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社區鄉鎮如何防控
社區(鄉鎮、村)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

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常見問題有哪些
哪些疾病是糞口傳播的?
糞口傳播的傳染病較多,常見的有甲肝、戊肝、傷寒、霍亂、手足口病,還包括一些寄生蟲疾病,比如絛蟲病、蟯蟲病、蛔蟲病。
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糞口傳播嗎?
近期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研究,在部分省份報告的確診病例中糞便標本檢測到病毒核酸陽性,提示新冠肺炎有糞口傳播的可能性,但是現在還不能確定能不能通過進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感染或傳播。當前防控工作已經充分考慮了糞口傳播途徑的風險,在國家衛健委2月6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已經對實驗室的檢測、密切接觸者的管理、特定人群的防護和特定場所的消毒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要求。
新型冠狀病毒糞口轉播怎麼預防?
1.對於公眾,尤其是餐飲從業人員,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手衛生,飯前便後、接觸容易污染的物品後要洗手。
2.2. 水果和蔬菜食用前應清洗干凈。
3. 不要生食,蔬菜、肉類應炒熟吃,水果的話最好削皮,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並注意及時洗手。
4. 提倡喝開水,不要喝生水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如廁後怎麼做?
如廁後,建議先蓋上馬桶蓋,再沖馬桶。
便後要認真洗手。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衛生間該如何清潔?
1. 如果家裡沒有確診患者、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一般的保潔衛生就可以
2. 如果家裡有密切接觸者,最好使用單獨的衛生間,若沒有條件,可以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清潔廁所,並用消毒液擦拭「高頻接觸」的部位,如馬桶按鈕、馬桶圈墊、馬桶內部和廁所門把手進行消毒。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普通公眾是否需要分餐、公筷?
公眾居家,如無疑似或感染患者,無需特別進行分餐和公筷,可按自家既往習慣進行。不必要對碗筷消毒,如果實在不放心,只需要把碗筷集中蒸一下,水開後蒸10分鍾就行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嘔吐物和糞便怎麼處理?
1.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 mg/L一 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干巾)小心移除
2. 大量污染物應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蓋,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蓋後用足量的5000 mg/L一l0000mgIL的含氯消毒液澆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鍾以上 (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 小心清除干凈。
3. 清除過程中避免接觸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應有專門容器收集,用含20000mg/L含氯消毒劑,按糞、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時。
4. 清除污染物後,應對污染的環境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30分鍾,然後清洗干凈。

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居家隔離防控要注意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特殊場所防控指南之六(居家隔離防控指南)
居住空間安排:
可疑症狀者需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並拒絕一切探視。
家庭成員應生活在不同房間,如果條件不允許,應至少保持1米距離,分床睡。可疑症狀者應減少活動,限制居住空間,確保需要共用的空間(如廚房和衛生間)通風良好(保持窗戶持續開放)。
照顧者安排:
最好固定一位家庭成員照顧,這位家庭成員應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沒有慢性疾病。
防止傳播:
家庭成員與可疑症狀者在同一房間時,都應該佩戴與面部嚴密貼合的醫用外科口罩。隨時保持手衛生,避免直接接觸身體分泌物,不要共用任何可能導致間接接觸感染的物品。
污染物處理:
使用過的手套、紙巾、口罩以及其他廢物都應該放在患者房間專用的垃圾袋裡,標記為污染物再丟棄。
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立即停止居家隔離並及時就醫:
1. 出現呼吸困難(包括活動後加重的胸悶、憋氣、氣短)
2. 出現意識問題(包括嗜睡、說胡話、分不清晝夜等)
3. 腹瀉
4. 高燒超過39攝氏度
5. 其他家庭成員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以症狀

4.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學生如何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特殊人群防控指南之三(學生防控指南)
學生寒假期間如何防控?
1. 有疫情高發地區(如武漢等地區)居住史成旅行史的學生,自離開疫情高發地區後,居家或在指定場所醫學觀察14天。
2. 各地學生均應盡居家,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 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
3. 建議學生每日進行健康監測,並根據社區或學校要求向社區或學校指定負責人報告。
4. 寒假結束時,學生如無可疑症狀,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狀,應報告學校或由監護人報告學校,及時就醫,待痊癒後再返校。
學生返校途中如何防控?
1.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 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3. 旅途中做好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
4. 留意周圍旅客健康狀況,避免與可疑症狀人員近距離接觸。
5. 若旅途中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盡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並視病情及時就醫。
6. 旅途中如需去醫療機構就診時,應主動告訴醫生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7. 妥善保存旅行票據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關密切接觸者調查。

