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健林是靠什麼發家致富的他前後投資了哪些方面的產業
王健林靠著時代的機遇和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靠房地產發家致富。他投資了許多產業,有商業,房地產,金融,文化,旅遊等產業。
王健林能成功的原因無非就是時代的機遇和自身的勇敢。他憑借著“先掙一個億”的目標和信念走到了今天,這與他的軍旅生涯分不開,在部隊的日子造就了他堅韌不服輸的品格,他敢闖敢幹,憑著一股熱血去借錢籌資,開公司。他抓住企業改制的機會,去做舊城改造。在遇到公司困難時,他以身作則,帶領員工奮斗,造就了一個不平凡的公司和不平凡的團隊。
Ⅱ 我想知道怎麼能跟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聯繫上,我有個對萬達電商的想法,不知道怎麼告訴他。郵件,寫信都可以
萬達才剛剛成年而已,今後的萬達將會是顛覆傳統的改變。
Ⅲ 電子商務會不會取代傳統零售業 王健林
不會的,傳統零售業覆蓋范圍廣,不用提前預定,隨處可買。
Ⅳ 王健林旗下的那個電子商務網站叫萬匯還是叫萬商匯
王健林創辦的是萬達商業年會。簡稱萬商會。
萬達商業年會是由萬達集團舉辦的迄今中國商業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詳情參考萬商會網路。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Ⅳ 電子商務領軍人物都有誰
阿里巴巴--馬雲
慧聰商務網--郭凡生
中企互聯--IDG投資
中國產品平台--張冀光
中國商品網---國家專商屬務部
SOHU商機---搜狐網旗下
財富互聯---方庭
中國市場聯盟--商貿合作
商機網---深圳迪蒙網路科技
Ⅵ 馬雲、王健林、劉強東等知名企業家分別是什麼學歷
馬雲、王健林、劉強東等知名企業家分別是什麼學歷?
又一年高考結束了,很多人又開始說高考無用論,填鴨式教育害人,爭議頗多,雖然說理論上講中國現行教育體系存在嚴重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高考確實能夠把很多優秀人才篩選出來,單純從效用論的角度考慮無論是八股取士還是高考都有其巨大的現實價值。
今天把一部分科技業、製造業、金融業的知名企業家都列出來,看看他們的畢業大學和學歷,以下內容包括了歷任首富,還有行業曝光率最多的牛人,比如老乾媽和褚時健。為了確保公平公正,只計算第一學歷。
雖然說英雄不問出處,高學歷並非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就像沒有上過大學的李嘉誠和霍英東等中國最著名的企業家,他們照樣能摘得首富的桂冠,贏得世界的尊重。但盡管如此,還是有一批知名企業家,他們不僅是資產千萬的社會精英,還是畢業於名校的學霸。妥妥的人生贏家啊!
七十年代初高考停止,個人其實是推薦入學的,比如任正非,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於貴州省鎮寧縣,祖籍浙江省浦江縣,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創始人、總裁。1963年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已並入重慶大學),畢業後就業於建築工程單位。
馬雲,男,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縣)谷來鎮,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日本軟銀董事、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8年出任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
劉強東,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1974年2月14日出生於江蘇省宿遷市,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98年6月18日,在中關村創辦京東公司,代理銷售光磁產品,並擔任總經理。2004年,初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創辦「京東多媒體網」(京東商城的前身),並出任CEO。
周鴻?,1970年10月4日生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360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奇酷CEO和知名天使投資人。1992年,大學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計算機系,獲學士學位,因成績優異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學讀管理學院系統工程系研究生,並於1995年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李彥宏,網路創始人,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1991年,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前往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先後擔任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公司資深工程師。李彥宏所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2000年1月,李彥宏創建了網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路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張朝陽,搜狐網創始人美國麻省理工博士。張朝陽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同年以全國第39名成績,考取CUSPEA項目獎學金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了博士學位。並繼續在MIT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年張朝陽在MIT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學院愛德華羅伯特教授的風險投資支持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將公司名稱更名為「搜狐」。搜狐於2000年7月12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
