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洛陽市場調查報告

洛陽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6-01 18:43:39

A. 洛陽市社區環境狀況調查報告該怎麼寫

你們也寫調查報告呀,我們也寫。
我也不會。

B. 求一篇關於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我的家鄉在洛陽市嵩縣)

,]《白圪搭新農村》
當你走進大坪白圪搭新農村廣場,
可看到:
拆舊房,建樓房熱火朝天,一片繁忙。
一排排新建樓房拔地而起,
廳室式設計美觀大方。
門前安裝的太陽能路燈,
天黑自動發光。
原來的泥濘路變成了砼路,
路面硬棒棒。
院內壓水機清水嘩嘩流淌。
門前菊花,月季花爭先開放。
院內丹桂,金桂不斷發出清香。
再往遠處看:
高壓線架在鐵塔上,
正為祖國建設貢獻能源保障。
也為農村帶來光明和希望。
高檔電器進住農家小巷,
電視機畫面上呈現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看電視人幸福的笑意寫在臉上。
農村用手機傳遞信息,已成為各家的時尚。
多種經營農,林,牧,副全面發展,
煙葉生產連年豐收,農民收入大幅度增漲。
在各家的院子里,金黃色的玉米棒掛滿院牆。
果園里,碩果累累發出陣陣果香。
金黃的柿子綴滿了坡上。
在荒坡悠閑的尋草是肥壯的牛羊。
惠民政策引得千家萬戶齊歡唱。
豐收的歌聲到處飛揚。
義務教育普及各家小巷,
農村子女走進了知識殿堂。
新建校舍光明幾凈,實在漂亮。
還有那琅琅的讀書聲在到處飛揚。
遇到的村民把致富喜悅掛在臉上。
黨的富民政策在農村真是大放光芒。

C. 洛陽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使用塑料袋,會製造出大量的塑料垃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色污染」,這是一種破壞大自然的行為。也許有人會問,一個小小的塑料袋能對大自然造成多大的威脅呢?那麼讓我告訴你,據調查報告顯示:廣州至少每天產生塑料垃圾1496噸,平均每天有2億只塑料袋進垃圾填埋場。環衛專家呼籲要加快塑料垃圾的治理。
調查表明,塑料垃圾從15年前占垃圾成分的3%上升到垃圾成分中佔22%,廣州市每天產生塑料垃圾是15年前的136倍。調查顯示塑料垃圾中50%至60%是塑料袋,據相關人士說,在垃圾填埋場初建時,垃圾中大部分是煤灰沙土,少見塑料袋,現在被填埋的垃圾中到處都是各種顏色的塑料袋。
據有關專家了解,目前塑料袋基本上很少回收利用,一般塑料二百年也難降解,污染土壤,對垃圾填埋場封場後綠化和開發利用造成極大困難;而且塑料垃圾焚燒處理的煙氣處理技術難度大,一些拾荒者及農民自行焚燒會產生致癌物,加重了環境污染。另一方面,由於塑料製品體積龐大,填埋中需要加土加壓覆蓋,這會明顯減少填埋場使用壽命。
我們應該提倡用紙袋、應用布袋,和籃子去購物。要減少物品包裝,特別是塑料包裝可以用可降解塑料袋,目前廣州市環衛部門上門收垃圾的垃圾袋全部是可降解垃圾袋,建議超市賣成卷式的或降解垃圾袋。
最後就是加大宣傳,從教育入手,通過反復宣傳,帶動整個社會形成共識,養成良好習慣,讓大家一起來共同維護家園的綠色環境。

D. 關於洛陽旅遊資源的調查報告

洛陽,原作「雒陽」,古為豫州的一部分,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因境內有伊、洛兩水,也舊稱伊洛。東與鄭州市相連、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鄰、西與三門峽市相接,北隔黃河和焦作市相望。

歷史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旅遊城市,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共13個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陽城為都將近千年,僅次於西安,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洛陽在明清時期為河南府治,民國時期設有專員公署,1948年置洛陽市,但為縣級市屬洛陽地區管轄,1956年升為地級市(省轄市)。

地理氣候
洛陽位於中國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澗河、瀍河。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鄰中嶽嵩山。自古以來既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也成了歷代帝王建都築城的理想場所。「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洛陽市境內為豫西小盆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種類型。

洛陽市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大風多,夏季炎熱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長。年平均氣溫: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行政區劃
現轄6區1市8縣:

