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物流市場調查的意義

物流市場調查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5-09 14:35:41

⑴ 物流市場調查的作用是什麼

了解信息啊,了解該區域的物流業飽和程度,了解客戶對已有物流的服務是否滿意,了解物流的成本,如果你是要外包,可以對比多家物流企業的價格與檔次,等等等等,and so on。

⑵ 物流市場調研的介紹

通過市場調研,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技術,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實現企業物資采購、生產版組權織、產品銷售和再生資源回收的系列化運作。培育專業化物流企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標准化體系,加強物流新技術開發利用,推進物流信息化。加強物流基礎設施整合,建設大型物流樞紐,發展區域性物流中心。

⑶ 企業物流案例分析:物流調查對企業的好處

物流是一個大型企業成功的紐帶,詳細的物流調查對於企業所能帶來的好處有最快的到貨時間內,最省力省容時的運輸方式,最廉價的貨運單位,最好信譽的保證,再有就是回款的准確性和速度。
可以通過一些企業的物流案例分析出那些物流有合作的基礎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⑷ 物流市場調查報告1500字

中國物流市場前景調查分析報告(2009_資深版)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物流產品界定及分類第一章中國物流市場主要經濟特性

—、產品概述

1.產品分類

2.各類產品發展背景

3.產業鏈概述

二、物流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三、物流行業經濟運行環境

四、工藝技術發展狀況

五、物流產品生命周期分析

六、市場進入/退出壁壘

七、物流行業盈利水平第二章物流產品生產分析

一、2005-2008年物流行業生產規模及增長速度

二、地區分布情況

三、2009-2012年物流行業產量產能變化趨勢

四、行業領導者的生產現狀及產品策略

五、物流行業生產存在的問題第三章物流行業市場分析

一、物流產業鏈

二、2005-2008年中國物流市場規模及增長速度

三、影響物流產品市場規模的因素

四、2009-2012年物流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五、2005-2008年重點企業市場份額及變化

六、物流市場發展潛力分析

七、市場需求發展趨勢第四章物流行業區域市場分析

一、2008年各省市物流產品市場規模及佔比

二、2009-2012年各省市物流產品市場規模及佔比預測

三、重點省市物流市場狀況深度分析第五章物流細分產品市場分析

一、各細分產品的產品特色

二、各細分產品市場規模

三、2009-2012年各細分產品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四、重點細分產品市場前景分析預測第六章物流產品價格分析

