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三日游的詳細計劃!
5星酒店可以么 上海威斯丁大酒店或者海倫賓館都不錯 在南京路繁華地段 第一天入住酒店後可以先去南京路逛逛 然後去外灘看看 晚上坐浦江夜遊船 第二天可以去浦東東方明珠那裡轉轉 然後去城隍廟 接下來也可以去淮海路 第三天可以去上海周邊的古鎮 周庄或者朱家角 吃的話 城隍廟有各種小吃 上海有名的飯店可以去南京西路上的梅隴鎮酒家 很有名的本幫菜 說實話3天太趕 恐怕逛不全
Ⅱ 去上海玩2-3天推薦下 哪好玩
上海市 隱藏
「中共一大」會址
奧麗安娜號游輪
八萬人體育場
白雲觀
濱江花園
長風公園
潮音庵
沉香閣
陳化成紀念館
大觀園
大境閣
大理石大廈
大世界游樂城
點春堂
丁香花園
東方明珠
復興公園
高橋烈士墓
高橋太平天國烈士墓
桂林公園
國際禮拜堂
鶴鳴樓
橫沙島
虹橋經開發區
懷恩堂
淮海路
黃道婆祠堂
黃道婆墓
黃浦江
黃炎培故居
錦江樂園
靜安寺
龍華烈士陵園
龍華寺
龍華塔
魯迅公園
魯迅故居
魯迅墓
陸家嘴美食城
馬勒住宅
馬橋遺址
沐恩堂
南京路
南浦大橋
欽賜仰殿
青少年野營基地
人民公園
人民廣場
三山會館
沙遜別墅
上海博物館
上海大劇院
上海動物園
上海共青森林公園
上海古城牆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老街
上海歷史博物館
上海民族文化村
上海宋慶齡故居
上海體育館
上海圖書館
上海學宮
上海展覽中心
上海植物園
上海自然博物館
書隱樓
水上運動場
四明公所
宋教仁墓
宋慶齡陵園
宋慶齡墓
太陽島旅遊度假區
韜奮故居
天山公園
同濟大學
團中央舊址
外灘
文廟
吳昌碩紀念館
小桃園清真寺
徐光啟墓
徐家匯天主教堂
永樂御碑
玉佛寺
豫園
張聞天故居
真如寺
中山公園
中山故居
中央公園
周公館
朱家角鎮
鄒容墓
這些呢,都是上海的主要景點.你們如果坐火車的話呢,可以先順道去人民廣場,可以去看上海大劇院,人民廣場周遍的飯店,旅館很多可以安頓下來,然後可以去外灘(參觀東方明珠等)外灘遊船可到浦東,步行在40分鍾以內,叫車10分鍾可到,路上可看見上海書城等地.快近夜晚,可去城隍廟,吃點東西,價格實惠,還可看燈,很不錯哦~~因為都在人民廣場一帶所以路程很方便.
第二天呢,可去南京路,女孩子喜歡購物的就不錯啦,接著可坐地鐵去新天地,那裡外國友人較多,消費雖然較貴,但可看到上海的特色--石庫門.新天地與淮海路很近,步行可到,淮海路逛一下也很好的.
第三天就去世紀公園放鬆下心情,同樣是坐地鐵可直達(如果你們住在人民廣場的話)在那裡騎騎車什麼的,還有可以去科技館,我個人覺得挺好玩的,當然門票略貴一點,不過比東方明珠要便宜吧,具體價格可自己去查詢.
