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日本物流的發展史
日本物流的發展史
(一)物流概念的導入和形成期
1956到1964年.自1956年日本流通技術考察團考察美國開始引入物流理念後,
1958年6月又組織了技術國內考察團對日本國內的物流狀況進行了調查這大大推動了日本物流的研究。從1961年到1963年前半年日本將物流活動和管理稱為PD。到1963年後半年「物的流通」
一詞開始登場。到1965年物流一詞已正式為理論和實踐界全面接受。還值得指出的是在物流概念導入日本的過程中物流已被認為是一種綜合行為即「各種活動的綜合體」因此「物的流通」一詞包含了「運輸、配送」「裝卸」、「保管」、「在庫管理」、「包裝」、「流通加工」和「信息傳遞」等各種動。
(二)物流近代化時期
1965到1973年間是日本大量物流設施建設、構築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日本經濟高度成長、大量生產、大量銷售的時代。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經濟計劃》中強調要實現物流的近代化,日本政府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高速道路網、港灣設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種基礎建設。
同時,各廠商也開始高度重視物流並積極投資物流體系的建設。各企業都建立了相應的部門積極推進物流基礎建設,這種基礎建設的目的在於構築與大量生產、銷售相適應的物流設施。所以可以說這一時期日本廠商的共同戰略是增大物流量、擴大物流處理能力。另一方面,開始廣泛推廣貨台、鏟車等機械化裝卸設備、導入自動倉庫、靈活運用貨台和集裝箱、開展單位貨裝卸系統等等。與此同時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種物流管理系統也不斷增加。除此之外,這個時期的日本也在積極推行物流聯網系統開發VSP、配車系統等物流軟體。這一時期是日本物流建設的大發展時期。而這一階段的發展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才告一段落。
(三)物流合理化時期
1974到198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日本迎來了減量經營的時代經營成本的降低成為經營戰略的重要課題。從而要求物流能有所改變,所以說這一時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時代。首先,這一階段擔當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專業部門開始登上了企業管理的舞台,從而真正從系統整體的觀點來開展降低物流成本運動。此外,物流子公司也開始興起。「物流利潤源學說」揭示了現代物流的本質,使物流能在戰略和管理上統籌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並推動物流現代化發展。在實踐上,這一時期對應於理論發展,開始廣范圍地設立合理化工程小組,實行物流活動中的質量管理。互聯網物流也在蓬勃發展,其宗旨在於加速訂貨、發貨等業務的迅速化,以及削減物流
人員,減少勞動力成本,特別是以大型量販店為中心的網上訂、發貨系統的建立在這一時期最為活躍,這是物流合理化在技術上的反應。在物流管理政策上,1977年日本運輸省流通對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統一基準」。這一政策對於推進企業物流管理有著深遠的影響。從事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各個企業都制定了自己獨特的成本控制體系。這一時期還值得一提的是專業物流部門或物流子公司設立的興盛。
(四)物流縱深發展時期
80年代以後,日本的生產經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消費需求差異化的發展。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漬使以前那種大量生產、大量銷售的生產經營體系出現了問題。生產的多品種化和少量化成為新時期的生產經營主流這使得市場的不透明度增加在庫排除的觀念越來越強,其結果整個流通體系的物流管理發生了變化,即從集貨物流向多頻度、少量化、進貨短時間化發展。在銷售競爭不斷加劇的狀況中物流服務作為競爭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視。這表現在80年代後期日本積極倡導高附加價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等方面。但是,隨著物流服務競爭多樣化,物流成本的高昂成為這一時期的特徵,在日本有把這一時期稱為「物流不景氣」時代的說法,即由於經營戰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現赤字。因而,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物流施策大綱」這大綱是根據日本政府決定的「經濟構造的變革和創造規劃」中有關
「物流改革在經濟構造中是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2004年,為止既要達到物流成本的效率化,
又要實現不亞於國際水準的物流服務,為此各相關機關要聯合起來共同推進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這一指示而制定的。這個大綱是日本物流現代化、縱深化發展的指針,對於日本物流管理的發展具有歷史意義。該部分的目的在於推進各政府機關、地方公共團體、物流業者和貨主聯合採取物流現代化措施,加強地方與中央的合作.
