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您好,我是電子商務專業,本科,女,怎樣才能進神華因為我是外地戶口,沒有內部關系,該怎麼辦
是這樣復的,像神華這種國有的制企業,首先沒有關系的話一般是很難過進去的,加上您又是外地的戶口,更難進了,不過你可以去應聘一下試試,去神華的官方網站,有招聘信息及利息方式的!其實,我有點納悶的,為什麼學電子商務的不做我們的老本行呢?現在的電子商務來南方這邊還是蠻好找工作的哦!我就在杭州這邊的~你是本科畢業可以去阿里巴巴了哦!
② 企業電子商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企業電子商務
1、企業電子商務是指如何利用Internet來組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活動,與企業展開的電子商貿活動保持協調一致。最典型的是供應鏈管理,它從市場需求出發,利用網路將企業的銷、產、供、研等活動串在一起,實現了企業的網路化,數字化管理,最大限度的適應網路時代市場需求的變化,也就是企業內部的電子商務實現。
2、企業電子商務不僅是基於網際網路上的交易活動,而且是指利用電子信息技術(IT)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業和貿易機會的商業活動,包括通過網路實現從原材料查詢、采購、產品展示、訂購到出品、儲運、電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貿易活動。
二、企業電子商務的特性
1、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尤其是大范圍內的交易速度,提高了效率。比如說就B2B平台和B2C平台而言,對於和客戶保持密切聯系以及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方面,電子商務系統都能提供一個更快捷、高效的溝通渠道。
2、節省了交易成本,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如電子郵件節省了通信郵費,而電子數據交換則大大節省了管理和人員環節的開銷。比如說就B2C平台而言,網上所能提供的銷售和服務具有網下門店遠遠不能比的成本效益優勢。
3、提高了服務質量,能以一種快捷方便的方式提供企業及其產品的信息及客戶所需的服務。消費者已經很習慣在網上查找商品信息,並會在此過程中對滿意的的信息來源產生一定的信任感,從而形成購買;而B2C平台將能提供一個強大的信息展示功能,在瀏覽量的基礎上促進銷售等。
4、提供了互動式的銷售渠道。使供應商能及時得到市場反饋,改進本身的工作。CRM平台和B2C平台都有供應商信息反饋方面的功能,尤其是B2C平台,讓供應商參與到商品信息錄入和售後服務建設中來,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供應商的積極性和供應商商品和服務提供方面的最佳決策,並反過來促進企業的銷售。
5、提供全天候的服務,即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服務。電子商務平台的一個最大優勢就是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能讓銷售覆蓋朝無遺漏方向發展。
6、精準掌握企業發展走向。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互聯網市場,其成熟用戶不斷增加,現階段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黃金時期。
③ 中國五百強排名一覽表
中國500強企業排名(500強名單)
排名 上年排名 公司名稱(中文) 營業收入(百萬元) 利潤(百萬元)
1 1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891,179 63,089
2 2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2,353,588 52,585
3 3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1,199,324.53 38,241.32
4 4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76,832 107,404
5 5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02,194.06 36,009.21
6 7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73,789 297,676
7 8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740,436.29 17,198.14
8 6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736,819 117,781
9 9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730,123.05 17,935.28
10 11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58,891 254,655
11 10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643,101 11,395
12 12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98,588 202,783
13 14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04,107 180,086
14 13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03,799 13,450
15 15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490,872.13 19,680.42
16 22 中國恆大集團 466,196 37,390
17 18 京東商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462,019.76 -2,491.63
18 16 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450,252.53 42,416.79
19 36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 379,079 34,618
20 17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377,124 21,210
21 20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58,919.68 4,361.53
22 19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54,363 18,019
23 23 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48,732.4 11,374.78
24 35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345,278 69,642
25 25 國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44,525.82 5,835.84
26 21 海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36,472 60.24
27 33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312,694 78,719
28 24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305,204.87 21,565.16
29 26 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00,538.25 2,397.24
30 31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97,679.33 33,772.65
31 28 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95,280.35 7,695.14
32 27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90,876.78 4,080.77
33 30 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289,534.52 6,371.58
34 39 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 280,381.79 4,672.02
35 29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64,101 43,867
36 32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61,819.64 20,230.78
37 37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61,245 52,311
38 38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48,555 80,560
39 44 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44,956.57 13,327.56
40 42 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 234,007.57 1,068.05
41 45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226,963 52,688
42 34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24,034.35 4,570.69
43 40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219,082.64 11,305.04
44 66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218,955.19 8,067
45 41 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 215,289.87 2,447.48
46 43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12,654 73,630
47 49 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6,597.88 2,191.99
48 56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200,024 26,202.79
49 58 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4,555.49 18,903.72
