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促銷活動分類有那些
價格促銷在所有促銷技巧中,是最直接、最有效、消費者最敏感的促銷方式之一,也是最易於實施執行。由於商家採取直接讓利的方式給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優惠,因而頗受消費者青睞。特別是在佔有80%以上中低消費人群的城市,價格促銷更見其效,且屢試不爽。一起看看價格促銷的形式有哪些吧。
一、直接折扣
直接折扣是指在購買過程中或購買後給予消費者的現金折扣。一般人者比較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特別是現場撿到的這種實實在在的便宜,給幾乎90%以上的顧客強有力的刺激,以至於消費者有70%甚至更多的購買決策都是在終超臨時做出決定的。
1、現場折扣:根據不同的時段,規定優惠的折扣度。如全場6折優惠、部分商品3折起等。折扣一般要和促銷主題配合,使消費者明確這是階段性促銷。如五一大優惠,凡5月1日到7日購買都可享受6折等,時間的有無相當關鍵,結果也是大不一樣的。你還可以採取在一段時間內逐天遞降的折扣方式,如第一天9折,第二天8折,第三天7折,以此類推。
2、減價優惠:即原價多少,現價多少。減價優惠一般需要POP的強力配合,如「原價100元,現價50元,您省50元或您節省50%」,再在原價格上打上醒目的叉,以此來吸引消費者。或是在產品包裝上標上零售價,再用POP標簽寫上減免後價格,如「僅售25元」等。
3、現金回饋:為了鼓勵消費者大量購買,廠商可以規定,消費者只要購買產品達到規定數量,或是一整套系列產品,就可以憑購買憑證現場獲得一定金額的現金回饋。如購買一套八件套的家庭影院就可以現場獲得1000元的現金回饋。購買10包洗衣粉可以獲得10元的現金回贈等。(退款優惠中另有論述)
4、統一價:採用取長補短的方式,定出一個比所有商品零售價格都要低的價格,統一銷售。如全場牛仔無論200元一件還是150元一件的,全部只售100元。在價格上不給消費者以任何選擇餘地,但在款式檔次上充分給予顧客選擇空間。
二、變向折扣
不以現金的方式回饋消費者,而是以各種變向折扣的手段來吸引消費者,或買贈或捆綁,或加量或回購等,變通法則讓利消費者。
無論你是哪種優惠方式,消費者始終是精明的,只要是真正的優惠,他們都會精心推算看到底有多大的實惠。與現金折扣不同的事,變向折扣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間,無論是買贈還是加量,都是以產品作為載體實現優惠,商家的成本相對更低,也更有利於操作。
1、多件數購買贈送活動:例如買二贈一、買三贈二、買大贈小等,消費者支付一件商品的價格可以獲得兩件以上的商品,實質是變向為消費者打折,以此來吸引消費者批量購買。據統計,多件數購買贈送活動運用得好要佔銷售額的65%左右。一般來講,接受度高、需求量大的商品運用這種方式效果最好。
2、組合銷售:就是兩件或多件同一產品或不同產品組合在一起讓消費者一次性購買,消費者支付的總價值要比單件購買之和優惠得多,以此來吸引顧客成套購買。如將口紅、眼線筆、紙甲油等全套化妝品包裝在一個盒子里,如果單件購買需要200元,組合成套購習僅需88元。或是購買同一品牌的全套產品可以享受最低折6折的特別優惠。
3、加量不加價:製造商在商品包裝上標注加量不加價優惠細節,如用「500克的價格買800克商品」、「本商品35%產品為免費贈送」等等。商品價格不變,而產品的數量增加了;即消費者用同樣的價錢,可以買到更多的產品。因此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消費者,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4、回購:在耐用商品中,製造商承諾在購買該商品若干年後,廠商以同樣或稍低的價格回購該產品,或者可以以舊換新,這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另一種手段。在消費者眼中看起來太劃算了,其優惠程度甚至令部分消費者難以相信,在商家看來這是一種虧本的買賣。實則不然,一部分顧客在若干年後會忘記向廠商回售產品,另一部分回售時,其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能夠抵消一部分成本。同時,這種方式可以形成顧客的高忠誠度。實踐表明,參與回購活動的人得到好處後還會再次購買,並可以將這則信息傳播20人以上。
三、優惠券、代金券促銷
優惠券是最古老、最廣泛使用也是最有力的促銷工具之一。優惠券一般被看成是減價的替代品,消費者可以免費獲得,憑優惠券購買該商品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代金券是現金替代品,只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使用,它可以用較少的資金購買到面額較大的代金券。無論哪種方式,都無非是向消費者提供即時折扣或延遲折扣。
