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給同事培訓心肺復甦,請大家幫我想一個結束語,大概意思就是希望大家認真學習此次培訓內容,當身邊有人發
簡單幫你寫個結語用於參考(有必要請自己修改):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心肺復甦術的基本流程和操作都已經有所了解和掌握。那麼在今後遇到心臟驟停的突發事件時,也請大家伸出您的手給那個您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帶去生存下去的希望。並且帶動周圍更多的人一起了解這項急救技術以利於在緊急情況下的施救。謝謝大家!
② 如何實施自我心肺復甦急救
1、評估和現場安全:急救者在確認現場安全的情況下輕拍患者的肩膀,並大聲呼喊「你還好嗎?」檢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如果沒有呼吸或者沒有正常呼吸(即只有喘息),立刻啟動應急反應系統。BLS程序已被簡化,已把「看、聽和感覺」從程序中刪除,實施這些步驟既不合理又很耗時間,基於這個原因,2010心肺復甦指南強調對無反應且無呼吸或無正常呼吸的成人,立即啟動急救反應系統並開始胸外心臟按壓。
2、啟動緊急醫療服務(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並獲取AED:
(1)如發現患者無反應無呼吸,急救者應啟動EMS體系(撥打120),取來AED(如果有條件),對患者實施CPR,如需要時立即進行除顫。
(2)如有多名急救者在現場,其中一名急救者按步驟進行CPR,另一名啟動 EMS體系(撥打120),取來AED(如果有條件)。
(3)在救助淹溺或窒息性心臟驟停患者時,急救者應先進行5個周期(2min)的CPR,然後撥打120啟動 EMS系統。
3、脈搏檢查:對於非專業急救人員,不再強調訓練其檢查脈搏,只要發現無反應的患者沒有自主呼吸就應按心搏驟停處理。對於醫務人員,一般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觸摸患者頸動脈以感覺有無搏動(搏動觸點在甲狀軟骨旁胸鎖乳突肌溝內)。檢查脈搏的時間一般不能超過10秒,如10秒內仍不能確定有無脈搏,應立即實施胸外按壓。
4、胸外按壓(circulation, C):確保患者仰卧於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壓板墊於其肩背下,急救者可採用跪式或踏腳凳等不同體位,將一隻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將另一隻手的掌根置於第一隻手上。手指不接觸胸壁(圖4)。按壓時雙肘須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成人按壓頻率為至少100次/min,下壓深度至少為125px,每次按壓之後應讓胸廓完全回復。按壓時間與放鬆時間各佔50%左右,放鬆時掌根部不能離開胸壁,以免按壓點移位。對於兒童患者,用單手或雙手於乳頭連線水平按壓胸骨,對於嬰兒,用兩手指於緊貼乳頭連線下放水平按壓胸骨。為了盡量減少因通氣而中斷胸外按壓,對於未建立人工氣道的成人,2010年國際心肺復甦指南推薦的按壓-通氣比率為30:2。對於嬰兒和兒童,雙人CPR時可採用15:2的比率。如雙人或多人施救,應每2分鍾或5個周期CPR(每個周期包括30次按壓和2次人工呼吸)更換按壓者,並在5秒鍾內完成轉換,因為研究表明,在按壓開始1~2分鍾後,操作者按壓的質量就開始下降(表現為頻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復位情況均不理想)。
③ 心肺復甦急救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目前最新使用的2015版心肺復甦仍然使用CAB流程,第一步C是循環,即胸外按壓,按壓也同樣是30次,15版指南中按壓頻率為至少100次/分~120次/分,而深度為至少5厘米但不超過6厘米。按壓位置為胸骨中下段,按壓間隙要求完全放鬆,手掌不能倚靠於胸壁上。至於A是開放氣道,通常以仰頭抬頜法開放氣道,作人工呼吸准備。B為人工呼吸,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兩次,每次吹氣超過1秒(不是約1秒)。這樣就完成了一個15版指南要求的按壓通氣循環。另外在現場實施心肺復甦其實根本就是不用停下來,而是需要一直做到急救車到來,因為患者自主循環恢復可能較小。
④ 心肺復甦急救
心肺復甦是挽救心跳呼吸停止患者最重要的一種現場急救技術,在此簡單介紹下心肺復甦的內容和操作。
心肺復甦的關鍵步驟有三步,也就是「CAB」。
分別是C,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
具體操作如下:當發現有人倒地後首先檢查意識,在確認患者無意識後呼救或請人呼救並檢查生命體征(非專業人員檢查呼吸,專業人員同時檢查呼吸和脈搏,十秒內檢查完畢,未感知呼吸脈搏或無法確認則認為已經發生心跳呼吸停止)。之後開始心肺復甦。
首先為三十次胸外按壓,按壓位置為胸骨下段,按壓深度5~6厘米,頻率100~120次/分,按壓時手臂保持伸直,指尖翹起。後打開氣道人工呼吸兩次,每次吹氣超過一秒,保證可見胸廓抬起。如此以30:2的按壓通氣比進行,五個循環後可以考慮重新評估循環體征,如此反復直至急救人員趕到現場或施救者無力繼續。
⑤ 急救現場如何進行心肺復甦
現場心肺復甦的關鍵步驟是什麼
優質解答
(一)立即識別和呼叫急救系統
如果發現患者突然倒地且意識喪失,在確定周圍環境安全後,施救者應立即拍打患者的雙肩並呼叫患者,
以判斷患者的反應.一旦發現患者沒有反應且無呼吸或呼吸幾乎停止,施救者可判定患者發生SCA,應在
最短時間內啟動急救系統(即呼叫120 等),120 調度員應指導非專業施救者按步驟施行CPR.在啟動急救
系統後,現場施救者都應立即對該成年患者進行CPR.