最後祝願旅途愉快哦~~
Ⅲ 各位看看我的計劃,有不周詳之處敬請指出,謝謝
中國敦煌
1900年5月21日早晨,一個名叫王圓錄的道士挖開了敦煌莫高窟北端七佛殿下第16號窟的積沙。從這一刻起,一座人類歷史上最為壯觀、輝煌的文化寶庫便現世於中華大地。
從前天開始,由文物部、國家文物局、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敦煌藏經洞發現暨敦煌百年紀念活動」拉開帷幕。這個活動7月份將在敦煌莫高窟的現場進行。一台特別編排的四幕大型古典舞劇《大夢敦煌》以史詩般的氣勢4月24日起將在北京上演。而7月份,這台舞劇在敦煌現場的演出,將把紀念活動推向高潮。同時,大型展覽、慶典、研討活動穿插其間。回溯敦煌百年,將使世人再次感悟這一世界上獨一無二歷史遺產的文化價值。敦煌是中國的,也是人類的。
一:敦煌百年祭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南枕祁連,襟帶西域;前有陽關,後有玉門,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漢代起敦煌是轄六縣之郡。東漢大家應劭稱:「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兩千年後的今天,這一「繁盛大地」以其擁有的舉世無雙的石窟藝術、藏經文物而成為人類最偉大、最輝煌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今年5月21日,是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現世一百周年的日子。如果把敦煌的百年比作一道萬世經傳的長詩的話,那麼它的第一句是令人落淚的。重述那段歷史,對今天的我們,意味著文化價值的存續。
敦煌莫高窟起建的年代大約在公元364至366年間。1600年間,這里先後開岩鑿洞,最盛時,曾有石窟千餘,號稱千佛崖、千佛洞,至今保存在編的洞窟仍有492個,彩塑2415身,壁畫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構窟檐5座。
漢代起,敦煌作為西陲重鎮一直是兵家互爭之地。每次兵災之際,管理莫高窟的和尚就要逃一次難。
宋景佑二年(1035年),西夏之亂禍及敦煌莫高窟。和尚照例要避禍他鄉,遂把不便帶走的經卷、文書、綉畫、法器等等,都封閉在一個洞窟的秘室里,外面用泥壁封堵,並繪上壁畫。然而,這批和尚一去就再也沒能回來。這個秘室便盛著5萬余件「寶藏」靜靜地安息了七八百年。
清朝末年,出生在湖北麻城的王圓 ,結束了在軍隊當小兵的生涯,因無所事事,便做了道士,迢迢千里來到敦煌。當時的莫高窟寺院,多為紅教喇嘛,只有王圓 能用中文誦道經,倒有些香火,生涯不錯。於是他就雇了個姓楊的為他打下手,寫經文。楊某抄經之暇愛吸旱煙。用芨芨草點火,並把剩下的草插在洞窟牆壁的裂縫中保存。一天,他在插草的時候,發現牆縫深不可止,便用旱煙袋頭敲了敲牆,感到裡面是空的!於是他趕緊叫王道士,兩人夜半破壁,發現裡面有一個泥封著的小門。此時天已漸亮,去掉泥塊,出現一條通道,進入通道後,一個黝黑的高1.6米,寬約2.7米的復室出現了。室內堆滿了數不清的經卷、文書、綉畫、法器等等。王道士當時對這批5至11世紀文物的價值幾乎一無所知,震驚世界的「藏經洞」就這樣無意中回到了人間。
接著,一系列不幸就在這片繁盛大地上發生了。
王道士雖然不知道這批寶藏價值連城,可他畢竟明白用它們換點錢是沒問題的。於是,他取出幾卷給當時的縣長汪宗瀚去鑒別。汪是識貨的,依他的權勢向王道士索要了一批畫像和寫本。三年後,甘肅學台葉昌熾聞聽此事,便讓汪為他搜求。葉對古物的學養頗深,對藏經價值心知肚明,便向甘肅的藩台衙門建議將這批古物運到省城來保存。但因運費需五六千兩銀子,清政府覺得銀子比這批「廢紙」更有價值,沒有採納這項建議,只是發了一道旨令,讓縣長汪宗瀚「檢點經卷畫像,仍為保存」。汪責令王道士經辦此事,王道士一下子就成了經卷的看守人。王道士便將這批古物重新封起來,成了古物的實際擁有者。
當時在新疆一帶,有一位受英國政府派遣的匈牙利人斯坦因。他在1879年曾來過敦煌。聞知洞窟存有寶物後,便於1907年5月第三次來到敦煌,他是歷史上盜劫藏經洞文物的第一人。他來敦煌,通過一位師爺與王道士接觸,得知王道士已將秘密通道砌死,斯坦因便在莫高窟安營紮寨,軟磨硬泡。終於,他從洞窟壁畫上看到了王道士請人繪的《唐僧取經圖》,遂生一計,稱自己是印度的佛教徒和唐僧的崇奉者,來敦煌是受印度政府的委託,把印度已不存在的佛經再取回去等等。這番話竟然說動了這位「司庫大人」。王道士第二天就拆開封牆,讓斯坦因進入秘室。斯坦因在其所著《西域考古記》中寫道:「從道士所掌微暗的油燈光中,我的眼前忽然為之開朗,卷子緊緊地一層一層地亂堆在地上,高達十尺左右。」其中「用無色堅韌的畫布作包袱的一個大包裹,打開後全是古畫」,「顏色調和,鮮艷如新」。斯坦因以捐一筆錢給廟里的方式,得到了裝滿寫本的24隻箱子。另外還有五隻,仔細裝滿了畫綉品及其他美術品遺物。
