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早期教育發展現狀
在現在的社會上,尤其隨著二胎政策開啟,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年輕家長對送孩子參加早教班情有獨鍾。現在很多的家長注重培養孩子從小學習的能力,主要是培養孩子學習的一種習慣,只要小的時候做好了,以後就能順順利利的了,早教市場因此繁榮起來也是不爭的事實。那早教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呢?
首先:隨著家庭收入的不斷提高,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人才競爭愈來愈激烈,父母的早教意識不斷增強,都在為孩子的將來著想,「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一個做父母的共同願望。這也正是近年來早教市場持續升溫的內在動因所在。凡有想要在早教培訓行業創業的人士,要把握住現在的機遇,趁早入行。
其次:對於早教行業現狀,早教行業競爭異常激烈。早進入21世紀後,國外的早教品牌紛紛進入中國,比如說像是金寶貝為代表的,2004年,以新東方為代表的國內教育機構,也開始發展自家的早教品牌,所以現在這個行業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
最後一點: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發布的統計公告,中國大陸0~3歲的嬰幼兒共計7000萬,其中城市0~3歲的嬰幼兒數量為1090萬。以北京市為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費額為700元,月收入達到一萬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費額為5千元到7千元不等。基本上每個孩子月消費額的50%以上 用於教育消費。如此算來,中國大陸的早教市場潛力要超過億元,而目前早教市場剛處於起步階段,專業從事嬰幼兒教育的機構並不多。
綜上所述:早教市場現在是機遇和競爭並存的時代,隨著家庭收入的不斷提高,從小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觀念不斷的加深,早教市場正在成為教育產業中一塊最具潛力和前景廣闊的天地。
『貳』 家教調研報告
家教調研報告
調研時間:2014-02-28 ~ 2014-3-1
調研方式:賺零用APP在線調研
樣本限制:有做過家教兼職的人群
合格樣本:8018個
報告要點:
1、做家教的動機調研
2、做家教的時間段調研
3、獲得家教業務的渠道調研
兼職家教相信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名詞,尤其是我們在讀大學的時候,許多同學都會在課余之後去做家教,而對於整個家教市場的供應方(兼職家教者),卻始終沒有一個完整的調研報告出具,作為這樣一個自發性,而非組織性的龐大市場,其實蘊含的是巨大的商業價值,賺零用微調研中心發布上萬問卷,快速吸納了多大8000多的海量樣本,相信這樣規模的調研即便是尼爾森等大型調研報告也不過如此,而賺零用僅僅花費了1個工作日的時間。好了,讓我們在周末時不妨看看這份一直被調研行業「忽視」的調研報告吧。
1、在家教領域中,本科學歷者依舊是主力軍
從做過家教兼職的調研參與者中,我們發現,本科學歷的佔到了55%,位居第一,博士級以上的佔到3%,碩士佔到17%。比較有意思的是,相對學歷較低的大專生竟然在家教大軍中也能夠佔到25%的比例,可能與其在價格上更為實惠,以及負責指導一些低齡教育有所相關。
報告總結:
通過這次對家教市場的調研,我們發現家教市場依然更屬於一個強關系和互聯網化不強的行業,而家教業的整體服務費相對也一般,時薪50元/非穩定收入其實也只是兼職的一個選擇罷了。文科生在家教領域更具優勢,而一般真正有了一定學位(如碩士博士等)參與家教的數量其實也未必多了,還是本科生比較活躍。而請家教對指導效果及對人信賴的需求也塑造了家教強關系的特點。微信的強關系社交是否會改變家教現有的弱互聯網化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叄』 早教行業未來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學前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家庭教育消費的年均增速為20%。育兒支出已佔中國家庭平均收入的23%。教育支出在中國已經超過其他生活費用,成為僅次於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 相對於日本90%以上家庭正在使用分齡早教,韓國超過80%,台灣也超過67%,而國內大陸使用的家庭僅60萬,1%的使用率都不到,尚有99%的空白市場等待開掘。不過,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的家長接受「早教」概念。 研究報告顯示,城市家庭對早教越來越重視,2013年國內早教市場規模約320億,預計到2020年,早教市場規模達1000億。 在中國,早期教育發展的最晚,但速度最快,品類最多,也存在良莠不均。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趨勢變化會體現在, 80後、90後父母主力軍對教育的需求和理解也更加多元化;未來教育會結合互聯網技術的運營,讓孩子和家長得到更加完美的教育體驗;早教行業經過目前洗牌階段,也將進入品牌的健康發展階段。 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和二孩政策的開放,孩子的急速增長帶來的巨大需求市場,以及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家長們對早教的認識度與參與率正在不斷的提高,給發展早教創造了空前的利好機會。 學前教育發展意義重大。首先,學前教育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根基,對人一生的影響非常深遠。「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的性格,取決於其0至6歲時所接受的教育。而這一時期的教育如何,將決定一個人成長後的性格,乃至人生觀、處世觀。幼兒期是人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學前教育是人的真正教育的開始。