競爭激烈,低價產品盛行,廠家普遍盈利能力偏低,對啤酒巨頭們的吸引力太低;第二,由於金星在河南省的強勢地位(省內市場份額第一,聲稱在全國排名第四),啤酒巨頭們不願輕易與金星發生正面沖突;第三,某些啤酒巨頭想通過收購金星掌控河南啤酒市場(如,原AB公司),但由於金星的體制及產權問題而致收購不成功。
然而,今天的河南啤酒市場的真實狀況究竟怎樣,河南啤酒市場對啤酒巨頭們有哪些重要意義,他們採取什麼樣的策略進入河南比較合適?下面將通過對河南啤酒市場各方面調研數據,逐個解析如下。

河南啤市現狀:金星領先,群雄割據

河南現有啤酒品牌約22個,生產廠約30個,總產能約319萬噸,產能在20萬噸以上的有金星、維雪、月山和奧克4家。在生產廠的分布上,除許昌和濮陽外(原濮陽銀球已處於破產倒閉狀態),基本上每個地級市場最少要有一家啤酒生產廠(詳見以下圖表)。

表1:河南省主要啤酒品牌2009年概況
品牌 生產廠 產能 分廠投產時間 09年銷量
金星
(僅含河南
生產廠) 鄭州總廠 40萬噸 - 約26萬噸
周口鄲城分廠 10萬噸 1999年 約3萬噸
信陽潢川分廠 10萬噸 2002年 約4.5萬噸
漯河分廠 10萬噸 2002年 約5萬噸
安陽內黃分廠 10萬噸 2002年 約4.5萬噸
南陽鄧州分廠 10萬噸 2003年 約6萬噸
三門峽分廠 5萬噸 2004年 約3萬噸
金星合計 7個 95萬噸 - 約52萬噸
維雪
(僅含河南
生產廠) 信陽總廠 30萬噸 - 約15萬噸
固始分廠 5萬噸 2003年 約3萬噸
鞏義分廠 10萬噸 2007年 約2萬噸
維雪合計 3個 45萬噸 - 約20萬噸
月山 焦作總廠 22萬噸 - 約13萬噸
駐馬店遂平分廠 10萬噸 2004年 約4萬噸
月山合計 2個 32萬噸 - 約17萬噸
奧克 鄭州總廠 15萬噸 - 約8萬噸
漯河舞陽分廠 5萬噸 2004年 約3萬噸
安陽湯陰分廠 5萬噸 2009年 約1萬噸
奧克合計 3個 25萬噸 - 約12萬噸
洛陽宮 洛陽 20萬噸 - 約10萬噸
藍牌 商丘 15萬噸 - 約8萬噸
航空 新鄉 15萬噸 - 約7.5萬噸
九頭崖 平頂山 10萬噸 - 約4.5萬噸
汴京 開封 7萬噸 - 約3.5萬噸
天冠 南陽 8萬噸 - 約3萬噸
悅泉 駐馬店 7萬噸 - 約3萬噸
省內其它品牌 南街村/康力/紅旗渠/寒山/麥佳/龍門/
藍宇/奧亞/麥仕達/雲台山等,產能約40萬噸 約25萬噸
雪花 含聖泉等低端品牌 約6萬噸
青島 含嶗山/漢斯/山水等品牌 約5萬噸
省外其它品牌 除雪花、青島外的其它高端及中低端品牌 約10萬噸
總計 約30個 約319萬噸 - 約187萬噸

圖1:河南啤酒市場主要品牌2009年市場份額佔比

由以上圖表可以看出,09年河南啤酒市場的實際銷售量約187萬噸,省內品牌實際銷量約166萬噸,省外品牌銷量約21萬噸,省內品牌的總產能約319萬噸,實際產能利用率只有52%,處於較嚴重的產能過剩狀態。實際銷量在10萬噸以上的有金星、維雪、月山和奧克4家,銷量在10萬噸以下5萬噸以上的有洛陽宮、藍牌、航空3家,餘下15家均是銷量在5萬噸以下的地方小企業。在市場滲透上,目前能做到全省覆蓋的只有金星、維雪、月山和奧克4家,其餘品牌則主要是固守和精耕企業所在地的本土市場。
圖2:河南省主要啤酒企業分布圖