1、優惠券促銷:優惠券一般需要通過各種媒介送達消費者手中,其優惠內容如果能夠引起消費興趣,消費者則會收集保留,以至於在下次消費時使用;如果優惠較小或不是消費者即時需求商品,則不能引起消費者興趣。
分發優惠券一般有8種方式:
登在報紙上:以廣告的形式在覆蓋目標群體的報紙上刊登優惠券,消費者剪下報紙即可使用。憑借報紙的高發行量,報紙優惠券可以同時可以起到良好的廣告效果。其可性度高,但浪費較大。
登雜志上:雜志優惠券根據雜志覆蓋的目標人群,能夠有針對性地送到目標群手中。其可性度較低。
定點送發:不同的產品一定具有不同的目標群,先讓這些目標群體顯化,再有針對性地定點發送優惠券。這種方式針對性強,效果非常明顯,但成本較高。
夾帶:企業印刷好優惠券,隨同報紙或雜志一同送達消費者手中,它是利用報紙或雜志的渠道而又不需要支付廣告費用傳送優惠券的方式。其成本低,普及率高,效果好。
郵寄:通過郵政渠道送達優惠券的方式之一。其針對性較強,但成本較高。
賣場分發:在商品分布的賣場分發,其針對性最強,優惠券的使用率最高。
附於包裝:附於包裝主要是增加老顧客的重復購買,這種方式能夠給忠實消費者以回報,對於新用戶效果不明顯。附於包裝的優惠券一般比普撒的優惠券價值要大,顧客期望值要高,因為它是以購買產品為前提才能獲得。使用包裝優惠券一般不使用其他渠道發放,主要用於給忠實顧客的回饋。
即買即贈:其方式同附於包裝一樣,只有購買產品才能獲得優惠券;其優惠券不是附於包裝,而是由促銷人員贈送。
2、代金券促銷:
購買式代金券:零售商為了吸引消費者,往往採取用現金購買代金券的方式,如花100買150,花200買400,買100送100等,代金券僅限一定時間內本商場內限制使用。代金券對消費者具有一定吸引力,但不能限制過多,如時間限制、商品限制等,只要不虛抬價格、確實讓利給消費者,代金券促銷方式還是具有很好的效果。
贈送式代金券:有時候,零售商也贈送小額代金券作為現金使用,但也是有使用限制的。如消費500元可以使用50元代金券等。
四、退款優惠
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刺激顧客連續購買,培養顧客的忠誠度,如果顧客購買一種或多種商品,企業會給予一定金額的退款。雖然企業所退款項並不多,但這種促銷方式極具促銷力,它不但對吸引消費者試用的效果極佳,而且適用於各行各業採用,無論是快速消費品、醫葯保健品、美容化妝品還是日常生活用品都能運用自如,而且市場樂此不疲。這種方式運用得當,在培養顧客的忠誠度方面還具有極其神奇的效果,即使某些季節性極強的商品,消費者也會照常購買;也許對顧客僅僅只有百分之幾的優惠,卻塑造出了企業體貼消費者、能提供高價值產品的良好形象;對於那些無特殊賣點、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銷售緩慢的滯銷商品運用此法是最見成效。
退款優惠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方式:
1、購買單一產品享受退款優惠:消費者不管購買的多少或次數,只要購買單件商品就可以享受退款優惠,多買多退。例如某種早餐麥片每包價值10元,消費者購買後只要將標簽上的條碼剪下寄給廠商,或到指定地點兌換,就可以獲得2元的退款,這種方式和廠家在零售買場直接為消費者打八折有著本質的區別和與眾不同的效果。走酒店渠道銷售的白酒,為了吸引酒店服務小姐的推廣,常採用退款優惠的變換形式,服務小姐在服務客人時,常常為客人推薦那些具有退款優惠的品牌,服務小姐只要把酒瓶包裝上的條碼剪下來,拿到廠家指定地點就可以兌換到一定金額的現金。
2、重復購買一種產品享受退款優惠:消費者只要購買某種商品,無論多少,都可以享受「購買單一產品享受退款優惠」;而「重復購買一種產品享受退款優惠」則不能按商品數量計算,消費者必須集夠一組廠家規定的標志方能享受一定金額的退款優惠。例如,一種兒童果奶,每盒內裝有一張生肖刮刮卡,只要集夠12生肖,就可以退還單件產品12倍的款項。
如今退款優惠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特別是這種重復購買一種產品才能享受到的十分難得的退款!一種方式是集夠規定標志物即可以兌換另外一種商品(而不是退款)。如娃哈哈AD鈣奶,每盒內有一張集分卡,集夠數字1——12全套積分卡,就可以兌換一套價值幾十元的童裝。另一種方式是集夠規定標志即可獲得大獎,如獎金、旅遊或免費看比賽等活動。操作這種方式商家在投放單一標志物時可以酌情考慮投計地區。
