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拉卜楞寺的市場定位

拉卜楞寺的市場定位

發布時間:2021-03-17 02:17:02

1. 甘肅如何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

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按照國家關於甘肅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建設文化大省的總要求,打破現有行政界限,統籌全省文化資源和各類生產要素,以文化建設為主題,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為主線,確定了圍繞「一帶」,建設「三區」,打造「十三板塊」(簡稱「1313工程」)的工作布局。

「一帶」是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三區」是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以敦煌文化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和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十三板塊」是文物保護、大遺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利用、民族文化傳承、古籍整理出版、紅色文化弘揚、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節慶賽事會展舉辦。

我省提出,將通過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把華夏文明的保護、傳承、展示、創新、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使之與時代精神相融合,與甘肅轉型跨越發展相融合,與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相融合。並進一步加快甘肅文化走出去戰略,擴大甘肅文化的國家影響力和國際傳播力。

「一帶」:

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以絲綢之路為軸線,以亞歐大陸橋甘肅段為腹地,充分挖掘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資源,發揮沿線城市群落輻射帶動作用,加大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力度,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成為推動甘肅轉型跨越、科學發展、民族團結、富民興隴的核心地帶。

「三區」:

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實施國務院批復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加大文化建設力度,推動我省隴東南四市融入其中,著重圍繞始祖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道教文化、農耕和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重點發展文化旅遊、文化創意、民俗農耕文化展示、紅色旅遊、演藝會展、工藝美術品製造等產業。形成以天水為中心,以始祖文化為重點,以再現農耕和民俗文化為手段,以文化旅遊為載體,以文化產業為支撐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體系。打造全球華人祭祖聖地天水、生態隴南、養生平涼、民俗慶陽以及紅色南梁、周祖聖地、岐黃故里等特色文化品牌。

以敦煌文化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圍繞敦煌文化、長城文化、絲綢之路文化、石窟文化、簡牘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邊塞軍旅文化以及現代工業和科技文化等,以促進文化生態發展、保護文化形態多樣性為重點,實施綜合開發,整體推進,沿鐵路、公路向周邊輻射,以大型節慶活動和體育賽事為載體積聚人氣,形成集遺產保護、景觀旅遊、事業服務、產業發展、產品交易、文化交流為一體的文化展示研究基地和文化園區。

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圍繞黃河文化、彩陶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資源,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帶動作用,把蘭州建設成為華夏文明的展示區、文化創意研發的核心區和文化創新拔尖人才的集聚區,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大力發展影視製作業、文化旅遊業、出版業、發行業、印刷業、廣告業、演藝業、會展業、數字內容和動漫等文化產業,形成以中心城市為依託,以教育、科技、人才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的高層次文化產業圈。

「十三板塊」:

文物保護。開展各級文物調查,建立各類文物資源資料庫。加大重要文物保護維修力度,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打造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示範性工程,實施以天水麥積山石窟、瓜州榆林窟和東千佛洞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群等為重點的石窟寺保護項目,並延展到全省其他石窟寺。加強對甘肅彩陶、臨夏古生物化石以及武威白塔寺等重要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實施重要古建築保護項目,重點保護夏河拉卜楞寺、張掖大佛寺、武威文廟、鳩摩羅什寺、天水伏羲廟、永登魯土司衙門等古建築。加強工業遺產、鄉土建築、文化線路、文化景觀等新品類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加強對高台駱駝城遺址及墓群、果園—新城墓群、張掖黑水國遺址、景泰永泰龜城等瀕危田野文物和遺址的搶救性保護。強化文物安全防範設施,推進文物風險單位安防設施達標建設,提高文物安全防範能力。

大遺址保護。加強長城保護,重點實施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建設長城博物館,全面展示長城文化。開展長城重點段落搶險加固工程,加大對陽關、玉門關等長城關隘的保護和維修力度。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做好甘肅段備選遺產點文物本體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等相關工作。實施大地灣遺址、許三灣城及墓群、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天水張家川馬家塬遺址及墓群、居延遺址(甘肅部分)的搶救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高綜合保護、利用能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主要包括民族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曲、曲藝、雜技、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傳統醫葯等文化藝術形態和樣式。對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花兒」、61項國家級和33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等進行保護傳承,培育良好文化生態,豐富文化的多樣性。建設民俗文化村、民俗生態博物館等,使民間民俗文化的基本形態、承載方式、核心內涵得到有效傳承發展。對處於瀕危狀況的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進行搶救保護,特別是對年事已高的代表性傳承人進行重點保護,建立傳習所,盡快培養接班人。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利用。加強歷史名城保護利用,加快保護規劃編制實施,加大保護工作的投入。重點加強天水、武威、張掖和敦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研究。在城市建設中融入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元素,使每個城市各具特色。重點保護宕昌哈達鋪鎮、榆中青城鎮、金崖鎮、永登連城鎮、古浪大靖鎮、秦安隴城鎮、臨潭新城鎮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和文縣碧口鎮、通渭縣馬營鎮、華亭縣安口鎮、碌曲朗木寺鎮、華池縣南梁鎮、積石山縣大河家鎮等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加強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工作,積極發揚培育優秀的傳統村落,並將符合條件的村落推薦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好利用好鄉村的優秀歷史遺存。

民族文化傳承。深入開展民族交流交融史研究,挖掘民族團結互助歷史事實,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精神。建立甘肅少數民族出版基地。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工作,重點推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和圖書、報刊、影視的譯制、出版、播出等工作。加強對少數民族特別是東鄉、保安、裕固3個甘肅獨有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完成文化資源保護項目的數字化、建檔、修復等基礎性保護工作。

古籍整理出版。依託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對6萬多枚漢簡進行整理研究。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進行保護和整理出版。對夏河拉卜楞寺、張掖大佛寺、武威文廟所藏珍貴經卷和文獻進行整理出版和科學保護。實施文溯閣《四庫全書》的影印出版工程和甘肅歷史文化資源出版工程。

