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部門調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清單,清單中增加了哪些用品
零售業一直在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時代發展的進程中,電子商務勢頭猛進,電商零售也一直在不斷發展,為人們提供方便,讓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合適的商品,國外的商家也是抓住這一發展勢頭,看好中國市場,跨境電商更是抓住機會,快速發展,如今,跨境電商零售已經占據很大的部分,國家為了更好地規范,適時調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清單,今年財政部等8部門發布公告,優化調整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
適時調整,既能不斷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的變化,豐富國內市場的供給,對於跨境電子商務業的發展也能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而且對於履行相關國際公約,以及國際貿易合同方面,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進口監督管理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㈡ 跨境電子商務,國家出台了哪些政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6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下一步要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等參與海外倉建設,提高海外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綜合保稅區、自貿試驗區內企業開展保稅維修,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離岸貿易。
對於跨境電商的發展支持政策就是最大的亮點!
措施中對於新業態新模給予了肯定,認為其是中國目前向國際市場進軍的重要趨勢。近年來,我國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速,跨境電商規模在五年內翻了近十倍,推動了外貿轉型升級,特別是在疫情沖擊下,在穩定外貿這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會議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要加大對跨境電商發展的支持力度和優惠政策,並擴大試點的范圍。
對跨境電商進口的清單進行不斷優化改進,以便於進出口商品退換貨處理及時。為了防範假冒偽劣的肆虐,還將制定一些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
二、要對海外倉採取更多的優惠鼓勵政策,推動其發展。
該措施將對物流、跨境企業、傳統外貿公司採取更多優惠鼓勵政策,更加優化的方式管理海外倉建設,不斷推進提高海外倉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中小微企業品牌出海引領民族品牌,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三、要積極發展市場采購方式,引導綜合性外貿服務企業提高集中退稅和風險管控效率,支持綜合保稅區、自貿區開展海關報稅維修。
四、要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協作交流。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招招切中跨境電商「痛點」!
1、針對跨境電商退換貨手續繁瑣、環節多、周期長、產品質量難保證、用戶體驗等問題,會議明確要便利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的管理、制定知識產權保護、防範假冒偽劣產品指南等;
2、由於海外倉是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支撐設施,會議提出,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參與倉庫建設,提升海外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中小微企業乘船出海,推廣民族品牌和創新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除跨境電商外,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保稅維修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也獲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支持。
會議提出,要積極發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引導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升集中代辦退稅工作效率和風險管控水平,支持綜合保稅區、自貿試驗區內企業開展保稅維修,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離岸貿易。
這些都是實踐證明減輕疫情影響、穩定外貿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市場采購貿易」,指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經國家商務主管部門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采購的、單票報關單商品貨值不超過15萬美元,並在采購地辦理出口商品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這種貿易主要針對的是單子小、貨物雜、品種多的無票出口貿易,比一般貿易通關更快,也更方便。
一邊完善貿易政策工具箱,幫助傳統外貿企業降低成本、開拓市場,一邊加大力度扶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雙管齊下之際,中國外貿保持向好勢頭可期。
國家隊跨境電商扶持整體方向
一是鼓勵金融機構對有訂單、有效益的外貿企業貸款。
二是完善加工貿易政策,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政策,支持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三是支持企業建立國際營銷網路體系,鼓勵企業建立境外服務保障體系。
四是開展並擴大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試點。
五是降低出口平均查驗率,加強分類指導。
國家層面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加力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跨境電商在「十四五」時期開啟了重要戰略機遇期。《「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明確要推動外貿創新發展,開展跨境電商「十百千萬」專項行動、規則和標准建設專項行動、海外倉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等,到2025年,使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外貿佔比提升至10%。