河南主要啤酒品牌市場發展概述
金星:一統中原,現實離夢想還很遠

從09年的數據可以看出,金星以95萬噸的產能和約52萬噸的銷量在河南省遙遙領先於其他品牌,在河南省占據了約29%的市場份額,但是這離金星制定的50%的市場佔有率目標進而一統中原啤酒市場的宏偉目標仍有太大的差距。
金星從1998年開始其對外擴張的步伐,從1998年開始,金星先後選擇了貴州安順、河南鄲城、山西洪洞、陝西咸陽四個啤酒工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市場前景廣闊、競爭企業較少而且有利於金星從四個方位向全國發起進攻的市場,2000年金星啤酒產量已達51.84萬噸。2004年,金星「面向全國」的東部戰役因南京分公司的投資而拉開戰幕。金星的全國性布局,16家分公司宛如一條「巨龍」,龍頭在江蘇南京,龍身在豫、山、陝、川、甘等處形成「幾」字形,龍尾掃向雲貴。
然而,金星的「巨龍」戰略遠沒有其想像的那麼順利。金星南京分公司2004年建成投產後,一直處於大幅虧損狀況,在南京的市場份額自建廠以來一直沒有突破5%。面對如此競爭壓力和盈利狀況,金星不得不於2007年撤消南京銷售公司,並將南京分廠的相關生產物資運回總公司,南京分公司以全面失敗而告終。同樣地處東部的另外兩個分公司也是同病相憐,上海分公司的建設沒有付諸實施即胎死腹中,廣州中山分公司建成後也一直是滲淡經營。同時,內部又傳出消息,由於金星部分公司虧損嚴重,金星於2009年將其下屬山東聊城公司及山西洪洞公司等分公司以承包經營的方式承包給內部高管自主經營管理,金星集團公司總部主要考核其承包利潤,其餘一切生產經營均由承包人全權負責。
金星目前的優勢市場仍然主要集中於以河南為主的中部市場和以雲貴為主的西部市場。在金星現有的16家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均處於虧損經營狀態。在西部的另外三家公司中,甘肅公司在黃河啤酒的優勢范圍內無法有效施展威力,成都公司更是在雪花的重壓之下,還要面臨來自同城的青島及金威的競爭,成都公司投產已4年多時間,但在成都的市場份額仍不能突破5%,陝西咸陽公司處於青島最有優勢的漢斯品牌之下,單兵作戰,很難成氣候。
拋開金星的省外公司不談,再來看金星的最優勢區域——河南市場的幾家公司的經營狀況。金星的總公司位於河南省會鄭州市,產能40萬噸,09年實際銷量約26萬噸,是目前金星在河南省內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考慮全省的戰略布局,金星分別於1999年建立周口鄲城分公司,2002年建立信陽潢川分公司、漯河分公司、安陽內黃分公司,2003年建立南陽鄧州分公司,2004年以租賃的形式兼並三門峽崤山啤酒成立三門峽分公司。
7個生產廠的布局有效的穩固了金星在河南啤酒市場的老大地位,然而省內7個廠的實際經營卻嚴重參差不齊。鄭州總廠26萬噸的銷量主要集中於鄭州、許昌兩個地區(鄭州約14萬噸,許昌約4.5萬噸),鄰近的洛陽地區被地方品牌洛陽宮啤酒占據,金星在這里幾乎沒有什麼作為;焦作被河南第三大品牌月山占據,金星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開封地區為地頭蛇汴京的保命市場、商丘為藍牌的根據地市場,金星在這兩個地區只在部分縣級市場有一定表現,在地級市的份額均在15%以下,也沒有太大優勢。
金星在省內的6個分廠中,目前經營較好的只有漯河和南陽兩個公司。漯河公司在地理位置上與總廠的優勢區域鄭州和許昌連成一片,漯河公司的優勢表現充分。南陽公司地處河南的西南角落,競爭對手相對較少,南陽本土的天冠啤酒競爭優勢不強,湖北的青島和燕京、金龍泉在南陽還沒有很強有力的表現,南陽廠實現了約6萬噸的銷量。
金星安陽生產廠處於月山和航空的優勢區域豫北范圍內,面對月山和航空的強勢競爭,金星僅在安陽、濮陽、鶴壁的地級城市和部分縣級市場有較好的表現,但並沒有形成絕對的優勢。安陽廠地處河南與河北兩省交界處,金星安陽廠在建廠之初本來在河北市場有很好的表現,但後來由於安陽廠在河北經銷商中的信譽問題及嶗山、銀麥的強勢介入,目前金星在河北的市場基本處於淪陷狀態。金星09年內部報告稱安陽廠經營虧損,由此也可看出金星安陽廠目前的生存壓力不小。
金星的其餘三個省內分廠中,信陽潢川廠身處維雪總廠和固始廠的兩面夾擊之中,同時又面臨安徽雪花六安廠的強勢進攻,壓力很大。三門峽廠一直處於與漢斯啤酒的長期鏖戰中,加上臨近的山西運城雪花廠2010年投產,三門峽廠勢必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周口分廠是金星在省內建立最早的分廠,自1999年建成以來已有將近10年的時間。周口廠建成以來,在02年—05年的輝煌期,曾最高實現了將近10萬噸的年銷量,但周口分廠近幾年來由於營銷高層頻繁更換,企業在本土市場客戶中的信譽缺失,雪花大舉進入周口市場,加之在臨近的安徽亳州、阜陽、六安地區等市場的全面淪陷,周口廠09年的銷量已下滑至3萬噸左右。
綜觀金星在河南省內的7個生產廠,除總廠、漯河廠及南陽廠處於盈利狀態外,其餘4個生產廠均存在或多或少的虧損。金星全省布局的策略,一方面受到來自同省各地諸侯的強勢挑戰,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啤酒巨頭們從周邊侵入河南市場的強大壓力,金星一統中原啤酒市場,或許會成為一個越來越遠的夢想。

