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培訓方案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培訓方案

發布時間:2021-03-12 08:47:43

A. 如何提高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實施方案

要提高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遵循數學課堂教學的活動規律,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教材,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營造健康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獲得知識。我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結合教材內容,就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益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低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那麼通過創設比較吸引人的環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探究問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一年級的學生對應用題總是比較難理解,例如,教學一年級加法應用題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河裡有8隻鴨子在游泳,接著教師通過動畫的形式出示又游來的5隻鴨子。此時,教師不必直接出示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鴨子數量的變化並由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加以研究,從而使學生不僅會計算,而且還感悟、理解了加法的意義。激發學生熱愛學習,親近大自然的動機。在教學「用數學」時,上課伊始,可以以「森林裡的早晨」那美麗的畫面、鳥兒的叫聲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整節課以引導學生去郊遊大森林為情境,把教材中的例題、習題有機地串了起來,使學生彷彿置身於愉快的旅途之中,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學中樂。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靜態的畫面動態化,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形成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促成認識活動的探索化、動態化和情感化。

二、體驗操作,經歷學習過程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讓學生經歷,體驗對所學知識的過程。因此,只有經歷學習的過程,學生才能以主體的姿態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

1.以思促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應當成為孩子們積極思考、探索的王國,沒有學生的思考與體驗,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數學學習,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以思促學的學習方式將給學生帶來新舊知識更替的深刻體驗,也會給課堂帶來勃勃生機。

如在《認識乘法》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讓學生經歷了觀察操作,對比等多種途徑感知了「幾個幾」後,再通過主題圖(電腦圖)來認識乘法,使學生認識到「4個2」可以用加法算式2+2+2+2來表示,也可有乘法4×2表示。由於學生初次認識乘法,很難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為了使學生獲得這一強烈的感受,接著「每張桌上有2台電腦,10張桌子一共有多少台電腦?」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這時10個2用加法表示,學生尚能接受。當教師繼續加重「砝碼」,每張桌子上有2台電腦,100張桌子上一共有多少台電腦?「該怎樣列式?」讓學生繼續通過用兩種演算法計算,從而感受到用乘法計算簡便。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教師沒有在教學中直接說明,而是讓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得,同時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理解。

2.變抽象為具體。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主要考慮教什麼,怎樣教,有時缺乏對學生必要的理解和關注。新課程強調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枯燥、抽象的知識轉變為生動具體的感知,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數學。如在學習《時、分的認識》一課中,在學習了時、分的知識之後,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1分鍾到底有多長?1分鍾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呢?」可以先安排學生跟著音樂做每天必做的眼保健操,從學生熟悉的事情來體驗1分鍾的長短,接著又讓學生數一數自己1分鍾臟跳動的次數,還安排了分組活動:要求在跳繩、拍球、口算、寫字、讀書中選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並記下該活動自己1分鍾的成績,課後延伸回家讓學生和父母共同體驗1小時的長短,1小時內可以做哪些事情。孩子們通過實踐活動在體驗中感受,真正認識了1分鍾、1小時的長短,這比教師在講台上乾巴巴的講解要更深刻、更有價值。

三、深挖教材,引領自主學習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素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只有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多角度地分析教材,從而使教材變為學材,也使教師有新意,學生學得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引導比較,掌握方法。作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如乘法口訣),有必要要求學生熟練記憶,但不必死記硬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教材,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達成記憶,掌握方法,為後面的學習夯實基礎。二年級上冊教材在教學乘法口訣時,多次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題組練習,如8的乘法口訣,先算8×3+8,再算8×4和4×8,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其中的規律。當學生算出這一組的得數後,全班交流時教師問:「這三題的得數相同,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從而幫助學生弄清8×3+8實際上是3個8加上1個8,是4個8相加,後兩題雖然乘數交換了位置,也都是4個8相加,這三題用的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訣「四八三十二」,並且可以想這一句口訣中的積「32」就是前一句口訣「三八二十四」的積24加上8而得到的。在教學中,對於學生容易混淆和記錯的口訣也要經常進行比較,如「三九二十七」和「八九七十二」等,幫助學生記憶,允許並鼓勵學生記憶口訣方法的多樣化。

2.開展游戲,自主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學的內容,設計各種游戲。如對口令、猜數(乘法口訣的教學)、我是小醫生(乘、除法豎式的教學)、神奇的七巧板(認識圖形)、小小統計員(統計的教學)、摸球(可能性)等。教師還可根據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口算大王」、「算24點」大賽,增強數學課的趣味和魅力,釋放學生所有的學習熱情,不知不覺、自覺自願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3.反思練習,加強理解。低年級學生可能還未形成初步的反思能力,有時他們只是為完成任務而做題,教師通過恰當地引導,可以幫助學生鏈接前後所學知識,也有利於學生養成學後思考的好習慣。