一、物流產品價格彈性

二、物流產品價格與成本的關系

三、主要物流企業價位及價格策略

四、價格在物流市場競爭中的作用

五、金融危機對物流產品價格的影響

六、2009-2012年物流產品價格變化趨勢第七章物流產品競爭分析

一、競爭分析理論基礎

二、物流行業競爭格局

三、競爭組群分析

四、物流行業市場集中度分析

五、競爭的關鍵因素第八章物流產品工藝技術發展分析

一、物流產品工藝技術發展現狀

二、物流產品工藝技術發展趨勢第九章物流產品進出口分析

一、出口分析

1.我國物流產品出口總量及增長情況

2.物流行業經營海外市場的主要品牌

3.全球經濟形式對物流產品出口的影響

二、進口分析

1.我國物流產品進口總量及增長情況

2.進口品牌對物流行業的促進與影響

3.全球經濟形式對物流產品進口的影響第十章物流上遊行業分析

一、物流上遊行業發展狀況

二、上遊行業對物流行業的影響

三、物流上遊行業發展趨勢

四、金融危機對物流上遊行業的影響第十一章物流下遊行業分析

一、物流下遊行業發展狀況

二、下遊行業對物流行業的影響

三、物流下遊行業發展趨勢

四、金融危機對物流下遊行業的影響第十二章渠道分析

一、渠道形式及對比

二、各渠道對物流行業的影響

三、渠道建設與管理的關鍵因素

四、主要物流企業渠道策略研究

五、各區域主要代理商情況第十三章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對物流產品的影響

二、替代品發展現狀及趨勢

三、當前經濟形勢對物流替代品的影響第十四章互補品分析

一、互補品對物流產品的影響

二、互補品發展現狀及趨勢

三、當前經濟形勢對物流互補品的影響第十五章物流行業主導驅動因素分析

一、國家政策導向

二、相關行業發展

三、行業技術發展

四、社會需求變化第十六章物流產品政策環境分析

一、宏觀經濟政策

二、行業政策

三、金融危機引起的政策變化對物流行業的影響第十七章重點物流企業分析

一、行業前10家企業簡介

二、行業前10家企業競爭力分析

三、行業前10家企業財務指標分析第十八章物流行業風險分析

一、環境風險

二、產業鏈上下游風險

三、物流行業政策風險

四、市場風險

五、其他風險第十九章物流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機會分析

一、物流行業市場前景預測

二、物流細分市場機會分析

三、新進入者投資機會分析

四、物流行業橫向產業鏈投資機會

五、物流行業縱向產業鏈投資機會

六、物流行業總體機會評價第二十章相關策略建議

一、產品定位與定價

二、成本控制建議

三、技術創新

四、渠道建設與營銷策略

五、投資策略

六、如何應對當前經濟形勢主要圖表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長速度

圖表:2009-2012年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長速度預測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重點企業市場份額

圖表:2008年物流行業區域結構

圖表:2008年物流行業渠道結構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需求總量

圖表:2009-2012年物流行業需求總量預測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需求集中度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需求增長速度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市場飽和度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供給總量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供給增長速度

圖表:2009-2012年物流行業供給量預測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供給集中度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銷售量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庫存量

圖表:2008年物流行業企業區域分布

圖表:2008年物流行業銷售渠道分布

圖表:2008年物流行業主要代理商分布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產品價格走勢

圖表:2009-2012年物流行業產品價格趨勢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利潤及增長速度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銷售毛利率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銷售利潤率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總資產利潤率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凈資產利潤率

圖表:2005-2008年物流產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額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出口地區分布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進口量及進口額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進口區域分布

