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常用的促銷預算方法有哪四種,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科學
這個方法有很多的,首先要看你是什麼行業,做什麼類型的產品的。比較常用的方法有幾種,比如量力支出法、銷售額比例法、競爭對等法和目標任務法。這些方法既適合於企業制定總的促銷預算,又適用於某一種具體促銷方式的預算、如廣告預算、人員推銷預算等。
㈡ 促銷活動如何做好預算
節日促銷活動如何控制費用呢? 促銷活動往往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促銷費用根本花不出去,目標達不成;二是促銷費用花出去了,而目標依然是達不成。 原因何在?表面上看,問題似乎是出在促銷費用上,因為促銷費用花不出去說明促銷計劃或者方案本身存在問題,市場人員沒有充分的市場依據,憑自己拍腦袋制定出一廂情願的促銷計劃。事實上,是促銷的計劃性不強導致根本無法執行,或者是在過程中不斷的追加促銷費用,導致促銷如救火。 工作中,促銷費用的支出大多數情況下是讓營銷目標實現變得「可能」,但怎麼樣讓促銷費用使營銷目標實現從「可能」變「可控」,不在促銷工作的過程中救火一樣追加費用,等促銷活動結束又掂回來一堆需要補簽的費用追加申請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制定準確的促銷預算 案例:小劉是某白酒品牌的市場負責人,最近正為一些無法兌現的市場費用苦惱,因為中秋節申請搞的促銷活動,目標雖然達成了但比促銷計劃中預算申請的費用超支了很多,找老總去批復追加的費用申請又被退了回來,因為無法向客戶交待當初自己已經承諾的費用而陷入困境。 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最為常見,由於當初的預算申請與實際操作出現較大的偏差,盡管說也達成了目標但超支的費用卻無法兌現,會導致市場停滯。 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促銷方案沒有做好充分的論證,甚至是拍腦袋定的一廂情願的方案,盡管能批下來,但過程中又面臨著追加費用的現實。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要求市場負責人必須依據市場制定促銷方案,充分考慮市場的變動因素,盡可能的與客戶溝通促銷方案,尤其是促銷費用。 二、在做好預算的同時讓目標與費用成正比變動 案例:在幫助某白酒企業做促銷費用使用分析時發現,能按照促銷預算計劃使用費用的幾乎很少,尤其是節日促銷,我們在審視其預算方案與實際發生的費用偏差時找到了根源。原來所有的促銷費用預算都非常精確,表現為目標一定,費用一定。但實際運作過程中,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按照這種既定的預算,促銷費用投入的比率可以一定,但只有讓促銷費用投入比率與實際達成目標成正比時,才能保證預算費用的准確性。 在申請促銷費用時,大部分市場人員受企業既定標準的限制,對費用預算總是追求絕對值,甚至精確到元、角、分。這樣就會在目標靜止的情況下發生促銷費用不斷的變動,導致促銷過程中出現不斷的費用追加。 如果能夠提前預測促銷活動的變動性,承認過程中的調控是一種事實,不是把促銷費用金額絕對化而是投入產出比率的絕對化,就會減少過程中的臨時「抱佛腳」。 三、在促銷方案的執行過程中學會「聚焦」 案例:某白酒企業集中做春節促銷行動,要求各市場做好「綜合工作」,即做好酒店終端的拉動,做好通路促銷,做好高端產品的推廣上量,做好商超的陳列展示,做好消費者的品嘗促銷,做好家屬區的重點推廣。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營銷隊伍做出來一個大而全的促銷方案,但本來都不多的促銷費用又被大家像朵餃子餡一樣分配。