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年貨市場調查報告

年貨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19 11:05:31

① 春節年貨調查報告.

,,

② 以「年貨與春節習俗」「年貨與家庭開支」「年貨的主要用途」寫一份調查報告,怎麼寫

掃塵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2]
史料
據典籍記載,上古就有年終掃除的習慣。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清嘉錄》卷十二記載:「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塵埃』」。 臘月二十四「掃房」,對庭院內外進行徹底的大清理。可見,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臘月二十五
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民間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其實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但有時人們也會買一大筐豆腐以吃其來充飢等)。
接玉皇

舊俗、新俗都認為灶神上天後,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2] 。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閑暇娛樂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4]
照田蠶

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5]
千燈節
千燈節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干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廟里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

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游藝等活動。[6]

臘月二十六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或「二十六,割刀頭」,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7]

臘月二十七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

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語。臘月二十七洗浴為「洗福祿」。[8]

臘月二十八
宰雞趕大集
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張貼之物。
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臘月二十九
祭祖
上供請祖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中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9]
小除夕是什麼?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也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才能燒完。

臘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跳鍾馗」、「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10]
貼門神
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上。
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它以工整、對

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具、影壁中。[11]
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12]
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③ 關於四年級年貨文化調查報告的體會(500字)

感恩小故事

④ 2012春節年貨采購調查報告

00000000000000

⑤ 關於春節各家備年貨情況實踐報告

關於備年貨的實踐報告

⑥ 超市裡年貨有哪些類用的調查報告

在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人們對年貨的回答可能很統一。對於普通百姓,年貨是一桌難得吃上一頓的好飯菜;年貨是試穿很久終於買到手的新衣服;年貨是小孩子口袋裡紅紅綠綠的水果糖;年貨是老奶奶一直捨不得買的小氈帽……
現在,好飯菜是隨時可以吃的,衣服早就掛滿了櫃子,糖吃太多小孩子開始怕蛀牙了,年貨卻是不知道買什麼了。
我們家的年貨必須有:春聯:用紅紙以墨或金漆書寫,有避邪討吉祥的用意;壓歲錢:從前用紅絲線貫穿一百二十個古錢,表示吃「百二」,現用紅包袋裝新鈔;火爐:全家團圓吃年夜飯,桌下放火爐,表示團圓興旺;甜食:用來招待客人;日歷、掛歷、月歷:新年新的開始,日歷,掛歷,月歷,象徵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新年新氣象,可以說是每家都必須的,很有節日的氛圍!不過,最重要的是新衣服,當然,還有一些堅果和水果,穿著新衣服,邊吃東西邊看春節聯歡晚會,是多麼快樂的事!
古代交通不方便物資比較缺乏為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歡樂家家戶戶在節前10天左右准備年貨。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古時人們把辦年貨叫趕集,就是大家約定俗成地在固定時間、固定場所進行的貿易活動的俗稱,年集是一年中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一般在舊歷新年前臘月二十五。年貨的品種有香蠟、紙碼、鞭炮、年畫、紅紙、白糖、煙茶、糖果、佐料等。
看來年貨是每年必須的!

⑦ 調查報告:《家庭年貨支出》300字

在傳統的家庭經濟結構中,大多數情況下主婦掌握日常的家庭財政大權,負責家庭日常預算和開支。

在當前的經濟危機下,家庭收入不增反減,如何有效的控制家庭支出

從節流的角度來節省開支,成為很多主婦需要面對的問題。

要想節省開支,第一步就是要削減預算,減少購物的次數和數量。

購物是家庭最主要的消費方式,也是很多主婦熱衷的活動。

然而要想控制家庭支出,首先就是要削減購物的預算,盡量少去商場和超市,不論是給家人還是給自己購物,都應該減少,尤其是那些重復性的購物消費。

最好一月只去一兩次超市,主要是買購物清單上的生活必需品,堅決杜絕那些沖動性消費,不論多麼誘惑

多麼便宜,如果不是必需品,那麼就不要買回來。

減少購物次數和數量是一條非常有效的降低開支的途徑

損失的僅僅是購物的快感而已,並不影響實際生活質量。

接下來,在家裡也要督促家人養成節儉環保的好習慣。

目前水電煤氣等價格一路上漲,大幅增加了生活的必要成本

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那種使用習慣,浪費的錢也不少。

以水為例,通過循環多層次利用,就可以節省不少,一盆水可以先淘米,再洗菜,然後沖馬桶;同時也可以對家中的沖水馬桶和洗手台進行小改造,比如說在固定容量的馬桶里放入一瓶水,就能減少每次沖水量。

此外,用電和煤氣也有很多的好習慣和竅門能幫助節省電力和煤氣。

可能只需要督促家人改一下小習慣,那麼就能節省下一筆不小的錢,長期堅持,既環保又省錢

何樂而不為呢?

閱讀全文

與年貨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勞務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29
教師隊伍梯次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768
公司隨手拍攝影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926
公司開年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02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