紅色文化弘揚。重點加強對列入全國經典紅色旅遊景區的15個紅色旅遊景區(點)的歷史文化保護、挖掘和規劃、開發。依託會寧縣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南梁紀念館、高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古浪戰役紀念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臘子口戰役紀念館、榜羅鎮紅軍長征紀念館、兩當兵變紀念館、蘭州八路軍辦事處等,建立一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豐富文化旅遊內容,形成全省紅色旅遊資源與周邊省份聯接互動,打造紅色之旅精品旅遊線路,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在高質量完成市級三館建設的基礎上,建設甘肅簡牘博物館、彩陶博物館等一批特色專題博物館。推進金昌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創建,推動其他地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深化博物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以嘉峪關、金昌、武威為重點,開展城鄉文化一體化建設新模式探索試驗。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鼓勵城市和各文化單位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廣泛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在全省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文化品牌打造。進一步加強始祖文化、先秦文化、農耕和民俗文化、民族宗教文化、五涼文化和敦煌學、簡牘學、西夏學的研究。建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發展研究院、始祖文化研究院、簡牘研究中心,五涼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打造敦煌文化論壇。依託優勢文化和傳統特色,建設一批民族團結示範縣、文化藝術體育之鄉。挖掘優秀歷史文化資源,開展文化藝術精品創作,推出文學、美術、音樂、書法和舞台藝術的精品佳作。深度開發《讀者》品牌,促進讀者出版集團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打造大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打造敦煌畫派。拍攝一批全面反映甘肅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的專題片、紀錄片、動畫片和影視片(劇),創作一批頌揚甘肅獨特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及優美風光的通俗歌曲。

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把加快發展旅遊業與建設文化大省緊密結合起來,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業發展全過程。旅遊開發建設要依法加強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深挖文化內涵,普及科學知識,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開發新型文化旅遊產品。建設重點旅遊城市文化功能區和精品特色文化縣(區),營造旅遊目的地濃厚的文化氛圍。加快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建設,量身打造探險、體驗和生態保護志願者旅遊產品,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業,建設汽車露營基地和營地,大力發展自駕旅遊項目。提高旅遊商品開發的文化創意水平,突出旅遊飯店和餐飲主題文化特色,體現旅遊經營服務的人文特質,提升旅遊活動的文化品位。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藝、節慶等文化旅遊產品。

文化產業發展。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按照整體一盤棋、一市一特色、一園一重點的原則,總體規劃、錯位發展、形成規模、聚集優勢。培育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集團,積極推動有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加快文化與科技融合步伐,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重點建設蘭州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全面啟動敦煌國家級文化產業園申報和建設工作。積極推進華夏始祖文化園、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慶陽農耕和民俗文化產業園、臨夏民俗文化產業園和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工作。

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有利於文化人才健康成長的體制機制,培養和引進一批文化領軍人才,特別是創意人才、經營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整合教育資源,通過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崗位技術培訓,培養文化產業發展亟須的專門人才。壯大文化志願者隊伍。完善人才流動、使用、激勵等機制。

節慶賽事會展。每年舉辦「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每兩年舉辦中國敦煌國際藝術節、舉辦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把上述節會打造成國際知名文化旅遊藝術節會。辦好伏羲公祭大典、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張芝獎」全國書法大展、中國民間藝術節、中國國際鼓文化藝術周、臨夏中國民歌藝術節、西和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繼續挖掘資源潛力,創新節會形式,提高節會品位,突出個性特色,辦好各地已有文化節會。整合資源,提升規格,重點辦好蘭州國際馬拉松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甘肅段賽事、嘉峪關國際滑翔節、嘉峪關國際鐵人三項賽、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甘肅敦煌站)、張掖·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等體育賽事。充分發揮博物館、紀念館和展覽館的作用,開展各種文化展覽、展示活動。(

2. 高分求助:6月份新疆自駕游

其實新疆不遠,線路也很簡單,但事先一定要做好准備,這個最好自己先查看一下地圖,並且最好具體到國道上,一般順著國道走,大問題不會有。去新疆旅遊時准備去南疆還是北疆,南疆也就是烏魯木齊-吐魯番-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北疆也是從烏魯木齊出發,那拉提草原,霍爾果斯,賽里木湖,薰衣草園,天山天池,喀納斯各個景點都不錯。
不過新疆最好的旅遊時間是7-10月,因為5-6月有的景點可能還會下雪。建議改一下出遊時間,無論是南疆還是北疆最好的美景都大概在7-10月。很多美麗的景點如與普羅旺斯同緯度新疆的薰衣草園,去早了可能不能如願。
在Google地圖上找啊,很簡單的,你把途經的幾個省份劃分好,在劃分為各個市,確定好路線,確定一條主線路,在確定一條輔路,如果主線路出問題修路什麼的可走輔路,如果有條件買個定位儀更好,走什麼路一方面要心裡有數,另一方面一定要參考定位儀和地圖。新疆的路況很好走,甘肅只要走出天水一路上很平坦,個人感覺比四川,秦嶺地帶好多了,甘肅路特別好走,出甘肅進新疆也特別好走,一路車少,路特別寬,沒什麼大山和大河的,相信你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備一定會沒什麼事的。
關於車,最擔心路上爆胎,備用輪胎是一定的,沿途做好車的保養,及時檢查車況,控制速度,應該就沒什麼的。