1914年後,他又從王道士手裡得到五隻大箱。1930年再來時,因中國學術界的一致反對而未得逞。據英國目前公布的數字,斯坦因劫去的文物達9000餘件。
繼斯坦因之後,法國的伯希和於1908年7月來到這里,憑他淵博的漢學知識,劫走了比斯坦因更有價值的文物6000餘卷。
接踵而來的是日本大谷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俄國的奧登堡也於1914年至1915年間從藏經洞和其他一些洞窟中盜走1萬余件文物資料及壁畫。美國的華爾納1924年到莫高窟後,由於無經卷可竊,便用特製的膠布剝走了第139、141、144、145號洞窟中精美的唐代壁畫26方……
莫高窟的文物精品被斯坦因大量盜走的消息被清政府知道後,命令將剩下的經卷裝成兩只木桶,封釘堅固,施以彩繪,製成「轉經桶」置於佛殿之中,又責成王道士看管,並且還賞給他300兩銀子作為他看守經卷的補償。而這兩只「轉經桶」今日仍豎在第17號窟中,桶中一無所有。王道士變本加厲地「私賣」,幾乎使藏經洞內的古物為之一空。經過有良心的學者一次次上書呼籲,才迫使清政府下令把所有殘存的經卷寫本悉數運回北京。然而,起運時清理在數的8600餘卷,經沿途大小官員強取豪奪,所剩下的就是現保存在北京圖書館的那四五千卷。
百年前洞開的一幕,至今回溯起來仍令人心顫。一個巨大的中華文明的寶庫竟由屈屈一個假道士據為己有,寫下了令世代垂淚的一筆。今天,敦煌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已是全世界文明價值中的重要部分。敦煌的保護得到了全世界和全中國人民的重視。沒有人可以回到百年前,再行掠劫盜販之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百年前的歷史今天沒有重演的可能。
這段歷史在提醒人們,歷史文化遺產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如果今天人們的意識中仍然存在著對歷史價值認識上的盲點,尊重歷史就是一句空話。再者,百年前敦煌文物的流失與當時社會動盪的歷史條件密不可分。王道士的個人所為已經表現出那個時代的特徵。而今天的問題可能在於另一個方面,即社會穩定的經濟發展與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大到敦煌這樣珍稀遺產,小到一個城市的文化風貌,如果不以人類精神財富的高度看待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我們有可能失去第二個、第三個敦煌。第三個方面的問題就是涉及到每一位今天的共和國公民。保護文物,維護文化遺產的尊嚴不僅僅是國家、政府單方面的事,而是人人有責。我們應該睜開眼睛看看自己的身邊是否存在著新的「王道士」、「李道士」,但首先,我們自己不作任何一個「道士」。
二:敦煌研究
一):敦煌壁畫研究
敦煌壁畫泛指包括黨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廣大地區所分布的石窟寺壁畫,而以敦煌的莫高窟最具有代表性。
古代敦煌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又是中西文化的交匯之處。自張賽出使西域,然後霍去病領軍驅逐匈奴出河西,屯田移民,設關建郡,從此中原與西方諸國及許多民族頻繁來往和交流,逐漸確立了敦煌成為西部重鎮的地位。此時,印度佛教伴隨著中西交流的深入,逐漸傳入敦煌和中原,石窟是作為佛教活動的場所,隨著佛教的興盛而發展起來,莫高窟石窟既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莫高窟在敦煌市境內的鳴沙山東麓,在10-40米高,南北1680餘米的斷崖上蜂窩狀散布著4-14世紀10 個時代的石窟750餘個,最早者創建於公元366年,最晚者為公元14世紀營造,其間經歷了1600餘年的歷史。據唐代聖歷元年(689年)的碑文記載,莫高窟自秦建元二年(366年)開鑿,至鐫碑時已有窟龕一千餘個,此後歷代續建,亦有踏毀,由於敦煌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歷史條件,現有相當的洞窟還完好地保存著,所以現存的石窟所遺存的壁畫等史實文物是極其珍貴的。
