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等離子電視市場調查

等離子電視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5-26 08:13:52

A. 等離子電視我為什麼會被淘汰

在價格決定一切的家電市場,價格優勢意味著市場份額多少。面對40寸、42寸的液晶持續瘋狂降價,等離子難擋市場被飛速蠶食。值得擔憂的是,全球等離子面板供應商寥寥無幾,缺少面板擴產帶來的成本下降空間。等離子面板生商廠家從兩年前的6家減少到僅剩三星、LG、松下、日立、先鋒5家,而主要給國內廠商供貨的僅有2家到3家,形成等離子面板的貨源遠沒有液晶面板充足。產能沒有大幅提升,等離子沒有下降的條件,因此受到了沖擊。在各大賣場40英寸以上平板市場等離子占優勢,但近日40、42英寸液晶降價之後,其銷售量暴增5倍,銷售金額首次超過等離子達70%。創維集團市場總監孫偉中透露,根據市場今年前6個月對198家家電連鎖統計,等離子銷量普遍下降,而大屏幕液晶電視銷量逐漸趕超。國內等離子與液晶電視的月銷量差距已從2004年3月的2026台,擴大到今年2月的21027台。一年間液晶的領先優勢擴大了10倍。按現在的形勢,投資液晶面板的商家都增多,而液晶生產線也會投產更多,不被看好的等離子也只有五家廠商孤軍作戰,屆時將對等離子形成致命的威脅,有人甚至拋出了等離子的宿命論,那麼等離子會被市場淘汰嗎?拒絕淘汰 為等離子平反自從傳出液晶40寸、42寸跌破一萬元之後,有關對等離子不利的消息不斷傳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位曾經是平板電視的老大身上,大家都在猜疑它。正當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賽諾副總經理葉平、長虹副總經理吳定剛、松下副總經理田孝齊、LG擔當部長朴永國站出來說話了,同時也表示了等離子開始了它的反擊。中國的等離子價格是全球最低松下副總經理田孝齊表示42寸等離子電視在中國國內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的價格,據一份最新的調查,在美國的銷售價格,松下品牌在美國等離子42寸大概價格是1900美金到2000美金,如果算2000美金就是1.6萬,美國要加7.5%的消費稅,美國一個機架是50到100美金。而現在松下在中國的市場價格是14900元,去商場還能還下500塊錢左右,已經比全球價格低了。在液晶降價之後,等離子價格會下調,但這要根據市場的需要,如果降的太多,企業就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投入,整個中國電視產業也會逐步的下降,因此等離子不會過激地打這場價格戰。降價的液晶並非主流 大部分只是處理品賽諾副總經理葉平則表示並非價格越低越好,因為通常情況便宜沒好貨並且容易上當。說來也是,如果松下把自己42寸等離子賣到8000塊錢,筆者認為大多數人是不敢買的,因為人們會覺得它並不是真正的松下,或者多少年庫存的,因為任何廠家是不會做虧本生意的。葉平經理提醒消費者,並不是越低越好。葉平經理表明跌破1萬的液晶,都不是這些廠家的主流產品,都是過去的產品,或者比較老的產品,不是他們現在出的產品,它們只是借降價來造宣傳造氣勢。田孝齊經理也提出這樣兩個可能:最近世界上六大生產線和七大生產線陸續投產,液晶電視在歐洲市場、美洲市場的增長受到了阻礙,沒有像中國人這樣看好液晶。在美國和歐洲市場受到阻礙,但產量已經拉好了,賠錢也要做,虧本也要做。這是一個可能。第二個是等離子行業不合格屏已經全扔掉。但液晶電視有A級品、B級品、C級品,黑點的,這些液晶電視是多少都會賣出來的,因為這樣才能找回成本。錯誤的輿論引導讓等離子陷入困境在說到液晶近來出現大的跳水,40英寸有1萬以下的,但是42寸等離子電視價格半年沒有什麼大動作了,等離子價格優勢如何體現時。長虹副總經理吳定剛站出來說話了。吳定剛經理入指出40寸、42寸的液晶電視在萬元以內,這是個別廠商在價格做的一些下調,而這些個別現象就被媒體大肆報導,輿論的壓力是可怕的。吳定剛經理表示等離子在中國不被看好,很大一部分跟錯誤的輿論與老百姓有一個迎合新的心理,很大關系。因為等離子大屏幕推出有3、4年的時間了,液晶一直做不大,在去年9、10月份推出37英寸液晶好像是嶄新的東西,大家都覺得新的東西就是先進的東西,老的東西相對落後一些。放眼全球市場,等離子的困境只是發生在中國市場的特例。從全球市場來看,等離子的發展趨勢非常明朗,格局與中國市場有較大差異。在全球大屏幕電視市場中,等離子電視仍占絕對優勢,2006年1月-6月的等離子電視市場比重預計為47%,而液晶電視比重僅為17%。因為對於等離子電視來說,對比度、響應時間、色彩重現度、大視角色偏等參數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對比度標稱值可達10000∶1以上,經過濾光鏡衰減後至少也可以有5000∶1以上,畫面的層次感要好過任何其他的電勢技術;響應時間則屬於微妙級別,看動態畫面完全沒有拖尾現象,畫面很流暢;色彩重現度的高低決定了電視畫面與原景物色彩的相似度,等離子電視普遍可以達到90%以上,色彩艷麗而逼真,而液晶電視由於是通過背光源發光,色彩重現度相對較低一些;等離子和液晶電視雖然視角都可以到170度,但是液晶電視在大偏角觀看時,畫面會

B. 等離子電視機的結論

液晶電視機和等離子電視機都屬於平板電視機的一種,等離子電視機已經有些年頭了,技術含量比較高,它是一種主動發光的顯示器,各項技術指標都比較優越,能耗略高一點,但是動態的,其實並沒有比液晶電視機高許多,只是不易製作小尺寸的產品。
液晶電視機是近年由液晶顯示器發展而來,它是一種被動發光的顯示器,由於液晶屏的尺寸越做越大,所以液晶電視機也向大屏幕方向發展,由於使用了LED作為背光源能耗進一步下降,但由於液晶的固有的物理性能,解析度可以做得很高,但受響應時間的拖累,所以液晶電視機的動態圖像、色彩還原等表現不如等離子電視機,…… 。
目前尚不能說那一種更先進,因為兩種電視機都在不斷發展和改進中,等離子電視機的解析度越做越高,能耗在不斷降低,影像殘留問題也在改善中……,而液晶電視機的高端產品使用動態三色LED背光技術,能耗進一步下降,動態指標大大改善,……。
我國平板電視機市場液晶電視機一統天下的局面是很不正常的現象。
從收看效果來看目前平板電視機中還是等離子電視機為最,這也是業內內行人士、影音發燒友的首選。
液晶電視機由於比較容易實現靜態高清晰度,能耗略低,尺寸可選的范圍比較大,企業上馬生產比較容易,……所以國內液晶電視機市場比較繁榮,這和商家、媒體宣傳不無關系。
消費者不一定懂很多,但是消費者會比較,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較現在開始發現等離子電視機的許多優點,開始會選擇了。

