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機肥料市場分析有哪些方法
分析方法
❷ 有機肥的市場有多大
有機肥料使用在我國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但受傳統觀念制約和原材料利用不規范的影響,我國有機肥料市場並未得到有效的市場推廣和重視。行業內企業也多以中小企業為主。這造成了目前我國有機肥料的使用率占化肥比重偏低。
根據前瞻網發布的《中國有機肥料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日本、英國等西方國家有機肥料用量已佔肥料使用總量的50%,而我國有機肥料使用量佔比不到10%。以市場規模為例,2013年為例,我國肥料製造工業市場規模突破9000億元,而有機肥料市場規模不到800億元。
回顧2013年,雖然肥料市場大環境整體不景氣,但我國有機肥料市場依然取得了快速穩定的增長。
在市場規模上,2013年,我國有機肥料行業市場規模近800億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雖然行業目前整體規模仍偏小,但卻增長迅速,是我國肥料製造行業增長最為快速的市場。自2008年以來,我國有機肥料行業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6.81%,遠超過肥料製造行業其它細分市場。
在行業盈利方面,2013年我國有機肥料行業繼續維持了過去幾年利潤快速增長的勢頭,2013年行業利潤總額超過70億元,與2008年我國行業盈利總額僅有7.16億元相比,6年間行業利潤增長了近10倍。
在市場競爭上,福成五豐、芭田股份等涉足有機肥料的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良好,而梅花生物科技公司和山東泉林嘉有肥料公司則繼續維持在有機肥料市場的領先地位。新希望、雛鷹農牧、大康牧業、新五豐等規模化養殖企業,由於擁有大規模的有機肥原料供應也維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綜合來看,2013年我國有機肥料市場雖然依然存在企業整體規模偏小,市場競爭不夠規范,行業標准不夠完備等問題,但由於行業起步較晚,且正處於發展初期,行業依然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❸ 有機肥企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怎麼編制
有機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基本框架
第一章 項目總論
第二章 項目市場預測
第三章 項目資源條件評價
第四章 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
第五章 場址選擇
第六章 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第七章 主要原材料、燃料供應
第八章 項目總圖、運輸與公用輔助工程
第九章 節能、節水措施及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章 勞動安全與消防
第十一章 組織結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第十二章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第十三章 投資估算與融資方案
第十四章 項目財務評價
第十五章 項目國民經濟評價
第十六章 項目社會評價
第十七章 項目風險分析
第十八章 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以下是相有機肥關可行性研究報告,可供參看:
❹ 有機復合肥市場前景,有機肥的市場前景
肥料是植物的糧食。施肥是農業生產中保證作物高產、穩產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國是世界化肥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長期大量施用化肥。雖然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產量,但對環境和人類造成的危害日益增加,如土壤酸化、板結、肥力下降、地下水的硝酸鹽儲量超標,導致多種疾病發生、大氣污染。水體富營養化等一系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和人類健康問題。
由於亂施化肥,土壤缺乏有機質而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已成為影響我國農業持續發展和穩產高產的重要限制因素。目前,我國農業耕地約80%的面積缺氮,50%缺磷、30%缺鉀,有些土壤有機質不足1%。而各類有機資源中通常含有機質60%以上,含氮2.5%以上,含磷2%以上,還含有各種微量元素,不但是良好的肥源,而且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生物有機肥料,是指利用畜禽糞便秸稈、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的固體廢物。有機垃圾以及城市污泥經微生物發酵、除臭和腐熟後加工而成的肥料,具有以下優點:
(1)生物有機肥的有機質含量大於等於35%,氮、磷、鉀總含量為6%,符合商品有機肥產品質量指標。
(2)生物有機肥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代謝產物。
(3)生物有機肥的原料經連續4-5天高溫發酵後原料中的病源微生物、害蟲和雜草大量補殺死。其衛生標准明顯高於有機肥料。
(4)用微生物發酵製成的生物有機肥無惡臭,而且發酵過程中的熱量可使原料蒸發大量水分,使得生物有機能的生產成本比較低。事實證明,單純使用氮肥,由於揮發、淋失、徑流原因,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0-50%,且造成地下水的流失,而採用生物有機肥與無機肥混用的辦法,可大大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同樣,用於無機磷在土壤中容易產生不溶性化合物,即所謂磷的固定,因此磷的利用率很低,而施用生物有機肥料後,有機酸可與鈣、鎂、鐵、鋁等金屬元素形成穩定的對磷的吸收,可明顯提高磷的利用率。而且施用生物有機肥可以增加作物的產量,減少肥料的使用量,降低生產成本。尤其對於果樹類作物和園林、花卉及物種經濟作物更有著改善品質、提高產量、增加收益、增強後勁的顯著效果。因此大量發展生物有機肥的工業化生產,不僅能有效地變廢為寶,同時治理和避免日益嚴重的環境為污染,更為重要的是滿足了我國農業持續發展和"兩高一優"的需要。生物有機肥的工業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對於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良性循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