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兩後生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兩後生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2-01-12 03:03:07

A. 長沙市職業技能培訓主要是做什麼方面的

職業培訓的基本內容一般分為基本素質培訓、職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和社會實踐培訓。
(1)基本素質培訓包括文化知識、道德知識、法律知識、公共關系與社會知識、生產知識與技能。這種培訓主要是培養熟練工,培訓的內容以基本素質培訓為主,並結合用人單位的崗位設置及職業要求進行培訓;
(2)職業知識培訓包括職業基礎知識、職業指導、勞動安全與保護知識、社會保險知識等。使求職者了解國家有關就業方針政策以及個人選擇職業的知識和方法;掌握求職技巧、開業程序與相關政策;了解職業安全與勞動保護有關政策和知識;掌握社會保險方面的知識和政策;
(3)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包括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專業實習。學員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並通過在企業的實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就業打好基礎;
(4)社會實踐包括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參觀學習和勤工儉學等。
(1)兩後生培訓計劃實施方案擴展閱讀:
職業培訓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職業培訓目標、專業設置、教學內容等均根據職業技能標准、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確定。經過職業培訓的畢(結)業生可上崗作業。
(2)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培訓形式上可採取聯合辦學、委託培訓、定向培訓等方式;在培訓期限上採取長短結合的方式,可以脫產也可以半脫產;在培養對象上依據崗位的實際需要靈活確定;在教學形式上不受某種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據職業標準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3)教學與生產相結合。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教學要緊緊圍繞生產實際進行,另一方面要貫徹勤工儉學、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原則,通過教學與生產經營相結合,既培養了人才,又創造了物質財富,獲得社會、經濟的雙重效益。
(4)培訓方法上強調理論知識教育與實際操作訓練相結合,突出技能操作訓練

B. 什麼是兩後生!

「兩後生」指:初、高中畢業未能繼續升學的貧困家庭中的富餘勞動力。 這個詞主要是用來就業富裕勞動力的。

拓展資料

跟年齡無關。是不是就要看他是不是富裕勞動力了。
你說的那個人,剛畢業的時候是,現在如果成家了就不是了(他就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了;沒有成家,他就是)

6月16日,由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的全區技工院校結對幫扶「兩後生」教學管理工作現場交流會在廣西工業技師學院舉辦。來自全區48所技工院校的160多名領導和老師參加了會議。

C. 扶貧政策兩後生指什麼

扶貧政策中農村貧困戶「兩後生」是指初、高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入大學或中專院校就讀的農村貧困家庭中的富餘勞動力,這一群體為年齡在15至22周歲之間的未婚青年。

精準扶貧「兩後生」中有很多人由於家境困難,曾受村裡人欺負,不善言談,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扶貧政策提出對這個群體實施精準扶貧「兩後生」培訓,實施「兩後生」群體的積極幫扶工作。

(3)兩後生培訓計劃實施方案擴展閱讀

中央已經明確提出了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全力做好「十三五」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農村貧困戶「兩後生」的未來,事關家庭脫貧、社會穩定,加強對農村貧困戶「兩後生」的扶助很有必要。

為此,王乙潛在采訪中表示提議:居委會、村委會對轄區「兩後生」群體進行調查摸底,實施重點追蹤、精準關注;建立農村貧困戶「兩後生」職業教育培訓機制,並對其進行培訓補助。

同時,實行「定點幫扶」、「一對一幫扶」、「一對一管理」,為農村貧困戶「兩後生」提供就業、創業的平台和資金、政策支持,精準跟進,後續不斷節。

「關注『兩後生』的生存狀況,不要讓他們成為失管的一代。」王乙潛呼籲,全社會要形成關愛農村貧困戶「兩後生」群體的共識。

D. 兩後生和雨露計劃是不是一個政策

兩後生和雨露計劃是一個政策。

雨露計劃(兩後生)是由扶貧部門組織實施的一項幫助農村貧困人口提高整體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的扶持政策,通過對貧困家庭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進行補助。

引導和鼓勵貧困家庭子女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後,繼續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進一步提高貧困家庭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增強其穩定就業和持續增收能力。