C. 什麼品牌的電視機比較好

比較好的電視機推薦:小米 4C L50M5-AD、TCL 55Q2、東芝 65U6900C、三星 UA65NU8000JXXZ、東芝 75U6900C。

1、小米 4C L50M5-AD

這款小米電視4C 50英寸主打人工智語音、4K HDR、超窄邊、鋼琴烤漆等特點。採用一塊3840*2160解析度大屏。小米電視4C 50英寸搭載64位CortexA53四核1.5Ghz處理器,內嵌Mail-450 GPU,搭配主流的2GBRAM+8GBROM。智能系統方面,預置PatchWall人工智慧語音系統,並且標配藍牙語音遙控。

5、東芝 75U6900C

電視採用了120Hz刷新率面板,響應速度6毫秒,支持MEMC動態補償。除了高刷新率外,屏幕還擁有高色域,接近90%的NTSC色域。此外,產品還搭載有40W超大功率音響,在低音增強技術的加持下,帶來更好的視聽體驗。內部搭載有64位A53 四核處理品,搭配2GB+32GB的大儲存,滿足電視系統的流暢運行。

選購技巧:

1、屏幕

智能電視的屏幕相當重要,務必仔細閱讀,不必糾結IPS硬屏和VA軟屏,不必糾結國產屏進口屏幕,但是 屏幕務必選擇RGB真4K,成本高,顯示效果好,可以打鉤選擇。

2、處理器

智能電視處理器的好壞直接影響運行速度和流暢度,目前智能電視CPU廠商主要就是Mstar(晨星半導體)以及Amlogic(晶晨半導體)這兩個品牌了,用的都是ARM架構,通常商家會標注處理器是A53四核或者A73雙核等,兩者性能差不多,是目前智能電視主流CPU,可以打鉤選購。

D. 一項關於電視的社會問卷調查,請大家幫幫忙

1:第一台電視機面世於1924年,由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發明,到1928年,美國的RCA電視台率先播出第一套電視片《FelixTheCat》,從此,電視機開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信息傳播和思維方式。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
——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球面到平面
我國彩電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至今已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導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成長期,心臟90年代中後期的成熟期。
我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誕生在1958年。在大躍進熱潮中,天津712廠彩國產電子管心臟一部分當時蘇聯的元器件生產出了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當時我國電視機研製技術與日本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在同一地點誕生,從此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但由於受當時經濟條件的限制,心臟政治形勢的影響,70年代我國彩電定的發展緩慢,降彩電顯像管等關鍵部件仍需要進口外,生產規模,產量,性能,質量等方面與同期已進入高速發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顯拉大。
70年代未、80年代初我國彩電事業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在自力更生基礎上,遵循以市場換技術的指導方針,與國外合作,彩世界先進技術和設備來發展自己的民族彩電工業。
1978年,國家批准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定點在原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廣電集團。1982年10月份竣工投產,接著我國彩電工業擺脫了自行摸索的階段,縮短了與國外彩電技術的差距。不久,國內第一個彩管廠咸陽彩虹廠成立。這期間我國彩電業迅速升溫,並很快形成規模,全國引進大大小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並涌現也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大批國產品牌。
1985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663萬台,超過了美國,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這期間國產品牌無論是技術還是規模都有了長跑的進步,僅長虹的產量就已達到單班日產1500但是由於我國電視機市場受結構、價格、消費能力等條件的限制,電視機普及率還很低,城鄉每百戶擁有電視機量分別只有1702台和0.8台。 到1987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934萬台,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
80年代後期,國產彩電品牌囿於技術、品種、功能、質量、價格等諸多因素的局限,難以滿足國內日益教務長的市場需求,於是外國彩電企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匯報會時機地搶灘中國彩電市場,造成國產品牌發展和產品銷售執著趨弱。
為了沖破洋品牌沖斥中國彩電市場的局面,1989年8月9日,四川老軍工企業長虹決定,長虹彩電在全國范圍全面降價,每台向消費者讓利50元,同時保證國家稅收一分不少。長虹這次彩電降價開創了我國彩電史上價格戰的先河,50天後,國家出台了彩電降價政策。此次長虹第先降價至少產生了兩個劃時代的影響,首先是從此國產彩電擺脫了計劃經濟的陰影,企業真正取得了對自己產品營銷的主動權,為我國彩電業市場化奠定了基礎。此外,正是由於國產品牌不斷通過價格優勢與外國品牌拉開了距離,為彩電最終進入進入尋常百姓家創造了條件。
進入90年代後,我國彩電市場格局動盪,一些誕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的彩電老企業由於競爭能力弱,相繼停產、轉產甚至破產,被無情淘汰,而長虹、康佳、TCL、創維等一批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競爭意識強的彩電企業進入大發展時期,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的骨幹企業。外國品牌在國產彩電技術飛躍提升和連續的大戰後,市場銷售勢均力敵頭日漸萎縮。
到90年代中期,全國已有彩電企業98家,國產品牌彩電年產量高達3500萬台,從而穩居世界首位並保持至今。與此同時,國產彩電在質量和高新技術含量上的不斷提高為開拓國內市場奠定了基礎,而價格更是具有與外國品牌競爭的優勢。1996年,國產彩電銷售額首次超過進口彩電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到1998年,我國彩電業進入成熟期,產量持續位居世界首位,電視機產量達到3513萬台,其中彩電產量2643萬台,彩電產量比1980年增長了822倍。此外與實際產量相比,我國電視機的潛在生產能力更大,據電子部統計截至1997年底,我國電視機生產能力已達6507萬台,其中彩色電視機生產能力4479萬台,有近半數生產能力閑置。我國城鎮居民彩電擁有量已經超過100%,而農村的彩電擁有量也已經達到了32.5%,電視機成為20年來對我國居民生活最具影響力的產品。
當前在品牌經營上,市場格局已基本成型,國產品牌基本可以分為三個組群:第一組群是80年代以熊貓、牡丹、金量等為代表的老品牌,這些品牌現在多進行區域性營銷工作,在消費者心目中不具有相當的知名度。第二組群是長虹、康佳、TCL、創維等當紅品牌憑自己的實力和策略控制著絕大部分市場代份額,其中長虹、康佳、TCL三家企業即佔領37.82%的市場份額。而海爾、樂華、春蘭、萬燕、華寶等近年來利用其品牌優勢進行擴張進入彩電行業而構成了新生品牌的組群。由於彩電是技術成熟品牌,生產難度和開發資金不大,所以這個組群發展很快。
進入90年代後期,我國彩電業無論是生產技術、產銷量、企業管理等已全面進入成熟期,彩電市場已形成綜合性品牌競爭,品牌營銷已成為企業經營影響力的因素,品牌特色、營銷策略的成功預示企業產品的騰飛。企業間比技術、比質量、比價格、比服務、構成家電業中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彩電市場的品牌效應更加集中,並且出現了主導品牌壟斷市場趨勢。市場銷售不斷地向幾個市場知名度高的名牌集中,而非名牌彩電的市場份額則逐漸萎縮。據對我國大型零售商場彩電銷售情況的調查,1998年市場佔有率前10名的彩電品牌,已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且可以支撐高於同類慧名牌產品價位,預計今後名優彩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還會進一步提高,市場集中度還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據國家信息產業部一項統計資料顯示,1998年全國已有3億電視用戶電視機及其帶動的電子元器件等電子產品的產值約佔全國電子信息產品總產值的43%。彩電品種已中早期的黑白進入彩色,由模擬向數字化邁進,顯示器由球面到平面,以至於掌握大屏幕等離子、背投、立體、高清晰度等彩電技術,創新的步伐越走越快,。進入品牌競爭時代的彩電企業的產品已不僅僅單指它的有形商品,還包括它的服務、信譽、品牌、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在新的世紀里,國產彩電品牌的歷史任務是塑出具有"中國籍"的國際名牌,只有當一個品牌國際化時,其品牌形象才會更加穩因,而品牌國際化的關鍵是技術在國際上領先。

