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某汽車城銷售某種型號的汽車,每輛進貨價為25萬元,市場調研表明:當銷售價為流程圖的輸出結果p萬元時,
(1)由程序框圖知,p=29,
故當銷售價為流程圖的輸出結果p萬元時,平均每周版能售出8輛,
則y=29-x-25=-x+4(0≤x≤4);權
(2)由於當銷售價每降低1萬元時,平均每周能多售出8輛.
故設每輛汽車降價x萬元時,銷售量為8+8×x,
故z=y×(8+8x)=8(-x+4)(1+x)=-8x2+24x+32;
(3)∵z=-8x2+24x+32=-8(x-1.5)2+50(0≤x≤4);
∴當x=1.5萬元時,平均每周的銷售利潤最大,此時29-x=27.5,
即當每輛汽車的定價為27.5萬元時,平均每周的銷售利潤最大,最大利潤為50萬元.
② 手機UI設計的設計流程
需求分析、用戶場景模擬、競品分析(聆聽用戶心聲)。
需求分析:對於一個產品來說,必然有對用戶需求的分析內容,更多的是從MRD與PRD獲得,或者從產品需求評審會議上得到需求分析的內容,當然可以直接與產品經理交流獲得相關產品需求。如果說設計原則是所有設計的出發點的話,那麼用戶需求就是本次設計的出發點。
用戶場景模擬:好的設計建立在對用戶深刻了解之上。因此用戶使用場景分析就很重要,了解產品的現有交互以及用戶使用產品習慣等,但是設計人員在分析的時候一定要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如果我是用戶,這里我會需要什麼。
競品分析(聆聽用戶心聲):競爭產品能夠上市並且被UI設計者知道,必然有其長處。這就是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每個設計者的思維都有局限性,看到別人的設計會有觸類旁通的好處。當市場上存在競品時,去聽聽用戶的評論,哪怕是罵聲都好,別沉迷於自己的設計中,讓真正的用戶說話。
輸入物:MRD、PRD、市場需求文檔、市場調查報告、競品分析文檔(或其一或全部)
輸出物:設計初稿(或許只是幾個簡單的界面) 設計方法採用面向場景、面向事件驅動和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面向場景是針對該產品使用場所等模擬,模擬用戶在多種情況下產品使用的模擬。面向事件驅動則是對產品響應與觸發事件的設計,一個提示框,一個提交按鈕……這類都是對事件驅動的設計。面向對象,產品面向的用戶不同對於產品的設計要求不同,不同年齡層的用戶對於產品的要求不同,產品的用戶定位將對UI設計師影響因素。
輸入物:交互文檔(高保真原型)
輸出物:設計終稿(所有的設計稿) UI設計師交出產品設計圖時,更多的配合開發人員、測試人員進行截圖配合。配合開發人員對於PSD格式的圖片切圖操作,對於不同的開發人員的要求,切圖方式也有不同,UI設計師需配合相關的開發人員進行最適合的切圖配合。
輸入物:設計終稿
輸出物:設計修改稿(設計稿切片) 產品出來後,UI設計師需對產品的效果進行驗證,與當初設計產品時的想法是否一致,是否可用,用戶是否接受,以及與需求是否一致。都需要UI設計師驗證,UI設計師是將產品需求用圖片展現給用戶最直接的經手人,對於產品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輸入物:產品
輸出物:產品(面向用戶最終版本)
產品UI設計中夾雜著許多設計原則要求,統一公司UI設計流程,使UI設計師參與到產品設計整個環節中來,對產品的易用性進行全流程負責,使UI設計的流程規范化,保證UI設計流程的可操作性。UI設計師應該分析公司產品的特點,制定符合產品生命周期的UI設計流程。每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中,UI設計師應該嚴格按照流程,完成每個環節的職責,確保流程准確有效的得到執行,從而提高產品的可用性,提升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