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村莊打造旅遊業的市場與定位

村莊打造旅遊業的市場與定位

發布時間:2021-04-06 20:32:37

㈠ 定位於做好旅遊哪個細分市場先驅的建議

定位語做好旅遊那個細分市場,先取得建議我的建議,這個市場挺好的,賣的東西也挺合理的

㈡ 我現在正在做一個旅遊產品的報告,高手能說說旅遊產品的市場定位的方法有哪些嗎

主要的定位方法有如下幾種: 1) 比附定位法: 比附定位是一種「借光」定位方法。它借用著名景區的市場影響來突出、抬高自己,比如把三亞譽為「東方夏威夷」,把小浪底水庫譽為「北方的千島湖」。 2)心理逆向定位 心理逆向定位是打破消費者一般思維模式,以相反的內容和形式標新立異地塑造市場形象。例如河南林州市林濾山風景區以「暑天山上看冰堆,冬天峽谷觀桃花」的奇特景觀征服市場。 3)狹縫市場定位 狹縫市場定位是旅遊景區(點)不具有明顯的特色優勢,而利用被其他旅遊景區(點)遺忘的旅遊市場角落來塑造自己旅遊產品的市場形象。比如我們在《德陽市2004-2007年營銷策劃方案》將原有四川娛樂城改造為童話樂園,就是將市場定位在兒童市場,並以獨特的童話主題公園的形式推出市場。 4)變換市場定位 變換市場定位是一種不確定定位方法。它主要針對那些已經變化的旅遊市場或者根本就是一個易變的市場而言的。市場發生變化,景區(點)的特色定位就要隨之改變。 5)差異、共生定位法-柳州案例分析:山水桂林,風情柳州 由於桂林與柳州區位緊鄰,因此,柳州旅遊的主題定位就必須和桂林的山水主題定位有不同特色的區別和互補互動。 柳州與廣西龍頭旅遊品牌的桂林毗鄰,同屬桂北旅遊經濟區,桂北旅遊開發的主副兩中心"即以桂林市為中心,以柳州市為副中心;桂林旅遊以山水甲天下,柳州旅遊則以風情而卓越,兩者可突出各自旅遊特色,形成各自區域旅遊環線,又優勢互補,相連成網,如此方能共同構築起桂北旅遊的大系統。 桂林和柳州旅遊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差異明顯,桂林旅遊的獨特資源是自然山水,桂林是中國美麗山水的代名詞,灕江,陽朔引起的是感悟自然山水,閑適心情的心理訴求,給遊客以視覺感觀和心靈沉靜的滿足。而柳州則相反,她必須緊緊依託自身的不同於桂林的資源要素特點來做文章。這就必然要強調風情這個關鍵的主題,立足風情這個基本點。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柳州旅遊最獨特的資源是風情,其中,全面生動的四民族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及濃郁的民俗風情獨樹一枝:三江侗族建築藝術(知名品牌程陽風雨橋、芭團風雨橋、馬胖鼓樓)、大歌(多聲部合唱藝術)、節慶民俗及侗寨美麗並且具有新鮮原生形態的獨特魅力;金秀聖塘山萬畝變色杜鵑美景(大瑤山)與世界知名的瑤族風情,融水元寶山美景(大苗山)與原生態苗寨風情,貝江水景及勾灘苗寨風情基礎,劉三姐傳歌成仙的動人傳說與壯族對歌,都是別具魅力的民族風情,比周邊地區有較強的競爭力,更是桂林的民族風情所不能比擬的。 柳州的城市更具人文內涵,先進的的現代工業,悠遠深厚的古人類文化,獨特的壺形城市線條,鮮活的市民歌藝文化,典雅的賞石文化,奇特的棺材文化層層疊加,紛繁交錯,形成龍城獨特的城市風情,遊客在柳州可盡享桂林所不能完全提供的人文互動的心智體驗。這些都從根本上決定了柳州將以其更側重於人文要素和現代要素整合來和桂林形成互補和競爭。其競爭力的形成是顯而易見的。而這種互補性的競爭即有利於兩個城市的同步發展,也是柳州市旅遊發展的必然過程。 鑒於桂林旅遊品牌的強勢影響,柳州開拓旅遊市場必須依託於桂林,與桂林共生營銷,捆綁銷售。只有藉助桂林山水品牌,把不利的緊鄰地域條件變為可依靠和利用的朋友關系,通過知名品牌帶動,才可能盡快的增加柳州旅遊的知名度,提升柳州風情旅遊品牌形象。 據此,柳州則充分發揮自己的風情優勢,以風情感受為體驗之源,改善心身融入為基本訴求點,構建以風情為核心,以互動體驗為主導的復合產品體系,促進柳州發展成為體驗性與人文性的互動休閑旅遊目的地。通過深度挖掘獨特賣點,同時有目的的打造這些獨特賣點產品,實現與桂林旅遊的差異定位,柳州才能與桂林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在桂北旅遊大系統中相連成網,共生共榮。

