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種植技術
一、選擇品種
春玉米要選擇生育期在112天以上,根系發達、株型緊湊、葉片上沖、生長健壯、抗逆性強、單果穗、大粒型的玉米良種。播有要精選種子,去掉小粒、病粒、秕粒的種子,曬種2-3天,能增強種子的吸水能力,提早出苗,提高種子純度和幼苗整齊度。提倡種子包衣,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蟲、提早出苗的功能。
二、播種期與播種
春玉米要求根據土壤墒情和溫度來決定播期。在5月初,春白地經秋耕、冬灌後,早春應耙軋保墒,高產田在墒情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晚播。一般的播種時間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或5-10厘米地溫穩定在10℃左右時,作為春玉米播種的適宜日期,有利於玉米一播全苗。
建議有條件的地區使用機播或雙耬播種,每畝播種是為2千克,種、肥分離,肥料施於種子下方3-4厘米,以防燒苗,可促進種子根下扎。無條件的可小鏵子開溝,用手撒播種,一般每畝用種量在2.5-3千克。
三、施肥
增施磷、鉀肥,調整氮、磷、鉀比例。如畝產600千克的玉米,每畝施磷酸二銨20千克,尿素25千克,硫酸鉀25千克,實現全面施肥,氮:磷:鉀比例為1:0.7:0.9。播種時70%化肥加全部磷、鉀肥一次性底施或側溝深施,另外30%化肥在10片葉展開時一次性追施,施肥位置在苗側15厘米,深15厘米。
四、種植密度
春播玉米提倡等行距平播,大穗型玉米品種,每畝播種密度每畝4000株左右,行距67厘米,株距25厘米。如因乾旱或凍害等原因造成晚播或補種,可選用中熟緊湊型品種,一般每畝留苗5000株左右,行距67厘米,株距20厘米。
在春玉米出苗後2-3片展開時,即可開始間苗,去掉弱苗和自交苗。當幼苗達到3-4片展開葉時,即可定苗,保留健壯、整齊一致的壯苗。玉米壯苗的標準是:葉片寬大,根多根深,莖基扁粗,生長敦實,苗色濃綠。
五、中後期管理
1、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以疏鬆土壤,有利於根系呼吸,使根向下深扎,有利於土壤生物活動,促進土壤有機質分解,增加速效養分;除滅各種雜草,可減少養分了水分消耗,壟面干凈;可增加熱量的吸收,提高地溫,這些都有利於玉米的生長發育。此外,乾旱時中耕還可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降雨後,土壤濕度大,中耕可以促進水分蒸發,起到散墒作用。
中耕除草要注意質量,把玉米苗旁和壟背雜草除凈,嚴防傷苗。要做到深中耕,多培土,這時已進入拔節期,玉米苗已長大,不怕壓苗,中耕深度以15-20厘米為宜。
2、追肥澆水:要在春玉米拔節前後,加強苗期觀察,出現葉色變淺的情況,及早追肥。追肥量按預計產量的多少確定,預計畝產600千克的追肥標准氮肥不應少於60千克,預計畝產800千克的應不少於80千克。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後的一段時間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此時期玉米日耗水量每畝達5噸以上,有水澆條件的,一定要灌足一次水,無水澆條件的,要做好蓄納雨水的工作,以提高抗旱能力,增加結實率和粒重。
3、適時收獲:春玉米多數是生育期長,產量高的中、晚熟品種,收獲期可適當晚些,可在早霜後收獲,以利乾燥。
2. 為什麼農民種青貯玉米,只賣秸稈,比賣玉米掙錢
現在,許多農村地區將有秋收,玉米等作物將很快成熟。在北方,玉米是農民種植最多的最重要的秋季作物。然而,由於化肥和種子等農業投入成本上升,每畝土地種植玉米的農民凈收入並不高。在作者家鄉河南中部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子裡的人一年可以生產1000斤玉米。玉米的價格一般在每斤1元左右,所以收入是每畝1000元。然而,除去各種成本,每畝土地凈利200-300元是好的。然而,在其他一些地方,農村人也種植玉米。每畝土地的收入大約是我家鄉這種玉米的兩倍,這省了很多麻煩,也可以得到農業補貼。他們種植的是青貯玉米。
3、青貯玉米也可以獲得補貼
國家大力鼓勵農民種植青貯玉米,每畝土地可獲得一定補貼。2018年,一些地方每畝土地補貼青貯玉米100元。
因此,種植青貯玉米總的來說比普通玉米更有前途。然而,必須注意的是,農民不應該隨意種植,因為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發酵和生產飼料的企業,如果沒有,就沒有地方出售。種植前,有必要與采購企業簽訂合同,以避免出現無人接受的情況。
3. 玉米的種植總結怎麼寫
