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中國橡膠市場調查

中國橡膠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3-24 12:27:48

『壹』 在中國橡膠是稀缺資源嗎,橡膠都可以用來做什麼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橡膠行業是一個有160年悠久歷史的傳統產業,它是指以橡膠加工或直接服務於橡膠加工為職業特點的工業門類。因此,橡膠行業屬於一個龐大的體系。
橡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它不僅為人們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醫用等輕工橡膠產品,而且向採掘、交通、建築、機械、電子等重工業和新興產業提供各種橡膠制生產設備或橡膠部件。可見,橡膠行業的產品種類繁多,後向產業十分廣闊。
近幾年來,橡膠行業得到不少發展,已有細分行業穩中有升,新生橡膠細分行業則飛速發展。
從2000年以來,我國每年天然橡膠實有種植面積都在增長,2006年我國天然橡膠的總種植面積達到77.62萬公頃,較2001年上升了23.66,其中2001至2004年間,我國天然橡膠的新種面積6.85萬公頃,2004年當年新種面積為3.54萬公頃,佔新種面積的52%,以5-8年的正常開割期推算,這部分新種植的橡膠樹將在2009年開割,因此,如果天氣正常我國天然橡膠整體產量將整體維持小幅上升的趨勢。
隨著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膠消費和進口國。2007年中國進口天然橡膠164.8萬噸,價值32.6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2.2%和7.5%。
受我國輪胎產業的蓬勃發展,前幾年國產合成橡膠不能滿足國內輪胎發展的需要,因此近幾年我國合成橡膠產能整體呈現擴張的態勢,目前國內順丁橡膠還不能滿足國內需要,但是丁苯橡膠裝置建設在加快,已基本能夠滿足國內需求。
2007年,全國共生產合成橡膠222萬噸(含再生膠等),同比增長20%。其中丁苯橡膠是產量增長最多的品種,共生產72萬噸,同比增長23.7%;順丁橡膠產量增幅相對較小,共生產46萬噸,同比增長2.9%。SBS產量為30萬噸,同比增長3.3%。丁基橡膠由於燕山石化2007年上半年裝置檢修,因此產量較上年同期減少7%。2007年乙丙橡膠產量變化不大。丁腈橡膠及氯丁橡膠產量也較上年同期增長5%左右。
2008年,中國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消費量較上年增加7.7%,其中天然橡膠消費量達到259萬噸,而當中的168萬噸來自於進口,同比增長2%。
盡管全球經濟危機可能導致近期橡膠消費增長放緩,但遠期前景依然保持相對健康。中國汽車工業、公路建設以及運輸業的發展意味著國內輪胎和其他橡膠製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中國投資咨詢網2009-2012年中國橡膠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貳』 三元乙丙橡膠的市場現狀

2012年,中國乙丙橡膠產業繼續保持其熱點投資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最具競爭力的中石化/三井合資項目在內,國內、國外生產商計劃近年在中國國內擬建乙丙橡膠項目的廠家總計10餘家,新增總能力接近85萬噸/年。隨著我國經濟開始回暖,汽車、建築等支柱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明顯拉動了三元乙丙橡膠的市場需求量。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三元乙丙橡膠產量達到1.91萬噸,表觀消費量達到22.75萬噸,行業進口依存度依然很高。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提升,作為支柱產業的汽車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未來一段時期仍將是三元乙丙橡膠在上述行業的快速發展期,加上城市基本建設、高速鐵路、軌道交通建設等的不斷發展,必將拉動中國三元乙丙橡膠市場進入一個需求高峰。中商情報網發布《2013-2018年中國三元乙丙橡膠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咨詢報告》預測,2015年國內對三元乙丙橡膠的總需求量將達到32萬噸左右,其中汽車和聚合物改性仍將是最主要的兩大消費領域。