5.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如何防控
一、工作前的准備
1. 保障防護物資配備
准備口罩、消毒劑、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劑、體溫計等防控物資。強化人員培訓。安排專人進行消毒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訓,提升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2. 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入口處要提醒人員,必要時佩戴口罩
在醒目位置張貼健康提示,利用各種顯示屏
宣傳新冠肺炎及其他傳染病防控知識。
3. 可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用於投放使用過的口罩,並注意及時清理。
4. 預防性消毒
日常以通風換氣和清潔衛生為主,同時對接觸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進行預防性消毒。必要時對地面、牆壁等進行預防性消毒。
5. 對員工進行健康監測
實行每日健康監測制度,建立體溫監測登記本。外地返回工作人員需進行登記,並按屬地管理原則進行管理。每天上班前應當對員工進行體溫測量。
6. 健康教育
對復工人員發放宣傳手冊,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人流量大的地方張貼衛生防護海報,播放宣傳視頻以及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定向推送防護知識資料
二、場所內的衛生要求
1. 通風換氣
優先打開窗戶,採用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
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應當保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運轉正常。應關閉回風,使用全新風運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
應當保證廂式電梯的排氣扇、地下車庫通風系統運轉正常。
2. 空調運行
採用全新風方式運行並關閉空調加濕功能,確保新風直接取自室外、進風口清潔、出風口通暢;
定期對空調進風口、出風口消毒採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加強對風機盤管的凝結水盤冷卻水的清潔消毒;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按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范》進行。
3. 垃圾收集處理
分類收集,及時清運。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口罩等防護用品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垃圾筒及垃圾點周圍無散落,垃圾存放點各類垃圾及時清運,垃圾無超時超量堆放。
清潔消毒。垃圾轉運車和垃圾筒保持清潔,可定期用有效氯5o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拭消毒垃圾點牆壁、地面應保持清潔,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
4. 自動扶梯、廂式電梯
建議盡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乘坐時應當佩戴口罩;
廂式電梯的地面、側壁應當保持清潔,每日消毒2次;
電梯按鈕、自動扶梯扶手等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於3次。
5. 地下車庫
地下車庫的地面應當保持清潔。停車取卡按鍵等人員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於3次。
6. 會議室、辦公室、多功能廳
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鍾,通風時注意保暖;
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交談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
減少開會頻次和會議時長,會議期間溫度適宜時應當開窗或開門。建議採用網路視頻會議等方式。
7. 餐廳餐飲場所(區域)、食堂和茶水間
保持空氣流通,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採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鼓勵打包和外賣,避免人員密集和聚餐活動;
餐廳每日消毒1次。
8. 衛生間
加強空氣流通。確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離效果;
每日隨時進行衛生清潔,保持地面、牆壁清潔,洗手池無污垢,便池無糞便污物積累;
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對公共檯面、洗手池、門把手和衛生潔具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30分鍾後用清水擦拭乾凈。
三、疫情應對
1. 設置應急區域
可在辦公場所或公共場所內設立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症狀人員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相關規定處理。
2. 加強健康監測
員工在崗期間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監測,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做好自我管理。經營單位應當合理安排員工輪休。
3. 出現疑似病例應對
當員工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時,要及時安排就近就醫,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其工作活動場所及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經營場所須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密切接觸者開展排查,實施隔離觀察。

6.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監獄如何防控
監獄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
1.監獄衛生管理
2.預防性衛生措施
3.個人防護
4. 疫情應對

7.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防控要注意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特殊場所防控指南之三(辦公場所防控指南)
1. 工作人員要自行健康監測,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酸痛等),不要帶病上班。
2. 若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者,工作人員應要求其離開。
3. 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4. 保持辦公場所內空氣流通。保證空調系統或排氣扇運轉正常,定期清洗空調濾網,加強開窗通風換氣。
5.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6.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

