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子商務物流技術怎樣應用物流技術在社會上哪些方面用的到
物流信息技術在電子商務中應用:
一、物流數據自動識別技術。
物流管理中最基本一項工作就是物流數據的採集,條碼技術和射頻技術是實現信息自動採集和輸入的重要技術。
1.條碼技術。
條碼是由一組粗細不同、若干個黑色的「條」和白色的「空」的單元所組成,其中,黑色條對光的反射率低而白色的空對光的反射率高,再加上條與空的寬度不同,就能使掃描光線產生不同的反射接收效果,在光電轉換設備上轉換成不同的電脈沖,形成了可以傳輸的電子信息。
條碼技術還在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各國還在研究和開發包容大量信息的二維條碼新技術以及相應的掃描設備。現在,世界各國重視發展與條碼技術相關的磁卡、光卡、智能IC卡技術。
條碼技術的優越性是可靠准確、採信和輸入數據速度快、成本低、應用靈活、自由度大、設備小、易於製作等。
2.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RFID)技術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在閱讀器和射頻卡之間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傳輸,以達到目標識別和數據交換的目的。
最基本的RFID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射頻卡、閱讀器和天線。
基本工作流程是:閱讀器通過發射天線發送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射頻卡進入發射天線工作區域時產生感應電流,射頻卡獲得能量被激活;射頻卡將自身編碼等信息通過卡內置發送天線發送出去;系統接收天線接收到從射頻卡發送來的載波信號,經天線調節器傳送到閱讀器,閱讀器對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後送到後台主系統進行相關處理;主系統根據邏輯運算判斷該卡的合法性,針對不同的設定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控制,發出指令信號控制執行機構動作。
射頻卡具有非接觸、閱讀速度快、無磨損、不受環境影響、壽命長、便於使用的特點和具有防沖突功能,能同時處理多張卡片。
二、物流自動跟蹤技術。
物流活動經常處於運動的和非常分散的狀態,因此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能夠將物品移動的空間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
1.GPS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的含義是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和測距,以構成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GPS 的定位原理是GPS導航儀接收信號以測量無線電信號的傳輸時間來量測距離,以距離來判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
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由三部分組成:
(1)空間部分:由24 顆工作衛星組成,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提供了在時間上連續的全球導航能力。GPS衛星產生兩組電碼,一組稱為C/A碼,一組稱為P碼;P碼為精確碼,C/A碼為粗碼,主要開放給民間使用。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由1個主控站,5個全球監測站和3個注入站組成。監測站將數據傳送到主控站,主控站收集跟蹤數據,計算出衛星的軌道和時鍾參數,然後將結果送到注入站,注入站把導航數據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衛星。 (3)用戶設備部分:GPS接收機。GPS主要功能是能夠捕獲到待測衛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當接收機捕獲到數據,接收機中的微處理機進行定位計算,計算出用戶所在地理位置經緯度、高度、速度、時間等信息。
2.GIS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指直接或間接與地球上的空間位置有關的信息。GIS的定義為:一種能把圖形管理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各種空間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分析和可視化表達的信息處理與管理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由硬體、軟體、數據、人員和方法五部分組成。硬體主要包括計算機和網路設備,存儲設備,數據輸入、顯示和輸出的外圍設備等。軟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操作系統軟體、資料庫管理軟體、系統開發軟體、GIS軟體等。數據是GIS的重要內容,也是GIS系統的靈魂和生命。人是GIS系統的能動部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是決定系統建設成敗的重要因素。方法指系統需要採用何種技術路線,採用何種解決方案來實現系統目標。各個部分齊心協力、分工協作是GIS系統成功建設的重要保證。
三、物流EDI技術。
電子數據交換即EDI技術,根據聯合國標准化組織的定義,是指將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信息數據結構,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數據傳輸。EDI是參與國際貿易競爭的重要手段。
EDI系統一般由如下幾個方面組成:
1.硬體設備。
2.增值通信網路及網路軟體。
3.報文格式標准。
4.應用系統界面與標准報文格式之間相互轉換的軟體。
5.用戶的應用系統。
EDI中心的主要功能是:電子數據交換、傳輸數據的存證、報文標准格式轉換、安全保密、提供信息查詢、提供技術咨詢服務、提供晝夜24小時不間斷服務、提供信息增殖服務等。
『貳』 簡述物流網的基本特點及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方式
物聯網的基本特點:
1,全面感知 。
2,可靠的信息傳遞能力 。
3,高效的信息應用能力。
物聯網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方式有:
1,優化供應鏈管理。
2,完善產品質量監控。
3,改善電子商務營銷環境。
『叄』 物聯網在電子商務物流中使用了哪些技術
物聯網在電子商務物流中使用的技術如下:
一,物聯網技術在倉儲環節的應用
傳統的倉儲管理工作過於單一,服務水平較低,且靜態庫存過多,整理庫存大多需要紙質和人工記錄,但是,應用物聯網技術,將RFID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到倉儲管理中,形成智能倉儲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倉儲管理中的問題,既有效地提高了倉儲管理的效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倉儲管理的成本,有利於實現智能、高效、低成本的倉儲管理目標。
二,物聯網技術在運輸環節的應用
優化配送路徑,縮短貨物送達時間,降低貨物運輸成本,隨時掌握貨物在途狀態,這是整個物流運輸管理中的重要任務。將通信、信息、網路、控制、電子和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到運輸環節,建立一個高效、智能的運輸系統恰恰能滿足貨物運輸的上述需求。
三,物聯網技術在配送環節的應用
通過智能配送系統的信息交互,可以很快地分揀出各個地區的貨物,並且及時分配好車輛進行配送,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有利於控制好每輛車的裝載數量和運行路線,並且在貨物通過中轉站的傳送帶時,使用RFID閱讀器可以迅速批量識別貨物信息並將其放置於指定位置,不再是人工分揀的方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貨物不在一個位置耽擱太久從而影響配送速度,又避免了錯記漏記的行為,進而降低了配送成本。
『肆』 物流網的基本特點及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方式
