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趕不上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
我國在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發達國家的電子商務要求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安全問題;
交易的安全問題是困擾電子商務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雙方交易是通過一個虛擬的網路它不僅涉及參加交易的雙方,而且涉及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工商管理、海關、保險、稅收、銀行等部門。
這就需要有統一的法律和政策構架記憶強有力的跨地區、跨部分的綜合協調機構。
3、網站建設以及網店商品過於冗雜;
現在網站的建設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廣告,商品廣告過分的誇大了商品不真實的描述,消費者收到商品後發現實物和商品不符,會使很多人對電子商務產生恐懼,認為都是假的。
還有一些商品的標碼存在問題,買回來穿不也會給消費者的選擇造成了許多困難。
4、物流配送問題
電子商務的交易達成之後,如何將商品快速、准確、安全地送到消費者手中也是電子商務人員和消費者關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物流企業數量具有一定的規模,但能適應電子商務物流企業的數量還不夠完善、服務意識及服務質量都不盡如人意。例如一些偏遠山區、鄉村物流不能夠到達。
5、群眾基礎及信譽問題
電子商務適用於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的人,而在我國這些人的比例並不是很大,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無法熟悉操作,而且傳統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企業、商家、消費者的信譽更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重中之重。
(1)2014電子商務熱點問題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可提供網上交易和管理等全過程的服務。因此,它具有廣告宣傳、咨詢洽談、網上定購、網上支付、電子賬戶、服務傳遞、意見征詢、交易管理等各項功能。
1、廣告宣傳:電子商務可憑借企業的 Web 伺服器和客戶的瀏覽,在 Internet 上發布各類商業信息。客戶可藉助網上的檢索工具迅速地找到所需商品信息,而商家可利用網上主頁和電子郵件在全球范圍內作廣告宣傳。
2、咨詢洽談:電子商務可藉助非實時的電子郵件,新聞組和實時的討論組來了解市場和商品信息、洽談交易事務,如有進一步的需求,還可用網上的白板會議 (Whiteboard Conference) 來交流即時的圖形信息。
3、網上訂購:電子商務可藉助Web中的郵件交互傳送實現網上的訂購。網上的訂購通常都是在產品介紹的頁面上提供十分友好的訂購提示信息和訂購交互格式框。當客戶填完訂購單後,通常系統會回復確認信息單來保證訂購信息的收悉。
4、網上支付:電子商務要成為一個完整的過程。網上支付是重要的環節。客戶和商家之間可採用信用卡賬號實施支付。在網上直接採用電子支付手段將可省略交易中很多人員的開銷。
5、電子賬戶:網上的支付必需要有電子金融來支持,即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及保險公司等金融單位要為金融服務提供網上操作的服務。而電子賬戶管理是其基本的組成部分。信用卡號或銀行帳號都是電子賬戶的一種標志。
6、服務傳遞:對於已付了款的客戶應將其訂購的貨物盡快地傳遞到他們的手中。而有些貨物在本地,有些貨物在異地,電子郵件將能在網路中進行物流的調配。而最適合在網上直接傳遞的貨物是信息產品。
7、意見征詢:電子商務能十分方便地採用網頁上的「選擇」、「填空」等格式文件來收集用戶對銷售服務的反饋意見。
8、交易管理:整個交易的管理將涉及到人、財、物多個方面,企業和企業、企業和客戶及企業內部等各方面的協調和管理。因此,交易管理是涉及商務活動全過程的管理。
2. 下一個十年,電子商務發展的熱點在哪些方面
移動商務全球趨勢發展勢不可擋
中國正在引領全球電子商務邁向移動商務時代,未來五年,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預計到2022年到2022年,中國移動商務市場將實現跳躍式發展,許多國家和地區也將追隨移動商務這一全球趨勢。
全球支付市場報告覆蓋了全球36個電商市場,進行了關鍵市場洞見與數據事實、本地最流行的支付方式和卡品牌的分析。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實體店也越來越接受如電子錢包之類的支付方式。
全球消費者的支出增長已經成為共識。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了2022年全球電商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4%,預計將達4.7萬億美元。而實體店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5%,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47萬億美元。可以看出,電商市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了實體店的增長率。
與此同時,移動商務的繁榮是全球電商市場一個勢不可擋的趨勢。到2022年,預計全球三大移動商務市場將是中國(1.18萬億美元)、美國(0.36萬億美元)和英國(1153億美元)。在中國,移動購物已經是目前增長最快的購物渠道,未來五年,移動商務復合年增長率預計達到12%,而中國PC端購物同期復合年增長率僅為4%。
