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新能源的調查論文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能源世界有最全面的資料免費下載
參考資料http://bbs.chinagb.net/?fromuid=69687
[編輯本段]分類
新能源的各種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來自於太陽或地球內部伸出所產生的熱能。包括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也可以說,新能源包括各種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對於傳統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於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由於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勻,對於解決由能源引發的戰爭也有著重要意義。
據世界斷言,石油,煤礦等資源將加速減少。核能、太陽能即將成為主要能源。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把新能源分為以下三大類:大中型水電;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電、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質能。
一般地說,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大中型水電都被看作常規能源,而把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氫能等作為新能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過去一直被是做垃圾的工業與生活有機廢棄物被重新認識,作為一種能源資源化利用的物質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因此,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術的一種形式。
新近才被人類開發利用、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發展的能量資源稱為新能源,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氣等。
按類別可分為:太陽能 風力發電 生物質能 生物柴油 燃料乙醇 新能源汽車 燃料電池 氫能 垃圾發電 建築節能 地熱能 二甲醚 可燃冰等
[編輯本段]新能源概況
據估算,每年輻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能為17.8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500~1000億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熱能資源指陸地下5000米深度內的岩石和水體的總含熱量。其中全球陸地部分3公里深度內、150℃以上的高溫地熱能資源為140萬噸標准煤,目前一些國家已著手商業開發利用。世界風能的潛力約3500億千瓦,因風力斷續分散,難以經濟地利用,今後輸能儲能技術如有重大改進,風力利用將會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溫差能等,理論儲量十分可觀。限於技術水平,現尚處於小規模研究階段。當前由於新能源的利用技術尚不成熟,故只佔世界所需總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後有很大發展前途。
[編輯本段]常見新能源形式概述
(具體內容詳見各能源形式所對應的詞條)
太陽能
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太陽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陽能的光熱轉換、光電轉換以及光化學轉換三種主要方式
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由太陽能導致或轉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陽電能池,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並利用熱水發電等。
太陽能可分為2種:
1.太陽能光伏 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例如硅)製成的薄身固體光伏電池組成。由於沒有活動的部分,故可以長時間操作而不會導致任何損耗。簡單的光伏電池可為手錶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復雜的光伏系統可為房屋照明,並為電網供電。 光伏板組件可以製成不同形狀,而組件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力。近年,天台及建築物表面均會使用光伏板組件,甚至被用作窗戶、天窗或遮蔽裝置的一部分,這些光伏設施通常被稱為附設於建築物的光伏系統。
2.太陽熱能 現代的太陽熱能科技將陽光聚合,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氣和電力。除了運用適當的科技來收集太陽能外,建築物亦可利用太陽的光和熱能,方法是在設計時加入合適的裝備,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戶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釋放太陽熱力的建築材料。
核能
核能是通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釋放主要有三種形式:
A.核裂變能
所謂核裂變能是通過一些重原子核(如鈾-235、鈾-238、鈈-239等)的裂變釋放出的能量
B.核聚變能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氫原子核(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發生質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叫做核聚變反應,其釋放出的能量稱為核聚變能。
C.核衰變
核衰變是一種自然的慢得多的裂變形式,因其能量釋放緩慢而難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源利用率低
(2)反應後產生的核廢料成為危害生物圈的潛在因素,其最終處理技術尚未完全解決
(3)反應堆的安全問題尚需不斷監控及改進
(4)核不擴散要求的約束,即核電站反應堆中生成的鈈-239受控制
(5)核電建設投資費用仍然比常規能源發電高,投資風險較大
海洋能
海洋能指蘊藏於海水中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波浪發電,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0萬億度。目前,海上導航浮標和燈塔已經用上了波浪發電機發出的電來照明。大型波浪發電機組也已問世。我國在也對波浪發電進行研究和試驗,並製成了供航標燈使用的發電裝置。
潮汐發電,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1000-3000億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上的朗斯河口電站,發電能力24萬千瓦,已經工作了30多年。我國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廈潮汐電站,總容量達到3000千瓦。
風能
風能是太陽輻射下流動所形成的。風能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蘊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廣泛,永不枯竭,對交通不便、遠離主幹電網的島嶼及邊遠地區尤為重要。
風力發電,是當代人利用風能最常見的形式,自19世紀末,丹麥研製成風力發電機以來,人們認識到石油等能源會枯竭,才重視風能的發展,利用風來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聯邦德國在著名的風谷--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爾建造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電風車。該風車高150米,每個漿葉長40米,重18噸,用玻璃鋼製成。到1994年,全世界的風力發電機裝機容量已達到300萬千瓦左右,每年發電約50億千瓦時。