3、購買同一品牌的不同產品享受退款優惠:如果一個品牌下有若干產品,廠家可以規定集夠幾種產品的標志才可享受一定金額的退款,以促進同一品牌不同產品的同步銷售。如某品牌的化妝品,消費者必須集夠口紅、睫毛膏、眼線筆等幾種不同產品的標志物方可享受10%的退款。消費者為了獲得這種優惠,常常將這幾種產品一起購買。
企業如果採用「購買同一品牌的不同產品享受退款優惠」,應首先檢查同一品牌下屬產品是否齊備,幾種產品的是否具有極強的關聯度;如果把不相關的、消費者用不著的產品搭配在內,必將大大影響退款優惠的效果。同時還必須保證零賣場內幾種產品的同步性,不能出一種商品缺貨的現象。
4、購買不同品牌不同產品享受退款優惠:是將不同品牌不同產品合並在一起,消費者只要全部購買這幾種產品,就可以享受退款優惠。不同品牌不同產品之間應具有比較密切的關聯度,是消費者一種行為的不同需求。例如,只要購買某某牌方便麵和某某牌火腿腸,憑條碼或標志物就可以獲得20%的退款優惠。如果把方便麵與麵粉搭配,則起不到退款優惠促銷的目的了。
採用退款優惠促銷方式一般不適宜再用其他促銷手段,因為退款優惠促銷本來就是利用不同的優惠方式培養顧客的忠誠度,如果再用其他促銷方式來干擾,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屬於大量販賣和快速周轉的商品也不適合這種方式。對於反促銷,退款優惠是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尤其是對抗競爭對手摺價券或小額折現金等促銷方式時,威力更大。
2. 活動推廣類型,有哪些
活動推廣的形式有:徵集類、評比類、調查類、競賽類、游戲類、公益類、注冊類、投票類、試用類、團購類、促銷類、選秀類、學習類、最後就是線下推廣活動類。這些類型的推廣形式都不一樣,主要根據自己的企業自身的情況去選擇運用那種類型的活動方式去進行活動推廣
3. 商場常見促銷方式有哪些
有效的促銷方案設計思路,簡單的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信、勢、趣、惠。
所謂「信」,即為誠信、可信。促銷通常涉及到的活動形式是買贈、降價優惠或者免費派送,新穎一點的有體驗式促銷等等,各種活動已經讓消費者見怪不怪,甚至他們會覺得,這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無論是你搞買贈、降價或派送,他們都認為是噱頭,便宜可以占,要我買那我還得考慮下;而企業方面也確實有拿殘次品來做優惠,或者提價後再降價等不良促銷行為。更何況促銷本身帶著強烈的提升銷量的目的,很多企業的執行團隊往往在促銷活動的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推銷意識,所以,如何讓消費者消除心理屏障,對促銷產生關注的興趣,是企業值得考慮的問題。國慶前,我們針對各醫療整形美容機構組織了一次「2005楚天時尚美容節」的促銷活動,為了讓這樣的活動避免落入自說自話的俗套,我們就選擇與當地強勢媒體《楚天都市報》進行合作,由媒體全程主辦,並跟蹤報道,這樣一來,有媒體的參與,實際上就是用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為活動的誠信提供了保證,消費者參與的積極性自然高了起來。
要突破消費者的心理屏障,吸引關注,並積極參與,還要造好「勢」,這個「勢」是指要善於借勢和造勢(促銷氛圍)。2005楚天時尚美容節的活動一開始便喊出「想美就美」的口號,借的是超級女聲「想唱就唱」的勢,同時,我們融入了「免費整形體驗者海選」、「現場PK」、「入圍擔當形象代言人」等活動內容,並在活動期間以每周連續8個彩色版面進行造勢宣傳,最大限度的造出了「想美就美」的活動氛圍,一時間報名者如潮湧,效果出乎預料。
光有好的「勢」還不夠,促銷活動的設計還必須「趣」,即新鮮有趣。消費本身是一件讓人覺得開心的事情,如果能在消費的過程中更好的體現這一點,無疑能夠很好的達到促銷的效果。如上面的海選和PK等,本身就充滿了新鮮和刺激,能讓消費者在快樂中接受促銷信息,可以更輕松的消除其心理屏障,實現沖動消費。
最後一個字「惠」,便是實惠。節假日促銷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在短時間內促進銷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適當的給予實惠是必要的。但是,這個實惠還得給得巧、給得好,否則,就有可能陷入贈品給了不少,價格降了不少,結果最終卻沒有人買帳的尷尬。優惠的設計應該與最終的銷售緊密相連,只要設計的合理,就能夠很好的達到促銷的目的。這方面相信很多企業的促銷經理都深有體會。
4. 促銷策略有哪些
促銷策略(promotion tactics)是一種促進商品銷售的謀略和方法。
一、九項策略
供其所需,即千方百計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做到「雪中送炭」、「雨中送傘」,這是最根本的促銷策略;
