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快遞包裝變成綠色,環境保護新方式,對此你怎麼看
環境保護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措施,也是近年來我國改革的重中之重,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必須從我們可以做的小事情開始:使用環保包裝,遵守垃圾分類等,經過快遞行業幾年的快速發展,快遞和派送快遞已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打開它總是很酷的,但是我不知道快遞箱上的膠帶何時纏結在一起,所以您無法啟動,或者您已經收到一大盒東西,但是您收到了一大盒東西快遞,打開總是很酷的,但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包裹快遞盒上的膠帶並纏起來,以致無法打開,或者買的東西不大,但是卻收到了一大盒快遞。
Ⅱ 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不再二次包裝,這意味著什麼
自從電商平台被人們熟知後,快遞業隨之發達起來,但是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包裝成本過高,並且塑料垃圾越來越多,非常不利於保護環境,由此國家的相關部門直接提出新措施——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就不會再進行二次包裝了,這個決定其實對人類發展是有很大意義的。
快遞物流現在好評大不如從前,很多業務員在過程中可能就會導致物品損壞,但是自己也不願意承擔責任,如果能實現環保包裝的話,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兒,直接建立一個快遞包裝 的工作系統,並且快遞員也要在上崗前接受培訓,提升業務技能,從而實現智能化發展,這樣就能減少很多被動性問題的出現了。其實這波操作我還是很服的,直接快速解決了當前市場存在的很多亂象,推動了快遞行業的再次發展。
Ⅲ 電子商務前景怎麼樣
學電子商務是有前途,電子商務是計算機開發類知識與財經管理類知識交叉的學科。從行業發展狀況看,電子商務專業確實前景光明,特別是會外語的國際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必然會受到各大企業的青睞。
就業方向:
就業而言,可以分為兩大方向:一個是走計算機開發的技術方向;另外一個就是走非技術的方向。如果選擇走技術那條路的話,很容易找工作,而且薪酬很高。
從教育部2000年批准13所高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以來,目前已經有超過200多所院校設有電子商務專業,在校學生數萬人。從去年開始,已經陸續有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走向市場,然而,根據最近《電子商務世界》一篇名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憂思錄」的文章,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不容樂觀,作者根據調查, 發現去年「截止到2004年6月15日,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20%,」遠低於初次就業率的平均水平。
雖然這個數據從統計學的意義看,不一定百分之百精確,但也反映了問題的實質,本人2003年曾在網上貼過一片文章「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憂思」(可上網搜索)對此早有預測,最近又寫了一篇「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幾句忠告」,警告學生對學習這個專業要小心。如果不幸學了這個專業,而且即將畢業,那該何處就業呢?
如果你所在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沒有一個突出的方向,你會覺得是個大雜燴,感覺學了很多,但什麼都沒學會,沒有構建起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聘時自己都沒有自信,再加上沒有經驗,都無法說服自己是某個職位的最佳人選。其實,電子商務專業是建立在傳統商業基礎上的,只有把眼光放廣一點,姿態擺低一點,還是有入職某個職位的機會。
首先,忘記自己是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就把自己當成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的。如果人事部門質疑,你就說是市場營銷方向。哪個電子商務專業的沒有市場營銷、網路營銷類的商務課程呢?與真正市場營銷畢業的,電子商務的學生在網路使用上有先天的優勢,不足之處可能是消費心理消費行為方面的知識,而這樣的書到處都是,隨便看一本足夠了。而和市場營銷相關的崗位如銷售、客服、推廣、公關、業務那就太多了。
其次,如果自己英語水平過關的話,可以去外貿,你就稱是國際電子商務方向,如果沒有學外貿實務方面課程的話,你可以稱選修過、或旁聽過。暗地裡也只需稍微補一下,足可以應付面試。
第三,如果技術過關的話,對硬體、軟體比較熟悉,熟練掌握一項開發技術,可以應聘相應的技術職位。或去IT、互聯網行業應聘銷售、服務,這就需要理解技術,不是一般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能一下做到的。
第四,女生可以考慮應聘行政職位,一般文員、秘書、助理之類的,電子商務學生有足夠的競爭力,因其對辦公自動化、信息化更容易適應。不一定非是文秘專業。
第五,自主創業,看個人情況。現在在網上開個商店那麼容易,只要有東西可賣,就可以一試,而不需像傳統那樣,非要到工商部門先注冊。不用交稅、省去房租。做網商真是很容易。
