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白馬寺景區市場調查報告

白馬寺景區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21 10:06:33

❶ 河南省旅遊市場的現狀

一、河南旅遊業發展現狀
1、河南旅遊業整體狀況。河南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概括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國前列,館藏文物達130萬件,佔全國館藏文物總量的八分之一。改革開放的20多年來,河南省的旅遊業取得很大的發展。全省各地通過多種渠道,加大旅遊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區、景點有300餘處。龍門石窟、白馬寺、嵩山少林寺、龍亭、等一大批名勝古跡景點面貌煥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風光、生態環境、休閑度假旅遊景區景點相繼建成並對外開放,雲台山、白雲山、龍峪灣、等景區景點逐步成為新的旅遊熱點。
目前,全省已經有鄭州、洛陽、開封、濮陽、濟源、登封等6個城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行列;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嵩山少林寺、開封清明上河園、林州紅旗渠、焦作雲台山等15個景區景點,進入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行列;龍門石窟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嶽嵩山、焦作雲台山和內鄉的寶天曼自然保護區分別被列入國家地質公園和聯合國確定的世界生物保護圈。這些,都為河南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河南發展旅遊業的交通優勢。圍繞旅遊資源的開發,全省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新鄭、洛陽、南陽三個機場開辟的國內航線通達全國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地區;以鄭州為中心的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橫貫東西的隴海鐵路與南北走向的京廣鐵路、焦柳鐵路、京九鐵路分別在鄭州、洛陽、商丘交匯,使河南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北站和全國最大的鐵路貨運站-鄭州東站,在全國鐵路運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河南省發展旅遊業的區位優勢。河南省位於中國中部偏東,承東啟西、連南貫北,是中原經濟區的主體。正在打造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層指鄭汴一體化區域,包括鄭州、開封兩市區域;緊密層包括洛陽、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7個省轄市區域;輻射層包括安陽、鶴壁、濮陽、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9個省轄市市區。
河南省北臨山西的太原,河北邯鄲,人口稠密;東臨山東、安徽,接近東部沿海城市,市場范圍廣闊;西有陝西的西安,正所謂「東都洛陽,西都長安」,有利於兩省旅遊資源的相互補充;南臨江蘇的徐州、湖北的武漢,南北景觀差異性顯著,對南方遊客吸引力大;可以說河南這種區位優勢是非常優越的。
4、河南旅行社發展現狀。全省現有國際國內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國際社32家),旅遊涉外、星級飯店300多家,旅遊車船公司55家,旅遊涉外定點單位150多個,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檔次和規模,功能齊全、協調配套的旅遊服務體系。特別是通過近年來開展的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和旅遊景區等級質量評定工作,使河南的旅遊環境和旅遊管理水平、接待服務質量有了很大地改善。
2010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內外遊客2.58億人次,旅遊收入突破2000億元,達2294億元,其旅遊接待人數和綜合收入分別排在全國第6位和第8位,位居中部地區首位。
2012年河南省旅遊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貫徹落實了《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以及全國旅遊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1年全省旅遊業發展情況,分析當前河南省旅遊業發展形勢,部署2012年全省旅遊業的重點工作。2012年工作預期目標是:接待海內外遊客3.48億人次,同比增長13%,旅遊業總收入3222億元,同比增長15%。
二、河南省旅遊業面臨的問題
近幾年來,河南省國內旅遊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呈現出持續、全面、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但與先進省份的差距在逐漸拉大。2002年,我省入境接待旅遊人數排在全國僅為第20位,旅遊創匯排在全國第21位。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問題主要由以下幾點:
1、旅遊知名品牌缺乏。雖然河南歷史悠久,人文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旅遊資源也多姿多彩,旅遊景點、景區數量眾多,但是缺乏世界級和國家級的旅遊精品線路。但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表現手法大同小異;在全國叫得響的精品景點和旅遊熱線極少,知名景區、景點比例小。「清明上河圖」、「木蘭詩篇」、「河洛風」等旅遊精品工程推出後,雖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但還沒有唱響全國舞台。盡管河南省旅遊商品品種較多,但缺少向外宣傳促銷的拳頭產品,除了少林寺外,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景點幾乎沒有。
2、市場宣傳力度不夠。與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對旅遊宣傳促銷的投入偏少,在重點市場只能做蜻蜒點水式的宣傳促銷,有許多城市甚至沒有專項促銷經費的預算。各級旅遊部門在搞產品開發的同時,忽略了市場開發。其次,各級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尚未形成合力,難以產生轟動的宣傳促銷效果。
3、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盡管近年河南省交通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仍然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集中表現就是旅遊交通運力不足,主要表現在航線少、航班少,火車客運超負荷運行,旅遊集散城市火車起點車次不足;通往旅遊區的公路等級低、路況差、不安全因素多;這種交通狀況難以滿足遊客的需求,特別在旅遊旺季,旅遊熱線和旅遊景區的交通不便問題尤為突出,直接影響了旅遊服務質量、綜合接待能力、安保障能力和整體效益的提高。
三、針對河南省發展旅遊業的一些建議
1、加大旅遊資源的整合及品牌建設。著力打造一批有潛力的旅遊資源,加強旅遊資源的空間聯系,避免景點過於單調;注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結合。我省戲劇、曲藝、雜技等藝術品種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要把這些資源,通過與旅遊的結合,把河南省文化旅遊的特色和優勢展現出來,提高旅遊項目的文化附加值。加大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嵩山少林寺、開封清明上河園、林州紅旗渠、焦作雲台山等國家4A級知名旅遊景區的品牌建設。
2、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河南省旅遊業基礎設施不足的情況,應重點加強旅遊道路、景點停車場、旅遊服務中心、旅遊安全等方面的建設。道路交通方面,加大主要景區和交通干線之間的旅遊公路建設;加快鄭州航空樞紐和支線機場建設,完善旅遊航線網,增加旅遊目的地和主要客源地間車次安排;通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把臨近的景區聯系起來,形成旅遊資源的組團式發展。鼓勵和景區配套的酒店旅館的發展。
3、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文化旅遊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旅遊產品質量和旅遊服務水平。要在產品上顯示旅遊地的特色,以旅遊地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為題材設計產品圖案,盡量用當地的特產材料作原料進行生產。對一些精湛的民間工藝製作,開放工藝流程、製作現場,提高遊客的參與性、吸引力,增加遊客的滯留時間。
河南文化與旅遊的依存度很高,關聯性很強,文化對旅遊帶動力也很大,在加快旅遊開發的過程中,要深度挖掘我省的文化旅遊資源內涵,充分發揮文化效力,這樣,有利於文化資源的充分挖掘、展示及利用;有利於增加旅遊的文化內涵,提升其文化品位,提高旅遊業的品質;有利於河南豐富的地域人文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優勢,把河南的特色文化旅遊推向國內國際市場,拉動經濟增長,進而實現河南由文化旅遊資源大省向文化旅遊經濟大省的跨越。