結果促銷行動一塌糊塗。 事實上,無論是企業還是市場在某個階段只能圍繞一個目標展開工作,不可能在一定的階段內承擔更多的目標體系。如果我們過分強調某個階段的全面性,就會導致一事無成。 同樣,促銷行動,尤其是節假日的重大促銷,盡管說比較重要,但絕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要做,更不是全面出擊,企業有清晰目標的同時,必須學會指導市場人員聚焦主要目標,不能讓有限的費用撒胡椒面。 四、在促銷費用應急時學會「寅吃卯糧」 案例:某白酒企業在年度促銷費用使用評比表彰會上,小王榮登榜首,因為小王的促銷費用預算最准確且從來沒有在促銷過程中追加費用。當大家問及原因時,小王把自己「寅吃卯糧」的促銷費用使用策略講了出來。原來,小王在每次集中促銷活動中也經常出現超出預算申請支出的情況,但他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急於申請追加費用,而是把超支的費用與客戶協商好,讓客戶暫時墊支,在下次促銷中予以彌補。這樣就避免了「救火式」費用申請。 事實上,無論多麼精確的促銷預算都不會與實際發生的吻合,不夠用而超支的現象是正常的,關鍵是會不會靈活的應對。 值得提醒得是,提前做好准備,在一定的階段內化解和稀釋集中促銷行動中超支的費用也是達成目標的一種策略。 五、工作是彌補促銷費用不足的主要措施 案例:某白酒企業的區域經理小張接到下屬的電話申請,說這次元旦促銷活動遭遇競爭對手的強力攔截,需要告訴追加這次集中行動的預算投入。 小張接完電話後就迅速趕到了該市場了解情況,發現對手確實是在有意識攔截自己公司的活動,而且投入的力度比周邊的市場都大。但他發現對手僅僅是費用投入的力度較大,鋪貨工作做的並不扎實,只是在表面上做活動。小張就迅速安排下屬及客戶手下的人員,加大運力集中鋪貨,給競爭對手打個時間差,提前把通路下的貨壓滿致使通路上沒有再接貨的能力,使競爭對手跟在自己後面有力度但鋪不下去貨,結果自己利用迅速的分銷成功的拿下了該市場。 促銷似乎成為各個企業營銷工作的必然。事實上,促銷就是如何調動、使用企業銷售費用和資源的學問,但大部分企業及企業的營銷人員對這種在促銷中調動和使用資源的學問缺少真正的研究,大家更多地是停留在促銷的表面工作上,甚至是為目標而促銷,把促銷當作客戶達成銷售目標的籌碼和手段,而不是為工作而促銷,准確的說,促銷的要義是為工作而非目標。 我們在促銷活動中,除了關注費用以外,更多的是反思我們的工作是否到位,沒有扎實的工作,即使再多的費用投入都不會產生效果。因為促銷費用的投入是為了減輕工作本身的難度,而不是有了足夠的費用就不用再做工作了。值得提醒的是,任何時候促銷費用是無法取代,也離不開扎實的市場工作。
㈢ 促銷的四種方式
促銷是指營銷者向消費者傳遞有關本企業及產品的各種信息,說服或吸引消費者購買其產品,以達到擴大銷售量的目的。促銷組合的四種方式:
1、人員推銷:企業派出推銷人員或委託推銷人員,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向目標顧客進行產品介紹、推廣,促進銷售的溝通活動。
2、廣告促銷:企業按照一定的預算方式,支付一定數額的費用,通過不同的媒體對產品進行廣泛宣傳,促進產品銷售的傳播活動。
3、營業推廣:企業為刺激消費者購買,由一系列具有短期誘導性的營業方法組成的溝通活動。
4、公關促銷:企業通過開展公共關系活動或通過第三方在各種傳播媒體上宣傳企業形象,促進與內部員工、外部公眾良好關系的溝通活動。
(3)四種促銷活動的預算方法擴展閱讀
商家促銷活動「虛假打折」嚴重干擾了市場秩序,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以法規的形式規范商家的促銷行為,可謂正當其時。
為規范有獎銷售等促銷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規,市場監管總局2019年9月起草了《規范有獎銷售等促銷行為暫行規定》,並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
