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葯品市場調查問卷報告怎樣寫
找專業市場調查公司,推薦幾個:零點、新生代、誠凱市調等公司,有需要可以聯系!
㈡ 葯品市場調查問卷報告怎樣寫
本次調查范圍為上海市區,共統計份有效樣本,涵蓋連鎖葯店、零售葯店、批發市場、超級市場(賣場)和便利店幾種業態。調查日期為2003年3月至8月底。各業態所佔比例有較大差別(如圖1所示),從分析圖中可知:目前,保健食品的主要經營渠道是連鎖葯店和部分規模尚可的零售葯店。另外,隨著超級市場(賣場)和連鎖便利店在消費者商業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一陣營也已經引起一些實力雄厚的生產廠商的注意。在批發市場,是各品牌競爭較為激烈的陣地,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 國家對葯品和保健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會逐步走向一個規范的管理體制,這既包括對生產廠家的GMP規范認證,也包括對銷售渠道的GSP要求,所以從長遠角度考慮,連鎖葯店仍應該是保健食品的前鋒陣地,多數消費者會從此渠道中尋求產品和質量信譽保證的雙重利益。零售葯店也將逐步朝連鎖和集約化的方向發展。超級市場(賣場)以其商品種類齊全、價格實惠、購物方便等諸多優點也會吸引一部分保健食品消費者的關注,尤其重要的一點是這類終端更適合作品牌形象的推廣,若是選擇節日等契機強化品牌宣傳,效果是很明顯的。批發市場最明顯的優勢在於其商品價格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尤其是對於持續性消費者而言。但是批發市場的部分不規范營運也很容易將產品帶入一個價格競爭的惡性競爭圈,部分假冒偽劣產品的摻雜其中也會對產品的質量和信譽帶來負面的影響。
㈢ 葯品市場調查報告怎麼寫
2008-2010年中國保健品市場分析與投資咨詢報告
2008年中國保健品行業研究咨詢報告內
2007-2008年中國保健品市場容研究年度報告
2008年中國保健品行業研究報告
2007-2008年中國保健品行業研究年度報告
2008年中國保健品市場研究預測報告
2006-2007年非洲保健品和直銷市場的分析報告
http://www.zikoo.com/?t=1&search=%B1%A3%BD%A1%C6%B7&type=1&z=search
㈣ 2016年葯品市場調查報告
你是需要具體葯品市場現狀分析及預測報告嗎。
㈤ 求一篇大學社會調查:醫院醫葯收費調查報告
行嗎?期待——至極——你的懸賞!(勞駕,你自己分分段)
醫院醫葯收費調查報告
為了解醫療收費中存在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患者的呼聲,更好地依法履行消費者協會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職責,進一步規范醫療收費行為,促進醫療體制改革的穩步推進,中國消費者協會與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於2000年8月,採用入戶問卷調查方式在北京市城區聯合開展了「醫療收費明明白白」調查,調查總樣本量595份。調查針對有過多次就醫體驗的城鎮居民。其結果如下: 一、八成半患者對醫療收費不滿意,「看病貴」和「醫療收費缺乏透明度」是引起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調查表明,高達85.1%的患者對醫療收費「不滿意」或者「極不滿意」,而對醫療收費表示「滿意」的患者僅佔1.3%,說明患者對醫療收費不滿意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成為影響醫療單位與患者關系、阻礙醫療制度改革的一大障礙。引起患者對醫療收費不滿意的原因集中表現在「看病貴」和「醫療收費缺乏透明度」兩個方面。應該引起重視的是,前者比後者高出20個百分點。各醫療單位在增加醫療收費透明度的同時,更應該把目光放到醫療價格方面,千方百計把醫療收費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增強患者對醫療市場的信心。 目前,全國許多家醫院在增加醫療收費透明度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本次調查顯示,仍有七成患者認為「醫療收費缺乏透明度」。醫療收費缺乏透明度的表現多種多樣,有「葯品不明碼標價,葯方不逐條劃價」、「化驗、檢查、治療費用不明碼標價」、「治療費用具體內容不詳」、「住院費用不列明細賬目」、「醫療收費標准沒在醫院顯著位置明示」等。