市轄區: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洛龍區、吉利區。
縣級市:偃師市。
縣:孟津縣、新安縣、宜陽縣、伊川縣、嵩縣、汝陽縣、洛寧縣、欒川縣。
經濟
歷史上的洛陽居華夏腹心,和長安一起作為東西二京達兩千多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至元代後衰落。 近代傳統上的洛陽城的經濟(晚清到民國)並不是以農耕經濟支持的,據老人們講,過去的洛陽城內居民十之八九靠倒賣文物為生,即盜墓,甚至發明了中外聞名的考古工具——洛陽鏟。

現代的洛陽市是一個建國後的新興重工業城市,是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的工業中心之一,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洛陽就有7個。一些與軍工相關的重工業,拖拉機、軸承、礦山機械、銅加工等全國領先。但是隨著改革後暴露的一些體制問題,20世紀90年代,國有的大型重工業企業十分艱難。近年來由於政府的成功運作,洛陽的發展恢復了較快的速度,以機械工業為主,還有冶金、建材、石化、紡織、食品等門類的工業開始復甦,是一個恢復生機的工業城市。

洛陽市政府同時從「工業城市」和「旅遊城市」兩條路出發,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也很重視旅遊資源的開發,大力發展旅遊經濟。洛陽三寶「唐三彩、宮燈、仿青銅器」是傳統工藝名產。所產杜康酒為中國名酒,有2500多年的歷史。

交通
鐵路:隴海、焦柳鐵路,境內隴海復線1984年實現電氣化。
國道:連天、晉襄兩條公路干線在此交會。黃河公路大橋貫通黃河南北。
高速:連霍、太澳、洛少高速公路橫貫其間。
機場:洛陽機場(LYA)。凈空良好,年可起降天數在國內機場中最高。
資源
境內生物資源豐富。有華山松、冷杉、樺、油樺等林木。還有黨參、黃芩、防風、天麻等珍貴葯材。
洛陽牡丹譽滿中外,素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
動物資源居河南省首位,有獐、貂、水獺、大鯢及多種珍貴鳥類。
礦產資源豐富,有黃金、鉬、鉛、鋁、銅等。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煙草等。
人口與居民
總人口630多萬,市區人口140萬。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3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602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近8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2%,人口比較多的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

洛陽是個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中國各地。經過中華民國初期的災荒,洛陽的人口大幅減少,許多人逃往臨近的省份(如陝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發起「支援國家建設運動」,大量知識分子,工人從東北、上海,江蘇等地遷入洛陽,這些人及其後裔在洛陽的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很高,約佔40%強。但隨著近年河南發展的相對落後,這部分人中逐漸出現了外遷(前往較大城市或外國)的現象。在分布上,城市的澗西區和西工區的外來移民最多,原因主要是該地區是洛陽的新區和大型國有企業聚集區,這一地區的普通話使用率最高,而老城區與瀍河回族區大多為原住居民,工商業先對落後。

文化旅遊
洛陽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 《道德經》,《漢書》,《資治通鑒》等俱在此著成。龍門石窟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從河圖洛書,到春秋時期,孔子和老子在此探究禮義;漢代,張衡在此發明地動儀,寫下《二京賦》;六朝時期,這里出現了建安風骨、竹林七賢;唐代,李白和杜甫在此把酒論詩,白居易和元稹在此互相唱和;宋代,司馬光在這里修成《資治通鑒》
國花牡丹
洛陽的氣候和土壤很適合牡丹的培育,所以洛陽的牡丹花很有名氣,牡丹歷來被譽為「花中之王」,有詩雲「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通常人們會用雍容華貴來贊述洛陽牡丹。牡丹在洛陽的專門栽培,可以追溯到唐代或唐代以前,有武則天招百花祝壽,唯花王牡丹遲到,武則天大怒貶牡丹至洛陽的傳說。在今天,洛陽市政府也把牡丹的栽培作為發展經濟的旅遊資源之一來重視,市內和郊區都有幾個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他們兼有旅遊、研究的作用,每個基地都有火車站直達的公交車。