維雪:河南省中高檔啤酒第一品牌,過往的輝煌

維雪啤酒的前身是國營信陽市雞公山啤酒有限公司,雞公山啤酒於2002年進行企業改制後,更名為維雪啤酒集團,並從2004年開始在安徽遠景咨詢顧問公司的幫助下,在河南省第一家重點推廣終端定位3—5元的維雪中箱啤酒。2004年之前的維雪啤酒由於前期國營體制的影響,市場營銷思路不能與市場有效的接軌,其銷量已下降至10萬噸左右,而且企業經營連年虧損,甚至處於倒閉邊緣。更讓維雪痛苦的是,金星於2002年在地處信陽地區中部的潢川縣建設一座年產10萬噸的信陽分廠,這對本來就經營不理想的維雪啤酒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此狀況下,維雪啤酒不得不在信陽東部的第一大縣固始也建立了一個5萬噸的生產基地,對潢川金星採取了東西兩面夾擊的策略。
維雪於2004年在河南省第一家推出中檔箱裝產品,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一方面是企業立意改革進取的表現,同時也是一種經營困頓下的無奈之舉。而且維雪的這一舉措在開始的前兩年也並沒有引起主要競爭對手,甚至金星、月山的注意(當時河南銷量前兩位的品牌分別是金星和月山,那時他們還在忙著搶奪2元產品的市場份額)。誰知維雪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維雪在經過前兩年的推廣積累後,2007年時,其3元以上產品已達到了7萬噸左右的銷量,省內綜合銷量達到約23萬噸,並超過月山啤酒,成為省內綜合銷量第二品牌,中高檔箱裝產品第一品牌。
河南啤酒產品結構的升級有兩個轉折點。第一次是在2000年左右,以金星啤酒為代表的品牌推出定位2元的金星小麥啤,從而推動了河南市場整體產品結構從1.5元向2元的全面轉型。金星小麥啤的推出同時也成就了金星2000年—2004年的高速發展期,金星在省內及省外的大部分分廠均是在此期間建設完成的。第二次就是2004年—2006年,以維雪為代表的維雪中箱產品的推出,又一次帶動了河南整體產品結構從2元向3元的轉型。從2006年開始,金星、奧克、月山、洛陽宮、藍牌等省內品牌陸續推出自己的3元產品,並將3元產品的升級戰略作為企業未來幾年的重點發展戰略之一。
應該說,維雪中箱的推出創造了河南3元產品的新時代,讓河南啤酒跳出了連年低價競爭的怪圈,同時也給了啤酒巨頭們進入河南啤酒市場的理由和機會。另一方面,省內其他品牌對3元產品的迅速跟進,也使3元產品的競爭很快白熱化。
維雪藉助中高檔產品推廣帶來的利潤和成功,於2007年在鄭州鞏義建立10萬噸生產廠,以實現自己的全省覆蓋戰略,並於同年開始推廣定位5—6元的維雪純生啤酒。
理性的分析,維雪在鄭州地區建廠是一個並不明智的行為。一方面,維雪的成功引起省內其他競爭對手的全面效仿,3元產品的競爭急劇升級,盈利能力開始迅速下降。另一方面,鄭州地區是金星和奧克的最強勢市場,鄭州原來本就有四家啤酒企業,除金星、奧克外,麥佳啤酒已全面退出鄭州市場,慘淡經營;原江海啤酒已關門倒閉。鄭州地區的啤酒市場總容量約30萬噸,僅金星和奧克兩家在鄭州的產能已達到了55萬噸。維雪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區域建立分廠,其市場開拓難度可想而知。事實表現也如此,維雪鄭州廠自投產至今,就連生產廠所在地鞏義市場,其市場份額也沒有超過20%. 加上河南市場3元產品的整體崛起,也吸引到雪花、青島等國內啤酒巨頭對河南市場的重視。2006年始,雪花即藉助其在安徽六安、阜陽、淮北等生產廠向豫東、豫南區域大舉侵入。臨近六安地區的維雪啤酒總廠和固始廠在與金星潢川廠糾纏的同時,也受到來自雪花的強大壓力。
鞏義廠的虧損和雪花的壓力導致維雪的盈利能力大大降低,維雪在全省市場的擴張布局也大大受阻。2008年,維雪豫北及豫西市場全面萎縮,金星3元產品首次全面超過維雪3元以上產品銷量,維雪中高檔產品河南銷量第一的榮譽已成為歷史。2009年,維雪開始實施聚焦重點區域市場的戰略規劃,維雪的全省擴張計劃就此宣告結束。