50 51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 183,316.56 7,440.23
④ 2016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有阿里巴巴嗎
2016中國五百強企業名單-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
中石化排名第一,中石油、中國建築排名第二、第三位,中國工商銀行第四,中國移動第五,上汽排名第六,聯想排名第18名,萬科排名第27名,大連萬達商業地產(48名)、阿里巴巴(62名)、因所依據數據均為上市公司信息,華為等公司沒有參與排名,榜單不代表綜合商業實力。
2016中國500強企業排名完整榜單
註:收入單位為百萬元人民幣。
排名 去年 公司名稱 營業收入 利潤
1 1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18,883 32,207
2 2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1,725,428 35,653
3 3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880,577.13 26,061.9
4 4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97,647 277,131
5 6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70,448.22 29,793.79
6 5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668,335 108,539
7 7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624,104.14 12,257.67
8 11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19,990 54,203
9 9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05,197 228,145
10 8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600,538.73 12,645.48
11 10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36,168 180,582
12 13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511,367 34,699
13 12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74,321 170,845
14 15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06,011 19,542
15 14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404,420.45 15,696.28
16 17 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349,197.6 35,029.26
17 16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331,202 20,054
18 --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09,826.14 4,659.08
19 18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77,048.53 3,471.59
20 --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05,692.95 4,235.67
21 22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47,202 17,728
22 44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241,912.64 11,818.4
23 24 國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27,069.43 3,760.65
24 23 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217,323.97 4,801.56
25 28 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10,921.29 5,236.48
26 29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471 57,696
27 30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5,549.13 18,119.41
28 27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93,828 66,528
29 25 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 185,782.49 637.22
30 145 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82,573.22 1,384.54
31 45 京東商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181,286.96 -9,378.02
32 21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77,069 16,144
33 19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171,437 20,246
34 26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164,117.14 1,012.87
35 31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58,453 8,601
36 36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54,425 46,111
37 40 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54,348 50,207
38 41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46,550 50,604
39 32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39,347.12 12,706.72
40 35 萬洲國際有限公司 137,722.76 5,103.97
41 49 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35,547.63 872.5
42 90 中國太平保險控股有限公司 134,604.8 5,312.56
43 47 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133,130 10,460
44 39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128,904.87 13,786.05
45 43 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 128,088.56 2,641.35
46 69 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26,566 11,550
47 46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25,430.71 1,870.54
48 51 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124,203 29,971
49 59 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 124,053.77 27,908.2
50 33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23,445.87 206.32
51 48 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23,428.78 12,347.58
52 67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 113,222.64 9,276.48
53 50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111,467 3,851
54 52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108,929.11 6,774.01
55 61 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05,516.59 2,876.99
56 55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04,877.63 2,567
57 71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102,863 28,806
58 34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100,564.45 12,532.44
59 42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100,291.59 1,019.36
60 68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00,186.39 3,207.88
61 77 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6,163 21,865
62 81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94,384 68,988
63 63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93,844 4,541
64 72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3,159 29,528
65 65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 89,748.32 4,300.76
66 64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6,896.6 -666.43
67 86 華潤置地有限公司 86,620.78 14,684.15
68 --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6,317.76 7,578.81