2007年我市玉米播種面積為60.5萬畝,據農技部門考察平均單產達到502.6公斤,比去年畝增產19.6公斤,增產幅度4.1%,總產30.4萬噸,比去年增加0.8萬噸,增產幅度2.7%。產量三因素全市平均:畝穗數3606.6穗,穗粒數546.5粒,千粒重300克。同時,今年萊州市仍然是農業部科技入戶示範工程項目的實施單位之一,在前兩年項目實施的基礎上,經過我們的努力,順利通過了示範工程所要求的玉米各項指標,項目圓滿完成。今年萊州市又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四處高產玉米不同種植密度示範競賽活動縣市之一,並於9月份在我市召開全國高產玉米栽培管理現場觀摩會,農業部領導對我市的玉米發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同時我們農技站又承擔登海種業超試玉米高產新品種取的較高的產量。通過項目實施和高產競賽活動的開展,對促進我市玉米生產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現將今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認真組織。
為切實搞好農業部科技入戶示範工程項目和農業部玉米高產競賽活動的落實,萊州市政府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農業的市長任組長,農業局局長和副局長任副組長,負責落實任務,做好物資、機械服務,協調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督導檢查項目進展情況。技術指導小組由市農技站站長任組長,負責制訂實施方案、技術培訓,加強田間技術指導,建立田間技術檔案,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抓好高產攻關田以及搞好玉米測產驗收等工作。
4月初開始,農業局分管農業的局長帶領全市40個農業技術指導員,巡迴全市10個科技入戶項目示範鎮,舉辦「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技術培訓班」,對每個鎮的100個示範戶的代表進行了玉米生產技術知識的統一培訓,培訓會後,我們結合著工程的實施,利用到農戶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的時機,隨時把一些部、省配發的宣傳掛圖、《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施肥技術叢書》、《農民日報專刊》等宣傳材料及時分發到各個示範農戶,這些宣傳工作激發了農民群眾對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的認識程度,擴大了社會影響,提高了農民科學種植玉米的水平,增強農業科技服務能力,營造了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的良好社會氛圍。
為迎接好全國玉米高產競賽觀摩現場會,我們在本市內從城港路至三山島路段,組織四大種子公司,分別建立部、省、地、市(縣)四級玉米高產競賽田。通過不同種植密度的種植栽培,展示種植密度對單產提高的影響,展示我市高產玉米的栽培水平和新品種、新技術,為全國高產玉米栽培管理現場觀摩會提供一流的觀摩現場。我市市委、市政府對抓好這次玉米高產栽培競賽活動非常重視,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了認真規劃,先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成立了市政府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任組長,農業局長任副組長,有關部門、鎮街分管領導為成員的玉米高產栽培競賽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對本次玉米高產栽培競賽活動的組織領導和指揮調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局,辦公室下設規劃建設組、品種徵集組、專家評審組、宣傳組等4個小組,負責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協調、品種徵集、技術指導、驗收評審、宣傳報道等。目前,該市已完成了玉米高產競賽田的規劃設計、土地租賃,篩選確定了參賽企業,徵集篩選確定了參賽的玉米新品種。各參賽企業從6月份開始,進行高產玉米競賽田的玉米播種、栽培和管理技術的示範展示。10月上旬,玉米成熟後,我市組成專門的專家驗收評選組進行驗收評選,並排出名次,對先進單位進行表彰獎勵。
二、狠抓了玉米種植關鍵措施
1、確定主導品種:大穗型品種推廣金海5號、登海3707、魯單981、農大108等,耐密緊湊型品種推廣鄭單958。
2、提高播種質量
套種最佳時間在5月25日—6月5日;夏直播於6月20日前播種結束,大力提倡夏直播。一般可視降水情況適當將小麥的灌漿水延遲到收獲前的10—15天進行,以保證適宜墒情。墒情不足時播種玉米後應及時澆水。播種量一般在2.5—3公斤/畝,根據品種特性酌情增減。
耐密緊湊型玉米品種留苗4200—4700株,大穗型品種留苗3200株—3700株/畝。3葉期間苗,5葉期定苗,缺苗斷壟處提倡四旁留雙株。
3、合理施肥
夏玉米以追肥為主,施肥原則:穩施氮肥、增施鉀肥、補施鋅肥。根據產量指標和地力基礎確定施肥量,一般高產田按每生產100公斤籽粒施用純氮3公斤,磷(五氧化二磷)1公斤,鉀(氧化鉀)2公斤計算需肥量。針對當前玉米施肥現狀,要特別注意穩氮、增鉀、補鋅。