2021年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對外公布,其中提出要在全國適用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監管模式,便利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管理,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擴大跨境電商綜試區試點范圍;到2025年,力爭培育100家左右的優秀海外倉企業,並依託海外倉建立覆蓋全球、協同發展的新型外貿物流網路。
各省市層面的政策匯總及解讀
——31省市跨境電商行業政策匯總
除了國家層面的政策,各省市也紛紛響應國家號召,陸續出台相關政策,支持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
——31省市跨境電商行業目標解讀
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深化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貿易促進平台、國際營銷服務網路建設,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模式,鼓勵建設海外倉,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第七屆中國(連雲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10月18日在江蘇連雲港舉行。會上,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發布了《中國暨全球跨境電商發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未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將呈現四大趨勢:一是以B2B為重點,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還將持續擴大;二是以新技術為引領,跨境電商生態鏈將持續優化升級;三是以數字貿易為引領,跨境電商服務類產品規模將增大;四是以新興市場為方向,跨境電商出口將迎來新發展。
快創通注冊公司提示:數字化深刻地改變了外貿邏輯,從貿易數字化看跨境電商新發展,從跨境電商B2B看物流新生態鏈,能夠為更好的理解跨境貿易獻計獻策
㈢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 面膜屬於化妝品嗎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
面膜屬於化妝品嗎
你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但下面的您應注意。
目前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查詢的"進口化妝品"
關鍵字
"面膜"
的內容列表
中
共有
6577
條記錄。
《化妝品衛生監督管理條例》規定,首次進口的化妝品必須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核發的化妝品許可批件(其中,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為備案憑證)。根據上述規定,今後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的化妝品,應當是按照相關規定取得許可批件(包括備案憑證,下同)的產品。
目前,已獲得進口許可批件的化妝品數量達到13.6萬多種,具體名單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數據查詢」欄目「進口化妝品」資料庫中對外公布,涵蓋了絕大部分國際知名品牌和主流產品,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可以選購到品牌、品類范圍足夠豐富的化妝品。
㈣ 跨境電商的稅收政策是怎樣的
跨境進口電商通常採用直郵和保稅自營、以及直郵+保稅三個模式。
㈤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內的商品什麼稅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內的商品包括配方奶粉等食品飲料、服裝鞋帽內、家用電器,以及容部分化妝品、紙尿褲、塑料馬桶坐圈及蓋、兒童玩具、保溫杯等。商品將根據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消費者需求變化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
根據新規,今後只有列入清單的商品能夠按照跨境電商的稅制進口,其他產品則要按照一般貿易或其他商品行郵的稅制進口,不能適用於針對跨境電商的稅收優惠政策。
按照中國即將於2016年4月8日起執行的跨境電商稅收新政,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限值以內進口的,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徵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徵收。
㈥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清單 需要許可證嗎
只要是國家的正面清單是不需要的,其它都需要的。
清單共包括1142個8位稅號商品,主要是國內有一定消費需求,可滿足相關部門監管要求,且客觀上能夠以快件、郵件等方式進境的生活消費品,其中包括部分食品飲料、服裝鞋帽、家用電器以及部分化妝品、紙尿褲、兒童玩具、保溫杯等。
根據相關主管部門的意見,清單內的商品將免於向海關提交許可證件,檢驗檢疫監督管理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直購商品免於驗核通關單,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驗核通關單、「二線」出區時免於驗核通關單。
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13個部門4月15日共同發布了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共包括151個8位稅號商品,旨在更好滿足跨境電商需求。
㈦ 8部門公告調整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這次調整主要是關於北京冬奧會的相關產品,也包括一些生活用品。調整後,居民購買相關商品將更方便、更便宜。在一定程度上,北京冬奧會不僅讓很多人關注了這些有趣的冰上運動,也讓很多人愛上了這些運動,很多消費者都在期待購買相關運動的產品。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滑雪裝備已經被列入電商零售的進出口清單,消費者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到相關產品。
