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企業銷售培訓(現狀分析)經典版
面對人員龐大的銷售隊伍,培訓工作往往會陷入「盲、亂、累」最後「煩」的陷阱中,作為公司總部培訓部門,光憑一己之力或幾個人的力量往往無法達成目標的。我認為,要做好銷售體系的培訓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做好需求調查和現狀分析:
為什麼要把這項工作放在第一位,因為只有把握了需求,了解了執行現狀,才能了解自身工作的不足之處,才能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避免「盲」的情況出現。需求調查表可以會同各個銷售管理部門協同製作,力求詳細,明確,在問題的選擇上確定培訓方向,同時,減少由問題產生抱怨式回答發生的幾率,向有利於培訓開展的方向引導。以下通過一個問法的對比,來說明應該如何作好一份需求調查分析,例如:
問題1:您認為現階段的培訓實施能滿足您個人發展的需要嗎?
這類提問其實沒有切入中心,問了可以說是白問,答案你基本上心中都有數。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沒有」,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是無止境,永遠都沒有滿足的時候,所以,對於這類問題我們應該這樣問:
問題1:為了您個人發展和工作的需要,您認為您哪些方面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列出選擇)
通過不同答題者的不同的選擇,真實了解到現在他們的需求點在哪裡。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培訓指導方法。
培訓從業人員的一個重要素質就是善於自我批評,善於分析和總結,在了解了需求之後,進行現階段培訓部所做工作的情況分析,進行對比,找不足,找問題,找原因、找方法。同時將需求、現狀、原因、解決辦法列表分析。例如:
二、認清培訓部門定位
有很多問題的產生,是由於培訓部門定位不明確導致的。對於近千人的銷售隊伍,總部培訓部定位在那裡呢?我們說培訓部應該定位於「督察員」、「分析員」 「指導員」和「調配員」。什麼意思呢?就是說:
督察員:引進培訓考核機制,制定培訓總結報表,按月上交,掌握銷售一線培訓執行情況,下月初進行培訓執行評比,選出好、中、差三等,並公布全公司。
分析員:從報表和訪談結果中找原因,有針對性的指導培訓實施,多問「為什麼」。
指導員:根據電話調查和訪談,配合其他部門,在每月發布的培訓執行評比中進行指導,個別地區可以通過電話交流。同時依據公司發展戰略,設定培訓方向,指導銷售體系的培訓實施。
調配員:(1)引進外部優秀培訓資源,在培訓經費允許的情況下,做好、做透,不能盲目的跟風,畢竟,培訓也是一種風險投資,要在做出決定前進行「投資收益」分析,如有可能,最好能協同相關部門試聽。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改變銷售體系培訓認識,體會培訓的重要性,更好的配合培訓部的工作開展。(2)吸收公司內外部的優秀案例、培訓資源,或者直接競爭對手的經驗分享,整理成冊,定期向下發布。
三、注意向上的溝通
在工作開展中,要注意上下的溝通,尤其要注意向上的溝通,很多培訓管理部門,缺乏和高層領導的溝通,對問題的把握不夠,培訓工作成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導致了工作的盲目性。增強向上的溝通,有助你了解公司現階段的發展戰略,執行規劃,把握上級領導現階段的需求,只有這樣,你的培訓工作才能得到支持,少走彎路。其實,很多企業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公司領導本身就具備問題的把握、分析能力,而培訓部,是將領導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要求具體實現的部門,所以,只有對上溝通徹底了,才能更好的依據企業發展實施工作。
四、抓榜樣、樹典型
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解放初期學雷鋒,董存瑞對幾代人的成長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培訓工作也需要抓榜樣、樹典型,形成良性競爭機制。所以,培訓部要善於發現典型,發現榜樣,找到典型後進行重點宣傳,將經驗逐步推廣。沒有典型的,在有限的人力下,重點扶持有潛力的省份或區域,給予較多的培訓支持,同時要強調培訓的實用性,並進行完整的培訓效果評估,包括培訓前和培訓後的銷量對比,團隊氛圍對比等等內容。然後將其推廣至全國。通過前後銷售業績的對比,讓其他省份或區域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調整自己的心態,意識到加強培訓工作的必要性。這一步的實施,需要和所在省份的負責人進行充分的溝通,同時要取得公司的支持。
