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遊營銷的趨勢如何
趨勢一 由行業營銷向社會營銷過渡。
當前,旅遊業對社會經濟發展所發揮內的作用越來越大,容旅遊已經超越行業范疇,成為一個社會性的話題。對旅遊的建設發展也不僅僅是規模化、快速化發展,而是更注重發揮旅遊的整合帶動作用,形成「系統經濟」,可以說是舉全域之力,推動區域內的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的整體發展。快捷方便的出入境手續,良好的治安環境,美麗潔凈的游覽點,方便的交通和通訊,稱心如意的購物場所,優質的服務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等,都是吸引遊客深度體驗的重要因素。
趨勢二 :由「產品營銷」時代轉向「品牌營銷」新時代
沒有品牌文化的旅遊產品,不但項目生命周期很短,項目的增值空間很小,而且最後只能淪落成建築垃圾。中國旅遊市場也即將步入品牌消費的理性市場,所以,品牌的優勢才是旅遊業發展最大的優勢,品牌力才是現代旅遊業的核心競爭力。
趨勢三 :由粗放式營銷轉向精細化營銷 。
中國旅遊業正處於轉型期,從速度型向效益型轉化,這個轉化帶來旅遊營銷手段的變化,要使旅遊市場營銷做到高效,營銷理念必須進行升級,從粗放式營銷向精細化營銷轉變是旅遊營銷升級的重要一環。
2. 急求 我國生態旅遊的現狀及其發展的論文參考文獻
1/35
【題 名】社會責任視角下的景區公司成長模式研究——以天龍旅遊開發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為例
【作 者】李樂京 陳志永 梁玉華
【刊 名】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0).-6263-6265
2/35
【題 名】以六大轉變推進我省旅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作 者】紀根立
【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
3/35
【題 名】25年來秦俑館旅遊生命周期與結構變化研究
【作 者】孫根年 薛剛
【刊 名】乾旱區地理.2007,30(2).-283-288
4/35
【題 名】山東省旅遊飯店人才對策深層透視
【作 者】孫鳳芝[1] 秦緒霞[2]
【刊 名】集團經濟研究.2007(02Z).-275-275
5/35
【題 名】從概念到實證:中國旅遊研究的未來
【作 者】馬聰玲
【刊 名】旅遊學刊.2007,22(3).-6-7
6/35
【題 名】西部旅遊企業高成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作 者】王香茜
【刊 名】商業時代.2007(6).-104-105
7/35
【題 名】中國六大遺產地旅遊非線性成長及比較研究
【作 者】孫根年 吳曉娟
【刊 名】陝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1).-107-111
8/35
【題 名】我國旅遊產業集群研究
【作 者】強亦銳
【刊 名】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03S).-43-44
9/35
【題 名】成長期的自助旅遊與迎合策略
【作 者】曹宇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7(6).-657-660
10/35
【題 名】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生命周期成長研究
【作 者】何喜剛 高亞芳
【刊 名】開發研究.2006(5).-85-86,73
11/35
【題 名】旅遊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龍源期刊網記者問
【作 者】季成家
【刊 名】絲綢之路.2006(9).-66-73
12/35
【題 名】試論環鄱陽湖旅遊成長三角的構建
【作 者】馮淑華
【刊 名】商業研究.2006(14).-165-168
13/35
【題 名】甘肅省旅遊產業中的市場成長問題研究
【作 者】彭睿娟
【刊 名】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3).-48-51
14/35
【題 名】制度、技術、管理:中國旅遊產業化成長的制度安排
【作 者】沈和江
【刊 名】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8(3).-90-94
15/35
【題 名】企業成長理論與我國旅遊企業並購的路徑策略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特區經濟.2006(4).-195-196
16/35
【題 名】旅遊與家教
【作 者】裴毅然
【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
17/35
【題 名】數字化與企業持續成長的戰略選擇——以溫州旅遊企業為例
【作 者】汪升華[1] 劉洋[2] 顧文靜[2]
【刊 名】經濟管理.2006(3).-64-66
18/35
【題 名】淺議中等職業學校旅遊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
【作 者】楊亞娟
【刊 名】農業職業教育.2005(6).-26-26
19/35
【題 名】對發展蘇州博物館旅遊的思考
【作 者】於萍
【刊 名】蘇南科技開發.2005(11).-39-40
20/35
【題 名】旅遊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規律與體系
【作 者】譚白英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
21/35
【題 名】我國主題旅遊集群的成長及其空間特徵研究
【作 者】聶獻忠[1,2] 張捷[1] 劉澤華[1] 章錦河[1]
【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
22/35
【題 名】我國旅遊企業並購混合路徑偏好的實證研究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旅遊學刊.2005,20(3).-48-52
23/35
【題 名】淺析假期旅遊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
【作 者】鄧宇凡
【刊 名】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5,25(1).-59-60
24/35