激其所欲,即激發消費者的潛在需要,以打開商品的銷路;
投其所好,即了解並針對消費者的興趣和愛好組織生產與銷售活動;
適其所向,即努力適應消費市場的消費動向;
補其所缺,即瞄準市場商品脫銷的「空檔」,積極組織銷售活動;
釋其所疑,即採取有效措施排除消費者對新商品的懷疑心理,努力樹立商品信譽;
解其所難,即大商場採取導購措施以方顧客;
出其不意,即以出其不意的宣傳策略推銷商品,以收到驚人的效果;
振其所欲,即利用消費者在生活中不斷產生的消費慾望來促進銷售。
注意:以上策略的使用基礎在商品本身的質量。該策略的實施最忌蒙騙手法。
二、根據促銷手段的不同促銷策略
推式策略
即以直接方式,運用人員推銷手段,把產品推向銷售渠道,其作用過程為:企業的推銷員把產品或勞務推薦給批發商,再由批發商推薦給零售商,最後由零售商推薦給最終消費者。該策略適情況:
企業經營規模小,或無足夠資金用以執行完善的廣告計劃。
市場較集中,分銷渠道短,銷售隊伍大。
產品具有很高的單位價值,如特殊品,選購品等。
產品的使用、維修、保養方法需要進行示範。
2. 拉式策略
採取間接方式,通過廣告和公共宣傳等措施吸引最終消費者,使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或勞務產生興趣,從而引起需求,主動去購買商品。
其作用路線為:企業將消費者引向零售商,將零售商引向批發商,將批發商引向生產企業。
該策略適用於:
市場廣大,產品多屬便利品。
商品信息必須以最快速度告知廣大消費者。
對產品的初始需求已呈現出有利的趨勢,市場需求日漸上升。
產品具有獨特性能,與其他產品的區別顯而易見。
能引起消費者某種特殊情感的產品。
有充分資金用於廣告。
3. 國際市場營銷的促銷策略方式:
促銷。
廣告。
人員促銷。
營業推廣。
公共關系。
互聯網傳播與網上營銷。
整合營銷傳播。
(4)促銷活動的類型擴展閱讀:
促銷策略有各種不同形式,如按照顧客在購買活動中心理狀態的變化,適時展示商品以刺激顧客的購買慾望,或啟迪誘導以激發顧客的購買興趣,或強化商品的綜合印象以促進顧客的購買行為。
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做好准備:戰略上,應從行業研究入手,充分地分析行業競爭的根本,並根據自身實力,制定有效的促銷策略,注重「推力」和「拉力」的協調配合,順應消費者需求和渠道自然力量,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更大的促銷效果。管理上,當促銷職能成營銷部門常規工作時,人們往往只記得通過促銷把商品賣出去,而忘記促銷是為了突顯商品或服務的價值。
消費者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促銷活動需要滿足客戶的這種心理需求。促銷管理也與一般管理有相通性,需要明確目的、制定計劃、過程管理、結果評價。缺少一個環節,都會造成促銷的浪費和無效。
參考資料:促銷策略 網路
5. 促銷的促銷類型
定義:代金券是廠家和零售商對消費者購買的一種獎勵手段。比如,顧客消費達到一定額度時,給消費者發放的一種可再次消費的有價憑證。
操作要點:該有價消費券只能在代金券指定的區域和規定品類中使用。它往往對使用品類有嚴格限制。通常只能購買那些正常價格內的商品,而不能用於特價銷售品種。在使用該券時,價格超出部分需要顧客補現金;代金券不能作為現金兌換,使用時不足部分不得退換成現金。通常說來,這種代金券的面值都較大,以50元、100元、200元、500元的面值較為常見。其就是要讓消費者通過這種大額消費來拉動消費。 定義:附加交易是廠家採取的一種短期降價手段。
操作要點:通過向顧客提供一定數量的免費的同類品種。這種促銷手段在超市極為常見,其常用術語為「買*送*」。 定義:特價或折扣,就是通過直接在商品的現有價格基礎上進行打折的一種促銷手段。
操作要點:折扣的幅度不等,幅度過大或過小均會引起顧客產生懷疑促銷活動真實性的心理。而且,這種特價信息通常會註明特價時間段和地點。 定義:給消費者的「回扣」並不在消費者購買商品當時兌現,而是通過一定步驟才能完成的。是對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一種獎勵和回饋。例如:再來一瓶,5元中獎等。
操作要點:通常回扣的標志是附在產品的包裝上或是直接印在產品的包裝上。例如,酒類的回扣標志一般都套在瓶口。消費者購買了有回扣標志的商品後,需要把這回扣標簽寄回給製造商,然後再由製造商按簽上的回扣金額數量寄支票給消費者。 定義:消費者通過購買廠家產品而獲得抽獎資格,並通過抽將來確定自己的獎勵額度。目前看來,有獎銷售是最富有吸引力的促銷手段之一。因為消費者一旦中獎,獎品的價值都很誘人,許多消費者都願意去嘗試這種無風險的有獎購買活動。
