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本人寫慧聰網的電子商務案例分析,包括慧聰網的成功因素分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求各位大俠幫幫忙啊
我說這位文人,身為一名中國80後的國人,我們是不是要為中國崛起而伏筆呢?是不是要寫下那些洶涌澎湃的詩句,鼓舞我們這一代人,更加努力做人。更加知道怎樣做人。國家現在可能不知道慧聰網360在犯什麼罪行。我們80後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照亮我們國家前方的道路。鏟除向慧聰網360一樣的。黑勢力公司。我們要鏟除他。希望筆者們能夠自省。
B. 分析電子商務發展的原因,以熟悉網站為例
電子商務在我國發展現狀;以阿里巴巴等幾個網站為例子簡要說明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及未來發展的趨勢希望對你能用幫助
電子商務指的是利用電子通訊手段實現從訂單,洽談,協議等一系列商務內容而實現的商務手段,將成為21世紀商務交易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利用網站實現的主要交易方式有;b2c(企業對個人)b2b(企業對企業)等方式。現在最著名的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交易手段已經有安全保障。所以今後的電子商務將會呈幾何式增長
「十年之前,網商還只是一個概念,十年之後,網商已經變成了一個職業。歷史上曾經有過廣商、浙商、晉商,十年之前,我們就提出了『網商』的概念,那時候,我們相信,21世紀只有一種商人,就是『網商』。」馬雲在二屆網商大會成都論壇開幕式上,回顧十年電子商務發展歷程如是說道。
截止200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3.38億,其中,有8788萬網購用戶,年增加2459萬人,年增幅達38.9%,這一規模較2004年翻了近兩番。
單就說09年一年的時間,我國網上購物交易額已達2500億,在過去一年所呈現國際性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中國電子商務可謂是逆潮勇進,急速彪紅。如今,熱衷於網購的粉絲越來越多,網上的小店也是如雨後春筍,一茬茬地冒出來。在這一片大好形勢的背後,卻始終隱藏著很大的危機:國內互聯網體制還不夠健全。網路上,諸如假貨,版權侵犯,不健康信息泛濫,交易安全難以保證,求償權缺失等問題,引起了廣大網民信任危機的情況日益擴大化。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僅315消費電子投訴網一家便接到消費者關於京東商城的投訴1500宗左右。這些都嚴重製約著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2009年末,央視的視線開始著重轉入互聯網,「掃黃打非」了一批違法網站,網路,新浪,搜狐等互聯網大戶無不「談黃色變」。
有人說:阿里巴巴的上市,代表著中國互聯網第三次浪潮的到來,而其核心則是電子商務。如果把互聯網這片領域比作是一個王國的話,那麼電子商務第三次浪潮可看作是更朝換代。一個新朝代的發展,其首要做的就是打破舊的機制,從而建立一個更規范化的環境,使之在其中萌芽,茁壯生長,最終走向鼎盛。而隨著央視「掃黃打非」的開始,一系列互聯網法規也逐步完善,諸如個人網店需辦理營業執照,並交納相關稅務,注冊.cn域名需要企業營業執照等。這些都說明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肅清互聯網環境,為正在「咿呀學語」的中國電子商務「嬰兒」鋪出一條平坦的大道。
目前國內幾乎很多互聯網企業成功的原因都是在模式上效仿了國外的發展模式,的確相對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如今他們所呈現的電子商務也的確有中國未來發展的陰影,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因為模仿國外的運作模式而發展的非常成功,我覺得這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眼光,我們不僅要模仿,要學習,更需要根據中國自己的國情去預見符合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未來。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世界各國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電子商務熱,電子商務也是我國關注的熱點問題。據有關專家分析指出,我國電子商務未來將呈現出六大發展趨勢 。
趨勢之一:縱深化。
我國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將日臻完善,三網合一潮流勢不可擋,高速寬頻互聯網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移動通訊將成為進行電子商務的主要媒介。