圖表:2005-2008年物流行業對外依存度

圖表:2008-2009年物流行業投資項目數量

圖表:2008-2009年物流行業投資項目列表

圖表:2008-2009年物流行業投資需求關系

……發布機構:千訊行業研究

⑸ 我國物流業發展戰略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我國物流業發展戰略研究

第一章 緒論 11-15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1-12
1.2 國內外研究概況 12-13
1.3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3-15
第二章 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 15-48
2.1 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發展 15-24
2.1.1 關於物流概念的認識 15-16
2.1.2 物流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16-18
2.1.3 物流業的概念及其組成 18-19
2.1.4 物流的復興 19-21
2.1.5 物流的發展過程 21-24
2.2 物流與其他領域的關系 24-29
2.2.1 物流與流通、商流的關系 24-26
2.2.2 物流與其他部門的關系 26-27
2.2.3 物流與運輸的關系 27-29
2.3 物流的全球化 29-40
2.3.1 全球化物流的動力 31-36
2.3.2 全球物流壁壘 36-40
2.3.3 全球性挑戰 40
2.4 現代物流的特徵及發展趨勢 40-48
2.4.1 現代物流的特徵 40-43
2.4.2 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 43-48
第三章 我國物流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48-66
3.1 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48-51
3.1.1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物流發展 48
3.1.2 物流基礎設施初具規模 48-49
3.1.3 物流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49-50
3.1.4 物流需求不斷增加,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 50
3.1.5 物流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 50-51
3.1.6 物流倉儲業快速發展 51
3.1.7 企業物流致力於物流合理化 51
3.2 我國物流業系統層次構成及發展的特點 51-56
3.2.1 物流系統層次的構成 51-52
3.2.2 物流業發展的特點 52-56
3.3 我國物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56-61
3.3.1 缺乏統一的系統規劃和整體物流發展戰略 57
3.3.2 物流需求不斷擴大,物流市場化、社會化程度有待提高 57-58
3.3.3 社會物流總成本偏高,物流效率有待於進一步改善 58-59
3.3.4 企業經營方式落後,物流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59-60
3.3.5 物流基礎設施尚待進一步完善 60
3.3.6 物流技術裝備比較落後 60-61
3.3.7 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阻礙了物流發展 61
3.3.8 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滯後 61
3.4 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機遇與前景 61-66
3.4.1 我國物流業發展潛力分析 61-63
3.4.2 國民經濟發展呼喚物流的進一步發展 63-64
3.4.3 加入WTO將促使物流企業走向成熟 64
3.4.4 北京奧運會為物流發展提供機遇 64-65
3.4.5 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促使物流業的發展 65-66
第四章 國外發達國家運輸與物流發展戰略借鑒 66-82
4.1 美國運輸部2000~2005年發展戰略 66-68
4.1.1 價值取向 66
4.1.2 發展戰略要點 66-68
4.2 英國2000~2010交通運輸發展戰略 68-70
4.2.1 英國運輸新政 68-69
4.2.2 英國的運輸戰略 69-70
4.3 21世紀初澳大利亞運輸與物流發展戰略 70-72
4.3.1 澳聯邦運輸部的任務 70
4.3.2 運輸與物流的主要戰略 70-71
4.3.3 物流業行動議程 71
4.3.4 澳大利亞綜合物流網路 71-72
4.4 日本的物流發展及其發展戰略 72-73
4.4.1 物流的變革 72-73
4.4.2 物流發展戰略 73
4.5 國外發達國家物流發展戰略的特點 73-75
4.5.1 政府在物流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73-75
4.5.2 物流設施現代化程度高 75
4.5.3 物流業社會化、組織化程度高 75
4.6 經驗的總結及其借鑒意義 75-82
4.6.1 政府決策機構設置的一體化 76
4.6.2 重視政府的規劃與指導作用 76
4.6.3 適時調整產業政策 76
4.6.4 更新觀念,實現組織結構和經營模式的轉變 76-77
4.6.5 注意解決運輸與物流發展中的社會問題 77
4.6.6 正確認識物流社會化與物流企業規模 77-79
4.6.7 注意解決運輸合理化問題,降低運輸成本 79-81
4.6.8 我國的物流發展應抓住時機,大膽舉措 81
4.6.9 盡快研究和制定我國物流戰略 81-82
第五章 我國物流業發展戰略構想 82-107
5.1 物流戰略概念及層次結構 82-84
5.1.1 物流戰略的概念及特徵 82-83
5.1.2 物流戰略的層次結構 83-84
5.2 物流環境的SWOT分析 84-87
5.2.1 SWOT分析概述 84-86
5.2.2 我國物流業環境的SWOT分析 86-87
5.3 我國物流業的使命及戰略目標 87-90
5.3.1 物流業的使命 87-88
5.3.2 物流業戰略目標 88-90
5.4 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具體戰略 90-107
5.4.1 一體化物流戰略 90-91
5.4.2 綠色物流戰略 91-95
5.4.3 國際化物流戰略 95-96
5.4.4 供應鏈一體化戰略 96-102
5.4.5 電子商務物流戰略 102-104
5.4.6 企業物流戰略 104-107
第六章 我國物流業發展戰略措施 107-123
6.1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物流一元化管理 107-110
6.1.1 盡快建立一元化的物流管理體制 107-108
6.1.2 明確政府管理職能,強化物流行政管理 108-109
6.1.3 探索企業物流管理組織形式 109-110
6.2 研究制定物流產業政策,確保物流業健康發展 110-112
6.2.1 建立統一的現代物流體系方面的政策 110-111
6.2.2 打破地區與部門封鎖,創造物流發展的良好環境方面的政策 111
6.2.3 大力推進物流技術進步方面的政策 111
6.2.4 進一步擴大物流業的對外開放方面的政策 111
6.2.5 鼓勵物流發展制度創新方面的政策 111-112
6.2.6 實現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多元化、市場化方面的政策 112
6.3 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場法規體系,加強物流市場調控 112-114
6.3.1 加快立法適應物流市場發展的需要 112-113
6.3.2 以法律保護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 113
6.3.3 了解WTO的有關規則,爭取有利的發展條件 113
6.3.4 在WTO機制和框架下尋求合理司法保護 113-114
6.3.5 及時制定和調整、修改有關物流法規 114
6.4 加快建立物流標准化體系,促進物流的標准化、規范化 114-116
6.4.1 物流大系統配合性、統一性標准 114-115
6.4.2 物流分系統技術標准 115-116
6.4.3 工作標准及作業規范 116
6.5 推動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發展,積極培育物流市場 116-117
6.5.1 引導企業構建一體化物流戰略 116
6.5.2 推動企業締結戰略聯盟,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競爭 116-117
6.5.3 鼓勵企業開拓全球性物流,尋求全球性市場空間 117
6.5.4 促進企業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樹立良好信譽 117
6.6 大力推進物流技術進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 117-119
6.6.1 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 117
6.6.2 推動物流技術裝備的現代化 117-118
6.6.3 建立和完善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118
6.6.4 建立物流統計信息系統 118-119
6.7 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提高物流效率 119-120
6.7.1 合理規劃、科學引導 119
6.7.2 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 119
6.7.3 加快綜合物流中心的建設 119-120
6.7.4 解放思想,開拓籌集資金的新渠道 120
6.8 加強物流理論研究,培養物流人才 120-123
6.8.1 大力推進物流理論研究 120-121
6.8.2 注重物流知識普及與輿論導向 121
6.8.3 實施物流人才培養工程戰略 121
6.8.4 加強物流界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121-123
第七章 總結 123-127
7.1 主要結論 123-124
7.2 本文的創新點 124-125
7.3 尚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25-127
參考文獻 127-130
致謝 130