據統計現有492個洞窟共存壁畫45000餘平方米,彩塑2000餘身,其規模之宏大,文化內容之豐富世上罕見,早在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首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的著名文化遺址。
(1):莫高窟早期壁畫藝術
莫高窟早期壁畫主要是北涼、北魏、西魏和北周時期的壁畫,以說法圖和本生故事為主,佛教經變畫很少。題材主要是宣揚苦修和自我犧牲。
現存最早的洞窟在北涼時代(397-439年),位於崖壁第二層中部的第267-275窟一段,共有268、272、275三個大窟,內鑿六個小龕,又以268窟最早,從其西壁佛龕下破損的兩層供養人畫下,可看出一層無畫的白壁,專家推測該窟可能是樂傅或法良曾用過的禪窟。北涼時期,國王沮渠蒙遜請高僧曇無文件大(chen)譯經,並開鑿石窟造像,佛事極盛。這時的佛陀端坐說法,神氣木訥,菩薩也顯得笨重不堪;衣飾和衣折是典型的犍陀羅式樣;人物造型則以源自印度的「凹凸法」,用硃色(現已變黑)作圓圈,用白色勾勒鼻樑、眼珠,遠看像一個白色的「小」字,俗稱「小字臉」。洞窟帶著鮮明的外來印記,一種舶來的意味,一種西域氣息,一種遙遠的印度鄉音。
北魏(386-534年)立國總計148年,拓跋王朝實際統治敦煌卻在439-534年間,共95年。莫高窟現存10個北魏石窟,赭紅色底壁上「人大於山」的本生故事和色調明快、婉麗動人的天宮伎樂楚楚動人。第248窟中有最早有人名題記的供養人畫像。北魏以太和改制(494年)為界,前期仍是西來的佛陀菩薩,卻暗暗換上了中原絲質的薄衣,輕紗透體,軟滑貼身,中原盛行的「曹衣出水」技法直接以衣紋表達形態。後期則出現了清靈灑脫的江南新潮「秀骨清像』風格,中原的房屋形制也進入莫高窟,出現了「人字技」屋頂。在257窟平棋頂上,畫有全身一絲不掛的裸體飛天。
西魏(535- 546年)現存 6窟,以 288、249、285窟最有代表性。覆斗窟形不僅開了一代新風,而且成為以後石窟的基本形制。藝術風格上,中原的衣冠文明、南朝的名士風流和西域的表現手法融為一體,出現了混合形藝術,使北魏藝術風格發生了根本變化。壁畫早期以秀骨清像為主,後期的菩薩則換上褒衣博帶,原來的赤足穿上了飭頭履,現實生活場景也被搬上壁畫。285 窟出現了莫高窟最早有確切紀年的供養人畫像和發願文,其南壁上層的釋迦多寶二佛並坐說法圖,寶蓋兩側的兩身裸身飛天造型完美,尤以寶蓋東側的女童形飛天,成為莫高窟最完美的裸體飛天。
北周時期(557-581年),周武帝通好西域,結姻北狄,聘娶突厥公主阿史那為皇後,中西交流加大,藝術並存趨於融合,「面短而艷」的佛陀登場,「小字臉」又重返畫面。北周洞窟現存15個,藝術特點表現為:一是中原式、西域式風格並存。中原式的佛陀清瘦,身著衣履,畫面裝飾性強,格調瀟灑清朗;西域式的佛陀豐滿,半裸身體,畫面立體感強,氣氛莊重沉靜。二是著世俗裝,穿 「時裝」的男女進入了佛國世界,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社會生活氣息。三是供養人畫大增,這與敦煌的統治者多為北周功臣、貴威有關,但功德主有明顯的「千人一面」的程式化傾向。四是裸體飛天藝術沖破中國傳統的儒道戒規束縛,在這里竟達13尊之多。此後,裸體飛天迅速消失。
至北周末年,一個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一種羽人與天人共舞的歷史大融合已經形成。
(2):莫高窟中期壁畫藝術
隋唐盛世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期,也是莫高窟藝術最為輝煌燦爛的時代。
隋代(581-618年)前後只有38年,卻在莫高窟新建窟101個,重修北朝石窟5個,是莫高窟前180多年來開窟的兩倍。隋代洞窟觀存94窟,而以前四個朝代僅存洞窟36個。隋代是莫高窟開窟最頻繁的朝代,隋對佛教的虔敬與迷信令後世匪夷所思。隋文帝楊堅出生在一尼庵中,由尼姑智仙撫養成人,自小篤信因果報應。隋王朝統一天下後,首先把人間變成了佛國,在全國建寺塔5000所,佛像數萬身,有專職僧尼50餘萬人。隋文帝被稱為「大行菩薩國王」,後煬帝楊廣亦被稱作「主持菩薩」,楊廣本人就親自寫《法華經》1000部,創天台宗。一個皇帝勝過一萬個高僧來講 經傳教,佛法與皇權已密不可分,於是,打破了佛教的南北對峙。佛教南北歸一,社會豐饒富強,百姓對解脫自我轉向更實際的「現實報」,於是促成了大乘佛教的流行,石窟藝術更趨向絢麗多彩。