2:越來越清晰

3:沒有加入到國際互聯網路

4:有

5:廣電局應該和電信部門多交流 別他媽的在那裡裝老大

E. led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在顯示效果和保護眼睛方面哪個更好些

PDP技術優勢更明顯

在國內平板電視市場上,液晶電視尚占優勢的今天,為什麼選擇PDP屏.

對此,中國等離子專業委員會委員吳定剛表示,確定PDP屏為投資方向是在對PDP和LCD產品的各自特性比較、對全球市場的分析、PDP和LCD市場的競爭格局以及需要的投資規模、未來降低成本的空間等多種因素綜合分析、比較之後,長虹做出的戰略選擇。

吳定剛介紹說,PDP比LCD有兩大獨特優勢,一是PDP本身就是全數字電視,在信號傳輸和顯示中不需要經過D/A(數模)轉換。正是因為具有數字電視顯示方面的優點,又稱PDP是一種數字的CRT。因此PDP在數字電視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二是PDP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應用在電視機上,而液晶電視卻是從顯示器發展而來。

尤其對第二大優勢,吳定剛用准確的數字和生動的例子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第一,隨著數字化、薄型化、大畫面化時代的到來,使平板電視將成為市場絕對的統治者。PDP電視機是以像素顯示圖像的固有分辨力電視機,並以定址方式顯示圖像,這和LCD相同,都是平板電視機,因此具有平板電視機的輕、薄等特點,更適用於普通家庭。調查顯示,在滿足29英寸CRT電視的使用環境下,可直接升級使用50英寸級別高清PDP電視。第二,與液晶電視相比,PDP電視的顏色表現力具有絕對的優勢。PDP由於是主動發光,所以可以更佳表現實物顏色,而LCD是背光源發光,通過過濾來表現不同的顏色,所以說LCD的顏色是不同的顏色加工的表現,不自然。PDP電視能夠顯示 687億顏色比LCD電視(32億色)多 20倍以上,能夠表現更細膩, 更豐富的影像,細膩到能夠顯示一根頭發。

三是PDP電視對比度更高,更具立體感。PDP電視是自發光型顯示器件,黑和白的表現能力都很高,很自然,所以其對比度很高。 LCD電視靠白色光燈透過LCD板成像,雖然表現白色信號的能力比較突出,但是因漏光等原因,造成在圖像較暗時不黑,所以很難達到高對比度。根據日本工業標准調查會JIS Z 9110-1979,店鋪內的亮度(約2000勒克司),居室內的亮度(約75~150勒克司),大約有10倍以上的亮度差距,因此在店鋪內的對比度表現LCD電視優於PDP電視,而在居室環境下PDP電視大大優於LCD電視,可以細微控制影像的灰階, 連夜晚牆壁上的石紋都能夠細膩地表現,LCD電視卻不能。

四是PDP動態畫面清晰度好,更適合觀看動態畫面。PDP電視對信號的響應速度只有百萬分之3秒,而LCD液晶響應速度卻有百萬分之8000秒,PDP響應速度比LCD快2660倍,相當於跑車與自行車的區別。因此,PDP電視快速捕捉畫面的能力大大強於LCD電視,非常適合觀看快速移動的動態畫面,如運動、電影、戲等。根據三星公司的研究表明,顯示動態影像時,LCD清晰度急劇惡化,而PDP清晰度幾乎沒有變化。LCD電視則更加適合顯示靜止畫面,如應用於計算機顯示。

五是PDP可視角度大,更適合一家人在客廳里共同觀看。PDP電視的可視角度接近180度,幾乎不存在視角問題,消費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圖像的亮度、對比度和色度基本上變化不大,接近CRT電視機的可視角度,但比CRT要小,遠大於LCD電視機。

由於PDP是自動生成光源,在任何角度觀看都體現相同顏色,而LCD使用背光源,觀看角度不同時,液晶間的縫隙漏光,就像是透過縫隙看畫面,因此色彩表現失真。

六是PDP電視讓人感覺更舒適,是真正的健康電視。根據2005年大阪教育學院作的一份調查可知,在觀看PDP 電視100分鍾後人眼會輕微下降,但是休息一會就馬上恢復了,眼睛不會有不舒適的感覺,而觀看LCD電視100分鍾後,視力下降較大,休息後也不能馬上恢復,眼睛會有疼痛的感覺。