移動商務強勁的增長勢頭當然也不只發生在中國市場,未來五年,澳大利亞、印度、墨西哥和新加坡的移動購物交易額均有望超越PC端,這也更加有力地說明,移動商務是全球商戶下一個利潤豐厚的銷售渠道。未來幾年,商家可以對中國和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在中國,使用電子錢包支付的比例驚人,而且在支付技術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全球范圍內,移動商務也已經成為商家爭奪銷售機會的新戰場。
無論是『先買後付』的新信貸形式,還是『為即日達多付費』,或是在『超級應用』內的購物,全球商戶和買家隨時隨地的溝通已成為可能,也正是這些非凡的技術變革,培養了消費者對即時購物的喜好。移動商務興起,線上線下都使用電子錢包等本地支付方式,而中國正是這一新趨勢的引領者。
3. 2014民商法熱點問題或熱點事件
1.論我國民法典的體例結構
2.論中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3.論我國合同法的完善
4.論房地產轉讓
5.論著作權制度
6.論期貨的法律調整
7.論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制度的發育和完善
8.土地隱形市場的法律調整
9.試論「四蕪」拍賣與土地使用權
10.典權研究
11.商品房預售的法律調整
12.房地產權屬登記研究
13.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抵押權研究
14.最高額抵押
15.動產質押研究
16.權利質押研究
17.我國違約金制度的改革
18.論我國擔保法上的保證
19.我國合同法與債的保全制度研究
20.論不安抗辯權
21.論知識產權法的完善
22.論我國物權法的體例結構
23.論知識產權法的完善
24.論我國物權法的體例結構
1.論合夥的法律地位
2.論自然人的民事責任
3.論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
4.論我國宣告失蹤制度的完善
5.論一般人格權
6.論財團法人制度的完善
7.論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8.論我國的民事主體制度
9.論誠實信用原則
10.論法人制度對於我國企業改革的理論與制度意義
11.論合夥財產的法律性質
12.論法人內部治理制度
13.論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權
14.論有限合夥
15.論隱名合夥
16.論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
17.論意思表示
18.論表見代理
19.論代理中的連帶責任
20.論代理權的取得與行使
21.論無權代理
22.論民事權利體系
23.論人身權體系
24.論商法與民法的關系
25.論侵害法人人格權的民事責任
26.論損害賠償范圍與因果關系
27.論商法的獨立性
28.論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29.論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30.論取得時效
31.論佔有
32.論善意取得
33.論質權
34.論物權行為的獨立性
35.論所有權的取得方式
36.論我國農業土地物權制度的完善
37.論地役權
38.論我國典權制度
39.論抵押權的設定與效力
40.論相鄰關系與地役權的比較
41.論共有
42.論佔有制度的意義
43.論物權的效力
44.論物權的支配效力
45.論物權的追及效力
46.論物上請求權
47.論物權法定原則
48.論一物一權原則
49.論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
50.論債的相對性
51.論債權的相對性
52.論債權的效力
53.論債權的履行原則
54.論債的轉移制度
55.論債權人的代位權
56.論債權人的撤銷權
57.論不安抗辯權
#/論同時履行抗辯權
#/論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范圍
58.論合同自由原則
59.論締約過失責任
60.論違約責任制度的特徵與功能
61.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62.論繼續履行
63.論情勢變更原則
64.論合同中的第三人
65.論合同的解釋
66.論預期違約
67.論買賣合同中的瑕疵擔保責任
#/論違約損害賠償范圍
68.從責任保險看侵權法之嬗變內
#/論合同履行中的誠信義務
69.論精神損害賠償的責任方式
70.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研究
71.懲罰性損害賠償與消費者保護
72.論環境侵權民事責任
73.論連帶侵權責任與內部求償關系
74.過錯責任與過錯推定
75.公平原則與自願原則
76.論特殊侵權責任
77.侵權責任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78.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與協調
1.論無權處分行為。
2.論不動產善意取得制度。
3.論居住權。
4.商品房預售合同中買受人利益的保護。
5.論保證期限。
6.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關系論。
7.論債權人代位權。
8.學生傷害事故中侵權責任研究。
9.論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10.論物權法基本原則(之一)。
11.論合同自由。
12.論懸賞合同(或遺失物返還法律問題分析)
13.論房屋拆遷中被拆遷人利益的法律保護
14.論無因管理
15.論私權神聖
16.論損害的認定
18.論合同法的情勢變更原則
1.論「小產權房」的法律保護
2.論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性質
3.精神撫慰金的確定
4.名譽侵權案件中如何確定社會評價的降低
5.一房二賣的法律適用
6.不動產預告登記的意義
7.房屋過戶登記程序的合法性
8.論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實現形式
9.論農村集體土地權利的流轉
10.論訴訟時效制度的價值
11.論不動產租賃權的性質
12.論非婚生子女的監護問題
13.論民事登記——以婚姻.不動產物權.法人設立登記為例
