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衡量三大產業對GDP的貢獻的指標有哪些
這個主要指兩個方面:第一,首先,三大產業分別佔GDP的比重有多大。比重越大,貢獻一般情況下越大,前提是該產業是正增長,而非負增長。第二,三大產業的增長率的大小。比如說工業,工業的增長率越快,那麼它對GDP的增長就更大。
這兩個方面要綜合考慮,不能單一的考慮一個。打個比方,現在我們比較工業與農業兩個產業對GDP的貢獻,如果農業佔GDP的比重為20%,增長率為5%,工業的比重為50%,增長率為4%,那麼從比重上說工業的貢獻要比農業大,但是從增長率上說農業的增長率比工業的大,那麼這個怎麼比較呢。其實這是兩個概念,第一個的比較對GDP的貢獻率,第二個是比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不知道你要比較是哪一種貢獻率?
②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四化」框架帶領數字經濟高速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構建以數據價值化為基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數字化治理為保障的「四化」協同發展生態,既是重大的理論命題,更是重大的實踐課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辯證統一的內在邏輯。
四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四者間的關系,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③ 一個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和拉動GDP增長多少個百分點的公式
貢獻率:公式: 貢獻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增加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GDP中的應用: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如: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舉例: 2009年廣東省生產總值39081.59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006.02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產值19270.48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產值17805.09億元,增長11.0%。那麼三大產業對廣東省GDP的貢獻率是多少? 廣東省GDP增長總額=39081.59-39081.59/(1+9.5%)=3390.05(億元) 第一產業增長總額=2006.02-2006.02/(1+4.9%)=93.70(億元),貢獻率=93.70/3390.05=2.76% 第二產業增長總額=19270-19270/(1+8.7%)=1542.31(億元),貢獻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產業增長總額=17805.09-17805/(1+11.0%)=1764.46(億元),貢獻率=1764.46/3390.05=52.05%
拉動: 公式:拉動增長=增加值較去年的增長/之前增加值
應用舉例: 比如說:重工業實現增加值4935.38億元,同比增長2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總量的比重為67.2%,拉動全省工業生產增長15.7個百分點。 具體解釋為:重工業實現增加值4935.38 億元,同比增長23.6%, 可知之前增加值=4935.38/(1+0.236)=3993 億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知道: 全省平均同比增長=23.6%-1.8%=21.8% 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總量的比重為67.2%, 全省工業增加值=4935.38/0.672=7334 億元。 全省之前增加值=7334/(1+0.218)=6021 億元。
④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統計局:從投資、消費、凈出口三大需求的貢獻率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7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3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的貢獻率是368,略有下降。凈出口貢獻率是負的78。從這個格局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繼續提升,這意味著需求結構也是在向好的發展方向。(2015-16年)
⑤ 馬雲的電商,對中國經濟有多大貢獻
引領了互聯網+一個時代,對中國來說,沒有馬雲的電商,經濟倒退15年也無不可。
⑥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馬車是指什麼
投資、消費、外貿都是拉動增長的動力源,俗稱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從支出角度看,回GDP是最終需求─投答資、消費、凈出口這三種需求之和,因此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經濟增長原理最生動形象的表述。
在這「三駕馬車」中,雖然投資增速出現回落,消費和進出口卻出現了較快增長,兩者不僅彌補了投資增速減緩對經濟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還多創造了一部分需求,拉動了經濟速度的加快。
(6)電子商務對gdp的貢獻率擴展閱讀: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過多依賴「三駕馬車」來拉動,特別是過度依賴投資來拉動。其實,「三駕馬車」只是GDP的三大組成部分,是應對宏觀經濟波動的需求邊短期動力,只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非原因。
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對應著改革、轉型、創新)「三大發動機」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要更多地依靠改革、轉型、創新,來提升全要素增長率,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⑦ 電商發展趨勢壯大,究竟對社會的貢獻大還是損害大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網購成了一種十分流行的購物方式,網購的流行也成就了一大批電商的發展,電商在市場上的份額也越來越大,很多實體店,尤其是一些小的實體店,在電商的壓力下,紛紛關門倒閉。那麼,電商的發展趨勢壯大,究竟對社會是貢獻還是損失大呢?