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來源於生物質,也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於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質能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而且是一種無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熱能
地球內部熱源可來自重力分異、潮汐摩擦、化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熱能是地球主要熱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有5500處地熱點,地熱田45個,地熱資源總量約320萬兆瓦。
氫能
在眾多新能源中,氫能以其重量輕、無污染、熱值高、應用面廣等獨特優點脫穎而出,將成為21世紀的理想能源。氫能可以作飛機、汽車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動火箭動力。
海洋滲透能
能源世界有最全面的資料免費下載
參考資料http://bbs.chinagb.net/?fromuid=69687
如果有兩種鹽溶液,一種溶液中鹽的濃度高,一種溶液的濃度低,那麼把兩種溶液放在一起並用一種滲透膜隔離後,會產生滲透壓,水會從濃度低的溶液流向濃度高的溶液。江河裡流動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鹹水,兩者也存在一定的濃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壓比海水的水壓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個渦輪發電機,淡水和海水之間的滲透壓就可以推動渦輪機來發電。
海洋滲透能是一種十分環保的綠色能源,它既不產生垃圾,也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賴天氣的狀況,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在鹽分濃度更大的水域里,滲透發電廠的發電效能會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國鹽城市的大鹽湖、美國的大鹽湖。當然發電廠附近必須有淡水的供給。據挪威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巴德·米克爾森估計,利用海洋滲透能發電,全球范圍內年度發電量可以達到16000億度。
水能
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是常規能源,一次能源。水不僅可以直接被人類利用,它還是能量的載體。太陽能驅動地球上水循環,使之持續進行。地表水的流動是重要的一環,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區,水能資源豐富。隨著礦物燃料的日漸減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廣闊的替代資源。目前世界上水力發電還處於起步階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運動均可以用來發電。
[編輯本段]新能源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以及水力發電、地熱能等的利用技術已經得到了應用。
國際能源署(IEA)對2000~2030年國際電力的需求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將最快。IEA的研究認為,在未來30年內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比其他任何燃料的發電都要增長得快,年增長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間其總發電量將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將提供世界總電力的4.4%,其中生物質能將占其中的80%。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總體上偏低,一方面是與不同國家的重視程度與政策有關,另一方面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偏高有關,尤其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據IEA的預測研究,在未來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從而增加它的競爭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與多種因素有關,因而成本預測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這些預測結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成本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十五」規劃,並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重點發展太陽能光熱利用、風力發電、生物質能高效利用和地熱能的利用。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國在風力發電、海洋能潮汐發電以及太陽能利用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新能源(或稱可再生能源更貼切)主要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生物質能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後,國內外許多專家都表示這種能源方式不能大力發展,它不但會搶奪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更將會導致社會不健康發展;地熱能的開發和空調的使用具有同樣特性,如大規模開發必將導致區域地面表層土壤環境遭到破壞,必將引起再一次生態環境變化;而風能和太陽能對於地球來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們必將成為今後替代能源主流。
太陽能發電具有布置簡便以及維護方便等特點,應用面較廣,現在全球裝機總容量已經開始追趕傳統風力發電,在德國甚至接近全國發電總量的5%-8%,隨之而來的問題令我們意想不到,太陽能發電的時間局限性導致了對電網的沖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風力發電在19世紀末就開始登上歷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領域的獨孤求敗,由於它造價相對低廉,成了各個國家爭相發展的新能源首選,然而,隨著大型風電場的不斷增多,佔用的土地也日益擴大,產生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成了我們又一困惑。
早在2001年,MUCE就為了開拓穩定的海島通信電源而開展一項研究,經過六年多研究和實踐,終於將一種成熟的新型應用方式MUCE風光互補系統向社會推廣,這種系統採用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和太陽能發電進行10:3地結合,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電力輸出。在建築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燈、海島均進行了實際應用,獲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數據。這一系統的研究成果將為我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突破了傳統的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啟動風速高、噪音大、抗風能力差、受風向影響等缺點,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論,採用了新型結構和材料,達到微風啟動、無噪音、抗12級以上台風、不受風向影響等性能,可大量用於別墅、多層及高層建築、路燈等中小型應用場合。以它為主建立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具有電力輸出穩定、經濟性高、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也解決了太陽能發展中對電網沖擊等影響。
隨著能源危機日益臨近,新能源已經成為今後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陽能已經逐漸走入我們尋常的生活,風力發電偶爾可以看到或聽到,可是它們作為新能源如何在實際中去應用?新能源的發展究竟會是怎樣的格局?這些問題將是我們在今後很長時間里需要探索的。
[編輯本段]新能源的環境意義和能源安全戰略意義