正是因為很多人對這些ice項目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些項目的附屬產品才會成為電商零售的進口清單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對國外產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為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國家八部門近年來聯合增加了滑雪裝備、家用洗碗機、番茄汁等29種消費需求較高的商品,刪除了劍這一項。根據近年來稅目的變化和調整,對相關稅目進行了技術整合。
㈧ 什麼是跨境商品,跨境電商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跨境電子商務是基於網路發展起來的,網路空間相對於物理空間來說是一個新空間,是一個由網址和密碼組成的虛擬但客觀存在的世界。網路空間獨特的價值標准和行為模式深刻地影響著跨境電子商務,使其不同於傳統的交易方式而呈現出自己的特點。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分為企業對企業(即B2B)和企業對消費者(即B2C)的貿易模式。B2B模式下,企業運用電子商務以廣告和信息發布為主,成交和通關流程基本在線下完成,本質上仍屬傳統貿易,已納入海關一般貿易統計。
(8)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擴展閱讀:
由於跨境電子商務的非中心化和全球性的特性,因此很難識別電子商務用戶的身份和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在線交易的消費者往往不顯示自己的真實身份和自己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是這絲毫不影響交易的進行,網路的匿名性也允許消費者這樣做。
在虛擬社會里,隱匿身份的便利迅即導致自由與責任的不對稱。人們在這里可以享受最大的自由,卻只承擔最小的責任,甚至乾脆逃避責任。這顯然給稅務機關製造了麻煩,稅務機關無法查明應當納稅的在線交易人的身份和地理位置。
也就無法獲知納稅人的交易情況和應納稅額,更不要說去審計核實。該部分交易和納稅人在稅務機關的視野中隱身了,這對稅務機關是致命的。
㈨ 最近對跨境電商有什麼利好政策
9月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此前一個階段的跨境電商發展給予了積極評價。會議指出,以跨境電商發展為突破口,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和業態創新,對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增強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會議要求新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將跨境電商監管過渡期政策延長一年。
三年跨了3個萬億門檻
從狹義上講,跨境電商基本等同於跨境零售。分屬於不同關境的市場主體,藉助互聯網實現商品的交易,並採取快件、小包等方式,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即B2C模式。
從廣義上講,跨境電商還等同於外貿電商。分屬於不同關境的市場主體,通過電子商務的手段將傳統進出口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電子化,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這個過程可能是B2B,也可能是B2C。
無論是B2B、B2C,還是更早之前的C2C模式,中國人海淘的經歷,都有著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探索。
在跨境電商平台出現前,空姐、留學生海外代購大行其道,但由於受到宣傳推廣渠道、代購合法性等原因的限制,海淘規模始終較小。
2010年到2013年,跨境電商平台開始起步發展。以C2C代購模式為主的洋碼頭,跨境電商購物經驗分享社區小紅書相繼成立。
從2014年到2015年初的政策紅利期,大量電商平台成立,天貓、亞馬遜、網易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紛紛進入跨境電商行業。
在大量跨境電商平台不斷涌現,與國內消費市場日趨火爆的雙重影響下,跨境電商的發展迎來了一輪井噴。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的中國跨境電商總體交易規模分別為3.9萬億元、5.1萬億元和6.3萬億元,增速分別達到了34.5%、30.8%與23.5%,遠超同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二要再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城市建設新的綜合試驗區,推動跨境電商在更大范圍發展。
三要圍繞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打造互聯互通、智能化的新型外貿基礎設施,鼓勵建設覆蓋重要國別、重點市場的海外倉,加強物流網路等配套服務體系建設。
監管不缺位,更不能越位
如果說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是受到消費市場日趨擴大影響的話,針對跨境電商的監管,則同時隨著這個領域的發展在不斷調整。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2016年4月7日晚8時發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俗稱「48」新政。
當日,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等11個部門共同公布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清單共包括1142個8位稅號商品,生鮮、液態奶、成人奶粉出局,保健品和化妝品受到嚴格限制。
據統計,受通關單的限制,絕大多數食品、化妝品、保健品、母嬰用品短期內將無法進口,占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總量95%以上的商品受此影響。
考慮到「48」新政對跨境電商領域的影響,經國務院批准,2016年5月11日起,我國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有關監管要求給予一年的過渡期。而在2016年11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為穩妥推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模式過渡,過渡期限將延長至2017年底。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則決定,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再延長一年至2018年底,並加快完善相關制度。
會議要求,要按照包容審慎有效的要求加大監管創新,促進各綜合試驗區線上綜合服務平台對接,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推動建立針對跨境電商的交易風險防範和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大力打擊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
據有關統計預測,2017年的中國跨境電商規模將達到7.5萬億元人民幣,2018年將達到8.8萬億元。在政策鼓勵與引導、消費升級與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等利好因素的影響下,跨境電商大概率保持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