3. 中國建築文化的文化內涵

建築是工程技術和建築藝術的綜合創作,是以空間作為直接對象的特定的文化活動,既有設計者的主觀塑造意圖,又有享用者的心理反饋。這兩個精神過程是由建築這一媒介聯系起來的。任何建築都是人創造的。假若我們依照多數學者所理解的文化定義,即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們習得的生活行為方式或規范」,我們自然會把建築看作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民族建築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①我國各民族建築是研究建築史和建築藝術的巨大寶庫。在我國現實的民族建築中,至今仍能看到窩棚式、賬篷式、窯洞式、干欄式、邛籠式、土牆瓦頂式的各種民居建築,它們幾乎包括了人類早期建築的各種形態,並鮮明地勾勒出了建築發展的輪廓。

②民族建築是研究宗教文化的寶貴資料。參見精神文化部分的宗教信仰情況。著名的寺廟、道觀建築。著名的石窟寺有新疆的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寧夏須彌山石窟,雲南石鍾山石窟等。著名的塔有雲蘭大理的崇聖寺三塔、景洪縣的曼飛龍塔,寧夏銀川的海寶塔,內蒙古呼和浩特的萬部華嚴經塔等。藏傳佛教寺廟著名的都多得不能一一列舉,僅舉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一部分。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瞿壇寺、拉卜楞寺、大昭寺、昌珠寺、薩迦寺、塔爾寺、扎什倫布寺、雍和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等。宗教建築對於研究宗教歷史、宗教文化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因為民族地區信奉原始宗教和其他大宗教的人較多,所以在村寨及居民建築中,還有一些祭樁、木鼓屋、神龕等建築設施。

③具有民族獨特風格的建築是代表民族的重要的永久性標識。我們看到布達拉宮就會聯繫到西藏、拉薩和藏族;看到成吉思汗陵及穹廬頂的現代建築上裝飾有奔馬的形象,就會想到蒙古族;看到鼓樓和風雨橋會想到侗族;看到竹樓和筍塔就會想到西雙版納和傣族;看到具有阿拉伯風格的建築和清真寺,自然要聯繫到回族和新疆的伊斯蘭民族,如此等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內在原因,是由於這些建築與這些民族的文化形象密切融合聯系在一起。

④民族地區的古建築和古遺址是研究民族史和民族關系史的重要史料。如西藏的布達拉宮,原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而築的宮城,既有藏式建築的鮮明特色,也有漢藏文化融合的風格。拉薩小昭寺原為文成公主督飭藏漢工匠建造。由於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進藏時帶了大批工匠,所以在唐及以後的青藏地區藏族建築中,都吸收有內地漢族建築的工藝成就。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建於南詔時期,其中凝聚著白族和漢族工匠的智慧。內蒙古的五當召是研究藏傳佛教和蒙藏關系的重要文物。內蒙古額濟納旗的西夏古都黑水城遺址中,城外西南角有座伊斯蘭建築,說明西夏時期伊斯蘭文化的廣泛影響。

⑤土司衙門類建築為研究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寶貴資料。湖南省永順縣的「老土司城」,距今已800多年。新疆的北庭故城、伊犁將軍府舊址等,都是研究民族地區與中央王朝關系的重要文物。此類建築在民族地區遺存較多。

⑥陵墓建築為喪葬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除穆斯林陵墓外,在國內影響最大的是皇陵,涉及到少數民族的有清朝的東陵、西陵,蒙古族的成吉思汗陵(1954年遷建),藏族中極少數轉世活佛享有的靈塔葬。民間的陵墓建築主要施於土葬。例如毛南族,石墓以石料精心雕刻後壘成,圍蓋墓碑的重檐石樓閣有的高達四五米,上面刻有各種人物和神仙的圖像;墓柱上浮雕著盤繞的蛟龍;柱礎上雕有花卉動物;墓頂裝飾著石雕的大仙葫蘆、太陽、雲水、麒麟等,墓碑兩側刻有大幅輓聯,聯邊刻有鳳凰、畫眉、仙鶴、蝙蝠、游魚、梅花鹿、仙桃、水仙、大象等圖案,象徵吉祥、長壽、福貴、有餘、厚祿、清廉等祝願和頌贊。這些雕刻所反映的文化心理,是我國許多民族所共有的。

⑦建房禮儀,各民族有許多共同點。我國絕大多數民族都把建築新房屋視為重大活動,因而有傳統的禮儀需要遵守。從選址、奠基、破土到伐木、立柱、上樑、蓋頂,直至喬遷,都有相應的儀式,最重視的是選址、上樑、「合龍」、落成等關節。一般有專人主持問卜、獻祭品、放鞭炮、念祝詞等。在民族村寨中,某家建房,全村親友鄉鄰協力幫助,多為義務勞動,而且盡心盡力,看作是共同的大事喜事。

⑧公用建築所反映的社會公共活動。除宗教建築中的寺廟是舉行宗教活動和宗教節目活動的主要場所外,在南方許多少數民族聚居村寨或更大的社區里,都有舉行社會公共活動的地方。例如高山族的多數支系都有以部落為單位建立的男性會所,是男性年齡組織的教育訓練中心,也是部落的政治軍事中心。侗族、壯族有戲樓,京族有哈亭,土家族有擺手堂,苗族有蘆笙堂(或場),有些民族有銅鼓場等,基本上是公眾聚會或進行歌舞活動的場所。最典型的公用建築可能要算侗族的鼓樓了。它的社會功能很多。鼓樓作為侗寨的重要標志之一,一般建於寨子中心,有老人義務看守。鼓樓是侗寨商討重要軍事、經濟事務和舉行集體娛樂活動的地方。