『叄』 中國的橡膠工業怎麼樣

歷經百年風雨的中國橡膠工業,從發展初期就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民國初期,地處民族工商業萌芽地的廣州先聲奪人;上世紀中葉,經濟增速亞洲居首的東三省蘊育了當時最大的橡膠工業基地,有著洋派思維的上海率先「走向全國」;新世紀之初,發展模式讓全世界驚奇的山東廣饒大王鎮輪胎產業集群和衡水桃城工程橡膠產業集聚區,則是民營經濟崛起的最好注腳。在中國橡膠工業百年華誕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些橡膠重鎮發展軌跡。
衡水
工程橡膠之首
衡水產業集群成就了國內工程橡膠產業,工程橡膠又令河北衡水市桃城區蜚聲全國。
全國八成以上的新建公路、鐵路、橋涵、水利、輕軌、建築等基礎建設項目中都有衡水工程橡膠的身影。汕頭海灣大橋、青藏鐵路、南京長江二橋、國家大劇院、國家體育場(鳥巢)等重大工程建設都使用了衡水生產的工程橡膠產品。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前會長鞠洪振的話來說就是:「離開衡水,離開桃城區,談工程橡膠是沒有意義的。」
作為中國工程橡膠基地之首,衡水擁有中國最早的工程橡膠研發基地,產品涵蓋了板式橡膠支座、盆式橡膠支座、球型支座、橡膠止水帶、橋梁伸縮縫裝置共五大系列100多個品種。
但當時間倒回2000年,已有1200多家工程橡膠生產、經銷企業的桃城區,卻一直沒有一個完善的專業流通市場,企業交易要到河南、雲南等地,企業成本和市場風險很大。群體大、規模小,科技研發投入嚴重不足,業內惡意競爭不斷等問題和矛盾凸顯,衡水工程橡膠這一傳統特色產業,走到了十字路口。
其實,這里的企業早就有了在本地建立市場的需求。但單靠一廠一店沒能力辦,各打算盤又使聯建屢屢流產。因此,政府牽頭,協調金融部門、企業和社會多方融資9000多萬元,興建了河北衡水橡膠城等專業市場。此舉不僅結束了時當地橡膠業有「市」無「場」的歷史,而且還吸引區外70多家企業來此經營,河南、廣東橡膠產品商也來此從事交易,尋找信息。
2002年,全國最大的橡膠、化工原輔材料集散地——河北衡水橡膠城建成;2004年,中國(衡水)工程橡膠產業製造基地晉升國家級;2005年12月,中國(衡水)工程橡膠產業製造基地博覽中心建成;2007年,全市53家工程橡膠企業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現在,衡水市桃城區仍以工程橡膠全國產業規模最大、專利最多、產品種類最全、綜合實力最強和市場覆蓋最廣五大優勢而令全國矚目。
遼寧
曾經的最大基地
遼寧橡膠加工業雖然現在在國內並不算突出,但遼寧卻曾是中國最大的橡膠工業基地。
1921年,大連橡膠總廠的雛形協盛膠皮工廠在大連成立。上世紀30年代沈陽、遼陽和丹東3個橡膠工業生產地形成,三省膠皮工廠、滿蒙膠皮工廠、撫順護謨工業所、大利膠皮工廠、遼陽橡膠工廠等企業先後涌現。1940年前後,遼寧橡膠工業進入了大發展時期。1941年,沈遼丹已具有汽車輪胎6萬條、馬車輪胎6萬條、膠鞋3000萬雙、自行車胎62萬條的年生產能力,居全國之冠。
遺憾的是,遼寧橡膠工業在1945年遭到嚴重破壞,設備損失一半以上,生產能力只剩下20%;1948年成立東北橡膠公司,後調整為9個橡膠廠和1個橡機廠。雖然受到重創,但全國最大的橡膠企業東北橡膠公司,仍屬遼寧。