電子商務的支撐環境逐步趨向規范和完善。我國的網路人口以幾何級數增加,預計2003年將達到6000萬人以上,僅次於美國。網民的消費觀念和行為將發生變化,對電子商務的接受程度將不斷提高。企業實施電子商務的緊迫性和可能性都大大提高。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的出台和實施,使國內電子商務將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電子商務的物流體系逐步完善。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需要,跨地區的專業性物流渠道將適時建立和完善,使得電子商務公司在配送體系的選擇方面空間更大,成本將降低。
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深度進一步拓展。新一代的電子商務將取代目前簡單地依託「網站十電子郵件」的方式。電子商務企業將從網上商店和門戶的初級形態,過渡到將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客戶關系管理等都延伸到互聯網上,更加互動和實時。
個人參與電子商務的深度也將得到拓展。個人數字設備、家庭數字電器將加速普及並實現上網,如個人移動網路設備和網路電視、網路冰箱、網路微波爐的普及將使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極大地拓展。
趨勢之二:個性化。
電子商務個性化趨勢將向兩個方向發展。
第一是個性化定製信息。互聯網為個性化定製信息提供了可能,也預示著巨大的商機。消費者不僅可以實現點播,而且將促使個人參與到節目的創意、製作過程。
第二是對個性化商品的需要,消費者將把個人的偏好參與到商品的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去。所以,對所有面向個人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活動來說,提供多樣化的比傳統企業更具個性化的服務,是決定今後成敗的關鍵因素。
趨勢之三:專業化。
面向消費者的垂直型網站和專業化網站前景看好,面向特定行業的專業電子商務平台發展潛力大。 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專業化趨勢。今後若干年內我國上網人口仍將是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為主,他們購買力強,受教育程度較高,生活的個性化要求比較強烈,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垂直型網站及某一類產品和服務的專業網站發展潛力更大。特別是對那些技術含量、知識含量較高的商品和服務,人們一般希望在購買前能夠了解相關的知識,得到專家的指導。
面向企業客戶的專業化趨勢。對BtoB電子商務模式來說,以行業為依託的專業電子商務平台也是將來的發展趨勢之一。
趨勢之四:國際化。
我國的電子商務必將走向世界,電子商務將間接刺激對外貿易。發展電子商務是縮短國內企業與國外差距的一個最有效的手段。電子商務對我國的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利用好國外各種資源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有利時機。國外電子商務企業將努力開拓中國市場。隨著我國加入WTO,這方面的障礙更會得以消除。
趨勢之五:區域化。
立足於我國國情採取有重點的區域化戰略是有效地擴大網上營銷規模和效益的必然途徑。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城鄉二元結構所反映出來的經濟發展的階梯性、收入結構的層次性都十分明顯。在可以預見的今後相當長時間內,上網人口仍將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為主。
BtoC電子商務模式區域性特徵非常明顯,以這種模式為主的電子商務企業在資源規劃、配送體系建設、市場推廣等方面都必須充分考慮這一現實,採取有重點的區域化戰略,才能最有效地擴大網上營銷的規模和效益。
趨勢之六:融合化。
電子商務網站在最初的全面開花之後必然走向新的融合,包括同類兼並、互補性兼並和戰略聯盟協作。
同類兼並。目前為數不少的網站屬於重復建設之列,定位相同或相近,業務內容趨同。由於資源總是有限,最終勝出的只是名列前茅的企業。
互補性兼並。國內那些處於領先地位的電子商務企業的優勢畢竟是相對而言的,網站下一步要發展,必然採取收購策略,而主要的模式將是互補性收購。
結成戰略聯盟。由於個性化、專業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兩大趨勢,而且每個網站在資源方面總是有限的,客戶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類型的網站以戰略聯盟的形式進行相互協作也是必然趨勢
C. 企業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研究的目錄
第1章引言
1.1本書的目的與意義
1.2電子商務應用與研究現狀
1.3本書研究的內容
1.4本書的研究目標和方法
1.5本書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2章電子商務應用與研究現狀
2.1電子商務概念
2.2電子商務在全球及我國的發展
2.3電子商務研究問題及分類
2.3.1Ngai的分類及研究問題
2.3.2經濟學角度的分類及研究問題
2.3.3信息系統角度的分類及研究問題
2.4電子商務開發過程與關鍵成功因素