在肥料運籌上,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節前將氮肥總量的30%左右加全部磷、鉀、鋅肥;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總氮量的50%左右;花粒肥追施總氮量的20%。
4、加強田間管理
由於科技入戶工程和農業部高產競賽活動在我市的實施,今年的玉米生產重點把玉米種植的科學技術推廣普及到村入戶到企業,讓示範戶首先應用這些先進技術,進而帶動周邊農戶學科學、用科學,用科技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應用化學防治,農葯的使用應符合無公害要求,大力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
4、氣候條件對玉米生產的影響。今年玉米整個生育期(從6月份到10月上旬)降雨551.7mm,除玉米播種期(6月上旬僅降雨3.9毫米)比較乾旱外,其他各個生育時期降雨量比較充沛,特別是7、8月份降雨量分別為143mm、234.5 mm,滿足了玉米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的對水分的需求,特別是山區丘陵和一些澆不上水的旱薄地,增產的潛力很大,這是今年全市玉米增產的主要原因。但在玉米成熟後期我市遭到十多天的連續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對玉米的後期灌漿和正常收獲非常不利,致使我市玉米千粒重比常年減少10克左右,而且一些收獲比較早的玉米由於得不到及時晾曬,出現了霉爛、發芽現象。
三、玉米高產攻關情況
2007年10月15日,萊州市科技局邀請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玉米專業委員會、全國玉米栽培學組有關專家對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夏玉米高產攻關田進行測產驗收。驗收結果:登海超試1號新品種畝產達到1170.76公斤、超試2號畝產達到1168.85公斤。大面積種植全田8畝平均產量為1014.87公斤。萊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的鄭單958玉米高產田,面積20畝,經我們初測,畝株數5448,穗粒數489.3粒,千粒重按常年340克計算,0.85折預計理論產量906.3公斤。萊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的金海5號玉米高產田,面積20畝,畝株數5788,穗粒數480.3粒,千粒重按常年350克計算,0.85折預計理論產量972.9公斤。
2007年10月16日,由萊州市科技局邀請、組織國內有關專家組成測產驗收委員會,對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的玉米新品種金海607夏玉米示範田進行了現場測產,結果如下:品種為金海607,實測總面積為3畝,參照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關於玉米高產、超高產田間測產驗收方
法與標准》(2005年8月),採取5點取樣,每點70平方米,實收全部果穗,分別測定各樣點穗數、鮮穗重、出籽率,用TEKK888型穀物水分測定儀測量籽粒含水量,按標准水分14%折算產量。結果如下:處理平均畝穗數4703個,平均畝鮮穗重1652.63公斤,平均出籽率84.17%,測定籽粒含水量27.57%,摺合畝產量1171.53公斤。均完成了超高產畝產900公斤的產量指標。
萊州市農技站承擔了登海種業玉米高產攻關田,安排在驛道鎮東趙村,面積3畝,品種為登海601,我們從種到收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抓好每一個關鍵環節,於10月5日登海種業有限公司組織玉米專家進行了測產驗收,平均單產806.9公斤,產量三要素分別為畝穗數4951株,穗粒數599.2粒,千粒重按320克計算。
前言: 玉米是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既可作為山區人民的糧食,又可作為畜牧業飼料,還是釀酒的主要材料。我縣常年種植面積30萬畝以上,為了進一步提高玉米產量,提高效益,最為有效方法是引進新品種,在現有國內審定的玉米新品種中,選擇適合我縣的高產新品種,通過試驗示範探索新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篩選出適合我縣種植的新品種,提高玉米的種植效益。 1.示範品種及材料 1.1品種:海禾2號、登海3329、達玉2號、匯元1號、博豐109、長城218、利農2號、鄭黑糯1號、GF—4、3339 、Vn—1、三北2132、農大364、海禾13號、GK319、晉農谷豐、CK198、金海702、 GK198、金海604等20個玉米新品種。 1. 2試驗地點:奉節縣新民鎮北庄村10—12社,海拔500米左右。 1.3示範面積:60.2畝。 