1950年,沈陽的一、二、六廠和遼陽九廠全遷到牡丹江和哈爾濱,丹東八廠遷到長春,同時地方兩個橡膠廠北遷到吉林圖們和遼北鐵嶺。這樣,遼寧橡膠基地90%的生產資料和50%的生活資料橡膠品遷到外地;丹東和遼陽兩個基地已不復存在;沈陽只剩下三、四、五、七廠和橡機廠,實力大為削弱。
1965-1970年,沈陽僅有的幾個工廠又向外轉移。沈陽七廠全遷至遼西,成立遼寧朝陽輪胎廠。沈陽橡機廠的人員設備遷往桂林和益陽。沈陽三廠的設備人員支援了銀川和桂林,老廠在2000年之後遷往沈西工業區,新成立的和平子午胎公司於2012年為青島賽輪收購。沈陽四廠在1958年同五廠合並為新四廠,並於1959年成立沈陽橡膠工業設計研究分院,後改為製品研究所。
後來,其民品生產設備全遷到石家莊和鐵嶺,軍工橡膠製品支援了西北橡膠廠和西北橡膠工業研究所,特種輪胎研究室分出去後成為曙光橡膠研究所。沈陽橡膠製品所的硅氟橡膠研究室同北京院一室合並,成立了西北橡膠工業研究所。
如今,沈陽這個國營橡膠工業老基地不僅沒有一家央企,原來的國營企業在改制中也幾乎全部民營化。
廣州
中國橡膠工業發源地
中國第一雙膠鞋產自何方?第一個安全套產自哪裡?答案都是廣州。100年前在廣州成立的中國第一家廣東兄弟樹膠公司,成為中國橡膠工業誕生的標志。在最鼎盛的時候,廣州製造的自行車、摩托車輪胎世界知名,曾經10條輪胎里有8條產自廣州。
1931年,廣州橡膠工業發展到15家,除南強一家資本為10萬元的企業之外,全部為家庭式手工作坊;1942年爆增至120多家,除了大華橡膠略顯規模以外,「土法打膠」、「火烤硫化」成為廣州橡膠工業的獨特一景。1945年,廣州土法小工廠更是增加到200家,後幾經整頓,工廠數量有所減少,但落後面貌沒有任何改變。
廣州橡膠工業的轉機出現在1964年。這一年,中國橡膠工業公司在廣州設立分公司,並建立起由12個橡膠廠、1個機械廠和1個研究所組成的廣州橡膠工業正規基地。其中4個工廠建在粵北花縣,形成華南新的橡膠工業基地,改變了廣州橡膠工業的落後面貌。
之後,分公司轉為地方廣州橡膠工業局,並新建番禹輪胎工業基地——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不過,隨著廣州市橡膠工業局撤銷改稱廣州橡膠工業公司,公司性質發生改變,各工廠企業統一管理形勢不復存在。
100年後,中國已成為世界橡膠工業第一大國,但廣東橡膠產業卻在下滑,中國橡膠工業百強企業中廣東企業已很難尋覓。
目前,廣州只剩10多家橡膠企業,且多為民營和外資。廣州周邊的幾個城市,已形成多個橡膠工業集群基地。例如,深圳的自行車胎、仿形人體器材,惠州的輪胎,東莞的鞋類,中山的電子橡膠零件,還有梅州工農業和地形輪胎等,都已頗具規模。
東營
中國輪胎之都
「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山東輪胎看東營,東營輪胎看廣饒。」雖然東營輪胎企業的發展現在遇到了一些麻煩,但這句順口溜廣為流傳,甚至為外國人所熟悉。
