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環保組織
1、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成立於1973年1月。
2、國際環境情報網 聯合國於1973年1月建立該情報網。
3、綠色和平組織 1970年由工程師麥克塔格特發起成立於加拿大。
4、綠黨 西方的綠黨,主要是在80年代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首先在原聯邦德國出現,並於1980年1月成為政黨。目前,在美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瑞典、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盧森堡等國都已成立了綠黨。
5、西歐保護生態青年組織 該組織於1988年9月成立於比利時的列日,由法國、英國、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等西歐國家的保護生態青年組織組成。
6.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 該協會是由各國政府、非政府機構、科學工作者及自然保護專家聯合組成。
7、大自然保護協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境保護組織,1951年成立於美國。
(樓下的 我找的很辛苦 你沒必要吃我吐的東西吧?)
⑵ 關於世界環保組織
1、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成立於1973年1月。
2、國際環境情報網 聯合國於1973年1月建立該情報網。
3、綠色和平組織 1970年由工程師麥克塔格特發起成立於加拿大。
4、綠黨 西方的綠黨,主要是在80年代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首先在原聯邦德國出現,並於1980年1月成為政黨。目前,在美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瑞典、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盧森堡等國都已成立了綠黨。
5、西歐保護生態青年組織 該組織於1988年9月成立於比利時的列日,由法國、英國、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等西歐國家的保護生態青年組織組成。
6.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 該協會是由各國政府、非政府機構、科學工作者及自然保護專家聯合組成。
7、大自然保護協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境保護組織,1951年成立於美國。
⑶ 國外著名環保組織怎樣選介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是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簡稱,以環保工作為主,總部設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綠色和平的前身是1971年9月15日成立於加拿大的「不以舉手錶決委員會」,1979年改為現名,並遷至荷蘭。創始人為工程師戴維·麥格塔格。1979年在全球41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它開始時以使用非暴力方式阻止大氣和地下核試以及公海捕鯨著稱,後來轉為關注其他的環境問題,包括水底拖網捕魚、全球變暖和基因工程。
綠色和平組織宣稱自己的使命是:「保護地球、環境及其各種生物的安全及持續性發展,並以行動作出積極的改變。」不論在科研或科技發明方面,綠色和平都提倡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解決辦法。對於有違以上原則的行為,綠色和平都會盡力阻止。其宗旨是促進實現一個更為綠色,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雖然成立於北美,綠色和平在歐洲取得更大的成功,得到了更多的成員和資金。組織絕大多數的捐贈來源於普通成員,不過也有一些來自於名人。目前在全世界已經有250萬以個人作為名義的會員在支持綠色和平組織。
食物安全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假如我們現在不立刻行動,制止基因改造,數年之後,我們的大部分食物都將會是經過基因改造的『科學怪物』」。
發展基因改造技術的跨國企業,極力讓大眾相信這些食物都是經過嚴密測試的,不僅是安全,而且營養豐富。可是,獨立的科學家卻提出警告,指出人類現在對基因的了解極其有限,因此,他們認為這種科技充滿瑕疵,危機四伏。基因改造生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有何影響,目前人類尚未確知。因此,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相信,把任何基因改造生物放在自然環境中培育種植,將引致無法還原的改變,其患無窮,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這些生物會釀成基因污染,可能對環境造成循環不息、層層遞增的人造災難。
森林保護
地球上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固定泥土,調和氣候,平衡水的循環系統,並且提供動物及植物一個相當理想的棲息處。原始森林蘊涵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對自然生態產生平衡的作用。喪失寶貴的原始森林,便等如失去優美的自然環境,未來經濟發展的機會,以至瀕臨絕種的生物。再甚者是會引至全球的氣候變化。綠色和平積極與政府和企業展開對話和合作,以及通過對消費者進行教育推廣,保護地球上僅存的原始森林。
⑷ 國際: 全球環保相關組織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羅馬俱樂部、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聯 合 國 環 境 規 劃 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簡稱 UNEP) 成立於1973 年,總部設在肯亞首都內羅畢,是全球僅有的兩個將總部設在發展中國家的聯合國機構之一。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專門機構成員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均可加入環境署,到2009 年,已有100 多個國家參加其活動。在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全球環境狀況及世界可持續發展前景愈加深切關注的 21 世紀,環境署受到高度的重視,並且正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宗旨是: 促進環境領域內的國際合作,並提出政策建議; 在聯合國系統內提供指導和協調環境規劃總政策,並審查規劃的定期報告; 審查世界環境狀況,以確保可能出現的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環境問題得到各國政府的適當考慮; 經常審查國家和國際環境政策和措施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影響和費用增加的問題; 促進環境知識的取得和情報的交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主要職責是: 貫徹執行環境規劃理事會的各項決定; 根據理事會的政策指導提出聯合國環境活動的中、遠期規劃; 制訂、執行和協調各項環境方案的活動計劃; 向理事會提出審議的事項以及有關環境的報告; 管理環境基金; 就環境規劃向聯合國系統內的各政府機構提供咨詢意見等。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同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簡稱 IUCN) 於 1948 年 10月 5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政府在法國的楓丹白露聯合舉行的會議上成立,當時名為國際自然保護協會,1956 年 6 月在愛丁堡改為現名。總部設在瑞士的格朗。
