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農產品成本調查方面對上級有哪些意見建議
降低農產品成本:1.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一是大力發展專業化的農產品第三方物流,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參與農產品倉儲和運輸的投資和運營。二是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信息化水平。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發布城鄉尤其是城市對農產品的准確需求信息,為農產品流通提供參考。三是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冷鏈物流可以有效降低農產品流通損耗,確保食品安全,同時可以避免農產品過於集中上市,減少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應通過金融支持和優惠政策等加快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推動冷凍冷藏產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設。
2.優化蔬菜生產布局。目前,我國蔬菜生產的布局不夠合理,造成蔬菜供求脫節,價格波動頻繁,流通成本高企。優化蔬菜生產布局,應重點建設三個供應圈:一是自給供應圈,即在城市周邊建好菜園子。自給供應圈的定位是解決城市自身的蔬菜供應,流通半徑應盡可能縮短。二是優勢供應圈,輻射范圍以同一省份或地區為宜。三是特色供應圈,即對受氣候、地域局限的蔬菜品種建立特色供應圈,輻射范圍可以擴大到全國。同時,應大力發展蔬菜的規模化生產和規模化運輸,促進總體流通成本下降。
3.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現有的農產品供應鏈主要包括產地收購、中間運輸、銷地批發和終端零售等環節,在大中城市會出現多級批發市場。流通層次越多,農產品流通成本越高,農產品價格越高。因此,應盡可能地減少流通環節,縮短供應鏈。一方面,合理規劃或調整面向城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結構,積極推動農產品統一配送系統建設;另一方面,大力推廣「農超對接」和「農貿對接」 等新型農產品供應鏈模式,通過農貿市場集中采購,直接和農產品生產基地對接,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4.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創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組織模式,提高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經營效率,是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的重要環節。因此,應對全國及地方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整體布局和科學規劃,編制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標准,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加快批發市場的改造升級,加強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監督管理,控制批發市場進場費、攤位費等管理費用的收取額度,大幅度縮減農產品在批發環節的費用,有效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此外,應參照國際慣例,將農產品批發市場界定為社會公益性事業,設立國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專項基金予以扶持,並在信貸、稅收、補貼上予以政策傾斜。
5.推動農產品物流技術研發。科技創新是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的關鍵。農產品復雜的流通網路和農產品保質期短、易腐爛的特點,對創新農產品流通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應加大農產品流通技術研發力度,構建包括保鮮和儲運技術、物流配送技術、電子化交易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在內的農產品物流技術支撐體系,從而擴大農產品的運銷范圍,保證農產品品質穩定,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
② 關於綠色農產品市場調查具體該怎麼操作
這個有點難..........上網查吧
③ 關於農產品批發市場調查問卷
不知道你要問什麼,如果你要現成的問卷那是不可能得到的。建議你先了解批發市場,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設計問卷。
④ 農貿市場調研應該怎麼做,農貿市場定位取決什麼
市場定位最重要的就是滿足需求。農貿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了解。想要做好定位,就版需要去做一些前期的調研權,在不斷的積累中,培養對買家需求的敏感度。
在對市場調研階段,要去關注市場價格水平。終端零售價格非常重要,只有了解了終端零售價格才有可能清楚消費者處於怎樣的購物環境中,最終才能更好的給產品定價。而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差別,消費者的購物喜好有差異存在。
通過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進行定位。看看自身產品是否具有獨特的產品功能和款式;是否擁有價格優勢;是否質量擁有絕對的保證。
找尋自己的定位,具體可以分為三步。第一,前期調研,從細分市場切入,選品、店鋪裝修盡量統一,給人專業的印象;第二,市場時間的檢驗,設置一段時間讓市場檢驗產品,看產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可以通過曝光數據、銷量、評價等判斷;第三,在經過檢驗後,選出明星產品優化發展,調整市場定位。
⑤ 農產品市場調研要問什麼問題
首先要確定的是你們的調研目的是什麼,是調查蔬菜價格的走勢、市民對蔬菜價格的滿意度、市民對蔬菜市場的滿意度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詢問對象,更有不同的問題需要問,你先確定了調查目的再說吧!
⑥ 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調查報告
請標注調查范圍,以便提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