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反法西斯國家有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法西斯侵略者有納粹德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等。
1943年7月,美英軍隊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登陸,義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政府垮台,9月,義大利投降;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安徽果倉王國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極大地改變了世界范圍的力量對比,徹底打破了數世紀以來形成的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促使世界歷史從一個歐洲列強主宰的時代,逐步過渡到一個兩極格局的時代。
戰後以雅爾塔體系為基礎形成了以美蘇兩大國為首的、從兩大陣營的對峙到兩極對抗的世界政治格局。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發生了改變。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向希臘、土耳其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並派遣美國軍事人員 。標志著戰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執行 「冷戰」 政策和東西方之間特別是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
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等國成立 「北大西洋公約」 組織。1955年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成立 「華沙條約」 組織。這兩大組織的建立,由此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長期對立的局面。
㈡ 新農哥與姚生記哪個更好
其實樓上講的這么多,只是想說粒大顆粒飽滿的最好,姚生記得很贊
㈢ 安徽六安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安徽六安屬皖南,以淮河為界劃分南北,六安市屬南方,氣候上也屬南方。
六安是安徽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西部,簡稱英,別稱「皋城」,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西翼,地理意義上的「皖西」特指六安。
六安地處江淮,東銜吳越,西領荊楚,北接中原;地勢西南高峻,東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2017年,全市總面積15451平方公里,2017年戶籍人口588.2萬;下轄3區4縣。
(3)安徽果倉王國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六安市位於安徽省西部,地處江淮之間,東鄰省城合肥市和巢湖地區;南接安慶地區和湖北省英山、羅田兩縣;西與河南省商城、固始毗連;北接淮南市並與阜陽地區隔河相望。
全市總面積15451平方公里。東起舒城縣舒三鄉的太平村、西至金寨縣西河鄉余家灣;南自霍山縣太平鄉的掛龍尖、北至霍邱縣朱港。江淮分水嶺,由西南向東偏北橫貫全市。
地形地貌
六安市地勢西南高峻,東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區域。山脈,均屬大別山脈及其支脈。
大別山脈自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棋盤山入境,為長江、淮河分水嶺,將全區分為長江、淮河兩個流域。境內山脈分為兩段:一是西南段,歷史上稱為皖山;二是東段,歷史上稱霍山,也稱淮陽山脈。
㈣ 有沒有比較好吃點的賣乾果的網站
果倉王國
㈤ 水果之鄉是哪裡
●水果王國:台灣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鄉」。水果品種繁多,共計80多種,其中香蕉、菠蘿、柑桔3種產量最多,馳名中外,質量優良,大量出口。