總之,在培訓部門人員數量很少的情況下,要做好銷售體系的培訓工作,只要在工作中把握以下幾點,就能取得較好成果:
1、認清自己,摸清對象。
2、溝通、溝通、再溝通。
3、抓典型、樹榜樣、以點帶面。
4、象賣產品一樣,提高「顧客」對「產品」功效的認可。
2. 員工培訓需求調查包含哪些內容呢
培訓需求調查概況
調查問卷及調查對象 :為了有效的提高調查的針對性及可信版度,特設臵了《培訓權需求調查表》和隨機訪談兩種方式,欲多方位、多渠道的獲取各崗位的培訓需求和信息,經過數據整理分析,基本能反應客觀事實和大部分同事對培訓工作的評價和期望。
調查問卷結構與內容 :調查問卷結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培訓現狀調查,設臵三個封閉式問題,主題圍繞「對公司及部門的培訓整體印象」、「目前培訓能起到的作用」以及「目前影響培訓開展的因素」進行調研分析,在於了解調查對象的培訓意願及對2012年度培訓工作的評價;第二部分為培訓需求調查,第二部分為培訓需求調查,設臵三個開放式問題和四個封閉式問題,分別圍繞「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培訓方式」、「培訓時間」、「培訓時長」、「培訓講師」、「希望新增課程」。第三部分為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
3. 人員層面的培訓需求分析內容有哪些
給你分享一個DPA動態人才管理培訓需求的調研表給你吧:
DPA國際動態性格管理中心,總結DPA工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領域,供大家決策參考。
找出自己和別人皆可依賴以依持和發揮的個人長處。
找出每個人的「一觸即發」的激勵元素。
利用量化的指標找出壓力指數及其對個人鬥志的影響。找出如何做壓力分析及管理。
提高垂直及水平溝通的能力。
業務團隊因應客戶的談判和營銷技巧。
提煉團隊文化的特點和優劣。
領導力提升與授權管理用途。
客服人員溝通互動的人性化溝通。
進行跨部門溝通與協作的能力。
檢視滿意度來源,減少團隊沖突,建立團隊信任。
了解獨立作業或與群體共事時,完成任務的手段和方法。
收集建立團隊的相關數據並加以解讀,以創造出團隊士氣。
改善工作環境,以降低負面的人員流動。
在互敬互重的原則下,增進領導管理階層對他們同仁的了解和運用能力。
明確人的彈性狀態、自然狀態、巔峰狀態和底線狀態的情緒感受與表達變化。
提高選用新人的能力
利用激勵因子設計招聘廣告,以得到更好的徵才效果。
建立客觀而有意義的升遷標准和工作考績評估標准。
利用人們的激勵特質,找出他們能做及想做的工作。
提高並簡化面談技巧。
減低人際之間的沖突。
認知角色、階段和環境的區分,展現因應環境的需要。
大學生就業面試與生涯成長用途。
創業特質動力能量模式分析與評估分析用途。
家庭婚戀/親子/工作關系互動與矛盾處理用途。
興趣愛好、專業選擇與出國留學輔助分析指導。
適才適所,根據人的專長去設計工作任務。
做人才評估,以作升遷和選拔,培訓及生涯調整之用。
職業成長關鍵時刻跳槽、決策與互動之依據。
培養員工具備更優良的管理領導技能。
4. 如何開展年度培訓需求調研
培訓調研是培訓計劃必不可少的一步,許多企業在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時,也會開展需求調研,通常做法是:臨近年底,發一些調查問卷到主管或員工手中,讓他們填寫或選擇一些自己明年需要的培訓課程,然後把這些內容匯總整理後,就形成了企業年度培訓計劃。這樣做有一定的可行性,方法比較簡單,也能解決一些人員的培訓需求。
培訓需求調研內容 培訓需求調研內容需要從企業戰略、崗位需求和人員績效差距幾個方面來共同確定,其中,崗位分析是基礎,績效差距是今後改進的方向,戰略需求是今後培訓的重點。
戰略需求:主要從戰略角度考慮企業未來的培訓安排,這樣戰略未動,培訓先行,讓培訓為企業戰略保駕護航。如果企業未來幾年打算進軍國際市場,那麼國際商務規則、外語、國際金融等相關知識都要未雨綢繆地進行計劃,並具體安排到相關的部門和崗位。如果企業未來需要進行多元化擴張,那麼培訓相關的多元化知識、提升現有人員的管理技巧、培訓人員的專業技能就要提上培訓日程。
