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濟陽電子商務協會

濟陽電子商務協會

發布時間:2022-04-30 02:26:14

① 關於協和學院的問題 急 在線等回答

應該還行 自己看看吧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是按照教育部教發【 2003】8號文件要求,由福建師范大學與有關企事業聯合申辦,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國家教育部審批確認的獨立學院。

百年學府資源,優質教育平台。 學院坐落在福建師范大學長安山校區後區,校園環境幽雅,具有完備的教學、實驗、文化、體育和生活設施,辦學條件優良。福建師范大學優良的教學資源、百年積淀的文化底蘊、濃郁的人文氣氛和悠久的辦學傳統,為協和學院的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福建師范大學擁有一支優質高效的教師隊伍 ,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人員所佔比例超過50%,居福建省省屬高校前列。學院在依託「母體」的同時,樹立「人才興院」的理念,充分利用獨立學院的靈活機制,構建開放式的教師隊伍體系,力求建構一支數量足夠、精幹高效、結構優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質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的占教師總人數的46.7%,有力地保證了教學質量。
特色質量求生存,創新機制謀發展 。 學院樹立了強烈的市場價值取向和改革意識,堅持「立足福建,服務福建」的辦學宗旨,力求適應地方需要,面向市場辦學。重點發展應用文科、信息技術、外語、管理類學科。現設有國際商學系、管理學系、信息技術系、經濟與法學系、文化產業系等五個系,共開設英語(商務英語方向)、日語(經貿日語方向)、漢語言文學(高級文秘方向)、美術(繪畫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法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財務管理、通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廣告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音樂表演、動畫專業等 22個專業。學院將根據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和社會需求的變化適時調整專業設置。

② 山東英才學院是什麼性質的學院

■國家教育部批準的統招普通本科院校彰顯辦學實力
山東英才學院正式成立於1998年,位於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省會濟南,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民辦普通本科院校。學院佔地面積1153畝,校舍建築總面積33萬平方米,學院資產總值6億元,建有8大實訓中心(電子信息、學前教育、機械加工、汽車維修、物流管理、建築施工、商品零售、醫學)。另外在海信集團等單位建立了106個校外實習基地。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萬餘人,設有11個二級學院,16個本科專業,24個高等教育自考本科專業,48個高職專業,涵蓋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土木建築、財經、法律、藝術、農學、醫學、文化教育等9大專業門類。圖書館為兩校三館,現有館藏圖書180餘萬冊,被評為「全國職業技術學院CNKI數字圖書館示範單位」。
辦學13年來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 2004年12月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民間組織」;2006年12月被山東省人事廳、教育廳授予「山東省民辦教育先進集體」;2005年先後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人才培養工作進行水平評估和高等學校校園文明建設評估;2008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名列前十。
■國家教學名師領銜的師資隊伍彰顯教學質量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近786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51人(其中5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博士、碩士361人。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 佔55%。學院聘請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山東輕工學院、山東建築大學等本科高校350餘位省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學者擔綱教學工作。我院楊文教授被教育部評為「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民辦高校唯一),「幼兒英語教學法」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本科教學團隊(全國民辦高校唯一)。我院學前教育教研室被省教育廳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學團隊」。2009年更是獲得與山東師范大學聯合培養教育學類研究生的資格(山東省民辦院唯一)。 我院還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評委「物流人才培養基地」。目前,我院已建成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示範專業2個,省級優秀教學成果4項,擁有《市場營銷概論》、《學前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感測器與檢測技術》等8門省級精品課,《幼兒英語教學法》1門國家級精品課。
■「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為首的管理隊伍彰顯管理水平
學院實行「名家治校、名師執教」方略。董事長楊文教授,中國十大傑出母親、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北京奧運火炬手、省政協委員、濟南專業拔尖人才,在素質教育、家庭教育、幼兒英語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詣;院長夏季亭教授,山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山東省先進工作者」。院級領導班子高校管理經驗豐富,事業心強,在依法辦學、規范管理、科學決策方面發揮了把關定向作用。
內部管理實行學院和二級學院兩級管理體制,二級學院院長和教學副院長都是曾任本科院校院系負責人的教授、副教授,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管理規范,行政副院長都是軍轉幹部,業務能力較強。
■名列同類院校前茅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彰顯服務意識
學院實行學院院長、二級學院院長就業負責制,學院設有就業處,每個二級學院都配有專管就業的副院長與就業幹事,形成了重視就業,全面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工作體系,這在全國高校是一首創。
保障就業主要措施有:(1)新生入學即和學院簽訂保障就業協議;(2)專業設置、課程開設緊緊圍繞市場需求(3)全力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多種模式;(4)分專業組織畢業生雙選會和推薦會(招聘會),保障畢業生有充足的選擇空間和就業機會;(5)完善的就業信息網路,保障學生及時學習和了解各種就業信息;(6)完善的就業指導培訓體系,保障學生有科學的知識和心態應對就業;(7)建立職業測評室,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就業崗位。(8)以創業帶動就業,我院被山東省教育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全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院校」。
■廣受贊譽的誠信辦學、愛心助學彰顯仁厚之德
學院堅持誠信辦學,誠信招生,依法招生,不做虛假宣傳,不用招生代理,2006年和2009年兩次在山東省教育招生工作高校改進和加強招生管理工作會議上做經驗介紹,這在全山東省尚屬唯一。2006年,學院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民辦非企業自律與誠信建設先進單位」。
學院每年除發放600萬元國家獎學金、助學金、省政府獎學金外,還撥款3000萬設立「中國十大傑出母親楊文獎助基金」,每年撥款300萬元發放給品學兼有的學生和家庭貧困的學生。學院開辟綠色通道,對家庭困難的學生實行緩交學費和減免學費政策並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每年補助金約30萬元。同時,我院學生亦可享受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具體依據所在省份有關部門政策)和大學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代償政策。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次在山東省社科院省情中心《山東省民辦高校公眾滿意度調查》中名列全省第一。