台灣島有哪些美
●美麗寶島:台灣是祖國最大的島嶼,猶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上。氣候溫潤,植被茂密,四季如春,鮮花不斷,「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故不僅有「美麗寶島」之稱,而且更有「四季如春的花園」之贊譽。
●蝴蝶王國:台灣是世界著名的蝴蝶生長、繁殖基地。年產蝴蝶4000多萬只;種類多達400餘種,並有50,多種特有蝶類,不少是世界上最美,最珍貴的品種;年創匯達2000萬至3000萬美元。
●珊瑚王國:台灣珊瑚有300餘種,佔世界珊瑚各類的3/1;年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0%;95%以上供出口,是世界有名的珊瑚出口基地。
●蘭花之島:蘭花是台灣省珍貴的資源,在國際花卉市場上享有盛譽,品種有2000多種,每年出口創匯收入可觀。馳名中外的蝴蝶蘭,珍稀名貴,香氣四溢,花朵似展翅欲飛的彩蝶,曾在第三屆國際花展上獲得冠軍。
●溫泉之島:全島處處有溫泉,總數達100多個,全島不少地方泉水淙淙,真是名副其實的「溫泉之島」。
●樟腦王國:台灣樟樹馳名中外,在海拔500至1500米的山地普遍生長,形成世界最大的樟樹帶;樟腦年產量佔世界總產量70%以上,質量好,粗製品的純度就高達99.8%。
●天然漁場:台灣四面臨海,魚類不下500種,經濟價值較高的也在100種以上。其中,以鮪魚(金槍魚)最多,蝦次之。東北沿海特產大鯊魚,一尾達萬斤。海產豐富。
●東方甜島:甘蔗是全島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年產蔗糖最高曾達141萬噸,佔世界糖蔗5%。現在,蔗糖產量每年大約有60到80萬噸左右,半數供外銷。
●水果王國:台灣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鄉」。水果品種繁多,共計80多種,其中香蕉、菠蘿、柑桔3種產量最多,馳名中外,質量優良,大量出口。
●鳥類之鄉:台灣鳥類有400餘種,占我國鳥類種數的35%以上,其中特有島類約10多種,著名的有帝雉、蘭鷳、黃鸝、鴛鴦、天鵝、白額雁、黑長尾雉、台灣蘭鵲等。
●海上糧倉:水稻是全省最普遍、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近1200萬畝,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4%,產量達250多萬噸,基本可夠居民食用。所以台灣還有「米的世界」之稱。
●東方鹽庫:台灣西部沿海地勢平坦,沙灘廣布,正處於台灣山地的背風地帶,晴天多,氣溫高,風速大,蒸發旺盛,極利於曬鹽。主要鹽場有布袋、高雄、七股、鹿港、北門和台南等。鹽場面積在4000多公頃,年產量可在50萬噸。
●植物王國:台灣植物種類繁多,高達4000餘種,相當於歐洲木本植物種獎的2/3。在各類樹種中,經濟價值較高的就有300多種。森林覆蓋率57.8%。
●動物寶庫:森林是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台灣森林茂密,自然動物繁多。珍稀動物有雲豹、月熊、石虎、獼猴、水鹿、黃猴貂、天鵝絨尖鼠等。
●茶葉之鄉:全省茶葉種植普遍,一年四季可采,全年可采20次以上,是我國著名的產茶省區之一。茶葉品種繁多,以紅茶、烏龍茶、包種茶產量最豐。年產茶葉2600至2800噸,大部分供出口。茶葉是台灣外銷特產中的「不倒翁」。
●旅遊勝地:台灣寶島,美麗迷人,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從清代開始就有「八景十二勝」之說。隨著旅遊業蓬勃發展,台灣省民眾和專家投票選出新的十二名勝。其中太魯閣榮列榜首,是最具魅力的風景點,它以峽谷景觀著稱,同時更擁有高山、斷崖、瀑布、河階之美。阿里山緊跟其後,「日出、林濤、雲海、晚霞」為四大奇觀,經常遊人絡繹不絕。
㈥ 想去安徽自駕游,有什麼好的景點推薦給我
安徽玩的好玩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太平湖、西遞、宏村都是有代表性的著名景點。不知您的喜好如何,下面推薦一個池州二日游經典自駕游攻略給你。
第一天:各地中午左右到達池州【九華天池】AAAA景區,然後從蟾園登上龍池後游覽冰河石谷、羅漢守天門、大腳印、鳥巢、神樹抱石、九連池、天河瀑布等。登頂天池大壩,可飽覽湖光山色欣賞龍池碧水如黛、感受冰河石谷的鬼斧神工、秀美雄偉而秀麗的天池便出現在你眼前。遊玩時間約3.5h,結束後驅車80KM到石台縣城入住。
【皖南自助游】公/號有很多接地氣安徽自駕游攻略,可以搜索、、、關注。
㈦ 安徽有哪些風光與物產