❷ 談一談中原的三大寺院:白馬寺、少林寺、大相國寺。

★【白馬寺】
河南洛陽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

歷史沿革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庄(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別帝都,踏上「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
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後,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在公元68年以後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在這里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道場。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曇柯迦羅來到白馬寺。此時佛教也從深宮走進了市井民間。隨後,曇柯迦羅在白馬寺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時期,安息國僧人曇諦,也在白馬寺譯出了規范僧團組織生活的《曇無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團組織章程都已齊備,一條中土有緣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鋪就,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場受戒儀式在白馬寺舉行,這是一個註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事件。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於佛祖面前,成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傳統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國紮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這里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這里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和中文戒律,產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總之,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在一起的,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於其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佔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現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門釋永信。
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少林寺是中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球低碳生態景區,另外,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內的「天地之中建築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
北魏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元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因此在嵩山少室山建寺。
永平元年(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到少林寺開辟譯場,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設立翻經堂翻譯經書。之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四分律》等師說,經多代發展,後世最終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於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在南北朝佛教發展高峰期,北周武帝採納還俗沙門衛元嵩刪寺減僧的建議,在建德三年(574年)下令禁止佛教傳流,史稱北周武帝滅佛,少林寺毀壞嚴重。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靜帝恢復少林寺,將其改名為陟岵寺。

隋唐宋
隋文帝崇佛,復改陟岵寺為少林寺,並賜給少林寺土地一百頃,再加上其他賞賜,少林寺成為擁有百頃良田和龐大寺產的大寺院。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賞,賜田千頃,水碾一具,並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從此,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至唐宋年間,少林寺擁有土地14000多畝,寺基540畝,樓台殿閣5000餘間,僧徒達2000多人。達摩開創的禪宗教派在唐朝興盛,是唐代佛教最大宗派。
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年)慶歷新政失敗後,留心空宗者始於汴京(今開封)設立禪院。
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左右,報恩禪師在少林寺弘揚曹洞宗風,終使少林寺「革律為禪」。