月山:曾經的河南老二

與金星一樣從農村市場起家的月山啤酒,2001年藉助月山苦瓜啤的推廣,實現了公司產品結構的整體轉型,並帶動了河南市場的一股苦瓜風暴。通過產品結構轉型帶來的盈利能力,月山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擴張期,2000年,月山將總廠的12萬噸產能擴產至22萬噸產能;2002年,月山在山西省晉中市建設10萬噸山西分廠;2004年,在駐馬店遂平縣建設10萬噸分廠;2005年,月山三個生產廠實現了約34萬噸的銷量,成為河南啤酒市場名符其實的第二品牌。
2006年,出於整體戰略調整考慮,月山將山西分公司作價1.39億元整體轉讓給華潤雪花,將主要精力集中於運作河南市場,同時成立新獅營銷公司,藉助新獅品牌的推廣推進3元產品的轉型。產品結構的升級是月山面臨的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難題,這也導致了近兩年月山銷量的下滑。但以焦作、新鄉、安陽、濮陽為核心的豫北市場仍然是月山的重要產出區,從銷量看,月山仍然是豫北銷量最大的品牌。

奧克:一山難容二虎

與金星同處鄭州一城的奧克啤酒,在2000年以前一直是鄭州市場的第一品牌。2000年以後,金星藉助金星小麥啤的成功推廣,在鄭州突破奧克的強勢壁壘,2001年以後,金星在鄭州的銷量逐年上升,奧克則呈逐年下滑趨勢。至2009年,金星已佔據了鄭州市場55%強的市場份額,金星與奧克在鄭州市場的銷量比例已發展至6:4的狀態,奧克鄭州總廠09年只實現了約8萬噸的銷量。
一直以來,奧克的主要銷量就是集中於鄭州地區及許昌地區,而金星在鄭州和許昌的強勢表現,使奧克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奧克也一直在嘗試走出去的戰略,並分別於2004年建立漯河舞陽分廠、2009年建立安陽湯陰分廠。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奧克的南北兩個分廠的經營狀況並不理想,2009年,兩個分廠一共只實現了約4萬噸的銷量。奧克未來的發展只能用「進退兩難」四個字來形容。

洛陽宮、藍牌、航空、九頭崖、汴京:據守本土,伺機突圍

在河南省四大品牌之後的其餘品牌,則是以洛陽宮、藍牌、航空、九頭崖、汴京等為代表的各地軍閥品牌,其銷量均在10萬噸以下。其共同特點是對本土市場的掌控能力較強,特別是其生產廠所在地的地級城市,其市場佔有率均在70%以上,金星、維雪、月山等省內強勢品牌包括啤酒巨頭們暫時也觸動不了其根本。
這些品牌中表現較好的主要為洛陽宮,其在洛陽地區的整體市場佔有率在85%以上,實現了將近10萬噸的銷量,3元以上產品在整體產品中的銷量比例已達到40%以上,其銷量只有約10萬噸,但盈利能力卻在省內行業中名列前茅。其次則是航空、藍牌、九頭崖三個品牌,其在力保本土市場的同時,還有一定的對外擴張能力。