安徽最值得去的十大5A景區,你過幾個?如果沒有去過,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1.黃山
地處安徽蕪湖華強旅遊城,中國規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題樂園。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由陽光廣場、方特歡樂大道、漁人碼頭、太空世界、神秘河谷、維蘇威火山、西遊傳說、精靈山谷、聊齋、恐龍半島、海螺灣、嘟比農庄、兒童王國、水世界、火流星等10多個主題項目區組成,包含主題項目、游樂項目、休閑及景觀項目300多項。
㈧ 離安徽淮北近的旅遊景點
我推薦:徐州,太近了,一個小時的車程,風景還挺多的,雲龍山,雲龍湖都挺綠的,還有什麼泉山公園,濱湖公園,漢畫像石館,龜山漢墓。。。
㈨ 誰能介紹一下大理果的歷史
南詔國與大理國---大理的歷史
南詔的由來
隋末唐初,在今雲南大理的洱海周圍及哀牢山、 無量山北部地區,分布有烏、白蠻眾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間在中國西南地區的「烏蠻」聯合「白蠻」建立的奴隸制的邊疆民族政權。一般認為,烏蠻是今彝族的先民。其中有六個勢力最大的烏蠻部落,史稱「六詔」(「詔」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鄧賧、施浪及越析;或稱「八詔」,則加石和、石橋二詔(《新唐書》作時傍、矣川羅識)。蒙舍詔地處各詔之南,故又稱南詔。649年,蒙舍詔首領細奴邏建「大蒙國」,自稱「奇嘉王」,臣屬於唐,遣使入貢。武則天時,其子邏盛親自入朝。蒙舍詔原居蒙舍(今雲南巍山西北),至唐玄宗時,邏盛之孫皮邏閣在唐的扶持下統一六詔,遷都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遷羊(陽)苴咩城(今雲南大理)。738年,唐賜名皮邏閣為蒙歸義,封雲南王。皮邏閣及其子閣羅鳳即以洱海地區為中心,發展其勢力,向東消滅踞有今雲南中部、東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瀾滄江以西的尋傳、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區。南詔在境內發展生產,溝通本地區及中南亞與中原經濟、文化的聯系,在歷史上起著積極的作用。
南詔之統一六詔,本由唐朝促成。統一後,南詔向外擴張。時唐設置姚州(今雲南洮安北),建安寧城(今屬雲南),向今雲南各地發展勢力,與南詔發生矛盾沖突。玄宗天寶年間,唐朝開始抑制南詔的擴張。但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雲南太守張虔陀等貪獪無謀,進一步激化雙方矛盾。750年,閣羅鳳發兵攻陷姚州,殺虔陀,遂背唐而附吐蕃,752年,吐蕃封之為「贊普鍾」,意為吐蕃王之弟,給金印,號稱「東帝」。時楊國忠為唐相,調全國各地兵十萬征討,但為南詔所敗。其後安史之亂起,吐蕃東進,唐無力應付西南,南詔乘機擴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 包括今四川西南部、雲南全部及貴州西北部的廣大地區。閣羅鳳孫異牟尋時南詔勢力最盛,曾以二十萬兵力與吐蕃並力攻襲劍南西川。吐蕃以南詔為屬國,向其征發兵、賦,又派兵駐其境,南詔王異牟尋不堪其擾。787年,唐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不斷進行爭取南詔的工作。789年,吐蕃與回鶻爭奪北庭,征發南詔兵力,引起南詔不滿。794年,南詔終於與吐蕃決裂,與唐恢復盟好,並與唐聯軍大敗吐蕃,異牟尋接受唐的「南詔王」的封號, 但基於奴隸制經濟發展的需要, 為了掠奪人口以充奴隸,南詔仍不時向周圍地區發動戰爭。829年,南詔攻陷成都,掠子女工匠數萬而去。9世紀中葉,吐蕃政權瓦解,唐朝國力也十分衰弱,南詔既無西北後顧之憂,對唐境的侵擾更為頻繁,成為晚唐最嚴重的邊患。
南詔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響,其初期官制有六曹,即兵曹、戶曹、客曹、法曹、士曹和倉曹,基本是沿襲唐朝地方官制。後期改六曹為三托、九爽。三托是:乞托,主馬;祿托,主牛;巨托,主倉。九爽是:幕爽,主兵;琮爽,主戶籍;慈爽,主禮;罰爽,主刑;勸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萬爽,主財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賈。其相稱為清平官,決國事輕重。地方軍政制度則有六節使、二都督、六瞼。「瞼」猶如唐之「州」。