2.4.1電子商務系統開發過程中的問題
2.4.2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
第3章電子商務系統成功的起點——電子商務模式
3.1電子商務模式的內涵
3.2幾種主要的電子商務模式理論簡介
3.2.1基於收入的電子商務模式理論
3.2.2基於創新程度高低的電子商務模式理論
3.2.3本體論電子商務模式理論
3.2.4價值驅動力電子商務模式理論
3.2.5其他
3.3原子模式理論
3.3.1原子模式概念與原子模式劃分
3.3.2原子模式的基本組成
3.3.3原子模式之間的協調與沖突
3.4原子模式理論優勢分析
3.4.1電子商務模式理論的比較
3.4.2原子模式理論的優勢
3.5Amazon公司電子商務模式成功原因分析
3.5.1Amazon公司背景
3.5.2Amazon電子商務模式分析
3.5.3商務模式發展建議
3.5.4結論
3.6建立企業電子商務模式方案的步驟
3.7本章小結
第4章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研究現狀
4.1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概念界定
4.2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研究思路與方法
4.3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相關研究
4.4國內外文獻總體概況
4.5國外主流研究模型
4.5.1D&M成功模型及其擴展
4.5.2電子商務價值模型
4.5.3平衡記分法
4.5.4Cisco網路就緒模型
4.5.5Web技術組織吸收模型
4.5.6Zhu電子商務價值模型
4.5.7網站性能與電子商務系統成功模型
4.6我國研究現狀
4.7其他
4.8國內外研究存在問題分析
4.9實證研究分析方法
4.9.1因子分析
4.9.2獨立樣本t檢驗
4.9.3單因素方差分析
4.9.4相關分析
4.9.5回歸分析
4.9.6結構方程
4.10本章小結
第5章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探索性研究
5.1研究框架設計:三個角度
5.1.1電子商務系統成功的評價指標
5.1.2電子商務系統成功的企業影響因素
5.1.3電子商務網站性能與功能因素
5.2電子商務系統評價指標初步設計
5.3電子商務系統成功影響因素的初步設計
5.3.1企業因素的初步設計
5.3.2網站性能與功能因素的初步設計
5.4研究工具與分析方法
5.4.1度量工具與尺度
5.4.2有效性與可靠性
5.4.3CVR方法
5.5第一輪專家調查
5.5.1調查問卷的可靠性分析
5.5.2專家意見分析
5.6第二輪專家調查
5.6.1調查問卷的可靠性與有效性評價
5.6.2電子商務系統效果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篩選分析
5.7理論假設
5.8本章小結
第6章圖書出版行業電子商務系統效果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6.1研究對象的選擇
6.1.1行業的選擇
6.1.2調查對象的選取
6.2問卷設計
6.2.1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
6.2.2問卷內容設計
6.3描述性統計分析
6.4表面有效性與內容有效性分析
6.5第一層維度有效性與可靠性分析
6.5.1電子商務系統效果評價指標維度分析
6.5.2電子商務戰略因素維度分析
6.5.3管理因素維度分析
6.5.4組織因素維度分析
6.5.5技術因素維度分析
6.5.6客戶因素維度分析
6.5.7網站性能與功能維度分析
6.6電子商務系統效果評價指標第二層維度分析
6.7企業因素第二層維度分析
6.7.1管理因素因子分析
6.7.2組織因素因子分析
6.7.3技術因素因子分析
6.7.4客戶因素因子分析
6.8網站性能與功能第二層維度分析
6.8.1網站綜合性能因子分析
6.8.2網站面向客戶功能因子分析
6.9影響因素與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相關分析
6.9.1企業因素與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的相關分析
6.9.2網站功能與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的相關分析
6.10影響因素與電子商務系統效果回歸分析
6.10.1單變數回歸分析
6.10.2多元回歸分析
6.11不同樣本電子商務系統效果差異分析
6.11.1「在線支付」對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的影響分析
6.11.2「在線提交訂單」對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的影響分析
6.11.3「網站提供訂單狀態」對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的影響分析
6.11.4不同地區出版社的電子商務系統效果差異性分析
6.11.5不同類型出版社的電子商務系統效果差異性分析
6.11.6不同規模出版社的電子商務系統效果差異性分析
6.11.7不同歷史時期的電子商務系統效果差異分析
6.11.8不同服務數量的電子商務系統效果差異分析