雖然在人受教育的全過程中,越靠後的教育離人才成品越近,但人才培養的決定因素恰恰是出生後的最初6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在總結長達20年的嬰兒追蹤研究指出:如果以17歲時所獲得的智力作為100%的話,那麼50%是在4歲前獲得的,8歲時達到80%,剩下的20%是從8-17歲的9年中獲得的;其次,人的成長是一個歷史過程,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沒有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義務教育乃至其他各級各類教育。大量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學前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為兒童入學學習和今後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鞏固和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對於生長在經濟困難家庭的兒童來說,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包括托幼機構教育和家庭教育)更為重要。學前教育是人一生發展的始端,教育的發端,直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隨後各階段教育的質量。普及和提高學前教育,對健全和發展包括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大學教育在內的教育體系建設有著基礎性、全局性的影響,是國民素質整體提高大廈的奠基工程。 目前我國城鄉學前教育發展、地區學前教育發展差異較大,如何使每一位兒童都享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權利,保障兒童在教育起點上的公平是當前發展學前教育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農村學前教育有待進一步發展,農村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和師資配置有待完善。 而另一方面,城市早教產業也因為需求巨大而穩定發展。2008年,瑞士信貸銀行在20個城市對消費者進行調查,其中一項數據表明:中國中產階級除了食品之外,第二大的消費就是教育,占家庭消費總額度的15%-18%。嬰幼兒早教市場的消費潛力並不亞於嬰幼兒產品市場。中國的嬰幼兒市場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學前教育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而在華東整個區域特別是浙江、江蘇等省市的發展特別迅速。特別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已逐步進入婚育期,這些「獨生子女父母」在相對優越的環境中長大,他們更加重視嬰幼兒的培養和教育,由此更催生了這個產業的發展。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相信未來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圍後,專注於兒童特長與心理發展的早教機構依然會在教育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肆』 早教市場前景如何
民辦幼兒園數量佔比超6成
我國幼兒園按學校類別分,可分為幼兒園、學前班可分為教育部門、集體辦、民辦、事業單位辦、其他部門辦、地方企業辦和部隊辦7類,其中以民辦、教育部門辦、集體辦、事業單位辦和其他部門辦為主。根據教育部2019年8月8日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共有幼兒園266677所。其中,民辦幼兒園為165779所,佔比高達62.16%,居於首位。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早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伍』 學前教育行業前景分析
1學前教育簡介
學前教育專業屬於教育學大類,主修課程集中在教育學類、心理學類、學前專業課程和一些公共課。
主要有: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概論、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學前教育原理、發展心理學、學前兒童衛生學、幼兒園課程、教育科研方法、學前兒童游戲、學前教育管理學等。
學前教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形成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樹立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意識,了解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職責;對學前教育工作擁有熱情與興趣 ;具備基本的鋼琴演奏、繪畫和手工、舞蹈等藝術教學技能,及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育、教學的能力; 培養具備全面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較強的教育心理科學素養,能在各種兒童教育機構、教育行政與科研部門、廣播電視和圖書出版部門,以及各級各類師資培訓部門等從事兒童教育、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學前教育的發展前景
幼兒教師是一種專業化的職業。在我國,這樣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學習是通過職前的培養來進行的。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在幼教師資培養方面發揮著主體作用。
