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現在常見的模式分為三種,B2B B2C C2C 。B2B指的是企業對企業,B2C指的是企業對個內人,C2C指的是個人對個人,阿里巴巴運用的容就是B2B模式,京東商城用的是B2C模式,馬雲的淘寶就是C2C模式,相對於現在的天貓所謂的模式是B2C,但相比C2C的成分更多點,只是要加入進來需要營業執照,必須成立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個人認為還是沿襲這三種模式走下去。但是電子商務還是無法完全取代實體店。最後再勸你一句,現在打著電子商務的旗號網站太多,無非就是虛擬與實體相結合的,不要去做。模式與金字塔沒有區別。小心!!!!!
2. 國外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北美的現狀
目前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約4000多萬Internet用戶,占總人口的20%多。目前,Intern et網站的數量約有2000萬個。在1996年1月,網站數量僅有約20萬個;到1996年底,網站數量增加了約十倍達到200萬個;1997年仍然保持了這個速率。主幹網的速率為622M,有9個大節點。每個節點下掛幾個一級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每個一級ISP下,又掛幾個二級ISP,直至最終用戶。用戶的速率一般是56Kbps或33.6Kbps/28.8Kbps。現在有些地方已開始使用Cable
Modem,速度達500Kbps,許多地方已開始試用ADSL,速度達1.5Mbps。每個月用戶要交給ISP的費用大約為15加元(相當於人民幣90元),而且不限制通信量,服務很好,大部分ISP聲稱24小時×7天的技術支持。ISP出口到上一級ISP的速率一般為一根或多根T3(45Mbps)或T1(1.5Mbps)。一根T1線包月大約5000元人民幣,一般標準是掛300個左右的終端用戶。
大體上講,Internet的發展,從近年起有了爆炸性的發展,應用面遍及各行各業。縱觀美國Internet的歷史及展望未來,筆者認為,從Internet的應用角度看,可販種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電子郵件階段。這個階段可以認為從70年代開始,平均的通信量以每年幾倍的速度增長。比如,筆者在1996年發了大約200個電子郵件,1997年則有約1000個電子郵件。
第二階段,信息發布階段。從1995年起,以Web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發布系統,爆炸式地成長起來,成為目前Internet的主要應用。
第三階段,EC(Electronic Commerce),即電子商務階段。EC在美國也才剛剛開始。之所以把EC列為一個劃時代的東西,筆者認為,是因為 Internet的最終主要商業用途,就是電子商務。同時反過來也可以很肯定地說,若干年後的商業信息,主要是通過Internet傳遞。Internet即將成為我們這個商業信息社會的神經系統。
三個階段開始的三個應用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高速擴張中。電子郵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著目前的信件、一定程度上的電話和傳真;信息發布功能已經取代了一部分的報紙、電台、電視台的新聞發布功能,幾乎所有重要的報紙都有了免費的電子版本供查閱。許多日常工作,尤其是情況信息的搜集,通過一個滑鼠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免去了出差、長途電話、傳真、郵寄等過去是必須的動作,這些已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
由於Internet對社會資源的巨大發揮和節約,美國政府在促進Internet的普及和發展上,不遺餘力,總統、副總統親自上陣。比如,在Internet商業活動還不充分時,政府出錢使Internet免費運行,直至近年在Internet走上軌道,能自行良性快速發展壯大時為止;還規定美國政府的各個部門1997年必須在Internet上購買不少於450萬件的商品,把指標分散開來,分配到政府各地和各部門,以培養在Internet上購物的習慣和環境。1997年5月份,柯林頓公布了一個政策,即Internet-Tax-Free-Zone(Internet免稅區),即在全球范圍內,通過Internet網所購、銷的商品不加稅,包括關稅和商業稅。這個政策已得到加拿大、日本、歐洲等國的不同程度的支持。所以,Internet免稅區,可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意義極其寬廣和深遠。
總而言之,在美國和加拿大,一場歷史上最重要的技術革命--以Internet為綱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席捲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且其變革的速度之快,其影響之大,其涉及面之廣,無可比擬。
亞洲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新加坡企業調查揭示:亞洲電子商務發展不容小覷