⑨民居建築能反映出婚姻家庭情況。民居的建築單元,實際上是為個體家庭而創造的。基諾族的「大房子」是父系家庭公社的產物;拉祜族西支的「大房子」是母系殘余形式大家庭的反映。羌族民居的起居室較大,一般在30至60平方米之間,而且地板距天花板的空間有四五米高,如此寬敞是為了滿足親友們節日聚會時喝咂酒,「跳沙朗」,即跳羌族鍋庄集體舞。侗族木樓的外廊很寬,因為這里是夜晚一群姑娘和一群小夥子對歌(行歌坐夜)的地方。傣族竹樓樓梯口有間為姑娘設的紡線房,晚間幾個姑娘結伴在此紡線;小夥子用歌聲徵得姑娘同意後可以進去對歌。黔南「青褲瑤」中,姑娘卧房的門上有個拇指大的小洞,高低與床相同,夜晚小夥子可以用小竹棍捅醒姑娘,與之隔門談情說愛,俗稱「鬧門洞」或「戀愛洞」。過去海南黎族中有為姑娘建的「寮房」,雲南寧蒗納西族中有「姑娘房」,都是為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准備的。

⑩建築中表現出豐富的裝飾美術。主要是雕刻和繪畫,最普遍的是上彩油飾。在藏族、蒙古族、傣族、白族、納西族、回族、東鄉族的寺廟和民居中反映很突出。甘肅臨廈回族、東鄉族的磚雕技術精湛絕妙;納西族和白族的木雕鏤刻十分有名。侗族在鼓樓和風雨橋上的彩繪絢麗奪目,喇嘛寺廟的壁畫藝術成就卓著。俄國作家果戈里說:「建築是世界的年鑒,當音樂和歌曲沉默的時候,建築仍在歌唱。」相信同學們能從我國的民族建築中「聽」到更美的音樂和歌唱。

4. 夏河拉卜楞寺古照片有收藏價值嗎

照片的收藏價值不是很高,除非是孤品老照片,通常這類照片會被文物單位收藏,個人藏家收藏這類東西的不多,市場需求也不大,收藏價值不會太高的。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餘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遊。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5. 蘭州 興起原因 規劃與環境 經濟地位 主要產業 當前發展策略及暴露的問題(交通、住宅、環境)