6.11.9不同歷史時期的出版社電子商務系統效果差異分析
6.12電子商務系統效果重要評價指標與重要影響因素分析
6.12.1影響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的重要企業因素分析
6.12.2影響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的重要網站性能分析
6.13數據分析結論
6.14本章小結
第7章電子信息行業電子商務效果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7.1行業背景
7.2理論假設
7.3問卷設計
7.4描述性統計分析
7.5第一層維度有效性與可靠性分析
7.5.1電子商務系統成功評價指標維度分析
7.5.2企業領導因素維度分析
7.5.3企業戰略因素維度分析
7.5.4企業管理因素維度分析
7.5.5企業組織因素維度分析
7.5.6企業技術因素維度分析
7.5.7企業客戶因素維度分析
7.5.8企業供應商因素維度分析
7.5.9網站綜合性能維度分析
7.5.10網站面向客戶的功能維度分析
7.5.11網站面向供應商的功能維度分析
7.5.12小結
7.6電子商務系統成功評價指標第二層維度分析
7.7企業因素第二層維度分析
7.7.1領導因素因子分析
7.7.2管理因素因子分析
7.7.3組織因素因子分析
7.7.4技術因素因子分析
7.7.5客戶因素因子分析
7.7.6供應商因素因子分析
7.8網站性能與功能第二層維度分析
7.8.1網站綜合性能因子分析
7.8.2網站面向客戶功能因子分析
7.8.3網站面向供應商功能因子分析
7.9影響因素與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相關分析
7.9.1企業因素與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的相關分析
7.9.2網站功能與電子商務系統效果的相關分析
7.10影響因素與電子商務系統效果回歸分析
7.10.1單變數回歸分析
7.10.2多元回歸分析
7.11本章小結
本書結論
附錄A評價指標與影響因素的理論支持
附錄B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
附錄C第二輪專家調查問卷
附錄D出版業調查問卷
附錄E電子信息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效果與影響因素調查
參考文獻
……
D. 分析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模式與成功因素 市場營銷
成功的因素,一、趕上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潮流
二,率先讓商家免費入住內,從而帶動容了消費者的到來
三,讓消費者形成了習慣,習慣上淘寶買東西了
四,馬雲個人非常有魅力,才開始上各種節目,各種論壇。一個人就能抵別的公司幾個公共團隊。
E. 選擇一種電子商務模式闡述其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摘要 1、從電子交易平台向綜合服務平台演進,逐步建立起一個網路化、金融化、電子化的平台,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F. 電子商務成功的關鍵因素分析
阿里、網庫、慧聰是電子商務的全部,你不妨到這幾家網站的論壇上去看看,也許能給你點靈感、思路~
G. 舉例說說你知道的成功或失敗的電子商務案例,分析其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這個其實很多的 因為現在很多電商都是虧錢了
H. b2c電子商務網站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1、從電子交易平台向綜合服務平台演進,逐步建立起一個網路化、金融化、電子化的平台,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2、從線上線下分離向無縫銜接模式演進。企業與企業間的交互和服務模式,將沿著企業服務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演變成跨渠道、多觸點、隨時隨地的無縫銜接模式。
3、從上下游交易的單邊模式向多方共存互助的生態圈模式演進。B2B電商平台將轉型為有多種角色在內的生態圈模式:一方面,眾多企業仍然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各種增值服務;另一方面,增值服務提供者彼此之間也可以產生交易和服務關系。
4、從企業電子商務到產業電子商務平台演變。中國政府鼓勵大型企業建設基於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級電子商務平台,並進一步打造成行業級電子商務平台;同時支持企業建設集信息、交易、交付、物流於一體的專業類電子商務平台,特別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5、移動、社交媒體、大數據將得到充分應用。調查表明,42%的營銷人員認為分析技術是未來營銷的首要投資,銷售商也越來越注重社會性傾聽、社會性參與和測量。