1.4土壤類型:沙壤土,前茬作物主要是洋芋。 2.示範方法 2.1種植方式:採取集中連片種植,根據品種特性制定種植技術,栽培、施肥等管理不作特殊處理,與大田生產一致。 2.2栽培管理:採取營養坨地膜保溫育苗和直播兩種栽培方式,營養坨地膜保溫育苗在4葉期移栽。 2.3觀察記載:按照播種栽培及生育進程記載,收獲時分品種考種記載,進行統計分析。 3.技術措施 3.1確定適宜播種時間。以氣溫穩定通過12℃時播種育苗。播種期集中在3月下旬。 3.2營養坨地膜保溫育苗,中苗栽培。營養坨配料按「1533」比例配製,即1000公斤菜園肥土,500公斤腐熟農家肥,30公斤磷肥,3公斤鋅肥。 3.3合理密植。20個新品種單株生產水平均較高,適宜稀植,一般密度在2600株/畝,實行單株栽培。 3.4配方施肥。畝施35%復合肥40kg,另再移栽時施好定植肥,移栽返青後輕施苗肥,6—7葉時畝施人糞尿水500kg加尿素10kg做拔節肥,大喇叭口期畝施人糞尿水1500kg加尿素15—20kg做穗肥。 3.5綜合防治。重點抓好玉米螟和紋枯病防治。 4.管理措施 4.1專人負責。在示範村設專職管理負責人一名,主要做好土地落實、技術指導、田間記載、測產驗收、組織村幹部參觀評價; 4.2集中連片,統一規劃。按面積要求,集中成片,發揮示範效果。 4.3組織各村幹部參觀評價,確定是否推廣; 4.4做好記載,寫出總結,從播種開始做好生育進程、田間長勢長相,測產驗收等記載,寫出有數據、有分析、有評價的綜合總結報告。 5.示範結果與分析(見下表) 5.1生育進程記載:
附: 生育進程記載表
由上表可見: 農大364的生育期最長,有136天,金海702的生育期最短,只有118天(鄭黑糯1號是黑色糯玉米品種這里不做比較)。 5.2考種及測產記載:
附: 考種及測產記載表 由上表可見: 引進的20個品種中登海3329的產量最高,畝產達691kg,與畝產最低的金海604相比,要高出175kg。登海3329這個品種穗粒數和千粒重都較高,其綜合現狀也較好,所以產量高。其它幾個品種的綜合性狀也都明顯優於金海604,而株高、穗位高對產量的影響不是很明顯。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看出:生育期的長短、穗行數、穗粒數、千粒重是影響產量的關鍵,凡是穗長、穗行數、穗粒數、千粒重這幾項綜合指標較高,且生育期較長的品種,產量都較高,反之則低。從生育進程表可以看出:生育期過短則產量較低,這說明該地區不適宜種早熟品種,適宜種植中晚熟品種。 6.小結 生產示範表明,登海3329、海禾2號、達玉2號、博豐109、匯元1號等品種都是適合本地推廣種植的高產品種,這些品種綜合性狀好,產量都高於600kg以上,建議大面積推廣。長城218、三北2132、農大364、海禾13號、晉農谷豐等500kg以上的品種,可以示範推廣。 僅供參考。
4. 玉米的種植方案能否提供
玉米管理
苗期是生根發葉和莖、節、葉分化形成的營養生長時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時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是: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做到苗全、苗齊、苗壯,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礎。
在5—6片葉時,第一次追施苗肥,每畝施尿素7.5—10公斤,於畦中間開溝條施,然後蓋土。苗期如缺水,應及時進行灌水,宜溝灌。在雨天、土壤潮濕、積水的情況下,要注意開深溝排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
在8—9片葉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稈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25%左右,每畝施復合肥10公斤加氯化鉀7.5公斤,施肥方式為條施。在14—15片葉時(大喇叭口期),進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35%左右,每畝施復合肥20公斤加氯化鉀10公斤,結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葉和15片葉時分別進行一次根外追肥,畝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氫鉀噴施。玉米從拔節到抽穗植株開始進入旺盛生長,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後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這時缺水,發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協調,影響授粉,造成禿頂、缺粒或空稈,所以這時期應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區,要注意開溝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為害的危害期,都要噴施500—800倍敵百蟲或殺蟲雙+Bt粉混合噴施,防治玉米螟。