隋代以倒斗頂窟為基本形制,以303窟將中心塔柱改造成一圓錐形的七級倒塔最有代表性。壁畫藝術表現出一種隨心所欲的創造活力,擺脫了外來藝術的束縛。一是本生故事畫讓位於經變畫,「累世苦修」。「忍辱精進」畫面漸次退去,「方便成佛」、「西方極樂世界」的畫面由窟頂走到牆壁正面的黃金地位;二是最早誕生了單獨成像的觀音菩薩。菩薩是佛教中菩提薩捶的簡稱,系釋迦牟尼成佛前修行的覺名,因而在早期洞窟中他只是佛的陪襯。隋代單身菩薩的出現標志著中國佛教的起步。三是隋代佛教藝術開始世俗化,人物形象接近現實生活,基本符合真人身體與頭 6.5:1的比例。但較唐代藝術仍有不足。因此隋代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時代。四是裝飾圖案豐富多彩,藻井尤為富麗。其中央以蓮花構圖,四框有二方連續圖案,外緣則有飛天圍繞,千佛環列。
隋代只是序幕,拉開大幕是大唐,公元618年建立的強大的唐朝歷時289年(618-907年)。唐朝是莫高窟建窟最多的朝代,至遲在698年時已達「窟龕千餘」,布滿整個崖面。這是莫高窟歷史上黃金般的盛世,規模龐大的覆斗形大窟中,大幅佛教畫氣勢恢宏,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唐代洞窟現存232個,幾乎占總窟的一半;經變畫的在400餘幅,也幾乎占總數的一半。
公元618-704年,是莫高窟藝術的初唐時期,現存洞窟47 個。高度開放的大唐帝國對外來文化,以博大的胸懷與氣魄,一股腦地拿來,從物質內容到文化習俗,從精神方式到宗教信仰,轉瞬便幻化成一個雄渾的唐文化。表現在壁畫上,出現了通壁經變畫,規模宏大,色彩絢麗。如220窟的《阿彌陀凈土變》,展現了富麗庄嚴、氣象萬乾的極樂天國,為唐代貴族生活的真實寫照;樓台殿閣是帝王宮闕的仿照;樂舞場面反映了當時豪貴之家伎樂之盛;畫面中佛陀、菩薩形象是當時世人的模樣描繪,其軀體比例和地位表現了封建社會森嚴而不可逾越的等級制度。該畫與《東方葯師變》、《維摩潔經變》集於一窟,將敦煌壁畫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初唐壁畫有30多壁維摩詰經變,這是魏晉以來首先中國化的佛教畫。初唐人物造型由清秀漸趨豐滿結實,軀體比例適度,宏幅巨制,卻又精工細描,引人入勝。
盛唐時期(705-781年)現存81個洞窟,藝術特點首先表現為完好保存有中原已消失的畫聖吳道子風格的壁畫,在線條上,屬大寫意派,下筆飛快,線條疾暢,畫史上所謂「吳帶當風」的 「吳家樣」繪畫是莫高窟對中國美術史的巨大貢獻。在色彩運用上,到處都有李思訓大青綠風格的影子,呈現出金碧相映、富麗堂皇的時代風格。盛唐經變畫採用對稱手法求得畫面平衡,「人小於山」,畫面上有的多達千百人,表現出畫師宏大的氣魄和處理復雜構圖的驚人技藝。經變畫兩邊,配上對稱的屏風畫,已成為一種固定格式。
中唐時期(78-848年),敦煌進入吐蕃稱雄的時代,佛國仍然是各民族共同的理想國。吐蕃統治敦煌67年,當時沙州人口不到3萬,職業僧尼卻達千餘。吐蕃人在敦煌一連興建17座寺廟,在莫高窟開鑿和續建的洞窟多達92個,現仍存50餘個。洞窟依然遵循盛唐風格,但又有獨特性。一是流行佛、菩薩像,達66 幅,經變畫比初唐多一倍。比盛唐多三分之一。二是盛行密宗圖像,達33幅,比初、盛唐多24幅。三是產生了一壁分上下兩部,上部繪經變畫二至三幅,下部再分割成小塊並列的屏風畫,容納了大量的經變內容,卻失去了雄渾氣勢。四是以158窟為代表,在涅盤像後繪涅盤變群像《各國王子舉哀圖》,出現了繪塑結合的大型經變,為吳家樣風格的代表作。五是產生了雙頭瑞像圖。
晚唐時期(848-907年),敦煌又回歸大唐統治,世族張議潮成了這里的主人。敦煌的豪門大族包攬了從人間到天國的一切,實力雄厚的世族競開家窟,而互不破壞,計開鑿60餘窟。其藝術風格融匯了中原繪畫、吐蕃遺風和敦煌地方色彩。畫面密、顯宗圖像並存;密宗多變相;經變比中唐更多。同時,壁畫中出現了如《張議潮統軍出行圖》等與佛教無關的世俗題材。
總體來說,大唐藝術點燃了大乘佛教的輝煌。形象化的畫面把現實理想化,又把理想現實化。無所禁忌的自由化創造,把佛變成世間的人,把菩薩畫成慈悲為懷的女人相,使佛國充滿人情味、俗世感和生命的意味。各式自由舒捲的卷草紋圖案又使畫面增加了絢麗的色彩和生命的動感。
二):敦煌彩塑研究