(二)脈搏檢查
研究顯示非專業施救者判定有無脈搏相當困難,因此非專業救援人員可以不檢查脈搏直接開始胸外按壓.
醫務人員檢查脈搏時間不應超過10 秒,如果在10 秒內無法明確感覺到脈搏,應開始胸外按壓[4].
(三)盡早開始CPR
胸外按壓可為心臟和大腦提供一定量的血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成人SCA 最主要原因是致命性心律失常,
此時循環支持比呼吸支持更重要.對院外成人SCA 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觀者及時進行胸外按壓,可以提
高存活率;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的操作往往會花費更多時間.另外,擔心感染傳染病等原因也降低未經訓
練旁觀者的自信心和參與CPR 比例.基於上述原因,本共識推薦CPR 時應先進行胸外按壓,再進行開放氣
道和人工呼吸(C-A-B).未經培訓的普通施救者可實施僅做胸外按壓的CPR(Hand-Only CPR)
⑥ 心肺復甦的動作方法及流程
當前安照最新的2015版心肺復甦指南建議,心肺復甦使用CAB流程,即C(人工循環,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
當發現有人無意識倒地後立即輕拍其雙肩檢查並在其雙耳邊大聲呼喊檢查意識情況,若無意識檢查是否有呼吸(一聽二看三感覺),10秒內無呼吸檢出立即開始心肺復甦(周圍無人先呼救,周圍有人請求呼救)。
第一步為胸外按壓(C),以掌根接觸胸骨下段按壓,手臂垂直胸壁用力,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過6厘米,頻率100次/分~120次/分,共按壓三十次。
後開放氣道(A),以壓額抬頜法開放氣道,必要時清理氣道異物,為人工呼吸准備。
口對口人工呼吸(B),捏住患者鼻子,在保持開放氣道動作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口包住患者的口吹氣一秒,吹氣前普通吸氣即可。吹氣後放開捏鼻的手,讓氣體自然呼出。一共吹氣兩次。
以如上30:2按壓通氣比操作,直至急救人員趕到或患者出現自主循環體征。
⑦ 心肺復甦的正確步驟 急救心肺復甦怎麼做
初期復甦
1.人工循環(circulation,C)方法是病人仰卧在硬板上,護士立於病人一側,將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雙乳頭與前正中線交界處),另一支手掌根部壓在前一手背上,兩臂伸直,以上身的體重垂直下壓,使胸骨下陷5cm,每一次按壓後要讓胸廓充分回彈,但手掌始終不離開按壓部位。按壓與放鬆的時間應大致相等。如此反復按壓,每分鍾至少100次。
2.氣道開放(airway,A)判斷有無頸部損傷。檢查氣道有無阻塞,舌根後墜和異物阻塞是造成氣道阻塞最常見的原因。若有氣道阻塞,應先去除氣道內異物(包括口、鼻)。若無頸部損傷,用仰頭抬頦法打開氣道;若有頸部損傷,用雙手托頜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氣道通暢後應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病人仰卧,護士一手托其下頜使頭後仰,張開下唇,另一手捏鼻孔,護士吸氣後對病人口內用力吹氣,然後放開鼻孔,待胸廓回縮呼氣。首先連續吹氣2次,每次吹氣要見胸廓有明顯起伏才表示有效。
4.注意事項
(1)成年病人人工循環與人工呼吸同時進行時,不論單人搶救還是雙人搶救,人工循環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2,即心臟按壓30次,吹氣2次。
(2)心臟按壓操作時用力要適當,避免用力過大引起肋骨骨折。
(3)對小兒心肺復甦,心臟按壓用單手掌根按壓胸骨中段,每次下壓2~3cm;對新生兒,雙手環抱胸廓,兩拇指按壓胸骨中點,下壓1~2cm,按壓頻率每分鍾100~120次。
(4)復甦操作不可輕易間斷,要組織好人力,並積極准備二期復甦。
⑧ 急救措施:心肺復甦