山東東營市有個廣饒縣。這里誕生了一個以民營企業為主的「輪胎窩」。家家做輪胎,廠廠成公司,公司成集團——廣饒輪胎企業大致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廣饒輪胎企業多於1994年、1996年前後起家,幾乎是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2002年是廣饒輪胎行業發展最快的時期,那年廣饒所在的東營市一氣兒就上了6條全鋼子午胎生產線。這6條全鋼子午胎生產線全部都來自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廣饒縣的大王鎮、稻庄鎮等。到2007年,東營市的全鋼子午胎生產能力已達1330萬條,尤以廣饒輪胎發展最為火爆。
有一個數字很能說明問題:據當地統計,2006年,廣饒輪胎年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條。這相當於1978年全國輪胎的產量。也就是說,從1935年第一條雙錢牌汽車輪胎誕生算起,中國輪胎企業用了30多年才達到的規模,廣饒輪胎企業只用了十幾年就達到了。而且這是在國家完全沒有投資的前提下完成的。
盡管百餘個廣饒輪胎企業各有各的特點,但仔細分析,他們有許多共同點。譬如,這些企業沒有一家是國家投資建的,一部分是原縣辦企業改制而成,一部分是村民集資發展起來的;這些企業的資金來源,民間集資始終是主要渠道;這些企業創業時,人才就是靠挖;這些企業基本上走「外向型經濟」之路,原料、設備、銷售都在外;這些企業也把上子午胎、上大生產線作為奮斗目標;這些企業很少打廣告,品牌效應主要靠用戶的口口相傳;這些企業管理上都有家族特色。
如今,東營市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子午胎生產基地、全國橡膠輪胎出口基地、山東省外貿轉型升級(輪胎)專業型示範基地,被譽為中國輪胎之都。
上海
火種撒向全國
中國橡膠工業誕生於廣州,發展於上海。20世紀40年代,上海外灘聚集著大大小小130多家橡膠廠,他們分布在各個區的街邊弄堂,成為上海橡膠工業一景。其密集程度,中國獨有,世界少見。這里的橡膠企業通過外遷,輻射全國,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先是上海正泰橡膠廠1943年南下廣東,同興隆合資在廣州設立正泰橡膠廠廣州分廠。大中華橡膠廠於1948年北上天津,獨資收購天津第二化學廠。緊接著,正泰又與廣州大華合作生產自行車胎。
從1954年開始,為解決生產廠點過於集中的問題,上海橡膠企業間除合並重整之外,還採取了轉行和內嵌的舉措。一是將10餘家橡膠廠劃轉電子公司、筆業公司。二是把一部分企業遷往內地,支援橡膠空白地區。從1954-1965年先後分四批連人帶設備全遷到全國各地,從湖南、湖北、廣西、江西、四川、安徽、福建、貴州、山西一直到大西北的蘭州,遍及10多個地區城市,其生產能力佔到上海的1/4。上海橡膠工業真的「走出去」了,將火種由上海沿海一處,撒遍全國各地。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上海橡膠工業又開始新一輪的擴散,在市郊和外省市先後建立起50家聯營分廠,全上海橡膠工廠最多時達到342家。
上世紀90年代後,一大批企業從市區遷到市郊區縣,並同外省市企業聯合兼並重組;對內則轉制為股份公司。例如輪胎公司收購海口和徐州2家輪胎廠成為跨地區企業;膠帶公司收購武漢、南昌、重慶的多個膠帶廠,並同外資合辦企業;膠鞋公司重新組建為回力、雙錢2個鞋業總廠。
如今,上海橡膠工廠幾乎已全部遷到市郊各區縣,只留下了幾個公司總部。與此同時,外資企業不斷增多,成為多家外企總部所在地。