崗位需求:崗位需求是培訓調研的基礎來源,崗位需求調研也是培訓調研的主要內容。開展崗位需求調研,需要確定一系列步驟:首先是崗位需要人員掌握的技能是什麼?需要掌握到什麼程度?這樣就把崗位對人員要求應知應會的內容就列舉出來。然後根據崗位對人員要求和現有人員對比,看看人員現在還缺什麼?缺到什麼程度?這樣就把人員需求找出來,就知道崗位今後培訓的重點是什麼。如營銷崗位需要人員精通市場策劃知識、市場調研知識、客戶服務知識等,那麼,這幾項內容就需要針對人員進行重點培訓。
績效差距:績效差距是對人員現有績效不足之處進行分析,發現影響其績效不足的能力素質有哪些,彌補差距的最恰當培訓手段是什麼。當然,導致績效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差距是培訓所不能解決的,如外界環境因素,企業組織流程等,另外人員態度等都可能影響績效,這時,不分青紅皂白就培訓,結果可能會更糟。如人員可能是因為晉升受挫鬧情緒想離開,導致績效下降,這時再安排培訓,可能會導致人員更快地離開。因此,在具體分析時,就需要把影響績效的非能力因素剔除出去,這樣,才得到真正的培訓需求。 培訓需求調研方式 獲得以上信息,就需要多種調研方式並重,通常培訓需求調研主要方式有問卷調研法、訪談法、資料分析法、外部企業參考法等等。這些方法可以穿插在一起,靈活運用。如果了解企業戰略,與高層領導訪談,分析企業未來發展規劃是最好的方式;而針對崗位不同設計專門性的調研問卷或訪談,得到的崗位需求信息會更加真實。
培訓需求調研需要調動各方面人員積極性充分參與,而不是培訓經理一個人閉門造車。讓老總參與,可以確定培訓的主要方向,培訓不犯關鍵性錯誤,同時使他對今後的培訓方向心中有數,可以調動各方面的資源來落實培訓。讓部門經理和崗位任職人員充分參與,他們會對培訓做出積極回應與承諾,同時可以得到很多中肯的建議和意見,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崗位職責和具體要求最清楚。培訓需求調研中,培訓經理主要起組織和支持作用。
確定培訓需求框架 通過培訓調研三方面的匯總分析,就確定了個人的培訓需求,然後由點及面,通過匯總每個人員面臨的共性差距和不足,就形成了部門未來的培訓重點;而根據部門共性需求和企業戰略,就可以找出企業共性的問題,找到整個企業存在的短板和關鍵環節,就確定企業未來的培訓重點。把所有這些關鍵環節解決了,培訓就會為企業產生極大的價值。 通過培訓需求我們就會發現,不同部門的人員培訓需求會很不一樣,對同一部門不同層次的人員來說需求也不一樣,譬如營銷部門,業務代表需要講解產品的基本知識,基本的營銷技能,如溝通技巧、推銷技巧。到了營銷經理,重點就是營銷管理、經銷商談判、營銷網路管理等。再到上層,營銷總監的人員可能就要學習營銷戰略規劃方面的內容。
根據培訓需求,我們就可以設計企業的培訓課程框架。由於每個部門、每個人員的要求和差距都不一樣,我們可以規劃分層次、分部門、分類別的培訓課程,如可分新員工/老員工培訓、高層/中層/基層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培訓、技術/營銷/生產等專項培訓。確定了培訓課程框架,就形成了一個培訓需求課程庫,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需要馬上培訓,而是根據企業需要的輕重緩急,把合適的培訓課程放到年度培訓計劃中。
5. 企業在制定培訓計劃之前為什麼要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如何進行需求分析
訓需求分析與年度計劃制定 第一講 真正的培訓需求(上) 為什麼要改變觀念 1.觀念營運重於業務營運 企業要想做好培訓工作,首先必須要了解培訓目的。培訓到底是為企業解決什麼問題?通常來講,企業的目的是通過培訓最終使得員工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達到促進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並更好的為客戶服務這個宗旨。 2.觀念(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3.Thank bigDo bigBe big 對培訓只有認識他的價值,才能找出正確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指導實踐,最終才能把培訓工作做好。 大家都知道的原因 1. 眾所周知的原因一員工工作不積極、不努力; 員工工作能力低; 員工工作效率不高; 業績開始下滑; 缺乏優秀的員工。 