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沖擊實體經濟

電子商務沖擊實體經濟

發布時間:2021-12-05 11:53:47

『壹』 電子商務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1、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導致了很多實體版店關門、影權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等等。
2、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增加人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穩健我國的經濟結構,降低泡沫的破裂風險,使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在運行上,實體經濟以實際財富運動為主體,整合生產要素,調節生產消費活動,創造社會真實財富。
3、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貳』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

1、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導致了很多實體店關門、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等等。
2、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增加人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穩健我國的經濟結構,降低泡沫的破裂風險,使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在運行上,實體經濟以實際財富運動為主體,整合生產要素,調節生產消費活動,創造社會真實財富。
3、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叄』 如何看待電子商務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電子商務對實體經濟的沖擊:
對整個社會體系的沖擊模式,電子商務的影響是漸進式展開的,從表面到內部,從產業鏈後端轉移到產業鏈前端,實力不斷增強。對產業結構變化和對社會的沖擊的影響,電子商務不會像狂風一樣撲面而來,它只會是漸進式的開始。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電子商務的影響主要分為兩個層次展開:第一波的沖擊是對傳統的經濟組織的,這是在分發渠道的後端部,也就是對流通渠道的。中間和零售渠道是整個社會的流通渠道的兩個部分。電子商務是同時沖擊整個渠道的。首先,是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系統的沖擊,由於網上銷售接觸面大、涉及面廣、無界限的產品展示空間,庫存成本和展示成本低廉、無房租和水電及其他營運開支。
傳統經濟組織中,由於受到空間的限制,如果沒有中間代理商的輔助,許多廠商和品牌商很難以到達遠方的市場,難以觸及到大批的潛在客戶。因此,企業實行經濟貿易必須通過中介機構的幫助,如總經銷、零售商和代理商等。碰到貨物的調動分配、貨物的退換問題還要反復多次運輸,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巨大的浪費,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而現在用戶會感受到,大部分品牌都會在互聯網上直接做銷售。企業除了利用互聯網來達到與買家之間的直接交流和銷售以外,他們再也不需要藉助中間商的輔助,可以直接了解到買家的需要,所以縮短了銷售的中間距離,渠道從而變得扁平化,但是在互聯網上,企業通過中央配置來配送貨物。

『肆』 電商的興起對實體經濟沖擊有多大

當年馬爸爸說電商會橫掃線下,結果這么多年過去了,爸爸也開始做線下了。雷布斯說,就算做得多大,線上佔比都只是做體量的10%,做死了也只是10%的市場份額。因為買賣東西的場景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在於體驗,所以現在說電商對實體經濟沖擊有多大是一個很落伍的觀念,線上線下結合、融合,也就是互聯網+才是是以後的王道,利用互聯網提升實體企業的效率才是現在,乃至以後創新的思路

『伍』 網路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許多經營實體店的商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帶來許多便捷,從而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使實體經營狀況一度陷入低迷。

近年來,時不時就能看到相關的報道稱,哪家大型超市因為生意慘淡關閉了,哪家品牌店也不經營了,或哪家公司破產了等等。

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同個款式有幾百上千家同時在售,這使得它們在生產率上具有可比性。比如服裝行業;目前,互聯網電子商務平台眾多,而且價格也各不相同。就拿我個人來說。現在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在網上買的。有時我和我的朋友去購物,看到好的風格。我也會從網上搜索進行購買。

通常情況下,沒有上萬人就很難開實體店。比如租鋪面,既然是要做生意,那麼肯定得選擇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段。這些地區的鋪面租金一般都不便宜,平均年租金至少是10000以上。開店後,我們需要進貨,需要很多錢。

『陸』 電商對實體經濟的沖擊有那麼大嗎

看你怎末理解實體經濟的范圍了,那你說網上買的商品是不是也要廠子生產出來啊?是不是也要倉庫啊?是不是還得運輸和派送啊?是不是也得有售前售後客服啊?那這些都是虛擬的嗎?如果說實體經濟就是大商場和小賣部的話是有沖擊,但是宏觀來看影響有限。你看高鐵修了那麼多,對航空公司有多大的影響呢?

『柒』 有人說電商對實體經濟造成非常大的沖擊,個體工商戶該如何應對

近幾年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確實非常大,從很多全國連鎖店報出的數據就可以看出,去年關閉多少家店,今年又關閉多少家店,其最大的沖擊原因,應該就是電商的影響!

現在很多實體店充當了一個試衣間的角色,如一家服裝店,消費者從進店之後,我們像上帝一樣接待,顏色不行,換一個,碼數不行,再給你換一件,折騰了一個小時之後,你的上帝拿著手機對著鏡子拍了一張照片,從某寶一查,呀!便宜這么多,太好了,直接從網上下單。

你怎麼才能找到客戶你的客戶,讓他知道你的店內活動或者新品信息呢!只要是來你店裡的或者是已經成交的客戶,一定要全部加微信,並引導入微信群,這個辦法經過本人應用,效果非常好。微信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平台,好好利用一下吧!