馬化騰,男,1971年10月29日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之一,現擔任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曾在深圳大學主修計算機及應用,於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學士學位。在創辦騰訊之前,馬化騰曾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10多年經驗。
田溯寧,中國寬頻資本基金董事長,中科院研究生院碩士、美國得克薩斯科技大學博士。田溯寧1981年至1985年就讀於遼寧大學生物系;1985年,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87年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並獲資源管理學碩士學位;1987年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資源管理專業;1992年獲美國得州理工大學資源管理專業博士學位;1994年參與創辦亞信股份公司,任總裁。2006年5月,田溯寧專注於「中國寬頻產業基金」的管理和運營。
丁磊,男,1971年10月1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網易公司創始人,現擔任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1993年本科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5月創立網易公司,與張朝陽、王志東並稱為網路三劍客。2000年6月,網易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2009年,宣布網易養豬計劃。2015年2月11日,入選「2014中國互聯網年度人物」。
馬明哲,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中南財經大學博士。馬明哲1987年畢業於中國經濟管理刊授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專業,1991年獲得中南財經大學並獲貨幣銀行學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就讀於中南財經大學並獲貨幣銀行學博士學位。作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自公司於1988年成立開始,馬明哲帶領中國平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用20年時間,從僅有13名員工的單一財產險公司到中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業務范圍覆蓋產險、壽險、養老金、健康險、銀行、證券、信託、資產管理、基金等全金融領域,進入世界500強。該集團在中國近千個城市設有營業機構,擁有5600多萬個人客戶、400萬企業客戶,員工和代理人隊伍逾56萬人。中國平安在香港、上海兩地上市,市值位居全球金融企業前20位、全球保險集團第3位,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家躋身《福布斯》世界500強的非國有金融機構,名列第147位。
史玉柱,1962年9月15日生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商人、企業家。1984年從浙江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分配至安徽省統計局工作。1989年深圳大學軟體科學系(數學系)研究生畢業後,隨即下海創業。1992年在廣東省珠海市創辦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總裁,北大經濟學博士。從一名普通的汽車工人到北京大學博士,從官員到企業家,成為220多個城市中430多家房地產企業的領軍人物,孟曉蘇的事業達到成功的頂峰。
王石,男,1951年1月生,原籍安徽金寨,生於廣西柳州,蘭州交通大學(原蘭州鐵道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深圳市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等職。
王健林,男,1954年10月24日生於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1989年起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70年入伍,1986年從部隊轉業,畢業於遼寧大學,7月進入大連市西崗區任辦公室主任,1989年起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兼任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
潘石屹,男,1963年11月14日出生於甘肅天水,著名地產商,SOHO中國的董事長,公司掌管著在中國的商業地產領域的開發業務。大學畢業後到國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開始在深圳和海南開創自己的房地產開發生涯。1992年,潘石屹與合作人共同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房地產。1995年,潘石屹與妻子張欣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
馮侖,1959年出生於陝西西安,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是現代第二屆正式大學生。法學碩士、中國社科院法學博士學位。1991年開始領導並參與了萬通集團的全過程創建及發展工作。1993年,領導創立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參與創建了中國民生銀行並出任該行的創業董事,策劃並領導了對陝西省證券公司、武漢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東北一間上市公司等企業的收購及重組。
董明珠,出生於江蘇南京,企業家,先後畢業於安徽蕪湖職業技術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EMBA2008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研究生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1990年進入格力做業務經理。1994年開始相繼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並在2012年5月,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