5. 青貯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應注意以下事項:
選擇種子
優良品種是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內在因素。根據當地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如果當地乾旱容易,應選擇抗旱性強的品種。此外,我們還應注意種子的清潔、飽滿和發霉。我們應該每天檢查一次。
拌種
它具有殺菌、殺蟲、促進幼苗生長等多種功能。有利於整苗壯苗,增產效果明顯。可選用專用包衣劑,包衣量為50 ml, 5-7 kg。
3. 肥料和水的管理
夏玉米直播可施基肥,間作玉米可施種肥,施肥可與種肥分離,避免燒種燒苗。一般每畝施用磷酸3-5公斤、氯化鉀5公斤、硫酸鋅1-2公斤、硫酸錳1-2公斤。同時,在生長過程中應及時追肥,以促進生長。玉米幼苗溫暖、耐旱、耐澇。適當的乾旱有利於促進根系和幼苗的生長。苗期可澆水1-2次。請記住,洪水灌溉是適當的60%的自然含水量。花期玉米耗水量約占總耗水量的50%。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 ~ 80%之間,特別是授粉25天後。此外,灌漿期的水管理也更為重要,對濕害反應更為敏感。當發生濕害時,產量降低10% - 15%,蓄水3 - 5天,產量降低30%以上。
6. 玉米青儲如何種植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中晚熟專用型青貯玉米品種。出苗至青貯收獲116天左右。幼苗茁壯呈深綠色,葉鞘淺紅色,苗勢較強。成株株型半平展,成株葉片數23片,葉片肥厚寬大,持綠期長,株高340-390cm,穗位高158cm,根系發達,桿硬抗倒,雄穗花粉量大。果穗長筒型,穗長30cm,穗粗5.8cm,穗行數16—20行,行粒數48,籽粒黃色,粒型半齒。抗倒伏、抗病蟲害能力強。中性洗滌纖維含量43.23%,酸性洗滌纖維含量20.11%,粗蛋白含量9.73%,粗脂肪3.91%,粗灰分4.33%,干物質33.2%,粗纖維17.18%,無氮浸出物59%。
適宜區域:
該品種適宜在東北、華北、黃淮海、寧夏、陝西、甘肅、新疆和內蒙中西部做青貯種植。產量第一
載培要點
1、 選擇土壤與施肥:土壤以肥沃的壤土為宜,無其他特殊要求。該品種植株高大,喜水肥,施肥應當結合有機肥與氮、磷、鉀配合施用。一般地塊每公頃施復合肥350-450公斤做底肥,加施有機肥可調節土壤,增產效果明顯。拔節期每公頃追施氮肥500-600公斤。
2、及時播種:根據當地實際氣候條件,應在地表5cm土層溫度穩定達在15℃左右時,把握適當的土壤墒情適時播種,播種方法可以塘播、條播、單粒播種或地膜覆蓋、育苗移栽等栽培技術相結合。
3、 適當密度:青貯玉米應當合理的密植,具體種植密度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播種時間、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而定。一般建議每畝種植4500-5500株左右。(土壤肥沃且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應減小播種量,反之則加大播種量)
4、 其他管理:玉米三葉一心至四葉期時定苗留單株。結合不同地塊情況,及時除草,防治玉米螟、二點委夜蛾等玉米田害蟲。
7. 青貯玉米國家補償政策
與玉米大豆的生產者補貼不同,稱為「糧改飼」,青貯玉米的補貼將主要用於流通領域,有點像之前的玉米深加工、飼料企業的收購補貼,目的是促進市場對青貯玉米的消費需求,進而帶動農民實現順利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有三種情況不納入補貼范圍:
1、用去穗的玉米秸稈製作的青黃貯、微貯飼料;
2、往年貯存的青貯飼料;
3、購置的青貯飼料成品(含裹包青貯)。
為貫徹落實國家糧改飼試點工作精神,調整玉米種植結構,近年來大力推廣「糧改飼」項目,將原先玉米收獲糧食方式改變成直接收獲青貯飼料方式,提高生產效益,助力脫貧攻堅,示範走出一條農牧業融合發展新路子。
青貯玉米是將秋收後尚保持青綠的玉米全株粉碎、打捆、包裝,通過青貯能長期完整地保存玉米的營養物質,且質地變軟、香味濃郁,能增進牛、羊等的食慾,既解決冬春季節飼草不足的問題,又減少了焚燒玉米秸稈對環境的污染,還增加了農民收入,使農戶、公司、社會多方獲益。
(7)全貯玉米推廣種植工作方案擴展閱讀:
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帶來經濟效益:
以前,很多養殖企業經常為冬春兩季飼草不足而發愁,現如今這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就可為牛羊提供大量的優質飼料。