南詔文化教育制度亦多模仿中原。南詔多次派王室、貴族子弟往成都、長安就學。鳳迦異、異牟尋、異夢湊 (尋閣勸)祖孫三代並以被俘的唐西瀘縣令鄭回為師,後又任鄭回為清平官。不少南詔人深通漢文,擅長詩賦,南詔王隆舜、清平官楊奇鯤等都寫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被收錄於《全唐詩》內。南詔還從漢地吸收不少工農業生產技術。被俘的成都工匠在南詔傳授紡織技藝,「自是南詔工巧埒(相等)於蜀中」。南詔王勸龍晟時佛教盛行。蒙氏王族不僅提倡佛教,而且信奉三寶。豐佑母還出家,法名惠海。大理崇聖寺及三塔即為南詔時所建,至今仍矗立於蒼山之麓。
南詔晚期,由於頻繁發動戰爭,賦役繁重,生產凋敝,各種矛盾激化。897年,南詔王隆舜只知畋獵飲酒,不理國事,為其臣楊登所殺。902年,權臣鄭買嗣(鄭回七世孫)利用民怨沸騰之機,殺死南詔王舜化真,奪取王位,另建政權,南詔亡。自649年細奴邏稱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傳十三主。
大理國的興起
大理國是宋代以白族為主體在今雲南建立的民族政權。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南詔貴族鄭買嗣滅蒙氏自立,改國號為"大長和"。後唐明宗天成三年(928),楊干貞滅鄭氏,擁立趙善政,改國號為"大天興"。天興國存在僅十個月。 楊干貞即廢趙氏自立,又改國號為"大義寧"。楊干貞"貪虐無道,中外咸怨"。後晉天福二年(937),通海節度段思平以"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為口號,聯合滇東三十七部的反抗勢力,驅逐楊干貞,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氏之所以取得勝利,在於他的"減稅糧、寬徭役"的政策和"更易制度、損除苛令"的改革,得到人民廣泛支持。
段思平傳十二世至段廉義時,權臣楊義貞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殺廉義自立。四個月之後,善闡(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誅殺楊義貞,立段廉義之侄段壽輝為王。壽輝傳正明。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升泰廢正明,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中國"。升泰在位二年去世。其子遵遺囑還王位與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復立,史家稱之為"後理國"。後理國時期,高氏世為相國,稱"中國公",掌實權。
大理政區與南詔相當。據《元史·地理志》,"東至普安路之橫山(今貴州普安),西至緬甸之江頭城(今緬甸傑沙)","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今越南萊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大理前期在此廣大區域內設首府(大理地區),二都督(會川、通海),六節度(弄棟、銀生、永昌、麗水、拓東、劍川);二都督有時也稱節度,因而共為八個,所以有"雲南八國"之稱。大理後期曾設置八府、四郡、四鎮。八府是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闡(今昆明)、威楚(今楚雄),統矢即弄棟(今姚安)、會川(今會理)、建昌(今西昌)、騰越(今騰沖)、謀統(今鶴慶)、永昌(今保山);四郡是東川(今會澤)、石城(今曲靖)、河陽(今澄江)、秀山(今通海);四鎮是西北的成紀鎮(今永勝)、西南的蒙合鎮(今巍山)、西部的鎮西鎮(今盈江)、東部的最寧鎮(今開遠)。後理國時,分封高氏子孫於八府,世襲駐守;四郡的統治者有高氏,亦有他姓。
大理的政治制度與南詔基本相同。王稱驃信,下設清平官,有坦綽、布燮、久贊、彥贊。其中彥贊為大理所增設。清平官下有"九爽"。
大理社會經濟較南詔時有較大發展。《桂海虞衡志》說:"大理地廣人庶,器械精良"。峨眉進士楊佐到大理買馬路過姚州時,看到當地的農業生產已和四川資中、榮縣相差無幾。元初郭松年到大理,見到雲南(今祥雲)青湖的"灌溉之利達於雲南之野";白崖(今稱渡紅崖)地區居民輳集,禾麻蔽野,趙川甸(大理鳳儀)有神庄江貫於其中,溉田千頃,以故百姓富庶,少旱虐之災。畜牧業亦頗為發達,大理產馬,每年都有數千匹經貴州轉販到廣西。手工業很興盛,用象皮製作的甲胄,形式精巧,質堅如鐵;披氈、彩漆器皿、馬鞭鞍轡等頗有名。冶鐵業水平甚高,雲南刀 "吹毛透風",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視。冶銅技術純熟,工藝精巧。今存大理的銅佛像顯示了冶銅規模的宏大和造型藝術的高超。