③ 香港人為什麼寧願帶錢,也不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香港人願帶錢,也不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因為他們的安全意識比較高,不太相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感覺現金有安全感。有時人們認為事情是朝著相同的方向發展的,但事實上結果總是非常不同。許多人現在已經習慣了使用移動支付,就好像如果他們有手機並且可以上網,他們就可以存現金一樣。

這些差異很正常,有些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也許移動支付方式現在沒有獲得信任,但我相信如果做得好,遲早會有更多的人選擇。

④ 山東英才學院

山東英才學院可能不是最好的學校,但絕對是你最好的選擇。
「自考本科試點」的學生是「寬進嚴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者的畢業證的含金量不同。眾所周知,由於我國普通高校本科學生的「寬出」事實,而近年來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事實上的嚴重下降,普通高校大學畢業證很容易就取得,畢業證的「含金量」和大學生的實際水平早就失去了過去在社會上人們心目中的分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的大學學歷證書很少受到國外承認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學考試的畢業證,使學生憑借個人努力,一門一門地通過「國考」考取出來的畢業證,反倒受到了人們的認可。因為大家都清楚地明白,不努力,不認真學習,是無法通過難度相當高的國考的。這也就是通過「自學考試」取得的學歷證書反倒受到很多國家承認的原因。雖然,「自考本科試點」的政策大大減少了學生考試的科目,但是仍然要通過一定數量的「國考」。所以,「嚴出」的本科學歷證書的含金量是要高於普通高校的「寬出」的畢業證的。

過去,有的人不太認可「自學考試」畢業證,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學考試的人沒有經過大學四年全日制的系統教育和學習,沒有經過大學文化的熏陶。但是,現在,接受「自考本科試點」教育的學生同樣是全日制的大學生。所以, 「自考本科試點」的畢業生與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在全日制學習這個問題上的區別已經不存在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本科學歷無疑是一個基本的就業門檻。

國家承認的三種教育形式:

一、普通高等教育(普本、普專)

二、成人高等教育(學習形式:函授、業余、夜大)

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自考本科、自考專科、自考本科試點)