作為最具高回報及商業機會的區域,亞洲電子商務發展一直受到信息技術和商界人士的關心。1993年至1996年,亞洲Internet網站數目激增137%。有調查預測,到2001年,亞洲國家應用電子商務的貿易額將達300億美元。由此可見,亞洲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容小覷。
以新加坡為例,Price Waterhouse曾於1998年進行一項專題調查,訪問了83家主要的商業組織,調查結果顯示電子商務的應用主要圍繞電子交易和市場推廣,其中尤以電子數據交換(EDI)和網上廣告為主。而電子郵件及網站是它們在Internet上宣傳的主要工具。另外,網上智能卡繳款及電子轉賬服務也正在成為公司下一個信息技術發展項目。可見,從數據往來至交易程序都將以Internet為平台,電子商務的應用范圍值得關注。
各行業趨向網上銷售網上EDI逐漸普及
事實上,邁入1999年,網上銀行服務(Internet Banking)已成為業界不可或缺的服務,不少大銀行不但有網站,而且還提供網上轉賬和查詢賬戶的功能。而零售及娛樂事業也大量應用網站從事訂購服務,如大型超級市場、花店、唱片公司等。在商務方面,貿易商也利用Internet進行交易及報關工作,使Internet EDI活動逐漸成為工商業的信息科技應用趨勢,並取代傳統的EDI網路和服務。與此同時,金融投資也正在向網上電子交易發展,這有助於簡化交易程序及增加市場信息透明度。
調查發現,公司發展電子商務是為了提高客戶服務及競爭力,而以增加收入為目的者只有20%弱。再者,大多數公司還不知道發展電子商務的成本,而且20%的公司認為需要10萬~50萬美元。
用EDI未必會降低成本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網站上提供服務及產品信息,無疑有助於客戶方便地掌握更多的資料。而電子商務的最大優點,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及突破時間和地區界限。至於成本降低及收入增加與否,就要看應用電子商務的策略和營運之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服務素質及效率必能高出同行。在成本方面,從專業角度評估,應該在13萬~15萬美元以下,因為其中的軟、硬體和人手其實可沿用現有的部分資源,關鍵是要有一個熟悉電子商務的專業人員帶領,使之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及人力資源發展網上業務。
最大的開支是系統維護
有意發展電子商務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公司認為維護及後勤系統是電子商務的最大開支,其次便是保安措施。事實上,調查結果證明了這一看法的正確性,電子商務依賴網站伺服器甚至需要公司的Intranet相配合,涉及的軟硬體不少,而除了硬體的保養成本外,維持網站運行的人力及管理資源和不斷的服務改善工程也是一筆主要的花銷。
因此,在進行電子商務前,項目管理者、供應商和管理層應有充分的溝通,並且做好計劃預算,以便在電子商務發展時能在技術及成本關系中得到最大的效益。尤其是考慮網站連接上公司Intranet或資料庫時,在技術工作中所費時間甚多,而且可行性往往是最大難關。一旦預算失敗,應用不了現有的信息技術資源,就可能損失不少的資金及時間。
日本推崇電子商務
過去,日本的計算機化主要用於生產過程的優化以及在公司中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現在的結構已經不適應經濟的發展,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大大削弱了。由於這些原因,日本迫切需要改變現在的系統。作為這種結構性改變的工具之一,電子商務被日本政府和私人機構推到了顯要位置。
在這種環境下,根據企業界的要求,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國際經貿部積極同私人機構合作,在日本經濟的每一個商務活動中開展電子商務的促進計劃。
日本國際經貿部對電子商務進行了分類,把商家和客戶之間的電子商務稱作客戶電子商務,把商家和商家之間的電子商務稱作公司電子商務,並在1994年,准備了總計2億5千萬美元的預算。接著,他們為19個客戶電子商務項目分配了8千萬美元的預算,為26個公司電子商務項目分配了1億7千萬美元的預算。
在客戶電子商務方面,日本現在有超過50家的本國銀行准備採用SECE(安全電子商務環境)協議。在公司電子商務方面,日本已經發起了一項稱為CALS的計劃,以實現從研究發展部門到生產部門之間的過程數字化。在這個計劃中,大量書面工作和商業過程被計算機的程序所代替,大大降低了費用,縮短了時間。
在客戶電子商務方面,在開放性網路如Internet上進行電子交易必須做到安全可靠。而
SECE實現了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進行日本式的商務活動。1997年10月,由富士通、日立和NEC聯合成立了日本認證服務有限公司以提供這種頒發電子認證的服務,現在已開始這項服務。
1996年,日本成立了電子商務促進委員會,簡稱ECOM,有251家公司或機構參加了該組織。此後,ECOM在諸如電子授權認證和電子預付款或"ECOM現金"協議等領域制訂了規劃和模型協議。這個授權認證規則得到了美國國家標准和技術研究院(NIST)及OECD的高度評價,並被指定為共同的全球規劃的主要基礎。因此,電子商務計劃通過一些私人機構的努力得到了較大發展。