河南本土品牌:風雨飄搖中,心各有所往

由前文可以看出,河南本土啤酒品牌在全國啤酒市場競爭格局已趨於明朗的大環境下,生存條件日益艱難。
金星作為河南第一品牌,其重點優勢市場也主要就是鄭州、許昌、漯河、南陽等幾大區域市場;在其它大部市場,金星對維雪、月山、洛陽宮、航空、九頭崖、汴京、藍牌等強勢區域品牌的本土市場或重點運作市場也是無可奈何,沒有太大的作為。同樣,以上區域強勢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下,也不得不將重點精力放在精耕細作本土及重點市場范圍內,對外圍市場的擴展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雖然「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但是不管是金星還是這些區域強勢品牌,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期望:希望自己能早日被某個啤酒巨頭收購或參股,或是通過被收購「賣個好價錢」,或是通過參股合作抬高身價,提升自身競爭力等。如,月山的山西分廠這在方面就先人一步轉讓給了雪花,但是這畢竟還只是在河南省外的一次並購行為。近幾年也頻頻傳出金星、奧克、維雪、月山、藍牌、悅泉等品牌與某些啤酒巨頭接觸談判的消息,但最後卻因種種原因都沒有成為現實。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目前河南省本土品牌之間的並購與合作估計是不會發生了,以金星目前的財務能力,其並購不了本土其他品牌;而本土其他區域品牌之間的並購與合作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
可以說,河南很多本土品牌都早已做好了將來被並購的准備,現在差的就是誰會第一個站出來去完成這個光榮的榜樣。

雪花、青島:我們一直在努力

對有著如此消費容量和潛力的河南啤酒市場,其實雪花、青島等一線品牌對河南市場也一直努力不懈的做著市場拓展工作,特別是最近兩年,雪花、青島明顯加大了對河南市場的開發力度。如,雪花藉助安徽生產廠的產能,專門成立了河南營銷公司,重點對豫東、豫南市場進行重點開拓;青島則藉助山東廠和陝西廠的輻射重點對豫西、豫北市場大力開發。而且,他們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根據我們目前整理到的數據,2009年,雪花在河南省估計能實現6萬噸左右的銷量,在豫東、豫南的部分市場已經成為第一品牌;青島加嶗山、漢斯等品牌約能實現5萬噸左右的銷量,在三門峽,漢斯品牌與當地的金星品牌基本能打個平手,在濮陽市區,嶗山經過兩年的運作,已超過金星成為當地的第一品牌,在鄭州,老青島與青島純生的銷量一直穩中有升。
2010年,雪花山西運城廠投產後,必然加大對豫西及陝西東部市場的開發力度;重啤亳州廠的建設,同樣也將河南市場劃入了其有效的勢力范圍。可以預見,未來的一到兩年內,國內一線啤酒品牌將會更快和更大力度的進入河南市場,河南市場也必將進一步加快資本與市場整合的步伐。

圖3:國內一二線主要品牌進攻河南市場路線圖

啤酒巨頭們的中部崛起戰略

2006年,我國政府提出了針對河南、山西、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六省的中部崛起戰略,如今3年時間已過,我們可以欣喜的看到,中部崛起戰略所帶來的可喜成就。同樣的,我們相信國內的啤酒巨頭們同樣也會提出自己的「中部崛起戰略」。
在市場分布上,很多企業一般將河南、湖北等作為華中市場,在這里,我們姑且將河南、安徽、湖北等三個省份作為啤酒巨頭們制定中部戰略的范圍。可以看出,在目前的中部三省中,一線品牌中,盡管雪花、青島等品牌在河南省已有銷售,但尚沒有生產廠分布,河南可作為空白區;在安徽,雪花、青島都有自己的生產廠布局,但整體來看,安徽是雪花的優勢區域,青島在這里的優勢不大;在湖北,雪花、青島、燕京、英博均有生產廠布局,但整體來看,雪花和英博的優勢更明顯。所以,綜合來看,在中部三省中,除河南為空白點外,在安徽和湖北的布局中雪花相對優勢勝出,青島和燕京則表現平平。那麼在這樣的格局下,一線品牌中,誰能在河南市場中優先取得優勢,則其在中部崛起的戰略布局中就將取得更好的成績。
在與河南接鄰的省份中,山東和陝西是青島的最優勢市場,這兩個省份緊鄰豫北和豫西市場,如果青島能將這兩塊區域市場納入自己旗下,則可將山東和陝西連成一片,更加強化自己的優勢地位。在安徽和湖北,則主要是雪花的優勢市場,這兩個省份緊鄰豫東和豫南市場,如果雪花能將豫東南市場整合掉,則更有利於鞏固其安徽和湖北市場。其中存在一定變數的是,山西市場是雪花正在整合中的區域,雪花運城廠的投產,其意圖明顯是覬覦豫西和陝西市場,豫西將來會成為雪花和青島和重點作戰區域。湖北同時有青島、英博和燕京的布局,則不排除這三大品牌在豫南收購啤酒廠的可能性。在河北南部市場,青島的嶗山品牌在這個區域有相對較好的優勢,青島也一直有意在石家莊建廠,河北同時也是燕京、雪花、英博與青島的混戰區,所以,河北南部市場的競爭結果尚不能明朗。
但是我們的結論是,不管這些一線品牌在周邊的省份中如何變化,河南市場將來必定成為啤酒巨頭們決勝中部崛起戰略的成敗的關鍵點。