8.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客運場站及交通運輸工具如何防控
客運場站及交通運輸工具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
運前准備工作:
一、做好物資保障
做好交通運輸工具的檢測維護,保證運力充足,優先選擇安全技術狀況良好的交通運輸工具投入運營。為客運站場、交通運輸工具工作人員配備消毒劑、手持體溫檢測儀。
二、強化人員培訓
加強客運場站、交通運輸工具消毒、通風等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訓,提升一線從業人員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三、做好乘客信息登記
對乘坐三類以上客運班線和客運包車、實行實名制管理的客運船舶、飛機等出行的乘客,相關交通運輸經營者應當通過購票環節申報和掃描二維碼網上申報等方式,採集乘客身份證件類型及號碼、聯系電話等信息。

9.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哪些常見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目前通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例多可以追蹤到與確診的病例有過近距離密切接觸史,這符合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的特徵。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 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 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
空氣中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還能開窗通風嗎?
飛沫傳播距離很短,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 如果不是在密閉空間里,通風會使呼吸道飛沫在空氣中形成的病毒濃度降低。所以建議每天至少兩次開窗通風,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
按照現在的防護手段比如戴口罩,能否有效防止氣溶膠傳播?
新冠肺炎目前還是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 溶膠傳播,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時。如果是在常規臨床護理、一般的工作 生活條件下,採取正確佩戴口罩的飛沫傳播防護措施,是足以滿足保護普通公眾,而不被感 染的。
如果小區里有了確診病例,或者樓里有隔離的人,傳染的風險有多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被確診後,會在定點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會按照有 關要求進行隔離醫學觀察,確診病例家中及小區公共區域將進行清潔消毒。作為小區一般居 民,無須過度恐慌,只需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大家都沒有免疫力,都是易感的。無論小區是否有病例,都要注意防範。社會不是封閉的,即使小區沒有病例,如果不注意防範,也有感染的危險。公寓的電梯或步行樓梯的過道,通常是空氣流通不好的地方,坐電梯或走樓梯,都要戴口罩。 房間窗戶每天要打開一段時間,讓房屋有一定時間通風。在疫情終結以前,盡可能避免用手直接觸摸樓梯扶手、電梯按鈕、社區公共設施表面,觸摸了一定不要再揉眼睛、摸鼻子、摸嘴巴,應該盡快洗手。
醫護人員乘坐交通工具,回家會不會把病毒帶出來?
從科學角度來說,即使是在隔離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也都是按照要求,經過科學防護才進入 病房開展工作的。醫護人員在工作時都會穿著工作服,離院時會更換衣物、清潔身體。救護 新冠肺炎病例的醫護還會加穿防護服並經過嚴格的消毒措施,經過正確的消毒防護措施和院 感防控手段,醫護人員離開病房和醫院時是不會攜帶病毒的。醫護人員為抗擊疫情日夜奮戰 在一線,希望每一位醫護人員都能被尊重、被善待。
什麼是糞-口傳播?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所謂的糞-口傳播,是指患者糞便污染了食物、水等,然後進入人體消化道感染人。「病從口入」,就是對糞-口傳播的 通俗說法。糞-口傳播的傳染病較多,有霍亂、手足口病等。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研究,近期部分省市報告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便標本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提示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性,但還不能確定進食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感染和傳播。當前防控工作已經充分考慮糞-口途徑傳播的風險,在國家衛生健康委2月6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對實驗室檢測、密切接觸者管理、特定人群防護及特定場所消毒等內容,提出了相應措施和要求。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研究,明確是否通過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感染。對於公眾,尤其是餐飲從業人員,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手衛生,飯前便後、接觸容易污染的物品後要洗手。