莫高窟自創建以來,歷代佛門弟子和僧俗大眾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諸佛諸神塑造的彩塑多達3500餘尊。主要分為四類,一是立體圓塑,多用於大型佛、菩薩像;二是貼壁半圓塑,多用於塑佛弟子、脅侍菩薩、供養菩薩、天王和力士;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多用於塑小型飛天、供養菩薩、劫賢千佛以及佛龕上的裝飾、羽人、飛龍、龕楣花紋,佛像身後的項光、背光、背屏等。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膠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對不同形態的塑像,彩塑技法不盡相同。對大型坐、卧佛,多是鑿出石胎或以土坯壘出泥胎,再以草泥塑裹,以細膠泥塑出細部,用色料描繪妝鑾而成。大於真人幾米到小於真人幾十厘米的塑像,選用圓木砍刻成木胎,扎紅柳枝、芨芨草或木料成型,再塑小影塑則是以膠泥壓入拓模,泥干取模拓制而成。莫高窟因鑿於砂礫岩上無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師採用了雕塑藝術的雕、刻、塑、捏、貼、壓、削等全部技法,及繪畫藝術上的點染、涮、塗、描等藝術手法,技法眾多,選材廣泛,處理靈活,故塑像生動逼真,豐富多采,富於表現力。
彩塑藝術的發展歷程同壁畫一樣。北朝彩塑多為釋迦牟尼的說法像、禪定像、苦修像和彌勒菩薩的排定像,題材范圍較窄。彩塑具有古樸、渾厚、粗獷、莊重的風格,注重面部傳神而忽視軀肢刻劃;衣褶以陰刻線為主,輔以貼泥條。總體風格具有印度、西域特色。隋代彩塑具有包前孕後、承上啟下的特點。題材上出現了大型力士、天王像,同一窟中,三鋪高大立像或眾多塑像同在。身體比例接近真實,衣褶線條逐漸向寫實技巧較高的圓線過渡。到唐代,彩塑達鼎盛時期,題材上出現群像,一鋪造像少則三五身,多者達11身;依岩開鑿的大佛像氣勢恢宏(96窟34.5米高和 130窟26米高兩座倚坐彌勒大佛),並大量塑造涅盤像。人物造型豐滿圓潤,手法細膩寫實,技巧趨於成熟,彩繪精緻富麗。
晚唐、五代以後,彩塑明顯衰頹。造像之風遠不及隋唐,作品墜入程式化,神情呆滯,且因在底層,保存下來者甚少。宋、西夏。元代很少造像,只有重塑、改塑、重繪,多古板呆滯,彩塑江河日下,徹底衰落了。
與其它石窟相比,敦煌彩塑千姿百態,豐富多采,並具有塑繪結合、互為一體的特點。表現為雕塑與繪畫的一體結合,雕塑與繪畫的局部結合,雕塑與繪畫的一壁結合,及雕塑與繪畫的整窟結合。
參考資料:http://bbs.joy.cn/bbs_view.aspx?fsubid=51&fid=1023007&page=1&
Ⅳ 上海傳奇假日旅行社
大眾點評口碑服務排第一的上海旅行社
比較可靠的
名氣也比較大
不過好象有點小貴
Ⅳ 跟團旅遊,去上海有半天自由活動事件,去哪玩
外灘唄 還有小吃 品嘗一下吧 嗯還有新天地那邊 杜莎夫人蠟像館不錯 我們學校就組織去過了 外灘對面的那些建築風格也不錯 建議看看去 進到裡面是最好滴。。。
Ⅵ 上海直飛九寨溝旅遊
九寨的仙境在色彩,秋天是九寨溝最美的季節大自然將一支神奇的彩筆,肆意揮灑,濃墨重彩,染成了天然的色庫,繪就了燦爛的畫卷,深橙的黃櫨,淺黃的椴葉,如火的楓葉,殷紅的野果,加上藍天、白雲、雪峰、碧水和色彩斑斕的遊人,甚至遊人充滿色彩的笑容,讓九寨滿溝是圖,滿山是畫。置身其中,才真正知道色彩的如詩韻味和大自然饋贈的豐富內涵。
ps:在上海旅遊市場上,此次九寨溝直航,對上海市場上的原四飛航班(從成都,重慶,西安中轉進九寨溝)旅遊線路,價格過高,行程拉的太長的缺點是一次重大的顛覆性的革新
根據旅行社最資深旅遊產品策劃師細心比對2009年黃金周的價格與行程天數相對比
直航將使原有四飛線路的行程縮短2-3天
價格更是大幅下降30%以上,實乃廣大遊客之福音
目前能搜到的也就這幾條線,
□【直航九寨→三重大禮→最超值】九寨紅葉.黃龍金瀑.成都半自助三飛五日
□【直航九寨→ 更便捷→ 更便宜】成都.九寨黃龍金瀑三飛四日半自助游
□【直航九寨→ 更便捷→ 更便宜】峨眉樂山.九寨紅葉,黃龍金瀑三飛五日
□【直航九寨→ 更便捷→ 更便宜】九寨紅葉,黃龍金瀑雙飛三日RMB3580
□【直航九寨→三重大禮→最超值】成都半自助.九寨紅葉.黃龍金瀑三飛五日
□【直航九寨→ 純玩.二次進溝】九寨紅葉,黃龍金瀑雙飛三日RMB5400
□【直航九寨→ 更便捷→ 更便宜】九寨紅葉,黃龍金瀑,都江堰青城山三飛五日
只是推薦~~這位朋友!在選擇旅行社時要注重其服務等級資質,看「三證一險」,包括旅行社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旅行社責任保險;遊客要選擇質價相符的旅遊產品;簽訂合同前應認真閱讀格式合同,特別是行程單,越明細越好.旅行社提供的行程表應詳細說明吃、住、行、游、購、娛等服務內容,對交通工具、住宿安排、景點游覽內容等,都需詳細約定!