玉米秸稈青貯實現了一舉多得,變廢為寶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讓農村變得更加美麗和干凈;畜牧養殖戶有了飼草保障,發展更有優勢;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畜牧產業發展勢頭更加強勁;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發展意識隨之不斷革新,給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面貌帶來了巨大變化。
在沒有其他粗飼料補充或代替的情況下,未來我國全株青貯玉米將有1億畝的需求潛力,重點發展全株優質青貯玉米不僅能夠使單位面積的生物生產量、營養量、能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秸稈處理問題,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
8. 玉米的種植過程
【合理輪作】
1、整地:豆茬地,採取秋翻、深松的方式;秸桿還田地採取淺翻深松或平翻深松(淺翻12-15cm,平翻18-20cm,深松深度25-35cm)。
2、實行玉-豆-雜或玉-豆輪作。要求地勢平川、排水良好。翻後及時耙地,耙深達到15cm以上。
3、秋起壟,進行壟底深松,深施肥。深松30-35cm,施肥深度15cm以上。
【選種及種子處理】
1、精選良種種子 必須從正規部門選購,索取品種簡介,以便查閱生產日期、品種質量、純度、凈度並檢驗發芽率。
2、種子處理 盡量使用包衣種子。如果種子未包衣,播前要對種子進行粒選,粒選後曬1-2d,以便提高種子發芽和出苗率。
【科學施肥】
基肥每畝施農家肥3-4方,無論是套種還是鐵茬直播,基肥應一次性施入。
【播種】
1、適期早播:當土壤耕層內5cm地溫穩定通過7-8度時,是玉米播種的始期。播種最佳時期般在5月1日-5月10日。根據土壤墒情及春季氣溫情況確定播深,以3-5cm為宜:墒情差,深度以5cm左右為宜;墒情好、氣溫低可適當淺播,以3-4cm為宜。
2、採用氣吸式精播機 壟上精量點播,一般情況下,播種與施肥作業一次完成,種子和肥料間距應保持在側5cm深3cm。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使葉面積指數發展動態合理,減少光反射,增加光的截獲和吸收量,使群體內部受光良好。棒三葉處在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基部葉片周圍的光照度仍在光補償點以上,所有葉片都進行較田盛的光合作用,製造較多的干物質,就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另外,種植方式是植株在田間的配置方式,在密度或葉面積指數相同的情況下,種植方式不同,群體內的光分布也不同,應根據品種特性、密度大小、生產條件及自然條件綜合平衡確定適宜的行株距。生產上般採用寬行0.7-0.8m,窄行0.4-0.5m的寬窄行種植方式,或採用0.6-0.7m等行距種植,株距0.25-0.3m,每667m2定苗密度為4000-4500株,掌握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的原則。
【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在放苗過程中,若發現有缺苗斷壟時,可及時催芽補種或緩後移苗補栽,或在相鄰處留雙株。補種時必須提前3天先浸種催芽,並於補種後3-5天查看補種處的出苗情況,且出苗後偏施適量速效肥以促快長;補栽應在幼苗2-3葉期結合田間、定苗進行,選用稠苗處生長健壯的幼苗移栽,並在緩苗期過後給子適量追肥。
2、適期定苗,徹底除集。在幼苗3-4葉期根據田間苗勢確定適宜的間、定苗時間,長勢強壯、苗田叫適當早間、早定,苗勢弱可適當晚間、晚定。定苗時必須確保每穴選留株壯苗、大苗,去掉小苗、弱苗。地膜玉米早春的溫度、土壤的水肥條件較好,對幼苗生長十分有利,拔節後易從莖基部長出分櫱,影響主莖生長發育,必須隨時檢查,早發現早掰除。
3、合理施肥:玉米施肥般要求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補施粒肥。底肥每畝施水糞20-25擔或優質農家肥2000公斤,追肥應採取開溝條施或暗施。
4、 化控防倒。當留苗密度大於4500株/畝時,須在可見葉6-9葉時(拔節期前)噴化控劑金得樂、玉黃金等,縮短基部節間長度,增強基部節的韌性,促進根系生長,防止玉米倒伏。
【收獲】
在玉米達到完熟期後,籽粒水分降至28-30%即可收獲。
收獲方式:
1、人工下棒,脫粒機脫粒。
2、採用機械下棒,脫粒機脫粒,秸桿粉碎還田。
3、上凍後康拜因直接收獲脫粒,秸桿粉碎還田。
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收獲,都要考慮有利於籽粒脫水,有利於秸桿處理和秋翻地,有利於貯藏。
9. 玉米的種植過程及管理
玉米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大約有470多年。但由於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栽培面積發展很快。目前我國播種面積在3億畝左右,僅次於稻、麥,在糧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我國對玉米的栽培技術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播種: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別很大,要根據本地的霜期長短,土壤質地,土壤地力,種植月的,選擇適宜的品種,飼用玉米和馬齒型雜交種產量高。還要注意良種的繁育,適當安排種子田面積。