⑤ 齊河縣志的2010版

《齊河縣志》 齊河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郝德祿 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年12月 3060千字 1745頁 698元
ISBN 978-7-101-07653-0 《齊河縣志(1986~2008)》為第一部社會主義新方誌《齊河縣志》(1990年出版)的續志。上限1986年,下限2008年。部分章節內容適當上溯,以求反映事物的全貌。前志未完整記述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農業學大寨運動」、「文化大革命運動」設專卷增補,列卷末前。

約在四五千年前,齊河縣境內即有氏族居住。夏商為兗州之域,西周屬齊國之地。春秋稱祝阿,又名督揚。秦置祝柯縣,後改祝阿縣。唐天寶元年,廢祝阿縣,改隸禹城縣。齊河舊城初名耿濟,唐設鎮,宋改濟河鎮。後因「齊故齊域也」,改濟河鎮為齊河鎮。金天會八年,升鎮為縣,始有齊河縣之稱謂,延續至今。1974年,縣城遷址晏城。
齊河縣地處魯西北平原,位於省會濟南市西,黃河左岸,西、西南鄰高唐、茌平、東阿縣,西北與禹城市接壤,北界臨邑縣,東北與濟陽縣毗連,東、東南與濟南市區隔河相望。縣境南北長73公里,東西寬22公里,西南東北向呈啞鈴狀。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39.43平方公里。
齊河縣屬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地貌形態受黃河影響甚大。由於黃河的變遷,決口沖刷淤積的時間、地點、流速、流向不同,形成了地形起伏、崗窪相連、沙丘溜道並列的復雜現狀。黃河沿岸為決口扇形地。臨黃河堤內、徒駭河兩側與縣西北邊緣故河道為河灘高地,伴隨河灘高地有淺平窪地和槽狀窪地,在決口扇形地和淺平窪地、槽狀窪地之間有緩形坡地。
齊河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冷熱季和干濕季明顯。自然資源比較豐富。耕地寬闊平坦,宜於機械化、種植區域化,而微地貌復雜,有利於發展林牧漁業生產。豐富的光熱資源為農業高產穩產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境內河流較多,坑塘遍布,宜於發展水產養殖業。全縣地下水蘊藏量豐沛,多數鄉鎮為宜井區。地下礦藏有煤、石油、鉛、鐵、石英等,其中煤炭儲量62億噸。地熱面積1100平方公里。
齊河縣有豐富的古文化資源,境內迄今發現古遺址36處。晏城鎮毛官屯村有晏嬰衣冠冢,焦廟鎮馮李村有馮李漢墓,晏城鎮劉安村有劉安遺址。
齊河縣位於黃河岸邊,臨機場、近港口、靠省城、居要沖,是魯西北交通運輸的樞紐,德州市的南大門,被譽為濟南市的「西花園」、「衛星城」,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齊河交通集公路、鐵路、水路、管道運輸體系於一體。京福、濟聊、青銀高速公路交匯於此;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構成「五橫四縱」的交通網路。道路運輸的運能和運量持續高速增長,運輸工具數量大幅增加。過境輸油、輸氣管道9條。2008年公路通車里程2712.68公里,是1985年的10.3倍。便利的交通,縮短了與外界的距離,乘車半小時上天(濟南機場)、4小時進京、4小時到(青島)海,已成為現實。