日本的電子商務促進計劃採用了以下規則。首先,知識產權由發起這個計劃的政府和公司共享;其次,對參與公司的選擇是一個開放過程,一些外國公司實際上已經參與進來;第三,零售商通過提供系統服務來支持這個計劃;第四,每一個計劃有2年的時間框架。通過採用以上這些規則,這些計劃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效果。
3. 國外電子商務網站發展的現狀,優缺點及發展趨勢~
世界電子商務網站發展的現狀:
本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網路、通信和信息技術突破性進展,Internet在全球爆炸性增長並迅速普及,使得現代商業具有不斷增長的供貨能力、客戶需求和全球競爭三大特徵。
在過去的十年中,美國經濟的持續良好發展勢態為電子商務的成長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在全球范圍內,有利的資金市場,亞洲經濟的逐漸恢復,歐洲競爭機制的復甦,以及遍布的創業精神都直接或間接地促使電子商務業在全球范圍成長。網路也刺激著商家,使他們更樂於承擔風險,投資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但即使在美國這樣的電子商務革命領導國家,全部電子商務業,包括B2B與B2C,只佔1999年全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8%。到2003年這個數字將提高到近7%。目前,世界各國紛紛看好電子商務這塊新大陸,普遍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是未來四分之一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對其經濟的促進將不亞於200年前的那場著名的工業革命。
1、全球電子商務,美國獨占鰲頭,歐洲緊隨其後;
2、亞洲電子商務發展不容小覷 ;
3、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B2B)快速增長 ;
從下面三幅圖,可以簡要了解世界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就未來電子商務全球發展預測:
1、就經濟發展動力看,國內的電子商務前景最好,任何產業發展,市場動力是第一,進入2015年後。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內向標;
2、從世界經濟格局看,歐、美、日、韓、新加陂、澳大利亞、中國等世界發達國一定是走在電子商務前列,也將帶領全球電子商務奔跑50年,甚至100年。
4. 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趨勢是什麼
就業方向較廣。
1、網路前端設計。
這個方向培養的可以說是電子商務技術性人才,包括網頁設計、網頁美工、網站前台代碼優化等工作崗位。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工作環境都是很不錯的。
2、網站後台設計。
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網站後台設計方面的工作,像是網站建設和維護等崗位。但是這個就業方向需要學生掌握前端開發的技能和一門網站編程語言,最少需要熟練學習一門編程語言。
3、網站運營。
網站運營包括網路編輯、網站策劃、網路客戶服務、網站數據監控和數據挖掘、網站客戶關系管理等崗位。這個就業方向對學生的軟文編輯實力、內容策劃能力、溝通交流和數據分析等有很高的要求。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幾個趨勢
一、個性化趨勢,對於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將成為電子商務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這比傳統企業更具有個性化的服務,是決定今後企業商務活動成敗的關鍵。
二、縱深趨勢,伴隨國家通信網路的發展,電子商務將會隨著時間的發展,成為國家的基礎建設。支撐電子商務的環境漸漸走向規范,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濃度也將擴展。
三、國際化趨勢,馬雲的支付寶已經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圈地發展,這是為電子商務全球化打好了基礎,利用好國內外各種資源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有利電動機。
5. 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
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_天堂島的誘惑--劉成龍blog
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2008-12-11 21:31 1、推進信息化進程中回的電子商答務 我國電子商務是在國家信息化進程中發展起來的...近幾年來,我國網路規模和網民數量的擴大為我國跟進世界經濟日趨全球化、網路化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積聚著能量支持我國...