很多企業經常會提出這些問題:業績為什麼慢慢在下滑?員工能力為什麼不高?員工工作為什麼不積極、不主動?為什麼消極怠工、工作效率不高?其他企業做培訓,所以我們的企業是不是也要做培訓?等等。 實際上,如果遇到員工工作不積極、不努力,員工工作能力低,工作效率不高的情況,企業就開始培訓,那麼這個培訓是缺乏效果的,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 【案例】 A 企業是一個高速發展的企業,產品暢銷大江南北。老總很重視培訓,他深知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培訓是提升企業競爭優勢不可或缺的法寶。該企業的培訓也開展地轟轟烈烈。但良好的期望並沒有帶來良好的結果,在盤點時發現:培訓雖然花了很多錢,但人員抱怨培訓沒有用,沒有太大價值,聽時激動,過後不動;老總也為培訓沒解決企業問題大發雷霆。所有這些讓人力資源部經理懊惱不已。最終調查發現,該企業培訓各環節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培訓缺乏針對性。 2. 眾所周知的原因二 1 學習力 競爭力 培訓 競爭力 培 訓 圖 1-1 圖 1-1 告訴我們,通過培訓可以提高企業的學習力,才能打造企業的競爭力。 學習和學習力的區別: 學習力是一個人有效地學習知識,整合信息,並能夠創造性運用的能力。 學習分為單環學習和雙環學習。單環學習,是基於過去對事物本質規律的認識,為問題找方法,它不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雙環學習,是破除原來在大腦里所建立的根深蒂固的觀念和意識,在假設情況之下,多問幾個「為什麼」 ,最終要找出事物最關鍵、最本質的原因,並掌握事物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 在哲學中強調一句話: 「任何學科最高的境界都是到達哲學的高度」 。所以培訓最終也應該達到哲學的高度。 哲學是關於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學科。價值觀是對培訓的一種正確認識,方法論是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去提高培訓、做好培訓。 要通過培訓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最關鍵最核心的是要提高每個員工的學習力。職業培訓跟學校教育是有本質差別的。實踐中最關鍵的是要提高員工自己整合信息、整合資源、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習的動力和毅力。 需要培訓的真正原因(一) (一)從企業發展的戰略模式看 (一)從企業發展的戰略模式看 圖 企業必須要樹立培訓的正確觀念。 1-2 說明企業的組織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以表現為基礎的組織,第二種是學習型組織。 】 【案例】 2 有兩個農民張三和李四,他們祖祖輩輩以耕田種地為生。有一天,張三和李四齣去遊玩,到隔壁村莊發現有條河流,村民不以種田耕地為生,而是養了一些鸕鶿以捕魚為生。鸕鶿把魚捕回來,村民把魚拿到市場去賣,賣了之後再買糧食回來生活。張三和李四覺得這樣很好,而且他們住的村子也正好有一條小河,於是他們回來之後,各自買了三十隻鸕鶿,讓那些鸕鶿捕魚。張三的鸕鶿剛開始捕魚業績非常好,魚的價錢也越來越高。村民看到都說,張三養鸕鶿的技術真不錯。而李四的鸕鶿剛開始的幾個月捕不到一條魚,大家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後來鸕鶿時而捕魚回來,李四還把那些魚喂給那些鸕鶿吃,而不是拿到市場賣。大家都不知道李四的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大約過了三到四個月,張三養的那些鸕鶿的捕魚的業績開始慢慢下滑了,而李四的鸕鶿卻相反,捕魚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張三也搞不清楚,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這一天,他殺了只雞,提了瓶酒,跑到李四家登門拜訪,就問他到底什麼地方出了什麼問題。李四說,張三老弟啊,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我跟你管理鸕鶿的方法不一樣。你是採取高壓式的政策,在這種情況之下,你的鸕鶿如果捕不到魚,你就不給它們飯吃。