元明清
元代初,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並統領嵩岳一帶所有寺院。福裕和尚住持少林期間,創建了鍾樓、鼓樓,增修廊廡庫廚,僧徒雲集至此演武禮佛。
嘉靖時期,日本倭寇襲擾中國沿海,少林僧侶抗倭有功,因此政府大規模修整寺院,少林寺還享有官府所賜予的免除糧差等特權。其後,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明朝政府征調,參與戰事,並屢建功勛,所以朝廷又多次為少林寺樹碑立坊修殿,而少林功夫在中國武術界的權威地位也得以確立。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皇帝親書少林寺(原掛於天王殿,後移至山門)、寶樹芳蓮(原掛於大雄寶殿,後被火焚)二方匾額。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親覽寺院規劃圖,審定方案,重建山門,重修千佛殿,少林寺這次大修繕和改建耗銀達九千兩。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親臨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寫下眾多詩詞、匾額。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民國初年,革命黨人與北洋政府內戰,少林寺屢遭戰火之災。
民國元年(1912年),登封縣僧會司僧會雲松恆林和尚被地方士紳推舉為少林保衛團團總,他購置槍械,組織保衛團,訓練戰技以維持當地秩序。民國九年(1920年)秋,恆林率民團與土匪十戰,環寺數十村得以安居樂業,被譽為少林活佛。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親孫文勢力樊鍾秀奪得鞏縣、偃師,進圍登封,以少林寺為司令部。馮玉祥部下石友三於3月15日縱火焚燒法堂,次日,又令軍士焚燒天王殿、大雄寶殿、鍾樓、鼓樓、六祖堂、龍王殿、緊那羅殿、閻王殿、庫房、禪堂,一大批珍貴文物及5480卷藏經化為灰燼。
國民政府建立後,日本在東三省的活動使國民政府十分憂慮。軍方於是發起愛國強民運動,成立南京中央國術館及武術研究所等組織。以「武術歸宗少林」為號召,將愛國抗金英雄岳飛,與成功從外族取回政權之明太祖朱元璋皆被比做少林英雄。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特別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政府頒布新的宗教政策以來,隨著國家的開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少林寺繼承和發揚自己獨特的優良傳統,先後恢復禪堂,每年舉行精進禪七。收集整理古籍善本,少林寺藏經閣已被國家列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並整理出版《中國佛教醫葯全書》、《中華武藏》等多部著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革期間,少林寺僧人被逼還俗,佛像被毀,寺產被侵。文革結束後,少林寺修繕重建,現存建築當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寶殿、達摩面壁石等均屬仿古重建建築,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練武場、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屬於古代的原物遺存。
1996年12月,初祖庵和少林寺塔林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一直尋求成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的身份,以求獲得聯合國每年撥款維修發展。
2008年8月,應清豐縣人民政府及清豐縣民族宗教局的領導誠懇邀請,少林寺正式接管了普照寺,並將清豐普照寺作為少林寺駐華北地區的下院。
2006年3月22日,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拜訪少林寺,觀看少林功夫表演,他是少林歷史上第一位拜訪少林寺的國外元首。
2007年,少林寺相繼被授予中國國家AAAAA級景區、全球低碳生態景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敬老愛老助老教育基地。
2008年11月24日,少林寺與昆明市官渡區政府在少林寺藏經閣簽約,約定少林寺將以派駐僧團的形式對昆明四所古剎進行託管,期限30年。這是少林寺首次對其他寺廟進行託管。託管後,這四所古剎對外統稱「昆明少林寺」,變成少林寺的「下院」。
2009年少林寺成立豐盈行有限公司,興建中國大陸以外首個少林寺暨海外少林文化中心總部(簡稱香港少林寺)。
2010年8月,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通過,世界文化遺產。
2011年,少林寺領先各大門派,在台灣苗栗縣設立台灣首座武術學校。
2013年4月,少林寺藏經閣獲選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其功夫秘籍收藏量為全中國第一。
2013年5月,中國國務院將少林寺古建築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8月21日上午,晉中市靈石縣資壽寺與嵩山少林寺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少林寺經堂舉行。自此,資壽寺正式由中國嵩山少林寺接管,委託期限30年。
2015年2月23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親自向新南威爾士州肖爾黑文市市長支付約416.2萬澳元(約2040.5萬人民幣)的支票,結清購地所有款項。該項目計劃建造一座少林寺澳洲分寺。