採納哦

㈢ 如何推動產業融合,創新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

1、鄉村旅遊與農業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農業新品種。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人工培育的優勢,挖掘開發新穎的農作物蔬菜園藝等新品種,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體現不同鄉村旅遊景點的差異性。
二是展示農業生產新工藝。
無土栽培、高架立體等現代園藝栽培新方法會給遊客帶來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農業新產品。
農業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豐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葯材蔬菜、野生蔬菜讓遊客大開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創意葫蘆等讓遊客愛不釋手,跑山雞、烏嘴鴨、藏香豬等讓遊客讒饞涎欲滴。
2、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相融合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典型代表,為鄉村旅遊的智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開發微博、微信、網路社區、易信等自媒體平台,可以提升鄉村旅遊信息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遊客提供導游、導購(團購)、導覽、導航等智慧化服務。
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營銷推廣平台,更要創新服務、產品、市場。如通過可穿戴移動終端,將虛擬信息和現實世界的畫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
開發鄉村旅遊動漫、游戲等產品,將旅遊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戲中去,讓遊客玩游戲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當地鄉村文化和歷史,從而增加遊客黏性。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定位鄉村旅遊消費者地域分布、消費特徵,進行精準營銷、跨界營銷。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產生的大數據對鄉村旅遊進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預測,幫助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提高監控和危機管理能力。
3、鄉村旅遊與鄉土文化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根本在於「鄉村性」,要從旅遊要素出發,深度挖掘並融合鄉土文化、休閑文化、創意文化,突出生態、綠色、環保、休閑特色,抓住文化、資源、生態和生活差異,滿足市場需求。
一是與鄉土文化有機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同時合理改造,優化布局,培育以美麗田園為代表的鄉村文化游。
挖掘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文化內涵,形成與觀光、體驗相結合的旅遊業態。
舉辦農味鮮明的鄉村旅遊節慶或鄉村美食節,營造出有別於城市的鄉村文化旅遊氛圍。
二是與休閑文化融合。
培育知識型鄉村休閑旅遊、休閑型鄉村休閑旅遊、養生型鄉村休閑旅遊,形成不同層次的鄉村休閑文化游,實現引人、怡人、動人、養人目的。
三是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
培育鄉村文化旅遊創意項目,如形成鄉村演藝、影視等創意案例。用創意升級鄉村旅遊產品,用創意強化鄉村旅遊營銷,用創意文化引領鄉村旅遊消費。
4、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建設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發展能拉動和提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的建設,而後者又能為前者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及資金積累,加快其發展。
應積極推進以鄉村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專業村建設,形成鄉村科技旅遊社區、鄉村景觀旅遊社區、風景名勝旅遊配套服務社區、農家樂服務群旅遊社區等,從而實現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的融合發展。
鄉村旅遊特色村應堅持產業集聚、差異化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
建設中須強調城鎮特色與文化氛圍,尊重鄉村風貌、記得住「鄉愁」,打造特色、注重體驗;
注重引導、強調社區參與,多模式共建;整合資源、塑造品牌;
強調土地利用的適度集約,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智慧平台構建,建設資源型鄉村旅遊小鎮、鄉村旅遊服務型小鎮,發揮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
5、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融合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方面,鄉村旅遊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同時,旅遊市場的開發、創意產品的營銷更新了農民的市場觀念;
另一方面,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優旅遊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因此,有效推動兩者的融合創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也能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快速發展。