14.淺論第三人履行與債務承擔
15.論善意取得制度在民法中的適用
16.論民法中的優先購買權
17.合同解除後,當事人應承擔的到底是違約責任還是締約過失責任
18.淺論物權法定原則
19.淺談精神損害賠償
20.論擔保物權的競合
21.論損害賠償與違約的關系
22.農村人口在人身損害賠償中賠償標準的適用問題
23.論商品房一房多賣的法律效力及後果
24.論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
25.試論我國現行訴訟時效制度的利與弊
26.論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中的因果關系與過錯
27.高空墜物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認定
28.見義勇為的民法定性
29.侵權責任中行為違法性的判斷
30.論物權法上車庫權屬的判斷標准
31.隱私權的界定
32.論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3.社會募捐中捐款余額所有權的歸屬
34.地役權與相鄰權的異同
35.我國現行《合同法》的特徵與完善
36.試論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37.談談格式條款
38.合同訂立程序中的幾個問題
39.合同成立與生效的關系
40.試論合同的效力
41.試論締約過失責任
42.合同保證中的若干問題
43.簡論我國《合同法》中的合同保全制度
44.談談合同的轉讓
45.合同的解除及其後果
46.我國《合同法》中違約責任的特點
47.試談我國《合同法》中的買賣合同
48.談談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以遺失物.贓物為例
49.論物權法定原則
50.論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51.論國家所有權的行使
52.論法人的所有權
53.論法人的能力
54.談代位權行使的效力問題
55.論締約過失責任的適用
56.談我國的民事主體
57.論贈與合同的撤銷
58.試論我國的物權登記制度
59.試論車庫.車位的權利歸屬
60.優先購買權探析
61.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問題探討
62.淺談保證人資格
63.淺論未登記抵押權的效力
64.權利質權探析
65.最高額抵押幾個問題的探討
66.談談流質契約與代物清償協議
67.淺論土地徵收中的公共利益
68.簡論無名合同的適用
69.簡論合同的解除
70.債務抵銷淺議
71.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若干問題的探討
72.「買賣不破租賃」原則及其適用
73.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若干問題的探討
74.淺析營業質權
75.淺析不動產出租人的留置權
76.淺析營業主人的留置權
77.浮動抵押初探
78.論物權登記的法律效力
79.論物權登記制度的完善
80.試論人身損害賠償
81.論名人的隱私權
82.論徵收中的「公共利益」
83.論城市房屋拆遷協議
84.試析「人肉搜索」
85.電子商務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86.從汶川地震看民法中的不可抗力
87.試論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
88.論物權公示原則
89.論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90.論誠實信用原則
91.論表見代理制度
92.淺議物權法對「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法律規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93.試析我國現行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保護范圍及其完善
94.論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及解決
1.佔有法律制度研究
2.代理制度研究
3.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問題研究
4.典權制度研究
5.取得時效制度研究
6.用益物權體系的完善
7.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若干問題研究
8.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9.民事法律行為制度研究
10.民法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
11.論公民人身權的法律保護
12.抵押權法律制度研究
13.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14.論合夥制度
15.物權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16.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研究
17.民事主體制度研究
18.侵權民事責任研究
19.論侵權行為法的功能
20.我國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研究
21.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22.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
23.新聞侵權民事責任研究
24.醫療糾紛的民事責任研究
25.論醫療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26.高危險原因的民事責任研究
27.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