名勝古跡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4公里的龍門山西山,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著名洞窟有古陽洞、賓陽洞、萬佛洞、看經寺等。
白馬寺:位於洛陽市東7公里,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譽為「釋源」、「祖庭」,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
關林廟是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的衣冠冢。
白園位於龍門山東山,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陵墓。
古墓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館。
千唐志齋位於洛陽西50公里的新安縣鐵門鎮,是中國最大的墓誌石刻集中地。現存石刻1400餘件,其中唐志1185件,故稱「千唐志齋」,有石刻唐史之稱。
白雲山位於洛陽南88公里處。屬天然原始森林,佔地四萬余畝,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玉皇頂海拔2211.6米,為中原第一高峰。
重渡溝
龍峪灣
天池山
木札嶺
倒回溝
花果山
雞冠洞位於洛陽西南160公里處,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該洞全長1800米,觀賞面積230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形態奇異,景色瑰麗,被稱為北國第一洞。
洛陽牡丹久負盛名,馳名中外,每年4月15日至25日舉辦的「牡丹花會」遊人如潮。2005年後4月8日至5月8日舉辦「牡丹花會」。
黃河小浪底水庫
玄奘故里位於洛陽市東30公里處緱氏鎮陳河村,後人為紀念唐代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玄奘的卓越成就,修建了唐僧寺,寺內保存完好的一座大殿,是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的,四周山川連綿,風景宜人。
東周文化廣場包括一座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左右的車馬坑博物館,博物館主要由車馬坑展覽館和東周文物陳列館共同組成。
文化遺址有仰韶遺址、紅旗屯遺址、王灣遺址、二里頭遺址等。
名勝古跡還有洛陽八關、太室闕、嵩陽書院、山陝會館、西漢壁畫墓、中嶽廟、塔林、關林等。
科研
洛陽軸承研究所 國家軸承檢測中心
中國一拖技術中心 國家拖拉機檢測中心
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陽黎明化工研究院
洛陽空空導彈研究院
中國一航洛陽613研究所
洛陽礦山機械研究所
中國石化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教育
河南科技大學 原洛陽工學院。由洛陽工學院,洛陽農專,洛陽醫專等合並而成。
洛陽大學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歷史最悠久、久負盛名的高級外語人才培養基地。
洛陽師范學院 原洛陽師專。優秀教師培養基地。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原洛陽建材專科學校。建設部重點院校。
洛陽第一高級中學 洛陽歷史最悠久的中學之一,首批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拖一高 首批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軸一中 首批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孟津一高 孟津縣重點中學,首批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新安一高 新安縣的重點中學,洛陽市重點中學。
友好城市
日本岡山市,於1981年4月6日締結
回答者:286847002 - 魔法師 四級 2-6 18:54

洛陽旅遊介紹
洛陽,因為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起,歷史上先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多年。悠久的歷史留給洛陽光彩奪目的文化遺產和取之不盡的旅遊資源。
洛陽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其中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佛教寺院,洛陽古墓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還有二程墓、白園、關林等一大批歷史遺跡。
洛陽的自然風光同樣引人入勝,「天津曉月」、「龍門山色」、「洛浦秋風」、「馬寺鍾聲」等洛陽八景風格不同,景色秀麗,暢游其間,定會使您樂而忘返。
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夏太康遷都斟 ,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候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等縣。

近年來,洛陽市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為龍頭,相繼實施了以「建設7路5橋1園、整治3個景點、搞好3項公益設施」為主要內容的「75133」工程,以綠、亮、凈、美、暢為主要內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區建設治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文明景區、文明城市」工程,,大規模改造了城市進出口道路和市區路網,興建了東西長達14公里、綠地147萬平方米、水面148萬平方米的洛河風景游覽區,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處理、管道煤氣、集中供熱等公共設施,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形象品位明顯提升。

洛陽城市建成面積已達10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總長近300公里。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庭院綠化、道路綠化、廣場景點綠化等綠化工程成效顯著,建成了牡丹廣場、洛浦公園。青年宮廣場、中亞廣場等一批公共綠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人均公共綠地7平方米,已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城市綜合管理不斷加強市容市貌整潔暢亮。目前,洛陽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實現洛河南北對應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保護,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實現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統一。

洛陽物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采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

洛陽位於豫西山區,東臨嵩岳,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北25公理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及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與崇山峻嶺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東80公理有中嶽嵩山及少林寺名勝, 青山疊翠,峰巒聳峙,寺廟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龍峪灣、花果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伏牛山,有欒川老君山、洛寧神靈寨、嵩縣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個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還有「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北國水鄉重度溝和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等景點。這些勝景密布且景景相連的自然景觀,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狹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壯,融雄峻、奇險、秀麗於一爐,集豪野剛陽、明秀陰柔為一體,兼具南北自然風光之神韻。隨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區旅遊快速通道的建設,這些久違人間的於生麗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范。「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後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發,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所贊:「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E. 關於洛陽的假期社會調查報告!!急急急!!!給高分!!!