【題 名】旅遊社營銷中心的成長檔案
【作 者】韓陽
【刊 名】出版參考:業內資訊版.2005(04X).-22-23
25/35
【題 名】推動旅遊學科發展與中國旅遊產業共同成長——著名旅遊學者杜江教授評介
【作 者】文武
【刊 名】生產力研究.2005(3).-220-223
26/35
【題 名】旅遊業區域合作機制創新研究——以成長中的「泛珠三角」為例
【作 者】秦學 張偉強
【刊 名】思想戰線.2005,31(2).-128-133
27/35
【題 名】基於戰略聯盟的旅遊企業組織創新
【作 者】張顯春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5(1).-28-29
28/35
【題 名】淺議旅遊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作 者】王旭科 宋健
【刊 名】中國成人教育.2005(1).-56-57
29/35
【題 名】國外自助旅遊圖書的細分市場策略
【作 者】易曉春
【刊 名】編輯學刊.2004(6).-72-76
30/35
【題 名】區域旅遊業時空演變形式與機制探析
【作 者】秦學 鄒春洋
【刊 名】學術交流.2004(11).-83-88
31/35
【題 名】旅遊市場呼喚品牌和聲譽投資
【作 者】符國群
【刊 名】銷售與市場.2002(01S).-31-31
32/35
【題 名】制度變遷與中國旅遊產業的成長階段和發展對策
【作 者】賈生華 鄔愛其
【刊 名】旅遊學刊.2002,17(4).-19-22
33/35
【題 名】城市旅遊空間成長及其空間結構演變機制分析
【作 者】卞顯紅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3(3).-30-35
34/35
【題 名】實施六大戰略 培育支柱產業——關於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思考
【作 者】薛榮哲
【刊 名】山西旅遊.2001(6).-4-7
35/35
【題 名】過渡區旅遊空間成長初步研究
【作 者】衛旭東
【刊 名】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1(3).-223-225,229
3. 溫州鄉村旅遊發展趨勢
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思考</b> 近幾年,溫州城市近郊的「鄉村旅遊」處於快速增長時期,對豐富城市居民閑暇生活,發展近郊農村特色經濟,拓寬致富門路,盤活地方資源,激活消費市場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自發增長期的鄉村旅遊尚存在遍地開花、良莠不齊、特色不顯、內容不豐、規范不力、服務不周、規模不大、品牌不響等諸多問題。所以,政府要引導郊區鄉村旅遊成規模上檔次,培育城郊區農村多種經濟形式的重要力量,為城區市民提供豐富、舒適的休閑場所。本文對溫州城郊鄉村旅遊的現狀進行科學的調查和客觀的評價,為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開拓新途徑作了積極的探索和思考。一、 城郊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背景分析 「鄉村旅遊」有多種定義。在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實際上還處於起步階段,專家們對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對鄉村旅遊的定義是: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在法國,這種與鄉村緊密結合的旅遊被稱為「綠色旅遊」、生態旅遊」或「可持續性旅遊」。在我國,學者們對鄉村旅遊比較普遍的認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遊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這實際上只是一種「農家樂」的概念。日前,在鄉村旅遊國際論壇上,專家們形成了一個比較統一的意見,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和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中國社會科學院魏小安研究員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目前已形成5種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農家樂」;二是高科技農業觀光園;三是農業新村,特點是經濟發達、鄉村城鎮化,在發展中有意識地使本村成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開發;五是農業的絕景和勝景,如桂林的龍勝梯田和雲南的元陽梯田等。我國擁有56個民族,尤其是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獨具特色,保存也比較完好,具有發展高端鄉村旅遊的良好條件。貴州的國際合作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已開始啟動,將與紐西蘭、愛爾蘭等專家一道,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實施反貧困戰略、鄉村旅遊的標准化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以尋求本土化、中國化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以農庄度假和民俗節日為主題的鄉村旅遊,在歐洲、美洲開展的歷史達百年以上。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也已具相當規模,並走上了規范發展軌道。在紐西蘭、愛爾蘭、法國等國家,政府把鄉村旅遊作為穩定農村,避免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重要手段,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政府也從中也得到了豐厚回報。凡是在開發鄉村旅遊方面有成功經驗的國家,均制定了專門的鄉村旅遊質量標准,產品、管理和市場開發都比較成熟。二、 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條件。城郊鄉村旅遊是農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市民前來吃、住、游、玩、購的旅遊形式。