B. 中國日本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
日本的發展史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人口素質,防止兩極分化,自強不息。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借鑒日本的發展經驗。日本擁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積和極為匱乏的自然資源,卻創造了17%的世界財富。筆者隨團到日本研修和考察,在領略世界經濟大國的富裕、發達和文明程度的同時,切身感受到我們在許多方面需要向日本學習。
1.改革和創新是發展的靈魂
不斷改革和創新,為日本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2.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是發展的戰略選擇
日本是個非常重視人口素質的國家,總人口1.27億左右,人口密度是我們的2.5倍。在東京等大城市,購物、就餐等生活都需要排隊。日本人無論在車站、超市或其他地方都自覺地排隊,這種意識體現了日本國民的素質。日本把國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質上,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構建以人為本的社會體系。
3.防止兩極分化是日本始終堅持的發展道路
有數據顯示,與美、英、德、法等國比較,日本的犯罪率最低。這與日本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有關。日本戰後的飛速發展階段,雖然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但由於國家採取的措施得當,社會沒有形成兩極分化,並逐步消除了城鄉差別和區域差別。
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正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在積極發展自身的同時,需要積極借鑒日本發展中的有益經驗,我們要學會從日本的發展史中獲得重要啟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吸收日本發展模式中的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C. 國內外發展物流業的經驗對西部有何啟示
學習借鑒境外發達國家或本國發達地區在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物流中心過程中的經驗,對於西部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具有重要作用。日本、韓國和香港是境外物流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上海和深圳則是境內物流業發展較快的地區,不論在產業規劃布局、物流硬體設施建設方面,還是在物流信息網路建設、軟體開發和規范管理方面,都有許多先進經驗值得西部借鑒。
1.日本、香港、上海、深圳等地發展物流業的經驗
(一)大力發展物流團地——日本建設物流中心的主要經驗大力發展物流團地,是近年來日本物流業發展的主要特點,也是日本建設物流中心的重要途徑。其主要做法是:「首先,由政府牽頭確定市政規劃,在城市的市郊結合部、內環線之外(或城市之問的主要幹道附近)選擇合適的地塊(主要依據是要有利於今後交通設施的配套建設),作為建設物流團地的基地。其次,將基地內的地塊分別以生地的價格出售給各個不同類型的物流行業協會,如倉儲協會、物流協會、卡車運輸協會、冷藏協會等等。協會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內部會員中招募資金用來購買土地和建造物流設施,同時成立專業公司來負責此項工作。協會成員的出資金額可多可少,不足部分政府還可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再次,政府對已確定的物流團地積極加快交通設施的配套發展,在促進物流企業發展的同時,促使物流團地的地價和房產的升值,使投資者能得到回報。各個協會的專業公司則根據本專業的實際需求,在物流團地內統一規劃建設物流設施,建成後由專業公司負責管理。協會中出過資的會員都可能按照自己業務量的大小向專業公司承租物流設施,並可享受相應的優惠價格(低於市場價)。這樣,一方面保護了協會中投資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協會成員之間的過度競爭,使物流設施得到充分利用。」
D. 美日物流管理對我國物流發展的啟示
美日物流業現代化發展淺析
www.szporter.com/wyxz/wlps/200702/5987.html
美日物流法律制度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物流管理美日物流法律制度比
..
www.gotoread.com/vo/7400/page793726.html
美日人才管理特徵及對中國企業的借鑒
www.dlfeng.com/info/wzShow.asp?ID=1133307
美日德製造業物流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PCY200506006.htm
E. 日本的電子商務發展
中國的電子還沒有日本的成熟~~~~目前日本的電子總體是全世界最發達的~~!
F. 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趨勢
第一,電子商務物流的服務內容和內涵將更加豐富。一方面,我國網路零售交易產生的電商物流業務近70%由快遞企業承擔,快遞業成為服務電子商務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電商物流也衍生出多種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終端消費者對多元化服務的需求進一步細化,電商物流企業適時推出終端智能櫃、物流保險、特殊物品物流、逆向物流等主動服務和個性服務。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電子商務、製造業、跨境貿易等關鍵產業不斷升級,電商物流上下游產業環境也隨之優化和升級,這必將對電商物流服務內容提出更高要求,倉配一體化、供應鏈管理等業務種類將加快拓展;跨境貿易的發展也將為電商物流企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第二,市場主體將更加多元。一方面,隨著外部產業的融合、資本市場的加速進入以及同業、同區域整合,優質資源要素和人力要素進一步向龍頭企業聚集,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快遞公共服務站、連鎖商業合作、第三方服務平台等創新模式不斷涌現的同時,傳統快運、物流企業也開始紛紛跨界進入快遞及電商物流領域,向專業化、區域化、平台化方向發展。此外,隨著「互聯網+」的驅動及平台經濟的發展,碎片化的物流資源通過互聯網和平台整合進入市場,「平台+個人」的商業模式正在出現,正逐步探索、演化,成為新的電商物流服務提供者和市場參與者。
第三,電商物流將更加智慧、智能。隨著生產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和技術應用環境的不斷成熟,電商物流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將勢不可擋。DT(數據科技)時代的到來,使得大數據應用已經深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銷售預測、運營決策、苔銷推廣、渠道管理、客戶體驗、物流管理、IT構架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大數據對供應鏈的應用將改變電商物流的路徑和運作,從而顛覆傳統的運營模式,對物流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數據服務、雲服務、智倉儲、電子簽名、電子身份認證等技術將得到推廣應用。在物流裝備方面,自動化分揀、機器人、智能快件箱等開發應用力度將持續加大。迫使企業告別過往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怪圈,對電商物流的提質增效形成「倒逼」。從現狀來看,倉儲分揀等智能機器人已經進入實際應用階段,而當人T成本超過機器成本之時,自動化大規模迭代的時代將指日可待。