改革開放給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齊河縣始終把改革開放放在首位,各行各業以改革為先行,展開了體制、人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20世紀80年代,由於對改革開放的認識遲緩,全縣改革開放的步伐較緩慢。90年代後,改革遍地開花,步伐明顯加快,並向縱深發展,全縣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范圍和規模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為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民營經濟異軍突起,成為經濟的骨幹,全縣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31.38億元,比1985年增長128.33億元,增長42.07倍,年均增長17.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1267元,比1985年增長20693元,增長36.05倍,年均增長17%;地方財政總收入12.57億元,比1985年增長12.46億元,增長113.3倍,年均增長23%;一、二、三產業比例,由1985年的69.83︰15.55︰14.62調整為13.2︰53.8︰33;進出口總額16.34億元,比1985年增長16.13億元,增長76.8倍,年均增長20.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1985年的0.84億元增加到78.58億元,增長92.55倍,年均增長21.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1000元增長為11060元,增長10.06倍,年均增長11%;農村居民純收入由1985年的443元增長為5774元,增長12.03倍,年均增長11.8%。
招商引資成果累累。1988年5月9日,縣召開第一次對外開放工作會議,拉開了招商引資工作的序幕。縣委、縣政府不斷制定優惠政策、建立激勵機制、優化環境,招商引資工作漸入佳境,碩果頗豐。當年,就引進了第一家到齊河投資辦廠的山東—卡吉爾有限公司。至2008年底,已有61家外資企業落戶齊河,涉及鋼鐵、化工、機電、食品、醫療器械等10多個行業。僅2008年引進和技改項目就達350個,引進到位資金30億元人民幣。引進資金和項目,連續8年保持全市第一位。
園區建設亮點紛呈。園區既是招商引資的載體和平台,也是企業家發揮聰明才智的舞台,又是企業的孵化器。園區規模逐年擴大。1996年,縣設立投資保護區,規劃面積僅1平方公里;1998年,更名為縣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擴展為6.5平方公里;2001年4月,更名為德州晏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擴展為18平方公里;2002年3月,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更名為山東省齊河經濟開發區,總面積56.5平方公里。項目越引越大,並逐漸向節能、低碳、環保發展。至2008年底,園區內項目總量397個,總投資350億元。投資過億元的項目37個,其中過10億元的6個。北京國科集團國際高爾夫娛樂廣場項目投資60億元,山東齊齊發大市場項目投資15億美元,山東萊鋼永鋒鋼鐵有限公司總投資33.7億元。
工業經濟迅猛發展。按照「重工、強農、活商、興城」的指導思想,齊河縣始終把發展工業作為工作的重點。工業生產尤其是民營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20世紀90年代,縣內工業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廠長負責制和廠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強化生產和經營管理,積極推行承包經營、資產經營、租賃經營和股份制經營等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增強了企業活力,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工業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1996年,由於長期經營不善陷入困境的齊河板紙廠整體租賃給壽光晨鳴紙業集團,成為引進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典範,也成為齊河縣工業發展的里程碑,自此工業經濟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1996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9.6億元,比1995年增長近3倍。進入21世紀,「工業立縣」和企業發展實行「方陣帶動」戰略的相繼實施,進一步增強全縣工業實力。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企業352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22家,過10億元的3家。萊鋼永鋒鋼鐵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84.6億元。上繳稅金過千萬元的企業9家,萊鋼永鋒鋼鐵有限公司、金能煤氣化有限公司、晨鳴紙業集團齊河板紙有限責任公司分別達到3.5億元、1.62億元和0.96億元。齊河縣工業發展已形成漿紙、鋼鐵、醫葯、食品、化工、機電、煤炭、建材為主體的八大主導產業。200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299.85億元,比1985年增加297.38億元,增長120.5倍,年均增長23.2%,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6.5%,實現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跨越。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實行以家庭為主體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調動了集體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結構以種植糧棉為主開始向多種經營發展。農業投入逐年增加,農業產出效益不斷提高。