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最關心的是健康,都願意到郊區回歸自然,體驗一種純朴、天然的生活情趣。這就決定了鄉村旅遊不僅是都市人追逐的一種時尚,也是一種朝陽產業。因此,鄉村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賴「三大外部條件要素」和「三大內部環境要素」。三大外部條件要素:1、良好的區位條件。一般來講,能夠形成農家樂專業村的,要麼是沿路(省級以上的主幹道),要麼是傍城(毗鄰人口稠密的縣城或大城市),要麼是靠近自然、人文景區。這種區位優勢,可以為農家樂經營提供相對充足、穩定的客源市場。2、便利的交通條件。鄉村旅遊是一種休閑旅遊模式,遊客一般都將出遊時間放在雙休日或節假日。這就要求發展這種旅遊產業,必須具備相對便利的交通條件。這種便利的交通條件正好符合人們駕車出行的心理,是農家樂發展興旺的基礎。3、安定的社會條件。平安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心理底線要求。如果一個地方事故不斷,社會治安環境不好,缺乏安全感,就是生態環境再好,交通再便利,也不會引起人們的興趣。三大內部環境要素:1、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鄉村旅遊的客源主體是都市人。因此,鄉村旅遊的經營首先必須能夠提供符合都市人習慣的生活環境。其中包括整潔的住宿環境、干凈的洗漱環境、衛生的飲食環境等等。這就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個人素質提出了嚴格要求。2、舒適便捷的硬體環境。這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村內公用設施比較健全,有公共活動場所、公共娛樂設施、硬化道路等;二是從業戶自身硬體設施比較到位,有標准客房、取暖降溫設備、洗澡間、水廁等。3、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講,城市人之所以選擇鄉村旅遊,除了對於回歸自然的追求,關鍵還在於對農村淳樸、和諧的生活環境的嚮往。三、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重要意義鄉村旅遊作為城市周邊短程度假,將是相當長時期內城市居民旅遊休閑的時尚。而且,這種方式彈性小,重遊率高,市場相對穩定。為「離土不離鄉」的近郊農民提供了一條新的致富的道路。對農村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其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旅遊業不僅可輻射周邊農民致富,還可拉動較遠距離的農民從事旅遊運輸、種植養殖和商品生產。因此,鄉村旅遊業作為關聯帶動性強、拉動內需明顯的新興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通過實施「以旅助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1、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推動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伴隨著現代農業、科技農業興起的農業旅遊,拓寬了傳統農業的內涵與外延,促進了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促使千百萬農民實現向非農領域的轉化,部分農民的家庭住房變成了旅遊接待的家庭旅館,山場、農田、果園、池塘、老屋成為旅遊吸引物,傳統的農村種植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首先,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形成以農家樂為中心的產業鏈,推動農村產業分工。由農家樂延伸開的產業鏈包括:農家樂經營;種、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運輸業,甚至包括農家樂裝修、建設的人員。其次,農家樂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以農村風貌、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態等為旅遊內容的鄉村旅遊,使很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一個年接待10萬人次的農村旅遊景點,可直接和間接安置300位農民從業,直接和間接為1000個家庭增加收入;鄉村旅遊的從業人員沒有年齡限制,實際操作中大多以50歲左右的人為主。這部分人往往處於「種地難增收,出門無技術」的境地。鄉村旅遊不僅給他們提供了就業的舞台,而且讓他們不出家門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鄉村旅遊作為一種超越工業化路徑、直接進入三產服務業的新的產業形態,已成為城鄉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重要紐帶。2、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加快群眾增收,走向生活寬裕。鄉村旅遊的出現是對傳統旅遊景點建設的一種補充,每個農家樂戶就如同一個小型旅行社。所不同的是,農家樂的經營方式更加靈活。一般來講,一戶投資2-3萬元就可以營業,成本少,見效快,回報高。而且,他們置辦的設施也是自己改善生活所必要的設施,有顧客時用於經營,沒有顧客時自己使用,不存在閑置和浪費的問題。3、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改善村容村貌,促進鄉風文明。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是鄉村旅遊吸引遊客的基本條件。隨著鄉村旅遊農家樂的開展,文明的語言、舉止以及對衛生、環境的講究正通過經營實踐言傳身教於農村和農民。許多農民的衛生意識已經滲透到他們接待客人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從業戶對自身生活環境衛生的講究,也極大地推進了全村內部環境的改善。另外,通過農家樂經營活動,有效地消化了農村剩餘勞動力,也減少了家庭矛盾,促進了鄰里和睦。4、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推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旅遊業對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應該說作用很大。