『捌』 電商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一、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業沖擊

20世紀以來信息技術迅速發展,BB機、小靈通到智能手機,網路傳播速度已達到驚人程度,現代社會已進入全民網路時代。信息的網路式傳播有利於商家將自己的商品展現給更多的人實現消費最大化。與此同時,電子商務這種新興商務模式正逐步滲入傳統商業。實體經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寒冬,不少經營了多年的老店也不堪沖擊,無奈貼出了轉讓和出租的告示。零售商的困境也波及到上游的批發商,傳統批發市場難現往日的紅火。實體經濟面臨經營困難,不少人將原因歸結於電子商務的沖擊,但除此之外,消費者購物習慣、精神需求、實體店經營壓力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實體店若想擺脫困境,除了提升服務質量、順應潮流作出調整外,關鍵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揚長補短,錯位經營。

二、電商與實體店對比分析

(一)稅賦

實體店經營需繳納各種稅收,如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賦對於傳統零售業的壓力十分大。而電商稅務監管幾乎是個空白,電商進貨可以開增值稅發票,賣貨不開票,然後出去倒賣增值稅發票,不僅不繳稅還從現有稅收中切走一塊,即使實行嚴格稅收管理後這部分成本也將提高售價向客戶轉移。

電商主要稅賦來源是增值稅和營業稅,而且電子商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被給予了稅收優惠。盡管中國近年來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網路零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仍不足8%,電子商務對其他領域的滲透和影響才剛剛顯現。為鼓勵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在一段時間內放棄所謂稅收中性原則,對線上交易給予明確且有期限的稅收優惠。除此之外,電商線上稅收征管力度不夠也是造成電商與實體經濟稅收不公的原因之一。

(二)成本

1、店面及員工等初期投資成本

實體店的成本高於電商成本。一家文化公司,一般來說,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經營許可費用大約5萬元,鋪面房租看地段,門店裝修費、僱傭員工工資、進貨費等前期投資至少約七八萬。就電商而言,比如在淘寶開一家賣集郵冊網店,初期投資大約只有幾千元且與實體店相比不需要繳納租金。從成本分析,實體店成本遠高於網店。

2、客戶獲得成本

電商客戶取得成本非常巨大,一般佔到銷售收入30%左右,有的甚至會高達50%。電商客戶取得成本主要是流量成本、渠道成本、廣告費等。而有很多搜索引擎企業是按照欄位數和流量向電商企業收取費用,而這些流量中很少成為有效客戶。

傳統實體店坐落在某區域,實際上某區域居民一般就是實體店意向性客戶。實體店通過不同促銷措施、DM廣告等宣傳自己,吸引廣大客戶光顧,一般情況下容易形成忠實客戶。

而電商和實體店客戶忠誠度不一,電商客戶忠誠度比實體店低很多,只要價格低服務水平差不多客戶往往會流失。

電商客戶取得成本與實體店比較沒有優勢競爭力。

(三)收入(價格成本差)

商品流通經過的每一級代理都要交稅,而且中國有大約15種稅費。傳統實體店消費要經過五層代理:廠商、大區代理、市縣代理、零售商,最後把商品賣到消費者手裡。每一層代理都要賺取利潤,所以商品每經過一級代理就會漲一次價。而電商產品直接從廠家取,直接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省去了中間成本與利潤的增加,所以電商產品價格較實體店更低,更具競爭優勢。

三、電商與實體店未來發展趨勢

(一)電子商務

電商有電商的優勢,實體店也有電商無法替代的長處,實體店與網店優勢互補相互結合或是經營發展模式方向之一。

就電商而言,開啟並完善線下擴張是其趨勢。

首都機場的國門匯項目正式啟動招商,阿里巴巴、騰訊、國美在線、蘇寧易購、銀泰等多家電商平台及品牌企業出席了國門匯項目推介會,其中阿里巴巴攜部分天貓商家一並前來進行項目考察,其中很多電商都希望在機場嘗試落地。除了上述電商品牌以外,麥考林、蘭繆、鑽石小鳥、珂蘭鑽石等品牌皆已設實體店。這正體現了電商與實體經濟相摩擦並走向融合的趨勢。

(二)實體店

1、集中化:大賣場、購物中心、專業店占據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商家、品牌願意進駐Big-Box。以杭州為例,「集盒」聚集不同行業實體店的商業模式正在興起。

2、多元化:多元化表現在商業的組合模式上,多種業態組合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消費感受。具體體現在娛樂、零售、餐飲、休閑、文化、藝術等等。

3、人性化:目前新建商業物業建築設計、業態布局等等已經開始考慮人性化因素,比如在商業中心內設置輪椅通道,在廁所的衛生間設置嬰幼兒專用座椅等等。

4、主題化:為了區別於其他商業中心,越來越多的商業中心採取主題化的方式來強調自我的定位和特色。

5、文化趨勢:(1)在商業中心加入文化元素,比如三里屯Village的畫廊。(2)比較好的商業中心會招一些歷史悠久的大品牌來鎮店。

6、增強消費體驗:在電腦面前或者拿著手機網購根本感受不出消費的那種熱鬧勁,我們看到的只有銷售數字和評價。實體經濟對於整個消費環境的感知,是電商沒法替代的。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沖擊實體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繞車講解策劃方案 瀏覽:639
積極分子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15
雙11活動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97
敦煌網營銷方案 瀏覽:403
裁判團隊包裝推廣方案 瀏覽:187
南昌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972
瀘州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54
生鮮的活動營銷方案 瀏覽:673
廣東百事泰電子商務 瀏覽:476
參加培訓班方案 瀏覽:153
幼兒園教師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198
培訓機構合作方案模板 瀏覽:228
語言文字應用納入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66
宣傳系統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89
夕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13
交通行業法治建設大培訓方案 瀏覽:864
學校安全網格化培訓方案 瀏覽:970
商家品牌支持推廣方案 瀏覽:935
報紙專題報道策劃方案 瀏覽:222
大數據中心策劃方案 瀏覽: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