在社會對幼兒教師需求量增加的同時,對幼兒教師的素質要求也相應提高。經過調研了解到,各幼兒園渴求「熱愛幼兒教育、學歷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兒教育理念新、教學基本功扎實、技能全面、心態好、願意長期在本園工作」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職業意識強、技能高、基礎理論知識較系統、知識面較寬等特點,正符合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今後3年,教育部將對1萬名園長和骨幹幼兒教師實行國家級培訓,5年內各地將對園長和幼兒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專業培訓。
『陸』 早教行業前景分析報告 千億市場如何掘金
(內容摘自0到6歲育兒袋)
1.學前教育格局分散,師資短缺
2017年全國在園兒童共4264.83萬人,按 1:15 測算,需要專任幼教教師 284.32 萬人,而全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總共 230.31 萬人,缺口達 54 萬人。若按標準的師幼比 1:9 測算,則需要專任幼教教師 473.87 萬人,缺口高達 243.56 萬人。
幼兒園教師數量嚴重短缺
我國幼兒園教師數量嚴重短缺,並且在二胎政策實施背景下,未來短缺情況會愈發嚴重。幼師短缺的主要原因在於工資待遇低、公辦編制名額不足,這大大降低了學前教育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此外,目前我國幼師團隊整體素質偏低,大量幼師並不具有幼教資質,「無證上崗」的現象普遍存在。2014 年底,廣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越秀、天河、花都三個區的幼兒園教師開展的監測信息採集顯示,在近 7000 名采樣的幼兒園教師中,有 32%是無證上崗,其中民辦幼兒園的比例高達 42.3%。
民辦園在園兒童數量佔比達 53.99%
國內幼教機構雖數量龐大,但教學管理質量參差不齊。尤其在經濟不發達的三、四線城市,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幼兒教師普遍文化程度都不高,幼兒教學理念落後。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家長越來越注重幼教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因此社會上依託各教育院所的幼教師資培訓機構應運而生。整體來看,該行業機構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等教育資源集中的地區,業務差異性小,師資資源共用,市場份額分散,不同機構之間的競爭主要為價格戰。
2.幼教課程體系無統一規范標准
義務教育階段,全國中小學都統一使用「人教版」、「審定版」等指定教材,補習機構的課程也根據這些指定教材去規劃設計,即使老師教法不同,但整體有統一教材作為指導能夠保障教學內容。但我國對學前教育領域核心產品——幼教課程未進行細化規范,唯一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只是寬泛地提出要圍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開展,沒有對教材的選擇做出規范(公辦園用國家統一教材),各地民辦幼兒園均根據《綱要》自行選擇教材上課,這也導致我國幼兒園使用的教材種類五花八門。正規機構的課程成本中,研發費用佔六成,剩下的四成用於教材教具製作和營銷推廣,兩者各佔一半,總成本達百萬元以上,且一套成熟的幼教課程從研發到推出市場,起碼要三年以上。幼兒園的規模、資質直接影響其課程質量,佔大多數的單園、散園因無法承擔高昂的課程研發費用,轉而選擇山寨抄襲其他機構的教材課程,導致我國的幼教課程體系混亂不堪。
幼兒課程成本結構
3.幼兒基數擴大導致「幼兒園荒」、「入園難」
幼兒基數擴大,學前教育將現「幼兒園荒」。數據顯示,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以來,全年新出生人口達 1867 萬,其中約 45%的貢獻率來自二孩家庭。2016 年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最早因全面二孩政策出生的兒童將在 3 年後即 2019 年達到學前教育的入學年齡。據預測,2019 年學前教育階段將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適齡幼兒接近 600 萬人,2020 年將新增1100 萬人左右。至2021 年,全面二孩政策對學前教育階段適齡幼兒規模擴大的影響最大,當年學前教育階段的適齡幼兒將增加 1500萬人左右,預計需要學前教育園舍達到 31.95 萬所。公報顯示,2015 年全國共有幼兒園 22.37 萬所,距離 2021 年的31.95 萬所預測數量有 9.58 萬所的幼兒園缺口。2021年後,二孩時代將迎來持續的入園高峰,屆時幼兒園缺口數量將進一步擴大,我國學前教育行業面臨嚴重的「幼兒園荒」。
2019-2021 年我國新增適齡幼兒數量逐年增加
我國幼兒園數量
目前市場前五家加盟+直營幼兒園之和不足幼兒園總數的 2.5%,行業集中度比較低。雖然近年來相繼出現一些快速發展的品牌,如紅纓教育、北京博苑、金色搖籃、紅黃藍、京華合木、偉才、伊頓等,但整個幼教行業的集中度仍很低,且連鎖數較多的幼兒園如紅纓教育主要是通過加盟完成的,最大的直營幼兒園旗下管控程度較高的連鎖園數僅為近100 余家,直營園市場集中度非常低,缺乏大型直營幼教連鎖品牌。
目前市場前五家加盟+直營幼兒園
此外,現有幼兒園水平層次不齊,很多幼兒園甚至沒有辦學資質,校車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公布數據顯示,全國已取締了 1 萬多處不合規的幼兒園。即便是正規幼兒園,大多也存在著規模小、管理混亂、師資薄弱、課程體系不科學等問題。
中國學前教育細分市場規模情況
為緩解「入園難」,政府近年來加大了對學前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但與國際相比,我國現階段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仍顯不足。根據國際經驗,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在 60%-80%之間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中學前教育經費佔比平均為 7.73%。2015 年我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已經達到 75%,提前實現了二期學前三年行動計劃設定的目標,但是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比僅為 3.5%(2013 年)。為了彌補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短板,保障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政府需要進一步持續穩定地加大學前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
