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關於營銷的道德分析

關於營銷的道德分析

發布時間:2021-03-21 06:22:05

① 企業營銷活動中的道德問題有哪些

營銷道德是用來判定市場營銷活動正確與否的道德標准,即判斷企業營銷活動是回否符合消費答者及社會的利益,能否給廣大消費者及社會帶來最大幸福。 市場營銷道德是市場經濟的伴生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在開展營銷活動中必須講求營銷道德,實施誠信營銷。 企業的營銷行為是否合乎道德標准,歷來是營銷學界有爭議的研究課題。

② 營銷道德內涵及建設的意義

營銷道德是通過建立合乎社會倫理道德觀念的企業文化體系,來增加公司價值觀中的道德成分,加強員工對道德准則的遵守,幫助營銷人員了解公司的價值觀,從而對具體的營銷決策和營銷活動產生影響,並對具體的營銷者進行指導。營銷人員的道德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不得不關注的問題,道德問題與銷售工作密切相關,缺乏強烈的道德觀念,會使企業的銷售業務、客戶服務等陷入困難的境地。這種境地如果嚴重發展,會對企業的公眾形象嚴重損壞,嚴重者甚或會導致法律糾紛。

③ 試述市場營銷講求道德的現實意義

就是指企業營銷活動中所要遵循的道德規范總和,道德調控的自覺行為,守信
負責
公平是現代營銷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④ 有關營銷道德在社會上存在的實例

簡要分析如下,僅供參考。
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企業的道德理念密版不可分。營銷人員個人、權企業和顧客利益可保持一致,有利於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
劣:企業短期經濟效益可能會大幅下滑。
機會:長期來看,經濟效益不會一低再低,就是短期內的經濟效益下滑也可能會有轉機,比如說由於你道德營銷的受益目標市場給與的幫助等等。
威脅:企業短期經濟效益可能會大幅下滑,倘若周轉不周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危機的出現。

⑤ 如何從營銷道德(商業道德)的角度來解讀恐嚇營銷、套路營銷、人性營銷的情、理

如何從營銷道德(商業道德)的角度來解讀恐嚇營銷、套路營銷、人性營銷的情、理?

⑥ 市場營銷道德

市場營銷道德是和市場營銷倫理並提的。對企業而言,要在生產經營專的同時兼顧消費者利益和屬社會利益。組織應該確定目標市場的需要、慾望和利益,然後再以一種能夠維持或改善消費者和社會福利的方式向顧客提供更高的價值。
1、要求在營銷中考慮社會和道德問題。如:希望工程,環保產品,助殘,幫助再就業,回報社會等。
2、不能將自己的利益凌駕在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利益之上,甚至不惜製造假冒偽劣產品,損害消費者利益,破壞生態環境。