⑹ 簡述撰寫物流調查報告的目的和內容

答案如下:

1.物流調查報告目的:A作為物流調查階段的結束,形成物流調查報告,提供決策參考;B通過撰寫調查報告,把調查過程和調查成果進行系統化,邏輯化整理,形成系統化的有價值的成果.

物流調查報告內容:A調查項目的產生和項目過程概況;B調查過程;C調查結果;D分析建議;E其他

2.物流信息採集常用方法:現代通訊技術方法(條碼技術、RF技術、EDI技術、GIS技術、GPS技術
3.集裝箱多式聯運的基本條件:
A.擁有網路化的集裝箱貨運站,便於貨物集散並與海關、商檢等檢查、檢疫機構及金融機構等建立便捷聯系。
B.擁有國內外的聯運點,便於分承運人完成分段委託區段的運輸,同時提供貨運信息、簽發運輸單據以及完成貨物交接工作。
C.實行單一的多式聯運費率。
D.具有比較完善的多式聯運組織制度。

4.物流信息採集方法:現代通訊技術方法、普通信函、電話、手工記錄等

5.倉容物資儲存定額,是指庫房裡所存放物資的最高數量。

倉容物資儲存定額受許多經濟技術因素的制約,主要有:物資本身的性能、特點、形狀、體積、重量;地坪承載能力;堆碼形式:庫房的有效高度;儲存作業的技術設備件等。

6.宏觀物流和微觀物流的區別和聯系:
宏觀物流是指社會再生產總體的物流活動,從社會再生產總體角度認識和研究的物流活
動。這種物流活動的參與者是構成社會總體的大產業、大領域,宏觀物流也就是研究社會再生產總體物流,研究產業或領域的物流活動和物流行為。宏觀物流主要研究的內容是物流總
體構成、物流與杜會之間的關系及在社會中的地位,物流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社會物流系統和國際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作等。
微觀物流是制消贊者、生產者企業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在整個物流活動之中的—個局部、一個環節的具體物流活動屬於微觀物流:在一個小地域空間發生的,具體的物流活動也屬子微觀物流:針對某—種具體產品所進行的物流活動也是微觀物流: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的生產物流、供應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均屈微觀物流。微觀物流的特點是具休性和局部性。微觀物流是更貼近具體企業的物流,從空間范疇來理解,在很大空間范疇的物流活動,往往帶有宏觀性,在很小空間范疇的物流活動則往往帶有微觀性。宏觀物流也指物流全體,從總體看物流而不是從物流的某、一個環節來看物流。宏觀物流和微觀物流的聯系表現在;宏觀物流為微觀物流的計劃管理提供基礎和環境,微觀物流管理的對宏觀物流的發展形成需求。

⑺ 發展物流業的主要作用和意義!