69 --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84,111.53 3,318.6
70 79 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2,274.93 2,683.05
71 78 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80,959.95 2,334.41
72 107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80,008.97 2,823.44
73 96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 78,796.89 8,038.28
74 104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78,744.14 14,027.47
75 73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78,009.45 2,128.57
76 94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76,033.14 8,059.33
77 --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75,385.76 14,482.05
78 106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74,303.57 1,655.67
79 70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73,719.92 1,390.58
80 57 河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73,103.43 573.45
81 74 中國長城計算機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72,935.85 -35.67
82 89 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71,014.69 7,693.88
83 76 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 69,157.26 -278.75
84 92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69,007.38 859.51
85 66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 67,912.71 -3,711.4
86 119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66,771.58 9,952.71
87 124 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66,381.73 33,664.17
88 105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64,847.81 -1,975.87
89 101 國美電器控股有限公司 64,595.13 1,207.96
90 111 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4,219.88 650.5
91 62 國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64,163.71 480.64
92 88 中國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3,532.34 2,841.79
93 37 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61,985.52 -3,953
94 83 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61,890.28 2,809.03
95 85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61,519.65 2,211.05
96 116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0,359.87 4,631.79
97 60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60,349.33 24.48
98 125 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 59,923.31 288.85
99 109 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59,847.55 8,398.95
100 98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59,810.8 -2,621.48
字數限制
⑤ 異聯商城怎麼樣
如果是說異聯商城裡現在的商品和用戶瀏覽界面的確實是不怎麼要,也可以說是非常的糟糕。現在異聯商城裡的商品的價格是普遍的高於淘寶價的,有的還會比市場價都高,而且商城裡的產品的種類也很少,並且很雜亂,現在並沒有真正的做到給用戶以實惠;對於用戶的瀏覽界面的話,你去稍微瀏覽一下也會感覺很不好的吧,而且現在異聯的商品上傳的都是各個地方的工作人員,他們有的不夠專業,有的不夠認真,所以導致了產品的瀏覽頁面也是很不理想的,不過任何事物都是要有發展的,淘寶也不是一天就做的那麼好的
⑥ 中國電力行業中,五大發電集團、四小豪門、兩大電網公司都是哪些企業
1、五大發電集團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國電專集團公司、中國電力屬投資集團公司
2、四小豪門指四小豪門:國投電力公司、國華電力公司、華潤電力公司、中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3、兩大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6)中國神華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1、五大發電集團都堅持以電為主,積極發展電力上下游產業,形成合理的相輔相成的產業鏈條,以服務於公司的發展戰略。
2、華能集團提出了「以電為核心、煤為基礎、電煤路港運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戰略;華電集團提出了「堅持電為核心,上下延伸,內外並舉,大力發展電力、煤炭、金融、電力工程技術、境外產業」;中電投集團堅持「以電為核心,煤為基礎,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戰略。
⑦ 中國農業銀行的榮譽獎項
您好,建議您登錄農行官網,點擊「關於農行--農行風貌--年度獎項」進行查看。
⑧ 有人去過上海億典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嗎那個公司到底怎麼樣,那邊打電話讓我去面試。
摘要:聯合國,世博會!企業名字和這樣的光環聯系起來,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力?世博會已經閉幕,繁華記憶正在褪去,人們也早已忘了曾有個叫「國際通訊館」的場地。2010年10月26日,流光溢彩。「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金獎」花落杭州異聯商務有限公司,一位光頭老闆在這里接過獎,咧嘴笑了。
這是一家號稱「全新的電子商務公司」,領獎人即是公司的董事長、創始人王洪濤。
是什麼樣的電子商務公司,是什麼樣的商業模式,讓聯合國的友人不遠萬里跑到一個展覽館,給一個創建不到三年的企業,頒發一個「旨在消除貧困」項目的金獎?沒有直白的答案,杭州異聯商務有限公司(下稱:異聯)用一個「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做了「回應」。
據悉,近年來打著各類網路購物、電子商務、網路營銷、資本運作「幌子」的網路傳銷發展勢頭迅猛,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針對現狀展開調查研究,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全國率先發起了「2010中國網路傳銷不完全調查」(詳情:100ec.cn/zt/wlcx/),並發布了中國首份網路傳銷調查報告——《2010中國網路傳銷調查報告》(報告下載:100ec.cn/zt/2010bgdz/)。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該份權威《報告》發布後,引起了包括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工信部、國家互聯網辦、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六部門的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了六部委聯手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全力打擊網路傳銷犯罪專項行動。同時,該項調查行動和報告也受到全國近千家媒體的廣泛關注。
王洪濤和他的異聯想引導一場「商業革命」,這場革命中,異聯及其追隨者甚至可能贏得1600億元的大蛋糕!
一個完美的商業模式
一家火鍋店,一家紅酒商。火鍋店拿出100份菜品,紅酒商拿出10瓶紅酒,免費提供給異聯。然後異聯用如下方式引導消費者參與到消費中來:在火鍋店消費滿100元送紅酒1瓶,在紅酒店購1瓶紅酒可以免費吃1份菜品。這樣商家就可以薄利多銷,而消費者則花錢得到超值實惠。
參與這種互惠模式的商家越多,商家的人氣就越旺,百貨商場的返券促銷與此就如出一轍。
在商場返券促銷模式中,消費者可以享受到「花100元送50元」、「花100元送100元」的優惠,所返的消費券在場內的所有參與活動的商家櫃台皆可使用。參與商家越多,消費者因選擇「贈品」的空間大,熱情就越高,商家與商場收入也就越多。
異聯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巨型商場。這個商場的專櫃涉及360行,遍布全國各個城市的角落;在這個商場,你在任何專櫃花多少錢,就返多少錢的消費券,即「花1000元送1000元」。實惠遍及你生活的周遭,觸手可及,不因時間、地點、標價而打折扣——這就是異聯模式的雛形。
異聯放大該模式最為明顯的就是「專櫃」數量的累積。從重慶小巷內的火鍋店,到上海南京路新世界商場的某個床上用品店,都可以是異聯的「專櫃」,異聯給他們換了個名字,叫「聯盟商家」。
三方共贏的價值鏈
百貨商場可以通過供應商返利、入場費、佔用供應商資金等方式盈利,異聯可以這樣操作嗎?我們從整個模式的交易過程入手,來觀察異聯返券模式的盈利奧妙。
當消費者進入聯盟商家,先辦理領取「異聯卡」成為異聯會員;商家收到會員消費的1000元後,將金額的10%即100元付給異聯,從異聯換得1000元的消費券——再將其送給會員。會員再到異聯網上商城選中「贈品」,用消費券付費給異聯,異聯給消費者「贈品」。
由此可見,異聯得到的是消費額的10%,付出的是自己的貨物(贈品);商家付出的是讓利10%,得到的是更多的消費者與營業收入;消費者則是得到了「買一贈一」的實惠。
問題是,異聯怎麼盈利?得到100元,卻送出價值「1000元」的商品,這豈不是虧本生意?在異聯的招商會現場,所有的聽眾也都好奇這個問題。異聯模式到底「革命」在什麼地方?