我國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情況
4.早教市場大,問題多
早教行業在中國歷經十餘年的導入期後,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中城市已步入高速成長階段,並且開始向二、三級城市擴散。從整個行業的運行狀況看呈現以下特徵:
一是行業發展迅速,品牌認可和依賴程度高。隨著國民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國外教育理論在國內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早期教育,早教機構數量日益攀升。此外,家長傾向於選擇口碑好、教學質量高的早教企業,對品牌的認可度及依賴程度很高。
二是市場監管薄弱,門檻較低。我國尚沒有將0~3歲嬰幼兒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早教機構一般以企業咨詢或文化學校的名義在工商部門注冊,無需去教育部門備案,工商部門只監管其經營活動。
三是從業人員素質低,專業人才匱乏。早教行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目前從事早教工作的教師大多數是從幼教行業經過短期培訓改行而來,人才缺口非常大,而且現有從業人員普遍素質不高,人員流動率非常高,難以滿足早教工作要求和市場需求。
5.配套產品研發及銷售
隨著產業的發展成熟,家長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配套教育產品變得尤為重要。一方面,由於學前教育階段的諸多特點(例如教育效果不易評估,顧客與埋單者分離,家長盲目性較強,基本無鑒別能力),一直以來各家機構競爭的重心則多選擇在營銷、選址、裝修與環境創設等方面,對於教育產品與服務方面,多為拿來主義,拼湊痕跡明顯,很少有機構在教學研發、產品創新方面進行大規模投入。另一方面,由於「4+2+1」家庭模式和家長教育理念的更新,幼教書籍和玩具已經突破了作為「消遣工具」的定位而成為早教和提高孩子能力的「工具」與「伴侶」。簡而言之,幼教配套產品研發水平不足但需求旺盛,市場前景廣闊。
6產業鏈布局
中國學前教育這塊蛋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機構與個人的關注。現階段,幼教產業細分市場繁多,但可從家庭教育、園所教育及B2B模式三個維度探討。家庭教育主要模式有家庭讀物和玩具、母嬰媒體、電子商務平台、在線互動娛樂及在線測評和課程等。家庭讀物和玩具、在線測評和課程的市場競爭力集中在產品研發和銷售,母嬰媒體的核心要素為內容、技術創新和網路推廣,在線互動娛樂的核心要素主要為游戲開發技術、網路推廣和APP,電子商務平台的核心要素主要為人氣、產品種類齊全、安全的支付體系等。園所教育主要有月子中心、社區育嬰服務、親子園、幼兒園、周末培訓及體驗教育等模式。月子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服務質量、環境和價格,社區育嬰服務的選址、課程及規模較為重要,親子園的競爭力在於品牌、課程及選址,幼兒園的競爭力在於品牌、課程及教師,周末培訓的競爭力在於品牌、課程和價格,體驗教育的核心在於品牌、服務創新及價格。B2B模式主要有多媒體互動教學平台、教材及裝備的銷售等,這類模式的關鍵在於產品的研發及銷售。
6幼教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幼升小競爭日益激烈,幼兒園教育尤為關鍵。現在孩子的升學壓力非常大,而好的小學教育已然成了順利進入重點中學學習的基礎,從而幫助孩子日後進入名牌大學學習,由此激發了小學擇校熱。以廣東省某重點小學為例,去年該小學的 250 個招生名額,引來了近 2000 名學生報名。要通過脫穎而出順利進入理想的小學學習,孩子們面臨著學習能力測評和面試考評等環節的激烈競爭。因此,為了打好基礎,為擇校做准備,家長們對於良好的學前教育的需求不斷提升,好的幼兒園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創造力,這些無論對於面試還是未來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
全國婦聯與教育部聯合開展的「學前兒童入園現狀調研」顯示,家長們對幼兒園最關切的問題分別是教師對幼兒有愛心和責任心(61.4%),能給幼兒提供系統、規范的教育(43.6%),伙食上注意營養、衛生,花色豐富(34.9%),保證幼兒身體健康(25.7%)、能與家長定期溝通(25.2%)、有優秀的專業教師(22.4%)。很多小規模的幼兒園設施簡陋、安全保障較差、教育質量堪憂,無法為幼兒提供安全、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無法令家長放心,也無法滿足家長的需求。因而,市場對於大品牌、高質量的連鎖幼兒園的需求不斷升溫。
好的幼兒園不僅僅能為孩子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優質的師資力量和健全的課程體系還能啟發孩子的智力,指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激發孩子的興趣與潛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未來十年,中國幼兒教育行業有著人口基數、城鎮化、消費升級、家庭結構、教育傳統五大因素的強力支撐,中國市場有足夠的縱深,需求旺盛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有限的行業矛盾將使得未來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產生高額溢價。目前幼教產業縱向一體貫通,0~6歲教育服務集團的不斷涌現也逐步成為趨勢,其在理論研究、課程及產品和渠道推廣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規模效應、范圍經濟及品牌效應的優勢不斷凸顯。未來幼教機構的競爭更傾向於結合自身資源、能力,在資本協同下,打通幼教產業價值鏈關鍵環節之間的比拼,在此背景下,平台型公司顯然將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