1、物流業分布不均衡<br /> 總體上來說,我國物流業大部分分布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中西部地區的物流業發展相對比較落後,尤其是新疆、西藏、甘肅、雲南等地區。2012 年,從快遞業務收入上來看,東中西部的比重分別為 82.3%、9.3%、8.4%,從業務量上看東中西部比重分別為81.9%、10.5%、7.6%,從這些數據來看,東中西部差距顯著,物流業的發展明顯不合理。 <br />2、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br /> (1)教育程度不高。目前,我國部分物流企業的大多數員工是從事傳統運輸業的人員,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沒有各個級別的技術,也沒有掌握相關現代物流業的專業知識,大多為大專以下的學歷,研究生學歷的人員更是鳳毛麟角,擁有等級技術的員工也較少。 <br /> (2)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差,流動性較大。我國物流行業的員工整體素質不高,沒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尤其是快遞人員,服務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也較差。從有關的調查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快遞業的滿意程度較低,不滿意原因主要在:快遞的物品丟失、毀損,服務態度比較差等等。 <br /> 我國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影響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企業的成本,阻礙企業的發展。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較多,其主要因素是收入待遇水平低、工作壓力過大、缺乏晉升空間、學習和發展機會少。 <br />3、物流成本較高 <br /> (1)運輸和倉儲成本佔有比重高。物流行業的成本較高,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成本、倉儲保管成本、配送成本、管理成本等,其中交通運輸成本佔有的比重最高。我國的過路過橋的通行費較高、港口使用費也較高,物流業的交通運輸成本較高,特別是公路運輸成本,油品價格居高不下,車輛通行費用較多。 <br /> 倉儲保管成本是緊隨交通運輸成本後的又一項重要支出,首先,土地資源稀缺、價格高,增加了倉儲保管費用,倉儲用地申請難,倉儲地點分散雜亂,沒有較好的規劃,相互之間不能統一協調,無形之中增加了倉儲成本。 <br /> (2)稅負較重。在我國企業除了要交納所得說,還要繳納流轉稅、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等稅費,稅種多、稅負重。物流業在營改增之前繳納營業稅,不同的業務適用不同的營業稅的稅目,其對應的稅率有所不同,各個環節按對應的稅目征稅,稅率可能不相同,容易總成重復征稅,而且物流企業的業務往往需要經過多次的周轉才能完成,這也加重了物流企業的稅收負擔。 <br /> (3)技術水平落後。現代物流業與以前相比更加重視技術和管理,然而目前,我國的大多數物流企業採用傳統的運作方式,科學技術應用較少,信息化程度不高,還不能廣泛的使用物流信息系統、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和貨物跟蹤系統等先進的技術,信息傳輸的速度和准確性得不到較大提高,進一步影響對單據處理成本、庫存成本、差錯成本、人事成本等的有效控制。 <br />4、物流業管理不規范 <br /> 雖然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迅速,物流企業較多,但是大多規模較小且比較散亂,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標准,物流市場比較混亂,還不能形成規范化的經營,而且物流業的管理部門也比較散亂,沒有明確的管理負責部門,有些政策是相互沖突的,這都使得物流行業處於管理不規范的狀態。 <br />5、關於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建議 <br /> (1)發展區域物流,促進物流業均衡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物流業發展較為迅速,中西部物流業發展相對比較緩慢,在促進東部物流業發展的同時也應當重視中西部地區的物流發展,合理配置物流資源,促進中西部地區物流業的發展。完善大中型城市的物流業,加強農村物流業的建設,發展農產品的物流體系,縮小城鄉差距,逐步形成城市與鄉村互相促進、互相支持的局面,促進物流業的均衡發展。 <br /> (2)加強物流企業的成本控制。首先國家應當完善高速公路的收費制度,撤銷收費期滿、違規設立等不符合規定的收費站,降低通行費的收費標准,或者對涉及到民生、中西部等偏遠地區的載客運輸、載貨運輸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然後,轉變觀念,提高對物流業成本管理的重視,採用合理的方法管理成本,如作業成酣稜豐谷薟咐奉栓斧兢本法,加強對成本的控制,還要盡快統一物流行業成本核算的標准,規范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以便於清晰的了解其實際成本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降低成本。 <br /> (3)培養與引進物流專業人才。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應當提高對培養物流人才的重視。各高校應當加快物流專業體系的建設,根據物流行業的實際需求,培養多種類型、各個層次的物流專業人才。物流企業應當積極鼓勵員工去高校進一步學習或參加研討會,學習物流專業的相關知識,鼓勵企業員工學習國外的先進的物流理論和經驗,定期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和物流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 <br /> (4)加快物流業的信息化建設,應用新技術。物流業的信息化建設和新技術的應用是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趨勢,是物流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物流行業應當重點關注各種物流新技術的應用,加大對研發新技術和信息化的資金投入,鼓勵技術創新,積極引進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先進的設備和信息系統。 <br /> (5)完善物流業的管理機制和市場體系。在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國與物流業有關的規章制度、法規等還不夠完善,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引起重視,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br /> 當前物流行業的市場體系還不規范,沒有同一的標准,影響物流業的發展。物流行業要積極推動市場改革,建立起規范、穩定有序的市場體系,健全物流行業的市場規則,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也應當制定一定的政策,加強對物流業的監管,防止惡性競爭或其他擾亂市場秩序的事件,協調物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物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