在異聯模式當中,有兩個巧妙的細節。
第一個細節:聯盟商家用100元不能直接購買到1000元的消費券,而只能購買100個積分(異聯稱之為「EP」),之後再將100個積分送給消費1000元的會員,而會員到異聯消費平台使用時,則可將積分變為電子消費券,面值乘以10,得到1000元異聯平台專用的「貨幣」:EC。
這樣,聯盟商家讓出10%的銷售收入,或者說聯盟商家實行九折優惠,就可以實現「買多少送多少」、「五折優惠」的營銷效果。
第二個細節: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異聯平台保證盈利的關鍵是:異聯所贈出的商品都是異聯以超低價買入,甚至免費得來的。
異聯在聯盟商家的店面內安裝視頻廣告播放機,後者由此享受到在另外10家非同行店面內打廣告的權利。這樣,如果有數萬個聯盟商家,就會有數萬個廣告機,一個類似於分眾傳媒的異聯視頻傳媒系統就此形成。
依賴該系統異聯再用廣告免費或低價置換特約商家的諸多商品,隨後這些商品就放到了異聯商城明碼標價,被消費者取走。除了異聯視頻系統,異聯商城本身也是廣告置換商品的一個平台。
由此,我們發現異聯所送的「1000元」EC的價值包含如下兩部分:100元人民幣和異聯系統的廣告價值。
「羊毛出在牛身上!」這句直指商家靈魂的異聯口號,就是革命的秘密武器。憑借別人提供的商品,聯盟商家大膽喊出「花1000元送1000元」的口號;憑借別人提供的商品,異聯光明正大地賺得聯盟商家10%的營業收入,悶聲發大財。
這是一個消費者、商家、異聯三方共贏的局面。
1600億元的宏偉暢想
怎樣將革命火種爆發成燎原之勢?異聯業務拓展的突破口是聯盟商家,對此異聯採取了招商代理擴張路線,將全國分為華東、東北、西南等八個管理部,管理部下的各個省市、區縣再設立管理中心、商業中心兩級代理商。管理中心,相當於省級代理商,主要負責拓展、管理、統籌區縣級別的商業中心;商業中心相當於市級、區縣級代理,致力於拓展聯盟商家,拓展異聯卡發卡商。
眾多聯盟商家同時扮演了會員卡發卡商的角色,其回報則是「躺著睡覺就能把錢給掙了!」會員的身份證號、手機號將會與會員卡號綁定,終身不變。只要會員憑此卡在異聯旗下的任意商家消費,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其消費額的1%歸發卡商(聯盟商家)所有。「1000元當2000元花」自然就是吸引會員的第一句台詞。
異聯曾對追隨者如此分析,2010年國內零售銷售總額為16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交易是在異聯平台上實現,那就是1.6萬億元,則異聯能夠收入1600億元——2010年中國神華集團的營收總額是這個數,當前中國國航總資產是這個數,買下兩個武鋼股份或四個紫金礦業,也是這個數。
異聯從聯盟商家拿走的10%的營業額中,異聯、管理中心、商業中心、發卡商四者有不同的收入再分配比例。其中7%歸異聯,0.5%歸管理中心,1%歸商業中心,拓展會員的發卡商獲得1%。另有0.5%也歸異聯,不過該部分作為在各地創建物流中心的基金用,異聯實得7.5%。
按此比例,在1600億元的營收暢想當中,108(計劃數)個管理中心一年能夠分享8億元,每個約分成740萬元;3000(計劃數)個商業中心能分享16億元,平均每個分成530多萬元。
在這樣的重金回報下,異聯順利地打通了「管理中心——商業中心——發卡商」的拓展模式。異聯模式開始在各大城市開花。
2010年底,異聯布局戰略基本完成。根據其旗下商業中心以及異聯商城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底,異聯管理中心共有98家,商業中心約2000家,聯盟商家(包含試用非簽約商家)約為52290家(計劃數90000家)。
有了會員與聯盟商家,異聯自然就開始大把大把地數鈔票了——但是,這僅僅是異聯最理想的狀況,即理論值。
喧嘩 騷動 幕後 實情
誰還記得篇首提及的獎項名稱?
也許你只記得「聯合國」三個字,在獎項名目比獲獎企業還多的時代,大家早就產生了審美疲勞。記者查看了異聯的獲獎證書影印件,發現此獎並非聯合國所頒發,而是聯合國下屬機構的外部合作夥伴,一個所謂的具有「1類咨商地位」的國際信息發展組織所頒發。
這是什麼組織?
記者調查發現,就在異聯獲獎的前後一段時間內,該組織就給河北延才藝術館、貴州茅恆酒業、孔子茶文化研究中心、大連翰坊茶酒等至少20多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頒過獎。其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不辭辛勞;眾獎項橫跨各行各業,名目繁多。活脫脫一個頒獎專業戶!
看來這個「聯合國」的獎項並不怎麼值錢,但它是每次異聯宣講會上主講人必提的榮光!
