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跨境電商未來趨勢如何怎麼預測近幾年數據如何
跨境電商正在掀起新一輪浪潮
跨境電商正在掀起新一輪浪潮,更多中國品牌將走向海外,更多海外品牌將走進中國,好貨通全球在成為現實。在互聯網全球加速普及的今天,世界各國企業正在利用優秀的跨境電商平台和服務機構,開通全球生意;世界各國消費者,正在通過跨境電商平台和服務機構享受全球消費帶來的快樂。
在這一輪浪潮中,跨境電商平台和服務機構正是跨境電商的領跑者,是最先洞察趨勢的先知者,是助力企業開展業務的落地者,跨境電商服務商是跨境電商發展中最為重要的生態力量。
中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跨境電商產業園發展模式與產業整體規劃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為5.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0%。到了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增長至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14%。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為8.06萬億元,同比增長20.3%。預計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將達到9.7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0.61%,預計到2022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將達到20.5萬億元。
中國進口電子商務交易額分析預測
2015年我國進口電子商務交易額為0.9萬億元。到了2016年我國進口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至1.2萬億元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進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了17600億元,同比增長46.7%。預計2018年我國進口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2.5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5.50%,預計到2022年我國進口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8.3萬億元。
中國出口電子商務交易額分析預測
2015年我國出口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5萬億元。到了2016年我國出口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至5.5萬億元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出口電子商務交易額為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預計2018年我國出口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7.3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7.23%,預計到2022年我國出口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13.8萬億元。
中國境電商發展阻礙分析
1、跨境電商現有的服務體系不完善。目前跨境電商現有的服務體系雖然有國內成型的經驗借鑒,但是因為國內外市場的差異及國內外客戶的差異,國內成型的服務體系在國外並不奏效。跨境電商由於沒有充分了解國外客戶的需求及市場的實際情況,通常在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和服務有效性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跨境電商不但要認真分析國外客戶的特點和需求,還要根據國外市場環境及國外客戶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體系,並提高服務體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物流風險
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中物流起著重要作用。物流發生在買家支付之後,但實質上是賣家的商品到達買家簽收後,支付貨款才轉給賣家,這樣就發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支付在物流之後的情況。在B2C交易中多使用國際小包郵寄的方式,沒有被納入到海關登記。當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由於物流等原因使得貨物沒能到達買家手中時,貨款不能按照既有的規定打給賣家。但並不一定是賣家的問題,具體的原因十分復雜,這個風險就直接影響了支付的問題。
3、第三方支付的信用風險
大多數支付平台都採用二次清算的模式,導致客戶資金在第三方支付賬戶中的沉澱,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這一沉澱的資金量十分巨大。第三方支付可以直接支配交易資金,甚至發生越權調用資金的風險,一旦第三方攜款潛逃,對交易雙方將產生極大的損失。監管機構沒有明確相關的支付問題及處理手段,也沒有通過對支付運營商實行准入和主體監管的方式來規范支付能力。當前,監管機構既是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主體的支付清算服務的提供者,也承擔了一部分外匯銀行的執行功能,這樣既非金融機構又有外匯監督和執行的功能。國家外匯監督管理局應及時對經濟發展產生的跨境電子商務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給予明確定位和規定。這種風險不加以控制,那麼非法資金流通渠道就可能快速形成。
中國境電商發展趨勢分析
1、跨境電商綜試區持續擴圍,強勁拉動對外開放。全國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圍至35個,除山西、寧夏、新疆、西藏、青海外,覆蓋至全國26個省區市,持續推進對外開放,促進外貿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正加速形成,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再添新抓手。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持續擴圍,猶如一劑多巴胺,強勁拉動對外開放。
具體從區位優勢來看,沈陽、長春、哈爾濱和呼和浩特在深化俄羅斯、東北亞貿易往來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貴陽、昆明、南寧等地與東盟諸國貿易往來已久,經驗豐富;西安、蘭州、廈門、義烏等地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在繁榮中東歐貿易方面大有可為。以跨境電商綜試區為抓手,打通人財物等資源的國際流通,在開放中帶動區域協調發展。
2、「一帶一路」進一步推動跨境電商快速增長