此次徵求意見稿規定,經營者折價、降價,應當標明或者通過其他方便消費者認知的方式表明折價、降價的基準價格。未標明或者表明基準價格的,其折價、減價應當以同一經營者在同一經營場所內,在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內最低成交價格為基準價格。
如果前七日內沒有交易的,折價、減價應當以本次促銷活動前最後一次交易價格為基準價格;經營者通過積分、禮券、兌換券、代金券等折抵價款的,應當標明或者通過店堂告示等方式公開折價計算的具體辦法。未公開折價計算具體辦法的,應當以經營者接受兌換時的標價作為折價計算基準。
㈣ 四種促銷方式中最古老的是什麼
1、無償SP
「無償SP」指的是針對目標顧客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一種促銷手段。它包括三種形式:
A、無償附贈——以「酬謝包裝」為主。
B、無償試用——以「免費樣品」為主。
C、免費抽獎——以「實體產品」為主。
2、惠贈SP
「惠贈SP」指的是對目標顧客在購買產品時所給予一種優惠待遇之促銷手段。
3、折價SP
「折價SP」指的是在目標顧客購買產品時,所給予不同形式的價格折扣之促銷手段。
4、競賽SP
「競賽SP」指的是利用人們的好勝和好奇心理,通過舉辦趣味性和智力性競賽,吸引目標顧客參與的一種促銷手段。
5、活動SP
「活動SP」指的是通過舉辦與產品銷售有關的活動,來達到吸引顧客注意與參與的促銷手段。
6、雙贏SP
「雙贏SP」指的是兩個以上市場主體通過聯合促銷方式,來達到互為利益的促銷手段。換言之,兩個以上的企業為了共同謀利而聯合舉辦的促銷,即為「雙贏SP」。
7、直效SP
「直效SP」指的是具有一定的直接效果的促銷手段。「直效SP」的特點,就是現場性和親臨性。通過這兩大特點,能夠營造出強烈的銷售氛圍。
8、服務SP
「服務SP」指的是為了維護顧客利益,並為顧客提供某種優惠服務,便利於顧客購買和消費的促銷手段。可以說,「服務SP」最能夠表現出顧客滿意
㈤ 促銷策略有哪四種常用促銷方式,概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各舉兩例說明
低價高促銷策略:又稱「密集型滲透」策略。企業通過制訂低價格,配合版大量廣告宣傳等促權銷活動,目的在於先發制人,有重點地佔領某一目標市場,最快滲透市場,佔有最大市場份額,採用這一策略的市場環境是市場容量大;消費者對該產品不熟悉,但對價格卻十分敏感;潛在競爭比較激烈,產品單位成本因產量增加而降低。
低價低促銷策略:又稱「低格調以廉取勝」策略。企業通過制訂低價格,爭取鼓勵消費者較快接受新產品,同時支出少量促銷費用,達到在市場競爭中以廉取勝、穩步前進的目的。採用這一策略的市場環境是市場容量大,產品通常是原有產品的改進品,消費者已對該產品有所了解;消費者對價格十分敏感,需求彈性大,較少的促銷活動也不致影響銷售。有相當多的潛在競爭者。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㈥ 企業促銷活動有哪四種方式
1、反時令促銷法:一般而言,對於一些季節性商品,往往有銷售淡旺季之分。因為,大眾消費心理是「有錢不買半年閑」,即按時令需求,缺什麼買什麼。商家一般也是如此,基本按時令需求供貨。因此,商品在消費旺季時往往十分暢銷,在消費淡季時往往滯銷。但有些商家反其道而行,在時值暑夏,市場上原本滯銷我冬令貨物,如毛皮大衣、取暖電器、毛皮靴、羽絨服等在某些城市銷售看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反時令促銷」。有心計的商家常常推出換季商品甩賣之舉,而消費者中不乏買者,主要目的在於獲得時令差價。