實施對象

「雨露計劃」的對象主要有三類:

一是扶貧工作建檔立卡的青壯年農民(16-45歲);

二是貧困戶中的復員退伍士兵(含技術軍士,下同);

三是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村幹部和能幫助帶動貧困戶脫貧的致富骨幹。

(4)兩後生培訓計劃實施方案擴展閱讀

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注重開發。以貧困群眾為主體,在尊重他們意願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的培訓和引導,提高他們的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實現人口資源向人力資本的有效轉變。

(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統籌計劃、突出重點,進行分類指導和培訓。

(三)緊跟市場,按需施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目標,按照不同行業要求,採取不同內容和形式組織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整合資源,創新機制。以現有教育培訓機構為主渠道,發揮多種培訓資源的作用,充分調動培訓機構、用人單位和農民群眾自身的積極性,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滿足貧困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實需要的各類培訓。

(五)政府主導,共同參與。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前提下,積極動員、引導和組織包括民營經濟、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社會在內的社會各界,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和支持「雨露計劃」的實施。

E. 一加十七精準扶貧的一是什麼

【聚焦「1+17」精準扶貧方案】加強培訓,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
來源: 隴南日報 作者: 2015-09-25 15:04 編輯: 顧洋
——— 《關於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支持計劃的實施方案》解讀
◎本報記者 許成兒
趙猴信是宕昌縣新寨鄉新家石村村民,常年在外務工。由於文化水平低,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在建築工地上干一些體力活。
「我出力最多,一天才掙150元,可技工一天能掙300多元。」趙猴信說。
我市每年有70多萬外出務工創業人員,但由於缺少培訓,在外大都從事體力型的工作,工作辛苦,收入卻很低。
如何有效改變和解決這種現狀?近日我市出台的《關於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支持計劃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給出了明確答案。
「做好新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必須強化以人為本的意識,把智力開發和提高人口素質擺在重要位置,整合好各類培訓資源,實施精準培訓。」市委書記孫雪濤強調。
為了增強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方案》中的勞動力培訓和以往相比,在內容、形式及效果上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在培訓對象上,以前的勞動力培訓,培訓對象比較寬泛。《方案》中主要圍繞全市精準扶貧的重點區域和重點群體,以青壯年勞動力、新成長勞動力、「兩後生」、農村致富帶頭人為重點,優先進行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和職業學歷教育。
在培訓內容上,根據市場和就業需求,針對不同年齡段和文化層次,分類預測用工需求,合理制定培訓計劃,加大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涵蓋就業技能培訓、「兩後生」職業技能學歷教育培訓、勞務品牌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村創業和技能帶頭人省級示範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等方面,能滿足不同培訓群眾的不同培訓需求。
在培訓效果上,大力推行定向、訂單、訂崗培訓和培訓鑒定輸轉一體化模式,做到培訓與鑒定、勞務輸轉和維權服務緊密結合,努力實現培訓一人、鑒定一人、輸轉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個家庭。
「和以前相比,《方案》確定的培訓主要體現在精準上,通過培訓,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確保培訓效果,《方案》對培訓工作提出了培訓平台要精準整合、培訓對象要精準摸排、培訓重點要精準優先、培訓需求要精準對路、培訓時間要精準分類、培訓質量要精準評估等明確要求。
同時,《方案》明確了保障措施、責任分工、完成時限、檢查驗收等工作環節,為培訓工作上緊了發條、擰緊了螺絲。
所有這些工作,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即在2015年至2020年,瞄準全市64.37萬貧困人口,圍繞市場需求和勞動者意願實施精準培訓,累計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20萬人次,新增技能勞動者15萬人,實現貧困地區貧困家庭中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全覆蓋,使每個貧困家庭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至少有1人拿到職業資格證書。
目標已確定,藍圖已繪就。隨著《方案》的實施,相信更多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必將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F. 兩後生培訓是什麼意思

後生,多指年輕的小夥子,是山西、陝西黃土高原一帶地區的方言、口語,同時現代漢語中也指後代子孫、較後出生、年輕人、晚輩。

拓展資料:

引證解釋:

1.後來生下的

《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

2.後嗣,子孫

《詩·商頌·殷武》:「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鄭玄箋:「王乃壽考且安,以此全守我子孫」;

3.後輩,下一代

宋·梅堯臣《依韻和劉敞秀才》:「後生不聞義,前輩懼為黨」;

4.弟子,學生

《墨子·非儒下》:「夫為弟子後生,其師,必修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後已。」孫詒讓間詁:「後生亦弟子也;

5.年輕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娘子花朶兒般後生,恁地會忘事」;

6.青年男子

唐·寒山 《詩》之二二七:「三五痴後生,作事不真實」;

7.謂醒悟較晚

《韓詩外傳》卷六:「問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猶言先醒也。不聞道術之人,則冥於得失。不知治亂之所由,眊眊乎其猶醉也。故世主有先生者,有後生者,有不生者……後生者,三年而復,宋昭公是也』」;

8.來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若引之先業,冀以後生,更為通耳」;

9.【方言】晉語、粵語、吳語[2]等中的一個詞,意為「小夥子」「年輕」。粵語亦為「後生仔」,吳語亦稱「後生家」。

G. 關於進一步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通知的文件全文

一、突出培訓重點。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要以促進就業和服務經濟發展為出發點,以企業吸納農民工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和創業培訓為工作重點,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適當擴大培訓規模,下大力氣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
二、大力開展在崗農民工和困難企業職工技能培訓。對企業吸納的進城求職的農村勞動者和困難企業的在崗職工,要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和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的需要,重點開展崗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積極會同行業、企業主管部門,重點開展建築業、製造業、服務業等行業在崗農民工培訓和困難企業職工培訓。
企業吸納進城求職的農村勞動者,並與其簽訂6個月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由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定點培訓機構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對企業給予一定的職業培訓補貼。企業組織開展培訓之前,應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交培訓計劃大綱、錄用農村勞動者花名冊(應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籍貫、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勞動合同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培訓結束後,企業憑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人員花名冊、職業培訓合格證書(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委託定點培訓機構開展培訓的還應提供職業培訓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等,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職業培訓補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後,由財政部門將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直接撥入企業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同時將資金支付情況抄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
對困難企業組織開展的職工在崗或輪崗培訓,要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做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局勢有關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09〕175號)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通知》(人社部發〔2009〕8號)執行。
三、切實加強勞動預備制培訓。對未能繼續升學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即「兩後生」),鼓勵其參加6-12個月(1-2個學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採取有力措施,指導技工院校擴大勞動預備制招生規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圍繞國家產業振興規劃和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對後備技能人才的需求,強化定向培訓和技能實訓。按照中發〔2010〕1號文件的要求,對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後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村「兩後生」,給予培訓費補貼,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
四、積極開展中短期實用技能培訓。對登記失業人員、進城求職農村勞動者、登記求職的高校畢業生,要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和勞動者就業要求,積極開展中短期(1-6個月)實用技能培訓。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結合農村轉移勞動者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和有組織的勞務輸出需求,結合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特點以及就業需求,充分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台的組織作用,依託定點培訓機構開展訂單式培訓,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全面推進創業培訓。重點對有創業願望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登記失業人員、進城求職農村勞動者及返鄉農民工、登記求職的高校畢業生,開展不少於10天的創業培訓。要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創業項目,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因材施教,增強創業培訓的實效性,並注重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的銜接,著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和穩定經營率。
六、提高培訓資金使用效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職業培訓需求,加大資金投入,提高就業專項資金用於職業培訓補貼的比例,切實保障職業培訓資金需要;要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標准制定辦法,根據培訓專業(工種)的培訓成本和培訓期限,按照培訓的課時數,合理確定在崗農民工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中短期實用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等各類職業培訓補貼標准。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對補貼對象審核、資金撥付等重點環節實施公開透明的監督管理辦法,確保資金安全。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配合發展改革部門,繼續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對承擔轉移培訓任務的技工學校,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推動培訓計劃順利實施。
七、強化培訓機構管理。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要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進一步規范農村勞動者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09〕48號)規定,堅持面向社會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通過招投標方式認定承擔各類培訓任務的培訓單位。要建立專家評審、紀檢監察部門監督、就業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的培訓機構認定機制,要對申請承擔培訓任務的各類培訓機構的設備設施、教學實訓場地、師資配備和教材選用等情況進行重點考察。要將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名稱、培訓專業(工種)及等級、培訓期限、收費標准等情況統一向社會公布。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承擔培訓任務的各類機構的監督檢查,建立開班申請、過程檢查、結業審核三項制度,強化培訓全過程監管。
八、加強組織領導。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發展改革部門要高度重視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組織實施,要成立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牽頭,相關單位齊抓共管的工作協調機制,並將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實施情況作為就業工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各地要根據就業形勢和勞動者就業需求變化情況、以及勞動者培訓需求確定培訓人數,並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逐級上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匯總,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備案。
九、做好基礎服務工作。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充分發揮街道(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動員符合條件的各類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動員技工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要逐步建立全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對定點培訓機構實行動態管理,對參訓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並與當地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間共享相關信息。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為勞動者提供公平、公正、便捷的技能鑒定服務,按規定落實就業困難人員、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的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並適當減免鑒定費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根據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狀況,通過多種渠道及時發布用工信息,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
十、定期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各地要根據本通知精神,結合地區實際情況,盡快研究制定2010年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方案並組織實施。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確定工作責任人和聯系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聯系人情況請於2010年2月底之前上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為更好地了解各地工作進展情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2010年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實施進展情況》(見附件),於每季度結束後10日內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
附件:2010年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實施進展情況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 政 部
二○一○年二月十日