據調查,所有發展旅遊的農村鄉鎮,普遍整修了道路,裝修了住房,修建了水沖廁所等,實現了環境衛生、村容整潔;城鄉之間、城鎮居民與農民之間,通過旅遊加強了交流和溝通,既促進了城鎮居民了解國情民情,也有利於農民開闊眼界、更新觀念、變革生活方式,加速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此外,還促進了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了農民主體意識,提升管理民主。對於鄉村旅遊從業人員來講,他們直接面對遊客、面對市場,是經營的主體,也是參與競爭的主體。他們需要在競爭中生存,就必須主動適應市場,強化主體意識。另外,由於鄉村旅遊經營活動和周邊環境息息相關,這就迫使農民群眾更加關注集體事業,更加致力於在參與集體活動中表達自身的意願和要求。鄉村旅遊開展較好的村子往往也是管理比較規范、民主的村子。四、 溫州鄉村旅遊業的現狀分析1、溫州旅遊產業概況。溫州旅遊業發展經歷了由政府接待到產業化經營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8年以來,堅持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98年至2002年,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數量每年以近100萬人次遞增,2002年,溫州全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810.5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74.82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7.09%。排除2003年受到SARS的不利影響之外,溫州旅遊總收入和旅遊總收入佔GDP比重都呈逐年增長趨勢(見表3-1)。但是也要看到與浙江省內其他城市比較,溫州旅遊業產業地位偏低,旅遊總收入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一直低於浙江省內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見表3-2)。而且,從旅遊增長速度來看,國內旅遊增長態勢平穩,且近年增長速度有所降緩。溫州旅遊接待總人數在浙江省內的名次不斷下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7位(見表3-3)。國內旅遊收入在省內的排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5位;國際旅遊收入在省內的排名也有所下滑,由1997年的第4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5位(見表3-3)。
4. 溫州酒店管理與旅遊業現狀
溫州目前的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長快,特別是外來人口居多,這位溫州地區的旅遊業及酒店管理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也為其他高校生提供了更加多的實習環境,從而有利於酒店管理與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5. 淺談旅遊市場營銷現狀分析以及都存在什麼問題
我國旅遊市場營銷現狀分析及存在問題
3.1 旅遊產品深度開發不夠
目前,國內大多數旅遊產品老化、單一,缺乏較強的吸引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產品結構不合理。現代旅遊產品包括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和特種旅遊三大產品結構。國內旅遊業迄今為止還是以觀光旅遊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遊市場競爭中,只靠一條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遊產品質量存在問題。旅遊產品質量可分為普品、精品、特品和絕品四大類,國內的旅遊產品可以說是普品比較多,特品、絕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產品的升級換代速度慢。總的來說,國內旅遊產品,創新不夠,多年一貫制沒有新鮮感。四是旅遊產品的參與性不強,給遊客帶來的體驗比較少。五是旅遊產品開發無序,喜歡盲目從眾跟風,一哄而上,投入產出水平低下。[來3.2 旅遊信息傳遞渠道不健全
受制於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居民消費收入等因素的制約,在我國還有絕大部分地區的旅遊消費者難以得到具體的旅遊綜合資訊服務和市場預測性信息,特別是與目的地旅遊相關的交通、飲食住宿、旅遊客流等信息的傳遞速度滯後,使旅遊客流的區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劇了旅遊特別是節假日旅遊無序性的產生,並間接影響到熱點線路的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
3.3 信息傳遞科技含量低,營銷手段落後
網路技術具有高效、 快捷、 信息量大的特點,歐美許多大旅遊企業在八、 九十年代就廣泛將網路技術用於市場營銷。但到目前,我國大多數旅行社還是利用電話、 傳真進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後影響了高質量的旅遊營銷策略,會制約旅遊業的規范化、 智能化、 信息化和全球一體化 http://www.bfblw.com/lw.asp?ID=14的發展趨勢。這與日益發展的各國旅遊業相距甚遠,加大了我國旅遊市場營銷與世界各國旅遊市場營銷的差距。
傳統旅遊中旅遊業的投入是以資源、資金、設備為主,是「物」起決定性作用。而現代旅遊業則以營銷、管理、知識、智力為主,根據市場狀況和旅遊消費需求進行策劃、組織、創新、反饋、控制,以提供高效的產品和服務。旅遊市場營銷需要不斷拓展業務空間和業務范圍,推廣高效運營,使遊客滿意,心情愉悅,使企業獲利,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旅遊市場營銷非常注重管理與協調,特別是旅遊文化服務理念的管理與協調,旅遊資源的管理與協調,遊客與旅遊從業人員的管理與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