「一帶一路」的建設,能體現出我國近年來國際合作的成果。2018年是我國領導人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第五個年頭。「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治理、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業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我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值達7.37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幅高於全國外貿增速3.6個百分點。
一方面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政策逐漸放開,經濟增長帶來的可支配收入提升、移動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互聯網普及率提高以及支付、物流等配套服務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優質品牌也將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入中國市場,實現當地產業升級和中國市場消費升級的雙贏。
3、巨頭入局區塊鏈,跨境電商有望迎來新面貌
阿里巴巴、京東以及蘇寧等電商巨頭紛紛布局區塊鏈技術。巨頭入局、動作頻頻,紛紛試水區塊鏈,無疑昭示著跨境電商可能迎來嶄新面貌。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防止篡改的分布式記賬系統,對物流信息打假方面意義較大,這項技術從理論上可以嵌入到所有電商平台。然而,現在的區塊鏈還處在嬰兒時期,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限制了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其表現之一,即不同國家跨境電商、供應商、品牌商的區塊鏈應用水平不一,需打通諸多環節。
B. 跨境電商是風口還是虎口
跨境電商進口和出口這幾年都是成倍增長,包括出口易作為跨境服務商,年復合增長都在70%以上~所以即是風口,但是現在監控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范。
首先看下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
交易規模:2015 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7.63 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其中,B2B 交易額5.8 萬億元,同比增長28.8%。網路零售交易規模1.61 萬億元,同比增長48.7%。
從業人員:截止到2015 年6 月,中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255 萬人,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1835 萬人。
1.2B2B 行業數據
市場規模:2015 年上半年,中國B2B 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5.8 萬億元,同比增長28.8%。
市場營收:2015 年上半年,中國B2B 電商服務商的營收規模為110 億元,同比下降4.3%。
市場份額:2015 年上半年,中國B2B 電商服務商市場份額排名:阿里巴巴39%,上海鋼聯8.7%、環球資源5.2%、慧聰網3.6%、焦點科技2.1%、環球市場1.3%、網盛生意寶0.7%。
融資規模:2015 年上半年,B2B 獲得投融資企業數量超過70 家。
1.3 跨境電商監測數據
交易規模:2015 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 萬億,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
交易規模進出口比例:2015 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出口佔比達到84.8%,進口比例15.2%。
交易規模模式結構:2015 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跨境電商B2B 交易佔比達到91.9%,跨境電商B2B 交易占據絕對優勢,跨境電商B2C 交易佔比8.1%。
C. 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現狀是怎樣的呢
摘 要:跨境電商將傳統貿易的演示、恰談、交易進行數字化、電子化,從而實現傳統外貿結構的轉型升級。當前中國跨境電商無論發展速度還是總體規模的增長都很快,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越來越大。但同時,跨境電商在發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突出問題,如無完善的通關服務、市場監管體系有缺陷、結匯方式不完善等,嚴重製約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基於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分析跨境電商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問題;外貿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8-0152-02
跨境電商是基於傳統的對外貿易與電商平台,將傳統貿易的演示、洽談、交易進行數字化、電子化,從而實現傳統貿易結構的轉型升級。目前,這種新型的對外貿易方式在我國發展較為迅速,商務部資料庫顯示,於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成交額高達3.75萬億人民幣,環比增長38.9%,占進出口貿易比例為15.1%。同時商務部預期,2016年全年,我國跨境電商貿易總額將高達6.5萬億人民幣,在接下來幾年中,我國跨境電商在進出口中的比例將會升高到20%,年增長率將會大於30%。由此可以看出,跨境電商對於帶動我國的貿易規模增長以及促進貿易交易額都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如此,跨境電商的進入,利潤較高、門檻較低、成本
D. 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口貨值超450億元,哪些行業最受歡迎
2019年7月23號下午海關總署稅收征管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跨境電商零售清單的貨值高達了456.5個億。遠遠高於同期全國貨物貿易進口的增幅,其中化妝品,奶粉,尿布,食品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量名列前茅。
這個說明了什麼呢?
在這樣大規模的跨境電商的交易平台中,光靠消費者的口碑和信賴是不夠的。希望質檢總局繼續對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的商品進行質量抽查,因為在2015年質檢總局對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的商品進行抽查的時候主要不合格的產品來自於泰國,韓國,德國,美國。
在做好跨境電子商務拉動消費的同時,也期待著質檢總局進一步加大對進口商品的質量檢測工作!