『肆』 中國橡膠製品發展現狀

中國經濟的持續大幅增長、特別是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對橡膠製品業的強勁需求,橡膠工業進入成熟期。主要表現為:生產高速增長,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形成了區域化產業布局。外商投資非常活躍。兼並收購已成為世界輪胎行業的發展趨勢。原國家重點輪胎企業50%已被外資並購,子午胎70%以上的份額已被外資輪胎廠佔領,並有進一步擴大的強勁勢頭。出口強勁增長,拉動效應顯著。2005年,橡膠及其製品出口額55.1億美元,同比增長44.8%;其中,輪胎出口量已佔全國輪胎產量的1/3。

【行業指標】銷售收入、利潤總額、輪胎產量、膠鞋

【行業分析】行業發展是最大瓶頸——原料。中國已是世界第一耗膠大國(2005年消耗量超過460萬噸,佔世界橡膠消費總量的22.2%)和第一大橡膠進口國(對個依存度達54%),對橡膠資源的過分依賴導致行業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輪胎投資擴張過快問題依然突出,存在過熱、過剩的威脅。目前在建項目中,錢鋼子午胎產能將達6000多萬條、半鋼子午胎產能將達1.8億多條,已經遠遠超出2010年的預期需求。反傾銷和人民幣升值影響。我國輪胎產品近30%出口,自2004以來,已遭遇印度、南非、墨西哥、委內瑞拉、埃及、秘魯和土耳其等國的反傾銷調查,一旦出口受阻,將對內銷造成更大的壓力;另外,人民幣升值對輪胎出口影響也不利。外資大舉進入中國,基本完成戰略布局。近年來,國外輪胎全面向中國轉移,世界前11位大輪胎公司均已進入中國大陸獨資或合資建廠,大多數已經完成了在中國的戰略布局,形成了國內名牌與國際名牌的競爭格局。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廢橡膠綜合利用越來越重要:中國橡膠資源匱乏,又是輪胎消費大國,廢舊輪胎的產生量僅次美國,因此發展循環經濟不但可以緩解橡膠資源短缺問題,還可以有效減輕廢橡膠對環境的污染。預計再生橡膠、輪胎翻新將成為今後中國較為熱門的投資項目。

【前景預測】輪胎:總產量達到3億條,子午化率達到70%。全鋼胎發展無內胎及公制輪胎,半鋼胎發展寬斷面、高速度級別產品,工程胎子午化也勢在必行。非輪胎橡膠製品:汽車用橡膠製品重點是培育品牌,滿足各類汽車對配套產品的需求;高性能新產品的研發、生產、供應爭取立足國內,替代進口。原料方面,將重點發展汽車輪胎及配件用合成橡膠……使國產合成橡膠市場佔有率上升到65%-70%,並向產品系列化、經營規模化、裝置大型化發展。列為限制類的項目:斜交輪胎項目、力車胎項目(手推車胎)。列為淘汰類的項目:50萬條/年及以下的斜交輪胎,或以天然簾子布為骨架的輪胎生產線,1萬砘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炭黑生產裝置。
【龍頭企業】山東瀘河集團、風神輪胎、佳通輪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膠、廣州市華南橡膠輪胎、貴州輪胎、普利司通輪胎、因特異輪胎、錦湖輪胎、東洋輪胎、韓泰輪胎有限公司、米其林(中國)公司、山東玲瓏橡膠、山東三角集團、山東成山、青島黃海輪胎、青島雙星集團、上海輪胎橡膠

『伍』 橡膠的橡膠市場

橡膠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企業成本難以控制
2011年,橡膠等原材料價格出現巨幅波動,天然橡膠一季度創下43500元/噸的歷史最高紀錄,合成橡膠二、三季度發力上攻,漲幅達10000 元/噸,之後均出現大幅下跌。受橡膠價格劇烈波動影響,輪胎等主要橡膠製品企業首當其沖,生產經營成本難以控制,庫存風險加大,利潤空間壓縮至2%-5%,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行業增速理性回落,駛入良性發展軌道
由於橡膠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國內外市場持續低迷,內需放緩,我國主要橡膠產品產量增幅回落、出口回落,但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局面,保持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同時,運行質量有所優化:產品結構調整取得進展,輪胎子午化率達到86.5%,同比提高了2.5 %,其他產品結構也有較大改善;轉變橡膠工業增長方式初見成效,輪胎對外需的依賴度降低;推行低碳經濟效果顯著,行業能耗降低,出現一批節能設備,綠色輪胎等產品和綠色原材料不斷涌現。這些變化說明,當經濟增長速度適度降低時,反而對調結構、推動各項改革有所幫助。我國橡膠工業經濟運行開始駛入良性發展軌道。
2012年上半年1-10月,國內橡膠行業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小幅增長,主要橡膠產品產量增幅呈現持續向好的趨勢,行業製品出口交貨值增幅較上月略有回落,行業效益狀況繼續保持向好的態勢。
數據顯示,2012年1-10月,中國橡膠製品業完成工業產值同比增長6.47%,綜合外胎產量同比增長2.59%,其中子午線輪胎產量同比增長3.13%,全鋼子午胎產量同比增長6.55%,子午化率達87.23%,同比提高0.46個百分點。
同時,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26%,庫存同比增加7.06%,環比減少0.12%。完成出口輪胎交貨值同比增長11.29%,出口率(值)為34.23%,與2011年同比增長1.48個百分點。出口輪胎交貨量同比增加5.87%,出口率(量)為42.83%,與2011年同比上升1.32個百分點。
--野外採集植物數據-- 中文種名 橡膠 拉丁學名 Hevea brasiliensis 科名 大戟科 採集時間 2009年08月06日 採集地點 海南東方縣東河鎮 採集人 邢福武、戴建閱、鄭希龍 採集樣品類型 果實、 生活型 中等喬木、 生態環境 路旁、