問題的關鍵是先找到一個職位進入公司,親身理解一下商業是怎麼一回事,企業是怎麼一回事,而不管是什麼職位,只有等你在公司的表現證實電子商務學生確實比其它專業的學生有優勢、不一樣,企業、整個就業市場才會對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慢慢形成一個好印象。否則,後面的電子商務學生就業更難。
其實,任何專業都是個殼,學習的過程就是培養人的能力、素質。如果你的綜合素質足夠的話,相信企業會慧眼識珠。最怕的是自己什麼都不行,而心態上還依然是我學得是個熱門專業。那就把自己害苦了
Ⅳ 快遞綠色包裝還有多遠
每年的「雙十一」都被稱為電商和快遞行業的「春運」,除了站點爆倉、包裹積壓等老大難問題,近兩年,消費者和媒體也日益重視快遞包裝的污染問題。
來自國家郵政局的預測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全國快遞業務總量有望超過15億件,以平均每件包裹0.2米長度來保守計算,如果把這些包裝盒連起來,其距離將超過30萬公里,接近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足以繞地球七圈半。
紙質包裝、「無需餐具」、共享快遞盒……這些新的舉措是否能改善快遞包裝盒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呢?為了解答這些問題,人民網IT頻道在「雙十一」到來之前對此作了一番調查。
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企業開始更深入地探索綠色物流。今年「雙十一」,京東推出了循環包裝袋——到京東自提點帶走商品後,紅色的包裝袋由工作人員回收,返回倉儲再次打包使用。菜鳥網路在重點城市包括50所高校的菜鳥驛站全面啟動紙箱回收,消費者在菜鳥驛站收件拆包後可以選擇將紙箱留在驛站。而蘇寧易購使用了「小黃箱」——共享快遞箱,快遞員送貨上門後立即回收以供重復使用。
觀念淡薄、利潤微薄,回收體系建立仍待破題
盡管綠色包裝已成為行業新趨勢,從政府到電商平台再到快遞企業,都已經在推進這項工作,但要讓每年上百億件包裹真正實現綠色包裝「落地」,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回收難就是其中之一。
以最傳統的紙箱回收為例,韻達快遞北京大學快遞點的許師傅介紹,其實紙箱一直可以回收,但很多顧客簽收過包裹後,會把未拆的紙箱一起帶走。快遞員有時會提醒,但於事無補。「有的包裹小,拿紙箱方便,懶得拆吧。」許師傅猜測。
在走訪北京某小區附近的快遞點時,工作人員也告訴人民網IT頻道:「顧客根據物品自行決定是否當場拆開並留下包裝盒,我們沒有權利強制。上門送件時偶爾能回收紙箱,但是如果每次都特意去取可回收包裝,耽誤工時,網點的用人成本也會提高。」
一方面是快遞網點無暇回收,另一方面是大眾對於快遞包裝的認識尚淺,缺乏垃圾分類知識,這讓系統回收的體系建立遭遇重重阻礙。
快遞包裝回收難,也難在整個回收行業利潤逐年微薄。2014年,國內第一家擁有互聯網回收資質的企業「再生活」在京起家。「再生活」有專門的回收員定期上門回收廢品,曾覆蓋北京1000多個小區,便利了30多萬人進行生活廢品回收。今年9月,「再生活」停擺,落入同樣境遇的還有很多當年進軍「互聯網+」廢品回收領域的企業。
「我們國家的快遞業務增長非常快,但隨之而來,塑料袋、紙箱、填充物和膠帶這些包裝廢棄物也越來越多,」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委會秘書長翁雲宣介紹,「現在全球對包裝物的回收力度不夠,有30%左右被隨意丟棄。在中國,被隨意丟棄的包裝還不止30%。」
無獨有偶,外賣行業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自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以外賣污染起訴了網路外賣、美圖、餓了么後,三家外賣平台開始推出一系列環保計劃,如美團和餓了么在APP下單頁面上試行添加「無需餐具」選項,然而,這一措施在實際操作中常常「遇冷」。吉林大學在校生韓涵就發現,常常自己勾選了「無需餐具」選項,商家仍然給自己放了一次性餐具。「商家還是怕客人給差評吧。」韓涵說。
面對回收障礙,翁雲宣的看法是,包裝材料本身是關鍵。他建議:「一邊回收,一邊用環保的材料替代,雙管齊下。」
日前,一些生產包裝材料的企業也正積極地研發環保材料,並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從產品角度,可以實現即使無人回收,六周內也能被生物降解。與傳統廢品只能進行填埋和焚燒的方式相比,新材料可大大減少快遞包裝物在末端對環境的污染。例如,針對膠帶難以回收的問題,一撕得乾脆棄用了常規的膠帶,用一個拉鏈式的包裝實現了環保效果。
而問起生產環保材料的利潤問題,金暉兆隆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雅娟說:「單從企業利潤的角度講,生產生物可降解材料還沒有什麼收益。但我們准備把這件事做下去,因為這真的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我們願意全力以赴地參與到這場變革中去。」
「雙十一」不僅是全民購物節,也應是環保消費日
2016年10月20日,由國家郵政局指導、中國郵政快遞報社主辦的「快遞最後一公里峰會」於北京舉行。會上,各部委、產業鏈各企業達成了五項「北京共識」,涉及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全民的方方面面。其中,第五項便是「呼籲廣大的快遞客、用戶和社會各界人士身體力行,積極倡導和使用快遞綠色包裝,做快遞綠色包裝的全生命周期的推動者,共同為實現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綠色發展,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為全面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作出貢獻」。