一、電商給這個社會帶來了什麼好處呢?
首先,電商的發展帶動了一些其他行業的發展,比如說快遞行業,由於現在網購越來越流行,所以快遞行業發發展勢頭也比較迅猛。從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一部分就業。而且電商的發展,讓人們方便了很多人的購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由於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都沒時間去逛街,網購給了這些人很大的選擇空間。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說,從很大程度上來講,電商的發展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和便利。
關於“電商發展趨勢壯大,究竟對社會的貢獻大還是損害大?”這個話題,各位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⑧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已穩居全球第一位了嗎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居第一位。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壓力挑戰下實現平穩開局,居民消費持續旺盛,投資增速平穩回升,凸顯出強大的國內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和意義。中國大市場潛力加速釋放,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底氣,也將在中國和世界進一步加深融合過程中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紅利。
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引擎。今年第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1%,消費需求繼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790億元,同比增長8.3%。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家詹姆斯·勞倫斯森評價說,中國零售業「蓬勃發展表現突出」。
強勁內需產生積極外溢效應。美國經濟學家戴維·戈德曼注意到,今年年初,中國幾乎所有的亞洲貿易夥伴都增加了對中國的出口。這一勢頭還在延續,4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51萬億元,增長6.5%,其中進口1.21萬億元,增長10.3%。
除商品消費外,旅遊、休閑、餐飲、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也亮點紛呈。一季度,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佔比為47.7%,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樣的關鍵年份,國際社會期待從兩會中讀懂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內在邏輯,從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探尋破解時代難題的信心與啟示。
當前,全球經濟承壓下行。世界銀行認為,世界經濟或將從2019年開始踏入一段低增長、高系統性風險里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在近期下調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新的一年,發展問題無疑仍是世界普遍關注的熱點。
面對穩中有變的挑戰,2018年的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成績單。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居首位。
中國的經濟數據引發外媒普遍關注,他們認為,中國經濟走勢平穩,內需和創新驅動持續增長,發展後勁十足,對世界的積極影響仍在增加。
「中國已經成為創新型經濟大國,高科技製造業保持高速發展。」希臘《新聞報》援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稱,中國躋身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前20個經濟體之列。
創新在中國發展的引領作用增強,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數字消費、電子商務、現代化供應鏈、互聯網金融等新技術相互融合,有效帶動了平台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穩步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發展的質量持續改善。《聯合早報》稱,雖然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但中國經濟難得地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產業結構持續升級,需求結構調整優化。「轉型調整期的中國,舊的產能正在退出,新的產能在不斷形成,讓市場看到曙光。」路透社的報道稱。
義大利「投資今天」網站稱,中國經濟釋放出的積極信號是,服務和消費正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電子通信、互聯網、醫葯等領域的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更加關注可持續的長期發展,中國經濟充滿新機遇。
聯合國近日發布的《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中國全領域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將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進出口貿易和財富增加發揮積極作用。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希臘《新聞報》認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強勁動力。
⑨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是怎麼樣的
近些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創新創業活躍,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目前,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深入推進,數字經濟正在加快向其他產業融合滲透,提升經濟發展空間。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美兩國處於領跑地位。據浪潮信息聯合國權威機構IDC發布的《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計算力與經濟增長關系十分密切,調查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並且AI計算占整體計算市場的比例每年都在提高,從2015年的7%增長到2019年的12%,專家預測到2024年將達到23%。而中國在全球對於數字經濟的拉動作用最為明顯,尤其是2015-2019年期間,在樣本國家的AI計算市場支出增長中,有近50%來自於中國的貢獻。
數字經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為它能夠打破阻礙經濟發展的瓶頸,突破障礙,充分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真理。雖然中國沒有抓住前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但是幸運的是,我國抓住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
⑩ 貢獻率如何計算比如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等,希望知道的給個公式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3)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