㈣ 什麼是旅遊產品的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是企業及產品確定在目標市場上所處的位置。 市場定位是在上世版紀70年代由美國營銷學權家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提出的,其含義是指企業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顧客對該類產品某些特徵或屬性的重視程度,為本企業產品塑造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形象,並將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該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

市場定位:是指企業針對潛在顧客的心理進行營銷設計,創立產品、品牌或企業在目標客戶心目中的某種形象或某種個性特徵,保留深刻的印象和獨特的位置,從而取得競爭優勢。 簡而言之:就是在客戶心目中樹立獨特的形象。
所以旅遊產品的市場定位自然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客戶記住你的品牌。記住和宣傳你的旅遊產品。

㈤ 休閑旅遊產品的市場定位

首先考慮的就是在客戶心目中樹立獨特的形象。讓客戶記住你的品牌。記住和宣傳你的旅專游產品。旅遊業的屬市場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旅遊者向什麼地方聚集在很大程度上由其自主選擇決定。而旅遊者進行這種選擇的依據無疑就是他頭腦中對於一個地方旅遊價值和旅遊成本間關系的判定。

㈥ 看各地鄉村旅遊如何打造特色

近年來,由於消費市場需求擴大以及國家政策加持,鄉村旅遊市場欣欣向榮。但風口上的「鄉村旅遊熱」,也逐漸顯露弊端--千村一面現象嚴重,鄉村旅遊並非簡單的改造村莊、隨便搞搞農家樂,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實現產村一體化協調發展,是鄉村旅遊長足發展的根本保障。如何打造特色鄉村旅遊?基於多年來對鄉村旅遊的實戰經驗和研究,前瞻產業研究院歸納認為:
策劃先行。鄉村旅遊策劃注重從戰略全局和產業發展大方向上把握發展規律,策劃先行意識近年來日益增強。旅遊策劃師旅遊業發展的基礎,策劃之於規劃來講,更是先決條件,能避免走錯路、走彎路。
契合市場。特色鄉村旅遊,顧名思義即以特色打造旅遊功能的村莊,當前各類旅遊產品已基本滿足「食、宿、行、游、購、娛」等基本功能,怎麼做才能體現特色呢?關注市場需求,以鄉村原生態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為基礎,以鄉村休閑業態為依託,拓寬配套設施服務,實現鄉村休閑度假模式。
突出特色。目前,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推進,鄉村旅遊開發建設風起雲涌,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最重要的就是做到突出地方特色,保護特色建築、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打造特色旅遊項目、延長特色產業鏈,讓鄉村旅遊看有特色、玩有特色,有念想、有盼頭,為遊客提供「鄉愁」服務。

㈦ 旅遊企業的市場定位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如何運用

旅遊企業的市場定位常用方法應該是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以及文化資源把握客戶的需求。

㈧ 如何打造特色村莊

新農村建設改造了村莊而沒有培育產業,在市場主導下的旅遊主村落卻帶來了勃勃生機,產村一體結合發展。所以,特色旅遊村的開發需要轉換思維!那麼如何打造一個特色旅遊村?

1、規劃先行

近年來,許多地方各級政府在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的同時,鄉村旅遊規劃注重從戰略全局和產業發展規律上把握旅遊產業發展方向,規劃先行意識日益增強。旅遊規劃是旅遊發展的基礎,確定旅遊發展的正確方向,避免走彎路、走錯路,是推動旅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前提。

2、協調利益

協調好政府、農民和企業三者利益,進而解決土地問題、資金問題、利益分配問題。特色旅遊村的開發與管理從本質上說是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制衡關系的有機整合。只有通過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特色旅遊村建設才能朝著和諧穩定的方向發展。

3、聚焦市場

特色旅遊村,就是以特色實現旅遊功能的村落。旅遊就是需要城市裡的人來 「吃住行游購娛」。所以,特色旅遊村的打造一定要關注市場的需求,要以鄉村的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為基礎,以實現鄉村休閑度假功能為目標,以鄉村的休閑業態為特色,以一流的配套設施為保證,並且最終能夠實現鄉村休閑商業和度假地產的開發。