那麼,如何動員全社會來推進綠色物流呢?對於這個問題,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委會秘書長翁雲宣認為,首先從國家層面上,應繼續推進對綠色包裝生產企業的扶持。如果借鑒發達國家,歐盟的做法是對生物可降解材料免徵高額的回收稅;美國農業部則是對生物材料優先採購。目前,國家發改委已於2006年、2008年、2014年連續幾次進行專項支持,並在長春、武漢、深圳等城市開展了示範工作。翁雲宣希望,未來國家能針對快遞等行業的包裝出台強制性的政策。
「沒有強制性的政策,這些事情推動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翁雲宣解釋道。
首要的便是快遞包裝的標准問題,讓「良幣驅逐劣幣」。今年國家郵政局新增修訂了普通膠帶和生物降解膠帶兩項在材料方面的行業標准,但就如何規范快遞包裝使用量、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證、檢測和環保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進展緩慢。
「建立標準是非常重要的,」菜鳥網路的市場部負責人徐俊華說,「標准一旦建立,就可以引導生產企業和中游的流通企業,同時提高消費者對綠色包裝的認知。」
而困難的核心還在於綠色包裝的推廣成本。徐俊華指出:「如果將阿里、淘寶體系內電商快遞包裝的50%轉換成可降解材料,一個增加0.5元成本,那麼估算未來五年將多出200億,這不是哪一個企業能單獨消化的。「
面對成本問題,金暉兆隆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雅娟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專項資金、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給予企業實惠。
菜鳥網路「綠動計劃」負責人則向記者進一步表示:「除輸血之外,探索合理的商業運作模式極具現實意義,如果環保的各個環節、各方能看到經濟效益,就能更好地推廣綠色包裝。「
除了經濟方面的支持,參與了菜鳥綠色包裝的「綠動計劃」的武漢華麗公司董事長張立斌建議,應該對這些采購、使用綠色包裝的商家、用戶給予一些名的鼓勵,比如樹立標桿企業、用戶,從而起到示範帶頭的作用。
而在消費者的意識方面,「我想,建立起增強低碳環保意識的環境,不斷增強全民的綠色意識,是完全有可能帶動綠色包裝的發展的。」張立斌說。
在調查結束之時,一直關注快遞綠色包裝進展的大學生小周對人民網IT頻道表示:我們今天的消費,不應該成為明天子孫後代的負擔,希望每年的「雙十一」,不僅是全民的狂歡購物節,也是全民的環保消費日。
Ⅳ 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2次包裝,包裝盒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包裝盒的生產過程和使用過程都會對生活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深刻接觸過電商經營的人群都會明白包裝盒這種物品對於環境的污染是一定存在的,因為包裝盒在生產的過程中就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而消費者也能清晰的看到廢棄包裝盒對於環境的影響。
首先:包裝盒生產過程中的污染。
正是因為包裝盒帶來的環境污染嚴重,相關部門早就開始注意這方面的問題,所以現在一直提倡的就是通過創新綠色包裝和循環使用包裝盒等方式來解決環保問題,環保問題必須通過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治理好。
結束語:愛護環境,人人有責。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還有其他什麼想法,歡迎發表在評論區中。
Ⅵ 從電子商務的角度分析什麼叫綠色物流
綠色物流簡介
「綠色物流」的概念: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
綠色物流是以經濟學一般原理為基礎,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倫理學理論、外部成本內部化理論和物流績效評估的基礎上的物流科學發展觀。同時,綠色物流也是一種能抑制物流活動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利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包裝、配送等作業流程的物流活動。內涵綠色物流的內涵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集約資源
這是綠色物流的本質內容,也是物流業發展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企業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
綠色運輸
運輸過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是物流活動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打造綠色物流,首先要對運輸線路進行合理布局與規劃,通過縮短運輸路線,提高車輛裝載率等措施,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另外,還要注重對運輸車輛的養護,使用清潔燃料,減少能耗及尾氣排放。
綠色倉儲
綠色倉儲一方面要求倉庫選址要合理,有利於節約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倉儲布局要科學,使倉庫得以充分利用,實現倉儲面積利用的最大化,減少倉儲成本。