二年級上冊經常會出現一圖四式的題目,即根據一幅圖里寫出兩道乘法(或一道加法,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算式。對於這種題目,大多數學生是能從容應答的,教師在交流時可結合圖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這樣的問題可以讓乘、除法的意義賦於具體的題目中,幫助學生及時將所學知識納入相應的知識結構中去。並使其形成一定的學習反思能力。

4.參與運用,提升思維。贊科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

如在學生認識了米、厘米後,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並用手比劃出來,1厘米的長度,當學生通過這些熟悉的例子,不斷積累了一些有關1米、1厘米的表象後,在實際測量一些物體長度(如鉛筆、數學書封面的長與寬,黑板的長,教室的長與寬)時,教師提出要求:測量前先估一估,將估算數據記錄下來,再進行實際測量,根據實際測量的結果來比較估計的合理性,慢慢地,學生便能培養成自覺估計的意識和習慣,對物體長度的直觀判斷能力就會逐漸提高。

四、激勵評價,營造和諧氛圍

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有效的評價,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

1、運用不同的尺子評價學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這樣的學生觀可以使教師樂於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從而發展學生的潛能。例如:在教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可以制定了兩個目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個目標:

目標1:能用其中一種方法進行計算。

目標2:能用兩種方法進行計算。

[分析]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每節課都用一個目標要求每一個學生,結果學困生吃不了,優等生吃不飽。實際上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因為學生個體差異具有客觀性。上述教學環節中教師制定了兩不同層次的目標,這種做法有效地克服了教學目標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起點上獲得發展。

2、評價方式多元化

由於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持續時間比較短。所以,有的教師(特別是低年級教師)在一節課中接二連三給學生進行「小紅花」、「五角星」等物質獎勵。雖然,這種評價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提高了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但如果一節課中過多的使用這種方法,學生就會產生「厭惡」的情緒,也就不能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甚至有的學生會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怎樣得到獎勵上,減少了傾聽和思考的時間,而且還容易滋長「功利性」的心理。因此,教師需要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3、注重延緩評價的運用

延緩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不知道正確結論之前,進一步發揮想像力,得到更多的不同答案,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但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個別學生會馬上舉手回答,並且答案非常正確。而教師也興奮地及時表揚學生。這樣,一大批同學也許還沒有想好,結果卻出來了,這些學生地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過去,就失去了思考的價值。課堂變成了只是優等生表現的舞台。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教師會馬上予以否認。這種武斷的否定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於形成暢所欲言的教學場面。當然,錯的總是錯的,關鍵是教師的評價不宜太早,要讓學生說夠說透,要引起學生間的爭論。在教師沒有作出評價之前,每個學生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且學生會努力使自己的想法與眾不同,這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相信經過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實踐,數學課堂才能夠成為有效課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B.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作為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實踐新課改,新目標,新理論,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下面是我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方面的一些淺析認識和做法。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
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系,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互動互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
最後,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數學教學應注重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小,自製力差,特別是農村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佔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

C. 最新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這有最新2021版的:

2021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這學期,本人帶2個班級,共96名學生,其中,男生47人、女生49人。在上個學期的學習中,孩子們的數學基礎知識、技能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他們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識和基本的學習習慣。

2個班級中,大多數孩子對學習數學有了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對一些需要動手操作、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

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發現部分孩子的自覺性較差。有的還早上課不注意聽講;有的孩子口算時比較馬虎;有的孩子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總體來說,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個別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規范課堂常規,優化教學方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二、教學內容與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總復習。

根據新課標,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綜合與實踐」三個領域:

1.數與代數

安排了5個單元。內容包括: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100以內數的認識;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本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於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系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為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

2.圖形與幾何

安排了1個單元。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要求在釘子板上圍平面圖形,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物體或在方格紙上畫平面圖形。用折、剪、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綜合與實踐

本冊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四、七單元里,《我們認識的數》用100以內的數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描述、估計、交流,《小小商店》簡單的購物,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系現實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

三、教材重點與難點

本冊教材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同樣,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認識人民幣、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律等。

本冊教材難點: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豐富多彩,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

更多詳細內容及進度表,請見網路文庫:2021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 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整理不易,望採納。