500場招商大會如此煽情
7月3日,重慶和府酒店,異聯招商會場。
張張面孔圍滿了張張長桌,每桌大約十人。他們多是中小生意人,專注於自己「平凡的工作」和「不平凡的事業」:布店、茶樓、火鍋店、洗浴店、美容店……他們對商業新知感到好奇,對營業收入的增加格外敏感。坐在他們中間的異聯業務經理只需用一個財富夢想,就把他們感召到了會議現場。
劉小東,杭州異聯商務有限公司副總裁,一個高明的演講者。演講內容主要是異聯的商業模式與操作方法,他時而高亢、時而幽默、時而互動的演講不斷挑動著人群的情緒。
記者做了個粗略的統計,十分鍾內,「對不對」在劉小東口中出現了32次。
這個帶著疑問色彩的短句,常常得到台下肯定式的回應:對!是!好!男男女女異口同聲,大廳里頓時讓人耳膜轟鳴。
口號式的話語從開始到最後在不斷地重復:「讓商家沒有難做的生意」,「讓虧損的商家盈利,讓盈利的企業利潤翻番」;事半功倍、一本萬利、金礦、絕對、成功……這樣的字眼也在大肆揪人神經。
聞所未聞的商業案例,從未接觸過的商業邏輯,強有力的現場互動,只要坐下來,就可以「獲得一個財富夢想」,而且是「觸手可及」的。在異聯招商會場的所有人都成了財富動員會的「活靶子」。
演講最後,劉小東打出了現場只簽約50家聯盟商家的「飢餓療法」。之後現場人頭攢動,業務經理熱情相約,音響中不斷傳出誇張的語調:「某某商家簽約了!」又有人「投身革命」了。
異聯的業務經理告訴記者,這樣的宣講會,異聯已經在全國舉辦了500多場。20天前,異聯總裁張巍已經在同一個地方做了一次演講。
除了這種大會之外,小規模培訓與拜訪接待,更是無數。在大會上取得攻心效果,在私下小規模接觸取得實質性的簽約合作。
在異聯重慶某個管理中心辦公室當中,異聯西南管理部總經理王廷經常給來訪者講課。理解異聯模式的時候,聽課的幾位先生女士不斷地隨聲附和。從聯盟商家拓展會員的方法,到商業中心的每筆收入,王廷有問必答,答得很細,算得很細。
出人意料的終端實情
記者按照異聯網上註明的聯盟商家名單,就近調查了4家異聯聯盟商家。一家名叫「萬通鞋業」的店面約有30平方米大小,在記者暗訪的20分鍾內,老闆從未對顧客提及異聯「買1000元送1000元」,直到記者提起,老闆才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成為異聯的試用合作商家兩個月。
重慶大禮堂的「好想你」紅棗專賣店,也是異聯的試用聯盟商家。但是當記者問到,藉助異聯平台業績是否有變化時,該店服務員表示不知情,也並不知道該如何操作買1000元送1000元的服務模式。「可能是老闆知道吧」,店內的女服務員一臉迷茫,拿出一個塑料牌,指著上面的「異聯」字樣如是說道。
被列入聯盟商家名單的重慶大禮堂五糧液旗艦店,其店員也表示不知情;另外一家美容店老闆在電話中表示,記者是第一次向其詢問異聯平台的人。
或許是消費理念尚未普及,少有消費者主動問起異聯,聯盟商家對推廣也有些不冷不熱。也或許是因為他們僅是異聯的試用聯盟商家,推廣的熱情尚未燃起。
創始人迷霧
除了聯合國千年發展大獎,董事長王洪濤所獲得的一個獎項也是異聯逢人必談的賣點:「中國十大領軍企業家」——但在「十大」當中除了袁隆平,其他皆為非著名企業家,「領軍」二字實在勉強。
王洪濤何許人也?
2006年6月13日,杭州《今日早報》刊載了一篇報道《健康人竟成了「抗癌明星」》,報道中提到市民陳先生的照片被用到了一篇抗癌廣告上,他變成了一個「晚期肝癌患者」。怒而聲討之後,有個自稱王洪濤的人約其私了,該人自稱是美人海專業瘦身總經理。
此王洪濤是不是彼王洪濤?
人民網上的稿件顯示,異聯公司的王洪濤有過進出口、醫葯等行業經歷,並且「在臨床中發現了中醫經絡調理有助於人體瘦身減肥」,並且「一年時間在國內招募了6000家減肥終端店,經營額高達幾個億」。
事實上,又有一些訴訟判決書等資料顯示,異聯的王洪濤正是藉助「美人海專業瘦身」開出了不少加盟店。只是,各地的加盟店開業後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難以為繼,多地出現了加盟店關門,老闆卷顧客年費潛逃的惡性事件。讓王洪濤更為尷尬的是,各地加盟商與總部糾紛不斷,指責總部未能兌現加盟承諾,紛紛要求索回加盟費,美人海頓時狼狽不堪。
人民網上的稿件上對王洪濤的描述頗有玩味:「周而復始的開店關店,顛覆了駐扎在他心中原始的觀念,陡然轉變的思維模式讓他創立了如今的異聯網。」
公司副總裁劉小東,被稱作是「對異聯模式講解最好的老師」。在演講現場的PPT資料當中,他的頭銜數不勝數,「國家勞動保障部,國家項目辦(SYB)培訓導師」的頭銜居於首位。但是記者在國家政府網站並未查到「國家勞動保障部」。事實上,該部已經於2008年撤消並入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至於「國家項目辦」更是一個泛指的詞彙,誰也不知道是哪個項目辦公室。
另外他還有幾個身份分別是清華、北大等幾所高校的MBA導師。「要理解透了異聯的商業模式,差不多等於到北大讀了一次MBA課程。」或許是無意,在演講當中,劉小東提起了這句話,台下也回報了敬服的掌聲。
在異聯商城,也有劉小東自己的光碟向會員銷售——兒童教育光碟,簡介中他的身份是中國著名「親子專家」。出光碟的時候,劉小東或許沒有想到會用這種方式來賣光碟,而且貨物庫存數量記者觀察了兩個月一直沒變:1000套。
拯救者的幌子
輔助業務有如花瓶
為了能夠吸引商家加入,異聯還提供了一項服務:幫助企業免費創建、維護網站。
異聯試圖扮演一個傳統店鋪「解放者」的角色。但是,異聯為各個商家所建立的網站只是異聯商城網站的一個內頁,商家沒有獨立域名,就像淘寶網的諸多商家那樣。在6月13日的重慶招商會上,異聯總裁張巍說,這是讓商家匯集到異聯平台,「分享異聯巨大的流量」。
他迴避了一個重要事實。
記者通過第三方網站流量觀測網站Alexa中文站查詢得知,6月份異聯商城的國內排名在兩萬位之後,日平均約有3600人訪問該網站。這大約相當於淘寶網的一個暢銷商家的頁面訪問量。3600個IP訪問量,如何能夠給50000多個聯盟商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廣告宣傳效益?
