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裡有賣輻射探測器的
電信部門有,用來檢測手機輻射的。
㈡ 輻射探測器的基本介紹
輻射探測器 (radiation detector)
用以對核輻射和粒子的微觀現象進行觀察和研究的感測器件、裝內置或材料。 輻射探測器的容工作原理基於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當粒子通過某種物質時,這種物質就吸收其一部或全部能量而產生電離或激發作用。如果粒子是帶電的,其電磁場與物質中原子的軌道電子直接相互作用。如果是γ射線或 X射線,則先經過一些中間過程,產生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或電子對,把能量部分或全部傳給物質的軌道電子,再產生電離或激發。對於不帶電的中性粒子,例如中子,則是通過核反應產生帶電粒子,然後造成電離或激發。輻射探測器就是用適當的探測介質作為與粒子作用的物質,將粒子在探測介質中產生的電離或激發,轉變為各種形式的直接或間接可為人們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
㈢ 2019年已過,還記得那些太空探測大事件嗎
今天要寫一篇跨年文章了,這篇文章開始於2019年結束於2020年,先祝各位小夥伴們新年快樂。2019年有很多值得我們紀念的太空探索事件,航天領域的突破,以及天文上的觀測等等,簡單來說幾個。
人類探測的最遠天體
當我們形容距離的時候都喜歡用天涯海角這個成語,恰巧在太陽系天體中就有一個被稱為「天涯海角」,這是一顆位於柯伊伯帶的小行星,距離我們64億公里。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9年1月1日近距離飛掠這顆小行星,並拍攝了它的照片。這顆小行星最早被哈伯太空望遠鏡發現,在今年的11月份NASA正式給它命名為「阿羅科斯」(Arrokoth),編號為2014 MU69。
可以說我國2019年的太空探索事業,開了一個非常好的頭,當然也做了一次很好的結尾。未來的中國加油!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
㈣ 輻射探測器的分類
等於探測來器能探測的最小輻射源功率的倒數。任何探測器都有雜訊,比雜訊起伏平均值更小的信號實際上檢測不出來。產生如雜訊那樣大的信號所需的輻射功率,稱為探測器能探測的最小輻射功率,或稱等效雜訊功率。有時用探測率描述探測器的靈敏度。
一般還要求輻射探測器具有抗輻照損傷和對各種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如溫度、濕度、光照、耐腐蝕和機械振動等。具有成像功能,是現代新型探測器的一個特點。這種探測器已用於中子照相、γ照相、X 衍射和電子顯微鏡等方面。因此,它的應用范圍也早已超出核科學領域,而擴展到其他學科研究和有關國民經濟部門。
中國輻射探測器的研究工作是在50年代初期開展起來的,先後研製成功原子核乳膠、蓋革計數管、碘化鈉(鉈)閃爍體等。到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又先後開展了其他各種閃爍體、光電倍增管和半導體探測器等的研究工作。中國在核武器研究中,已基本上使用本國研製的各種輻射探測器。
㈤ 核輻射探測器前置放大器研究
畢業設計嗎?不要偷懶啊
㈥ 輻射探測器的發展趨勢
核輻射探測器發展趨勢主要是:①研究同時能給出入射粒子位置、能量、時間等多版種信息的組合權型探測器和探測裝置。②充分利用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新成就,提高對探測器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的精確度,速度和對信息的利用率。微電子技術正促進微型化探測器的出現。③尋求更理想的探測介質和探測機制,研製超導探測器。
㈦ 高萊探測器被用於哪些方面
後來探測器被用於很多方面,比如金屬探測等等很多
㈧ 2019年1月11日,我國嫦娥四號系列任務圓滿成功,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
2019年1月1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首次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的測控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