D. 最新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上新:

2021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這學期,本人帶2個班級,共96名學生,其中,男生47人、女生49人。在上個學期的學習中,孩子們的數學基礎知識、技能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他們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識和基本的學習習慣。

2個班級中,大多數孩子對學習數學有了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對一些需要動手操作、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

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發現部分孩子的自覺性較差。有的還早上課不注意聽講;有的孩子口算時比較馬虎;有的孩子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總體來說,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個別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規范課堂常規,優化教學方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總復習。

根據新課標,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綜合與實踐」三個領域:

1.數與代數

安排了5個單元。內容包括: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100以內數的認識;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本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於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系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為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

2.圖形與幾何

安排了1個單元。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要求在釘子板上圍平面圖形,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物體或在方格紙上畫平面圖形。用折、剪、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綜合與實踐

本冊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四、七單元里,《我們認識的數》用100以內的數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描述、估計、交流,《小小商店》簡單的購物,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系現實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

三、教材重點與難點

本冊教材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同樣,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認識人民幣、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律等。

本冊教材難點: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豐富多彩,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

更多詳細內容及進度表,請見網路文庫: 2021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E. 怎樣提高一年級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引導和訓練學生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受益。在課前課後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聽講和認真作業的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如果能長期堅持,養成習慣,這就形成了良好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2.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慣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是要注意根據一年級孩子年齡特徵,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游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教師培養學生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興趣,也就是學生求知慾,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才可以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三、計算能力是由教師的反復訓練和學生自身的刻苦練習,長期積累而成的。各種各類練習也為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加上我們這里的學生的特殊情況,基礎比較差,平時必須加強口算訓練,為提高學生基本的計算能力打好基礎。我將堅持每天課前三分鍾口算練習,並且對學生的口算練習進行認真地批改,有錯及時讓學生訂正。這樣堅持練習,日積月累,我想是一定能成功的。另外,結合教材補充一些必要的計算練習。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每天補充一些必要的計算練習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或者是各類基本計算練習和一些基本的有一定思維性的計算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願望。(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作業設計。精心設計每一課時的作業,才能盡可能地發揮作業的最佳作用,達到教學的目的。作業不隨意,應該結合當天的內容,對內容進行選擇,不布置課堂上做過的作業,對布置的作業一定要精批細改,發現問題及時反饋,這樣才能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總之,如果我們有強烈的責任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優化課堂教育教學方法,我相信數學教學質量一定會逐步提高的。

F. 新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最新2021版的:

2021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這學期,本人帶2個班級,共96名學生,其中,男生47人、女生49人。在上個學期的學習中,孩子們的數學基礎知識、技能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他們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識和基本的學習習慣。

2個班級中,大多數孩子對學習數學有了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對一些需要動手操作、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

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發現部分孩子的自覺性較差。有的還早上課不注意聽講;有的孩子口算時比較馬虎;有的孩子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總體來說,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個別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規范課堂常規,優化教學方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總復習。

根據新課標,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綜合與實踐」三個領域:

1.數與代數

安排了5個單元。內容包括: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100以內數的認識;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本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於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系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為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

2.圖形與幾何

安排了1個單元。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要求在釘子板上圍平面圖形,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物體或在方格紙上畫平面圖形。用折、剪、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綜合與實踐

本冊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四、七單元里,《我們認識的數》用100以內的數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描述、估計、交流,《小小商店》簡單的購物,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系現實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

三、教材重點與難點

本冊教材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同樣,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認識人民幣、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律等。

本冊教材難點: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豐富多彩,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

更多詳細內容及進度表,請見網路文庫:2021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閱讀全文

與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培訓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思想的內涵 瀏覽:506
營銷方案裝修 瀏覽:262
電子商務項目管理概念 瀏覽:590
樂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79
娃哈哈新品營銷方案 瀏覽:922
杭州市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之研究 瀏覽:495
華潤萬家五折促銷活動是幾天 瀏覽:975
618拼多多的網路營銷方式 瀏覽:719
三名詞解釋題3網路營銷 瀏覽:789
當前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瀏覽:346
楊凌電子商務孵化中心 瀏覽:233
鹵肉店微信營銷 瀏覽:186
區域環境創設培訓方案 瀏覽:329
大連招聘策劃方案 瀏覽:498
給教師培訓作文的講座方案 瀏覽:574
服務型企業網路營銷模式 瀏覽:150
在房間浪漫策劃方案 瀏覽:838
鄉鎮黨員培訓方案 瀏覽:960
美亞電子商務平吧 瀏覽:115
元旦社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