為何不加強網站建設,推進網站的影響力?異聯上下眾口一辭:「怕競爭對手尤其是馬雲偷師。」
要做解放者,異聯有心尚無力。
廣告置換硬傷難掩
前文提到的異聯平台送給會員的1000元EC,包含著異聯提供的「廣告價值」,「廣告價值」在廣告置換得來的商品,即會員獲得的贈品當中體現出來。那麼,這些「廣告價值」到底價值幾何?
異聯視頻傳媒被異聯比作是「分眾傳媒」,「這是省錢、有效的傳播方式」,劉小東在會議上這樣說給聽眾。他認為傳統媒體的廣告效果不可測,性價比不高。而這種小投入、半封閉空間內密集傳播的廣告方式「威力更大」。
至於廣告效果,劉小東給了一個可測評的廣告渠道:在異聯的網上商城,異聯給商家的商品一個免費的位置,這個位置「有廣告宣傳價值」,當消費者對該商品感興趣,即可用消費券購買該產品。
消費者每購買一次該產品,該產品便被有效宣傳了一次。商家「可以通過自己的產品被『購買』的次數來有效評估廣告效果」,如果產品無人問津,「那隻能說明你的產品不受歡迎,應該被淘汰」,劉小東如是說,在他看來異聯商城是商品暢銷與否的晴雨表。「異聯在全國各地2000個商業中心、數萬個聯盟商家推廣你的產品」,可以「讓你一夜之間成為品牌」。
這是什麼邏輯?
商家通過異聯平台免費贈送產品以提高品牌影響力?可憐異聯商城那日均3600個IP的訪問量,能夠於52290個商家中打造出1個品牌嗎?盡管商家願意大量贈送的產品往往是銷路沒有打開,大量積壓的貨品,但是,由於異聯平台的純廣告效果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商家每送出一件商品,實際上就是虧本一件商品。通過異聯商城塑造品牌的邏輯顯然有些牽強。
而且,異聯的視頻終端多為小店面,人流量低、宣傳環境檔次低,其傳播的公信力、影響效果都非常有限。而且,廣告機的實際安裝數量尚是疑問。
雖然難以量化,但1000元EC中的「廣告價值」,價值有限。異聯要想持續性獲得商品,需要提升廣告平台實力。
痛苦的消費體驗
多米克紅酒曾是異聯商城的主打商品,該品牌紅酒的代理商將大批量紅酒低價供貨給異聯,進價約17.8元/瓶,而該款紅酒在異聯網上商城的標價為298元EC,按照商家從異聯1元兌換1個積分即10個EC的情況,該紅酒實際賣得人民幣29.8元,中間12元的差價即納入異聯的收入體系,然後在「異聯——管理中心——商業中心——聯盟商家」體系中,按照7.5?誜0.5?誜1?誜1的比例實行再分配。
王廷在與拜訪者交流時,強調了多米克紅酒從異聯平台得到了好處:接近180萬箱紅酒脫銷!但是該款產品在主流市場上銷售甚少,而且給了消費者該紅酒價值298元人民幣的錯覺,一款非主流的低端紅酒的實際價格不可能達到298元人民幣。於消費者看來,異聯商城所贈送的消費券明顯沒有「花1000元送1000元」的消費體驗效果,這就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異聯商城的所有物品皆為商家持有,商家負責倉儲、物流事宜。異聯本身省掉了不少成本,但當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時候,需要自行承擔運費。須知異聯是一個「贈送」性質平台,倘若獲得「贈送」的物品仍然需要支付現金,這讓消費者情何以堪?