我國能源需求的急劇增長打破了我國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格局,自1993年起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使得我國接入世界能源市場的競爭。由於我國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的相對不足,未來我國能源供給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
國際貿易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國際能源價格有可能隨著國際和平環境的改善而趨於穩定,但也有可能隨著國際局勢的動盪而波動。今後國際石油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油價波動都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石油供給,對經濟社會造成很大的沖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對減少我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對進口能源的以來程度,提高我國能源、經濟安全。
此外,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其環境污染少。
新的能源是什麼
1
新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合理的開發利用新能源,可以改善和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新能源開發利用主要包括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的科研、實驗、推廣、應用及其生產、經營活動。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應當與經濟發展相結合,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和開發與節約並舉的原則,宣傳群眾,典型示範,效益引導,實現能源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能源的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目前,全世界的能源仍以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為主。這些化石燃料儲量有限,同時它們又是極其寶貴的化工原料,可以從中提煉和加工出各種化學纖維、塑料、橡膠和化肥等化工產品。將這樣重要的化工原料作為能源來使用實在可惜。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能源的消耗量愈來愈大。據估計,全世界石油、天然氣和煤的儲量最多隻能供給人類使用一、二百年。因此,擺在人類面前的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就是探索新能源。目前研究開發的新能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地熱能與潮汐能
可利用的地熱資源是地下熱水、地熱蒸氣和熱岩層。地下熱水層一般在地下兩千多米深處,溫度80℃左右。將地下熱水降低壓力使之變成蒸氣(在47.34 kPa時水80℃沸騰),可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
潮汐能利用的是海水漲落造成的水位差。此種能量可以作為動力來推動水輪機發電。地球上潮汐漲落中蘊藏的能量是巨大的,但建造大規模的潮汐電站技術上有很多困難,成本也較高。
2.太陽能
太陽每年輻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約為5×10^22J,相當於目前世界能量消耗的1.3萬倍,可以說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污染的理想能源。因此,太陽能的收集利用是當代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問題。
目前太陽能利用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直接利用太陽輻射熱,建成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房(用於採暖)和塑料大棚等,或利用太陽能來發電。太陽能電站是利用集熱器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其蓄熱材料(液態金屬)溫度可高達1000℃左右。所吸收的熱量通過熱交換器將水變成水蒸氣推動汽輪機發電。這種轉換方式稱之為光-熱轉換。第二種是光-電轉換,即利用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太陽能電池種類較多,主要有單晶硅電池、砷化鎵電池、磷化銦電池和多晶硅電池等。目前太陽能電池效率還比較低,成本也比較高。它主要用於人造衛星等宇宙飛行器作為各種儀器設備的動力。第三種是光-化學轉換,即將太陽輻射直接轉換成化學能。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光-化學轉換,但它還不能完全受人控制。因此,研究各種完全可控的光-化學轉換方法也是當今世界重大的研究課題之一。近年來發現,太陽能輻射到某一光化學反應體系後,能形成動力學上穩定的光產物,使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儲存起來。另外,在催化劑存在時,由太陽光直接分解水而製得氫和氧的方法也是太陽能利用較有發展前途的一條途徑。發展氫能具有獨特的優越性。首先,氫的原料是水,資源豐富。另外氫燃燒後的熱值較高,1g 氫燃燒後可放出143 kJ的熱量,而1g煤燃燒只有31~32kJ,1g汽油燃燒也只有48kJ。還有氫燃燒生成水,它來源於水又還原於水,是順應自然的一種循環,不會打亂自然界的平衡。又因燃燒產物無煙塵以及其它污染物,所以氫能又是無污染的清潔能源。
雖然,地球接受太陽的總能量很大,但是由於其能量密度很低,取得單位能量的一次投資大,能量轉換效率有待提高。
3.核能
原子核裂變和聚變時都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能源。
(1)核裂變能
裂變是較重的原子核在足夠能量的中子轟擊下分裂成較輕原子核的過程。當235U原子核發生裂變時,分裂成兩個不相等的碎片和若干個中子。裂變過程相當復雜,已經發現裂變產物有35種元素,放射性核素有200種以上。下面是235U裂變中的一種方式:
[編輯本段]未來的幾種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污染可再生能源。據推測,地球上海洋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104TW。近年來,在各國的新能源開發計劃中,波能的利用已佔有一席之地。盡管波能發電成本較高,需要進一步完善,但目前的進展已表明了這種新能源潛在的商業價值。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發電廠已運行8年,電廠的發電成本雖高於其它發電方式,但對於邊遠島嶼來說,可節省電力傳輸等投資費用。目前,美、英、印度等國家已建成幾十座波能發電站,且均運行良好。
可燃冰:這是一種與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它的外型與冰相似,故稱「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溫高壓下呈穩定狀態,冰融化所釋放的可燃氣體相當於原來固體化合物體積的100倍。據測算,可燃冰的蘊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總和還多。
煤層氣:煤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溫度及壓力增加,在產生變質作用的同時也釋放出可燃性氣體。從泥炭到褐煤,每噸煤產生68m3氣;從泥炭到肥煤,每噸煤產生130m3氣;從泥炭到無煙煤每噸煤產生400m3氣。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煤層氣可達2000Tm3。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盛產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發酵,可製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燒完全、效率高、無污染等特點,用其稀釋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製作酒精的原料豐富,成本低廉。據報道,巴西已改裝「乙醇汽油」或酒精為燃料的汽車達幾十萬輛,減輕了大氣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製取氫氣,以開辟能源的新途徑。
能源世界有最全面的資料免費下載
參考資料http://bbs.chinagb.net/?fromuid=69687
❷ 新能源市場調研報告
機電數據網-幫助企業贏得市場的法寶!