綠色包裝
包裝是物流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綠色包裝可以提高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資源消耗,避免環境污染。
廢棄物物流
廢棄物物流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失去原有價值的物品,根據實際需要對其進行搜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等,然後分送到專門處理場所後形成的物品流動活動。
中國綠色物流的發展
存在的不足
中國物流業的起步較晚,綠色物流還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非常有限,在綠色物流的服務水平和研究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與國際上先進技術國家在綠色物流的觀念上、政策上以及技術上均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觀念上的差距
一方面,中國領導和政府的觀念仍未轉變,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沒確立。部分政府領導對物流的推進尚且放任自流,更何況面向的是更進一步的綠色物流?僅有物流的思想而沒有綠色化的概念,還缺乏發展的前瞻性,與時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域外物流綠色經營消費理念仍非常淡薄,綠色物流的思想幾乎為零。經營者展現給我們的是綠色產品、綠色標志、綠色營銷和綠色服務,消費者追求的是綠色消費、綠色享用和綠色保障,而其中的綠色通道——物流環節,誰也未有足夠的重視和關心。因此在發展物流的同時,要盡快提高認識,更新思想,把綠色物流作為世界全方位綠色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確認和面向綠色物流的未來。
2.政策性的差距
綠色物流是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因為如此,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而且還必須從政府約束的角度,對現有的物流體制強化管理,構築綠色物流建立與發展的框架,做好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設。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在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導上,制訂了諸如控制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關政策和法規,而且還從物流業發展的合理布局上為物流的綠色化鋪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訂了《流通業務城市街道整備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機能,增強城市物流的綠色化功能。盡管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也一直在致力於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的制訂和頒布,但針對物流行業的還不是很多。另外,由於物流涉及的有關行業、部門、系統過多,而這些部門又都自成體系,獨立運作,各做各的規劃,各搞各的設計,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導致物流行業的無序發展,造成資源配置的巨大浪費,也為以後物流運作上的環保問題增加了過多的負擔。因此,打破地區、部門和行業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綠色化的思路來進行全國的物流規劃整體設計,是我國發展物流在政策性問題上必須正視的大事情。
3.技術上的差距
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物流綠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訂和遵循,更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而我們的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如中國的物流業還沒有什麼規模,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很好的規劃,存在物流行業內部的無序發展和無序競爭狀態,對環保造成很大的壓力;在機械化方面,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要求還有距離;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網路化環節上,綠色物流更是無從談起。
由此可見,中國的綠色物流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物流綠色化對我們來說,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進入中國,跨國物流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由於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一部分,故必須要加快物流的綠色化建設,物流企業必須加快調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會失去競爭力,一旦國外在物流業的綠色化上設置准入壁壘,我國稚嫩的物流業就將遭受巨大打擊。可以說,發展綠色物流是參與全球物流業競爭的重要基礎。