甘肅省省會,是中國西北區域中心城市,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本部,中國18個鐵路局之引一的蘭州鐵路局本部,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9.3℃,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蘭州是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絲綢之路也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使蘭州成為橫跨2000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張掖大佛寺、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遊區的中心。隨著新歐亞大陸橋的開通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重新構築起現代絲綢之路,蘭州作為我國東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正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濟北的重要作用。
夜色黃河
國家對蘭州的定位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地理氣候
蘭州市處在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即北緯34°,東經 103°40』距西北其他四省(自治區)的省會平均距離最近。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流而過,枕山帶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徵。
蘭州地處內陸,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特點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潛力大,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年日照時數為2600小時,無霜期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並集中分布在6~9月。年平均氣溫9.3℃。
自然資源
目前蘭州境內已探明各類礦床、礦點156處,35個礦種.非金屬礦相對豐富,有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石英岩、硅鐵石英岩、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岩儲量集中,運量儲量達3億噸,為硅鐵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後備資源。煤炭保有儲量為9.05億噸,主要開采地為窯街和阿干鎮兩礦,基本滿足蘭州的近期要求,水電資源,黃河上游甘肅段積石峽至黑山峽有8個梯級電站可供開發,此外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也可供開發。
蘭州市域內水資源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資源豐富,貫穿市域的黃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達337億立方米,且水量穩定,各季不封凍,含沙量也較小,可滿足城市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測全市每年地下水9.6億立方米。
全市有林業用地182550公頃,占總面積13.46%,其中有林空地90157公頃,進一步植樹造林潛力較大。天然草場面積為77萬公頃。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亦較豐富。野生植物總數約600種,有明顯經濟利用價值的種類占總數的40%,飲譽全國的甘肅特產甘草、當歸、黨參、麻黃、秦艽、鬼臼、祖師 麻等中葯材,在蘭州地區均有分布。野生動物有187種,珍稀動物有:黑鸛、藏雪雞、金錢豹、藍馬雞等。
全市土地面積為135.3公頃。其中,耕地21.9萬公頃,林地7.6萬公頃,牧草地76.5萬公頃,未利用的荒草地,鹽鹼地,沙地等近23.5萬公頃。土地資源可分3個類型,即:中低山林牧區,位於蘭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台蔬菜瓜果區,位於各河流的河谷階地;低山丘陵糧油區,分布於榆中北山,皋蘭縣西北部,永登縣秦正川等地帶。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5業開發潛力較大。
歷史文化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蕃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黨項族占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
經濟環境
蘭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機械、冶金、四大行業等主體,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成為我國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基地之一。硝酸合成橡膠、硅鐵、鋁、石墨、電機、石油鉛機和粗精紡毛呢等產品產量均處國內領先地位。蘭州是黃河上游最大的工業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重點布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與發展,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裝備製造、能源電力、醫葯生物、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成為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和裝備製造業基地。全市有工業行業40多個,產品品種2萬余種,工業精品5000多種。
農業
蘭州是享有盛名的瓜果城,瓜果年產量達到8萬多噸,白蘭瓜、黃河密瓜、西瓜、籽瓜等瓜果久負盛名,百合、玫瑰、黑瓜子、水煙等土特產品蜚聲中外,遠銷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
交通
蘭州是全國9大綜合性交通樞紐之一,蘭州是中國12個主幹交通樞紐之一,是鐵道部規劃的十大區域性客運中心之一,是大西北鐵路、公路、航空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鐵路
,隨著青藏鐵路建成通車,蘭渝(重慶)、蘭成(成都)鐵路以及徐蘭客專(寶雞-蘭州)段的開建,其樞紐作用將更加重要。2009年蘭州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近千萬人次,蘭州將建成10個方向交通鐵路樞紐,蘭渝線、蘭新第二雙線、包蘭復線、蘭合鐵路、蘭州經中川至張掖城際等鐵路將相繼建設,加之既有線,新的蘭州鐵路樞紐建成後,將有10個方向的鐵路在蘭州交匯。新建蘭州西客站為13台25線,新西站規模等同於廣州南站,年發旅客可達3500萬人次 依據規劃,在原有鐵路線的基礎上,將引入寶蘭客運專線、蘭渝鐵路、蘭新第二雙線,蘭州至天水、張掖、合作的這些動車組高速線路也將開通。上述多條高速鐵路的引入,使得西站地區定位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原來的貨運中心轉變為未來的客運中心,致使整個區域的配套服務設施發生變化。新的蘭州鐵路樞紐建成後,貨運系統將轉移至黃河以北的樞紐貨車北環線,客運系統則布置在黃河南岸,形成環抱母親河的「南客北貨」環形樞紐格局,使蘭州鐵路運輸結構更加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要求,並進一步暢通「歐亞大陸橋」大通道。建成後蘭州至北京6小時直達,更加方便全省及周邊地區人民出行,暢通內陸出海通道,促進甘肅與全國各地區交流。並結合其他新線建設,帶動我省一些偏遠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新蘭州樞紐的建成,將形成多方向互通、大運量保證、現代化設施、高效率運輸的特點,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目前蘭州車站每日開行直快特快等各類列車122車次,每日開行30趟始發車次,可始發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南京、杭州、成都、青島、濟南、長沙、鄭州、西安、南昌、太原、石家莊、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拉薩、西寧、銀川等21個省會和計劃單列市。
公路
蘭州公路交通四通八達,輻射周邊地區,蘭州至西寧、銀川等周邊城市的五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G6(北京-拉薩) G30(連雲港-霍爾果斯)G75(蘭州-海口)G22(青島-蘭州)G3001(南山北環蘭州繞城)G109(丹東-拉薩)G212(蘭州-重慶)G213(蘭州-雲南磨憨)G309(山東榮成-蘭州)G312(上海-霍爾果斯)G316(福州-蘭州)等多條國家級高速公路和過道干線使得蘭州成為國家高速公路網中的重要節點。
航空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是西北省會城市飛行區干線機場,目前有1條4500米跑道,2010年改擴建將向南延伸400米,改擴建新的T2航站樓建成後,海南航空將獨自使用T1航站樓。開通有到國內各大城市的航線40條左右,為海南航空公司基地機場,為東方航空公司西北基地。現已開通蘭州至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廈門、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杭州、桂林、重慶、福州、拉薩、敦煌、嘉峪關等近四十條多航線,並每周開通有飛往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定期旅遊包機航線。形成了以蘭州為中心,連接北京、上海、廣州等40多個大中城市和日本沖繩、香港、馬來西亞的航空網路。為增強蘭州機場樞紐功能,合理規劃建設蘭州國際航空港,積極開辟蘭州至日韓、港澳等國際和地區航線。
蘭州中川機場三字碼:LHW
機場大巴: 乘車地點蘭州錦江陽光大酒店對面,民航售票處(近蘭州大學),車費30元, 機場大巴1小時一班,機場高速50公里,整點發車大巴到機場約一個小時。
計程車:價格100元左右。
蘭州城市軌道交通
蘭州市軌道交通網有兩個層次,一為中心城區線網,另一為市域線網。其中,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線網由1號線、2號線、3號線3條線路組成,線網總長約82公里,其中地面及高架線路約35公里,地下線約47公里,全線網共設車站64座,其中高架站25座,地下站39座。而市域線網用以解決市域內中心城區與外圍組團之間的聯系,由中川線、榆中線、青什線組成,總長約120公里。兩個層次互為補充,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統一的、全局性的軌道交通網路。
根據《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蘭州市2011—2020年軌道交通的建設任務是先對1號、2號線分期實施。其中1號線(東崗—陳官營),線路長26公里,設車站21座;2號線一期(雁北路—南關什欄位),線路長10.5公里,設車站9座。力求用10年的時間,在中心城區構建一條貫通的東西總長36.5公里的軌道交通。

國家級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務院1991年批準的首批27家國家高新技術產為開發區之一。高新區管委會行使市級經濟、行政和社會管理許可權,同時設有工商、稅務、銀行、社會保險、人才市場和創業服務中心等完善的支撐服務體系和中介服務體系。高新區現有企業1097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80戶,外商投資企業34戶。技工貿總收入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先後培育壯大和引進了藍星清洗、蘭港石化、奇正藏葯、莫高股份、亞盛集團、蘭光科技、可口可樂、民海生物等知名高新技術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
蘭州高新區按照「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建區宗旨,不斷優化投資軟硬環境,各級探索新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努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突出發展具有地方優勢的新材料產業和生物工程與運行機制,努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突出發展具有地方優勢的新材料產業和生物工程與新醫葯產業,強化「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先後建成了軟體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大學科技園等專業園區,陸續獲得4個國家級授牌: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蘭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十幾年來,蘭州高新區憑借蘭州的綜合科技優勢和基礎工業優勢,從實際出發,大膽探索,通過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有效激活了本地的科技資源,形成了突出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資源聚集能力。完善的服務、優惠的政策、健全的機制、優美的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使蘭州高新區成為蘭州地區人氣最旺、環境最優、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成為蘭州市的經濟增長級、對外開放的窗口、創新創業的基地,投資興業的沃土,安居樂業的家園。
國家級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93年3月,2002年3月15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甘肅省首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甘肅省和蘭州市重點開發建設的外向型經濟區域,是以國際標准建設、按國際慣例管理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區位於蘭州市安寧區,地勢平坦。區內公路網路四通八達,是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之處,距西北最大集裝箱中轉站蘭州貨運站僅8公里,距中川國際機場僅42公里。區內高校科研單位密集,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人居環境優越,軟硬體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土地開發潛力巨大。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經濟區已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服務體系,並擁有一支高效廉潔的管理隊伍,受到越來越多的中外投資者青睞,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投資熱土和來蘭投資興業的首選之地。
目前,蘭州經開區初步形成了以蘭葯集團、佛慈制葯、奇正藏葯、九州通醫葯、眾友葯業等企業為代表的醫葯產業集群;以康師傅、華潤雪花啤酒、莫高國際酒庄、華悅農業產業化總部基地、百事可樂飲品蘭州工廠為代表的食品飲品產業集群;以中石油西部物流集散中心、中國華能集團甘肅總部、中石油西北化工公司、中國鋁業連鋁總部、中石油西部管道甘肅總部為代表的總部經濟聚集區;以深國投商用置業中心、人人樂購物廣場、北京華聯為代表的現代商貿服務業。
下一步,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還將啟動建設中石油西部管道總部、蘭州深國投商業中心、百事可樂西北銷售中心、蘇寧電器西北物流總部、甘肅圖書購物中心、人人樂超市等12個重大項目,並進一步加大招商引稅力度,重點吸引跨國公司、大企業、大財團的投資,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能耗低、環境污染少、社會貢獻率高的大項目、好項目,進一步打造大企業、大集群、大基地。