七是PDP電視動態清晰度更高。PDP可實現高動態清晰度,FHD PDP約1000線、 HD PDP約700線,而FHD液晶只有約400線(HD為高清,FHD為全高清)。

顯示器件清晰度分為動態清晰度和靜態清晰度,靜態清晰度是在顯示靜止畫面或相對靜止畫面(極慢速的活動畫面)時的清晰程度,動態清晰度是在顯示活動畫面時的清晰程度。僅僅從靜態清晰度的角度考慮,LCD比較容易實現高清晰度。而電視節目、電影基本上都是動態畫面,所以作為電視來說動態清晰度才是更為關鍵的參數。動態清晰度是由解析度和動態圖像拖尾時間共同決定的。

八是PDP電視實際功耗低於LCD電視,更節能。LCD的背光源一直都亮著,故在顯示不同明暗的圖像時其功率相當。而PDP在全亮時的功耗比LCD略高,但在全黑時的功耗只有LCD的一半以下。以42英寸為例,PDP由於是氣體放電,在顯示純白的時候耗電最多為230W,但是顯示其他顏色的時候,不需要這樣的功耗,尤其是黑色,但是液晶電視因為發光機理的原因,顯示任何顏色都是一樣的功耗,為210W左右。因此,雖然等離子電視的額定功率高,但是實際功耗(累計功耗)比液晶電視的低。韓國最大的電視台KBS對二者的實際功耗作過一項比較實驗:播放電影「哈雷波特」,50″等離子電視一個小時要消耗電力180W,而用46″液晶電視一個小時要消耗電力270W。

九是PDP電視使用壽命更長。目前PDP電視壽命超過60000小時,以每天觀看4小時計,可以使用41年。在實際使用時,三星的研究表明,在相同使用時間後,當LCD 電視亮度下降11.2%時,PDP電視只下降5.5%。

F. 電視機的發展歷程和歷史

電視機歷史

一、機械式電視

俄裔德國科學家保羅·高特列本·尼普可夫(Paul Gottlieb Nipkow)早在1884年就提出並申請了世界上第一個機械式電視系統的專利,當時他只有23歲,還在德國讀大學。經過研究他發現,如果把影像分成單個像點,就極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傳送到遠方。不久,一台叫作「電視望遠鏡」的儀器問世了。這是一種光電機械掃描圓盤,它看上去笨頭笨腦的,但極富獨創性。

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這項發明申報給柏林皇家專利局。在他的專利申請書的第一頁這樣寫道:「這里所述的儀器能使處於A地的物體,在任何一個B地被看到。」一年後,專利被批准了。這個專利中的尼普可夫圓盤據認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電視圖象光柵(television image rasterizer)。但是,尼普可夫本人從來也沒有做出一個模型來證明他的設計。直到1907年,放大器技術的進步才證明他的這個系統的可行性。

1897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布勞恩發明了一種帶熒光的螢火幕的陰極射線管。當電子束撞擊時,熒光幕上會發出亮光。當時布勞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陰極射線管做電視的顯示器,固執的布勞恩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 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會提交的一篇論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詞。波斯基的論文評估了機電技術的在當時的狀況,並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貢獻。[3]1906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布勞恩的兩位助手用這種陰極射線管製造了一台畫面接收機,進行圖像重現。但他們的這種裝置重現的是靜止畫面,應該算是傳真系統而不是電視系統。

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羅星(Boris Rosing)和他的學生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驗證了在發射機中用快速轉動的鏡面掃描裝置和在接收機中使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的電視系統。

波瑞斯·羅星(Boris Rosing)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離開了人們的視線。而斯福羅金(Zworykin)之後去了美國無線電公司(the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工作。他在那裡建立了純粹的電子式電視系統。不過,他的這個系統最終被認為是侵犯了費羅·法恩斯沃斯(Philo Taylor Farnsworth)的專利。

二、電子式電視

1911年,工程師艾倫·坎貝爾·斯文頓(Alan Archibald Campbell-Swinton)在倫敦發表演講,同時在時代雜志中也被報道,描述了如何在發送端和接收端同時使用陰極射線管傳輸電視訊號的細節。在演講中,他還補充了在1908年撰寫的雜志文章自然雜志中第一次描述的電子電視傳送方法,這種傳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當時也完成了使用陰極射線管作為接收機的實驗,但是使用另外一個陰極射線管作為發送端的概念尚屬首創。

在19世紀20年代末,當機械電視還在普遍使用的時候,發明家費羅·法恩斯沃斯和弗拉基米爾·佐利金分別已經在研究全電子傳輸管的工作中。

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茲沃雷金),開辟了電子電視的時代。弗拉基米爾·佐利金(茲沃雷金)原是俄國聖彼德堡技術研所的電氣工程師。早在1912年,他就開始研究電子攝像技術。1919年茲沃雷金移民美國,後在威斯汀豪森電氣公司工作。

1923年,蘇格蘭發明家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影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用電子訊號傳送影像。他變賣了僅有的一些財產,並收集大量資料,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研製電視上,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貝爾德成功用電信號在屏幕上顯示圖像。

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茲沃雷金)同時也在實驗陰極射線管來產生和顯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1886)工作期間,他研製了電子攝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過程中,圖像模糊不清、對比度很低、解析度差,而且圖像是靜止的。

這種攝像管沒有走過實驗階段,但是RCA(獲取了西屋電氣公司專利權)相信法恩斯沃斯1927年影像分解器的專利條件過於寬泛,會排擠其他形式的電子成像技術。所以,RCA在獲取了1923年斯福羅金的專利應用之後,對法恩斯沃斯提出了專利抵觸訴訟。美國專利辦公室的檢察官否決了1935年的決議,制定了法恩斯沃斯的發明優先於斯福羅金。

在1939年十月,RCA在輸掉法庭上訴,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更進一步的生產商用電視機設備,RCA同意支付法恩斯沃斯1百萬美元(在2006年等同於1千3百80萬美元)在之後的10年期間內,使用法恩斯沃斯的專利,需要支付額外的授權費用。1929年茲沃雷金又推出一個經過改進的模型,結果仍然不理想。

美國的ARC公司最終投資了5千萬美元,1931年茲沃雷金終於製造出了攝像機顯像管。同年,進行一個完整的光電攝像管系統的實地試驗。在這次實驗中,一個由240條掃描線組成的圖像傳送給4英里以外的一台電視機(使用鏡子把9英寸顯像管的圖像反射到電視機前),成功使電視攝像與顯像方式電子化。