市場調研工作需要收集關於市場內規模、市場數據、競爭對手、消費者研究容等方面的相關數據,並在相關數據支持的基礎上提出市場決策建議或市場參考。對企業而言,與專業的信息咨詢公司合作,針對市場和行業進行調研,以成為解決企業一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
機電數據網是中機系(北京)信息技術研究院旗下網站。中機系(北京)信息技術研究院專注於全球工業市場情報監測、產經數據服務、工業市場研究及調查、城市(區域)發展規劃、投融資等決策咨詢。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漢、長沙、悉尼、紐約等地均設有辦公室。承擔過多次國家課題、全球市場大型調研、區域/項目投資價值評估、區域產業規劃、開發區/高新區/園區規劃設計、重大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後評價、投融資規劃等,是華北地區最早從事咨詢服務的集體所有制企業之一。
網路搜索 機電數據網
❸ 移動充電器的市場分析
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使 MP3 、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 PDA 和手機等移動數碼產品市場出現了爆炸式快速增長的局面。 2004 年中國消費IT 業迅猛發展,未來五年的 CAGR (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20.9% 。 MP3 、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個人媒體播放器( PMP )、掌上游戲機等市場進一步繁榮,並挑戰作為整個 IT 產業主要動力的 PC 產業的主導地位。CCID市場分析報告預測,我國數碼產品市場的增長速度為 82.4 %, 2005 年國內 MP3 、數碼相機、手機的市場銷量將分別超過 600 萬台、 446 萬台和 7000 萬 台。 Gartner 報告稱 2005 年全球 PDA 銷量將達1500萬台。
移動數碼產品的發展趨勢一是外觀追求小型化,二是功能追求多樣化。外觀小型化必然要減小電池體積(容量);功能多樣化,特別是使用彩色 LCD 顯示屏時, 會加速電池能量的消耗,大幅度縮短移動設備的工作時間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要大幅度提高電池容量幾乎是不可能的。統計數據表明,電池容量每 10 年才提高20% 。因此,如何隨時隨地為移動數碼產品充電、供電, 延長移動數碼產品的使用時間,是目前和未來移動數碼產品用戶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移動電源可作為數碼產品的充電電源或外接電源使用,即可對數碼產品進行多次充電、也可對數碼產品進行長時
❹ 汽車充電系統發展前景怎樣
汽車充電系統發展前景:
2019年3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地方財政補貼對象由車輛購置改為充電基礎設施。充電樁有望迎來新一輪建設高潮。充電樁行業現狀如何?驅動力和阻礙何在?未來又將趨向何方?