你去大眾點評網看看吧,選個游過後都說好的上海旅行社,這樣選旅行社是最好的!
一個過來人的忠告! 但是絕對超級有用
參考資料: 資深旅遊工作者
Ⅶ 十個人上海到黃山三天兩夜怎麼玩
黃山旅遊一般安排三天就可以,建議自助游比較好。黃山腳下周邊景點(如宏村、翡翠谷、香溪漂流)安排半天,黃山景區安排兩天,山上住一個晚上。
第一天,早上從上海汽車南站乘大巴到黃山風景區,中午左右到達黃山南大門湯口鎮,入住湯口游豆腐客棧,下午游宏村和漂流(或者翡翠谷);
第二天,早起7點從客棧邊上的換乘中心乘坐景區巴士至黃山後山雲谷寺開始登山。雲谷寺(建議乘坐索道)---白鵝嶺---始信峰---北海---獅子峰返回北海---西海---排雲樓---排雲亭---西海大峽谷北入口---一環、二環---排雲亭---飛來石---光明頂---白雲賓館入住---西海瑤台---步仙橋---西海瑤台(看日落)---返回白雲賓館休息
第三天,早起至光明頂看日出(返回酒店早餐)---天海---鰲魚峰---一線天--百步雲梯--蓮花亭--玉屏樓---迎客松(乘坐索道或者步行下山)--天都峰—半山寺---慈光閣。乘坐景區巴士至湯口回遊豆腐客棧取行李乘大巴返程或自駕車返程。
游黃山注意事項:
1、關注黃山天氣預報,網路可以查看一周預報。網路:黃山風景區天氣預報
2、必備物品准備:身份證件、雙肩背包、手套、防曬霜、手電筒、手機、相機、充電器、一次性雨衣等;
3、黃山山頂住宿緊張,看過預報後提前聯系預定山頂住宿;
4、黃山山上都是台階路注意安全,雷雨天氣注意防雨防雷;
5、地圖、拐杖可以不用帶,到我們游豆腐來有免費贈送的;
以上一些建議,希望對您的黃山之旅有所幫助。黃山自助游游豆腐客棧可為您提供黃山住宿、餐飲、票務、黃山周邊門票折扣、旅遊線路等一站式服務。
網路:黃山湯口游豆腐客棧
Ⅷ 上海杭州一周遊
本人來回答你的問題最合適了,我出生在杭州,八年以前因工作原因來到上海居住,至今節假日還是兩地跑。首先規劃一下兩個地方的旅遊側重點,杭州當然是以人文自然景觀為重點,如果你的經濟能力可以的話,建議一定要下榻"杭州香格里拉飯店(原杭州飯店)」,地理位置極佳,依山傍水,緊鄰"岳王廟」(岳飛),一出門就是西湖美景,所以預定"湖景房」比較好。該飯店曾經是:周恩來,尼克松到過之處。由於杭州可供遊玩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你的時間有三天以上的話,除了西湖周圍,遠一點的景點也可以安排。我就簡單的給你作一個三日西湖游的行程吧:
第一日:上午:在香格里拉飯店門口就可以找一艘小船,目的地西湖三島游:"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
中午可以回到孤山的"樓外樓」就餐,一樓價格實惠,但景色不夠好,二樓景色佳,價格也相對高一些,太算不上昂貴。推薦菜:"龍井蝦仁」,"炸響鈴」,"叫花雞」,"西湖蒓菜湯」。"東坡肉」太油膩,現在已經不太受歡迎了,可以點一盅(一塊裝)試一試,我不推薦,「西湖醋魚」盡管名氣依然很大,但現在從選才到製作都大不如前,可能"土腥味」會很重,建議不要點,前面已經有了"西湖蒓才湯」了,所以不再推薦"宋嫂魚羹」了,可以兩者之間選一。
下午:靈隱寺,飛來峰。
晚餐:建議:到少年宮廣場東側的"大會堂宴會廳」,規模很大,價格合理。
第二日:要是感興趣的話,早餐不在酒店用,到西湖邊"仁和路」的"知味觀」總店品嘗杭州特色早點,用完早餐順便在附近的西湖邊"湖濱路」散步,可以看到許多世界級的品牌店,不建議購物。同時也會看到"凱悅」酒店,雖然也是坐落於西湖邊,但太嘈雜,酒店風格也是現代氣息很重,不象"香格里拉」那種幽靜,帶一點傳統中式風格的幽閑。