08年改革開放30周年,寫這個題材比較合乎時政。

改革開放的成就調查報告
作者:3518宿舍(2003-2004年) 轉貼自:3518宿舍 點擊數:268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 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團結奮進,振興新鄉,加快全市改革步伐,促進了全市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郵電業,商業飲食服務業、財政金融保險業、文教衛生、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改革的 深入發展,推動了全市國民經濟的增長,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和城鄉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二十年是全市經濟發展最快,人民得到的 實惠最多的歷史時期。

一、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 增長和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據統計,199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達246.97億元,比1978年增長8.1倍,平均每年遞增11.7%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48億元,增長4.7倍,年均遞增8.4%,第二產業增加值101.97億元,增長10.2倍,年均遞增13.0%.其中工業增加值90.35億元,增長10.4倍,年均遞增13.1%,第三產業增加值81.52億元,增長10.8倍,年均遞增13.3%。

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推行了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制的推行,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村經濟由單一的農業生產發展為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農工建運商服綜合經營的新局面。據統計,1997年全市糧食總產已達283.4萬噸,增長106.7%,年均遞增3.9%,棉花總產3.3萬噸,增長81.3%,年均遞增3.2%,油料總產18.6萬噸,增長23.16倍,年均遞增18.2%.

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畜牧業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為滿足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 物質文化的需要,滿足市場,保障供應,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成效顯著。據統計,1997年全市大畜牧存欄67.09萬頭,增長108.4%,年均遞增3.9%,生豬存欄148.77萬頭,增長53.7%,年均遞增2.3%.肉類總產22.79萬噸,增長6.33倍,年均遞增11.1%.其中豬牛羊肉18.67萬噸.增長5.35倍,年均遞增10.2%。同時山羊存欄和家禽存欄,也有較快的發展,大幅度的增長。

三、工業生產為國民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業生產經過二十年的改革,挖潛和改造,充分發揮了工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主導作用。據統計,1997年,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326.497億元,增長14.3倍,年均遞增15.0%.在工業總產值中,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205.48億元,增長10.2倍,年均遞增13.0%.其中輕工業產值91.38億元,遞增14.3倍,年均遞增15.0%,重工業產值112.3億元,增長21.6倍,年均遞增17.6%.從改革開放二十年全市工業生產的總體情況看,發展是快的,形式是好的。但是,由於受市場、資金和產業結構的影響,使1997年全市工業生產出現前所未有的下滑方面。面對市場,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在黨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加快企業改制,搞好企業的改組和組建,要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通過改制,使全市工業企業增強新的活力,煥發新的生機,展現新的面貌,跨入新的世紀。

四、交通運輸郵電業發展迅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使全市交通運輸郵電業多種經營蓬勃發展。據統計表明,全市旅客周轉量已從1978年的32606萬人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140447萬人公里,增長3.31倍,年均遞增8.0%,貨物周轉量已有1978年的11421萬噸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697163萬噸公里,增長60倍,年均遞增24.2%.郵電業務總量46415萬門,增長123.8倍,年遞增28.9%,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9.07萬門,增長71.4倍,年遞增25.3%.電話機年末擁有量24.74萬部,增長21.7倍,年均遞增17.9%。

五、社會不斷發展,市場更加活躍

市場經濟的建立,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經營方式的靈活多樣,活躍了市場,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要。據統計,199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已達83.59億元,增長14.3倍,年均遞增15.4%.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國有經濟25.19億元,增長8.23倍,年均遞增12.4%,集體經濟16.29億元,增長4.97倍,年均9.9%,其它經濟42.10億元,增長100%。由此可見其他經濟(包括個體、合作和股份等)在三種經濟類型中佔有較大的比重。特別是個體經濟的大量涌現,不僅活躍了,也方便了群眾,為促進全市商品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開辟了新的就業門路。