6. 什麼是市場定位,市場定位三種策略的特點是什麼

市場定位是指確定目標市場後,企業將通過何種營銷方式、提供何種產品和服務,在目標市場與競爭者以示區別,從而樹立企業的形象,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

市場定位的三種策略
1、「針鋒相對」的定位策略
「針鋒相對」就是與市場上最強的竟爭對手「對著干」。這種策略是將本企業的產品定位於與競爭對手相似的位置上,同競爭對手展開激烈的爭奪,最終將競爭對手擠出原有位置,並取而代之。這種定位使企業從一開始就與最強的企業站在同一高度,更能激發企業奮發的精神和拼搏的潛力,一旦成功,就會獲得巨大的市場優勢.當然,「針鋒相對」是一種風險較高的定位策略。這種策略往往要求企業設法搶占市場的制高點,這樣花費的代價是巨大的。因而企業必須具備以下的條件:
①企業的產品要有明顯的優點,即要有獨到的特色和良好的信譽;
②企業要有足夠的實力,能承擔由於競爭帶來的各種後果;
③必須以大面積的市場范圍為目標,市場太小會得不償失。
「步步高」是採用「針鋒相對」的定位策略獲得成功的案例。VCD產業在國內短短幾年時間,造就了大批明星企業。在「步步高」進人這一市場時,Va)業界最紅火的是「愛多」公司。該公司聘請香港功夫電影明星成龍演繹的廣告在**電視台播出之後,成龍口中的「愛多,好功夫!」家喻戶曉。但「愛多」也是一個新企業,底子並不太厚。而「步步高」一上市,就緊盯「愛多」,模仿其廣告創意,聘請出道於北京、成名於香港的另一功夫電影明星李連傑演繹了一段「步步高」功夫,台詞是「步步高,真功夫!",並和「愛多」的廣告一起在**電視台播出。一時間,**台的廣告中「功夫」不斷,熱鬧非凡。「步步高」則一炮走紅,大獲成功。
2、「填空補缺」的定位策略
這種策略是尋找沒有被競爭對手發現的或競爭對手無力佔領但又為許多消費者所重視、希望的潛在市場,填補市場上的空白。這種定位策略風險很小,成功率很高.常常被多數市場後進企業採用,但採用這種定位策略的前提是企業能夠發現一個或多個既安全又有利可圖的市場空缺。
四川文君酒正是採用「填空補缺」的定位策略獲得成功的。四川是酒的故鄉,尤其是四川宜賓有』『中國酒鄉」的美稱.隨著酒類市場的復甦與擴大,名、特、新酒層出不窮。僅四川省酒類生產企業已達13000多家,其中名列全國十大名酒的就有「宜賓五糧液」等五朵金花.四川文君酒廠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冷靜地對市場進行了分析,發現主要競爭對乎提供給消費者的是「優質高價」產品,其i打場對象主要是集團消費者和少數高收人消費者;數以萬計的小酒廠賣的則是「低質低價」灑;「高質低價」酒市場卜幾乎沒有。由此,他們發現了以廣大工薪階層和正在富裕起來的廣大農民為銷售對象的市場機會。
「高質低價」的市場定位.促進了四川文君酒廠的快速發展。1991年,該企業躋身於中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之列.1993年12月,『文君酒」被列入因家名酒之列,獲』『中國名酒」和「中國酒王」稱號。1996年,文君酒廠被評為「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2000年,「文君酒」再次被評為」『中國知名白酒」。時至今日.「文君酒」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十大歷史文化名酒」之一,被民間稱為「幸福酒、好運酒、旺夫酒」。
3、「另闢蹊徑」的定位策略
這種策略是指當企業意識到自己無力與強大的競爭對手相抗衡時.在新的領域突出自己的特色或在某一方面取得領先地位,獲得相對優勢.這種定位策略風險較小,成功率較高。但企業採用這種定位策略.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①市場符合消費發展大趨勢,市場潛力大;
②市場競爭格局比較穩定,市場領導者實力強大,地位不可動搖;
③本企業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經營特色。
例如.德國和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在進入美國汽車市場時,就避開與關國製造商在大型豪華車上的競爭,而在服務大眾的小型汽車細分市場上突出特色。結果石油危機後,美國人對節油的小型汽車的愛好不斷增長,由此發展成了一個廣闊的市場,促使兩國汽車製造商在美國汽車市場上的經營成功。