⑻ 物流市場調查報告

中國物流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物流業已經成為我國第三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信息化物流被業內人士稱為「企業管理的又一次革命」,因為其在集中采購、集中庫存、運輸優化等方面的作用,較其他形式的物流業占據有絕對優勢,物流信息化就是降低成本和節約時間。但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業務流程和操作的優化尚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因為很多物流企業是從原來的物資企業改制而來,他們面臨的問題是盡快建立起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另外,由於我國製造業和商業分銷領域的集中化程度不高,與其相適應的物流企業也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體,所以,無論企業物流還是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總體水平都不高。而在國外,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物流公司,他們早就完成了物流信息化,洋物流殺進來後,眾多中國物流企業將面臨生死存亡嚴峻問題。 隨著企業電子商務的崛起,分銷渠道的進一步整合和供應鏈管理的出現,要求物流企業能夠向客戶提供全面的配送解決方案。但信息技術應用的落後,使得上下游企業之間物流活動難以協調,讓物流活動變成模糊的黑洞,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嚴重製約了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據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車輛運營的空載率約45%左右。造成這一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業無法准確知道運行車輛的具體位置,而且無法與司機隨時隨地的保持聯系,不能為其組織貨源和靈活配貨。同時,司機只能憑個人經驗確定路線,有時不能找到最佳路徑,不僅延誤時機而且增加運行成本。另外,實際客戶也不能及時了解貨物配送過程的情況,不能和物流企業協調配合。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通訊技術進步,跨平台、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統)和GPS(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的逐步成熟,基於GIS/GPS的應用將構造具有競爭力的透明物流企業。 GIS/GPS簡介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產物,它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地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是一種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其基本功能是將表格型數據(無論它來自資料庫、電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輸入)轉換為地理圖形顯示,然後對顯示結果瀏覽、操作和分析。其顯示範圍可以從洲際地圖到非常詳細的街區地圖,顯示對象包括人口、銷售情況、運輸線路以及其他內容。 目前GIS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OpenGIS的研究保證了用戶可以存取在網路上的異構GIS數據和處理單元;關系資料庫(RDBMS)和GIS的有效結合,使得許多RDBHS也將支持新的對象關系模型,從而可以更好地支持空間數據類型;GIS構件(Component)的開發使得原來的大型GIS系統正迅速走向構件化,分解為基本的GIS構件;WEB(Internet/Intranet)已經成為GIS的新的操作平台;數據挖掘(Data Mining)技術的發展,為知識發現提供了新的工具。GIS的最新研究成果為GIS技術引入物流管理提供了基礎的技術條件。 GPS(Geographical Position System,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一種先進的導航技術,它由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構成,發射裝置由若干顆位於地球衛星靜止軌道、不同方位的導航衛星構成,不斷向地球表面發射無線電波。接收裝置通常裝在移動的目標(如車輛、船、飛機)上,接收裝置接收不同方位的導航衛星的定位信號,就可以計算出它當前的經緯度坐標,然後將其坐標信息記錄下來或發回監控中心。地面監控中心利用GPS技術可以實時監控車輛等移動目標的位置,根據道路交通狀況向移動目標發出實時調度指令。GPS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優勢的導航定位、定時、測速功能,由空間衛星系統、地面監控系統、用戶接收系統三大子系統構成。 