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外商投資逐年增多

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是全市對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截至1997年底全市進出口總值為1105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9730萬美元,比1990年增長1080倍,年均遞增171.3%,進口總值132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216完美元,比1986年增長344.3倍,年均遞增70.1%.出口創匯2948萬美元,完成銷售收入39億元,實現利稅6億元.其中:入庫稅金2.84億元.對外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不僅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是全市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七、文教衛生事業穩中求進

文教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全市教育普及,衛生機構人員增多。據統計,1997年全市小學在校學生達71.79萬人,增長17.1%,年均遞增0.8%,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8.42萬人,減少3.3%,中等專業在校學生1.27萬人,增長9.58倍,年均遞增13.2%,普通高校在校學生1.45萬人,增長3.26倍,年均遞增7.9%.衛生機構床位14717張,增長106.4%,年均遞增3.9%,衛生機構人員2.01萬人,遞增1.6倍,年均遞增5.2%,醫生7003人,增長75.6%,年均遞增3.0%.

八、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多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據統計,199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2.82億元,增長26.51倍,年均遞增19.1%.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投資15.42億元,增長27倍,年均遞增19.2%,城鄉個人投資14.35億元,增長15.88倍,年均遞增16.0%。從投資情況來看,二十年來得發展變化是大的發展速度是快的。形式比較樂觀。但是,應該看到每年投資的多少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由於1997年工業生產的下滑,不僅影響了全市經濟的增長,同時也直接影響投資的增長。

九、財政金融是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礎

財政金融是反映全市經濟效益和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礎。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據統計,1997年全市財政收入為11.49億元,增長5.46倍,年均遞增10.3%,財政支出15.11億元,增長10.1倍,年均遞增13.5%.國家銀行各項存款155.91億元,增長63.96倍,年均遞增24.6%,國家銀行貸款143.29億元,增長17.18倍,年均遞增16.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59.13億元,增長208.4倍,年均遞增32.5%。

十、城鄉居民,城鎮職工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據統計,1997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2154元,增長11.24倍,年均遞增14.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721元,增長12.8倍,年均遞增14.8%.城鎮職工人數56.7%萬人,增長82.9%,年均遞增3.2%.城鎮職工工資5179元,增長7.46倍,年均遞增11.9%。

回顧改革開放二十年,全市社會經濟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還存在著農業基礎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工業生產下滑,一些企業的停產或半停產,造成下崗人員增多,就業與在就業壓力加大等問題。在目前情況下,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還很多。因此,我們要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加快企業改制和經營機制的轉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加大企業的改革力度,加快企業改制的步伐,適應兩個轉變,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實現第二次創業,開創全市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局面。

城鄉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城鄉人民生活擺脫「貧困」,普遍實現「溫飽」,正向「小康」邁進。20年來,我市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費支出同步增長,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明顯改善。

1、城鄉居民收入在經濟發展中快速增加。改革開放以來,職工平均工資由1978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間增長了8.6倍。城市居民收入增長加快,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97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長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遞增,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51元增加到1997年的2070元。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質基礎。

2、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20年來,多數居民生活水平已達溫飽,部分家庭已邁進「小康」,主要表現為: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不斷變化,已比較注重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97年,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已達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長14%,農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收入的增加,推動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引起了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的變化,帶來了生活質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滿足向質的方面提高,居民飲食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並趨於優化。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四月份發布的信息,我國商品已告別短缺,進入物質資料相對豐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糧憑供應,副食要票證」的狀況一去不復返了,人們的生活消費總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費豬牛羊肉30.5公斤,糧食9.2公斤,作為主食的精米細面占糧食消費比重由90年的80.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個百分點,人均消費鮮蛋17.5公斤、魚12.9公斤、鮮奶1.7公斤、干鮮瓜果59.8公斤,分別比90年增長率加10.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著向「成衣化」、「多樣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改革開放20年來,社會生活中人們印象最深刻、最直觀、最生動的變化莫過於衣著服飾的變化。十幾年前,人們服裝主要以「灰白」、「軍綠」為格調,樣式陳舊。可如今,居民穿著成衣化大大提高,97年市區民民人均購買成衣6.6件,比90年增加4.5件。

住的方面,住房成套率明顯提高,居室環境大為改善。隨著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住房建設速度的加快,一批「安居房」、「解困房」和居民小區相繼建成,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97年底,市區住樓房戶數已達73%,城市人均居住面積7.44平方米,住樓人數占總人口比重為72%,百戶居民擁有單元式配套住宅達65戶,擁有單元式的已佔總人口比重為63.9%,截止97年底,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19.6平方米,93.7%為磚木、鋼筋混凝土結構。