一、充電樁是為電動汽車提供交/直流電的充電裝置
充電樁功能類似於加油站裡面的加油機,其輸入端與交流電網相連接,輸出端通過充電插頭為電動汽車電池充電。充電樁安裝於公共建築(公共樓宇、商場、公共停車場等)和居民小區停車場,可以固定於地面或牆壁。
交流樁通過車載充電機充電,輸出功率一般為7kw,單樁製造成本僅為800-1200元,但充電時長8-15小時;直流樁直接為電池充電,功率在60kw以上,滿電狀態僅需20-150分鍾,但單樁製造成本約5萬元,且會對電池造成損傷。
二、中國充電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8年11月,發改委、國家能源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行動計劃》,《計劃》中指出力爭用3年時間大幅提升充電技術水平,提高充電設施產品質量,加快完善充電標准體系,全面優化充電設施布局,顯著增強充電網路互聯互通能力,快速升級充電運營服務品質,進一步優化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環境和產業格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8年,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處於逐年增長趨勢,2012年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僅僅達1.8萬台,2016年後進入爆發式增長期,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達到14.1萬台。到了2017年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增長超20萬台。截止至2018年全國充電樁數量為29.9萬台,同比增長39.72%。進入2019年3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38.4萬台,其中交流充電樁21.9萬台、直流充電樁16.4萬台、交直流一體充電樁0.05萬台。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度的提高,未來電動汽車充電樁將會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2012-2019年3月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六、中國充電樁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智慧慢充樁+大功率快充站」充電設施體系是行業未來走向
1、交流樁仍是電動汽車最主要充電方式,引入智慧充電系統有望破解電網負荷不足問題。住宅小區以及工作、娛樂和消費場所是交流樁主要落地場景,智慧充電系統通過有序充電和調整功率實現錯峰充電,在電力不擴容的情況下實現「一車一樁」的電力配置。
2、直流快充站滿足臨時性、應急性充電需求,大功率充電是其關鍵支撐技術。大功率充電技術可實現「充電10-15分鍾、續航300公里」,充電便利性有望比肩燃油車加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❺ 無線充電技術的目標市場怎麼選擇謝謝
無線充電設備市場年收入飆升 預計暴增616%
[導讀]據市場研究公司IHS iSuppli最新研究顯示,目前消費者們已經開始對其攜帶型電子產品的各種線路和粗苯的適配器感到厭煩,轉而青眯無線充電設備,而這種趨勢將推動2011年該類產品的銷售收入暴增616%,至8.858億美元——2010年年,這一產品的銷售額僅為1.239億美元。
據市場研究公司IHS iSuppli最新研究顯示,目前消費者們已經開始對其攜帶型電子產品的各種線路和粗苯的適配器感到厭煩,轉而青眯無線充電設備,而這種趨勢將推動2011年該類產品的銷售收入暴增616%,至8.858億美元——2010年年,這一產品的銷售額僅為1.239億美元。
今年無線充電產品的這種暴增讓2010年60%的同比增幅顯得不值一提(盡管這是該市場首次意義重大的增長),而且也將大大超出明年276%預測增長。然後,增長將開始逐漸下降,並於2015年降至48%,至237億美元。
HIS無線通信高級分析師蒂娜·藤指出:「無線充電產品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可以不需要專用電源適配器的而為其電子裝置充電的可行性選擇。隨著這類解決方案的大熱,業內公司開始相繼投身無線充電設備市場,盡管目前仍存在各種導致大眾市場廣泛採用該設備的技術和標准化問題。」
無線充電市場的機會
無線充電市場可以劃分為三部分:特殊產品解決方案、售後市場接收器和售後市場充電墊或站。
蒂娜·藤表示:「考慮到預計增長空間,無線充電設備將繼續擴展至一系列產品,其中包括手機、攜帶型媒體播放器、數碼相機和移動個人電腦。不過,目前這一產品在所有領域的滲透率仍然很小。在所涉及的產品中,手機對無線充電市場收入的貢獻比例最大——不僅是因為移動設備的數量龐大,還有眾多品牌參與該設備製造,提供了急需的市場識別。」