第一個半機械式模擬電視系統在1925年10月2日被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後來,他的這個系統被英國廣播公司(BBC)所採用。後在1937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終止使用這種技術。因為在那時電子式電視系統更受歡迎。

決定性的解決方案—電視的基本原理基於在整個掃描周期內持續釋放的電子流堆積和次要電子的儲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發明家Kálmán Tihanyi首次發現於1926年,1928年完善了該技術。

在1927年12月7日,菲爾·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在他的聖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號的實驗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 Dissector)攝影管傳送了第一個圖像:一條簡單的直線。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製了一套完整的系統給媒體進行演示,由電視傳送一個動畫圖像影片。

1929年,這個系統被更加的優化,去掉了電動發電機,現在他的電視系統沒有任何運動部件。同年,法恩斯沃斯使用了他的電視系統傳送了首個直播人類影像:一個3.5英寸他妻子Pem閉眼的動態圖像(也許當時光線太亮的原因)。

1928年,「第五屆德國廣播博覽會」在柏林開幕。展會中電視第一次作為公開產品展出。有線的機械電視傳播信號的距離和范圍非常有限,圖像也相當粗糙,無法顯示精細的畫面。

因為只有幾分之一的光線能透過尼普可夫圓盤的孔洞,為得到理想的光線,就必須增大孔洞,擔畫面將十分粗糙。要提高圖像的清晰度,必須增加孔洞數目,但是,孔洞變小,能透過來的光線便會減少,圖像便會模糊不清。機械電視的這一缺陷導致這種技術的淘汰。

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究。經過不斷地改進設備提高技術,貝爾德研製的電視效果越來越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後來成立了「貝爾德電視發展公司」。隨著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改進,貝爾德電視的傳送距離有了較大的改進。

1933年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茲沃雷金)又研製成功可供電視攝像用的攝像管和顯像管。完成了使電視攝像與顯像完全電子化的過程,至此,現代電視系統基本成型。今天電視攝影機和電視接收的成像原理與器具,就是根據他的發明改進而來。

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富蘭克林學會首次給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電子電視系統。其他發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類似系統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靜態影像或者動態圖片影片的電子系統。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個把電子掃描電視攝像機和電子掃描電視接收機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動態,黑白圖像的系統。不幸的是,他的攝像機需要很強的光線,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斷。

在英國,艾薩克·舒伯特(Isaac Shoenberg)使用斯福羅金的想法開發了馬可尼-電磁干擾(Marconi-EMI)自己的電子攝像管,這個設計構成了為BBC製造的攝像機的核心部件。使用這種攝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條405線的服務被架設在亞歷山大宮的攝影棚內,由安裝在維多利亞大廈頂上特殊製造的桅桿形天線進行廣播。

它暫時替隔壁的貝爾德機械電視系統進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備更佳的清晰度。而桅桿形的天線一直沿用至今。這台完全用電子電視系統播放的節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國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報道,共使用了4台攝像機拍攝比賽情況。佐爾金發明的全電子攝像機,擔這台機器體積龐大,它的一個1.6米焦距的鏡頭就重45公斤,長2.2米,被戲稱為電視大炮。

這4台攝像機的圖像信號通過電纜傳送到帝國郵政中心,在那裡圖像信號經過混合後,通過電視塔被發射出去。柏林奧運會期間,每天用電視播出長達8小時的比賽實況,共有16萬多人通過電視觀看了奧運會。

1939年,英國大約有2萬個家庭擁有電視機,美國無線電公司的電視也在紐約世博覽會上首次露面,開始第一次固定的電視節目演播。二戰的爆發使得剛發展起來的電視的發展停滯了10年。戰爭結束後,電視工業又蓬勃發展起來,電視也迅速流行起來。

1946年,英國廣播公司恢復了固定電視節目,美國政府也解除了禁止製造新電視的禁令;電視工業便飛速發展起來。在美國,從1949年到1951年,不僅電視節目已在全國普遍播出,電視機的數目從1百萬台升至1千多萬台,成立了許多家電視台。幽默劇、輕歌舞、卡通片、娛樂節目和好萊塢電影常在電視中播出。

德國科學家卡羅魯斯也在電視研製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羅魯斯小組(包括兩名科學家,一名機械師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設備。這台設備用兩個直徑為1米的尼普可夫圓盤作為發射和接收信號的兩端,每個圓盤上有48個1.5毫米的小孔,能夠掃描48行,用一個同步馬達把兩個圓盤連接起來,每秒鍾同步轉動10幅畫面,圖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機上。

他們稱這台機器為大電視。這台大電視的效果比貝爾德的電視要清晰許多。但從未進行過公開展示,因而他們的發明鮮為人知。

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遜設計的Modoll VRllo錄像機的問世,使電技術前進了一大步。因最初製作電視節目一般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電視膠片把節目拍攝下來,沖印,再通過電子掃描播出。採用這種方法的一個最大的缺陷,是無法進行電視節目的實況轉播。另外一種是用攝像機直接把信號傳播出去。這雖然滿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現場情景的觀眾的需要,但是它不能重放。錄像機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種3/4英寸大的卡式錄音帶,根本上改變了電視節目的錄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個專業彩色錄像放映系統所使用的卡式錄音帶。

(6)等離子電視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電視機(英語:Television)簡稱電視,屬家用電器。而這個詞語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如指將動態的影像和聲音轉換為電子訊號,並通過不同渠道傳輸電子訊號,再將電子訊還原為影像和聲音的技術,亦是電視訊號傳送和接受的技術;和可以接收並還原電子訊號為動態影像和聲音的裝置,通稱電視機;電視亦沒有單一發明者。

而是由不同國家科學家研究的共同結果。早在十九世紀時,人們就開始研究將影像轉變成電子訊號的方法。電視亦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與商業活動,特指人群與人之間使用電視作為傳播載體進行資訊交流、訊息傳播的一種過程,諸如電視節目的製作、電視訊號的傳輸、電視訊號的接收和觀眾對於電視節目內容的評判和反饋等的各個方面。

屏幕尺寸

電視機的屏幕尺寸是一個衡量電視機可能的最小顯示畫面的參數,它以電視機屏幕對角線的長度量,單位通常是英寸。

液晶電視屏幕的尺寸是嚴格的產品說明書所標注的尺寸,因為液晶屏幕不存在被邊框遮蓋住的現象。

市場銷售的個別產品存在尺寸不實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比標注的標准尺寸少1-2厘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離。