由於物流運輸過程是實物的空間位置轉移過程,所以在物流運輸過程中,對可能涉及到的貨物的運輸、倉儲、裝卸、送遞等處理環節,對各個環節涉及的問題如運輸路線的選擇、倉庫位置的選擇、倉庫的容量設置、合理裝卸策略、運輸車輛的調度和投遞路線的選擇都可以通過運用GPS的導航功能、車輛跟蹤、信息查詢等功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決策分析,這無疑將有助於配送企業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GIS/GPS在物流企業的應用優勢 GIS應用於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強大的地理數據功能來完善物流分析技術。GPS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可以實時監控車輛等移動目標的位置,根據道路交通狀況向移動目標發出實時調度指令。而GIS、GPS和無線通訊技術的有效結合,再輔以車輛路線模型、最短路徑模型、網路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設施定位模型等,能夠建立功能強大的物流信息系統,使物流變得實時並且成本最優。GIS/GPS在物流企業應用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打造數字物流企業,規范企業日常運作,提升企業形象。GIS/GPS的應用,必將提升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使企業日常運作數字化,包括企業擁有的物流設備或者客戶的任何一筆貨物都能用精確的數字來描述,不僅提高企業運作效率,同時提升企業形象,能夠爭取更多的客戶。 2.通過對運輸設備的導航跟蹤,提高車輛運作效率,降低物流費用,抵抗風險。GIS/GPS和無線通訊的結合,使得流動在不同地方的運輸設備變得透明而且可以控制。 ·結合物流企業的決策模型庫的支持,根據物流企業的實際倉儲情況,並且由GPS獲取的實時道路信息,可以計算出最佳物流路徑,給運輸設備導航,減少運行時間,降低運行費用。 ·利用GPS和GIS技術可以實時顯示出車輛的實際位置,並任意放大、縮小、還原、換圖;可以隨目標移動,使目標始終保持在屏幕上,利用該功能可對重要車輛和貨物進行跟蹤運輸。對車輛進行實時定位、跟蹤、報警、通訊等的技術,能夠滿足掌握車輛基本信息、對車輛進行遠程管理的需要,有效避免車輛的空載現象,同時客戶也能通過互聯網技術,了解自己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細節情況。比如在草原牧場收集牛奶的車輛在途中發生故障,傳統物流企業往往不能及時找到故障車輛而使整車的原奶壞掉,損失慘重。而GIS/GPS能夠方便的解決這個問題。 ·人的因素處處存在,而GIS/GPS能夠有效的監控司機的行為。在物流企業中,為了逃避過橋費而繞遠路延誤時間,私自拉貨,途中私自停留等現象司空見慣,反正山高皇帝遠,物流企業不能有效監控司機的行為。而對車輛的監控也就規范了司機的行為。 3.通過物對物流運作的協調,促進協同商務發展,讓物流企業向第四方物流角色轉換。由於物流企業能夠實時的獲取每部車輛的具體位置,載貨信息,故物流企業能用系統的觀念運作企業的業務,降低空載率。這一職能的轉變,物流企業如果為某條供應鏈服務,則能夠發揮第四方物流的作用。 物流企業通過無線通訊,GIS/GPS能夠精確的獲取運輸車輛的信息,再通過INTERNET讓企業內部和客戶訪問,從而把整個企業的操作,業務變得透明,為協同商務打下基礎。 物流企業的信息平台的物理架構如下: 物流企業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構如下:結束語將地理信息系統(GIS)、衛星定位系統(GPS)、無線通訊(WAP)與互聯網技術(Web)集成一體,應用於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領域,國內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一些遠見的企業已經看到這塊誘人的蛋糕並付諸與行動,招商迪辰系統有限公司就是比較典型的企業,已經開發了一系列的產品。雖然這些產品功能尚未完善,相信隨著人們的重視和技術的進步,GIS、GPS、WAP和WEB技術將結合在一起,共同描繪透明物流企業,減少物流黑洞,增強國內物流企業競爭力,在不久將開放的物流市場上站穩腳跟。

⑼ 物流市場調研包括什麼方面

客戶需求、業務流程、相關崗位、分析錯誤原因、客戶滿意度、同業對比、國內外企業管理標准差異、人員素質、管理軟體等等

閱讀全文

與物流市場調查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試題及其答案吳建安 瀏覽:525
小型開盤策劃方案 瀏覽:802
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學校 瀏覽:970
房產全年節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89
2018電大市場營銷性考 瀏覽:484
博愛電子商務官網 瀏覽:880
參觀大學策劃方案 瀏覽:39
暑假閱讀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519
市場營銷模擬比賽總結報告 瀏覽:356
學校語文新課標培訓方案 瀏覽:601
瑜伽培訓班方案 瀏覽:168
企業市場營銷調研論文 瀏覽:90
影響中國市場營銷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瀏覽:429
小米營銷方案策劃 瀏覽:912
市場營銷實驗心得體會 瀏覽:231
教師暑假讀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15
智慧樹市場營銷學期末考試 瀏覽:414
市場營銷部工資及激勵政策 瀏覽:812
活動物料策劃方案 瀏覽:87
培訓老師的信息化培訓方案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