物流網是指在提供物流行業相關信息的平台,包括貨運信息,空運信息,陸運信息,海運信息,以及物流行業資訊和物流知識,法律法規等,還提供物流行業企業庫,供貨源方查找,貨源方也可通過物流網發布貨源信息,以供物流企業合作。
物流網的基本特點:
1,全面感知 。
2,可靠的信息傳遞能力 。
3,高效的信息應用能力。
物流網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方式有:
1,優化供應鏈管理。
2,完善產品質量監控。
3,改善電子商務營銷環境。
『伍』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應用在哪些方面
物流是物品從出來發源點到最終消費點的源流動存儲活動,具體包括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及信息處理,從職能上可以分為供應物流、生成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廢棄物流五個職能,所以電商商務物流系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應用:
1、運輸系統,監控運輸進程,便利的修改收貨地址從而通告運輸系統,以及運輸的單號系統管理。
2、保管,保管建立在每個地方的倉儲物流中心,從開始到最後客戶到手的那一站的無論倉儲,到中途轉運的倉儲都需要建立良好的系統,方便配送人員選擇自己最近,用戶最快收獲的系統。
3、包裝系統,這個工程是最重要,建立貨品序號,從地點到貨物品類都能有序的安排以及方便後續查詢的作用。
4、應用於裝卸搬運系統,如果不出差錯,智能化分配給對應的配送人員這個就是系統的應用之一。
5、信息處理和糾錯系統,應用於修改單號、修改地點、以及延誤通知等方面的信息發布。
『陸』 物聯網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方式有哪些
物聯網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最常見的就是快遞跟蹤、貨品跟蹤(二維碼\條形碼掃描),另外一些典型的物聯網項目有:穀米科技的汽車在線、湖南中菱的控網開放式物聯網在線監控平台。
『柒』 電子商務公司採取的物流模式有哪些形式
根據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和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的特點,結合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國企業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可採取的物流模式主要有:
1.企業自營物流模式。企業自營物流是指企業自身經營物流業務,組建全資或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企業物流配送業務。
對於已開展普通商務的公司,可以建立基於Internet的電子銷售商務系統,同時可以利用原有的物資資源承擔電子商務的物流業務。擁有完善流通渠道包括物流渠道的製造商或經銷商開展電子商務業務,比ISP、ICP或Internet經營者為從事電子商務而開辟銷售渠道和物流系統更加方便。
國內從事普通銷售業務的公司主要包括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等。製造商進行銷售的傾向在20世紀90年代表現得比較明顯,從專業分工的角度看,製造商的核心業務是商品開發、設計、製造,但越來越多的製造商不僅擁有龐大的銷售網路,而且還有覆蓋整個銷售區域的物流配送網,國內大型製造商的生產人員可能只有3000-4000人,但營銷人員卻有一萬多人,製造企業的物流設施普遍要比專業物流公司的物流設施先進。這些製造企業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網路和設施支持電子商務業務,開展電子商務不需要新增物流、配送投資。對這些企業來講,比投資更為重要的是物流系統的設計和物流資源的合理規劃。
2.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隨著物流業的發展而發展,是指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而採用的一種全新的物流模式,又稱物流代理,是物流專業化的重要形式。物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第三方物流,且它的佔有率與物流業的水平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相關性。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程度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家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現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個約有 10-15年歷史的行業。第三方物流是現代物流服務發展的趨勢所在,第三方物流作為我國物流業發展過程中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已經過近幾年實踐的檢驗,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
(1)物流業務的范圍不斷擴大。一方面,商業機構和各大公司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核心業務上,將運輸、倉儲等相關業務環節交由更專業的物流企業進行操作,以求節約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業為了提高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拓寬業務范圍,提供配套服務。
(2)提供客戶定製的物流服務。很多成功的物流企業根據第一方、第二方的談判條款,分析、比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費用,靈活運用自理和第三方兩種方式,提供客戶定製的物流服務。
(3)物流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第三方物流已經成為適應電子商務的一種全新的物流模式。這種集成模式的發展,來自電子商務成功的經驗,並加快了物流一體化的發展進程。
3.物流一體化。物流一體化是以物流系統為核心的由生產企業經由物流企業、銷售企業直至消費者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物流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物流企業通過與生產企業建立廣泛的代理或買斷關系,與銷售企業形成較為穩定的契約關系,從而將生產企業的商品或信息進行統一處理後,按部門訂單要求配送到店鋪。這種模式還表現為用戶之間廣泛交流供應信息,從而起到調劑餘缺、合理利用、共享資源的作用。在電子商務時代,這是一種比較完整意義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國內海爾集團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達到了物流一體化模式的標准。
4.物流聯盟模式。物流聯盟 (Logistics Alliance)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濟組織為實現特定的物流目標而採取的長期聯合與合作,其目的是實現聯盟參與方的「共贏」。物流聯盟具有相互依賴、核心專業化及強調合作的特點,是一種介於自營和外包之間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兩種模式的風險。物流聯盟是為了達到比單獨從事物流活動更好的效果而使企業間形成相互信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物流夥伴關系。企業之間不完全採取導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也不完全採取導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過契約形式形成優勢互補、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中間組織。聯盟是動態的,只要合同結束,雙方又變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單獨個體。狹義的物流聯盟存在於非物流企業之間,廣義的物流聯盟包括第三方物流,本文指的是狹義的物流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