另外,有81%的患者呼籲「在住院以前,希望院方能預先告知大概要花多少錢」。 二、「葯價高」、「檢查費高」是造成看病貴的主要原因。 調查中發現,在認為「看病貴」的患者中,有83.7%的人認為「葯費高」,有61%的人認為「檢查費高」,排在前兩位。而為「手術費高」和「掛號費高」的比例最低,說明患者對合理降低葯費和檢查費的呼聲很高,同時對手術費、掛號費等由醫生技術帶來的收費,能夠作出比較正確的認識。 三、「看病貴」成為阻礙百姓求醫問葯的一大障礙。 調查表明:為了迴避「看病貴」,有30.8%的患者選擇「自己診斷,自己買葯」,有28.9%的患者選擇「到葯店咨詢並買葯」,這些現象說明由於「看病貴」,造成近1/3的患者離開醫院,而選擇一種不安全的、甚至可以說比較危險的治病方式。另外,有1/3的患者選擇了「托熟人找醫生看病」和「在醫院開葯方,去葯店買葯」的解決方式,這說明在就醫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不正常的現象。 四、不合理用葯現象普遍存在,產生原因和解決途徑尚需探討。 調查表明,高達76.7%的患者到醫院看感冒,醫生經常開消炎葯。據醫學權威資料介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有70%—80%由病毒引起。如有細菌感染,可選用適當抗菌葯物。病毒感染一般不需用抗菌葯物。」這說明濫用抗生素等不合理用葯現象普遍存在,這種現象是加重患者看病負擔的一個重要因素。 五、患者對價格知識、政策了解不夠,自我保護意識欠缺。 調查顯示:有88%的患者在看病時不清楚各項檢查、化驗和葯品的價格;有81.9%的患者不知道《北京市統一醫療服務收費標准》的具體內容。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醫療機構在公開相關價格和政策標准方面缺乏透明度;二是有關管理部門在宣傳上缺乏力度和廣度;三是部分患者就醫時處於一種被動地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另外,當問及「您看病時被多收費,會採取哪些方式解決」時,有49.4%的患者表示「這種情況反正說不清楚,自己忍了」,而選擇其它解決途徑的比例均未超過1/3,表明廣大患者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缺乏尋求解決問題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六、醫療體制改革如箭在弦,醫療機構管理者應樹立市場經濟和競爭的觀念。 更多醫院正在轉變為贏利性機構,走進市場經濟,參與競爭,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賦予患者更多的選擇權。然而,醫療收費不合理、不透明現象的普遍存在,不僅奪了患者選擇健康的權利,更大大削弱了醫院的競爭能力。因此,現今的醫療機構管理者應努力改變患者對醫療安全和醫療收費不滿意的現狀,使患者能「安安全全看病,明明白白交費」。 值得欣喜的是,全國已經有許多醫療機構開始從「明明白白看病」入手,採取多種措施,滿足患者提出的質量高、費用低、收費透明的就醫需求。哈爾濱市衛生局推行限制單病種收費額度及單病種輔助檢查項目的「雙單制」,對常見病、多發病的住院患者收費實行最低和最高額度限制。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和東方醫院在京率先推出單病種最高限價,超出部分由醫院負擔。北京市第四醫院明示葯品的品牌和價位,賦予患者選擇用葯的權利。廣西衛生廳已決定全區縣以上醫院從10月1日起,全部推行費用一日清單」制度,真正做到讓患者明明白白消費,化解醫院同患者的矛盾。
㈥ 怎樣寫關於葯店葯品消費結構的調查報告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那些論文網站都不會符合你的要求。
所謂調查內報告,你必須容自己事先設定一個范圍,比如某城市、某社區,隨後隨機,或分層次抽樣,設計相關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或者由調查者在提問後代為填寫。
主要問題除被調查者基本信息如年齡、性別等以外,可考慮按照主要用葯類別、中葯西葯、價格層次、購葯渠道、疾病種類、選擇標准等問題。
最後對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後即可出報告,報告本身很簡單,直觀簡潔即可,盡可能少的個人判斷,重要的是設計好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