該組織的宗旨任務是通過各種途徑,保證陸地和海洋的動植物資源免遭損害,維護生態平衡,以適應人類目前和未來的需要; 研究監測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監測所取得的情報資料對自然及其資源採取保護措施; 鼓勵政府機構和民間組織關心自然及其資源的保護工作; 幫助自然保護計劃項目實施以及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組織的工作項目的開展; 在瑞士、德國和英國分別建立自然保護開發中心、環境法中心和自然保護控制中心; 注意同有關國際組織的聯系和合作。
該組織每 3 年召開一次大會。至 1998 年 11 月,該組織由 74個政府成員,110 個政府機構,706 個非政府參與。1996 年 10 月20 日,中國成為該組織的政府成員。主要出版物有: 《世界保護戰略》;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公報》(季刊) ; 《聯合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目錄》。
·羅馬俱樂部 (The Club of Rome)
羅馬俱樂部是關於未來學研究的國際性民間學術團體,也是一個研討全球問題的全球智囊組織。其宗旨是研究未來的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發展的影響,闡明人類面臨的主要困難以引起政策制定者和輿論的注意。目前,主要從事有關全球性問題的宣傳、預測和研究活動。成立於1968 年4 月,總部設在義大利羅馬。宗旨是通過對人口、糧食、工業化、污染、資源、貧困、教育等全球性問題的系統研究,提高公眾的全球意識,敦促國際組織和各國有關部門改革社會和政治制度,並採取必要的社會和政治行動,以改善全球管理,使人類擺脫所面臨的困境。由於它的觀點和主張帶有濃厚的消極和悲觀色彩,被稱為 「未來學悲觀派」的代表。
·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世界自然基金會 (簡稱 WWF) 於 1961 年 9 月 11 日成立於瑞士小鎮莫爾各斯,創始人為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任總幹事朱立安·赫胥黎先生。其基本目標是保護地球的生物資源。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擁有470 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96 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 1961 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 6 大洲的153 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約 12000 個環保項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一個由 27 個國家級會員、21 個項目辦公室及 5 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全球性的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中國的工作始於 1980 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1996 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式成立北京辦事處,此後陸續在全國八個城市建立了辦公室。發展至今,共擁有 80 多名員工,項目領域也由大熊貓保護擴大到物種保護、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森林保護與可持續經營、可持續發展教育、氣候變化與能源、野生物貿易、科學發展與國際政策等領域。
截至2009 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共資助中國開展了100 多個重大項目,投入總額超過 3 億元人民幣。
WWF 致力於:
(1) 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2) 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 推動減少污染和浪費性消費的行動。
世界自然基金會徽標主題是一隻大熊貓,其實這只可愛的大熊貓有真實原型,名字叫 「姬姬」,是奧地利動物商海尼·德默於 1958 年以三隻長頸鹿、兩只犀牛以及河馬、斑馬等,與北京動物園換得的一隻雌性大熊貓,後來生活在倫敦動物園。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Greenpeace International)
綠色和平 (Greenpeace) 是綠色和平組織的簡稱,屬於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以環保工作為主,總部設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綠色和平組織宣稱自己的使命是: 「保護地球、環境及其各種生物的安全及持續性發展,並以行動作出積極的改變。」不論在科研或科技發明方面,綠色和平都提倡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解決辦法。對於有違以上原則的行為,綠色和平都會盡力阻止。其宗旨是促進實現一個更為綠色,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通稱聯合國環境特別委員會或布倫特蘭委員會 (Brundtland Commission) 。在 1982 年內羅畢召開的聯合國環境管理理事會議上,前日本環境廳廳長原文兵衛代表日本政府設立這支機構,受到代表們的支持。1983 年的第 38 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成立這支獨立機構的決議。由聯合國秘書長提名挪威當時工黨領袖布倫特蘭夫人任委員會主席,蘇丹前外交部長卡利德任副主席。1984 年 5 月本機構正式成立。委員會由主任、委員等 22 名世界著名學者、政治活動家組成。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審查世界環境和發展的關鍵問題,創造性地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現實行動建議,提高個人、團體、企業界、研究機構和各國政府對環境與發展的認識水平。在 1987 年於東京召開的環境特別會議上,委員會又提出 《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頗有影響。
·國際科聯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 (Scientific Committee Oil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
國際科聯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 (SCOPE) ,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環境科學機構。1968 年國際科學聯合理事會設立了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是一個由自然科學家組成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非營利性的學術團體。在國際科聯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召開的同時,還將舉行 「促進生態發展迅速地區的技術轉移、規劃與管理研討會」。
·世界氣象組織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世界氣象組織是世界各國政府間開展氣象業務和氣象科學合作活動的國際機構,英文簡稱 WMO。總部設在日內瓦。至 2007年 4 月,世界氣象組織已從 1950 年 3 月 23 日公約生效時的 30 個會員發展到目前 182 個會員 (其中,國家會員 179; 地區會員 6個,包括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 。