3、營銷的道德還要求關注消費者的長期利益和需求的滿足程度。像只顧短期利益,或造成誤時誤工誤事或心情不好等,雖沒有直接坑害或欺騙消費者,也屬不道德的營銷。

⑦ 談談營銷的道德底線

可寫一篇長文了
可以參考做人的道德底線

⑧ 營銷道德的含義

營銷道德是調整企業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客觀經濟規律及法制以外製約企業行為的另一要素。
遵循營銷道德的營銷行為,使營銷人員個人、企業和顧客利益保持一致,從而有利於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違背營銷道德的營銷行為,使企業的利益與顧客的利益相悖,雖使企業一時受益,但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更有損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使營銷行為沿著營銷道德的軌道進行,對企業和社會雙方都是大有裨益的。
當今世界,營銷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營銷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一項職能,營銷從業人員越來越多,營銷手段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接,營銷活動對公眾和社會的影響日益加深。然而,在人們享受有益營銷活動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營銷活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非議。特別是每年的「3·15」晚會,揭露了許多企業在營銷活動中的不道德行為,造成了全社會的信任危機。因此,現代營銷必須講求道德,實施誠信營銷,使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營銷道德問題狀況
市場營銷活動中的道德問題
市場營銷活動始於市場營銷調研,通過市場營銷調研了解現實和潛在顧客的需求,發現市場營銷機會,然後選擇目標市場,針對目標市場需求特點,制定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因此在營銷活動的每個環節都存在著營銷道德問題。
(一)營銷調研中的道德問題
對於調研人員來講,要為客戶保守業務秘密;要保證調研工作質量,如問卷設計要認真,訪問次數不要偷工減料,調研人員要經過嚴格培訓,收集的資料要真實可靠;要尊重受訪者的尊嚴和隱私權,並對其身份進行保密,未經許可,不能隨意公布受訪者提供的資料。對委託調研一方來說,要依約支付調研費,要公正全面地發表調研成果,不能斷章取義等。如果違背以上原則,就屬於道德問題,必然會引起人們的譴責。
(二)產品策略中的道德問題
首先,不能存心欺騙消費者,將假冒偽劣商品充當優質商品出售給消費者;其次,不能操縱消費者的需要,過分刺激消費者的慾望,並刺激社會成本的增加;第三,產品的包裝及標簽必須提供真實的商品信息;第四,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不能給員工帶來身心的傷害,給社會造成環境污染和危及居民的正常生活;第五,產品在使用過程中不能給消費者帶來人身和財產安全方面的危害,以及產品廢棄物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違反以上任何一項都屬於道德問題。
(三)價格策略中的道德問題
首先是存在欺詐性定價。如故意抬高標價,然後聲稱酬賓大減價或對無貨的商品故意定低價,以造成廉價的錯覺,行高價之實;或低價引進門,然後漫天要價。其次是制定掠奪性價格。即把產品的銷售價格定得遠遠高於生產成本,如服裝、葯品和保健品、化妝品等常常是銷售價格高於生產成本好幾倍。第三是實行壟斷性價格。有些同類產品的生產商或銷售商為了阻止產品價格的下降而實行價格共謀,要求此類產品必須按協議價格銷售。以上這些都嚴重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四)分銷策略中的道德問題
生產商與經銷商不履行雙方簽訂的合同,或生產商不按時供貨、不如數供貨給經銷商,或經銷商不按期付款給生產商,或生產商與經銷商相互推諉產品售後服務的責任等,都屬於分銷策略中的道德問題。另外,還存在著零售商為了自身利益不顧合約的規定,銷售其他企業的產品,或生產者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損害中間商的利益等不道德問題。
(五)促銷策略中的道德問題
在信息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各個企業為了各自的生存和發展,過分地注重所謂的「注意力經濟」,片面強調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因此在促銷策略中存在的道德問題尤為嚴重。首先,產品包裝「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包裝上的產品宣傳言過其實或言不符實,或過度包裝,加大成本,造成資源浪費。其次,在廣告宣傳方面播放欺騙性廣告推銷產品,使消費者做出錯誤的購買決策;或為了搞垮競爭對手以提高自己產品或企業的身份,而播放攻擊競爭者的廣告;或為了誘惑消費者購買自己產品而製作誇大其詞或隱瞞缺陷的廣告;或是採用含糊其辭、模稜兩可的廣告作廣告宣傳,從而引起消費者對廣告真實含義的誤解。最可恨的是廣告宣傳的欺詐性承諾,一些企業不負責任地向消費者開「空頭支票」,結果很難兌現或壓根就不想兌現承諾,以此來達到促銷目的。第三,在人員促銷中誘惑消費者購買不需要的產品或不想買的產品,或推銷偽劣產品和滯銷產品,或在交易中賄賂送禮等。第四,在銷售促進中不道德問題更突出。有的商家有意安排「托兒」,製造產品「緊俏」的假象,誘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上當或搞有獎銷售,如「買一贈一」而非同一商品;或炒作概念,利用人們對新科技產品的依賴和追求心理,故意將開發的新產品冠上科技新概念的頭銜,以蒙騙消費者,促進產品銷售。如無法證實其功效的節能型、抗菌型、綠色環保型的冰箱、空調,以及延壽型的營養品、化妝品和葯品,納米水、納米衣等等。
(六)市場競爭中的道德問題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許多企業為了謀求競爭優勢,採取各種不道德的競爭手段,既破壞了正常的競爭秩序,損害了同行利益,又增大了成本。首先,以不道德的方式獲得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如近年來出現了多起商標搶注案例,有的搶注並非為了生產、銷售產品,而是為了投機、獲利。有的企業以合作、洽談、考察為幌子,乘機獲取對手的商業秘密;有的在對手企業安插「偵察員」;有的賄賂、收買對方工作人員;有的使用「商業間諜」;有的利用高新技術竊取對手商業秘密等。其次,是開展惡性競爭。有的是開展價格大戰或有獎銷售戰;有的是相互攻擊、誹謗,製造謠言,詆毀競爭對手企業形象和產品形象。第三,利用「權力營銷」,不僅污染社會風氣,為各種腐敗現象提供了溫床,而且給正當經營造成了沖擊。

⑨ 求一篇營銷職業道德論文

摘要: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於市場營銷道德建設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企業營銷道德理論體系,這對指導企業營銷實踐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晚、成果少,而且主要探討如何提升企業的營銷道德,關於營銷人員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研究較少。從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入手,通過各方面系統分析,提出加強營銷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關鍵詞:營銷人員;職業道德;道德修養;途徑