E. 大家對跨境電商發展趨勢有什麼看法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1.63萬億元,同比增長8.5%;2013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為2.9萬億元,2018年交易額超9萬億元。」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數據貨值456.5億元,同比增幅超兩成。化妝品、奶粉、尿布、食品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量在全部1321個跨境電商零售商品中排名前列。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跨境電商貿易已經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推動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新的增長點。
社交電商里有兩個重要的點:第一,基於用戶之間的信任,可以帶來高毛利和高附加值,這個前提是產品本身不能太差,因為跨境的產品品質過硬,大部分是海外品牌方直供的產品,但是由於信息差,相對於內貿這盤貨而言價格沒有這么透明,新品還可以保持不錯的利潤空間。第二,傳統微商需要面臨另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對產品品牌的信任。和中心化平台大標品策略完全相反,傳統微商是極致單品策略,所以利潤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傳統的微商和傳統的社交電商他們對於品質和產品是缺乏信任的,而跨境電商這盤標品的貨恰恰能夠解決傳統微商的復購率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跨境+社交這么火的原因。
F. 跨境進口電商發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
(一)政策層面一直在釋放跨境貿易利好,大勢向好不可擋。
(二)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占進出口貿易額比例不斷提高。
當前世界貿易增速趨於收斂,為開拓市場、提高效益,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著力於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拉近與國外消費者距離,而跨境電子商務正為此提供了有利的渠道。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萬億元,增長率為35.48%,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5.89%。
跨境電商平台企業超過5000家,境內通過各類平台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超過20萬家。據商務部測算,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從2008年的0.8萬億元增長到6.5萬億元,占整個外貿規模的19%,年均增速近30%。
(三)出口跨境電商有望延續快速發展態勢。
我國跨境電商出口佔比近九成。從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看,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中出口佔比達到86.7%,進口佔比在13.3%。跨境電商出口方面,出口電商零售部分近幾年規模成長很快,2013年出口電商零售交易額已達240億美元,同比增長60%,其中第三方跨境平台類憑借低門檻、廣覆蓋的特點近年來迅速壯大,其中阿里速賣通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交易平台,而Eaby、Amazon也在藉助自身平台優勢將國內產品銷售至海外消費者。
(四)進口零售迎需而起,市場廣闊盈利前景好。
我國消費者對美妝、珠寶、母嬰、高端食品、輕奢品等需求旺盛。快速崛起的中產階級對於海外母嬰用品和高端食品的品質更為信任,對化妝品、服務的價格優勢更為滿意。2014年我國消費者70%的奢侈品消費來自海外代購和出境購買,價格差異、商品品質、商品選擇豐富是消費者進行海外代購的主要原因。
跨境電商為消費者提供了直購海外商品的高效渠道。當前我國跨境電商貿易以出口業務為主,2014年進口業務比重僅為13.3%。隨著國內市場對海外商品需求的增長,跨境電商進口比重將逐步上升,進出口業務結構將會有一個明顯的改變。
(五)跨境電商運營模式以自營和平台為主。
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不僅可以帶動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增長,還可以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升「中國製造」和「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培育我國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全球化的第一步,就是讓所有商品流動無障礙,沖破了國家之間產生的空間障礙,簡化了傳統的國際經濟貿易模式,擴寬了中國原來貿易地域范圍,開創了中國國際貿易的新經濟,提高了中國國際貿易水平,節約了相關所產生的費用,減少了人工干預,對保持我國外貿穩增長具有深遠意義,國際貿易逐步走向無國界貿易,引領全世界國際貿易的改革。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越發密切,逐步開始強調信息、管理、技術、知識等要素的重要性,不斷深化強調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和提高了我們對國際貿易的要求,從而走上了一條國際大道,與時俱進,融入國際大環境中。
2015年跨境電商日趨火熱,全球消費資源不斷深入優化。我國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跨境電商在未來幾年裡將佔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投融界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跨境電商單個項目平均最低融資額高達5650萬元,其中北京的平均最低融資額最高,達到2.8億元。
在項目分布領域結構中,廣東、浙江、北京和上海佔比最多,分別達到了28%、15%、14%和13%,總和佔比達到了全國的七成。跨境電商在中國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同時也是必然趨勢,並會隨著時代的演進和進步,將進一步的擴大其規模,發展成新的發展模式,優化國家經濟產業的規劃。
G. 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平台企業多少家
具體多少家企業,很難統計!