雷軍,1969年出生於湖北仙桃。1987年,畢業於原沔陽中學(現湖北省仙桃中學),同年,雷軍考上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秦致,汽車之家總裁,依阿華大學計算機碩士,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
張旭豪,餓了么網上訂餐平台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碩士。2008年與其同學創辦了餓了么餐廳。
張亞勤,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總裁,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張亞勤博士1966年出生於山西太原,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3歲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Ⅶ 為什麼王健林嘲諷馬雲不看書還編道理
幾位科技企業大佬我們並不陌生,王健林是做傳統零售業的,馬雲是做互聯網電子商務的,馬化騰、雷軍、任正非等等都各佔中國科技企業領域的一席之地。在參與公眾互動中,馬雲和王健林這些科技企業大佬的出席相對較多,他們不僅對老百姓分享自己做科技企業的看法,還做了各式各樣的演講。這一次,馬雲和王健林又同台出席,少不了他們之間的有趣對話,這是一場思想碰撞,除了聊互聯網生意以外,還聊到了看書。總是語出驚人的馬雲,這次又放招,無招不接的王健林強勢接招。
後來,就這個話題,馬雲分享了自己重復看,不斷看的書是《論語》《道德經》《佛經》,他覺得這三本書是他最受益終生的。他認為這些書才是人類真正的智慧。馬雲不看書並不代表不買書,他打算等自己退休後,在家裡慢慢看。最後,馬雲還認為做企業,做商人,本身就不應該靠看書去運營企業,要是只看書去運營企業,這個企業就完了,這就好像是吃豬腳補豬蹄,吃豬腦補腦一樣。看來,看書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經營科技企業還是為人處世,前人的智慧和經驗寫成書供後人參考,能讓我們更懂得借鑒和反思。不管怎樣,看書還是對我們有利的。
Ⅷ 王健林財產竟縮水682億,資產縮水的過程是什麼
據福布斯官網最新消息,今年共有400位富豪上榜,門檻升至70.7億元人民幣,高於去年的58億元,重回前年水準。他們的總財富數達到91286.7億元,與去年相比增長25%。
前三甲的地位難以撼動,序位不改:
馬雲、馬化騰、許家印。
馬雲雖然已經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並開始專注於公益事業,但鑒於中國的電子商務一片繁榮,他的財富依然能夠穩步上升,從2387.4億增長至2701.1億。
榜單上表現最亮眼的則要數拼多多。黃崢首次躋身前十,名列第7 。自去年以來,拼多多的股價已上漲了91%,黃崢的個人財富也從776.3億增長到1499億。
而經營恆瑞葯業和翰森制葯的孫飄揚家族,也從一年前的717.6億元增長至1824.3億元,升至第4位。他們身價翻倍,一方面源於恆瑞醫葯的業務增長,同時也因為鍾慧娟領導的翰森制葯今年6月赴港交所上市。目前,夫妻二人坐擁的兩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 5000 億,孫飄揚、鍾慧娟夫婦還是醫葯領域的財富榜首。
另外,楊惠妍家族排在第5,何享健家族排在第6,丁磊排在第8,秦英林和張一鳴則位列第9和第10。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覺得看錯了:怎麼還沒有前首富王健林?
他的確不在前十之列。今年,王健林的財富縮水幅度為榜單之最,從1566.3億跌至883.9億,排名也從第4跌至第14。
Ⅸ 為什麼說馬雲與王健林對賭電商未來 馬雲會輸掉一億
馬雲和王健林對賭,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佔50%,王健林輸給馬雲一個億,反之馬雲輸一個億。我的結論是馬雲將輸掉一個億。
看過兩位的爭論,言辭都很犀利,特別印象深刻的是馬雲說:「傳統零售行業與互聯網的競爭,就像在機槍面前,太極拳、少林拳是沒有區別的,一槍把你崩了。」王健林並沒有提供有力的回擊。
首先,線上和線下其實並沒有實質上的成本差異
沒有足夠的論據證明線上的成本比線下低。馬雲說,只用「一台電腦」就夠了,遠遠誇大了線上的優勢。一個現實中的反例就是:從沃爾瑪和亞馬遜的年報得知:亞馬遜過去5年的毛利率是22%附近,而沃爾瑪在24%附近;沃爾瑪要略勝一籌,我認為這是因為沃爾瑪的規模效應造成的。
現在假設有兩家百貨商店,一家名叫「你來搬」,另一家名叫「我送貨」。顧名思義,「你來搬」店是實體店,租了商鋪,雇了一批售貨員;而「我送貨」店是一家電商,沒有門店,全部的商品都是送貨上門。假設他們每年銷售都是1000萬單,每單金額100元,總額為10億元。「你來搬」店每年的租金、人工、水電費假設是一個億,也就是銷售額的10%;毛利率為20%,凈利潤是1個億。「我送貨」店沒有租金、水電等成本,人工也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計,其他的成本假設只有「一台電腦」,也忽略不計;然而它有一個成本,就是送貨費,無論金額多少,都是免費送上門,如果按每單快遞費10元,銷售1000萬單,成本也是一個億。毛利率為20%,凈利潤也是一個億。
如果「你來搬」店的效率大大提高,每年銷售了2000萬單,銷售總額是20億,毛利率是20%不變,減去1億元固定成本,凈利潤達到了3億元;而「我送貨」店即使銷售2000萬單,凈利潤卻仍然是2億元,因為它同時增加了2億元的快遞費。另外,「我送貨」店發現有幾種商品很頭疼,一種是體積大,而價格低的,比如衛生紙;一種是重量重,而價格低的,比如大米和可口可樂;還有一種是容易壞的,比如海鮮。共同的特點是送貨的成本難以有效降低。
上面的模型雖然並不完美,但至少說明當線下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後,成本開支不是必然輸給電商,甚至可能更有效率。沃爾瑪長期呈現成本低於亞馬遜的原因即在此。
有人反駁,實體店也需要物流配送。是的,實體店也要配送,但是可以標准化——極大節省費用,一個集裝箱的運輸,和幾千件單獨包裝的運輸,成本不可能是一樣的。而且實體店沒有「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這里順帶說說蘇寧和京東,家電這種笨傢伙,運輸成本上實體店和電商是最接近的,都必須送貨上門。前提是京東必須做到蘇寧的網點水平,蘇寧的實體店同時也可以是倉庫,京東仍然需要租用倉庫。京東想把物流成本降到蘇寧的水平,其實是一點取巧都沒有的,只能實實在在的壓貨,建設物流倉儲體系,這不可能是輕資產的。而蘇寧已經開始超電器化了,把門店變成了超級店。小件的商品(無須送貨上門),京東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其次,在現實中,為什麼大家普遍感覺到網上東西比網下便宜?