G. 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您好,158教育在線為您服務!
電子商務企業內生風險防範體系 所謂電子商務企業內生風險防範體系,是指電子商務企業內部建立的風險防範機構、機制、對策、方法、措施等的綜合。 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對IT從業人員進行電子商務運作和安全管理的系統而全面的教育,並培養其相關的風險防範意識,給予其更多的培訓及資格認證,從而使其對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有一個全面和客觀的認識。 加強內部管理機制 「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更重要的是企業應該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操作。內部管理機制設計的基本原則是:要求發生在系統內的所有行為都是有定義的行為,並且符合程序控制的要求,所有行為的發生都有審計記錄,管理的有效性,可以解決許多技術層次解決不了的風險問題。 實施風險防範等級管理 此點可借鑒我國實施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政策」,對企業來講,風險可以分為重要風險和一般風險,企業應該堅持安全成本與風險相平衡的原則,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抓住重點,力求具體、明確、到位,講究實效。 建立主動性安全基礎構架 賽門鐵克公司亞太地區副總裁Vince Steckler在2004年3月5日的亞太安全論壇上作了「在企業范圍內建立主動性安全基礎構架」的演講,主要針對企業提供各種前瞻性措施,通過在企業范圍內實施完善的安全措施,有效識別和管理漏洞,將安全策略與商業戰略結合起來,築起一道抵禦不斷升級的風險威脅的重要防線。 外生風險防範體系是指對電子商務企業風險起防範作用的相關法律法規、信用、物流和電子支付等社會體系的總和。 電子商務安全的法制建設 在參考國際《電子商務示範法》的前提下,根據我國的國情,制定一部用以規范電子商務活動的法律或法規,以解決電子商務發展所面臨的法律法規問題。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運用范圍,應包括電子合同的效力問題、電子支付及金融管理、稅收與保險、網路管理與信息安全保護、電子證據與電子簽名的法律認定、政府的強制性措施及審查機制、市場准入規則、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司法的國際管轄和國際協助等等。 建立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環境 電子商務交易涉及廠家、商家、網站、銀行、消費者等多方面利益的信用問題,難以孤立地解決,必須建立一個社會信用體系環境。全社會首先要建立一種自己守信用、人人守信用、也相信別人守信用的心態。其次要健全完善信用制度,通過設置合理的運行機制和運行標准,並通過監督機構,保證參與交易各方按期、按質、按量支付貨款和交送貨物。 加快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 一是要逐步開放市場,歡迎國內外的物流公司參與競爭,通過競爭,使我國的物流配送體系日趨完善。二是要重視物流人才培養,除了學校的人才培養外,還要加快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的步伐。三是要在物流管理技術化、信息化、柔性化和一體化等方面加強物流管理的創新。 完善電子商務的支付手段 電子商務交易需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同時暢通,因此必須完善電子支付系統,提高銀行電子支付水平,建立一個安全、嚴密、可靠的社會范圍的電子貨幣支付系統,並成立電子商務認證機構,盡快成立統一網上結算中心,並逐步開展與國外客戶的網上結算服務。 電子商務企業內外協同防範體系 電子商務企業協同防範體系是指需要電子商務企業和外部共同來完成的技術研究、人才培養、協調機制建設和聯盟建立等方面的總和。 加強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的研究 有關部門(可以是政府、科研單位、院校和企業聯合)應組織一支精乾的安全技術研究隊伍,集中力量盡快解決電子商務的安全技術問題,包括加密技術、防火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報文摘要技術、認證技術、留痕技術等,並能夠隨著計算機和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改進這些技術。應該建立電子商務安全體系結構和具有權威性和公正性的CA認證機構。此外,還應著手建立相應的國家級的安全控制中心系統,這一系統應包括國際出入口(信息海關)監控、電子交易證書授權、密鑰管理、安全產品評測認證、病毒檢測和防治、系統攻擊與反攻擊等分中心。 大力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推廣與普及電子商務知識 必須加強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大力推廣與普及有關電子商務的知識,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進電子商務師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實施持證上崗制度。 建立協調機制 這要求企業和各級信息安全保障中心和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密切配合,互通風險預警信息,從而共同維護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性。同時要加強科研單位、院校對風險管理理論的研究和安全企業實踐應用的協調,要把理論和實踐真正的聯系起來,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真正結合。
如有疑問,歡迎向158教育在線知道提問
H. 日本大和運輸的宅急便對我國快遞企業的發展具有哪些啟示
要建立並完善現代物流發展的市場化機制.要走現代物流信息化要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發展現代物流業.要加速現代物流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