★【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於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現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鍾、鼓樓等建築。整座寺院布局嚴謹,巍峨壯觀,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大相國寺,相傳為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故宅。
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創「建國寺」,後遭水火兩災而毀,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
唐初,為歙州司馬鄭景住宅。長安元年(701年)慧雲和尚募銀建寺。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敕令改名為相國寺,並賜「大相國寺」匾,習稱相國寺。昭宗大順年間(890-891年)被火焚毀,後重修。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五月,又遭火災,後又重建。至道元年(99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咸平四年(1001年),完工。
明洪武二年(1396年)敕修,後又遭水患。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兩次進行修繕,並被賜「崇法寺」金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資聖資聖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與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泛濫,開封被淹,建築全毀。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並復名相國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經樓。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廡廊。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現存殿宇均為那時所建造。嘉慶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禪院」,道光、光緒年間也作過一些零星修整。
民國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國十六年(1927年)馮玉祥將相國寺改為「中山市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劉峙將省立民眾教育館遷人相國寺。
1949年後,相國寺又得以重修、恢復。

❸ 洛陽白馬寺怎麼樣

白馬寺是一個十分有歷史文化的景點值得一去。

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無幾,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跡,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為山門,山門是並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

部分門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為東漢遺物。寺內現存五層大殿,坐落在一條筆直的中軸線上,兩旁偏殿則互相對稱。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龕,龕頂和四周有50多條姿態各異的貼金雕龍。龕內供置彌勒佛,即「歡喜佛」。他笑口常開,赤腳趺坐,形象生動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❹ 汾河公園的調查報告如何寫

太原 - 地方中心
·迎澤公園,因位於古太原城門附近而取名 ·太原汾河景區,即汾河太原城區段治理美化工程 ·崇善寺,初建於唐,名白馬寺...·杭州市牛奶消費調查報告 ·兩家香港信用機構因信用評 ·應加強民間借貸中的利息稅 ·民間金融借貸難消除 ·中國...
www.aaa114.net/area/taiyuan.php 70K 2007-4-27 - 網路快照

中國經濟時報(2007年4月25日)
中國互聯網協會近期發布的《2007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博客數量已經高達2080萬。另有資料顯示,瀏覽量排 …...劉向東的辦公室就在太原市最漂亮的汾河公園西畔。但從小在太原長大的他知道,幾十年前這里並沒有公園,可汾河水是...
cnrss.com/stock/p/info/cet/ 37K 2007-5-8 - 網路快照

2003、2004、2005山西太原市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 山西太原房價分析..
這里的銷售人員講,他們的樓盤位於汾河公園附近,優越的地理環境、合適的價位使他們的樓盤頗受歡迎,自9月份銷售以來,已...我們的案頭上放著一份由我愛我家中介公司提供的調查報告。報告稱: 1.太原市住宅建設勢頭不減。 雖然今年上半年由於...
shmj.bokee.com/4663566.html 53K 2007-2-23 - 網路快照

❺ 關於洛陽旅遊資源的調查報告

洛陽,原作「雒陽」,古為豫州的一部分,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因境內有伊、洛兩水,也舊稱伊洛。東與鄭州市相連、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鄰、西與三門峽市相接,北隔黃河和焦作市相望。

歷史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旅遊城市,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共13個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陽城為都將近千年,僅次於西安,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洛陽在明清時期為河南府治,民國時期設有專員公署,1948年置洛陽市,但為縣級市屬洛陽地區管轄,1956年升為地級市(省轄市)。

地理氣候
洛陽位於中國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澗河、瀍河。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鄰中嶽嵩山。自古以來既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也成了歷代帝王建都築城的理想場所。「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洛陽市境內為豫西小盆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種類型。

洛陽市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大風多,夏季炎熱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長。年平均氣溫: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行政區劃
現轄6區1市8縣:

市轄區: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洛龍區、吉利區。
縣級市:偃師市。
縣:孟津縣、新安縣、宜陽縣、伊川縣、嵩縣、汝陽縣、洛寧縣、欒川縣。
經濟
歷史上的洛陽居華夏腹心,和長安一起作為東西二京達兩千多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至元代後衰落。 近代傳統上的洛陽城的經濟(晚清到民國)並不是以農耕經濟支持的,據老人們講,過去的洛陽城內居民十之八九靠倒賣文物為生,即盜墓,甚至發明了中外聞名的考古工具——洛陽鏟。