28.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29.論我國污染環境致人損害侵權民事責任
30.產品責任法律制度研究
31.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研究
32.論法人人格權及其民法保護
33.論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
34.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
35.論物權的效力
36.論一物一權原則
37.論物權法定原則
38.論物權的公示與公信原則
39.論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
40.論物權請求權
41.論我國的土地權利制度
42.論債權的法律效力
43.論預期違約
44.論「可預見規則」
45.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
46.配偶權探析
47.淺論我國離婚制度
48.關於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49.無效婚姻制度之探討
50.我國監護制度的立法完善
4. 電子商務的含義、研究意義、研究熱點問題、研究方法分別是什麼
1是通過互聯網實現交易
2加快信息化推動經濟發展
3如何解決誠信 支付 物流問題
4實事求是的深入電子商務公司
5. 2015電子商務值得關注的話題
2015電子商務值得關注的話題有:
1、移動電商成主流(多渠道優勢)
2、社交電回商崛起(消費者影響答消費者)
3、可穿戴式技術發力(iWatch等)
4、運輸、庫存和當日送達服務要求提高(速度和准確性被前所未有地重視)
5、合規性被重視(數據安全,銷售稅等)
6. 2014國內移動電子商務安全的最新現狀
移動電子商務是傳統互聯網電子商務在移動領域的延伸和發展,是指通過手機、PDA、筆記本電腦等移動通信設備與網際網路結合進行信息查詢、商務交易及對信息、服務和商品的價值交換等電子商務活動的過程和行為。隨著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商務活動,而是希望隨時隨地進行收發電郵、移動支付、定購各種商品等商務活動,所以移動電子商務成為人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與傳統通過台式電腦平台開展的電子商務相比,移動電子商務擁有更為廣泛的用戶基礎,因此,也具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在當前3G背景下,移動電子商務正逐漸憑借技術和應用上的優越性,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一、中國移動電子商務現狀
迄今為止,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短訊為基礎的技術;第二個階段的移動電子商務採用基於WAP技術的方式;第三個階段是以2009年發放牌照為標志、能夠實現無縫漫遊和移動寬頻的3G時代。3G背景下,無線通信產品能夠為人們提供速度高達2Mb/s的寬頻多媒體業務,支持高質量的語音分組交換數據多媒體業務和多用戶速率通信。
(一)移動客戶群龐大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手機終端的數量已經達到7.74億,接近上網用戶數量的3倍,而來自CNNIC的數據顯示,2009年底中國手機網民的數量已突破2.33億,手機網民規模呈現迅速增長的勢頭。這表明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業務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艾瑞咨詢預計,2011年移動電子商務營收規模將達到1.7億元。
(二)國家政策支持
包括移動電子商務在內的電子商務被列入了2006年3月頒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2007年6月,發改委與原國務院信息辦又專門出台了《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其中移動電子商務試點工程作為六大重點引導工程之一。規劃中明確指出「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電信增值業務服務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和金融服務機構相互協作,建設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平台」、「發展小額支付服務、便民服務和商務信息服務,探索麵向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新型服務模式」,並確定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便百姓生活和帶動戰略產業發展的三大目標,三大目標正在逐步實現,初步顯現了移動電子商務巨大的效益和潛力。
(三)無線基礎設施建設迅速
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電信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在2009年8月前完成了其3G網路的第一階段部署工作。基於CDMA的3G服務,即中國電信的CDMA2000和中國聯通的WCDMA,發展迅速。相比之下,中國移動的TD-SCDMA3G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比預期緩慢。在網路部署方面,中國電信在3G領域方面動作最快,預計它將發動價格戰以吸引更多的用戶。3G網路的鋪設,加速了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目前中國移動電子商務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一)理論研究欠缺