根據數據: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萬億,同比增長33.3%。中國跨境電商中出口佔比達到85.4%,進口比例14.6%。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進口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跨境電商B2B交易佔比達到93.5%,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據絕對優勢。
H. 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跨境電商的發展前景如何?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跨境電商作為一個新興潛力巨大的行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一直飽受爭議,一直有人說跨境電商已經飽和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主要取決於政策環境與市場環境。
只有政策支持才能走的長遠。政府對於跨境店鋪這個項目立場很明確,從國內各地的電商孵化園,到最近開通的鄭歐班列,國家的態度很明確,可以清楚的看得到,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也確實急需解決,再加上最近幾年「中國製造」在全球也有一定的享譽,不管大家接不接受,但都在使用。所以在當下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依託互聯網做電商出口,解決產能過剩,吸納外匯,絕對是好事。
中國跨境電商現狀:跨境電子商務進入迅猛發展階段。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全球性物流網路的構建,跨境電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態勢,交易規模日益擴大,目前跨境電商已經站到了資本市場的風口上。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條件的惡化,以及歐洲、日本的需求持續疲弱,我國出口貿易增速出現了下台階式的減緩,一大批傳統企業將目光瞄準在電子商務的新契機,轉而投身跨境電子商務領域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的未來還是一片利好,成功還是需要依靠個人努力,2020年依舊是擁有機會的一年!
I. 中國跨境進口電商服務試點目前有哪些
七大跨境電商進口服務試點城市業務開展情況簡介
在中國進出口外貿需求趨緊的背景下,由政府部門運作的跨境電商正蓬勃興起。2013年8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商務部等9個部委《關於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已經開展電子商務通關服務試點的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等5個城市展開新政策試點,2013年9月,廣州獲批成為第六個跨境商務進口服務試點城市,2014年7月,深圳獲批成為第七個國家跨境電商進口服務試點城市。跨境電商城市試點政策實施一年多來,各試點城市也逐步探索出了一條路子,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10年至2013年,中國的海外購物交易額從100多億元增長到超過800億元。2013年,中國內地的「海淘族」已達1800萬人,預計到2018年將增至3560萬人,年消費額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6萬億元,同比增長33%;2012年跨境交易額達2.1萬億元,同比增長為33.1,增速遠高於同期外貿增速;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達到3.1萬億元,同比增長31.3%;預計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超自2013年7月中國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開展以來,截至2014年11月底,出口、進口額分別為7億元和7.4億元人民幣,屬貿易逆差。目前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已超過5000家,企業超過20萬家。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
截至去年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已突破30億元。
在出口方面,截至12月底,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北京、蘇州、青島、金華、東莞、西安、南京、葫蘆島、銀川等16個城市先後開展出口業務,累計驗放清單3823.5萬份,出口到181個國家和地區,價值約20.4億元。在進口方面,截至12月底,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先後開展了進口業務,共驗放包裹411萬余件,價值約10.1億元。
現從七大試點城市來梳理一下2013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上海「跨境通」 網站:跨境通-進口商品海外購物平台,海淘首選,原裝進口,海外直供
上海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試點模式為網上直購進口模式、網購保稅進口模式,一般出口模式,城市跨境電商在於直購和保稅進口以及一般出口。目前,上海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台(簡稱「跨境通」)自2013年12月28日上線,逐步完善跨境服務三大模式,目前已經形成直郵中國和自貿賺取模式,跨境通銷售的產品類別主要是母嬰、保健食品、箱包、服裝服飾、化妝品五大類產品,集中在快消品領域,商品價格與實體店相比,可優惠30%左右。