㈨ 怎樣做好鄉鎮旅遊產業發展與規劃管理

由於反向旅遊的存在,旅遊小鎮的發展有廣闊的市場,旅遊小鎮要取得成功,你就要給城市的遊客提供獨特的體驗。你要按照四化的標准來建設旅遊小鎮,分別是生態化、現代化、合理化和旅遊化。
生態化是當今規劃的大趨勢,也是未來村鎮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嶺背村有其獨特的良好的生態環境,發揮其生態環境優勢,協調保護與開發,經濟與環境的關系,是三村四化建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現代化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時代的需求,是村鎮開發與建設的必由之路。現代化並不是指高樓大廈,而是指完備的基礎設施,優美的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高效的管理機制和高品味的文化氛圍。
合理化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積極保護和節約耕地,根據山地城鎮特殊的地形特點,集中緊湊的發展,控制用地規模。
旅遊化。實際上村莊的自身旅遊特色是一種特殊性的存在,是建設特色旅遊農村的有利條件,深刻挖掘旅遊產業的潛力,並加以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對具體小鎮的市場定位、形象塑造,就需要更加專業的團隊為你提供幫助了。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研究院。他們有自己的網站。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㈩ 打造旅遊服務和生態產業,如何定城市性質

文化旅遊產業園是一個以旅遊遊客為服務對象,以文化觀光及遊憩體驗為核心屬性,具有文化休閑與創意、旅遊觀光和體驗、度假療養、會展科教等多種功能的區域。

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內涵解讀

通過幾年的發展積淀,以《文化產業振興計劃》為信號,中國的文化產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期。旅遊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撐,是文化產業中極為活躍的組成部分。文化旅遊產業是文化產業中最具生命力、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業態,同時也是一種符合現代需求、具有都市特徵的新型業態,是對現有文化產業的重要補充。

最近幾年中國各地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如西安曲江臨潼、洛陽漢魏故城、隋唐城遺址等,許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設「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目標。2010年7月,中國文化部出台了《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管理辦法(試行)》,對文化產業園區的申報、命名和監督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什麼樣的園區算得上是文化旅遊產業園區?文化旅遊產業園區與我們經常提到的文化產業園區相比有什麼獨特的特徵?如何打造或者創意構建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獨特價值?綠維創景通過系統的理論分析,並結合成功案例,對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構建和成功開發做了初步的系統研究,試圖提煉出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構建要素,並提出打造的重要方法,以為各地的旅遊開發管理者提供參考。

從旅遊開發的角度看,要理解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確切內涵,應當首先認識文化旅遊、文化旅遊產業以及產業園區的內涵。

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重要要素,既不是一種產品,又與旅遊文化大不相同,所謂文化旅遊,關鍵在文化,旅遊只是形式。文化旅遊之「文化」應解釋為對旅遊之效用及目所作的定性,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因此,其目前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通過旅遊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還有說法認為文化旅遊屬於專項旅遊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於一體的大旅遊活動,是以旅遊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遊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體驗的旅遊活動的集合。

文化旅遊產業,是文化旅遊內容的產業化、商業化、規模化,是與文化旅遊活動相關的產品生產與經營的產業化。文化旅遊產業主要是由人文旅遊資源所開發出來的旅遊產業,是為滿足人們的文化旅遊消費需求而產生的一部分旅遊產業。它不僅僅是「食、住、行、游、購、娛」各方面相關產業的結合,還聯系著文化產業,內容更豐富,涉及面更廣,其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的旅遊質量。

產業園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旅遊建設的新形態和「文化旅遊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文化產業領域的一種積極探索,以文化為主題的都市體驗式休閑消費區,具有完整的管理體系和管轄區域。

綜上所述,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內涵至少應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1)以某種歷史文化集合和時尚文化資源稟賦為依託,以旅遊為主導,以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園區的核心和支柱產業,開發相關的系列文化產品;(2)目的是滿足當地居民及外來旅遊者特定的文化和休閑需求;(3)反映的是地域特殊的文化、社會與經濟需求;(4)有其特有的運行機制,園區的組織管理是通過專門的管理協調機構來進行的。

文化旅遊產業園獨特特徵

基於對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內涵的解讀,綠維分析總結了其主要特徵,以期找出構建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獨特創意的元素和方法。