關鍵原因是我國的百貨商店主要學習的是日韓式百貨,即所謂聯營制。如果你問一個問題,百貨商店的銷售員有幾個是百貨公司的員工?答案很可能是:一個也不是。比如耐克店,是由耐克的區域經銷商請的銷售員。一雙耐克鞋的分成,很可能呈現以下規律,百貨公司拿走30%,經銷商拿走30%,耐克公司拿走30%,也就是說,一雙1000元的耐克鞋,成本僅100元。
電商為什麼價格便宜,是因為電商直接由經銷商開店,省去了百貨公司要拿走的那一塊30%。然而同理,實際上百貨公司也可以拋開經銷商,直接跟耐克公司拿貨,而省去經銷商那30%的。這樣的制度,就叫做買手制。美國大多數百貨連鎖,都是買手制的。梅西百貨這些主流百貨公司,毛利率能達到30-40%,而國內的百貨業,只有區區20%。
目前國內以大商集團(大商股份600694)為代表的百貨先鋒企業,已經開始了買手制的嘗試。未來鹿死誰手,目前尚未可知。傳統百貨還有一個殺手鐧,叫做自創品牌,從優勢廠商手裡收購商品,貼上自己的牌子,這是買手制的更高境界,開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屈臣士就是其中典型例子。
再次,電商的成本中還有一個嚴重的缺陷,那就是稅的問題。
馬雲誇耀雙11銷售180億,這些銷售全部完稅了嗎?如果線上線下在納稅方面一視同仁,我相信馬雲應該多買「幾台電腦」了。
最後,也許你要說。如果淘寶把經銷商也拋棄,直接跟廠商做,不是又一次秒殺實體店了嗎?問題是,廠商為什麼必須跟淘寶合作呢?在互聯網的世界裡,誰都有權自己單干。現實中的最佳例子就是蘋果公司,你想買個iPhone嗎?不需要糾結,線上線下都是統一價。蘋果專賣店全部位於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比如香港的IFC,紐約的第五大道,北京的王府井,成本之高毋庸置疑。你想知道蘋果的產品是線上還是線下賣的最多嗎?我猜馬雲不會喜歡這個答案。
Ⅹ 馬雲、王健林、劉強東、許家印都已入局,是哪個「暴利」行業又將誕生
說到近20年最賺錢的兩大領域是什麼,很多人都知道是互聯網和房地產。近20年房地產有多賺錢就不用說了,成就了曾經的兩大首富許家印、王健林,這還不算其他因為房地產而登上富豪榜的人,即使是普通人如果在這20年內抓住機遇上車,很多也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而互聯網成就的人就更多了,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劉強東、張一鳴、黃崢等等都是通過互聯網發家致富的,可以說這兩大領域的人數在富豪榜上占據的份額不會少於70%。
其實也不僅僅只有這幾位商業大佬看好大健康領域,融創、萬科等巨頭也已經在布局大健康領域,這也讓網友一致認為又一「暴利」行業即將誕生。按照國家相關計劃,到2020年,我國健康產業的產值要達到gdp的10%,產值約4萬億元,是目前的產值400億元的100倍,這是發展健康產業的最大優勢,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那麼有的大佬看好這一領域的原因,畢竟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這個問題,也比以前更捨得為自己的健康投入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