『陸』 中國天然橡膠市場有多大

很大。每年中國需要大量從東南亞等地國家進口。2010年1至12月,中國進口天然橡膠186萬噸(金額5666878千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8%(數據來源:海關總署)。據預測,我國天膠的極限產能約為75 萬噸左右,預計2013年我國天然橡膠消費量將達到400 萬噸。

『柒』 中國橡膠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年多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給世界橡膠工業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影響,許多發達國家的橡膠消耗量都有大幅下降,唯獨中國逆勢而上,呈現一枝獨秀的亮麗風景,全球橡膠工業的重心也正向亞洲轉移。
權威機構IRSG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前三季度世界橡膠消耗量為1577.1萬噸,同比下降10.6%;產量為1574.2萬噸,同比下降10.1%。世界前10位橡膠消耗國中,中國橡膠消耗量為601.1萬噸,增長20.1%,佔全球的38%;美國為151.1萬噸,下降26.8%;日本為108.3萬噸,下降29.7%;印度為90.2萬噸,增長2.2%;巴西為50.7萬噸,下降24.3%;德國為44.5萬噸,下降26.2%;韓國為40.3萬噸,下降23.8%。

在橡膠生產方面,中國的表現也引人關注。前三季度中國合成橡膠產量為212萬噸,同比增長23.3%,佔世界的23.7%;美國為145萬噸,下降21.3%;日本為91萬噸,下降27.8%;韓國為82萬噸,增長5.1%;俄羅斯為73.2萬噸,下降22.1%。中國天然橡膠產量增長12.5%,以41萬噸超過越南前進至世界第5位。位居世界第1~4位的分別是泰國,214.9萬噸,下降8.9%;印尼,198.7萬噸,下降7.3%;馬來西亞,61.8萬噸,下降29.2%;印度,53.6萬噸,下降10.8%。

估計2009年全年世界橡膠實際消耗量可達2060萬噸左右,比上年下降9.1%;橡膠產量2090萬噸,下降8.4%。全球橡膠工業在遭到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後,將進一步向亞洲新興國家地區傾斜。目前亞洲已成為全球橡膠生產和消耗的中心地區。世界前10位橡膠消耗國亞洲已佔到7家,消耗量佔到60%以上;前10位合成橡膠生產國一半在亞洲,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8%,僅中日韓三國就佔45%;天然橡膠生產92%集中在亞洲,而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國又占至全球的70%。

2009年中國率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機陰霾,GDP增速達到8.7%,汽車產銷量超過1370萬輛,更給橡膠工業帶來新的生機。2010年將是中國橡膠工業迎來更大發展機遇的一年,橡膠消耗量有望接近700萬噸。

2010年中國合成橡膠產能將超過300萬噸。齊魯石化新建的10萬噸/年乳聚丁苯橡膠裝置已投產,合計能力達30萬噸/年;蘭州石化除10萬噸/年的新乳聚丁苯橡膠投入運行之外,又有5萬噸/年丁腈橡膠裝置建成;巴陵石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膠(SBS)由年產12萬噸/年能力擴至20萬噸/年,總產能為23萬噸/年;新疆獨山子石化新建的18萬噸/年裝置開始生產,總產能為23萬噸/年;四川的15萬噸/年順丁橡膠和遼寧撫順的20萬噸/年乳聚丁苯橡膠即將建成;山西合成橡膠在原有3萬噸/年氯丁橡膠生產線基礎上,又新添了3萬噸/年新裝置。此外,普利司通惠州合成橡膠5萬噸/年溶聚丁苯橡膠和申華化學南通的5萬噸/年順丁橡膠新裝置也加入了生產行列。