緊急心肺復甦術的步驟 [] 2007-07-16 00:00 ▲暢通氣道▲人工呼吸▲擠壓胸部 ■ 虹聿在救護車、專業人士到來之前,對傷病者及時實施緊急救助,傷病者的獲救比率比沒有進行救助的高5倍!所以,當途中遇險時,無論如何請您及時伸出您的援助之手。何謂心肺復甦術急救的首要步驟是保證及維持傷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救治呼吸和心跳停止的傷病者,必須通過胸部按壓結合人工呼吸同時進行,這種保持傷病者生命的急救方法稱為「心肺復甦術」。心肺復甦三要點A:暢通氣道托起傷病者的下頜,使其頭部後仰。頭部後仰能使後縮至喉內的舌頭抬起,使氣道不受阻塞。 B:維持呼吸 如果傷病者停止呼吸,應對其進行人工呼吸。將你呼出的氣用力吹入傷病者的肺中,以便為其血液提供氧。C:維持血液循環 如果傷病者的心跳停止,應採用「胸部按壓」迫使其血液通過心臟循環於體內。人工呼吸與胸部按壓要同時進行。1.要判斷倒地的傷者有無知覺,在耳邊跟他說話或小心搖晃他的肩膀。如「喂!喂!」「你怎麼了?」,或發出「睜開眼睛」之類的指令。永遠都要假設傷者頭、頸部受傷,因此,處理頭部時要特別小心,搖動其雙肩的動作要十分輕柔。 2.如果傷者對任何刺激都沒有反應,大聲向周圍的人呼救。3.使傷者在平坦堅實的地面上保持仰卧,使其頭部和心臟在同一水平上,平放其雙腿。4.跪在傷者身體右側,位於其頭部和胸部的中間位置。5.實施急救: A.用兩個手指輕輕托起傷者的下頜,同時另一隻手放在傷病者的額頭,使其頭部後仰,以便抬起舌頭,暢通氣道。傷者失去知覺,肌肉會鬆弛,使舌頭後縮並堵住喉嚨,不能呼吸。頭後仰,下頜上揚,可使舌根部位抬起,氣道暢通。B.跪在傷者身邊,臉部貼近傷病者嘴邊,看、聽和感覺他的呼吸(用10秒鍾觀察傷病者胸部,看其是否起伏;聽呼吸的聲音;用面部感覺傷病者的呼吸)。如果確定傷病者沒有呼吸,為其做兩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如下:用食指與拇指捏住傷病者鼻子,深深吸入一口氣,用你的嘴罩住傷病者的嘴。向傷者口內用力吹氣1-1.5秒鍾直到其胸部鼓起。移開你的嘴,讓傷病者胸部自然回落,這個過程需要5秒鍾左右的時間。再重復一次。C.用兩根手指(食指和中指,不可以用拇指)按在傷病者靠近你一側的頸動脈上,測脈搏5-10秒鍾。如果傷病者出現脈搏,但仍然沒有呼吸,則要繼續進行人工呼吸。每呼吸10次(每1分鍾),即檢查1次脈搏。持續進行直到救護車到來,或者有其他人代替你,或者你精疲力竭無法再繼續為止。如果傷者沒有脈搏或任何血液循環跡象,繼續以下步驟,並檢查傷者是否有大出血(控制大出血的急救方法我們將在下期具體講解)。6.按壓胸部的位置、姿勢:■找到兩排肋骨和中間胸骨的交匯點,中指按在這個點上,食指並排伸直。另一隻手的掌跟沿胸骨方向並排靠攏食指上方。■抬起用手指按住胸骨的手,並把掌跟放在另一隻手的手背上面,兩手手指交叉。7.以每分鍾按壓80-100次的頻率按壓心臟15次:側身對著傷病者,伸直雙臂,用身體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傷病者的胸部約4-5厘米,然後放鬆,掌跟不要離開其胸部。注意:不要屈肘,或用臂力進行按壓。因為這樣不但效果不好,還有可能造成內臟破裂或肋骨骨折。8.然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9.按照這種頻率,以15次胸部按壓,2次人工呼吸為一個循環,交替進行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壓4個循環。10.然後再次檢查傷者的脈搏和呼吸情況。如果傷病者仍然沒有呼吸、沒有脈搏或任何血液循環跡象,堅持以每分鍾按壓80-100次的頻率胸部按壓15次,然後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交替進行這一步驟,直至傷病者復甦,或者救援人員到達,或者你精疲力竭無法再繼續為止。如果傷病者出現脈搏,但仍然沒有呼吸,則要繼續進行人工呼吸。每呼吸10次(每1分鍾),即檢查1次呼吸和脈搏,持續進行這一步驟,直至傷病者恢復呼吸為止。如果其脈搏又消失,則恢復對傷病者做上述步驟。如果傷病者恢復呼吸、有了脈搏,則停止進行心肺復甦,並使其以復原卧位躺卧。此時應繼續監察其呼吸、脈搏及血液循環情況。
⑨ 我們要進行急救培訓,有心肺復甦和創傷救護等內容,有沒有適合在兩個內容中間玩的游戲。
不知現在回答你還來不來得及…我的想法是你可以在中間搞個急救知識搶答比賽,全體人員分兩組,比完之後算得分,輸的那隊接下去創傷急救培訓直接當傷員作為懲罰(我估計應該沒人想這么急著被人包成木乃伊或者被人搬來搬去的…)。這樣的活動既沒有偏離你們培訓的主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檢測大家對相關理論基礎的掌握程度,還有一定的競爭性和趣味性,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回答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