現代的洛陽市是一個建國後的新興重工業城市,是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的工業中心之一,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洛陽就有7個。一些與軍工相關的重工業,拖拉機、軸承、礦山機械、銅加工等全國領先。但是隨著改革後暴露的一些體制問題,20世紀90年代,國有的大型重工業企業十分艱難。近年來由於政府的成功運作,洛陽的發展恢復了較快的速度,以機械工業為主,還有冶金、建材、石化、紡織、食品等門類的工業開始復甦,是一個恢復生機的工業城市。

洛陽市政府同時從「工業城市」和「旅遊城市」兩條路出發,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也很重視旅遊資源的開發,大力發展旅遊經濟。洛陽三寶「唐三彩、宮燈、仿青銅器」是傳統工藝名產。所產杜康酒為中國名酒,有2500多年的歷史。

交通
鐵路:隴海、焦柳鐵路,境內隴海復線1984年實現電氣化。
國道:連天、晉襄兩條公路干線在此交會。黃河公路大橋貫通黃河南北。
高速:連霍、太澳、洛少高速公路橫貫其間。
機場:洛陽機場(LYA)。凈空良好,年可起降天數在國內機場中最高。
資源
境內生物資源豐富。有華山松、冷杉、樺、油樺等林木。還有黨參、黃芩、防風、天麻等珍貴葯材。
洛陽牡丹譽滿中外,素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
動物資源居河南省首位,有獐、貂、水獺、大鯢及多種珍貴鳥類。
礦產資源豐富,有黃金、鉬、鉛、鋁、銅等。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煙草等。
人口與居民
總人口630多萬,市區人口140萬。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3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602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近8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2%,人口比較多的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

洛陽是個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中國各地。經過中華民國初期的災荒,洛陽的人口大幅減少,許多人逃往臨近的省份(如陝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發起「支援國家建設運動」,大量知識分子,工人從東北、上海,江蘇等地遷入洛陽,這些人及其後裔在洛陽的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很高,約佔40%強。但隨著近年河南發展的相對落後,這部分人中逐漸出現了外遷(前往較大城市或外國)的現象。在分布上,城市的澗西區和西工區的外來移民最多,原因主要是該地區是洛陽的新區和大型國有企業聚集區,這一地區的普通話使用率最高,而老城區與瀍河回族區大多為原住居民,工商業先對落後。

文化旅遊
洛陽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 《道德經》,《漢書》,《資治通鑒》等俱在此著成。龍門石窟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從河圖洛書,到春秋時期,孔子和老子在此探究禮義;漢代,張衡在此發明地動儀,寫下《二京賦》;六朝時期,這里出現了建安風骨、竹林七賢;唐代,李白和杜甫在此把酒論詩,白居易和元稹在此互相唱和;宋代,司馬光在這里修成《資治通鑒》
國花牡丹
洛陽的氣候和土壤很適合牡丹的培育,所以洛陽的牡丹花很有名氣,牡丹歷來被譽為「花中之王」,有詩雲「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通常人們會用雍容華貴來贊述洛陽牡丹。牡丹在洛陽的專門栽培,可以追溯到唐代或唐代以前,有武則天招百花祝壽,唯花王牡丹遲到,武則天大怒貶牡丹至洛陽的傳說。在今天,洛陽市政府也把牡丹的栽培作為發展經濟的旅遊資源之一來重視,市內和郊區都有幾個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他們兼有旅遊、研究的作用,每個基地都有火車站直達的公交車。