20世紀90年代,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經濟合作等生產經營活動促進了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1998年,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入21世紀,國家先後取消農業稅、實施農業補貼、加大土地使用權流轉力度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大大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加快農業市場化、現代化和產業化的進程。1985~2008年,農業總產值由3.07億元增長為48.13億元,增長了14.7倍,年均增長12.7%;農、林、牧、漁產值比由88.95︰2.25︰8.45︰0.35轉變為農、林、牧、漁、農業服務產值比54.93︰4.33︰35.42︰3.04︰2.28;糧食總產由27.65萬噸增長為 93.85萬噸,增長2.4倍,年均增長5.5%,2004、2008年兩次獲全國、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棉花生產,1986年被農牧漁業部定為「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縣」,1987年被商業部定為「優質商品棉出口基地縣」,1989年被授予「棉花生產交售先進縣」稱號,1990年被列為「全國十大產棉縣」之一;蔬菜總產量由0.71萬噸增長為60.55萬噸;林木總面積和覆蓋率分別由24259.2萬平方米、15.6%,增長為46175.6萬平方米、32.73%,1986年被授予「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2006年獲「全國綠化模範縣」稱號;肉、蛋、奶產量分別由0.59萬噸、0.1萬噸、0.01萬噸增長為10.56萬噸、2.06萬噸、1.76萬噸;漁業總產量由0.04萬噸增長為9.98萬噸。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農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至2008年,全縣農村建立各類合作經濟組織446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280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率60%。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一步加強,1985~2008年,有效灌溉面積由56422.8萬平方米增長為60003萬平方米;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1985年全縣農機總動力19.45萬千瓦,動力機械配套比為1︰1.14,每千瓦負擔耕地面積18200.9平方米。2008年全縣農機總動力205.39萬千瓦,動力機械配套比為1︰2.17。每千瓦負擔耕地373.4平方米。全縣綜合機械化水平79.4%。
服務業興盛繁榮。20世紀80年代中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疏通商品流通渠道、調整商業結構、對國營商業體制進行改革,使城鄉市場繁榮活躍。20世紀90年代,全縣商貿發展速度加快,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個體私營貿易蓬勃發展,非公有經濟成分成為主力軍。進入21世紀,商業經營形式發生巨大變革。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和超級市場、便民店、專賣店等多種零售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2004年齊河縣被列為「全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培育縣」,2005年被確定為「全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縣,促進了城鄉市場的進一步繁榮。1985年有集市49個,2008年發展到95個,並有10處專業市場,有528個大中型批發零售商業網點,各類便民店等小型商業網點遍布城鄉。200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億元,比1985年增長39.67億元,增長26.6倍,年均增長15.5%;全縣個體工商業戶和注冊資金8995戶、2.1億元,分別比1985年增長2038戶、2億元。全縣各項貸款余額45.39億元,比1985年增加41.82億元,增長12.72倍,年均增長11.29%;存款余額59.93億元,比1985年增長58.63億元,增長45.1倍,年均增長18.1%;城鄉居民儲蓄余額43.34億元,比1985年增長42.59億元,增長56.8倍,年均增長19.3%。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縣城建設成績斐然。1974年,從「一條馬路半盞燈,一隻喇叭全城聽」的舊齊河縣城遷至晏城。1995年後,縣城經過兩次改貌,從高牆深院、路窄樓少,變為高樓錯落有致、街道碧綠遮日、環境優美最適宜人居的濟南「西花園」;縣城面積從不足3平方公里,擴展到27平方公里;1999年後,陸續建廣場、公園3處,已成為人們休閑健身娛樂的場所。小城鎮建設成績顯著。1995年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鄉鎮駐地建起2~3層樓房,道路實現硬化、亮化、綠化、美化。2005年,潘店鎮被評為全縣第一個「省級文明村鎮」。至2008年,有4個鎮被評為「省級文明村鎮」。村莊發生了巨變。多數農民住房已由30年前的土牆草檐房,經過3次翻建,已成為寬敞明亮、內外裝飾講究的磚瓦房;屋內也由一桌兩椅一炕一被一櫃,變為沙發、席夢思床、家電齊全的現代化居室。2006年,開展「三清、四改、五化、六通」工程建設,農村面貌大為改觀。至2008年底,全縣村村通油路,街道硬化率80%,供電普及率100%,電話普及率95%,有線電視入戶率61%,64%的村莊用上自來水。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2003年,縣委曾提出「三年跨入百強縣」的奮斗目標。據《第九屆(2008年度)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報告》載,齊河縣排名268位。雖是德州市排名最靠前的縣,但要進入百強縣需要跨過168個縣,且水漲船高,齊河縣要進入百強縣仍需不懈努力。