給巨頭們拿個主意:對河南市場的進入策略及建議

第一,進入河南市場的障礙問題。
我們主要考慮兩個障礙:一是河南啤酒市場一直為行業所垢病的低價競爭問題,這個問題我們前面已作說明,隨著河南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河南啤酒市場從2006年開始已全面進入產品結構提升階段,目前3元以上中高檔產品已佔據整體市場容量的30%以上,河南啤酒市場的發展前景應該比較樂觀;二是本土品牌的合作意向問題,這個我們前面也已說過,根本不是問題。
第二,是收購還是自建廠?
前面我們已分析過,河南啤酒市場的總容量在200萬噸左右,而目前省內本土品牌的產能已達到320萬噸,已經是嚴重的產能過剩,如果一線品牌選擇自建廠,只會加劇目前的產能競爭,所以,我們認為,收購策略要優於自建廠策略。
第三,收購誰比較合適?
我們認為,目前在河南市場有被收購價值的品牌主要有以下9個:金星、維雪、月山、奧克、洛陽宮、航空、藍牌、九頭崖、汴京。其他產能過小、品牌影響力小、市場份額過小或生產設備嚴重落後的啤酒廠被收購的價值不大。
從一線品牌的自身需求來講,青島考慮山東和陝西市場的連線戰略,收購地處豫北的月山和航空,及收購豫西的洛陽宮較為合適;雪花考慮安徽和湖北市場的連牌戰略,收購地處豫東南的維雪、藍牌及月山駐馬店分公司較為合適(月山駐馬店分公司由於市場環境競爭激烈,不排除其單獨轉讓此廠的可能性);洛陽宮則可能成為青島和雪花收購的焦點;燕京和英博目前在河南收購啤酒廠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在這些品牌中,金星和奧克的收購反而是有待商榷的。
先說奧克,奧克的主要市場就是在鄭州和許昌地區,而這兩個區域恰恰也是金星做的最成功的。金星近兩三年通過收縮東部市場,聚焦河南和西部市場的戰略調整後,很明顯的加大了對省內優勢區域市場的精耕力度,這就給本就處於下滑狀態的奧克更大的壓力。奧克目前在鄭州和許昌兩個區域的市場份額已下滑至30%以下,總廠2009年只完成了約8萬噸的銷量;兩個分廠的規模和經營都十分不理想,分廠被收購的價值不大(湯陰廠只是個灌裝廠),收購處於下滑幅度較大的總廠的價值值得考慮。
再說金星,目前金星在國內有16個生產廠,金星東部廠經營很不好,再者東部廠的市場范圍與這些一線品牌有很大的重復,沒有太大的被收購價值;金星有優勢的區域主要在河南省和雲南、貴州等西部市場,對這些廠金星肯定不會某個廠單獨出售,而是整體轉讓,但整體收購的話需要很大的資金(估計最少要在人民幣20億元以上),一線品牌是否願意一下子拿出這么多資金來收購金星?還有就是金星的產權和體制問題,金星的產權改革到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結果,這也是當時百威與金星沒有合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2:河南省主要啤酒廠並購要素分析
品牌 被收購價值 並購難度 並購問題及主要障礙
金星 大 ★★★★★ 價格及體制問題
維雪 較大 ★★★★ 價格問題
月山 較大 ★★★ 總廠和分廠單獨收購問題
奧克 一般 ★★★ 分廠被並購價值問題
洛陽宮/航空 大 ★★★ 亞洲集團是否願意放棄對兩個公司的控股權
藍牌 大 ★★ 價格問題
九頭崖 一般 ★★ 九頭崖集團是否願意放棄啤酒經營
汴京 一般 ★★ 生產設備落後,管理過於混亂

河南市場,誰能第一個吹響沖鋒號?

就在寫作本文的前不久,還一直傳出藍牌與雪花、青島等接觸談判的消息。客觀的來看,河南啤酒市場已到了即將進入大整合的前夜,河南啤酒市場的整合也必然會給中國啤酒界帶來很多的故事和精彩,就看一線品牌中誰能第一個吹響沖向河南市場的號角。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09年11月22日

㈧ 中國啤酒行業市場特點

屬於快速消費品,覆蓋面廣,銷售量大,產品比較有針對性(酒店,餐飲,KTV,娛樂等)
容易找到突破口,不過在國外和大中型城市,瓶裝啤酒正在慢慢向扎啤過渡,不過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
主要還是口感要適合一個地域,品質要好,