6. 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現狀
全球電子商務發展形勢:
美國著名的高科技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報告稱,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連年攀升。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則達到161357億美元,同比增長25%,2010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94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7%。2009年,世界B2B電子商務交易額占電子商務總額的90%以上,B2C和C2C電子商務交易額共佔到總交易額的10%以內。
世界城市電子商務發展規模巨大。2009年,全球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作為世界城市,東京、紐約、倫敦的電子商務規模一直在高位穩步擴張,東京、紐約、倫敦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達到了8970億美元、7890億美元和2087億美元。2009年,東京、紐約、倫敦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分別為6728、5918和1565億美元。2009年,東京、紐約、倫敦B2C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分別為1682、1479和392億美元。
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的特點
(1) 全球電子商務用戶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全球電子商務用戶數達到6.93億人,佔全球互聯網用戶數的42%,較2009年提高了一個百分點。近五年來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速始終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長速度。
(2) B2B仍在全球電子商務中佔主導地位。2010年,B2B電子商務仍佔主導地位,在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中所佔比例約90%,交易額規模達到171333.4億美元,同比增長18%。
(3) 全球電子商務地區差異逐步減小。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平衡。美國電子商務遠遠領先於其它國家,但近3年來美國電子商務市場份額已從2006年的48.8%降至2010年的18.6%。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異軍突起,日益成為國際電子商務市場的重要力量。
(4) B2B折射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差異。從全球電子商務應用模式市場份額看,B2C與C2C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放大,但B2B仍是市場主體,終保持在95%以上水平,比如美國、日本、歐洲B2B佔比分別為96.2%、96.1%和95.0%。而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發展率先反映在B2C與C2C應用的普及和市場的擴大,而B2B市場份額普遍維持在80%-90%,印度B2B市場甚至僅為50%左右。
國際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1)電子商務將與實體經濟深度整合,電子商務與企業內部信息化界限趨於消失。全球化與技術進步將席捲全球,互聯網影響下,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壁壘正在消除,企業的成敗將在更大程度上受互聯網影響,供應鏈全球一體化是大勢所趨,產業鏈與價值鏈整合為價值網路。
(2)電子商務服務業將成為商業服務、商業基礎設施和現代服務業的核心,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將成為電子商務服務業的核心,引發新的產業模式創新。
(3)傳統商業將受到近一步沖擊。隨著網購和智能物流進一步發展,流通業將發生深刻變革,美國商業房產已出現空置現象,據估算,如果一個10000平方英尺的商店,僅僅有6%的業務流向網路銷售,結果可能導致商店利潤下滑50%,以及經營場所月租金下降17%。堪薩斯城一半以上的閑置零售空間來自廢棄的大規模折扣連鎖店。僅食品上網一項,就讓美國4.5億至5億平方英尺的土地閑置。城市發展有形商場將開始面臨風險。
(4)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等技術創新,將大大促進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
(5)電子商務將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由此引發數據服務業的興起,以及個性化、准確化營銷的發展。
7. 美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幾個階段