所謂營銷人員職業道德就是營銷者在營銷行為過程中處理顧客、供應商、中間商、零售商、競爭者、政府、社會團體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關系的准則。它包括營銷人員的職業觀念、職業情感、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良心、職業作風等多方面的內容。

一、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1.通曉業務,優質服務。營銷人員要博學多才,業務嫻熟;要牢固樹立服務至上的營銷理念;要善於收集信息、把握市場行情;要靈活運用各種促銷手段,拉近與客戶的距離,成功進行溝通;要熟悉經銷商品的性能,主動准確地傳達商品信息;要為顧客排憂解難,滿足他們的特殊要求。
2.平等互惠,誠信無欺。這是營銷工作者最基本的行為准則。營銷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要耍手腕,不坑蒙消費者,不擅自壓價或變相提價;要恪守營銷承諾,決不圖一時之利損害企業信譽。
3.當好參謀,指導消費。營銷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媒介和橋梁,營銷工作者要在與消費者的溝通中,了解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引導消費者接受新的消費觀念。同時,又將消費者需求信息傳達給生產者,以幫助企業改進和調整生產。
4.公私分明,廉潔奉公。生產者往往賦予營銷工作者一定的職權,營銷人員應經得起利益的誘惑,不賺取規定之外的私利,不進行轉手倒賣等各種謀私活動。

二、誠信是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的核心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市場競爭是優勝劣汰,靠的是信譽、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以贏得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營銷人員有職業道德才會有市場,不講職業道德就會失去市場,無以為繼。在營銷職業中,只有誠實的勞動和創造,並通過守規、勤業和精業的職業態度和職業行為,才能贏得過多的信任,所能實現的價值也就越大、越豐富。在中國有一大批儒商憑借「誠信經商、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而久負盛名,如歷史上著名的以同仁堂、余慶堂為代表的百年老字型大小店,以及現代的日本松下公司、我國的海爾集團等成功的大企業,都是以講誠信而興旺發達,名揚天下。

三、遵守職業道德是營銷人員事業成功的保證

1.不講職業道德就做不好營銷工作。做事先做人,做人德為先。不會做人,便不能做事;不善做事,便不善經商;做人失敗,想在經營事業上取得成功也很難。營銷人員的工作是直接與人打交道,而且是具體做事的。如果就做事而做事,很難做成事,營銷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的高低,是其做成事的前提。
2.營銷人員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事業成功的基礎。營銷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態。在人際關系交往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就要求營銷人員既要有充分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准備,又要樹立克服困難、知難而進的決心和信心。成功總是在戰勝困難之後取得的。

四、西方學者對市場營銷道德判定的幾個理論

1.顯要義務理論。該理論由英國學者羅斯提出。他認為,企業在營銷活動中要承擔「顯要義務」。所謂顯要義務,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環境中人們自認為合理的行為。正如羅斯所說,理性的企業營銷人員在多數情況下非常明了自己應做什麼和不應做什麼,但重要的是把它作為一種道德義務承擔起來。顯要義務理論的積極意義是明顯的,它鼓勵營銷人員拋棄單純從功利角度來判斷市場營銷行為是否可取的觀點,並強調營銷人員在營銷活動中應當審視和決定承擔那些無處不在的顯要義務。
2.相稱理論。加勒特於1966年提出此理論,認為判斷一項營銷行為是否道德,應從其目的、手段和後果三個方面加以綜合考察。加勒特把企業營銷行為不道德造成的危害分為「大惡」和「小惡」。大惡是指造成某一機構或個人某些重要能力的喪失,如美國普干公司(Procter & Gamble Co.)銷售的「泰萊諾」(Tylenol)葯物因含有氰化物而使得一些消費者死亡或終生致殘。小惡則指造成他人物質利益的損害,但不致使其喪失重要能力。加勒特的這一理論為營銷人員判斷營銷行為的道德性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思維框架,並要求營銷人員不要從事那些既無令人信服的正當理由,又會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營銷行為,對企業的營銷道德建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3.社會公正理論。社會公正理論由哈佛大學羅爾斯教授提出。他認為,只有從社會成員對其未來在社會中的地位以及貧富狀況等不明了這一「初始位置」出發,才能構建和演繹出公正的理想社會。以此為基礎,羅爾斯提出了自由原則和差異原則。自由原則即每一位社會成員均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有權享受與其他社會成員一樣的平等待遇。這意味著每個消費者有權根據自己的意志選擇產品,有權獲得關於產品或服務方面的完備信息,有權獲得安全、可靠的產品等。企業在營銷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和維護消費者的這些權利。差異性原則指社會、經濟的不平等應如此安排:一方面這種安排應普遍適合社會各階層;另一方面應使社會最底層獲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要求企業在營銷活動中不能以損害別人的利益來換取自身利益,尤其是不能以強凌弱,對弱者進行剝奪。社會公正理論從道德公正角度肯定了樹立市場營銷觀念,將處於弱者地位的消費者的權利納入企業營銷計劃與決策中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五、營銷人員不道德行為表現