它們為了生存,必須天天進行捕魚,它們捕魚技巧慢慢還是有點改善和提高的,所以它們的業績也提高了。但是你忘記了自然界講求適者生存,河裡面那些魚它也要學會適者生存。在高壓政策之下,你的這些鸕鶿不快樂,比較壓抑,所以它們的捕魚技巧沒有持續改進和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河裡的魚也學會了怎麼逃跑。所以你的鸕鶿就捕不到魚了。而我跟你養鸕鶿的方法就不一樣,首先我讓它們熟悉這里的水性,然後讓它們了解魚的生活狀態、游泳技術和本領,然後讓它們提高捕魚的技巧和本領。所以當我的鸕鶿達到一定的階段,它們的捕魚能力提高之後,就慢慢的把捕魚當做一種興趣,那麼它們的業績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說明了兩種不同類型的企業。正如圖 1-2 中以表現為基礎的組織那樣,張三養的那些鸕鶿剛開始業績扶搖直上,然後慢慢的業績開始下滑了;而李四的鸕鶿卻是相反,這和學習型組織相同。 那麼這個故事後面還有一個小結尾:最後李四成了一個鸕鶿專業戶,過了兩個月之後,他又從市場上買了三百隻鸕鶿回來,擴大了養殖規模。然後他將原來的三十隻老鸕鶿叫來開會,兄弟們,你們辛苦了,為了感謝你們過去為我捕魚事業做出的貢獻,現在我對你們的分工進行一些調整和改變。你們以後就不用那麼辛苦的捕魚了,你們以後的任務就是當教練,每人帶十隻新的鸕鶿,告訴它們怎麼去捕魚,把技巧教給他們,培訓他們就可以了。這就是你們的任務,同你們還享受比他們更好的待遇,吃的會更好,睡的也會更好。 以表現為基礎的組織 表 表現與 現 學習的差別 學習型組織 時間 圖 1-2 很多的企業成功了,卻不知道為什麼成功;很多的企業失敗了,也不知道為什麼失敗。其實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企業為了經營而經營,為了發展而發展,為了生存而生存。 企業成功最關鍵的是一種模式的成功,即人才的不斷復制,成功經驗不斷的積累和沉澱,比如如何去開拓市場,如何去維護客戶關系,如何去控制生產成本等等。做培訓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要把企業打造成學習型組織,做學習型企業,把已經成功的經驗延續下去,這是需要培訓的真正原因。 3 企業成功:戰略與人 (二)企業成功:戰略與人 1.企業組織的分類 任何一個企業的體系都可以分為四大體系。 企業的戰略體系。戰略體系說明了企業存在的原因、企業發展的原因等等。 企業的組織體系。組織體系就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戰略,必須要有一個組織框架、流程體系,包括人力資源體系、財務體系、營銷體系、研發體系等等。組織體系還包括每個企業的治理模式和職權的體系,它確定了一個企業的治理模式、經營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 企業的人才體系。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體系。人才體系的發展,就是要構建有效的支撐企業發展的戰略。一個企業發展的根本在於兩個因素,一個是戰略,一個是人。解決戰略的問題,就是解決企業為什麼存在下去的問題;解決人才存在發展的問題,就是戰略確定之後,要培養一批優秀人才。 企業的價值文化體系。企業在開展培訓之前,首先要建立必要的價值文化體系。 2.人才體系與企業的關系 當員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士氣不高、工作能力不高、工作業績下滑時都需要培訓。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企業管理者就把培訓當做一種工具,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這種觀念不改變,最終培養的人才也不會留在企業裡面。 一個企業如果離開資本,不可能創建人才成長發展的平台和空間,但是一個企業如果離開人才,資本也不能再增值。所以在轉變觀念的同時,企業最關鍵的是要打造一個培養人才的平台。 3.個人、組織和社會的關系 組織就代表企業,組織的使命就是要不斷的為社會培養人才,讓每個人在企業得到生存、發展,通過組織這個平台為社會做貢獻,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4.了解組織使命 組織的使命就是為社會培養人才,打造人才成長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為社會做貢獻,同時給予社會一定的回報。 