名勝古跡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4公里的龍門山西山,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著名洞窟有古陽洞、賓陽洞、萬佛洞、看經寺等。
白馬寺:位於洛陽市東7公里,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譽為「釋源」、「祖庭」,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
關林廟是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的衣冠冢。
白園位於龍門山東山,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陵墓。
古墓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館。
千唐志齋位於洛陽西50公里的新安縣鐵門鎮,是中國最大的墓誌石刻集中地。現存石刻1400餘件,其中唐志1185件,故稱「千唐志齋」,有石刻唐史之稱。
白雲山位於洛陽南88公里處。屬天然原始森林,佔地四萬余畝,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玉皇頂海拔2211.6米,為中原第一高峰。
重渡溝
龍峪灣
天池山
木札嶺
倒回溝
花果山
雞冠洞位於洛陽西南160公里處,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該洞全長1800米,觀賞面積230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形態奇異,景色瑰麗,被稱為北國第一洞。
洛陽牡丹久負盛名,馳名中外,每年4月15日至25日舉辦的「牡丹花會」遊人如潮。2005年後4月8日至5月8日舉辦「牡丹花會」。
黃河小浪底水庫
玄奘故里位於洛陽市東30公里處緱氏鎮陳河村,後人為紀念唐代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玄奘的卓越成就,修建了唐僧寺,寺內保存完好的一座大殿,是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的,四周山川連綿,風景宜人。
東周文化廣場包括一座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左右的車馬坑博物館,博物館主要由車馬坑展覽館和東周文物陳列館共同組成。
文化遺址有仰韶遺址、紅旗屯遺址、王灣遺址、二里頭遺址等。
名勝古跡還有洛陽八關、太室闕、嵩陽書院、山陝會館、西漢壁畫墓、中嶽廟、塔林、關林等。
科研
洛陽軸承研究所 國家軸承檢測中心
中國一拖技術中心 國家拖拉機檢測中心
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陽黎明化工研究院
洛陽空空導彈研究院
中國一航洛陽613研究所
洛陽礦山機械研究所
中國石化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教育
河南科技大學 原洛陽工學院。由洛陽工學院,洛陽農專,洛陽醫專等合並而成。
洛陽大學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歷史最悠久、久負盛名的高級外語人才培養基地。
洛陽師范學院 原洛陽師專。優秀教師培養基地。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原洛陽建材專科學校。建設部重點院校。
洛陽第一高級中學 洛陽歷史最悠久的中學之一,首批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拖一高 首批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軸一中 首批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孟津一高 孟津縣重點中學,首批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新安一高 新安縣的重點中學,洛陽市重點中學。
友好城市
日本岡山市,於1981年4月6日締結
回答者:286847002 - 魔法師 四級 2-6 18:54

洛陽旅遊介紹
洛陽,因為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起,歷史上先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多年。悠久的歷史留給洛陽光彩奪目的文化遺產和取之不盡的旅遊資源。
洛陽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其中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佛教寺院,洛陽古墓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還有二程墓、白園、關林等一大批歷史遺跡。
洛陽的自然風光同樣引人入勝,「天津曉月」、「龍門山色」、「洛浦秋風」、「馬寺鍾聲」等洛陽八景風格不同,景色秀麗,暢游其間,定會使您樂而忘返。
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夏太康遷都斟 ,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候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等縣。

近年來,洛陽市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為龍頭,相繼實施了以「建設7路5橋1園、整治3個景點、搞好3項公益設施」為主要內容的「75133」工程,以綠、亮、凈、美、暢為主要內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區建設治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文明景區、文明城市」工程,,大規模改造了城市進出口道路和市區路網,興建了東西長達14公里、綠地147萬平方米、水面148萬平方米的洛河風景游覽區,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處理、管道煤氣、集中供熱等公共設施,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形象品位明顯提升。

洛陽城市建成面積已達10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總長近300公里。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庭院綠化、道路綠化、廣場景點綠化等綠化工程成效顯著,建成了牡丹廣場、洛浦公園。青年宮廣場、中亞廣場等一批公共綠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人均公共綠地7平方米,已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城市綜合管理不斷加強市容市貌整潔暢亮。目前,洛陽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實現洛河南北對應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保護,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實現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統一。

洛陽物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采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

洛陽位於豫西山區,東臨嵩岳,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北25公理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及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與崇山峻嶺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東80公理有中嶽嵩山及少林寺名勝, 青山疊翠,峰巒聳峙,寺廟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龍峪灣、花果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伏牛山,有欒川老君山、洛寧神靈寨、嵩縣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個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還有「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北國水鄉重度溝和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等景點。這些勝景密布且景景相連的自然景觀,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狹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壯,融雄峻、奇險、秀麗於一爐,集豪野剛陽、明秀陰柔為一體,兼具南北自然風光之神韻。隨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區旅遊快速通道的建設,這些久違人間的於生麗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范。「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後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發,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所贊:「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❻ 白馬寺的介紹