6、B2B與B2C加速融合。兩者的融合,關鍵在於彼此核心運營能力的外延。B2B強大的采購能力與低成本的運作方式,可以為B2C企業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B2C龐大的消費者資源,可以使得B2B企業更加了解最終用戶的需求,從產業鏈上向終端消費者進一步靠攏。
I. 企業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研究的前言
電子商務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改進傳統商務活動的新形式,是一個新的市場。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電子商務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對於我國貫徹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方針,實現跨越式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電子商務實踐中,既有傳統企業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失敗的案例。眾所周知,電子商務模式創新已成為網路新秀和傳統企業開拓市場創造利潤的重要手段。但是,也有些企業盲目照搬成功企業的模式而血本無歸。我國企業已不同程度地開展電子商務,但大多數還只停留在建立企業的靜態網站的階段,很多傳統企業對實施電子商務持觀望態度。這充分說明電子商務的研究和應用還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亟待解決。傳統企業在實施電子商務系統過程中面臨如下的管理和技術問題:實施電子商務系統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優勢?企業應解決哪些管理、組織、技術等問題,實施電子商務系統才能成功?對已經建設完成的電子商務系統如何進行有效、正確的評估?企業應採取哪種電子商務模式,如何建立電子商務模式方案?本書圍繞上述問題,從電子商務模式和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本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本書界定了電子商務模式的定義——企業通過互聯網獲得收入的方式以及實現這種方式的方案;比較了主流電子商務模式理論,闡述了原子模式理論的優勢;運用原子模式理論全面、系統地分析了Amazon模式成功的原因,從而說明原子模式的正確性、普遍性,以及可指導性;提出了運用原子模式理論建立企業電子商務模式方案的步驟。
本書對國內外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研究現狀進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針對目前的研究問題,本書對我國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進行了探索和實證研究。在界定了電子商務系統成功評價的概念基礎上,採用文獻分析和兩輪專家調查的方法,提出了電子商務系統成功評價指標,建立了影響我國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系統成功的33個企業因素、20個網站性能和功能的假設模型,以及影響電子商務系統5個重要效果的12個重要企業影響因素、7個重要網站性能與功能的假設模型。讀者可根據各行業的具體情況,驗證該理論模型。本書對圖書出版業、電子信息行業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
本書研究的主要創新點在於界定了電子商務系統成功評價的概念,量化了電子商務系統成功的評價;從我國企業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出發,將Poter價值鏈理論應用到電子商務系統的評估中,總結歸納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系統成功評價指標。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專門系統地論述電子商務系統成功因素的專著,主要面向從事電子商務研究的碩士生、博士生和學者,第1章主要介紹本書研究的背景,第2章主要闡述電子商務應用與研究的現狀,第3章主要探討電子商務模式,第4章介紹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研究現狀,第5章對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系統關鍵成功因素進行探索性研究並提出了關鍵成功因素假設,第6章和第7章分別以圖書出版行業和電子信息行業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實證研究。
本書的研究內容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號:70472007, 70621061,70772022,70831003,70890081),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支持(06JJD630014),特此致謝。
因水平有限,書中如有疏漏或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