各項社會事業和諧發展。文化事業出現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文學創作空前活躍。廣播、電視覆蓋全縣;文化市場規范經營,日趨繁榮,不斷滿足不同層次的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各鄉鎮均建有鄉鎮文化站,75%的村建有文化大院。2002年建成的縣文化中心,在德州首屈一指。以文化中心為龍頭,以鄉鎮文化站為樞紐,以鄉村文化大院、文化大戶為基礎的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社會自發組建文藝社團,成為活躍城鎮文化生活的有效補充。
教育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突出教學中心地位,教師職業素質全面提升,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縣教育事業呈現蓬勃發展氣象。1994年,為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學校減少至623所;幼兒園呈現辦園主體多元化的格局。1996年,全縣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1999年,齊河縣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實施『兩基』工作先進縣」、「素質教育先進縣」、「學前教育先進縣」。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投入逐年加大,2008年投入22865.6萬元,是1985年的48.8倍。教師素質明顯提高,至2008年底評為高級職稱的1049人,是1986年的26.9倍。教育質量的提高,為國家輸送大批人才,僅2008年考取本科1252人、專科2145人。職業教育發展勢頭強勁,職業中專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初中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穩居全市前茅。
科技事業取得新的突破。全縣各級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科技專業隊伍迅速壯大。1998年,建立兩處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園、9處縣級高科技農業示範園。2008年,全縣科技人員14664人;高新技術企業13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45.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6.8%。23年間,組織實施科技發展計劃、星火計劃112項。全縣有827項科技成果獲科技進步獎,其中有2項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0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80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全縣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率達到31%。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衛生機構布局合理,醫護人員技能提高。2008年,縣鄉有醫療機構21處,專業技術人員1757人,床位1140張。全縣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9人,千人擁有病床1.9張,傳染病發病率降至1.15‰,新生兒出生缺陷率降至1.08‰,有47.8萬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4%。人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人均期望壽命71歲,比1985年提高1歲。百歲在世老人,1990年為5人,2008年有11人。
體育事業發展迅速,體育設施日臻完善,專業體育成績顯著,群眾體育活動日益活躍。至2008年,全縣有各類體育場館1746個。有10%的村建成了籃球場及其他活動場地,60%的企事業單位建起乒乓球、棋類活動室等。23年間,縣籍運動員參加市以上體育重大比賽獲得金牌500枚、銀牌417枚、銅牌300枚。到2008年,全縣累計向國家級運動隊輸送運動員9人、省級運動隊26人、市級運動隊529人。
齊河人傑地靈,英模輩出。古有元朝鎮國上將軍劉復亨;近有抗倭名將左寶貴;今有全國聞名的勞動模範時傳祥,世界著名學者王浩,獲中央軍委「捨己救人模範軍官」稱號、「200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孟祥斌,有正在軍隊服役的5位將軍,有北京老舍茶館的創始人尹盛喜,有全國著名藝術家黃宏、著名歌唱家鄭緒嵐,有獲國際比賽金牌的運動員黃光泉、張小平,等等。他們都為祖國的解放或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許多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齊河增光添彩,是齊河的驕傲和光榮。
23年間,齊河,光環簇簇,桂冠累累。16次獲全國榮譽稱號,51次獲全省榮譽稱號。英雄的齊河人民,正為早日把齊河打造成區域經濟發展的示範區、率先發展的先導區、和諧發展的模範區而奮發努力。齊河,這顆鑲嵌在黃河岸邊的璀璨明珠,明天會更好!

閱讀全文

與濟陽電子商務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實訓報日記 瀏覽:480
學校德育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898
農村供銷社電子商務 瀏覽:138
戴爾的網路營銷 瀏覽:470
開學季促銷活動單頁 瀏覽:274
春節復工安全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980
百度文庫專科護士培訓方案 瀏覽:239
上海豐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571
公益組織年會策劃方案 瀏覽:437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發展 瀏覽:346
電子商務創業swot分析 瀏覽:354
網路營銷策劃模板 瀏覽:962
網路營銷的任務包括哪些 瀏覽:188
重慶電子商務監管 瀏覽:787
啤酒公司世界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59
最成功的電動車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519
同程的電子商務模式 瀏覽:502
銀行大項目營銷方案 瀏覽:70
電子商務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瀏覽:896
市場營銷環境特徵有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