截至2014年12月,上海海關直購進口模式成交約2.4萬單,網購保稅進口模式成交約3.2萬單,合計貨值逾1700萬元。同時,上海海關已為55家電商企業、12家物流倉儲企業完成跨境電商備案工作,業務地區涉及涵蓋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多個跨境網購熱點國家,跨境電商品牌集聚規模效應初步顯現。
目前,上海在自貿區外,松江區、嘉定區和普陀區均成為開展跨境電商區域。至201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電子商務實現交易額達9066億元,同比增長28.1%。
二、重慶「e點即成」網站:重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
重慶的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特色在於其是全國唯一具有跨境電商服務四種模式全業務的試點城市,即包括一般進口、保稅進口、一般出口和保稅出口。
2014年6月,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上線,跨境電商成為重慶西永永微電子產業園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點方向。至2014年6月,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數據顯示,半年時間平台共累計驗放清單15.8萬單,成交金額達4456.62萬元,共備案企業達36家,日用消費品成為重慶人使用跨境電子商務方式最愛采購的品種。預計,重慶跨境電商上場規模在2014年將達到10億元銷售額,預計2015年達30億元銷售額,2016年達50億元銷售額。
三、杭州「跨境一步達」 網站:跨境一步達—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台
杭州跨境電商產業園,為目前浙江省唯一集「保稅進口」與「直購進口」模式於一體的全業務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並設有跨境一步達。至2014年11月,已有124家商家入園開展業務,還有一批垂直電商平台和商家正在接洽之中。
「雙十一」期間,共驗放近38萬單貨物、價值7157萬元人民幣。目前,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進口業務累計交易訂單突破近76萬單,位居全國7個試點城市前列。未來,杭州將在原有試點成果基礎上,向國家申報中國(杭州)網上自由貿易試驗區。
四、寧波」跨境購」網站: 跨境購—集全球商品導購與跨境電商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網路平台。
寧波保稅區主要從事跨境進口電商貿易,其依託保稅區的優勢,開展「保稅備貨模式」,即跨境企業在國外批量采購商品,通過海運備貨到保稅區制定的跨境倉內,消費者通過網路下訂單,電商企業辦理海關通關手續,商品以個人物品形式申報出區,並繳納行郵稅,海關審核通過後,商品包裹通過快遞公司派送到消費者手中。
截至目前2014年11月27日,保稅區已累計引進電子商務企業230家,其中獲批跨境進口電商試點企業117家,上線71家,商品備案7238條,物流企業4家(EMS、順豐、中通、中國郵政),倉儲企業2家(富立、中海貿)。至2014年12月26日,已有69家電商企業申請能力認定考核,其中通過高風險能力認定21家,通過基本能力認定45家,未通過基本能力認定1家,審批和整改2家。同時,「跨境購」平台上線。
至2013年12月7日,寧波海關累計審批通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申報單120.8萬票,貨值3.01億元人民幣,共有來自全國各地71.6萬名消費者通過跨境平台消費。寧波保稅區跨境進口電商於2014年年底實現3億元銷量。2014年12月16日,寧波保稅區政企通服務平台完成驗收,正式上線運行。
五、鄭州」e貿易」 網站:E貿易_E貿易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台
2013年,鄭州被列為國家首批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首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是國內唯一利用綜合保稅監管場所進行跨境電商試點的城市,可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跨境物品集散中心,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全市有1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5個省級示範基地、2個省級產業園區。
2014年,鄭州開通了「E貿易」試點平台,平台吸引了包括韓國館3000餘家、德國館310多家、以色列館100多家企業到鄭州展開業務對接,目前平台已入駐319家企業。E貿易主要業務模式為跨境B2C營銷模式,所售商品直接與海外生產商聯系合作,中間不經過任何代購、代銷環節,直接到消費者手中,保證了商品原汁原味的進口質量。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項目監管進出口商品總值累計達到10718.03萬元,突破億元大關,徵收稅款共計931.36萬元。進口商品涵蓋化妝品、母嬰用品、保健食品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出口商品涵蓋固態硬碟、手機殼、網路攝像機等,銷往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全面業務量44.3萬單。交易額和業務量均呈現爆發式增長,今後三年內年均增長速度還會保持在30%以上。
近年來,河南省製造業發展迅猛,貿易需求增加。比如黎明工業集團80%的銷售額來自電商渠道,外貿電商占電商銷售的70%。主要市場是中東、非洲、俄羅斯等基礎建設薄弱的國家。未來,河南跨境電商B2B模式也將成為一大助力。
2014年前三季度,鄭州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119億元,同比增長35%,預計全年將超過2800億元;全市網路零售額達300億元,同比增長42%,預計全年將超4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000億元,網路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以上。