並且異聯平台的商家貨品在服務質量、產品質量方面參差不齊,消費者利益難獲得有效保障。各商家銷售正品都難免有問題,虧本贈送物品更難讓他們保證服務的積極性,況且異聯對5萬多家聯盟商家的約束力本來就有限。
網上商品物非所值,而且需要再掏腰包付費,再加上交易過程中的服務、產品質量不可控,毀的自然是異聯的名聲。當會員覺得自己上當,一來二往,他們會慢慢流失殆盡。
真正的商業模式:收取加盟費
最初,管理中心的加盟費是100萬元,商業中心10萬元,發卡商1.98萬元。之後,異聯先後兩次上調了加盟費:管理中心上調至330萬元,再到1000萬元;商業中心上調至33萬,再到100萬。按最低加盟費計算,異聯當前98個管理中心,2000個商業中心的加盟費收入接近3億元。或許這才是異聯的真正收入來源。
當然,異聯沒忘了給加盟費換了個名字:注冊費。
如此高昂的加盟費,總部的支持卻只限於酒店開大會加零散的當地媒體投放,這是否有些不太協調?或許是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各個加盟中心雖然疲憊卻仍在堅持。廣州一個商業中心的負責人坦言:「異聯,不知道我還能對你堅持多久,我累了。」
重慶某商業中心的負責人,自去年底代理異聯業務以來,一直投入卻未有回報。公司業務經理的工資開支令他叫苦不迭。
但他們還是要堅持,加盟費已經交了。而且面對采訪,他們都是很小心地避而不談。
異聯模式試圖在城市底層崛起,這沒有問題。但是妄想用數百場產品說明會、一個異聯平台就將數萬個商業終端組織起來,將線上電子商務與線下實體店結合起來,這顯然是講給大人聽的童話。
有人曾講過:「如果一個快速致富項目首先要你交錢,然後讓你發展多少多少人才能拿多少回報,這實際上是在對你的資金進行控制。遇到這種情況,無論經營的是什麼,99.99%就是傳銷。」
有家名為「傲鷹互生」的企業就被媒體指責為傳銷企業,因為它採用「成為服務商要交納12萬元資格費,成為發卡企業要交納19600元資格費,發展下線才能獲得獎金」的發展模式。異聯的注冊費類似於資格費,至於在拓展管理中心、商業中心的過程中,網路有觀點認為異聯代理商發展下級代理商,即可得到相應加盟費的20%的提成,但記者尚不能肯定該說法的真實性。
在發卡人發卡過程中是否有「傳銷」?王廷對於這種質疑完全不以為然。掏出一支香煙,點燃之後他給記者解釋說:「異聯所有的發卡商必須是企業法人,任何個人沒有發卡的權力。而且聯盟商家有發卡的上限,每個聯盟商家只能發卡2000張。」按照他的說法,在異聯的發卡過程中,完全不存在傳銷那樣的發展下線的傳銷模式。
「傳銷」與否我們尚不能輕易下結論,但是當商家對「廣告效果」感到不滿意,不願再付出貨物;當會員不願為贈品付郵費,不願再在異聯平台上活躍,異聯三方共贏的商業模式就成為了一紙空談。
直到今日,異聯旗下的管理中心、商業中心、發卡商有誰是盈利的?盈利的只有異聯本身,賺取了巨額的加盟費。
——至此,我們發現,「三方共贏」的「異聯商業模式」其實只是一個幌子,異聯以這個幌子來吸引大量加盟商,收取其高額加盟費,這才是異聯真正的盈利模式。
點評
南橘北枳,為何「中國式」的商業模式總是另類?
商業模式的中國式嬗變
文/《商界評論》特約研究員 端木
異聯其實並非異業聯盟模式的獨行者,智能商圈、多購網、財歸天下網、通億商城、E消費等企業的商業模式也非常類似,他們至今還活躍在中國城市的各個角落。於這些企業身上,能夠折射出國人創造商業模式時的某些弊病。
一是缺失對規律的尊重。試想,永久性「買1000元送1000元」的「革命」顯然不能貫徹到底。假如異聯平台上實現的交易金額真的達到1.6萬億,異聯就得准備名義上價值1.6萬億元的商品。說白了就是用廣告來轉換,問題是全國廣告行業多少年的收入加起來才夠這個數?