操作要點:獎品的設置要參消費者有足夠的吸引力,分級將項的設計要合理。抽獎率的計算要不能少於一定比率,否則會讓消費者產生虛假感。中國法律規定有獎銷售的單獎金額不得超過五千元。此外,除了即買即開的獎品外,為了提高有獎銷售的可信度,抽獎的主辦單位一般都要請公證機關來監督抽獎現場,並在發行量較大的當地報紙上刊登抽獎結果。 定義:就是廠家通過向目標消費人群派發自己的主打產品,來吸引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的關注度,以此來擴大品牌影響力,並影響試用者對該產品的後期購買。包括,贈送小包裝的新產品和現場派發兩種。
操作要點:派發的小樣必須是合格的產品,必須是經過國家各相關部門的檢測的。而且,對於那些和宣傳單頁派發的「小樣」,還必須得到國家指定的廣告宣傳部門的許可。比如,P&G公司曾大量在超市派發「潘婷」洗發液的樣品,以加強消費者對這種產品的認識。這個比較適合推廣新品時使用。 定義:現場演示促銷法是為了使顧客迅速了解產品的特點和性能,通過現場為顧客演示具體操作方法,來以刺激顧客產生購買意願的做法。比如,一些小家電廠家,經常會在大賣場的主通道向消費者現場演示道具的使用方法。具體有蒸汽熨斗、食品加工機、各種清潔工具和保健用品等。
操作要點:演示地點的設置要講究,既不能影響賣場主通道的人流。又得給消費者的駐足觀看留有一定的空間。此外,還要對現場演示道具的安全和擺放效果進行論證。現場演示可以最大的好處是能夠讓顧客身歷其境,得到感性認識,刺激沖動消費。 定義:廠家通過精心設計一些有關企業和產品的問答知識,讓消費者在促銷現場競答來宣傳企業和產品的一種做法。
操作要點:競賽的獎品一般為實物,但也有以免費旅遊來表示獎勵的。競賽的地點也可有多種,企業有時通過電視台舉辦游戲性質的節目來完成競賽,並通過在電視節目中發放本企業的產品來達到宣傳企業和產品的目的。 定義:企業通過在一些場合發放與企業相關產品,藉此來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的一種宣傳手段。
操作要點:在選擇禮品形式時,應注意其與目標人群的「匹配」度。而且,要注意禮品的質量。比如,一些企業試圖在賣場大面積地向顧客發放印有企業和品牌標識的購物袋來提升消費者對企業和品牌的認知度。但由於該購物袋的質量很差,讓消費者對該品牌產生了不好的印象,糊弄人的,而不是促銷,這是沒有意義的。
以企業及組織為中心的促銷
生產企業除了以廣告和個人推銷的形式來促進銷售活動外,也在與中間商的交易中使用營業推廣的手段。這些手段主要是:商業折讓、批量折讓。 定義:零售大賣場和一些企事業單位以一定折扣發放的購物消費卡。每年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都會有向職工發放一定的福利的習慣。這種福利發放的形式有所轉變,一改以前以實物發放形式,為以購物消費券的形式發放。由於這種購物卡,能讓職工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再加上減少了中間的環節,大大降低了操作成本,已成為零售大賣場向這些封閉團購單位實施-全球品牌網-促銷的主流促銷手段。
操作要點:既然成為一種消費卡,那麼購物卡就應具備同一零售系統,不同經營門店內的流通性;而且在賣場內結算上要足夠的便利。否則,如果在使用該卡時過於繁瑣,很容易引發一些購物糾紛。另外,為了避免糾紛,在與企事業單位合作時,應通過簽署合同的形式來做為保證。
國家對購物卡的使用有了監管要求,企業如果涉及到這類促銷方式要慎重。 定義:批量折讓是指生產企業與中間商之間或是批發商與零售商之間,按購買貨物數量的多少,給予一定的免費的同種商品。例如每購買十箱送一箱,就是批量折讓。批量折讓的目的是激勵中間商增加購買量。
操作要點:在折扣點數和形式的選擇上,要盡可能與這些中間的利益需求相「匹配」。而且,要盡可能簡化其中的操作環節。
6. 營銷活動一般有哪幾種分類
觀念營銷。觀念營銷是把新的消費理念、消費情趣等消費思想灌輸給消費者,使其接受新的消費理念,改變傳統的消費思維,消費習俗,消費方式,使消費更上一個新的層次的營銷行為。一些知名企業在品牌運營中通過觀念營銷來倡導科學的營銷方式,向客戶介紹最新的產品,創造和引導需求,進而達到了讓客戶自覺消費自己的產品的目的。
競合營銷。對於傳統的營銷思維來說,營銷就是競爭,就是要通過多種營銷方式和手段擊敗競爭對手。在全球化經營中,由於國內企業之間(特別是同行業之間)存在共同的利益和競爭,精明的企業經營者更樂於接受「營銷競合」、「營銷共享」的新理念,採取合作的態度改善與競爭對手的關系,與同行業加強團結協作,與自己有共同目標客戶群的企業進行戰略結盟,發揮優勢互補作用,共同開展營銷活動,推介同一價值鏈上的不同產品,共享人才和資源,共同提供服務等,並充分發揮銷售商、供應商等協作者們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出蘊藏在各企業之間的巨大生產力,尋求營銷業績和效益的不斷擴大,共同創造更多的價值,從而降低競爭風險,增強企業競爭能力,進而實現「共贏」。