G. 深康佳數字電視機頂盒占市場份額是多少

海信已把提高質量作為主要落腳點,一個比較清晰的發展戰略正在確立。它察覺到了市場環境的變化,並將精力投入到產品升級上五月底,北京數字電視項目招標結果正式公布,海信成為最終贏家。早在一年以前,海信就率先成為青島數字電視網的重要策劃者。而此次則是海信繼取得山東廣電網、青島廣電局、美國USDTV數字電視項目後的又一大單。高端電視的高增長是彩電業不爭的事實。海信直接以第三代可以兼容數字信號的等離子電視切入市場,自主研發自主生產,這在國內屬於首家。其差異化戰略日漸清晰。海信有過快速增長期,作為追隨者,海信選擇粗放增長有其無奈。而海信第四代等離子電視的開發,為其躋身等離子第一軍團增添了新的實力籌碼。差異化戰略日漸清晰長期以來,海信電器的主營業務一直圍繞彩電業務展開。海信電器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4.3%,遠遠超過同一時期深康佳、四川長虹的14.4%、4.2%。作為追隨者的海信公司,成為增長最快的彩電企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困擾中國彩電業的兩大頑疾依然存在。首先是不掌握核心技術,產品雷同化嚴重,功能設置、技術含量重疊的佔70%以上,而且大部分走低端產品路線;其次是生產能力嚴重過剩。中國彩電企業目前的產能在8000萬台以上,其中國內市場的容量大約為3500萬台,而去年中國彩電出口大約3250萬台。這意味著,中美彩電反傾銷案敗訴後,中國將有3000萬台的彩電產能閑置壓力。價格戰雖然迫使一些經營不善的彩電企業紛紛進行戰略轉型,如南京熊貓主業轉向手機,數源科技主業轉向房地產,但海信明確提出了要打造"精品彩電"。由於起步較低,恰逢國內彩電市場的價格戰逐步走向惡化,海信的凈資產收益率從1996年的35.5%開始出現大幅度下降。很長一段時間內,海信非常注重發展速度,而今已把增長的質量作為主要落腳點,一個比較清晰的發展戰略逐漸確立起來。海信察覺到市場環境和消費需求的變化,並將精力投入到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上。今年1~4月份,海信高端彩電出口有了重大突破,其中等離子出口4000多台、液晶出口40000台、數字機頂盒出口2000多台,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海信集團專門成立的平板電視研究所。目前,海信已經形成等離子42英寸至63英寸四大系列、液晶電視從15英寸到42英寸九大系列共計20多款產品的強大陣容。5月26日,北京數字電視項目招標結果正式公布:海信憑借其技術實力,在半年多的招標歷程中成為最終的贏家。這意味著,從今年起,海信數字機頂盒將快速開啟北京人盼望已久的數字電視夢想。此前,海信已與山東省廣電網、青島廣電局、美國USDTV成功合作運營數字電視項目。2004年6月21日,海信全球平板電視研討會召開。研討會上,外方代表帶來的信息為全球平板電視進入"摩爾時代"提供了佐證:顯像管電視在2003年全球全年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估計未來增長率不會超過2%,2007年後將逐步萎縮。與此相反,平板電視的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70%,其中,30英寸以上大屏幕增長幅度超過100%。預計2007年,全球平板電視的銷量將超過2700萬台。目前海信平板電視海外銷售是其國內的2倍,5月份的銷售環比增長已超過100%,從已接到的訂單看,7月份將達到30000台左右。通過調整產品結構、與國外合作、在國外建廠三大有效利器,海信規避了反傾銷的種種壁壘,使電視出口量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出現了大幅增長。2004年,海信延續2003年數字彩電市場啟動的勢頭,加快了平板電視系列產品的研發,並利用高端數字電視產品技術的儲備優勢和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保持了等離子換代彩電、LCD 液晶系列彩電、數字高清HDTV 電視等高端產品技術上的領先地位。高端增速賽過核心技術近幾年,各路彩電巨頭對高端彩電趨之若鶩,高端彩電的快速增長成為彩電業獲得重生的機會。專業人士認為,要"高端"就要有"專利"技術,而這一點卻正好碰到了國內家電製造商的"軟肋"。擁有30年國際企業管理經驗的日本家電業專家池內宏造談到中國彩電業時指出:"在數字電路設計上,中國國內有實力的彩電企業技術不相上下,但在光學組件設計上,核心技術一直為國外跨國公司壟斷。中國彩電業要想迅速崛起,惟一的選擇是盡快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對"國內高端彩電核心技術匱乏"的說法,海信電器董秘盛強並不完全認同。盛強對《新財經》說:"掌握核心技術固然重要,然而核心技術的積累並非一蹴而就,先掌握核心技術再進行生產的思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海信主要強化自己在電路設計方面的優勢,以及品牌優勢參與市場競爭,而速度對海信尤為重要。"海信注重培育在高端彩電產業鏈中的競爭力,走在了國內其他彩電企業的前面,尤其在近期明顯加速。今年"五·一"節前後,公司相繼推出等離子、液晶、背投和CRT四大門類20多款1080P高清產品,實現高清產品全線升級。公司表示,年底前,將在全國500家重點形象商場停止高清產品部分非1080P彩電的銷售。海信1080P這種頂級格式完全可能成為數字電視高、低端產品的重要分水嶺,其不僅標志著中國數字電視技術已走在了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在即將到來的國內外品牌逐鹿數字電視的競爭中,海信又增添了一枚極其重要的砝碼。"3C"背後的數字電視懸疑數字電視還沒有給國內彩電企業帶來任何回報,但它確實離消費者越來越近了。2004年的春天,海爾、TCL、海信奏響了"重振PC"的號角,希望藉助"3C融合"浴火重生。而海信集團總裁周厚健親自上陣進行推介,可見其在海信布局中的分量。幾年前,海爾、TCL、海信"首吃螃蟹"進軍PC,結果卻差強人意。也是幾年前,廈華、春蘭、創維紛紛切入IT業,但好景不長,多數企業相繼退出和轉型。之所以出現如此難堪結局,第一,早期的3C融合並沒有真正走向市場,多數以概念炒作為主;第二,對3C融合的時機和節奏把握不到位。幾年過去了,海爾、TCL、海信等家電企業再度"豪賭"3C融合。海信揚言"3年突破50億元,50年實現IPO";海爾宣布,"重振3C";TCL宣布,"新組建TCL數碼電子事業部"--家電廠商再度進入IT業,思路已脫胎換骨。對於家電行業,它們需要IT技術支持,這其中既包括通訊的網路技術,又包括計算機應用層面的技術。離開了先進的IT技術,家電廠商的3C融合恐怕永遠只是個夢想。應該說,硬體建設方面,中國家電業已經具備了3C融合的基本條件,其市場影響正在逐步增強,概念炒作的色彩正在退減。"對我而言,到海信不是換了一個工作,而是脫胎換骨地做一件事情。"從方正集團助理總裁的位置空降到海信數碼任CEO的周險峰,這樣描述自己幾個月以來的變化,他說,"3C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海信數碼的總經理吳京偉同樣來自方正。民族證券IT行業分析師蔣海認為,"彩電行業的出路必然是升級,但3C融合的原動力並不在彩電製造商這一方面。3C融合並不存在技術問題,但沒有跡象表明彩電企業能很快實現3C融合,眼下,專心開發高端電視是各廠商的首要任務。"蔣海比較看好海信的高端電視, 認為"海信產品技術可以與國外產品媲美,而性價比要明顯優於國外品牌。相對來說,高端彩電的市場是顯而易見的"。青島是中國數字電視的首批試點城市,2003年下半年開始試點,2004年的用戶預計達到15萬。盡管這個量還是比較小的,但海信作為數字電視的主要提供商仍是受益匪淺。應該說,現在正是彩電企業鍛造品牌的好時機,顯然海信深諳其道。變頻空調金礦當前,電荒之痛正在蔓延,空調行業的節能刻不容緩。在能源稀缺的日本,變頻空調已經達到95%以上的市場份額。1997年4月,海信空調與"變頻"這個新鮮詞一同闖入中國消費者的視野。海信空調發展的歷史,也是變頻空調被中國消費者逐漸認知的歷史。近三年,海信變頻空調的市場佔有率,一直居於領先地位,其份額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截至目前,海信在中國市場的變頻空調產銷量累計250萬台。一項權威調查顯示,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武漢等五個空調消費較高城市中參與調查的77.5%的居民表示,將在未來時間里購買變頻空調。據悉,變頻空調在青島、煙台等地已經佔有8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國美、蘇寧等大型商業連鎖中,變頻空調在空調類產品中的銷售比重日益增長,達到同類產品的近20%,變頻空調漸漸成為消費主流。業界人士預測,未來三年,國內變頻、定速空調的總體市場份額將發生根本性逆轉,由目前的"定速8倍於變頻"改變成各佔50%的局面。一位長期跟蹤海信電器的分析師認為,海信電器是海信集團所屬的惟一一家上市公司,集團極有可能在適當時間將變頻空調業務裝入上市公司。基於變頻空調的發展前景,這將為上市公司提升競爭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H. 如何區分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