主打目的地:宋城,雷鋒塔,靜祠(濟公出家地),龍井村(雙峰插雲)。
午餐地不推薦,或許能有農家菜吃,請自己留意。這幾個點都在西湖南邊聯成一片,差不多要一天。
晚餐可以到"中國美術學院」附近找一家雅緻的餐廳用餐。那一帶還有一些酒吧,晚上如果還有興致的話,可以去一下。
第三日:"虎跑」+"九溪十八澗」+"六和塔」,午餐可以安排在"九溪十八澗」,下午游完"六和塔」後回市區購物或者再去一個景點。
在杭州購物的話,采購的內容無非就是杭州地區的特產。地點:在延安路的兩頭,一個是延安路和解放路交界點附近,以"杭州的解放路百貨」為中心,另外一個是延安路和體育場路交界處的武林廣場附近,集中了不少購物中心。如果不想購物的話,建議去"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的南端,西湖沿岸的公園已經全部實行免費了,所以不需要門票。如果你細心的話,會發現一進門,寫著"花港觀魚」的石碑上的繁體字的"魚」下面只有三點,而不是一般我們所看到的"四點水」,原來古人考慮到"水」不能用盡,取留一點給魚池裡的魚的意思,這是不是也很符合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呢?這里曾經也是周恩來和尼克松所到過的地方。游完"花港觀魚」可以向北沿著"蘇堤」(歷史記載是蘇東坡被貶任杭州刺史的時候,動員市民疏浚西湖後的泥土所修建,同時也解決了當時杭州西湖的南北交通問題)一路散步回到酒店附近,一路上要經過六坐石拱橋,俗稱:"六吊橋」。三月的景色和春風撫面的感覺一定很好。
晚餐:是否到市區去看看?比如"張生記」,"陽光酒店」什麼的。
第四日轉道上海,最近滬杭間開通,從日本引進的"子彈頭」系列火車,時速:250km.很是方便。可以通過酒店預定。本人還沒有嘗試過,具體行程時間還不知道。估計一個小時左右吧。
上海:主要是飲食和購物。最近熱點不少。徐家匯,淮海中路,人民廣場,南京路,外灘,這一線是最熱的地區。每個地方各有特色,建議一一游覽。上海往往將購物和飲食文化做在一起,很方便人們一邊購物,一邊享受美食。徐家匯附近有"東方商廈」,"太平洋百貨」"匯金百貨」"美羅城」,"六百」"港匯廣場」等購物中心,交通有地鐵一號線,餐飲方面實在太多,介紹不了了。"淮海中路」:從陝西路交界口到黃陂路一帶是本地上海年輕人愛去之處,店家林立,"華亭伊勢丹」,"華聯商廈」等等。地鐵一號線也通過。人民廣場:可以看到上海市政府樓,上海大劇院,上海博物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廳等等,從這里再步行到南京路步行很近了,可以直接步行到南京路,順便可以到著名的上海外灘,可以眺望對岸的浦東陸家嘴金融區,"東方明珠塔,金茂凱悅酒店,國際會議中心」都在其中,尤其是夜景非常迷人。
另外再推薦幾個有特色的去處:淮海路和馬當路交界處附近的"新天地」由舊的石庫門建築改造而成,現在已經成為休閑的好去處。衡山路酒吧一條街,由於附件是領館區,所以晚上老外的身影不少。浦東陸家嘴附近的"海鮮珍寶魴」,將餐廳建在了停泊在黃浦江上的遊船上,用餐的時候船還會搖晃哦!用晚餐最佳,用餐畢,可以到"金茂凱悅」的87層咖啡廳小憩,上海的夜景盡收眼底。大致就給你介紹到這里吧!希望你的旅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