H. 吉林省天保工程實施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實施方案

摘要 服務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依託「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圍繞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傳統支柱產業,先進裝備製造、醫葯健康、文化旅遊新的支柱產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0萬人次,其中2019年培訓23萬人次;到2021年底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左右。

I. 甘肅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的重點工作

(一)建檔立卡,精準化識別
通過建檔立卡,把真正的扶貧對象和扶貧對象的准確信息摸清摸准,為精準扶貧提供可靠依據。
1、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做到「五清」。按照貧困戶建檔立卡的標准、規模,對全省552萬貧困人口,逐戶調查摸底,填寫《貧困農戶登記表》,通過「兩公示一公告」確定貧困農戶。在此基礎上建立檔案,做到戶有《扶貧手冊》,省、市、縣、鄉、村有接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的信息管理平台。
--摸清家底狀況、致貧原因、收入來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況,建立基礎檔案,做到「底數清」。
--摸清脫貧門路、需要解決的主要困難,建立問題台賬,做到「問題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況、扶持效果,提出幫扶措施,制定幫扶計劃,做到「對策清」。
--確定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實行「四定兩不」,即定戶定人定時定責幫扶,不脫貧不脫鉤,做到「責任清」。
--逐戶制定脫貧計劃,確定脫貧時限,做到「任務清」。
2、對貧困村建檔立卡,做到「六有」。按照貧困村建檔立卡的標准、規模,對貧困村逐村摸底調查,通過「一公示一公告」確定貧困村,填寫《貧困村登記表》,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做到:
--有村情檔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貧困狀況、收入水平等。
--有問題台賬。包括主要制約因素、以往扶持情況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等。
--有需求清單。按照「缺什麼、扶什麼」的原則,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項目清單。
--有村級規劃。包括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人力資源開發等實施計劃。包括貧困戶增收產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計劃、金融支持計劃、龍頭企業覆蓋帶動計劃、科技單位和人員技術指導方案等。
--有領導聯系、單位幫扶、幹部駐村工作台帳。
--有村級綜合信息監測管理平台和增收計劃、脫貧時限。
(二)集中力量,針對性扶持
各類扶貧資源要以建檔立卡為依據,對准目標、選准項目,整合力量集中解決制約貧困村發展、貧困戶增收的瓶頸問題。
1、專項扶貧要進一步提高精準性。整村推進、互助資金、「兩後生」培訓等扶貧項目要率先實現精準投放、精細管理,把項目、資金與建檔立卡結果緊密聯系。到2016年,整村推進項目要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全覆蓋,並大力實施整鄉、整流域、整產業連片開發;到2018年,互助資金加上「中和農信」小額貸款要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全覆蓋;從2014年開始,「兩後生」(「雨露」計劃)培訓實行對58個片區特困縣和17個插花貧困縣貧困家庭全覆蓋;到2015年,馬鈴薯、草食畜、林果、蔬菜、中葯材、鄉村旅遊等主導產業和增收項目要實現對所有貧困村、貧困戶的全覆蓋。
2、行業扶貧要進一步增強針對性。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各行業部門要發揮各自優勢,把貧困村作為「項目區」,把貧困戶作為「項目單位」,按照「渠道不變、資金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各做一盤菜、共辦一桌席」,「多管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形成攻堅合力。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不僅要到村更要進村入戶,重點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產業扶貧、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項目,要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安排項目、投放資金、檢查效益、承擔脫貧任務。