六、廣州「狀元谷」 網站未知。
廣州於2013年9月成為跨境電商進口服務試點城市,廣東作為第一外貿大省,廣東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佔全國交易總額的七成。廣州跨境電商主要有B2B、B2C兩種渠道,貨品主要來自歐美和日韓,品類主要涉及母嬰、輕奢、化妝品和鞋服等,在跨境電商試點業務模式主要是一般出口(郵件/快遞),B2B2C保稅出口和B2B一般出口三類。
(1)B2C一般出口(郵件/快遞):通過線上信息平台進行試點企業備案、商品備案及全程信息管理,允許試點企業憑交易或物流清單先申報放行,月度匯總填寫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申報,憑匯總的月度出口報關單辦理退稅、結匯手續。海關根據企業管理類別實施分類通關。
(2)B2B2C保稅出口:按「整進、散出、匯總申報」的模式進行。整進是指整批出口貨物填寫備案清單或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申報進入園區。散出是指個人網購後填寫清單向海關申報並由電商企業提供稅款擔保,海關先憑清單分批分散出園區。匯總申報就是定期將清單匯總後,填寫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申報,個人網購商品涉及許可證管理的可免許可證。
(3)B2B一般出口:適應新的貿易發展需求,將大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或大型電商平台作為外貿改革試點,通過專業的外貿供應鏈服務平台及全程信息化手段解決及規范監管問題,由當地政府對此類大型平台企業制定專項的退稅保障基金,並由財政統籌此類試點企業的退稅款項,提供優先退稅、快速通關等服務。
2014年前三季度,廣州市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合計進出口商品7845萬美元,其中第三季度進出口7488萬美元,進出口量約相當於上半年357萬美元的20倍。廣州海關網購保稅進口業務量在全國6個進口試點城市中排名第二,零售出口業務量排名第一。2014年1至10月,廣州跨境電子商務零售(B2C)出口4.8億元人民幣,網購保稅(B2B/B2C)進口貨值1.8億元,規模居全國第一。
2014年11月27日,廣州正式開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跨境電商平台,並與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簽署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產業合作行動計劃書」,以此支持廣州跨境電商的發展。另外,隨著廣州自貿區獲批在望,跨境電商在廣州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的布局激戰已經打響。
七、深圳前海 網站未知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時代衍生的新型貿易形態,發展迅猛,已成為外貿經濟新的增長點。深圳2013年進出口規模居全國外貿大中城市榜首,為進一步促進外貿穩定增長,2014年7月,國務院同意深圳市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試點。同時,深圳是我國首個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毗鄰香港,背靠珠三角,擁有全方位的口岸基礎設施,物流基礎雄厚,市場分析顯示,深圳跨境電商業務佔全國總額的50%以上。
2014年7月,海關總署發布《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2014年第56號),為進口試點啟動提供政策依據,深圳海關緊緊依託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政策和區位優勢,在前海灣保稅港區試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模式。
2014年9月9日,深圳首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物品,由快遞車輛運載駛出前海灣保稅港區。這標志著深圳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試點正式啟動。在出口試點已啟動的情況下,深圳在全國率先建立起涵蓋進出口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新型海關監管模式。
八、小結
總體來看,隨著首批跨境電商城市試點,跨境電商自2013年以來正逐步變得理性,2014年作為中國跨境電商元年,為各大試點城市攻城略地的契機,故其各自推出相應的跨境電商業務模式,或以進口保稅為主,或以直購為主,或出口為主等,同時在各大品牌電商企業、物流企業以及各大零售商品企業紛紛號召入駐,呈現不同的規模發展趨勢。
結合跨境電商的發展模式來看,在B2C領域中,仍然是進口需求大於出口,國內對於母嬰產品(如奶粉、尿不濕)、化妝品、服裝、食品、生鮮、輕奢品等需求較大。另外,跨境電商「保稅模式」的運營,對於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購物來說,一方面降低了價格,另一方面則購物更為方便快捷。對於諸多涉足的跨境電商企業來講,這相當於一片藍海,2014年如天貓國際、蜜淘網、菜鳥網、敦煌網等紛紛出現。就此來講,國內跨境電商平台的競爭未來將更為激烈。
另一方面,則是跨境電商的出口貿易市場增長點將進一步集中在新興市場,比如拉美、非洲、東南亞等地。以俄羅斯為例,俄羅斯網民數量位居歐洲第一,達7000餘萬。其中,一半以上的俄羅斯網民進行過網上購物。2013年,俄羅斯電子商務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2014年中國通過「跨境網路零售」方式銷售到俄羅斯的產品預計將會超過34億美元。另外,中國製造業的跨境電子商務也將隨著跨境物流體系的完善,比如海外倉的布局和建設,增長力將會爆發。
2014年,僅是跨境電商的元年,而隨著中國政策的放開、物流配送及支付體系的完善、中國傳統製造業的加入,未來前景將會更好,市場仍待開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