「買1000元送1000元」是對消費者的誤導。消費1000元,商家交給異聯100元,異聯往往最多隻用33元購買獎品(異聯3000元的消費券「換現金」只能換得100元的移動充值卡),更多的其實是靠廣告置換來「湊」。也就是說在異聯最不利的情況下,消費者享受的是9.7折,而不是宣傳中的5折!異聯送的「1000元」只是自己發行的「代金券」,千元面值卻無千元價值。
商業模式的根本在於將各種社會資源以某種方式重新組織起來創造價值,異聯以「羊毛出在牛身上」、「不按牌理出牌」的姿態示人,這是違背常識的「革命」。
二是喜歡自我拔高,在公司內外搞妄想式洗腦。異聯旗下有四大平台,分別是異聯商城、異聯視頻傳媒、異聯支付系統、異聯搜索,與之相對應,異聯在宣講時用了四個企業與之相類比:淘寶、分眾傳媒、銀聯、網路。這些已經成功的範例無時無刻不被剖析、引用、論證著。
甚至異聯還拿創辦之初的阿里巴巴自比——當年馬雲不也總是碰壁,慢慢將市場培育起來的嗎?這是異聯業務經理常用來自勉的一句話。此外,他們還有一個訓條:相信異聯,相信自己。
於外界,在推廣和營銷方面誇大其辭;於內部,用成功學,用人生價值、企業價值極力對員工的理念、態度施加影響,樹立自己的權威。這似乎已成了中國企業的一種通病。
此外,近年來許多國外的商業模式移植到中國,往往會被本土企業以「畸形」的進化形式擊敗。根本原因在於有人喜歡自作聰明,窮盡一切可以投機取巧、賺快錢、賺大錢、四兩撥千斤的手段。谷歌模式進軍中國,堅持「不作惡」卻敵不過網路的「競價排名」,最終黯然退出;eBay將原有的評價系統搬到了中國,敵不過當年真貨假貨魚龍混雜的淘寶網;百思買照搬美國上下游和諧相處的模式,敵不過國美蘇寧大肆占款的「野蠻」模式。傳銷在國外也是健康的模式,在中國只能被禁。
異聯於明處用「躺著睡覺賺錢」吊起了加盟商的胃口,於暗處大肆收取加盟費。終端店沒有動靜,網上商城沒有人氣,組織者和各級參與者在意的唯有收取加盟費。(來源:《商界評論》雜志;作者: 丁保祥 )
網友評論(踩):
騙子不可怕,就怕騙子有文化!這不是明顯的在誤導消費者嗎,花1000送1000,在這騙小孩那?我自己購物打個九折都比你省錢,什麼EP、EC,不把我們搞蒙不罷休是吧?政府也不出來管管。異聯啊異聯,真是「異形」互聯!
本文轉載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http://www.100ec.cn/detail--6025125.html
⑨ 中國500強發榜 有哪些企業上榜
1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825,914 47,430
2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2,282,962 107,173
3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800,028.8 22,570
4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641,448 109,279
5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58,892 275,811
6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591,968.4 11,343.3
7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30,001.2 27,973.4
8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612,559.2 10,360
9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70,470 227,830
10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20,858 179,461
11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445,773 32,211
12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56,331 169,595
13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62,882 39,279
14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366,673.2 13,887.5
15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324,394 17,68015
16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51,496 13,109
17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88,570.9 3,981.7
18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274,634 60,199
19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48,360 36,807
20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 271,191.3 5,428
22 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134,559.4 210
23 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215,785.8 3,964.9
24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19,778 11,049
25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187,789 5,792.4
26 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833.5 2,850.6
27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41,772.3 -16,216.9
28 國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0,131.3 2,874.8
29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77,401 65,850
30 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167,091.2 4,786.3
31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46,388 15,745.4
32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125,406.9 10,545.8
33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65,863 55,911
34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43,187 6,406
35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42,311 10,502.2
36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140,005.4 14,155.2
37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122,011.2 5,919.5
38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35,469 44,546
40 華潤創業有限公司 133,216.8 -127
-- 萬洲國際有限公司 136,104.9 4,687.2
42 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24,898 47,138
43 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08,925.3 866.9
46 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 120,924.8 2,507.2
47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13,661.7 1,771.8
48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23,181 47,026
49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108,313 1,773
50 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 119,724.3 5,315
55 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111,398.1 12,604
58 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09,056.5 12,200.3
79 京東商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115,002.3 -4,996.4
81 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317,235.6 32,316.5
⑩ 中國百強企業
排名 上年排名 公司名稱(中文) 營業收入(百萬元) 利潤(百萬元)
1 1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891,179 63,089
2 2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2,353,588 52,585
3 3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1,199,324.53 38,241.32
4 4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76,832 107,404
5 5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02,194.06 36,009.21
6 7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73,789 297,676
7 8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740,436.29 17,198.14
8 6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736,819 117,781
9 9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730,123.05 17,935.28
10 11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58,891 254,655
11 10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643,101 11,395
12 12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98,588 202,783
13 14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04,107 180,086
14 13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03,799 13,450
15 15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490,872.13 19,680.42
16 22 中國恆大集團 466,196 37,390
17 18 京東商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462,019.76 -2,491.63
18 16 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450,252.53 42,416.79
19 36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 379,079 34,618
20 17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377,124 21,210
21 20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58,919.68 4,361.53
22 19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54,363 18,019
23 23 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48,732.4 11,374.78
24 35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345,278 69,642
25 25 國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44,525.82 5,835.84
26 21 海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36,472 60.24
27 33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312,694 78,719
28 24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305,204.87 21,565.16
29 26 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00,538.25 2,397.24
30 31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97,679.33 33,772.65
31 28 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95,280.35 7,695.14
32 27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90,876.78 4,080.77
33 30 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289,534.52 6,371.58
34 39 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 280,381.79 4,672.02
35 29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64,101 43,867
36 32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61,819.64 20,230.78
37 37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61,245 52,311
38 38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48,555 80,560
39 44 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44,956.57 13,327.56
40 42 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 234,007.57 1,068.05
41 45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226,963 52,688
42 34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24,034.35 4,570.69
43 40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219,082.64 11,305.04
44 66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218,955.19 8,067
45 41 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 215,289.87 2,447.48
46 43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12,654 73,630
47 49 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6,597.88 2,191.99
48 56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200,024 26,202.79
49 58 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4,555.49 18,903.72
50 51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 183,316.56 7,4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