企業只有首先轉變對人才的觀念、轉變對企業認識的觀念,才能把培訓工作做好。 【自檢 1-1】 談談你對培訓重要性的理解。 【自檢 1-2】 簡述企業組織的分類? 4 第二講 真正的培訓需求(下) 需要培訓的真正原因(二) (四)企業如何賺錢:價值服務鏈 (四)企業如何賺錢:價值服務鏈 服務利潤價值鏈 服務利潤 運營戰略與服務傳送系統 Operating Strategy and Service Delivery System 員工忠誠 收入增長 收入增長 員工忠誠 Revenue Employee Employee Revenue Retention Growth Growth Retention 內部服務質量 員工滿意 外部服務 外部服務 顧客滿意 顧客忠誠 內部服務質量 員工滿意 價值 顧客滿意 顧客忠誠 Internal Internal Employee Employee 價值 Customer Customer Customer Customer Service Quality Service Quality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External External Service Value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Loyalty Loyalty Service Value 員工生產率 員工生產率 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 Employee Employee Profitability Profitability Proctivity Proctivity Retention Retention workplace workplace design service service concept: Repeat Repeat business job job design results for customers referral referral employee employee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service service designed and employee employee rewards and recognition delivered to meet targeted tools tools for serving customers
6. 青海銀行培訓需求分析過程
消費者購買行為決策過程分析
如果消費者的需求可以通過購買來滿足,那麼,消費者會經歷一個購買決策的邏輯過程。顯然,這個購買決策過程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進一步可以細分為社會影響因素、心理影響因素和情境影響因素。其中社會影響因素細分為文化、業文化、社會階層;心理影響因素分為動機、認知、學習、個性;情境影響因素又分購買時間、購物環境、購物條件。各影響因素
了解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整個決策過程中各項因素,在進行營銷管理策劃營銷活動產品推廣中以其作為依據,前提也需要我們目標人群,再投其所好。除了了解消費者購買行為決策過程及影響因素外
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組織市場消費分析
組織市場是與消費者市場相對的一個概念,組織市場上銷售的是組織用品,消費者市場銷售的是消費品。組織用品和消費品的劃分標准不是產品屬性,而是購買目的。組織用戶采購產品和服務的主要目的有三:
1.生產其它產品或服務;
2.轉售或再賣給其它企業或消費者;
3.組織經營運作的必需。
消費者信息的獲得:主要靠親友介紹與各類廣告,對采購者產生影響最大的是:自身經驗與親友介紹。銷售的目標人群屬性不一樣則分析方法購買過程會有所不同,要明確其購買的目的和途徑影響因素再針對性進行營銷。
7. 公司的培訓需求調查
需求調查要看各部門的職責.各員工的選擇.調查內容就是和本職工作相關的選擇專.但是這個要做到獨立.不能屬讓多人商議.這樣會反應不出真實性.待調查完畢後就知道那樣的需求是最重要了
第一:了解參加培訓的對象有哪些?
第二:具體分析每個培訓對象的需求
第三: 你想通過培訓得到什麼效果
如果是整個部門尤其是營銷部門,可以做個「營銷團隊」的培訓。
企業管理者 主要培許 領導力、九型人格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