㈨ 青島啤酒在中國市場的市場定位有什麼變化

唔知佢有咩定位,反正我系青島間到D人飲啤酒都系飲嶗山啤酒嘅。青啤??好似無咩人想飲。不過,講真嘅,青啤比嶗啤好飲,起碼對於我呢個唔識飲酒嘅人嚟講。

滿意請採納

㈩ 中國啤酒行業現狀

中國啤酒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 中國啤酒產業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啤酒工業得到迅猛發展,從 1987 年到 1994 年國內啤酒年均 增幅在 20%以上, 年產量增幅最高時達到 30%以上, 1995 年以來我國啤酒產量增長速度放 慢, 但年均增幅仍達到 7%以上. 2001 年啤酒產量為 2274 萬噸, 2002 年啤酒產量達到 2386 萬噸,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啤酒生產大國.近幾年來,啤酒行業出現大規模的兼並, 收購活動,形成了像青島,燕京,華潤,哈啤等超百萬噸的大型集團.但是,並沒有形成一 大批有實力的品牌,大多數還是地域性品牌,在某個地區或某些地區佔有率較高.近年來由 於對啤酒消費市場發展速度的過高估計, 導致啤酒工業規模擴張速度大大超過了消費市場增 長速度,啤酒行業近 3000 萬噸的生產能力竟出現了 800 萬噸左右的過剩,嚴重的供求矛盾 導致了全國范圍內程度不一的連年價格大戰, 企業利潤急速下滑, 行業總體經濟效益也不斷 走低,形勢非常嚴峻. 我國啤酒行業是開放程度較高的行業之一,從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來,西方各國啤 酒數十個著名的啤酒品牌湧入中國.據統計,有 60 家 5 萬噸以上的重點啤酒廠搞了合資, 合資企業的啤酒產量已佔全國產量的 31%. 這些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僅為 8%的外國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檔市場上,它們在高檔啤 酒市場的佔有率達 90%以上,它們採用品牌策略,運用品牌進行競爭.它們經過在中國近 十年的發展,一部分品牌在中國市場深深紮根,發展良好.比如,百威啤酒已經成為中國市 場上銷量第一的外國品牌,其產品覆蓋全國 30 個盛市,自治區,並遠銷港澳,東南亞等國 家和地區.也有一部分外國品牌由於其運作脫離了中國市場的實際,其經營陷入困境.被迫 退出了中國市常如澳大利亞富仕達(Foster's)啤酒公司賣掉了在珠海的工廠,嘉士伯在上 海的工廠被青島啤酒收購. 而隨著中國加入世貿後, 國外啤酒巨頭對進中啤酒市場展開了新 一輪的進攻.比利時 INTERBREW 集團與珠啤聯姻;英國著名的老牌啤酒生產企業 NEWCASTLE 也正准備增加對合作夥伴重啤的投資;麒麟則正與中國第二的燕京啤酒集團 秘密磋商, 正在醞釀深層次的合作; 在另一大股東世界五強的南非 SAB 啤酒公司的支持下, 華潤瘋狂並購;A&B 公司與青啤合資.外資搶灘的第二次浪潮將改變中國啤酒工業格局, 原先的"窩里斗"也將演變成全球范圍的對抗.? 從中國啤酒行業現狀及國外啤酒品牌在國內現狀可以看出國內啤酒行業生產能力過剩, 供大於求,市場競爭激烈.國內企業為了擴大銷量,壓低啤酒價格,進行低層次的價格戰, 導致啤酒行業總體經濟效益低下. 隨著世貿組織的加入, 外國啤酒品牌決不會輕視我國啤酒 市場巨大的潛力,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品牌.這也可從國外啤酒品 牌在國內市場的現狀, 看出國外啤酒品牌在中國已經實行品牌競爭. 價格競爭對企業的長遠 發展極為不利, 在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內, 國外市場競爭時, 價格競爭只會使企業越來越被動, 越來越缺乏競爭力, 尤其是面對國外品牌的強力沖擊力時, 國內啤酒企業應從根本上改變營 銷思路, 走出低層次的價格競爭, 建立品牌競爭的概念, 進行品牌競爭, 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提高國內啤酒行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品牌競爭, 企業在競爭中首先考慮 的不是價格, 企業通過向市場提供高品質的產品, 完善的銷售服務和整體形象來吸引消費者, 向消費者傳達產品背後的企業整體形象. 品牌競爭使企業超越了低層次的價格競爭, 減少了 企業低水平的內耗, 品牌競爭把企業從短期的價格競爭上引導到長期的品牌資產建立上, 為 企業找到了一條長遠的發展道路. 中國啤酒產業的發展趨勢 一,國啤酒產業行業結構的變化: 1,集團化,規模化.企業數量會繼續下降,青島,燕京,華潤的下屬企業會繼續增加, 生產能力和年產量會持續增長. 珠脾金星, 哈啤等二級集團也會迅速擴張, 規模會快速增大. 2,一業為主,多元發展化.大多數啤酒企業集團在把啤酒業做強的同時依靠自己優勢 進入其它行業進行多元化發展. 如青啤進入茶飲料業, 進入葡萄酒業, 燕啤進入生物制葯業, 藍劍下屬 20 多家其它產業等. 3,信息化.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對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程度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 方面,啤酒企業對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更加重視,一方面加快內部信息化建設,如青脾珠脾 燕脾哈啤投資數千萬元上 ERP 系統,許多企業建立內部區域網等;另一方面加快外部信息 溝通和利用.