在營銷活動中,營銷人員不講職業道德有顯性和隱性兩種表現形式:
1.營銷人員不道德行為的顯性表現主要有:(1)不公平。一些營銷人員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通過說謊、隱瞞信息、串謀價格、價格歧視、誇大其詞、製造緊張恐懼心理等,從事營銷活動。(2)調動消費者。消費者受營銷活動的影響,有時購買了本來不需要或不想購買的商品。(3)浪費資源。產品差異不大,花費大量資金宣傳,試圖讓潛在的消費者相信存在差異。(4)嫌貧愛富。營銷人員常常盯著贏利潛力大的細分市場,而輕視贏利潛力小的細分市場。(5)進攻性。營銷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2.營銷人員不道德行為的隱性表現主要有:(1)身在曹營心在漢。營銷人員對自己服務的企業不忠誠,往往腳踏幾條船,誰家有利跟誰干。更有甚者,拿著自家企業的錢,卻銷售其他企業的產品。(2)「吃回扣」成潛規則。在營銷人員中,這種現象極為普遍。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世界500強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回扣問題,小到車票,大到數萬元廣告費。(3)出賣商業機密。表現為:一方面營銷人員把自己所在企業的商業機密出賣給競爭對手而獲取利益;另一方面,是企業採取不正當手段獲取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4)不辭而別。企業培養一個營銷人員,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同時,營銷人員掌握著大量的客戶信息和商業機密。有些營銷人員不辭而別、另立門戶或「跳槽」,輕則使企業失去部分市場,呆賬、壞賬增多;重則使企業商業機密泄露客戶、人才、核心技術等重要資源流失。

六、建設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的途徑

1.加強營銷職業文化建設。建設營銷職業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助於營銷人員理解營銷職業活動方式、職業聲望、職業語言及職業行為的多重意義,從而加強對營銷職業的熱愛;二是有助於增強營銷職業系統與其他社會系統之間的互動;三是有助於政府對營銷職業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促使營銷職業利益得到保障;四是有助於豐富和提高營銷人員的社會文化生活。
2.加強市場法規建設,規范企業的營銷行為。法律法規不僅為治理企業的營銷失范行為提供依據,而且使企業有了參照的底線。但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認真執法比完善法律更重要。曾有報道披露,美國亨聯公司在北京、大連、成都等地方發現大量假冒亨氏商標和外包裝的食品,亨聯公司幾經周折,耗資近6萬元,才在廣東汕頭郊區的一個小作坊里查到了制假的源頭。但最後的判決結果是對制假者僅僅罰款200元。政府監管部門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嚴厲處罰違法行為,並向全社會公布處理結果,進而對其他經營者起到警示作用。再者,政府應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強輿論宣傳與監督。新聞媒介在營銷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傳播法律法規,宣傳重視營銷道德的好典型,還能有效地遏制違法行為。
3.注重企業自身營銷道德建設。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是道德高尚的楷模。它們不但遵守社會公認的道德標准,而且能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道德體系,並通過各種途徑向公眾傳達,以提高企業的美譽度。因此,擁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企業可以針對營銷人員的道德問題制定相關的營銷道德准則,並把道德准則放在優先位置,建立一套廣泛而固定的與廣告標准、定價標准、產品開發、對顧客的服務等有關的道德標准。
4.開展營銷道德教育,建立有效的職業道德激勵機制。堅持開展營銷道德教育,如培訓、競賽、座談會、專家報告會等,針對現實的道德難題,給出多種選擇方案,讓營銷人員討論,再給予明確的答復,使員工明確道德上的判斷並提高其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效的職業道德激勵機制。激勵是通過對某種思想和行為的肯定,使這些思想和行為得到強化和推廣。凡是違背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的應受到制約、懲罰,而對遵守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的模範個人、模範單位、模範行業,應予以獎勵,賞罰分明。對成績突出者予以一定的榮譽,一定的物質獎勵,形成一種導向力量,養成營銷人員的自律習慣。

閱讀全文

與關於營銷的道德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勞務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29
教師隊伍梯次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768
公司隨手拍攝影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926
公司開年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02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