Ⅶ 電子商務法的特徵
現今電子商務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深入,許多深層次的問題也不斷涌現,電子商務法不僅致力於解決一系列矛盾與問題,同時也符合了時代發展的潮流。
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電子商務法》是一部保障並支持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促進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電子商務法》自起草之初,就把「堅持促進發展」擺在工作原則的首位。最終通過的《電子商務法》文本中,除了將「促 進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作為立法的重要目的寫入法律第一條,還設專章規定「電子商務促進」法律制度。
二、《電子商務法》是一部用戶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法
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電子商務必然是保護用戶和消費者權益的。《電子商務法》在起草過程中,也是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用戶和消費者的權益放在首要位置。
三、《電子商務法》是一部規范電子商務行為的平台法
在電子商務發展和監管過程中,電商平台都是非常關鍵的主體。如果說網路1.0時代的特徵是去中心化,那麼在平台經濟的網路2.0時代,最突出的 特徵就是圍繞各類平台的再中心化。《電子商務法》制定者深刻把握了這一規律,把電商平台作為一類特殊主體在法律中作出規定。除了圍繞其設定相應平台義務和 平台責任外,在網路綜合治理體系中發揮好電商平台的優勢也是《電子商務法》的重要著力點。
四、《電子商務法》是一部綠色發展法
《電子商務法》落實生態文明入憲的新要求,多處就電子商務綠色發展做出規定:明確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支 持、推動綠色包裝、倉儲、運輸,促進電子商務綠色發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要履行環境保護義務,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 求和環境保護要求;要求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規定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
Ⅷ 綠色快遞具體是指什麼,為什麼說它很難發展
中國產經新聞報記者問:您認為整個快遞相關產業鏈需要進行哪些技術革新模式創新,才能真的把綠色快遞落到實處?
解筱文答:真正推動快遞物流綠色化發展,需要從政府層面統籌考慮,多方協作,加大政策激勵、市場引導和日常監管,鼓勵規模化發展的較大快遞物流企業深度參與綠色物流發展,著力從物流生產供應端入手,實現技術革命和商業模式創新,從根子上破解難題。
解筱文:評論人、作家、戰略學者。主評時政、商業、鐵路、文化。
Ⅸ 請談談電商物流推行綠色包裝的必要性
談談電商物流推行綠色包裝的必要性,可能是物流信息的一個重大改進吧,因為在物流上未來可能會加大,所以應該要做出相應的改進和調整。
Ⅹ 國務院為快遞發展再送什麼大禮包
經國務院同意,2018年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國辦發[2018] 1號文的形式正式發布。這是繼2015年10月,《國務院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61號文」)印發以來,在國務院層面再次發布指導快遞業發展的意見。
記者梳理發現,《意見》延續了「61號文」支持快遞業發展的精髓要義,並對近年來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融合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發現的新問題,作出了積極回應,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指導意見。從內容來看,《意見》呈現出十大新亮點。
《意見》提出,「創新價格監管方式,引導電子商務平台逐步實現商品定價與快遞服務定價相分離,促進快遞企業發展面向消費者的增值服務。」
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商品價格和快遞服務定價若能實現分離,快遞服務價格會變得透明,有利於體現快遞從業者的勞動價值。與此同時,快遞企業可根據消費者服務需求的分層,提供諸如「定時達」「限時達」「預約配送」等不同時效增值服務,走出快遞產品同質化競爭的困境,也可以真正把快遞服務的選擇權和主動權,從平台商家還給消費者,有利於快遞企業和電商平台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
亮點五:建立企業間數據共享規則,管好、用好大數據
此前偶有發生的信息泄露事件,已經讓公眾綳緊了信息安全的神經,而發生在2017年的「豐鳥之爭」,則首次把快遞數據的管理、使用擺上檯面,並成為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公共事件。
《意見》不僅首次明確要「健全企業間的數據共享制度」,而且對一旦發生諸如「豐鳥之爭」時出現數據中斷等突發狀況提出預案,要求「完善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數據保護、開放共享規則,建立數據中斷等風險評估、提前通知和事先報告制度。數據連接規則的確立,必將極大的促進電商與快遞的協同發展,打破行業之間的數據壁壘,使得上下游之間、快遞內部鏈條之間的鏈接更加高效、有序,從而大幅提高快遞物流的運營效率,節約社會資源。