與此同時,中國天然橡膠產量今年有望達到65萬噸,橡膠種植面積由3年前的68萬公頃擴大至93萬公頃。
中國企業走出去種膠也開始取得很大成果,以雲南橡膠投資有限公司為首的大小30多家企業在寮國和緬甸建設天然橡膠園,廣東、海南農墾企業也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投資建設天然橡膠園,數量已達30~40家。僅海南農墾橡膠有限公司一家在境外的種植面積即有20萬畝,每年可加工天然橡膠2萬噸。此外,中國主要輪胎生產基地山東,為謀求輪胎原料的自供比,也在產膠國投資自建橡膠園。
國內外業界普遍認為,中國正在由世界橡膠工業大國發展成為世界橡膠工業強國,市場前景可期

橡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不僅為人們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醫用等輕工橡膠產品,而且向採掘、交通、建築、機械、電子等重工業和新興產業提供各種橡膠制生產設備或橡膠部件。橡膠在國民經濟中是一種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戰略性物資。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橡膠工業發展面臨著調整、轉型、重組的考驗,如何順應變化,調整結構,促進我國橡膠工業走出逆境,平穩健康地發展,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由橡膠大國向橡膠強國邁進

世界上天然橡膠的使用是1493年由哥倫布所發現,但直到1839年固特異發現硫磺可使橡膠交聯,才使橡膠有了使用價值,從此誕生了世界橡膠工業。橡膠工業是隨著汽車工業發展起來的,如今已成為許多發達國家重要的傳統產業。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膠消費和進口國。2009年,中國橡膠消費量達到588萬噸,連續8年位居世界首位,佔世界橡膠消費量的26%以上,主要橡膠產品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尤其是2009年國家相繼出台擴大內需的政策,使我國橡膠產業不僅經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頂住了輪胎特保案的考驗,還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發展。

2009年,中國橡膠工業完成總產值略高於2008年,出口交貨值略低於2008年,利稅高於2008年。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力車胎、膠管膠帶、製品、膠鞋、乳膠、炭黑、廢橡膠綜合利用、輪胎模具等九個分會247家重點會員企業的統計,2010年1月份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75.7億元,同比增長107.2%;出口交貨值41.4億元,同比增長47.4%;實現銷售收入167.95億元,同比增長96.1%;實現利潤總額7.09億元,銷售利潤率4.22%,同比增長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10.8億元,同比增長357.3%。

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汽車市場的一枝獨秀,大大拉動了橡膠工業的發展,從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橡膠研究組織秘書長埃文斯日前在中國表示,隨著中國成為天然膠、合成膠的主要消費國,其生產及需求模式將對全球橡膠工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國內外業界普遍認為,中國橡膠工業正在由世界橡膠工業大國發展成為世界橡膠工業強國,市場前景可期。

盡管如此,一些專家也指出,今年橡膠行業仍有諸多困難需要克服。一是輸美輪胎特保案對我國輪胎出口的不良影響將顯現,加之歐盟對輪胎實行環保壁壘,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二是大宗原材料在國際炒家的炒作下一再暴漲,將大量吞噬企業的利潤。三是世界輪胎等橡膠產品市場沒有明顯回暖,中國以投資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政策已經出現放緩的信號,而以消費拉動內需增長的態勢還遠未形成。四是以低碳經濟為首的一系列技術壁壘已經擺在企業面前。此外,最近豐田等汽車廠家的「召回門」也為企業的擴張之路敲響了警鍾,企業如何在保證產品安全、質量前提下進行數量上的擴張,真正做大做強,這應當引起中國企業的關注。

橡膠市場發展具有堅實的支撐

盡管外部環境不利因素很多,使中國橡膠工業面臨自身經濟發展轉型和外部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的雙重考驗,但今年也是蘊含著更大希望和更多機遇的一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0年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仍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國家將繼續實施鼓勵汽車行業發展的舉措,橡膠工業與之密切相關,汽車工業的發展將是今年輪胎等汽車橡膠產品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拉動因素。專家介紹說,汽車橡膠製品約占汽車總成本的6%左右。全球每年消耗生膠量的70%以上都用於汽車行業,其中60%用於輪胎,40%用於汽車橡膠製品。而資料顯示,2008年全球千人平均汽車擁有量為140輛,其中歐洲國家平均擁有500多輛,美國擁有800多輛,而我國不足40輛,因此我國汽車市場的潛力還很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顧翔華表示,由於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2010年汽車增長可達10%—15%,產量或達1500萬輛。