綜觀近年來研究移動電子商務的學術論文,雖然論文的數量呈現增長趨勢,但是研究內容大都是「移動安全」和「無線移動通信系統」方面的論文,而且研究方法僅僅停留在非實證研究的層次上,研究深度不夠,顯示出移動電子商務新應用研究創新的不足。應根據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採取實證的方法,加強對移動電子商務行為、模式、安全和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二)行業標准和市場機制需要逐漸完善
作為嶄新的商務活動模式,國內移動電子商務產業才剛剛起步,沒有自己的國家標准和統一管理機構,而且市場機制還不夠規范和完善,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經濟糾紛和法律問題。雖然我國已於200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但是盡快制定出豐富完善的法律、法規是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當務之急。
(三)安全性有待提高
移動電子商務安全面臨著技術、管理和法律等幾個方面的挑戰,主要包括終端竊取和假冒、無線網的竊聽、重傳交易信息、中間人攻擊、拒絕服務、交易抵賴、移動終端遺失、設備差異和設備的不安全等。解決移動電子商務安全性問題主要有端到端策略、加密技術、防火牆、嚴格的用戶鑒權、單一登入、無線PKI技術、授權和安全交易流程等策略。
(四)交易成本過高
由於無線帶寬不足和物流配送系統不成熟等,導致交易成本高。因此,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就要想方設法降低各種成本費用:一是努力降低生產成本;二是不斷降低交易成本;三是力爭關鍵技術革新;四是認准特有優勢;五是強化企業服務模式。
三、中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進入快速增長期,預計到2010年底移動電子商務用戶規模將達到7375.4萬,而到2012年,移動電子商務用戶規模將達到24957.2萬,所以完善行業標准、市場機
7. 當前電子商務的熱點問題有哪些
目前電子商務主要存在的問題:
1、空間平台缺失。電商要發展壯大,需要空間和平台來支撐,且受物流等要素影響比較大。如,目前天台的電商企業主要以租用民房為主,與「電子商務園」模式相差較大。物流空間限制也比較嚴重。此外,物流企業本身也遭遇空間問題,導致發貨量無法增加。
2、專業人才缺乏。電子商務需要多層次、綜合型、實踐型的復合型人才。如一個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左右的中等規模電子商務企業,就需運營主管、產品設計、營銷策劃和銷售客服等多崗位人才。從引進人才的角度看,由於區域位置、生活環境、創業氛圍、人才政策等原因,除客服人員相對易招之外,其他人才較難引進,即使引進來,流動性也很大;同時,人力資源部門在對外進行人才招聘時,考慮最多的還是製造業企業,電商企業人才引進尚未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本地電商人才培養機制和溝通交流平台還有所欠缺,導致本地電商人才成長速度較慢,基礎薄弱。
3、政策措施缺位。這幾年,很多地方政府都把電子商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但由於前期發展缺少扶持政策引導,大多數電子商務企業還處於小、散、亂、弱的狀態,多數處於「一根網線+一台電腦+幾個人」的初級業態。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往往會採取模仿外觀、降低品質、相互壓價的惡性競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子商務企業的聲譽。
-
8. 電子商務的熱點問題
如何讓我們的產品為大家信賴
9. 電子商務發展的熱點與新應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熱點問題
1、空間平台缺失。電商要發展壯大,需要空間和平台來支撐,且受物流等要素影響比較大。如,目前天台的電商企業主要以租用民房為主,與「電子商務園」模式相差較大。物流空間限制也比較嚴重。此外,物流企業本身也遭遇空間問題,導致發貨量無法增加。
2、專業人才缺乏。電子商務需要多層次、綜合型、實踐型的復合型人才。如一個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左右的中等規模電子商務企業,就需運營主管、產品設計、營銷策劃和銷售客服等多崗位人才。從引進人才的角度看,由於區域位置、生活環境、創業氛圍、人才政策等原因,除客服人員相對易招之外,其他人才較難引進,即使引進來,流動性也很大;同時,人力資源部門在對外進行人才招聘時,考慮最多的還是製造業企業,電商企業人才引進尚未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本地電商人才培養機制和溝通交流平台還有所欠缺,導致本地電商人才成長速度較慢,基礎薄弱。
3、政策措施缺位。這幾年,很多地方政府都把電子商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但由於前期發展缺少扶持政策引導,大多數電子商務企業還處於小、散、亂、弱的狀態,多數處於「一根網線+一台電腦+幾個人」的初級業態。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往往會採取模仿外觀、降低品質、相互壓價的惡性競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子商務企業的聲譽。
10. 電子商務發展的熱點與新應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電子商務指的是利復用簡單制、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 電子商務可以通過多種電子通訊方式來完成。現在人們所探討的電子商務主要是以EDI(電子數據交換)和INTERNET來完成的。尤其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日益成熟,如柒月柒電子商務中心是真正的發展將是建立在INTERNET技術上的。電子商務師職業共設四個等級,分別為:電子商務員(國家職業資格四級)、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