目前採用的無線充電技術共有四種,其中電感耦合的應用最為廣泛。其他無線充電技術包括導電、近場磁阻場和遠場核磁共振。
影響無線充電設備普及的障礙
HIS認為,盡管無線充電市場在2011年及以後幾年將呈現急劇增長趨勢,但製造商們仍需要數年時間全面在其設備中實施這一技術。特別是,製造商將需要考慮如何將無線充電技術整合至印刷電路板的設計中,以及通過無線充電技術的廣泛採用降低成本。
刺激市場的一種方式是讓無線充電行業採用共同標准,以確保所有解決方案間的互用性。目前,所有商業解決方案均以專有技術為基礎,而一家公司的產品無法與另一家公司的充電器兼容。
無線充電行業的一個共同目標是提供綠色環保解決方案。一種通用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兼容各種設備的電源,而且還應該是一種智能裝置——能夠在充滿電之後自動關閉,在探查到表面沒有發射器時不再費電,而且輕巧靈便,可以放在任何一個充電墊上。
HIS堅持認為,在該行業找到一個能夠共同遵守的標准前,無線充電行業仍將四分五裂,而消費者在選擇任何一種將來可能不會提升的解決方案時會猶豫不決。另一方面,一個開放、規范的系統將創造一個更為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促使製造商通力合作,提高消費者意識,引導市場使用。
❻ 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的市場怎麼樣能投資嗎
從
新能來源汽車
的
政策補貼
到公交車自,
物流車
,計程車,網約車,
公務用車
的規范,可以說這個行業的未來趨勢是非常好的。可以考慮下省小二的新能源汽車
充電站
的
拼團
銷售項目,1元即可預訂,還拿平台獎勵,拼團成功後最高可獲得13.5%的回報率,挺不錯的。
❼ 分析分析移動電源無線充電的市場前景,量會大起來嗎
在這里我們也想到了移動電源,如果移動電源也實現了無線充電,也許會讓移動電源成為一回個高科技的產品,答從而降低移動電源的同質化,隨之而後的移動互聯網必然將火爆興趣。也許這是移動電源未來發展的方向? 近年來隨著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對於電源能量需求的增長,無線充電技術逐漸成為熱門應用,成為了便攜電子產品領域國際主流廠商競相引入的一個新焦點。無線充電技術備受全球知名廠商的重視,特別是手機廠商紛紛進入無線充電領域。無線充電已成為攜帶型電子產品應用的趨勢,而手機則被公認為首先普及標配無線充電功能、完全替代常規供電方式的產品。無線充電作為人們嚮往了多年的技術預計2013年即將在全球范圍內開始全面投入商用。 未來無線充電器將在手機行業率先進行大力推廣,並有可能會與手機一起捆綁進行銷售。除了手機行業以外,目前在開發的無線充電應用市場還包括傢具行業、電信行業、汽車行業、玩具行業、消費電子領域。在波士頓地區的17家星巴克咖啡連鎖店中安裝無線充電設備,讓客人在享用咖啡和WiFi網路的同時,只需將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放到桌子上,就能為自己的手機補充電量,輕松簡便。
❽ 現在充電站的市場行情怎麼樣,能賺錢嗎
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電動電動汽車設施網路 資本紛紛布局發展
國家能源局「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我國充電樁的保有量超過100萬台,其中公共充電樁保有量超過了41萬台,私人充電樁保有量超過59萬台,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路。
2018-2019年6月中國公共類充電樁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國網湖北電力已在全省境內建成「三橫一縱一圈」為骨乾的城際互聯快充網路通道(「三橫」:福銀、滬蓉、滬渝高速;「一縱」:京港澳高速;「一圈」:武漢城市外環高速),包括165座高速公路快速充電站。
根據《湖北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湖北省新能源汽車及專用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50萬輛/年,年產銷量達到20萬輛以上,全省充電站將達到410座、充電樁約19萬個。
各地仍在加速布局充電網路
雖然到2019年上半年我國充電樁的保有量已超過100萬台,但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更高,車樁比達到3.5:1。同時,充電樁的分布也明顯不平衡,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山東、浙江、河北、安徽、天津、湖北十地建樁數量佔到了總量的75.3%;7家運營商充電樁數量佔比近9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現階段充電難集中體現在充電資源緊張、車樁比過高、充電設施布局不均、市中心充電樁覆蓋較少、社區建樁難等方面。