等離子電視(PDP)和液晶電視(LCD)都屬於平板電視,它們就像雙胞胎,雖然表面上十分相像,但本質上卻有很大差別。其中兩者的最大的區別在於使用的面板不同,也就是說它們的成像原理大不一樣。等離子電視是依靠高電壓來激活顯像單元中的特殊氣體,使它產生紫外線來激發磷光物質發光。而LCD電視則是通過電流來改變液晶面板上的薄膜型晶體管內晶體的結構,使它顯像。除此以外,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也有各自的特點,如等離子電視在同等尺寸下比液晶電視便宜,而液晶電視在節電性能與顯示解析度方面具有優勢

關於清晰度

生產液晶電視的企業往往宣稱在清晰度上要高等離子電視一籌,並聲稱目前等離子電視宣稱的最高物理分辨力不過1024×1024,而幾乎所有的液晶電視都可以達到1024×768的高分辨力,最高的已達1920×1080。事實上,市場銷售的等離子電視的物理分辨力大部分只有852×480,只有少數等離子電視的物理分辨力達到1024×768。

但決定平板電視清晰度不只是屏的物理分辨力,電路對高清信號處理的好壞也直接影響清晰度,單純從屏的物理分辨力來判斷還不夠充分。所以,液晶電視生產企業單純從屏的物理分辨力攻擊等離子電視不夠科學。

關於視角

無論液晶電視怎樣辯解,等離子電視在視角方面要好於液晶電視,當然等離子電視也不是「沒有視角問題」。對於客廳、卧房用的電視機,很少有人會在超過120度的角度去看電視,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雙方關於視角的攻擊沒有必要。

關於響應速度

響應速度曾是液晶電視的軟肋,近期雖然在技術上已有很大改進,但有時也被生產等離子電視的企業作為攻擊液晶電視的對象。有企業宣稱,他們的液晶電視響應時間已降低到8毫秒,但實際上,市場上銷售的液晶電視響應時間大部分在12毫秒左右。即使已宣稱響應時間降到8毫秒的液晶電視,在播放快速運動圖像時仍有拖尾現象,因為企業所宣稱的8毫秒響應時間是在播放靜止圖像的情況下測算的。

對於一個快速運動的黑色圖像或者白色圖像,液晶電視都有輕微拖尾現象,但這並不表示,等離子電視在這方面就完美無缺,對於快速運動的白色物體,等離子電視同樣會有輕度的拖尾現象,只是當快速運動的物體換成黑色,就不會再有拖尾現象發生。

關於灼傷

等離子電視在處理運動圖像時優於液晶電視,但當靜止的圖像長時間出現在等離子屏幕同一位置上時,就可能出現灼傷現象。當等離子電視出現灼傷現象,開關機的時候,屏幕上會隱隱約約地出現長時間播放的那張圖像,好像印在屏幕上一樣,而這成為一些液晶電視生產企業攻擊等離子電視的對象。

關於對比度

如果單純從企業在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標注的對比度數字來看,液晶電視遠遠不如等離子電視,但不能說等離子電視比液晶電視好。這是因為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採用了不同的對比度測算方法,甚至每個企業採用的測算方法都不一樣,他們在自己的產品上標注的數據當然會有很大差異。 等離子電視大多採用全白全黑的測算方式,對比度一般都很高,有些企業宣稱其對比度高達8000∶1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按照美國國家標准ANSI來測算,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的對比度大都在200∶1或者300∶1左右,這種測算方式是對同一幅圖像顯示的黑色和白色進行對比。

