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米手機的市場定位
小米手機的產品抄以性價比高而襲著稱,小米手機的價格相對於其他品牌來說要便宜一些,其次是小米手機的設計比較傳統,顯得大眾化,整體來說小米手機的拍配置在同等價格情況下比其他品牌要高一點。小米手機為發燒而生,這話不假,因為小米手機先天性的設計問題,加上手機工藝的沉澱不夠(小米手機2010年進入市場)造成其散熱方面處理不好,所以小米手機都是比較燙的!
⑵ 小米手機的市場細分與定位
小米的市場目前主要還是錢不是很多,又希望可以得到主流手機體驗的初級用回戶,這類用戶的主要追求是低價答高配。
小米的定位是快速建立龐大用戶群,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然後可以像QQ一樣實現軟體盈利(目前看來還沒達到目的)。
⑶ 小米的市場定位是什麼
好,美的市場定位是什麼?小米的市場定位應該是根據它相關的是定位來的,一般
⑷ 小米的產品定位
小米在早期其定抄位於中低端市場,以小米手機品牌為主打造青年良品手機,為發燒而生是小米手機的品牌形象。近日小米推出了小米電助力自行車,售價在2999元,按照這個價位來看發燒友們顯然會覺得價位高一點,同時前一段時間推出的小米電飯煲售價999元,這些產品雖然還包著小米的品牌外衣,可是價格上顯然已經開始走高。無論是對於用戶還是行業產品,小米產品已然開始改變,進軍高端市場。
小米作為厲害的雙核Android手機,小硬體配置是小米手機更為矚目的地方。小米產品定位於發燒友手機,核心賣點其實是高配和軟硬一體。小米定位於發燒,把手機一個簡單的產品復雜化了,會讓部分用戶望而卻步。前期小米靠發燒友帶動沒錯,但是發燒友帶動,不等於是發燒友手機。
通過品牌定位戰略找到市場的「藍海」,是企業抓住機會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於小米品牌定位戰略來講可能是與定位理論不符合的,但我們不得不說小米的市場定位是精準的。首先是對年齡的細分,把年齡界定在25-35 這個區間。通過細分發現這個年齡段的人群經濟獨立,正處於事業的發展期,也易於接受新事物,消費具有時尚和超前性,願意接受新事物,喜歡新的嘗試。而且這個人群數量龐大,消費能力強。
⑸ 2.面對消費者,小米是如何進行市場定位的
把性價比的任務交給獨立出去的redmi,然後小米數字系列負責中高端,MIX系列負責高端市場。
話說感覺這有點像作業題,或者面試題啊。
⑹ 小米手機和蘋果手機的產品、市場定位有什麼不同
你好,你這個問題很犀利啊,我個人見解是這樣的,以均價來看,iPhone行貨4999的價格比小米1999多出了3000塊,而購買的人多出無數倍,這讓我不禁非常想要探究到底是什麼帶來了這個差價,或許就像討論過程中很多人說的,就算你都把它討論明白了,也無法改變大家的選擇,但我只想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大家,尤其是iphone用戶拚命反擊的同時,也希望在無人的角落能夠仔細想想我說的對不。
說在前面的話:以均價來看,iPhone行貨4999的價格比小米1999多出了3000塊,而購買的人多出無數倍,這讓我不禁非常想要探究到底是什麼帶來了這個差價,或許就像討論過程中很多人說的,就算你都把它討論明白了,也無法改變大家的選擇,但我只想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大家,尤其是 iphone用戶拚命反擊的同時,也希望在無人的角落能夠仔細想想我說的對不。另外,抱歉我不大敢把這個帖子發在iphone用戶的陣營,我怕我接受不了大家的反駁,尤其是缺乏理性的反駁。
話說就在九月初iPhone5發布的時候,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雖然 iPhone5另很多果粉失望,但大家在吐槽iPhone5的時候還不忘借機貶低一下小米,這讓我這個小米手機的用戶很是難過,於是我發起了一個討論,那就是iPhone比小米貴出的3000塊到底是怎麼來的,尤其是從消費者的角度,用戶是如何接受這3000塊的差價呢?請注意,「從消費者的角度」這是個很重要的前提,因為消費者是出錢的人,廠家的所有營銷、品牌這些東西,最終還是要轉換成消費者的利益。
首先,從產品的角度,我始終承認iPhone是要比小米強的,或許功能、性能方面的對比各有千秋,但在工業設計、品質等方面,的確是iPhone要強出不少,這里的問題是,這些差異值3000塊嗎?不過在有關產品本身的討論方面,倒還是有些有意思的討論,我列舉一下。
1,功能。這里比的就是iOS和android了,在討論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我一直是android的用戶,但其實我每天都在用把玩 iPhone,因為家裡有,我自己對這東西也很感興趣,於是我經常會被iPhone用戶求助去越獄、裝軟體。但另一個事實是,好多iPhone用戶壓根就沒用過android,他們對於小米手機的認知就像我國某個城市的人對其他城市人的看法—「除這個城市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鄉下」,很多人甚至提出一些在我看來啼笑皆非的質疑,例如「小米手機能收郵件嗎?能同步日歷嗎?」之類,讓我很無語,在這里我想說的是,android在功能方面不遜於iOS,建議先用用再說。我不是任何粉,我只想根據自己實際體驗來評斷,我想說的確是各有千秋。