河南洛陽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

❼ 某地區旅遊接待能力調查研究報告怎麼寫

2004年,我們開展了國內旅遊抽樣調查、入境旅遊者抽樣調查、旅遊企業全面統計調查、旅遊網路統計。經過對各種統計數據的測算,預計全市接待旅遊者1794.26萬人次,較2003年增長25.91%;其中國內旅遊者1785.26萬人次,入境游9萬人次,分別較2003年增長25.51%、235.82%;旅遊總收入84.3億元,較2003年增長27.69%,其中國內旅遊收入82.1億元,旅遊外匯收入2668.49萬美元,分別較2003年增長26.11%、170.56%。

一、全市國內旅遊人數及構成

一 2004年國內旅遊者人數1785.30萬人次,其中:一日游遊客199 萬人,占國內旅遊人數的11.15 %;過夜遊客人數1586.30 萬人,占國內旅遊人數的88.85%。人均停留天數1.3天,在過夜遊客中住賓館及住旅館的1182.68萬人,占過夜遊客的74.56%;住親友家403.62萬人,占過夜遊客的25.44%。

在洛陽市市區接待的國內遊客中,省內遊客占國內遊客的30.83%,其中本市佔省內遊客的46.83%。省外遊客占國內遊客的69.17 %。在省外遊客中,人數排在首位的是陝西省,占國內遊客的11.95%;其次是北京市,占國內遊客的7.1%;第三是河北省,占遊客總數的9.34%;第四是江蘇省,占遊客總數的5.28%;第五是湖北省,占遊客總數的5.10%;與去年相比,來我市旅遊的省外人數次序有一定變動,2003年省外遊客人數最多的是山東省。

從遊客的旅遊目的地分組,居首位的是游覽觀光及度假為目的的遊客,占國內遊客的59.87 %;其次是以休閑為目的的遊客,佔27.35 %;商務活動和探親訪友為目的的遊客分別佔1.86%和5.58 %;以宗教朝拜、醫療療養和參加文化體育活動為目的的遊客人數,占國內遊客的5.34%。

按遊客的性別劃分,男性佔52.33%;女性佔47.67 %。

從年齡看,65歲以上的佔3.6 %;45-65歲的佔9.96 %;25—44歲的佔60.23 %;15-24歲的佔19.73%;14歲以下的佔6.48%。出遊人數中以25—44歲的人數最多。

按職業分組,公務員佔19.38%;專業文教體育人員佔10.62 %;職員、企業管理人員27.77 %;工人、技工7.26%;服務人員佔5.46 %;學生佔10.62%;軍人佔11.16%;退休人員佔3.84%;農民佔1.44 %;其他佔8.46%;與去年相比,呈增長趨勢。

二 國內旅遊總收入及遊客人均消費構成

2004年,我市國內旅遊總收入82.1億元,比上年增加14.1 億元。在國內旅遊總收入中,住宿服務收入27.74 億元,占總收入的33.79%;餐飲服務收入19.65 億元,佔23.93%;長途交通客運收入6.17億元,佔7.52%;商品銷售收入10.30 億元,佔12.55 %;景區游覽2.13 億元,佔2.59%;娛樂場所收入6.24 億元,佔7.6%;市內交通客運收入和郵電通訊部門收入合計5.26 億元,占旅遊總收入的6.41%;其他收入4.61億元,佔5.61%;遊客人均花費459.87元/人。

二、入境旅遊者情況

一 入境旅遊者人數及構成

1、2004年全市接待入境旅遊者9萬人,人均停留2.08天;按客源地劃分,外國旅遊者6.63萬人,佔73.63%;香港同胞1.37萬人,佔15.23%;台灣同胞0.66萬人,佔7.33%。

2、按旅遊方式分,團體客人7.46萬人,佔82.97%;零散客人1.53萬人,佔17.03%。

3、按過夜旅遊者和一日游遊客分,過夜旅遊者4.05萬人,佔45%;一日游遊客4.95萬人,佔55%。

4、按性別分,男性旅遊者5.55萬人,佔61.65%,女性旅遊者3.45萬人,佔38.35%。

二 入境旅遊者在洛花費及構成

2004年入境旅遊者在洛花費2668.49萬美元,入境過夜旅遊者在洛花費情況構成為:長途交通費828.56萬美元,占總花費的31.05%;住宿費465.65萬美元,占總花費的17.45%;餐飲費164.11萬美元,占總花費的6.15%;景區游覽149.44萬美元,占總花費的5.60%;娛樂費2028.05萬美元,占總花費的0.76%;購物651.11萬美元,占總花費的24.40%;市內交通費102.20萬美元,占總花費的3.83%;郵電花費33.09萬美元,占總花費的1.24%;其他費用254.04萬美元,占總花費的9.52%。