關於模擬和數字

等離子電視生產企業攻擊液晶電視顯示的圖像是模擬的,而等離子電視則是全數字的。但如果從畫質來說,模擬的圖像讓人感覺平滑,而數字圖像讓人感覺跳躍。

互有長短各得其所

銷售量與銷售額
隨著畫面亮暗的不斷變化,等離子像素是間隙工作。液晶分子不能承受高溫,況且燈管的損壞率高,拋開開電路損壞的因素,等離子壽命相對較長,我見過97年的等離子用作生產流程監視,每天20小時工作,至今還正常顯示。換作液晶早壞了。
在40英寸以上市場,等離子電視有明顯優勢,盡管夏普已生產出45英寸液晶電視並開始上市,但受高代液晶面板還沒有大規模量產的限制,液晶電視在大尺寸方面還不能與等離子電視相比。 在30英寸以下市場,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相比也占據著絕對優勢,但是,目前在中國市場還沒有小於40英寸的等離子電視。
從技術原理來看,液晶電視是被動發光,後面有一個背光,液晶板打開以後,後面都是冷陰極熒光管,那是常亮的,通過改變刺激液晶的電壓值就可以控制最後出現的光線強度與色彩,並進而能在液晶面板上變化出有不同深淺的顏色組合了,功率不會因為顯示的效果而改變。而等離子電視是主動發光,每一個小的像素都在發光,其功率和發光次數、亮度等有關,在全白的情況下,每一個等離子顯示單元都達到了峰值,此時等離子電視耗電比液晶電視高。但是電視的圖像有白有黑,在黑的畫面上不發光,這時候耗電量只有全白的30~40%。均衡考慮,在實際操作中,聚焦在某一個時段,應該說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而在耗電峰值的時候,等離子電視的耗電要多一些。但是從動態的角度講,等離子電視的耗電不一定比液晶電視高。
從物理學上來講,等離子是內發光、點發光的,液晶是面發光的,所以液晶要好,對眼睛要好一些。使用上來講,看運動的物體的時候,等離子不太「拖影」,液晶「拖影」的現象比較嚴重,我們經常會看電視正下方滾動的新聞小字,「拖影」會比較糟糕,這兩種電視會讓你覺得頭暈目炫。傳統顯像管電視,基本不「拖影」,色彩也比這兩個要好。所以我建議(1)如果你是新買電視或原來的電視壞了必須更換,追求時尚,那麼就買一個液晶電視(2)如果是更換電視,我覺得還是謹慎為好,沒有必要花這個錢,效果並不好(3)如果是為了小孩,應該控制一下小孩看電視是時間,同時為了保護小孩對色彩的感知力和減少「拖影」對視力的影響,暫時不應該換(4)技術更新很快、但是節目沒改過來,高清的節目太少,沒有太多實用價值,不值得用。

I. 電視調查市場上常見的平板電視的種類和各自特點

各家都有大屏幕,大屏幕又有液晶、等離子、液晶背投,看得她眼花繚亂,營業員力薦自己的產品,更聽得她一頭霧水,到底買哪一個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三種電視的特點。
屏幕尺寸:各有大小

屏幕尺寸是許多消費者購買電視最重要的參考因素之一。在這方面液晶背投有著明顯的優勢,其屏幕尺寸一般為42吋、50吋、56吋,60吋的產品也能見到;等離子電視在屏幕尺寸上也較有優勢,目前市場上主流產品的尺寸通常是42吋、46吋和50吋,也很適合大客廳以及會議室使用,不過要追求更大尺寸的用戶,就只能夠考慮液晶背投或者背投了;液晶電視的普遍尺寸在20吋、27吋、32吋、37吋,在三種電視中是最小的,消費者購買液晶電視多數是放置在卧室或者書房使用。隨著2005年下半年第7代液晶屏生產線的批量生產,42吋甚至47吋的液晶電視也陸續增多起來。

解析度:各有高低

面對已經來臨的高清時代,解析度也是消費者特別關注的要素之一。在這方面,液晶電視占據了上風,主流液晶電視的解析度多為1366×768或者1024×768,物理解析度可達1920×1080的液晶電視也已上市銷售,購買如此高解析度的液晶電視,可以在高清時代一步到位。

基於液晶技術的液晶背投電視的解析度也不錯,市場上的產品可以達到1280×720或者1366×768的解析度,也是符合高清播放標準的,比如索尼推出的BRAVIA液晶電視具有1280×720的解析度,這是HDTV的標准格式。

而42吋等離子電視解析度一般是852×480和1024×768,也有少數42吋等離子電視具有1024×1024的解析度。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市場上的低價等離子電視全部都是852×480的解析度,這根本就達不到高清播放的標准,50吋的等離子電視解析度普遍是1280×768,頂級的等離子電視解析度可達1366×768,當然價格比同解析度的液晶背投和液晶電視貴上許多。

畫質:各有優劣

畫質也是消費者特別關注的地方,傳統背投自然是早已滿足不了大家的需求,而液晶背投無論在亮度、對比度、清晰度、解析力上都遠遠超過傳統背投,在畫質上液晶背投不遜色於等離子電視;而等離子電視在色彩、亮度和對比度方面要勝過液晶電視,也沒有拖尾現象,不過液晶電視在這三種電視中的解析度是最高的,解析力是最好的,液晶拖尾現象幾乎難以察覺。

外觀:薄厚之分

外觀時尚華美的電視能夠給家庭增添更多的樂趣,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憑其超薄苗條的「身材」自然贏得了許多消費者的喜愛,而液晶背投被稱為是繼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之後的第三大類薄型電視,機身厚度為30-40公分,比起傳統CRT電視輕薄很多。

從上面的比較來看,液晶電視、液晶背投和等離子電視各有優劣,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僅追求大屏幕效果,那麼低價的等離子電視可能會吸引很多消費者,不過這類等離子電視技術和性能都比較落後,而且無法滿足高清視頻的播放。而等離子電視價格,和相同尺寸但解析度更高的液晶電視相比,沒有多大優勢,大尺寸頂級的等離子電視價格又相當昂貴。相對等離子電視價格的「兩極分化」,液晶電視的降價吸引了不少的消費者。對於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想花費最小就能夠享受到大屏幕視覺效果的高清電視,成熟應用三片式液晶技術的液晶背投體現出來的高性價比比較有吸引力。

閱讀全文

與等離子電視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
市場營銷學吳建安期末考點 瀏覽:869
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31
有關電子商務的填空題 瀏覽:601
網路營銷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瀏覽:117
毛筆書法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39
規章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619
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1
幼兒園游戲活動園本培訓方案 瀏覽:850
中心校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165
蘋果公司的市場營銷環境 瀏覽:690
優衣庫促銷方案 瀏覽:165
年度品牌推廣方案和預算 瀏覽:403
聚餐的策劃方案 瀏覽:992
2015元旦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12
安全解決方案售前培訓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