2,性能。這里也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iphone用戶特別鄙視小米秀硬體、跑分。他們覺得這個特沒意義。說實話我也覺得沒啥意義,但弱勢配置對實際應用帶來了影響,那就有意義了,我們可以直接對比同時期的機型打開某個程序(如網路地圖)的速度,這總是有意義的吧。我比較的是iPhone4跟小米,小米的速度明顯更快,4S的確快些,但差價就不只3000了。這時iPhone用戶又來說了,我們iPhone效率高啊,cpu低那麼多,速度卻差的沒那麼多,看我們多先進,多環保。這時我想說的是,在待機時間差不多的情況下,當然速度越快越好了,如果你要拼什麼「低碳」、「環保」、「社會責任」的話,那的確是iphone好些,消耗資源少點嘛,不過這個在性能對比方面貌似沒啥太大意義。
3,易用性。iPhone用戶反復強調,他們在從沒用過智能手機的情況下,iphone的上手速度特別快,這時我就笑了,難道他們忘了嘗試往手機里拷貝個文件的時候,先要裝個itunes,然後發現只能同步一些指定的文件時的痛苦了嗎?android是更符合人性的,更自由的,所以要說易用性,不考慮這點真的是有失公允。
4,生態圈。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也是一個iphone用戶挑戰我最大的地方。iOS 有良好的生態圈,軟體作者有很好的收入,能夠有動力作出更精緻的應用。這個我是認同的,這點上的確android差很多,當然,免費的應用差別就沒那麼大了,不過這也是一個系統能夠長久存在下去的必須——生態圈。但放到中國這個大環境下來看,你會發現一個非常諷刺的現實——絕大多數iPhone用戶都在越獄,都在裝破解軟體,包括挑戰我生態圈那個用戶,也不得不承認他在越獄,雖然他說只是為了裝輸入法,這就等於在打自己的臉了,你如此推崇這個生態圈,但自己卻不願意按照這個生態圈的規則去付費、去使用,那麼這個生態圈對於終端用戶到底意義何在呢?最終還不是跟android一樣?
5,品質、做工、工業設計。這個不討論了,結論就是iPhone勝出,屏幕就是好,拍照就是好,做工就是好,我接受。
好了,產品本身就討論這么多,結論是功能、性能、易用性各有千秋,生態圈iphone更好但在中國意義不大,品質iphone勝。那麼回到那個問題——這些差異值3000塊嗎?相信對於一個理性人、經濟人來說,應該是不值的,那麼這3000塊的差價從哪裡來呢?
這時有人提出了品牌,提出了營銷,這方面的差異我承認存在的,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利益是什麼?沒有利益就一文不值,於是可以得出以下我最想說出的結論了——這3000塊差價來自於「廉價的優越感」和「普適的認同感」。
先說廉價的優越感:iPhone用戶不願意承認優越感這個詞,更不願意承認廉價這個詞,因為難聽,請容我慢慢道來。iphone用戶相對小米用戶有沒有優越感,一定是有的,否則我也不會發起這個討論,最直白的道理,是iphone用戶本來就比小米用戶多花了3000塊啊,怎能不優越?問題是他們更願意把這種優越歸結到產品本身,但前面的討論你也看見了,產品本身的差異不值3000塊,於是你的優越其實就來自於價格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汽車領域,開寶馬的人就是比開qq的人有優越感,但就車本身來說,你能說差十倍嗎?說到廉價,是因為3000塊雖然看著不少,但如果多花3000塊就能獲得優越感,那其實還是非常廉價的,屌絲們從來沒有跟高富帥距離如此之近,你沒法跟明星、富人、權貴住一樣的房子、開一樣的車、吃一樣的飯、泡一樣的妞,但歷史上第一次,你可以跟這些人用一樣的手機,你說這3000塊值不值?更何況對於很多人來說,話費可以報銷,於是購買合約機就等於不花錢,那就更加廉價了,一分錢不用花。所以我說,這是廉價的優越感。
再說普適的認同感:iPhone儼然成了一個符號,符號的特點就是不關注符號本身,只關注這個符號代表的意義。有個網友在討論時跟我說,「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啊,iPhone是大家都說好的,當我要買手機的時候,不知道買啥,又有足夠的錢,那就買iPhone了,大家都說好肯定不會錯嘛」,這就是普適的認同感,買了iPhone,那就進入了一個團體,這個團體互相認同,這個團體一致對外,比別的手機用戶具有優越感,而這些的代價只是3000塊而已,何樂而不為呢?
寫在最後的話:羅嗦了一大堆,得出了這3000塊的差價來自於「廉價的優越感」和「普適的認同感」,我知道一定會遭到普遍的批判,很多我的朋友也說我發起的這個討論很幼稚,無意中得罪了很多身邊的人,這就像皇帝的新衣,大家都認同的普適價值觀,最好不要去挑戰它。其實我也沒有挑戰的意思,只是想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你可以罵我,我也不反駁,還是那句話,只希望某天在某個無人的角落,你能夠想一想我說的話,當然只是各人觀點!
⑺ 小米產品在設計之初是如何進行市場定位的
你好樓主,小米的產品在設計之初是打著性價比來定位市場的。小米手機的高性價比才贏得了一片市場。
⑻ 小米手機青春版的市場定位
剛買了一部青春版,在我看來其定位在於向在校大學生,畢竟其發放時間是星版期五的上午權十點。這個時間有可能在線的大部分都是大學生。1500的價位對於一般大學生來說也可以接受!品牌特色的話小米最大的特色就是性價比了,1500的雙核手機暫時也就這幾款,小米的優勢還是蠻明顯的。推廣任務我想也就是在將來的千元級的手機市場搶占份額了,畢竟幾大軟體商都要推出千元級的手機了。再從他說僅售一次來看,也有可那是為將要出世的m2造勢吧!! 純手打,不容易啊!!lz該滿意了吧!!!
⑼ 小米手機市場定位的戰略
小米手機基本上已經到走中高端的路線,這一個的話就是創造利潤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