三、旅遊產業規模及從業人員

根據本年度對國內旅遊住宿設施抽樣調查的結果,結合對全星級飯店和旅行社、旅遊區(點)等經營單位的全面統計,到2004年末,全市共有各類旅遊企事業單位1412個,其中:旅遊住宿設施1296個(包括:星級飯店35個,尚未評定星級的飯店21個;社會、個體旅館1240個);旅行社71個;主要旅遊景點和旅遊汽車公司45個。

到2004年末,全市主要旅遊經營單位直接從業人員(在編)2.87萬人。其中:旅遊住宿設施 2.46萬人(星級飯店0.60萬人,社會、個體旅館1.86 萬人);旅行社0.086萬人;主要旅遊景區(點)和旅遊車船公司0.32萬人。

四、旅遊教育培訓情況

到2004年末,全市共有高等旅遊院校及開設旅遊系(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學生1356人;中等職業學校2 所,在校學生388人。兩項合計,旅遊院校總數5 所,在校學生為1744人。

五、洛陽客源市場特點

通過對國內旅遊抽樣調查及入境旅遊者抽樣調查數據以及遊客意見分析結果,客源市場方面呈現以下特點:

1、我市旅遊客源地分布較廣。在來我市的國內遊客中,河南省內客人占遊客總數的30%,其餘各省除陝西省外,其餘所佔比例均未超過10%,且分布在全國27個省(市)。

2、自駕車來我市人數增多。今年自駕車遊客占總遊客的23.42%,並有增高的趨勢,今後,自駕車旅遊將成為旅遊的主流。

3、來我市的游以合家旅遊的較多,在來我市的遊客中,無論國內遊客,還是入境的遊客,合家旅遊的明顯增多,其中全家參加旅遊團隊的也較多。

4、來我市的入境旅遊者中,在中國其他城市工作或經商的外國人明顯增多。在龍門及白馬寺景區,隨處可見會講中國話的外國人。

5、抽樣調查顯示,來我市旅遊的遊客中,對我市感興趣的旅遊產品主要為,龍門石窟、白馬寺、小浪底景區、牡丹花。

附:主要景點年、及季節接待量

一、年客流量(萬人次)

2003年 2004年

龍 門 65.00 93.00

白馬寺 60.00 65.00

關 林 13.80 20.65

二、季節流量(萬人次)(2003年「五一」因非典無數據)

2002年「五一」 2004年「五一」 2002年「十一」 2004年「十一」

龍 門 8.42 7.27 5.22 7.30

白馬寺 8.01 8.15 3.85 5.15

關 林 1.78 1.14 1.13 1.29

❽ 白馬寺的景點簡介

白馬寺山森林公園位於晉城市市區北4公里處的城區境內,面積達1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不僅自然風景旖旎如畫,而且人文景觀底蘊深厚,主要景點有「白馬寺拖韁」、「白馬禪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龍潭」、旅遊滑道等。白馬禪寺創建年代不詳,但毀壞的比較徹底,原來的舊址上僅剩下一座景公塔,聳然矗立,向人們昭示著她往日的輝煌。為了開發旅遊資源,1989年晉城市城區宗教局特聘釋隆慧法師為城區宗教協會會長、白馬禪寺住持,並發起整建白馬禪寺。1994年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白馬禪寺破土動工,先後完成了藏經樓、玉佛殿、地藏殿、大雄寶殿、天王殿、誦經堂、九龍壁(漢白玉質)的復修工程。寺內最宏大的建築毗盧寶殿的建設也已接近尾聲。景區內的白馬禪寺存有緬旬僧人贈送的六尊「玉佛像供奉於玉佛殿內,由台灣佛教基金會贈送的四十多箱《大藏真經》經書安放於藏經樓上。大雄寶殿內的三世佛貼金塑像,庄嚴肅穆,僅佛頭就有2米多高,蔚為壯觀。其東西兩側的貼金塑像十八羅漢,形態各異,威猛雄建。四大天王執掌著風調雨順,地藏菩薩專司陰間禍福……。天王殿內大肚彌勤佛,心胸永遠是那麼豪放,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那種豁達、那種寬宏、那種仁厚,可以讓人豁俗慮而漸入佳境。白馬禪寺及大雄寶殿匾額均由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

閱讀全文

與白馬寺景區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勞務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29
教師隊伍梯次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768
公司隨手拍攝影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926
公司開年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02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