為了滿足電動汽車的需求,各地仍在加速布局充電網路。寧夏電力計劃到2020年底完成主要高速服務區、重點城區加油站、重要交通樞紐站、物流園、重點旅遊區、商業廣場等區域充電樁的建設布局工作。8月,海南省發布《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暫行管理辦法》,明確了充電基礎設施的補貼條件和企業准入等,並要求新建居住類建築要按照配建停車位的100%建設或預留充電條件。
此外海南省將對外運營並接入省級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平台的充電設施和省級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平台給予補貼。張家口市8月印發《張家口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三 年
行 動 計 劃》(2019—2021年),三年內新建充電樁5000個,到2021年底完成充電樁8000個以上。
各方資本「淺灘」布局發展
除了已有的充電運營商,充電基礎設施也吸引了各方資本的目光,入局者不少,車企、地產公司、能源巨頭、通信運營商紛紛加入。
7月份,大眾與一汽、江淮、星星充電成立合資公司;新勢力企業威馬汽車與充電樁運營商特來電正式簽約。
8月1日,跨國能源巨頭BP與滴滴宣布,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在中國建設新能源車充電基礎設施。
中國最大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商中國鐵塔同樣對這一領域充滿興趣,7月底,鐵塔能源四川分公司透露,已和四川范圍內2.5萬個小區簽署了合作協議,未來在給這些小區配備4G和5G基站、小區AI技術應用的,還為其提供智能共享充電樁設備。
智慧充電服務或將成為企業生存關鍵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60萬輛,同比增長30%,這一數據背後是充電基礎設施「體量」爆發。業內認為,未來還將有更多的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無論是建立充電生態,還是搭建能源運營平台、停車管理平台或生活服務平台,企業都有很多選擇。如何強強聯手,利用互聯網思維來抓取用戶,做好智慧充電服務,或將是關乎企業未來生存的關鍵,同時也將給用戶提供更為便捷的充電服務以及體驗。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❾ 有關「常用可充電電池」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目前市場上可充電電池的種類很多,有的外形與普通電池相同,可以在多種場合代替普通電池使用;有的則只能配合特定型號的行動電話、數碼相機、攜帶型計算機使用。為了了解可充電電池與普通電池的異同,我決定對以下三個問題開展調查: 1、常用可充電電池按電極材料和電解液性質可以劃分為多少種類? 2、可充電電池在充電時要注意什麼? 3、哪些種類的電池對環境有較大污染,哪些則相對干凈? 以下是調查結果: 1、 常用可充電電池按電極材料和電解液性質可以劃分為多少種類? 按電池所用正、負極材料劃分,包括:鎳系列電池,如鎳鎘電池、鎳氫電池等;鉛系列電池,如鉛酸電池等;鋰系列電池、鋰鎂電池。 按電解液種類劃分包括:鹼性電池,電解質主要以氫氧化鉀水溶液為主的電池,如:鎳鎘電池、鎳氫電池等;酸性電池,主要以硫酸水溶液為介質,如鉛酸蓄電池;中性電池,以鹽溶液為介質;有機電解液電池,如鋰電池、鋰離子電池等。 2、 可充電電池在充電時要注意什麼? [鎳電池] 1)使用非智能的充電器一定要控制充電時間,充電時間=電池容量除充電器的充電電流乘1.2倍,過度充電會造成電池壽命縮短。 2)鎳氫充電電池一使用完最好立即充電,不要等待與其他電池一起充電,放完電的電池存放容易造成電池過放電造成極板短路,造成電池永久損壞。 3)電器長期不用,應將充電電池從電器上取下,將電池充滿電,裝入電池盒中,並保持每年至少充電一次。新電池或者長期不用的充電電池,初使用容量不足是正常的,一般的條件下只要經過3-5次循環充放電使用即可恢復容量。 4)在使用充電電池時,建議最好將一對同品牌、同容量、同年終獎的電池用於同一種設備上,並將它們一同充電。最好不要混用不同品牌和容量的電池。這是因為市面上大多充電器出於成本和體積的考慮,並不對單個電池獨立充電、獨立控制的,而是將兩個電池串聯後再接入同一組充電和控制迴路中。這樣串聯的兩個電池的充電電流和、充電時間都是一樣的,一旦串聯的兩個電池容量不同,或電池內的剩餘電量有差異的話,其中容量較小的或剩餘電量較多的電池必然先充滿電。這樣由 於另一支電池尚未充滿,充電器將繼續對電池組充電,這就必然導致先充滿電的那支電池過充,發熱量劇增,從而損壞電池,嚴重的甚至發生爆炸。 5)鎳鎘和鎳氫電池的記憶效應不容忽視,電池容量隨充放電次數的增加而減小。尤其是當它們使用於耗電量較大的DC或相機伴侶時,當電池還有大量的殘余電能時,其輸出電量已無法滿足設備的要求。殘余電量的累積,將增加電池的記憶效應。要減小電池的記憶效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充電電池進行放電。對電池放電也是有一定技巧的。