美國是全球電子商務發展最早也是最快的國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應用領域和規模都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在全球所有電子交易額中,目前大約有50%以上都發生在美國。據報導,互聯網在美國發展17年所創造的價值,接近於美國汽車工業經過100年發展所創造的價值。作為這一場電子商務運動的倡導者和推動者,美國國內的電子商務發展經歷五個階段,演繹了一段世界電子商務的發展史。
1991年,美國政府向社會公眾開放網際網路,允許在網上開發商業應用系統。 1993年,美國總統柯林頓提出建設信息高速公路計劃。
1994年,美國副總統戈爾進一步提出了建設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倡議,引起世界各國的強烈反響,全球出現了網路建設的熱潮。
這一段時期是全球電子商務的萌芽期。此間,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眾多美國網路公司紛紛成立,他們以提供信息聚集網路瀏覽者,吸引廣告商投放廣告而獲得收入。
1995年,網際網路上的商業業務信息量首超科教業務信息量,電子商務從此大規模起步發展。
1996年,美國兩大信用卡國際組織共同發起制定保障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安全電子交易、適用於B2C的模式的SET協議,並在全球推廣。
1997年,美國政府制定了全球電子商務市場框架文件,推動全球電子商務的自由競爭發展。此外,美國和歐盟共同發表了有關電子商務的聯合宣言。當年,美國在網上開設的商店已達2萬家。
1998年初,美國政府宣布了三項免稅政策草案,將網上購物這種商業形式與傳統的貿易方式區別出來,用法律形式保護新型的電子商務市場。當年北美網上購物的人數達100萬人次。
從1998年開始,美國政府通過法案決定聯邦政府機構的全部經費開支實行電子化付款,加快了美國全國金融的電子化、網路化。 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即B2C)在這一期間興起,電子商務進入了發展的第二階段。據美國官方資料,
1999年美國第四季度B2C的交易額達53億美元,佔全部商品零售總額的0.64%。
2000年到2004年,企業間電子商務(即B2B)興起,企業之間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來進行交易,以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率。電子商務進入了發展的第三階段。美國國內製造協會2000年的一項調查表明:32%的製造商開始使用電子商貿技術來進行商業交易,80%的公司有自己的網址,並通過互聯網來進行招標、購買等商業活動。
由2005年起,美國的許多大型傳統企業相繼轉向電子商務,並試圖通過互聯網簡化商業流程,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全球電子商務迎來了發展的第四階段。 2008年,美國Groupon的成立,開創了網路團購模式,即消費者對商家的電子商務(C2B)。該模式的核心是通過聚合為數龐大的具有相同購買意向的零散消費者,形成一個強大的采購集團向商家大批量購買,以此來改變B2C模式中用戶一對一出價弱勢地位,這標志著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走向第五階段。
8. 2020年全球電商的發展形態是什麼樣的
新興市場電商行業發展更具潛力
目前,全球電商市場規模不斷擴張,但隨著電商滲透率的不斷提升,電商規模擴張增速將趨於下滑。同時,電商行業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區域不平衡性,北美和西歐電商市場已相對成熟,亞太市場發展相對迅速,而包括南美、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在內的新興市場由於電商滲透率仍較低,未來電商行業的發展更具潛力。
亞太地區網購消費者增速全球領先
2019年1月7日,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聯合Facebook中國區最大代理商飛書互動(深諾集團)共同發布了《2018年全球電商行業藍皮書》。《藍皮書》顯示,從用戶規模來看,2018年,全球網購消費者規模預計將超過18.8億人,同比增長8.9%,全球網購滲透率約為25.3%。未來隨著網路滲透率的逐年上漲,網購消費者數量增速將逐漸放緩,預計到2022年全球網購消費者規模將達到23.8億人,網購滲透率將提高至30%以上。
2016-2022年全球網購消費者規模、滲透率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9. 世界電子商務發展的三個階段的特點
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1、99年~02年萌芽階段。
這個階段里中國的網民數量相比起今天是在是少得可憐,根據2000年年中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網民僅1000萬。而且這個階段,網民的網路生活方式還僅僅停留於電子郵件和新聞瀏覽的階段。網民未成熟,市場未成熟,以8848為代表的B2C電子商務站點能說得上是當時最閃耀的亮點。可惜8848最終逝去,萌芽期的電子商務環境里沒能養活幾家電子商務平台,只是孕育了一批初級的網民。這個階段要發展電子商務的難度相當大。
2、03年~06年高速增長階段