一對一營銷。大眾營銷是開發出一種產品後努力去為之尋覓顧客,而一對一營銷則是培育出一位顧客後努力為其量體裁衣,搜尋產品的一種新型營銷方式。它是滿足以顧客個性化需求為目的的活動,要求一切從顧客需要出發,通過設立「顧客庫」服務於顧客,與庫中每一位顧客建立良好關系,根據客戶的特性和需求開展差異性服務,開發個性化的產品。因此也可以叫個性化營銷。由於它避開了中間環節、注重產品設計創新,服務管理和企業資源的整合經營效率,實現了市場的快速形成和裂變發展,是企業制勝的有力武器。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一營銷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現。
飽和營銷。飽和營銷是公司為發揮明顯形象效應來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一種獨特的市場定位策略。該策略的指導思想是在城市和其他交通流動大的地區集中定位許多相同的公司或商店,使消費者在這些地段能多次接觸到企業的標志,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消費者一旦產生消費的需求,首先想到的就是該企業。
體育營銷。體育營銷是指企業通過世人關注的體育活動贊助體育賽事方面的廣告、營銷和推廣項目來加強企業品牌建設,提高顧客認知度的一種營銷方式。許多企業的成功,除了他們一如既往地專注於研發之外,廣告、營銷推廣的創造性為品牌提升起了相當重要角色,這當中體育營銷為其業務的發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不提。它是當前眾多企業看好的營銷門道之一,但是如何運用好體育營銷則需要適當的策略和良好的品牌作為基礎。
虛擬營銷。虛擬營銷是一種克服資源缺乏的劣勢的現代營銷模式,其精髓是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將附加值低的功能虛擬化。比如:高檔球鞋行業的戰略環節是真正創造大量價值的產品開發設計和營銷組織管理,而不是相對簡單的製造環節。美國耐克鞋業公司針對這一狀況,集中主要的財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創造和積蓄完成核心業務所必須的產品設計和營銷管理方面,而將加工製造環節的這一非核心業務虛擬化,以合同承包加工返銷的方式轉向一些低工資國家。
展示營銷。展示營銷也可叫示範營銷。它是以示範效應引導消費,有組織性、針對性地將企業的產品形象、理念通過實實在在的展示來表現,以展示場所做為廠家與消費者或目標顧客進行溝通的一個平台,吸引顧客的注意力和購買慾望,最終促成產品的銷售的一種營銷模式。這種展示營銷不僅能讓消費者實實在在感覺到產品的用途、功效以及花色款式等表現出來不同的效果。還能讓廠家(或商家)通過一個相對優化的購買環境,吸引更多的目標顧客,易使顧客道出內心真實的感受及真實的需求,增加了與顧客交流的機會和時間,提升自身產品形象及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展示營銷,可以改變顧客的生活觀念,引導顧客適應新的裝飾潮流。
買斷式營銷。買斷式營銷是指一家或多家經銷商買斷企業銷售權的一種營銷方式。由於這種營銷方式使商業資本進入生產領域,商家開始銷售企業只為自己生產的具有獨特個性的產品,這種訂貨和生產在某種程度上能更好地監控產品的質量,從而增加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同時也給廠家降低營銷成本帶來了莫大的好處,由於商業資本的介入,促使商家和廠家獲得雙贏。
體驗式營銷。體驗是營銷模式發展中繼生產、銷售、服務之後的第四個階段,體驗式消費首先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現,近看來 在我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商家也紛紛提出了「體驗式消費」的經營理念。體驗式營銷也叫感性營銷,它是站在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聯想五個角度重新定義設計的一種營銷模式,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據消費者的狀況,利用各民族傳統文化、現代科技、藝術和大自然等手段來增大產品體驗內涵,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情感體驗,審美體驗,教育體驗等多種體驗需求,以服務產品為舞台,以有形產品為載體,生產經營高質量的產品,在給人們心靈帶來強烈的震撼時達到促進產品銷售的目的。這種營銷模式突破了傳統理性消費者的假設,認為消費者在消費時是理性與感性兼備的,消費者的體驗才是購買行為和品牌經營的關鍵。有了「體驗式消費」,顧客來到後不再象以往那樣轉一轉就走,而是坐下來看別人怎麼設計,或者自己也參與其中,感受一下設計帶來的快樂,同時也增強了對產品應用效果的信心,不知不覺間往往就產生了配套購買的沖動。