7. 甘肅旅遊業的前景是否可以

馬拉沃里克博士,城市發展,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項目在甘肅的識別代表團的負責人的世界銀行17銀行貸款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甘肅省項目協調領導小組副組奔赴6個項目城市(蘭州,白銀,天水,酒泉,嘉峪關,張掖),旅遊局,甘肅省,鄧指套及相關部門的項目總監的陪同三個省項目辦初選項目11天的檢查,以確定的工作。考察結束後,孫小系在甘肅省蘭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項目協調領導小組組長銀行貸款,代表團會見了世界銀行項目鑒定。

世界銀行提供貸款4000萬美元,將成為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項目。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旅遊景點,旅遊和文化保險計劃,完善旅遊市場分析,人才培養,旅遊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改善,世界銀行的專家參觀的藍色的准備工作的項目,以了解和甘肅省的社會,經濟,旅遊資源,旅遊業的發展。

孫小系出席了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程世行貸款甘肅,甘肅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但是,由於甘肅經濟發展在中國是相對靜止的相對落後,那裡有很多旅遊資源的開發困難,保護,管理和發展的自然和文化遺產,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推動全省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以及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在世界銀行的貸款不是無償援助,甘肅預選項目,項目的實施和未來的貸款償還問題已經做了精心安排。總體來看,甘肅要學會從以前的銀行,圓滿完成這一階段的項目實施經驗。

馬拉沃里克說,世界銀行的頭是一個非常高的關注度,世界銀行的機會能夠參與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第一個項目,在這個項目上也能參加省內外的發展戰略。該項目的世界銀行,有機會參與在國家一級,甚至在世界上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同一個項目的一部分,世界銀行做出高質量的工作對旅遊業和甘肅的發展水平,所以發展可以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正如我們所關心的,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可持續發展。馬拉華威頭在甘肅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甘肅省旅遊具有的潛力,以開發旅遊產品的市場,通過政府投資,通過對旅遊市場的了解,在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將是能夠得到的最大影響的旅遊,她說。由高品質的旅遊戰略規劃,通過項目,讓他們可以帶來一定的強制性規定的其他可以帶來旅遊業私營部門的參與。甘肅省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圍繞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同時,能夠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

在會議結束時,世界銀行項目鑒定團甘肅旅遊資源和旅遊產業的發展,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價值,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對社會,對世界的影響,表達一個強大的投資意向,並在項目參觀的初步意見是:該項目充分准備,以工作認真,在准備工作的省級項目辦和項目市和項目單位富有成效的;甘肅建議項目與世界銀行的投資方向和要求基本一致個別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建設的需要做必要的調整,仍然是一個缺乏。在同一時間,銀行通知下一個項目的預評估,正式評估和項目談判,並提交世界銀行董事會董事的時間表和工作計劃。中科院專家甘肅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把戲政策

寒冷地區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12月9日,甘肅省旅遊局組織中國社科院科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蘭州分院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學,蘭州大學,甘肅省林業調查規劃院,中國社科院,浙江旅遊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專家擔任主席,由蘭州大學學院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甘南藏族自治州設計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項目評審。負責該項目由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哲院長,副院長。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甘肅,青海,四川三省的交界處,屬於東北緣的青藏高原,在秦嶺交界處的兩個主要的地槽褶皺系的地質結構,昆侖。它是在古絲綢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已知的,以歷史為「河南道」,全國30民族少數民族自治的自治州,10 1藏族自治州之一。的平均海拔為3000米。山主峰高海拔在3500-4500米之間。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長江上游,黃河,境內江河縱橫,黃河,洮河,夏河,白龍江。山原眾多的湖泊之上,濕地,峽谷,瀑布,多個大洞,被稱為「天池」,視為「神湖。由藏,漢,回,蒙古,土,撒拉,安全居住,東鄉24個國家。全州范圍內的寺廟建築,濃厚的宗教氣氛,藏傳佛教的主要教派傳承,原始苯教,伊斯蘭教。它的領土拉卜楞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東方梵蒂岡說。

」設計,以吸引潛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旅遊發展的總體規劃,甘南藏族自治州設計旅遊從背景的自然和文化旅遊的發展歷史,現狀的評價,綜合評價的旅遊資源,旅遊資源,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旅遊市場和潛在需求分析,定位和發展戰略,旅遊業,旅遊業的發展PEST分析,旅遊業發展的SWOT分析系統的分析,旅遊商品開發規劃,旅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旅遊經濟的系統規劃,支持旅遊業的發展,旅遊形象系統規劃,規劃的旅遊產品,旅遊市場營銷規劃,旅遊發展政策和戰略建議,在規劃一個全面的分析。專家組通過了獎計劃突破的傳統模式,旅遊策劃,創意集群的旅遊資源和旅遊資源的在線分析,旅遊市場研究,市場趨勢,贛南旅遊市場結構和產品與市場之間的對應關系的規劃思路,分析甘南旅遊目標市場准確定位與空間布局三個部門,帶來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9個主要旅遊區的空間框架甘南旅遊實際很強的指導意義;旅遊形象策劃,准確把握甘南州脈沖,上下文。本集團認為,規劃的深入,科學性和有效性,分類指導和有效的措施,有利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8. 什麼是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城市

敦煌

9. 以「一帶一路對甘肅的影響」為題寫一篇八百字的論文

「絲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肅。」甘肅地處絲綢之路的黃金地段,隴西段與河西段貫穿全境,全長1650公里,占路上絲綢之路的四分之一,中國境內的二分之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賦予了甘肅「聯結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範區」,以及構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的戰略定位。

甘肅地處歐亞大陸橋的核心通道,地形狹長,東聯陝西、通中原腹地,西接天山南北、直達中亞西亞,南與青藏高原毗鄰,北與蒙古高原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是華夏文明與域外文明交流融合之地,也是中國與歐亞各國經貿往來、文化交流、交通運輸的必經之道,在促進中外交流與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明顯。