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發達和繁榮。大理對外貿易相當發達。交通四通八達,"東至戎州(今四川宜賓),西至身毒國(印度),東南至交趾(今越南北方),東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與中原貿易有四川、邕州(今廣西南寧)兩條道路。以邕州橫山寨(今廣西田東)的互市榷場最為繁榮。當時大理商人輸往內地的商品有馬、羊、雞等畜禽,刀、氈、甲胄、鞍轡、漆器等手工業品,以及麝香、牛黃等葯物。從內地輸入的則有漢文書籍、繒帛、磁器、沉香木、甘草等葯材和手工業品。內地先進的科學文化傳入雲南,對各族人民起了促進作用。大理與緬甸、越南、馬來亞、印度、波斯等國家都有貿易往來。隨著商業的發展,出現了大理、善闡、威楚、永昌等城市。善闡成為與祖國內外密切聯系的樞紐。元代統一雲南並建為行省後,即以之為省會。
大理王族自認是漢人的遺裔,大力推行漢族文化,在漢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漢字寫白語,讀白音的。南詔時已用於寫作,但廣泛使用則是大理時期。這時產生了用白文寫作的《白史》、《國史》等歷史著作和詩歌、曲本、傳說等文藝作品。轉韻體的白文詩較著名,其結構是每章十聯,每聯兩段,每段四句,前三句七字,後一句五字,每段最後一字押韻。
大理描工張勝溫於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繪的《大理畫卷》(亦稱《張勝溫畫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卷中諸像,相好庄嚴,傅色塗金,並極精彩"(清高宗跋)。 "筆筆工細生動,金碧燦爛,光彩奪目,天南瑰寶也"。今昆明古幢公園內的石幢,是大理時石雕的僅存碩果。其《造幢說》是研究大理歷史的寶貴資料。石雕共有大小神佛二百多尊,最大的天王像高達一米多,最小的座像僅十多厘米,神情姿態各不相同,面部表情嚴肅而不呆滯,衣冠服飾細致逼真,比例勻稱,造型優美,刀痕遒勁,極備精巧,為滇中藝術之極品。此外,壁畫和木刻藝術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佛教在南詔時傳入雲南,至大理時盛行。大理統治者好佛,對佛教在雲南的傳播有深遠影響。段思平歲歲建寺,鑄佛萬尊。據《南詔野史》載,大理段氏二十二傳,竟有八人避位為僧,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道義幾乎融而為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師僧也都誦讀儒書。有所謂"釋儒"(亦稱 "儒釋"),而且任用師僧為官。師僧也通過科舉考試取得政治地位。其政權和宗教雖不能說完全合一,但界限幾乎泯滅了。
大理三百餘年間,雲南各族人民與內地的經濟文化聯系繼續進行。北宋初年,王全斌平蜀,大理奉牒慶賀。宋太宗趙徽時,大理首領百萬(王)乞內附,冊封為"雲南八國都王"。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詔黎州"造大船於大渡河以濟西南之朝貢者"。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趙佶賜大理國王段和譽為"雲南節度,大理國王。"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在邕州(今廣西南寧)置市馬場,交易盛極一時。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大理人李觀音得等到邕州議馬匹交易,換回大量漢文書籍。他們在給當地官府的文書中附有詩句說:"言音未會意相和,遠隔江山萬里多。"表達了大理各族與內地人民親如一家的心情。
元初郭松年《大理行紀》說:"宋興,北有大敵,不暇遠略,相與使傳往來,通於中國。故其宮、室、樓、觀、語言、書數,以至冠婚喪祭之禮,干戈戰陣之法,雖不能盡善盡美,其規模、服色、動作、雲為,略本於漢。自今觀之,猶有故國之遺風焉。"這一概說,簡要而確切地說明了西南邊疆的大理與祖國內地的密切關系。
蒙古憲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雲南滅大理。大理國主段氏降,被任命為世襲
總管。原大理官員多受封為雲南各地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