品牌忠誠營銷。品牌忠誠營銷是指創立和鞏固品牌地位,培養目標顧客對品牌的認同和品牌的忠誠的一種營銷方式。開展品牌忠誠營銷是提高品牌資產價值的唯一途徑。品牌忠誠營銷的目標是通過掌握贏得顧客忠誠使之長久保持購買慾望的技術與藝術,並通過一切可能的辦法來識別、吸引、維護和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培育最有價值的目標顧客。爭取並且維護品牌忠誠顧客,把品牌購買者轉化為企業品牌忠誠者。
關系營銷。關系營銷是指企業與消費者、分銷商、零售商和供應商建立一種長期、信任、互惠的關系。從關系營銷的角度看,銷售並不是營銷的最終目標,而是與目標顧客進行交易的觀念轉化為與目標顧客建立一種合作夥伴關系的意識,而為了要做到這一點,企業必須向這些個人和組織承諾和提供優質的產品、良好的服務以及適當的價格,從而與這些個人和組織建立和保持一種長期的經濟、技術和社會的關系紐帶。營銷關系的建立就使得企業建立起了一個營銷網路;企業供應商、分銷商和顧客共同構成了網路成員,各網路成員彼此建立了牢固和互相依賴的商業關系。此時,市場營銷的功能也就發生了變化,市場營銷就從過去使每次交易的利潤最大化轉變為使網路成員利益關系最大化。在此基礎上使消費者的需要得到滿足,使企業與供應商,分銷商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關系營銷的目的就在於減少每次交易的成本和時間,把顧客的購買行為轉變為慣例性行為,從而取得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差異化營銷。差異化營銷是指無論是品牌的文化品位,還是產品的包裝形式、銷售渠道抑或是品牌的傳播方式等,是要讓品牌在成長的過程中以其獨特的個性魅力取得市場的認同的營銷方式。這種營銷方式與傳統的營銷觀念相比,充分體現了現代市場營銷觀念,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網路營銷。網路營銷也叫電子營銷。是指藉助國際互聯網路,實施企業的營銷戰略和策略,以求實現企業的營銷目標的一種營銷方式。網路營銷著眼於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有效結合與統一,進而達到讓顧客滿意和使企業獲利的活動目的,網路營銷具有方便、低成本進入全球市場的特性,有助於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和管理效率。是當前網路時代促進企業市場全球化的一種有效方式。
綠色營銷。綠色營銷作為一種適應全球對環境惡化日益關切而發展出來的新型營銷技術,它充分估計到了環保問題,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求從產品的設計、生產到銷售、使用的整個過程都要充分維護環保利益,做到安全、衛生無公害,因而可以很好地滿足「綠色消費」的需求。同時,開展「綠色營銷」的過程也就是開發環保產品、環保技術和環保服務市場,即「綠色市場」的過程。由於「綠色營銷」的利益基點在於實現貿易利益與環境利益的最大統一,且具有開發環保產品,環保服務和環保技術的優勢,因此,將會是本世紀營銷的主流。
7. 促銷方式有哪些
一、反時令促銷法
一般而言,對於一些季節性商品,往往有銷售淡旺季之分。因為,大眾消費心理是「有錢不買半年閑」,即按時令需求,缺什麼買什麼。商家一般也是如此,基本按時令需求供貨。
二、獨次促銷法
商家對熱門暢銷的商品是大量進貨,大做廣告,不斷擴大銷售量,因為商家的經營原則是必須賺回能賺到的利潤。但義大利著名的萊而商店卻反其道行之,採取的卻是獨次銷售法。
三、翻耕促銷法
這是指以售後服務形式招徠老顧客的促銷方法。
四、輪翻降價促銷法
這就要求商家分期分批地選擇一些商品為特價商品,並製作大幅海報貼於商店內外,或印成小傳單散發給顧客。
五、每日低價促銷法
即商家每天推出低價商品,以吸引顧客的光顧。它與主要依靠降價促銷手段一擴大銷售有很大不同,由於每天都是低價商品,所以是一種相對穩定的低價策略。
六、最高價促銷法
一般而言,價格促銷實際上就是降價促銷,只有降低價格才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7)促銷活動的類型擴展閱讀:
促銷的類型可分為三種:
1、一級SP
製造商對批發商的促銷;製造商對零售商的促銷;製造商對消費者的促銷;批發商對零售商的促銷;批發商對消費者的促銷;零售商對消費者的促銷。
一級SP的特點:單層次促銷。
2、二級SP
製造商對批發商對零售商的促銷;製造商對零售商對消費者的促銷;製造商對批發商對消費者的促銷;批發商對零售商對消費者的促銷。
二級SP的特點:雙層次促銷。
3、三級SP
製造商對批發商對零售商對消費者的促銷。
三級SP的特點:三層次促銷。
8. 促銷行為的種類
1人員促銷
2廣告策略
3公共關系策略
4銷售促進策略(即企業運用各種短期誘因鼓勵消費者和中間商購買,經銷(或者代理)企業產品或服務的促銷活動)
9. 促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無償SP
「無償SP」指的是針對目標顧客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一種促銷手段。它包括三種形式:
A、無償附贈——以「酬謝包裝」為主。
B、無償試用——以「免費樣品」為主。
C、免費抽獎——以「實體產品」為主。
2、惠贈SP
「惠贈SP」指的是對目標顧客在購買產品時所給予一種優惠待遇之促銷手段。
3、折價SP
「折價SP」指的是在目標顧客購買產品時,所給予不同形式的價格折扣之促銷手段。
4、競賽SP
「競賽SP」指的是利用人們的好勝和好奇心理,通過舉辦趣味性和智力性競賽,吸引目標顧客參與的一種促銷手段。
5、活動SP
「活動SP」指的是通過舉辦與產品銷售有關的活動,來達到吸引顧客注意與參與的促銷手段。
6、雙贏SP
「雙贏SP」指的是兩個以上市場主體通過聯合促銷方式,來達到互為利益的促銷手段。換言之,兩個以上的企業為了共同謀利而聯合舉辦的促銷,即為「雙贏SP」。
7、直效SP
「直效SP」指的是具有一定的直接效果的促銷手段。「直效SP」的特點,就是現場性和親臨性。通過這兩大特點,能夠營造出強烈的銷售氛圍。
8、服務SP
「服務SP」指的是為了維護顧客利益,並為顧客提供某種優惠服務,便利於顧客購買和消費的促銷手段。可以說,「服務SP」最能夠表現出顧客滿意之理念,它是CS主義的具體體現。
(9)促銷活動的類型擴展閱讀:
評估活動基本分以下多個方面進行:
1、活動所設定目標的達成。
2、活動對銷售的影響。
3、活動的利潤評估。
4、品牌價值的建立。
5、結果分析:統計、分析、診斷。
6、信息反饋
促銷方法:
1、反時令促銷法
一般而言,對於一些季節性商品,往往有銷售淡旺季之分。因為,大眾消費心理是「有錢不買半年閑」,即按時令需求,缺什麼買什麼。商家一般也是如此,基本按時令需求供貨。因此,商品在消費旺季時往往十分暢銷,在消費淡季時往往滯銷。
但有些商家反其道而行,在時值暑夏,市場上原本滯銷我冬令貨物,如毛皮大衣、取暖電器、毛皮靴、羽絨服等在某些城市銷售看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反時令促銷」。
2、獨次促銷法
商家對熱門暢銷的商品是大量進貨,大做廣告,不斷擴大銷售量,因為商家的經營原則是必須賺回能賺到的利潤。但義大利著名的萊而商店卻反其道行之,採取的卻是獨次銷售法。這個商店對所有的商品僅出售一次,就不再進貨了,即使十分熱銷也忍痛割愛。
3、翻耕促銷法
這是指以售後服務形式招徠老顧客的促銷方法。
4、輪翻降價促銷法
這就要求商家分期分批地選擇一些商品為特價商品,並製作大幅海報貼於商店內外,或印成小傳單散發給顧客。這些特價商品每期以三四種為限,以求薄利多銷,吸引顧客,且每期商品不同,迎合顧客的好奇心理。
5、每日低價促銷法
即商家每天推出低價商品,以吸引顧客的光顧。它與主要依靠降價促銷手段一擴大銷售有很大不同,由於每天都是低價商品,所以是一種相對穩定的低價策略。通過這種穩定的低價使消費者對商店增加了信任,節省人力成本和廣告費用,使商店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6、最高價促銷法
一般而言,價格促銷實際上就是降價促銷,只有降低價格才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7、對比吸引促銷法
以換季甩賣、換款式甩賣、大折價等優待顧客,同時把最新最流行的商品擺在顯眼的樣品架上,標價則為同類而非流行商品的兩三倍。在同樣架下或架旁兩種價格對比,最能吸引顧客的注意。
8、拍賣式促銷法
當今時代,各大商店林立,商業競爭激烈,簡單、陳舊的促銷方式不足以吸引更多的顧客,拍賣也就成為商店促銷的一條新思路。拍賣活動要寫清楚本次拍賣活動的商品名稱,拍賣底價。通過拍賣賣出的商品有的高於零售價,有的低於零售價,令消費者感到很富有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