甘肅絲綢之路承載了太多的人類文明。遺存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諸多石窟寺廟、長城關隘、塔碑樓閣、古城遺址等,是解讀先民多姿多彩生活的密碼。沿著絲綢之路前行,「東方藝術寶庫」莫高窟、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道教聖地崆峒山、「東方雕塑館」天水麥積山石窟、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等在世界上有著唯一性和獨特性的世界文化遺產向世人展開了一幅幅精彩極致的歷史畫卷。出土於武威雷台的東漢銅奔馬,展現了奮發向上、豪邁進取、勇往直接的天馬精神,並因此確定為中國旅遊標志。徜徉在這些古老遺跡之間,彷彿穿越時空,神遊唐漢,與飛天共舞,與佛陀對話,可盡情領略千年華夏文明的深厚底蘊。

日前,甘肅正在全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構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在此戰略構想中,蘭州、白銀、酒泉、嘉峪關、敦煌成為這一戰略實施的重要節點城市。在古代,這些城市是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樞紐。在今天,歷史傳承下來的基因依然是城市發展的根基。

「甘肅將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搶抓機遇,更加有力地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布局,傾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不斷開創對外對內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此前如是表示。

近年來,甘肅認真落實中央「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戰略布局,取得了積極進展和初步成效。主要體現在:研究和確定了自身戰略定位,緊扣國家總體戰略布局,結合甘肅的區位、資源、文化、產業及平台等優勢,明確提出了加快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的戰略定位和奮斗目標;謀劃和實施了「13685」發展戰略,圍繞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一大構想」,構建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三大平台」,實施道路互聯互通、經貿技術交流等「六大工程」,強化蘭白城市圈、酒嘉城市圈等「八大節點」,努力實現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通道、向西開放的戰略平台。

2014年5月,甘肅正式印發《「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提出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構建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三大戰略平台。重點推進道路互聯互通、經貿技術交流、產業對接合作、經濟新增長極、人文交流合作、戰略平台建設等六大工程。

「甘肅的歷史、地理位置,決定了其通過文化的力量尋求發展機遇的可行性。」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連輯此前表示,「我們要實現和所交往國家的共建、包容、理解、合作、共贏,需要有相互認識、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認同的過程。文化認同更容易引起共鳴、方便溝通。在文化先行的前提下,甘肅實施『一帶一路』的其他戰略如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往來等,會相對順利地和沿線國家達成合作。」

甘肅省正在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這一平台。這是甘肅文化強省戰略的重要內容,其中包括抓祖業,即對文物進行有效的保護、挖掘、整理、傳承、再現、利用等;抓事業,即讓改革開放的成果通過文化惠及千家萬戶,特別是邊遠落後的農村基層;抓產業,即要把文化產業逐步打造成甘肅省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

據了解,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地處絲綢之路黃金段上的甘肅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旅遊熱點地區。

「十二五」期間,甘肅累計旅遊接待人數52046.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180.5億元。旅遊人數和綜合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了「五年翻兩番」,質量和效益雙提升,在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前5個月,甘肅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637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92億元,兩項旅遊指標分別同比增長22.3%和23.4%,甘肅絲路游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遊客青睞。

2016年,通過深入實施「6873」交通突破行動,全省通往景區道路建設加快推進;蘭州鐵路局啟動「絲路快車」創新發展戰略,開通了一系列以「絲路快車」為主題的高品質旅遊列車;通過蘭州、敦煌兩個國際機場,開通了蘭州至聖彼得堡等16條國際航線,國內航線通達45個主要城市,立體交通體系的形成為甘肅絲路游的日益火爆提供了有力支撐。

日前,甘肅已經確定未來五年旅遊發展目標。到2020年,甘肅力爭旅遊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旅遊業增加值佔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旅遊業直接就業達到100萬人以上。

「甘肅旅遊將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擔當起絲綢之路旅遊發展的脊樑紐帶,把甘肅獨特的旅遊資源開發好、利用好、推廣好,把產品做精,把實力做強,以全新的姿態呈獻給世界一個全新的甘肅,讓絲路文明綻放異彩。」甘肅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何偉如是表示。

甘肅在絲綢之路經濟活動中正扮演著座中四聯、對外交往的重要角色,已經從內陸省份走向了絲綢之路經濟社會發展和向西開放的最前方,擔當起了絲綢之路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
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橫亘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它實際上是在極其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東西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對沿途各國、對我們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等方面的影響既廣且深。倘若沒有這樣一條路,這些國家今天發展狀況究竟如何,我們簡直無法想像。」而甘肅,正在以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帶一路」的新思維、新戰略,讓世界分享其市場紅利。

10. 蘭州的朋友們 我馬上就要來蘭州定居了 誰可以幫我介紹下蘭州

嘛 ,你想要哪方面的介紹呢,我都在蘭州二十年了 你要是南方人呢 蘭州對你而言就比較乾燥啦。而且說實話,蘭州比較臟 灰塵比較多,不知道你要在蘭州那裡定居 蘭州有五個區 城關區 七里河區 這兩個區算市區啦,西固區時工業區 蘭州石化在西固區 我就是西固人哦。還有安寧區安寧區大學比較多,還有紅古區 紅古區其實挺偏僻的 不知道你要到哪裡定居呢,還有就是蘭州市逛的地方 就是西站(七里河區) 西關 南關 再就東方紅廣場啦(這三個都是城關區) 東方紅廣場還有武都路由夜市哦然後就是蘭州的消費水平 物價不高,實話是不高,東西比起南方來說挺便宜呢。對了 蘭州有黃河哦 其實挺美的 而且蘭州玩的地方也挺多的,蘭州也挺繁華的。嘿嘿。就這些了 歡迎你來蘭州 愛上這個地方,

閱讀全文

與拉卜楞寺的市場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勞務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29
教師隊伍梯次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768
公司隨手拍攝影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926
公司開年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02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