首先,絕對不能使用短路電池正負極或採用大電流的方法放電。因為充電電池內電阻小,短路時將產生非常大的電流從而可能損壞電池的電極,造成電池損壞。同時,大電流放電也會產生大量熱量,可能損壞電池。建議將電池放入用電量較小的設備中進行自然放電,如MP3或者收音機。當這些設備無法正常開機或使用時,放電也就差不多了。這樣既不會過度放電,也避免了大電流放電造成的損壞。 6)按充電的速度,充電器可以分為慢速充電器和快速充電器。慢速充電器和快速充電器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界限,而是和使用的充電器及充電電池的容量有關。不管電池是1200mAh還是1600mAh,其容量都被定義為1C。在充電時,充電電流小於0.1C時,為涓流充電。充電電池為0.1到 0.2C時,為慢速充電。充電電流大於0.2C小於0.8C時為快速充電,而當充電電流大於0.8C時為超高速充電。即200mA電流,對於800mAh 的電池,其充電電流為0.25C,為快速充電,對於1600mAh的充電電池,其充電電流為0.125C,剛為慢速充電。 慢充和快充各自的優缺點: 一、 慢速充電器 優點:充電電流較小,充電過程中發熱量較小。即便是短時間過充,其電池發熱量也不會太大,對電池容量和壽命的損害較小。 缺點:大多數沒有相應的控制電路,只有切斷充電器電源,才會結束充電。充電時間太長,會考驗你的耐心。 二、 快速充電器 優點:充電速度快。 缺點:為了避免快速充電時產生的熱量對電池的損害,目前的快速自動充電器採用了各種方法來降低充電時電池溫度。最常用的是餘弦法。該方法使電流像餘弦波變化解熱量的積聚,從而將電池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此外,為了解決過充問題快速充電器一般都採用電壓斜率判斷法等方法來判斷電池電量是否接近充滿。當電池電量接近充滿時,快速充電器的控制電路會自動轉入涓流充電模式,對電池進行涓流充電。涓流充電能將電池充得很滿,也不用擔心過充的問題,還不用再去計算時間,使得快速充電器的易用性大大提高,由此也使得快速充電器的價格往往高於慢速充電器。 [鉛酸蓄電池] 1)蓄電池的首次充電稱為初充電,初充電對蓄電池的使用壽命和電荷容量有很大的影響。若充電不足,則蓄電池電荷容量不高,使用壽命也短;若充電過量,則蓄電池電氣性能雖然好,但也會縮短它的使用壽命,所以新蓄電池要小心謹慎地進行初充電。對於普通蓄電池在使用前一定要按充電規范進行初充電。對於干荷電鉛蓄電池,按使用說明書,雖然在規定的兩年儲存期內若需使用,只要加入規定密度的電解液擱置15min,不需要充電即可投入使用。但是,如果儲存期超過兩年,由 於極板上有部分氧化,為了提高其電荷容量,使用前應進行補充充電,充電5h-8h後再用。 2)蓄電池經常過量充電,即使充電電流不大,但電解液長時間「沸騰」,除了活性物質表面的細小顆粒易於脫落外,還會使柵架過分氧化,造成活性物質與柵架鬆散剝離。 3)由於蓄電池正負極板材料不同,除了活性物質外,負極板還添加了硫酸鋇、腐殖酸、炭黑和松香等材料,用來防止負極板收縮和氧化。另外,每個單格蓄電池的負極 板數又總是比正極板數多一片,而且負極板比正極板略薄。當進行蓄電池的初充電或補充充電時,若不注意極性,會使蓄電池充反,使正、負極幾乎都變成粗晶粒的PbSO4,造成蓄電池電荷容量不足,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導致蓄電池報廢。因此,充電時一定要注意極性,切不可極性充反。 [鋰電池] 1)在使用鋰電池中應注意的是,電池放置一段時間後則進入休眠狀態,此時容量低於正常值,使用時間亦隨之縮短。但鋰電池很容易激活,只要經過3—5次正常的充放電循環就可 激活 電池,恢復正常容量。由於鋰電池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幾乎沒有記憶效應 。因此用戶新鋰電池在激活過程中,是不需要特別的方法和設備的。 2)對於鋰電池的「激活」問題,眾多的說法是:充電時間一定要超過12小時,反復做三次,以便激活電池。這種「前三次充電要充12小時以上」的說法,明顯是從鎳電池(如鎳鎘和鎳氫)延續下來的說法。所以這種說法,可以說一開始就是誤傳。鋰電池和鎳電池的充放電特性有非常大的區別。因而充電最好按照標准時間和標准方法充電,特別是不要進行超過12個小時的超長充電。此外,鋰電池或充電器在電池充滿後都會自動停充,並不存在鎳電充電器所謂的持續10幾小時的「涓流」充電。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鋰電池在充滿後,放在充電器上也是白充。而我們誰都無法保證電池的充放電保護電路的特性永不變化和質量的萬無一失,所以你的電池將長期處在危險的邊緣徘徊。這也是我們反對長充電的另一個理由。 3、 哪些種類的電池對環境有較大污染,哪些則相對干凈? 環保的包括目前已投入使用的鹼性電池、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鋰離子蓄電池,正在推廣使用的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等。而傳統的鋅汞電池、鎳鎘電池、鉛酸蓄電池對環境污染較大。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