出門必須戴手套嗎?
如果外出不能滿足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劑條件,外出可戴手套(不露手指的手套均可, 同時注意保持手套乾燥),脫下手套後注意手部清潔,並及時清洗手套。出門戴手套,可以減少手與外界直接接觸,從而能減少手的污染。但並不是必須的,而且要強調的是,戴手套並不能取代洗手,無論是否戴手套,都需要經常洗手。普通群眾沒有必要去購買和使用一次性醫用手套。
火車站、機場過安檢等需要取下口罩,這種密集場合取下口罩會被傳染嗎?
火車站、機場過安檢等短暫取下口罩,一般不會被傳染。在取下口罩時,建議與前面人保持 一定的距離,比如1米以上,注意避免與其他人正面相對。面部識別結束後立即戴上口罩。 整理好個人物品,盡快通過安檢通道。
已經有地方出現了因為沒戴口罩,50秒或者15秒內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案例,請問病毒的傳播途徑究竟是什麼?
這種情況是否會感染,關鍵在於和病人的距離以及是否採取了防護措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呼吸、講話、咳嗽、打噴嚏都能產生飛沫。與病人近距離出現在同 一個場合,特別是病人講話或咳嗽,如果沒有戴口罩,造成傳播是可能的。因此,在疫情沒有控制以前,去人員密集場所一定要戴口罩,做好防護。
口罩可以重復使用嗎?
這個問題應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如果是獨處,沒有與外人密切接觸,可以不戴口罩。比如一 家人健健康康宅在家裡、在自己的私家車上,或者單獨在戶外,比如小區遇個彎兒,在行人 稀少的公園和街道上散步,可以不戴口罩。
出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超市商場購物、乘坐電梯、封閉辦公, 到普通醫療機構就診(除發熱門診)的患者,可以佩戴普通醫用口罩、也叫一次性醫用口罩。 回家後將口罩置於潔凈、乾燥通風環境下自然晾乾,還可以重復使用。
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從事和疫情相關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遞等,還有普通門診、 病房的醫護人員,居家隔離人員以及共同生活人員,建議佩帶醫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延長口罩的使用時長和更換頻率。一般來說,如果口罩沒有明顯的臟污、變形,可以不必四小時一換。但如果口罩出現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常說的N95或KN95等醫用防護口罩,在健康人的日常情況下是不必要的。但與新冠肺炎病人密切接觸的一線醫護人員必須佩戴。請理性防護、戴合適的口罩,將N95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有媒體報道稱,越光滑的表面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在乘坐交通工具或電梯時,雙手難免碰到這些光滑的把手或者電梯按鈕,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一些小區里電梯間里放了一些面巾紙,希望乘客可以使用面巾紙按電梯,這種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果?
實際上干凈光滑的表面微生物是不容易存活的,病毒是在一些陰暗、潮濕,比較臟的地方存活的時間更長。這些天都在說電梯的按鈕、門把手風險比較高,這個風險比較高並不是因為病毒在上面存活時間長,而是因為這些地方是高頻接觸的地方,因為相互接觸交叉感染的風險就大,所以有三條對應策略:一是適當的增加消毒頻次,原來一天一次,現在可以一天多次。 二是可以用一個面巾紙或者是用消毒紙巾把它 隔開,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也可以在碰了它以後用手消毒劑來揉搓雙手,做好手衛生。
乘坐交通工具時難免手會碰到車門、座椅或者拉環,甚至和周圍的乘客發生身體觸碰,這時候可能無法立即洗手,在這種情況下,市面上有很多消毒濕巾、消毒噴霧以及免洗的洗手液,用這些方法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呢?
要讓手干凈有兩種方式:一是用流動水洗手,二是擦手消毒劑。如果不具備使用手消毒劑條 件,外出時可佩戴手套。用流動水來洗手時有一些比較嚴格的步驟,要洗手掌、手背、指縫、 手指、手指尖、大拇指、手腕。如果出門在外,沒有流動水,洗手比較難,就可以用手消毒劑來進行手衛生。這種手消毒劑也是要把剛才說的這些部位擦拭到,常用的手消毒劑可能是一些含醇的手消毒劑,因為酒精揮發比較快,殺菌效果比較快。如果有些人對酒精過敏也可以用無醇的手消毒劑。如果沒有手消毒劑,用消毒濕巾擦一擦也是可以的。

1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養老院防控要注意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特殊場所防控指南之二(養老院防控指南)
疾病流行期間建議養老機構實施封閉式管理,原則上不接待外來人員走訪慰問,老人不能離院外出,不再接受新入住老人,必須外出的老人,回到養老院後應密切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