(一)性質及核心屬性

文化旅遊產業園是一個以旅遊遊客為服務對象,以文化觀光及遊憩體驗為核心屬性,具有文化休閑與創意、旅遊觀光和體驗、度假療養、會展科教等多種功能的區域。

(二)產業體系與范圍

文化旅遊產業園內的產業體系要形成以旅遊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結合的泛旅遊概念,包括文化主題公園、文化旅遊景區、文化旅遊創意、文化旅遊線路、文化旅遊商品或文化旅遊紀念品、文化旅遊傳播、文化旅遊開發、文化旅遊休閑、文化表演、文化旅遊娛樂、文化旅遊保護及為文化旅遊傳播、娛樂配套設備及用品的生產經營等。

(三)發展要素

在泛旅遊產業體系的支撐下,文化主題、文化旅遊吸引物、文化旅遊設施、文化旅遊服務、文化旅遊開發投資等只要與文化旅遊相關的領域都可作為文化旅遊產業園的發展要素。
文化旅遊產業園區構建的七大要素。

通過以上對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內涵的解讀和特徵的總結,根據綠維創景對於河南漢魏故城、隋唐城遺址、陝西富陶、湖北襄樊隆中等多個文化旅遊產業園區項目的研究經驗,我院認為,成功構建文化旅遊產業園區需要根基於七大要素:文化主線的選擇與定位;整合資源,塑造園區產業驅動力;旅遊產業要素體系構建完備;創新文化旅遊體驗模式;創意文化旅遊產品;強化營銷策略整合;構建全新管理融資機制,文化旅遊產業園區才能在眾多園區建設中脫穎而出。

(一)文化主線的選擇與定位

文化旅遊是通過文化內容創新和旅遊項目開發來滿足消費者「求知、求新、求奇」需求的,因此,特色是文化旅遊的靈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礎。文化資源是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特色,獨特的文化內涵也是吸引遊客的核心所在,在構建文化旅遊產業園區之前,必須對選址地的歷史、旅遊資源進行分析,深入挖掘文化資源並對其進行再塑造,利用現代的、創新的、商品化的手法,通過文化主線的選擇和定位,確定整個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發展方向。

如綠維創景已經完成的「襄樊隆中文化旅遊產業園區項目」,以核心資源諸葛亮文化為發展主線,通過資源整合集聚三國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風水文化等,實施重大項目(如諸葛亮文化旅遊節、諸葛亮文化國際論壇)帶動戰略,全面提升園區內景點以及隆中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發展。

(二)園區產業驅動力的塑造

在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打造中,一個或兩個核心項目難以承擔區域產業驅動力的重任,必須要整合區域內資源,在整個園區范圍內通過策劃創意構築具備國際性、前瞻性、市場吸引力的1~2個具有文化主題的體驗項目和吸引社會關注的大型旅遊項目,迅速聚集人氣,形成市場引爆點,為整個園區的順利打造創造良好的市場和產品基礎。

綠維創景正編制中的「隋唐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總體規劃」,隋唐園區內雖然有山陝會館、隋唐遺址植物園、中國國花園等景點,但都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成為隋唐園區旅遊的發展引擎,園區要想成為洛陽新的旅遊名片需要一個或幾個極具吸引力的景點作為啟動和引爆。綠維深入挖掘園區內的歷史文化資源,創新歷史文化「資源分類」,提出了「遺址城模式」。在隋唐城遺址的基礎上,既關注與現有洛陽城的對接關系,又考慮「原城遺址」的大遺址保護與開發需求,將盛世東都、洛河花城、文苑詩都、洛城長歌、市隱詩園作為先期啟動項目,從而推動園區內一系列工程的建設,真正形成文化旅遊產業的聚集,自然構造隋唐園區的嶄新格局。

再如「襄樊隆中文化旅遊產業園區項目」,古隆中核心景區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實際建設和打造上存在諸多局限,難以通過大規模提升改造成為「襄樊隆中文化旅遊園區「的產業驅動力。隆中旅遊新區需要尋找新的市場引爆點和產業驅動力,承擔區域破冰支路發展的重任。因此,首期啟動階段,綠維創景在古隆中核心景區之外再打造1~2個核心體驗項目,如,將三國文化與現代主題公園模式相結合的三國文化主題樂園,以形成旅遊核心吸引力的集聚,從而為區域的整體打造創造條件。