更多的企業成立信息中心,加強對外部商業情報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4,科技化.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加快科技進步是啤酒企業未來競爭的焦點之一. 在純生技術進步提高的同時,啤酒企業會在啤酒保鮮度延長保鮮期等方面進行科技創新. 5,產品多樣化.傳統的普通啤酒雖然依然會是主流,但越來越多的個性化產品會不斷 出現.功能性保健啤酒,果汁啤酒,無醇啤酒等特色啤酒的消費量會越來越大. 6,企業所有制結構多元化.國有企業逐漸退出,股份制企業,多種所有制混合式企業, 民營企業會得到大發展,新一輪的中外合資企業也會更多,不過合資的形式發生了改變. 二,中國啤酒產業市場結構的變化. 1,城市市場新一輪消費高潮掀起,中高檔啤酒市嘗特色啤酒市嘗女士啤酒市場得到發 展;2,農村市場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出現穩步增長趨勢;3,渠道的變革:傳統的 企業---經銷商----消費者的渠道模式受到挑戰, 企業-----消費者的直銷模式得到快速發展, 尤 其是電子商務的發展使網上營銷在啤酒行業得到大發展;三,企業間競爭焦點的變化.? 2,資本競爭.資本競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我國啤酒產業中的企業之間相互競爭的結 果,在國內競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由於自身利益的原因,國內的啤酒企業之間也會達成 某種妥協,在資本的基礎上對市場進行合理分割;另一方面也是競爭國際化的結果.隨著我 國經濟的進一步開放,更多的世界級啤酒廠商將會以種種方式相繼進入中國這一巨大的市 場,而在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方式中,通過資本運營進入將是一種非常合適的途徑.在這種 情況下,我國的啤酒產業一方面要進行國內的資本競爭,同時還要參與國際的資本競爭,從 而使資本競爭成為未來中國啤酒產業競爭的焦點之一. 3,品牌競爭.啤酒質量日益同質化的今天,中國啤酒質量與國際名牌啤酒的質量差異 性正在不斷縮小, 質量不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部分, 而日益趨向個性化的品牌成為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部分.突出自己的品牌獨特個性和豐富內涵,塑造優秀的品牌,擴大 品牌的差異性是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的前提和基矗當前啤酒市場競爭已經進入品牌競爭的 時代,品牌將成為啤酒企業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競爭焦點. 4,工藝技術競爭.如何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的要求,先進的工藝技術是 根本保障, 技術競爭將是未來啤酒企業競爭的一個焦點. 尤其是消費者對啤酒新鮮度要求日 益提高,使純生啤酒的釀造技術成為啤酒企業竟相研究和推廣的工藝技術. 5,市場份額競爭.我國啤酒產業中的企業,普遍沒有占據太大的市場份額,行業中的華潤雪花 、青島,和燕京三大巨頭僅占據了全國市場份額的 20%,這個比率是非常低的.在未來 的競爭中,隨著競爭的規范化,越來越多的不具備生存實力的企業將會被市場競爭所淘汰, 而市場份額也將會在全國范圍內重新分配, 市場份額的競爭將會成為啤酒市場未來競爭的焦 點之一.

閱讀全文

與中國市場啤酒的產品定點陣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南紅色教育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849
最新保安年度培訓方案 瀏覽:451
文化市場營銷試卷 瀏覽:107
百行進萬企全國推廣方案 瀏覽:275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理論試題 瀏覽:314
法制宣傳演出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2
李寧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瀏覽:618
電子商務推廣典型經驗 瀏覽:763
餐廳國慶節促銷活動 瀏覽:698
政府文藝匯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5
對醫葯電子商務的理解 瀏覽:961
b2g電子商務網站 瀏覽:635
我國網路營銷市場的前景分析 瀏覽:469
綠色建材公司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75
9月初9小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3
電子商務部經理工作職責 瀏覽:315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472
幼兒園防傳染病培訓通知和方案 瀏覽:65
發電企業市場營銷述職報告 瀏覽:531
培訓學校課程培訓方案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