亮點六:快遞物流相關基礎設施被納入整體規劃
《意見》的又一重大利好是強化規劃的引領作用,完善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在18條具體指導意見中,關於規劃引領的內容有4條,包括「加強規劃協同引領」「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加強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和「推進園區建設與升級」。
魏際剛指出,這就要求政府要統籌考慮產業基礎、區域經濟、自然地理、交通區位等多種因素,科學建設支撐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網路體系。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也認為,「這是基礎設施從存量升級到新增規劃的全面設計」。「我國地域發展差異大,電子商務發展有著一城一品、一地一品的特色,各區域依資源建立電子商務物流體系時,必須依現有電子商務發展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進行綜合考慮地域區位、功能定位、發展水平等因素的構建與改造,不能脫離實際。」趙國君表示,注重從地域特色資源出發,結合實際並考慮發展趨勢,進行頂層設計,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布局,成為總體規劃中的有機整體,這在《意見》中體現得較為全面與充分。
我國已經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快遞大國,快遞業在服務經濟民生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普遍認可,「收快遞」成為百姓現代生活中的「新開門七件事」。但略顯尷尬的是,由於快遞業在經濟發展的貢獻更多地是通過支撐網上零售、促進流通等方式間接體現,對地方稅收的直接貢獻並不明顯。因此,在有些地方也出現重視電商、忽略快遞發展的傾向,快遞「安家難」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其服務電子商務作用的發揮。
《意見》中明確,「快遞物流相關倉儲、分撥、配送等設施用地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納入城鄉規劃」。毫無疑問,把快遞用地納入城鄉規劃,將有效緩解快遞企業作業場所緊張的問題。有了場地的保障,免去後顧之憂的快遞企業也可以大膽地投資購置自動化分揀設備,提升作業效率和服務質量。
除此之外,《意見》要求將「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也是在明確其公共屬性後,推動落實的重大舉措。
亮點七:配送車輛通行管理方案更具指導性
車輛通行難一直是困擾快遞發展的瓶頸之一。在61號文中就曾提出要改進快遞車輛管理,「逐步統一標志,對快遞專用車輛城市通行和臨時停靠作業提供便利」。
近年來,各地在規范車輛運營方面也進行了不少的嘗試。2016年,北京市對5.7萬輛快遞電動三輪車的「三統一、一加強」實現政策創新:統一形象標識、統一為快遞車輛發放通行許可證、統一為車輛購置交通意外險,加強車輛行駛安全管理。該舉措不僅為快遞員提供了方便,同時便於城市管理。部分省市政府主管部門相繼出台了相關便利通行政策性文件。
《意見》提出的「鼓勵各地對快遞服務車輛實施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加強對快遞服務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教育」「統一購買交通意外險」「引導企業使用符合標準的配送車型,推動配送車輛標准化、廂式化」等規范配送車輛運營的措施,都是各地經驗的總結,具有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特點。
與此同時,《意見》中提出的「合理確定通行區域和時段,對快遞服務車輛等城市配送車輛給予通行便利」「完善商業區、居住區、高等院校等區域停靠、裝卸、充電等設施,推廣分時停車、錯時停車,進一步提高停車設施利用率」等便利配送車輛通行的舉措,也比以往提出的措施更為細化,更接地氣。
毫無疑問,《意見》的出台為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的聯動協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運營環境,是快遞配送車輛規范化運營的合規性依據和保障。「通過標准化和廂式化管理,不僅保障了快遞企業的安全運營,也為車輛生產企業提供了方向和思路。通過合理確定通行區域和時段,為快遞配送車輛在全國城市范圍內進城確立了合規性,有效解決擁堵配送現象。給予城市快遞配送車輛通行便利,有助於提升快遞時限准時率。『分時通車、錯時停車』,該創新性舉措為解決各快遞企業扎堆配送和低效配送提供了新思路,避免了加劇人口密集區域的交通擁堵,提高了停車設施的利用率。」曾軍山說。
亮點八:鼓勵末端創新,開展集約服務
快遞服務最大的瓶頸在末端。對快遞企業而言,末端服務的穩定性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快遞末端網點的運營成本持續上漲,從「快遞下鄉」的成功實踐經驗來看,在末端配送方式上進行創新,實行共同配送將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對服務質量的提升也十分有益。