(三)旅遊產業聚集要素完備

一系列旅遊產業要素是旅遊得以優化和提升的重要基礎,在旅遊產業聚集的打造過程中,要對旅遊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進行整合思考,系統配置各要素節點關系,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聚集與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解決方案。因此,旅遊文化產業園內要素體系的建設應以文化旅遊體驗為核心,從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完善提升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等設施,拓寬產業要素和配套工程體系,與社會經濟文化資源全面結合,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體、學、療、悟」於一身的完善的產業要素體系。

在旅遊產業聚集區的打造中,西安曲江新區無疑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通過大雁塔北廣場和大唐芙蓉園的建設,推動曲江新區進行旅遊突破;通過大唐新天地、唐城牆遺址公園、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國際展覽中心、曲江論壇、中華民居博覽園等一系列項目的建設推動影視娛樂文化工程、飲食文化工程、體育休閑文化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建設,從而真正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聚集。

在「襄樊隆中文化旅遊產業園區項目」中,綠維創景通過對旅遊產業聚集區的理解和古隆中旅遊開發的現狀分析,發現古隆中具備了類似曲江新區旅遊產業聚集結構的基本要素:圍繞一個大中型城市、古隆中核心景區和新打造的旅遊項目進行旅遊體驗,在其周邊居住、購物和度假,在整個區域內形成主要的遊客聚集和停留,並以旅遊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因此,綠維創景建議,以諸葛亮文化和三國文化為魂,整合區域資源,打造隆中旅遊產業集聚區,形成以旅遊業為核心,包含會展、地產、商業、文化創意產業在內的產業聚集結構,以旅遊產業聚集區發展模式,打造旅遊新區,實現區域發展突破。

(四)遊憩體驗方式的創新

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快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文化旅遊產品和項目是否具有極具特色的觀賞性和旅遊體驗價值,即如何通過遊憩方式的創新,讓遊客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全方位的參與或體驗,充分理解旅遊產品的內涵和特色,滿足體驗經濟時代旅遊消費的深度需求。曲江新區在建設之初就提出了全方位體驗而非局外觀賞的原則,在一批重大文化項目的強勁拉動下,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宏大的遊憩體驗體系,既有靜態觀賞,也有參與演藝。消費者得到的是文化信息的吸收,身臨其境的游歷感,以及一種身處文化氛圍之中、直擊內心的深層體驗。

在「襄樊隆中文化旅遊產業園區項目」中,綠維建議,以景區化、情景化、故事化、藝術化、休閑化為特色,創新隆中新區文化旅遊體驗模式,構造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體驗感受,打造全新的文化旅遊與休閑體驗目的地。在深究古隆中及諸葛文化的基礎上,以保護現有的古隆中景區為前提,以古隆中獨特的風水結構及諸葛亮自身具有的風水文化元素為源點,打造古隆中風水文化系列產品,運用風水文化調整景區園林景觀和小品景觀,形成風水游覽線路,給予古隆中諸葛故居以全新的旅遊體驗,並藉助目前的市場認知度,從朝聖體驗、祭拜的角度改變古隆中景區傳統的單一觀光旅遊產品。另外,還通過文化包裝主題樂園,突破機械游樂與文化資源的隔膜,利用三國時期的建築園林景觀、文化符號、歷史故事與人物題材,通過仿古景觀設計、文化包裝等手段,以動感化的旅遊設計手法從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民俗、文學藝術等方面取材,設置三國文化意境下的互動型項目,通過與三國文化的「零距離接觸」為遊客提供全方位的愉悅感,打造以諸葛亮文化和三國文化為文化原點、文化背景區的三國文化五感(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游樂功能區。

閱讀全文

與村莊打造旅遊業的市場與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03
維修服務培訓方案 瀏覽:482
保險活動的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573
紅星美凱龍家居建材推廣方案 瀏覽:250
美食促銷活動微博模板 瀏覽:844
我心目中的電子商務 瀏覽:188
中秋國慶活動策劃方案美容 瀏覽:762
銀行儲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11
電子商務與經營分析方法 瀏覽:255
幼兒園教師過教師節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945
創業談話類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453
營銷方案中消費者分析 瀏覽:43
廣告營銷策劃方案模版 瀏覽:788
卡丁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91
工會策劃方案 瀏覽:424
qc7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541
羽絨服反季促銷方案 瀏覽:889
集團教育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860
傳統文化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127
桂林三花酒策劃方案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