2、獨次促銷法:商家對熱門暢銷的商品是大量進貨,大做廣告,不斷擴大銷售量,因為商家的經營原則是必須賺回能賺到的利潤。但義大利著名的萊而商店卻反其道行之,採取的卻是獨次銷售法。這個商店對所有的商品僅出售一次,就不再進貨了,即使十分熱銷也忍痛割愛。表面上,這家商店損失了許多唾手可得的利潤,但實際上商店因所有商品都十分搶手而加速了商品周轉,實現了更大的利潤。這是因為商店抓住了顧客「物以稀為貴」的心理,給顧客造成一種強烈的印象,顧客認為該商店銷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切不可猶豫。所以,任何商品在這個商店上一上市,就會出搶購的場面。這一方法與國內某些商店採取的「限量銷售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3、翻耕促銷法:這是指以售後服務形式招徠老顧客的促銷方法。一些銷售如電器、鍾表、眼鏡等的商店專門登記顧客的姓名和地址,然後,通過專門訪問或發調查表形式,了解老顧客過去在該店所購的商品有沒有什麼毛病?是否需要修理等等,並附帶介紹新商品。而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增加顧客對本店的好感,並使之購買相關的新商品,往往能收到奇效。這種促銷方式關鍵在於商店具有完善的顧客管理系統,能與顧客保持經常性的深入溝通。
4、輪翻降價促銷法:這就要求商家分期分批地選擇一些商品為特價商品,並製作大幅海報貼於商店內外,或印成小傳單散發給顧客。這些特價商品每期以三四種為限,以求薄利多銷,吸引顧客,且每期商品不同,迎合顧客的好奇心理。於是,顧客來店選購特價商品外,還會順便購買其他非特價商品。當然,特價商品利潤低微,甚至沒有利潤,但通過促銷其他商品,可得到補償。
㈦ 四種促銷效果評估方法
促銷:簡而言之即銷售促進,它包括多數屬於短期性的刺激工具。主要用於刺激消費者較迅速、較大量地購買商品或服務。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促銷已成為零售企業常用的手段,也是賴以生存的重要籌碼。 但是對促銷效果如何進行評估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投入產出比評估法 投入產出比主要反映促銷投入與銷售產出的平衡關系,即單位投入所獲得銷售回報。計算公式為:促銷費用÷促銷產出(銷售額)。 投入產出比評估法的優點:簡潔、直觀 缺點:過於籠統,無法反映促銷資源的內在實際使用效果。 適用條件:沒有市場基礎,或市場基礎非常薄弱,重新啟動市場及新產品導入期。 二、銷售增量回報比評估法 銷售增量回報比主要反映促銷投入與銷售增長的平衡關系,即單位投入所獲得的銷售增長。計算公式為:1-(促銷費用÷促銷前後的銷售差值)。 銷售增量回報比評估法的優點:體現促銷資源對銷售增長的貢獻情況。 缺點:無法體現促銷對企業利潤的貢獻情況。 適用條件:適用市場維護、市場阻擊、深度開發等,適用於單一產品或產品毛利率相差不大的促銷活動評估。 三、效益增量回報比評估法 效益增量回報比評估法主要反映促銷資源對企業效益增量的貢獻情況。主要以毛利額的形式反映出來。即單位投入所獲得的銷售毛利增長。計算公式為:1-(促銷費用÷促銷前後的毛利差值)。 效益增量回報比評估法優點:能充分體現促銷資源的真正價值,為以後促銷找出主攻方向。 缺點:計算過程較為復雜。 適用條件:適用成熟市場推廣、多產品組合促銷。 四、邊際效益評估法 嚴格來說,邊際效益法不是促銷效果評估方法,而是一種對促銷活動的推理手段。主要用於促銷資源預算、費用分配及備選促銷方案的選擇。
㈧ 關於促銷的預算怎麼做
費用關鍵是看你做什麼形式的促銷了,如果是直接打折的話,基本沒什麼費用,如果是買送券,那個費用要看你怎麼分攤的了,如果自己分攤的話就100%費用,送多少就花多少,如果按扣比或對半就要算一下才知道
㈨ 促銷組合的4種方法
廣告,人員推銷,公共關系(創造企業良好的形象),營業推廣(如打折、優惠券、特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