《意見》提出「鼓勵快遞企業開展投遞服務合作,建設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開展聯收聯投」,意在推動末端服務方式的改革和創新,促進末端配送、服務資源的有效組織和統籌利用。從具體內容上看,「鼓勵快遞物流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與連鎖商業機構、便利店、物業服務企業、高等院校開展合作,提供集約化配送、網訂店取等多樣化、個性化服務」,在實踐中已有不少成功經驗。
「鼓勵末端集約服務,為快遞行業適應城市管理新要求提供了方向。」曾軍山指出,隨著快遞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快遞網點、城市貨運車輛、末端車輛增長迅猛,快遞末端管理成為城市管理的難題。「集約化可以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規范,同時也有利於推動行業末端整合,做大做強」。
需要指出的是,在快遞末端開展集約服務,需要理順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關系。同時,集約服務也可能會淡化企業品牌的影響力,對企業總部而言,應該對此保持開放和寬容的心態。
亮點九:用標准化智能化提高協同運行效率
利用信息技術為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賦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加快自動化進程、構建技術驅動、高效協同的信息系統支撐體系對行業未來至關重要。《意見》在提高科技應用水平、鼓勵信息互聯互通、推動供應鏈協同三個方面做出明確指導。
在提高科技應用水平方面,《意見》鼓勵企業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提升自動化、專業化水平,也支持企業加強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信息互聯互通方面,《意見》提出推動建立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各環節數據介面標准,引導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物流企業加強系統互聯和業務聯動,鼓勵建設快遞物流信息綜合服務平台,以實現數據互通,提升行業信息技術水平;在供應鏈協同方面,《意見》鼓勵倉儲、快遞、第三方技術服務企業發展智能倉儲,延伸服務鏈條,優化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管理。
《意見》從三個方面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有利於引領快遞物流企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變,由單一的快遞服務提供商向綜合供應鏈服務商轉變。同時,這三方面的指引也有利於企業更好的獲取政府、政策支持,從而更好促進行業的發展。
趙國君也認為,《意見》從安全、資源優化配置、信息共享與智能匹配等方面充分考慮到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發展特色。她說:「從國家層面來看,有關部門也在大力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分享、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公共服務資源分享。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較好的協同發展,可與各類信用信息平台無縫的對接,打破信息孤島,建立政府和企業互動的信息分享合作機制。」
亮點十:鼓勵環保節能,發展綠色生態鏈
《意見》從促進資源集約、推廣綠色包裝以及推動綠色運輸與配送等三方面對發展綠色生態鏈進行規劃,提出了「開展供應鏈綠色流程再造,提高資源復用率,降低企業成本」「建立綠色節能低碳運營管理流程和機制」「制定實施電子商務綠色包裝、減量包裝標准,推廣應用綠色包裝技術和材料,推進快遞物流包裝減量化」「逐步提高鐵路等清潔運輸方式在快遞物流領域的應用比例」等具體措施。
毫無疑問,發展綠色生態鏈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必要要求。此前,國家郵政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等十部門已經聯合發布《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三大目標、七項任務。《意見》則進一步從全產業鏈的角度進行了細化。
無論是電子商務平台和快遞企業,都在綠色發展中進行了大量探索,並取得了積極成效。來自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快遞行業在轉型升級中積極引入環保型車輛,2017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上升至7158輛。目前,我國31個省約有6585輛純電動快遞汽車在快遞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投放,相比去年翻了一番。2016年6月,菜鳥網路宣布聯合32家中國及全球合作夥伴啟動菜鳥綠色聯盟(又稱「綠色計劃」),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2016年,京東在北京、上海、成都已經投放近百輛新能源電動車,百公里電耗僅為31.50千瓦時,與傳統燃油車輛百公里油耗11升柴油相比環保效果明顯;2017年6月,京東物流又和寶潔、雀巢、聯合利華等九家大型企業合作,啟動「青流計劃」,通過減量包裝統一耗材,應用技術,協同品牌商、物流企業、包裝耗材企業,減少資源與浪費,實現節能降耗,低碳環保。
只希望安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