玉米的播種期受溫度,濕度的影響。春播玉米在7.6cm上層內穩定在15℃為最佳播種期。華北地區夏播玉米在小麥或豌豆收獲後及時播種。播種深度,依土壤墒情為2.5--10cm,以5一6cm最適宜。每畝播種量3一4kg,每畝4000一6000株。 飼用玉米的種植方式。單播,從種植到收獲便於機械操作。
和大豆、襪食豆、豌豆、毛葉苕子間作,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蛋白質產量。管理: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莖葉產量高,要求管理精細。施肥、灌水、化學鋤草及防治病蟲害等是玉米高產栽培管理中的關鍵技術措施。要獲得高產優質的玉米,播前每畝施 2000—3000kg優質廄肥作為基肥。播種時施4—5kg/畝硫酸按,15—20kg/畝過磷酸鈣, 2一3kg/畝氯化樹作種肥在拔節、孕穗、抽雄、開花灌漿期追施氮肥。
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畝。N:P:K為1:0.5一0.8:0.8。玉米喜半乾旱氣候,但對水分十分敏感。開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約2kg,每畝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對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後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稱為「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要進行灌溉。
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澆水3—4次,依不同地區,具體情況而異。灌水方法,我國目前多為溝灌、畦灌,最近發展利用噴灌、滴灌,後兩種方法,既節約用水,又灌溉均勻。玉米不耐 澇,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區,要注意排水或採取壟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澇害。
玉米經常發生葉斑病、絲黑穗病、黑粉病、黑條矮縮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蟲、玉米螟、螻蛄、地老虎、蠐螬等蟲害。應注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合理輪作及葯劑防治等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
(9)全貯玉米推廣種植工作方案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1、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糧之一,現今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為主要食糧,其中亞洲人的食物組成中玉米佔50%,多者達90%以,非洲佔25%,拉丁美洲佔40%。玉米的蛋白質含量高於大米,脂肪含量高於麵粉、大米和小米,含熱量高於麵粉、大米及高粱,但缺點是顆粒大、食味差、粘性校在生活水平較低地區,玉米是重要的食糧。
在城市及較發達地區,玉米是調劑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隨著玉米加工工業的發展,玉米的食用品質不斷改善,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製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隨之產生,並可進一步製成面條、麵包、餅乾等。玉米還可加工成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醬油、白酒等。
2、飼料用途。玉米是飼料之王。據報道,100千克玉米的飼用價值相當於135千克燕麥,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秈米。以玉米為主要成分的飼料,每2~3千克即可換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產品秸稈也可製成青貯飼料。世界上大約65-70%的玉米都用作飼料,發達國家高達80%,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