3、社會扶貧要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引導各類社會扶貧資源向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聚集。積極協調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單位,將貧困村、貧困戶作為主要工作對象,重點解決突出矛盾和迫切問題;深化和拓展東西扶貧協作,推進天津、廈門等省外發達地區的市縣鄉村、企事業單位與我省貧困縣鄉村結對幫扶;充分發揮「雙聯」行動的載體作用和與扶貧工作同質、同步、同向、同力的平台作用,使「雙聯」工作隊和「雙聯」幹部成為「精確滴灌」的管道;進一步推進企業參與扶貧攻堅,深化「民企隴上行」行動,通過資源開發、技術培訓、產業培育、市場開拓等形式,大力開展「村企共建」,將貧困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積極引導社會組織扶貧,支持鼓勵社會團體、基金會、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各類社會組織與貧困村一對一、與貧困戶手拉手幫扶;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文聯、科協等各方面力量,通過愛心捐贈、結對幫扶、開展扶貧志願者行動等方式,參與貧困識別、扶貧調研、支醫助教、文化下鄉、科技推廣等扶貧活動。通過設立社會扶貧信息服務平台和社會愛心捐助平台,以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信息為基礎,建立精準化、規范化的社會扶貧資源配置機制。
4、金融扶貧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政府有關部門要圍繞貧困村和貧困戶,加快路、水、電、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培育步伐,為金融服務修渠引水;通過建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小額信貸保險等機制和加大貸款貼息等方式,為貧困群眾貸款保駕護航,確保貧困戶貸得著、用得好、還得上。金融部門要將服務網點向貧困鄉鎮和貧困村延伸,確保到2015年,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家金融機構(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提供金融服務;通過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擴大支農再貸款、縮小存貸差等金融手段,鼓勵和引導金融資金流向貧困地區;要進一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在擴大扶貧小額信貸、「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農耕文明貸款、草食畜牧業和設施蔬菜產業貸款規模的基礎上,為貧困戶量身設計金融產品和服務,力爭到2015年,為有勞動能力、有致富願望、有貸款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提供3-5萬元、期限3年以上的小額信用貸款,扶持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要做好政府部門與金融部門的工作對接,按照「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安排部署,共同研究確定金融扶貧支持的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扶持對象,建立金融機構與扶貧部門聯合調研、共同論證、聯席會議、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的長效聯動機制。

閱讀全文

與兩後生培訓計劃實施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傢具微信營銷案例分析 瀏覽:402
化肥搞活動的促銷方法 瀏覽:310
市場營銷模擬實驗報告手機 瀏覽:188
魔芋產品的促銷方案 瀏覽:853
醫院新進醫務人員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97
藝術學院萬聖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23
泉州市極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4
電子商務實務41業習題答案 瀏覽:396
市場營銷階段測試試卷1答案 瀏覽:119
業務培訓活動實施方案 瀏覽:330
教師義務能力培訓方案 瀏覽:912
東方電子商務園招聘 瀏覽:840
電影院節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93
慈善晚會策劃方案簡要 瀏覽:351
商品促銷活動主題是什麼 瀏覽:854
國際美食節策劃方案ppt 瀏覽:659
微信營銷活動砍價系統 瀏覽:597
移動電子商務實訓 瀏覽:519
物業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144
銀聯商務市場營銷類客戶經理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