居民日常耐用消費品由「實用型」向「享受型」方向發展。手錶、縫紉機、自行車,這個在六、七十年代曾代表富有標志的「老三件」,曾經是多少人的嚮往和夢寐以求,並且成為人們追求的奢侈品,時過境遷,居民家庭的耐用品演繹了兩次更新換代。80年代的彩電、冰箱、洗衣機「新三件」取代了「老三件」,如今電話、空調、音響又取代了「新三件」。

居民在日用消費品上呈現出「跳躍式」發展態勢,據抽樣調查,97年底我市城市百戶居民擁有洗衣機87台,電冰箱77台,彩色電視機99台、空調器8台,淋浴器21個,錄相機25台,電話65部,農村百戶農民擁有洗衣機13.5台,電冰箱7台,摩托車4.6部,電視機102台,錄音機24台,音響6套,燃氣具4.3套。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認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隊伍不斷擴大,科技成果碩果累累。截止97年底,市屬企事業單位共有科技人員41700人,具有中級職稱的15000人。我市還以科技為先導,抓好「科技興企」,在企業開展了創建科技先導型企業活動,加強對大中型企業技術開發的指導,科技進步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94年的33.6%提高到97年的44.2%。

穿戴習俗

清代男留發辮,女裹「金蓮」。服式一般為大襟布紐,袖口褲腳寬大。男的冬日多數穿長衫,夏著短服,戴八棱(瓜皮)帽工紗帽,少數老人戴風兜。秀才舉人有「藍衫頂戴」作禮服。女衣長過膝,有的襟邊袖口飾以帶狀紗織花邊,俗稱「欄桿」。未婚女梳辮子,已婚女梳發髻,中老年婦女則系包頭或縐紗。

辛亥革命後,男去發辮,剃光頭或留短發。女解纏足,青年婦女漸興短發。穿戴隨之漸變。男性公教人員多數穿中山裝(小翻領,上下各兩個明袋)。學生多穿學生裝(無翻領,左胸與腰兩側各一暗袋)。還有軍便裝,工人裝,也為廣大青年普通衣著,富家婦女和女生多穿旗袍,農民衣式沿舊無大變化。舊時勞動群眾衣著主要是蔽體保暖,很少講究款式美觀。

五十年代,中青年婦女曾一度風行列寧裝、大翻領、雙排紐、腰兩側斜插袋,並束布腰帶。六十年代,一度受「紅衛兵」穿著影響,普遍喜穿綠軍裝。改革開放以來,衣著講究美觀、舒適,款式繁多且變化快。以往注重服飾厚實耐穿的觀念,遂嬗變為追求衣著新穎雅觀,部分高收入階層的婦女日就華麗。黃金項鏈、腳手鐲,以至袒肩露胸的上衣和超短裙,已在部分青年女子身上出現。

F. 洛陽市中學生畢業生家庭政治情況調查表做什麼用途

哈哈 我是過來人 這個就是個形式主義 我們高考前讓填的時候人心惶惶 生怕出點什麼差錯 可是後來老班說這就是扯淡 連檔案袋都進不了 隨便填填 過幾個月就進碎紙機了

G. 旅遊調查報告

作業啊?

H. 洛陽理工毛概調查報告問題有哪些

只要是關於農村各方面(文化、經濟、政治、環境……)的都可以

閱讀全文

與洛陽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凈水機促銷方案 瀏覽:300
佛山市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902
教室語言文字培訓方案 瀏覽:671
電子商務入門教材 瀏覽:542
中央財經大學市場營銷學 瀏覽:331
海南紅色教育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849
最新保安年度培訓方案 瀏覽:451
文化市場營銷試卷 瀏覽:107
百行進萬企全國推廣方案 瀏覽:275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理論試題 瀏覽:314
法制宣傳演出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2
李寧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瀏覽:618
電子商務推廣典型經驗 瀏覽:763
餐廳國慶節促銷活動 瀏覽:698
政府文藝匯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5
對醫葯電子商務的理解 瀏覽:961
b2g電子商務網站 瀏覽:635
我國網路營銷市場的前景分析 瀏覽:469
綠色建材公司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75
9月初9小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