世界氣象組織是根據1947 年9 月在華盛頓市召開的國際氣象組織,其前身國際氣象組織是 1872 年和 1873 年分別在萊比錫和維也納召開的兩次國際會議後於 1878 年正式成立的非官方性機構。1947 年 9 月在華盛頓召開的各國氣象局長會議,通過了世界氣象公約草案,1950 年 3 月 23 日該公約生效,國際氣象組織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1951 年 3 月 19 日在巴黎舉行世界氣象組織第一屆大會,建立正式機構。同年 12 月,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⑸ 世界環保組織的內容介紹
《世界環保組織》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來闡釋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其中以很大篇幅來闡述環保對生態、家居環境、生活習慣、生命健康等的影響,突出了主題,闡明了立場。另外,還適當地介紹了與環保相關的環保組織的建立、結構、功能等問題,對主題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⑹ 世界上最大的環境保護組織是什麼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IUCN,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營利環保機構,也是自然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唯一作為聯合國大會永久觀察員的國際組織。於1948年在法國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成立,總部位於瑞士格朗。
IUCN是很獨特的世界性聯盟,是政府和非政府機構都能參加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其會員分為主權國家、非營利機構和個人。目前IUCN有來自全球161個國家的200多個國家和政府機構會員、1000多個非政府機構會員,並有超過16000名學者作為個人會員加入IUCN的六個專家委員會等組織。IUCN現在全球近50個國家設有辦公室,有1000多名雇員。IUCN現任主席為中國的章新勝先生,總幹事為來自丹麥的英格·安德森女士。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orld Wildlife Fund)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來,WWF一直致力於環保事業,在全世界擁有超過500萬支持者和超過100個國家參與的項目網路。
WWF致力於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及生物的生存環境,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減少人類對這些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影響。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The Nature Conservancy)成立於1951年,是國際上最大的非營利性的自然環境保護組織之一。一直致力於在全球保護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陸地和水域,維護自然環境、提升人類福祉。
⑺ 世界環保組織如何運作
參考單位:自然之友,綠十字,綠滿江淮,淮河衛士,綠色漢江等 詳細的網址請參考我的NGO/NPO公益資源整合 http://hi..com/yutulip 裡面有很多公益組織的成長過程,以及申請後的工作情況。 祝你好運
⑻ 國際環保組織
1. 世界環保組織(IUCN)
全名為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縮寫為IUCN,該組織歷史悠久,1948年即在瑞士格蘭德成立,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予合作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由全球81個國家、120位政府組織、超過800個非政府組織、10,000個專家及科學家組成,該組織共有181個成員國,實際工作人員已超過8500名。組織每3年召開一次世界自然保護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IUCN旨在影響、鼓勵及協助全球各地的社會,保護自然的完整性與多樣性,並確保在使用自然資源上的公平性,及生態上的可持續發展。
2.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之一,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00萬支持者和一個在9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推動降低污染和減少浪費性消費的行動。該組織的標志為大熊貓。
3. 全球環境基金(GEF)
GEF是關於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土地荒漠化的國際公約的資金機制。GEF通過其業務規劃,支持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在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國家水域、臭氧層損耗、土地退化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重點領域上開展活動,取得全球效益。自1991年啟動以來,GEF已通過1000多個項目,向140多個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提供了大約40億美元贈款,並從各種渠道吸引了120億美元的項目融資。2002年8月,32個捐資國保證,在隨後4年內,向GEF提供近30億美元,用於GEF活動。
4.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1971年,12名懷有共同夢想的人從加拿大溫哥華啟航,駛往安奇卡島(Amchitka),去阻止美國在那裡進行的核試驗。他們在漁船上掛了一條橫幅,上面寫著「綠色和平」。盡管在中途遭到美國軍方阻攔,他們的行動卻觸發了輿論和公眾的聲援。次年,美國放棄在安奇卡島進行核試驗。在此後的30多年裡,綠色和平組織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環保組織之一。該組織繼承了創始人勇敢獨立的精神,堅信以行動促成改變。同時,通過研究、教育和游說工作,推動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尋求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綠色和平組織在中國的環保項目包括氣候與能源項目—致力於減緩由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造成的氣候變化,還有致力於消除有毒污染物的污染防治項目,森林保護項目品等。
5. 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
在香港地區創立的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是著名的環境非政府組織之一,還是反全球化運動的一支重要力量。與其他環境組織一樣,地球之友近年來也改變了就環境問題談環境的做法,轉而將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及發展問題聯系起來,既擴大了活動領域,也擴大了影響。自1983年成立以來,「地球之友」曾經走過一段艱辛的路。在香港的超級物質主義的大潮流下,「地球之友」仍然堅守使命,捍衛公眾利益,維護環境公義,不屈不撓地推動環保,反對擴充發電廠、濫用殺蟲劑、侵佔郊野土地、關注過度消費、城市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填海和環境管理失誤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