另外,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等基本建設項目的繼續實施,將進一步促進對輪胎、膠管膠帶、工程橡膠產品的需求。特別是國家進一步加強對「三農」的支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繼續汽車、摩托車等下鄉活動,將進一步推動各種橡膠產品的需求。為此,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預計,2010年盡管中國橡膠需求有所減弱,但橡膠消費量仍將達到630萬噸。

調整結構是關鍵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認為,後危機時期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橡膠工業發展面臨著調整、轉型、重組的考驗,為適應國內外市場的變化,促進我國橡膠工業走出逆境,平穩健康地發展,企業必須要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一是調整增長方式結構。從粗放型數量能力的增長,調整為技術型質量的提高。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從中低檔產品調整為中高檔產品,增加節能、環保、智能等橡膠產品的比例,培育中國名牌乃至世界名牌。三是調整市場結構。從單一市場調整為市場多元化,開發國內新市場,重視農村市場需求。從過分依賴出口,調整為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外市場力求多元化,穩定美、歐、日等傳統市場,擴大非洲、南美、東歐、東盟等新興市場。四是優化結構。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進出口結構轉型。一方面要抑制低附加值產品出口過快增長;另一方面在充分發揮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採取措施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技術水平,實現出口商品向中高技術加工和較高附加值的集約型方向轉變。五是調整企業結構,從小而多,調整為大而強,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走低碳經濟道路

據了解,輪胎滾動阻力是影響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滾動阻力每減少20%,每百千米二氧化碳排放就可減少400克,隨著家庭轎車的快速普及,消費者對車輛燃油經濟性的重視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橡膠工業與發展低碳經濟關系密切。橡膠原材料大部分以化石能源為原料,如合成膠、炭黑、纖維材料等,這種原料構成決定了橡膠工業必須走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的道路。

為此,范仁德提出,減少化石能源的比例,支持天然膠種植。他說,植樹造林不僅綠化生態環境,而且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物固碳、擴大碳匯、減緩溫室效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經濟的的途徑之一。建議國家支持國內天然膠企業擴大種植面積或者「走出去」種植天然膠,提高其產量和質量,積極推動杜仲膠等「新興天然膠」產業的發展,同時提高天然膠的使用量。

此外,橡膠工業還應通過科技創新,調整產品結構,滿足汽車工業等領域的低碳化要求,如開發、生產適合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輪胎及低耗油輪胎,應用熱塑性彈性體等新材料開發製造汽車用密封、減震等製品,提高汽車用傳送帶的效率,開發生產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業需要的橡膠產品。同時,加快環保橡膠填充油的研發與應用,為綠色輪胎製造提供技術保障,並大力開展廢舊輪胎等橡膠產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據南通回力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倪雪文介紹,中國再生橡膠工業發展60年來,回收利用廢舊橡膠近3000萬噸,為社會創造價值500多億元,節約和替代原生橡膠900多萬噸,我國自主開發的「廢橡膠動態脫硫新工藝技術」不僅在國內迅速成功推廣,並走出國門,為世界廢橡膠綜合利用,解決「黑色污染」和發展橡膠工業循環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我國天然橡膠75%、合成橡膠46%依賴進口情況下,3噸再生橡膠可以替代1噸天然橡膠。2008年我國利用廢舊橡膠生產再生橡膠245萬噸,相當於為橡膠工業提供了80多萬噸寶貴的天然橡膠資源,比我國全年的天然橡膠產量還要多。按正常年份的價格,進口1噸天然橡膠需2200元美元左右,僅這一項計算每年可為國家節約外匯17.6億美元以上。他預計,2010年全國再生橡膠產量為270萬噸,增幅將達8%以上,作為變廢為寶的可利用再生資源,發展前景廣闊。

閱讀全文

與中國橡膠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勞務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29
教師隊伍梯次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768
公司隨手拍攝影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926
公司開年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02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