當當、卓越、阿里巴巴、慧聰、全球采購、淘寶,這幾個響當當的名字成了互聯網江湖裡的熱點。這些生在網路長在網路的企業,在短短的數年內崛起,和網游、SP企業等一起攪翻了整個通信和網路世界。以前程無憂網路招聘為例,在這個以專門發行招聘報紙的企業,03年初的時候還是投報紙廣告送網路招聘會員,到今天已經變成了投放網路招聘廣告贈送報紙招聘廣告,可見變化之巨大(這個例子說明的就是網路應用的發展對傳統業務的影響深遠)。
這個階段對電子商務來說最大的變化有三個:
第一個變化:大批的網民逐步接受了網路購物的生活方式,而且這個規模還在高速的擴張。
第二個變化: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從B2B電子商務中獲得了訂單,獲得了銷售機會,「網商」的概念深入商家之心。
第三個變化:電子商務基礎環境不斷成熟,物流、支付、誠信瓶頸得到基本解決,在B2B/B2C/C2C領域里,都有不少的網路商家迅速的成長,積累了大量的電子商務運營管理經驗和資金。
3、07年~10年電子商務縱深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電子商務已經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的天下。數不清的傳統企業和資金流入電子商務領域,使得電子商務世界變得異彩紛呈。
首先:阿里巴巴、網盛上市標志著B2B領域的發展步入了規范化、穩步發展的階段;
淘寶的戰略調整,網路的試水意味著C2C市場將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不斷的優化和細分市場。PPG、紅孩子、京東的火爆,不僅引爆了整個B2C領域,更讓眾多傳統商家按耐不住紛紛跟進。
07年~10年,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將達到新的高度。雖然還不至於會顛覆人們的生活習慣,我們一定會看到更為精彩絕倫的新鮮事,會看到一個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不斷融合發展的新時代。
10. 世界電子商務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
電報的發明拉開了電信時代的序幕。 1876年,貝爾和華生發明了電話,開始用聲音傳遞商務信息; 1925年電視之父貝爾德發明了能傳輸圖象的電視機;1930年有聲電視出現;1937年沃恩斯的電子電視系統擊敗貝爾德,真正意義上的電視誕生。1946年才合法製造。
2:基於電子數據交換的電子商務(20世紀60年代)
「個人計算機」的出現以及企業間專用網路的發展,應用於企業間的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和銀行間的電子資金轉賬(EFT)技術作為電子商務應用的系統雛形出現了。使商業文件可以從一台計算機傳輸到另一台計算機,大大提高了商業文件的處理速度,降低了商業成本。但企業使用專用網路與設備的費用太高,人才少,阻礙了它的發展。
3: 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91年後)
20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在全球迅速普及和發展,逐步從軍事、大學、科研機構走向百姓家庭和企業,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以遍及全球的互聯網為架構,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網上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信息資料庫為依託的一種新的商務模式迅速發展。
4:2000年以來——E概念電子商務:
採用各種電子方式進行的各項社會活動的綜合運用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四個階段:1:萌芽與醞釀期(97-2000年):爆炸式發展的夏天
亞馬遜網路書店(1995年)的冉冉升起,使電子商務成為了經濟活動的熱點,大量風險投資湧入電子商務,網路概念股在美國受青睞,電子商務出現爆炸式發展。
2:調整蓄勢階段(2000-2003年)——寒冬
由於擴張速度快,資金投入多,電子商務問題暴露,物流、管理問題突出,網路股出現炮沫經濟,國際股市從5000點跌破到2000點,資金撤離,網站開始重新洗牌,優勝劣汰,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電子商務發展經歷了寒冬臘月,超過1/3的網站銷聲匿跡了。
3:復甦與回暖期(03年-05年)—高速發展的春天
經過嚴峻的市場考驗,電子商務網站開始務實經營,SRS的出現、911事件的發生,禽流感病毒的傳染、非典流行使得電子商務又卷土重來,電子商務又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
這個階段對電子商務來說最大的變化有三個:
第二個變化: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從B2B電子商務中獲得了訂單,獲得了銷售機會,「網商」的概念深入商家之心。
第三個變化:電子商務基礎環境不斷成熟,物流、支付、誠信瓶頸得到基本解決,在B2B/B2C/C2C領域里,都有不少的網路商家迅速的成長,積累了大量的電子商務運營管理經驗和資金。
4:電子商務縱深發展期(2006-現在):做大做強的夏天
這個階段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電子商務已經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的天下。數不清的傳統企業和資金流入電子商務領域,使得電子商務世界變得異彩紛呈。
總的來說,電子商務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